一种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
背景技术
杆塔是支承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和架空地线并使它们之间以及与地、穿跨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杆形或塔形构筑物。
配电线路路径图是反映配电线路路径走向、路径地形、地物分布信息的一种平面图,其可直观地展示配电线路路径的整体情况,能够给电力线路的前期铺设及后期运行检修等带来极大便利。
目前,配电线路路径图通常采用电子格式进行制作,在电子路径图制作完成后,为便于后期作业,需要将其输出为纸质图,将电子路径图输出为纸质图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a、直接将路径图嵌入到纸质地图中,此方法适用于路径图较小的情况,如杆塔较少且相邻杆塔之间的路径较短时的路径图,而在路径图较大时,由于比例尺不合适、不能有效利用图幅的有效空间,会造成输出图幅中的路径标识不清晰、不连贯或图幅空间浪费等问题;
b、手动对路径图进行分幅操作,然后将各幅图纸分别输出为不同的纸质图,此方法实现了对路径图的切割分幅,便于输出固定的自定义比例尺的图幅,然而,通过人工手动操作,造成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避免手工操作,并且能最大程度地保持线路连贯性的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路径图,路径图中包括多个杆塔及多个杆塔之间的路径;
S2.获取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最终图幅的比例尺包括默认比例尺和指定比例尺;
S3.获取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
S4.判断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是否为默认比例尺,若是,则进入步骤S5;若否,则进入步骤S6;
S5.根据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对路径图进行缩放,得到缩放后路径图,然后进入步骤SA;
S6.对多个杆塔进行分组,得到分组后路径图,然后进入步骤SA;
SA.输出最终图幅。
优选地,所述步骤S3的具体步骤如下:
S301.获取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及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
S302.根据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及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计算得到图形比例尺;
S303.根据图形比例尺及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计算得到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302中,所述图形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如下:
Scale=1/Math.Ceiling(DiaLength_Route/DiaLength_Figure),
其中,DiaLength_Route为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DiaLength_Figure为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Math.Ceiling(x)为数值x的取整函数,Scale为图形比例尺;
所述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Length_Geo=DiaLength_Figure/Scale,
其中,DiaLength_Figure为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Scale为图形比例尺,Length_Geo为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301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6的具体步骤如下:
S601.获取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的位置信息;
S602.根据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的位置信息,获取由起始杆塔、当前杆塔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确定的包络范围,其中,所述包络范围是包含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的位置信息的最小矩形;
S603.判断包络范围的对角线长度是否大于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若是,则进入下一步;若否,则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设定当前杆塔之后的一个杆塔为当前杆塔,并获取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然后重新获取由起始杆塔、当前杆塔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确定的包络范围;
S604.设定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时,当前杆塔之前的一个杆塔为终止杆塔,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将起始杆塔与终止杆塔之间的所有杆塔划分为一组路径图;
S605.设定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时,当前杆塔之前的一个杆塔为起始杆塔;设定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时该起始杆塔之后的一个杆塔为当前杆塔;然后返回步骤S601,直到对路径图中的所有杆塔完成分组;
S606.得到分组后路径图。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A的具体步骤如下:
S7.对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路径图;
S8.输出包含旋转后路径图的最终图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7的具体步骤如下:
S701.在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
S702.获取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中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及终止杆塔的位置信息;
S703.根据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及终止杆塔的位置信息,计算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所在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其中包络范围的对角线的两端均设有杆塔;
S704.获取图幅的高度及图幅的宽度;
S705.根据图幅的高度及图幅的宽度,计算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
S706.根据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所在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和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计算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其中包络范围的对角线的两端均设有杆塔;
S707.根据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对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路径图。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GeoExtent=Atan[(X_Max-X_Min)/(Y_Max-Y_Min)],
其中,X_Min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一端的杆塔的X轴坐标值,Y_Min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一端的杆塔的Y轴坐标值,X_Max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另一端的杆塔的X轴坐标值,Y_Max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另一端的杆塔的Y轴坐标值,Atan(a)为数值a的反正切函数,Angle_GeoExtent为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
所述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Figure=Atan(Width/Height),
其中,Height为图幅的高度,Width为图幅的宽度,Atan(a)为数值a的反正切函数,Angle_Figure为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
所述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Rotate=Angle_Figure-Angle_GeoExtent;
其中,Angle_Figure为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Angle_GeoExtent为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Angle_Rotate为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8的具体步骤如下:
S801.获取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位置信息及包络范围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点状要素包括杆塔;
S802.根据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位置信息及包络范围中心点的位置信息,计算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并计算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
S803.根据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及图形比例尺,计算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S804.获取图幅的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其中图幅的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图幅的中心点在直角坐标系内的坐标(X_FigureCenter,Y_FigureCenter);
S805.根据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和图幅的中心点的位置信息,计算点状要素在图幅中的位置信息;其中,点状要素在图幅中的位置信息包括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坐标(X_Figure,Y_Figure);
S806.根据点状要素在图幅中的位置信息,输出包含旋转后路径图的最终图幅,其中,旋转后路径图内包括点状要素及点状要素之间的路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802中,所述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Distance_Geo=sqrt[(X_Point-X_ExtentCenter)2+(Y_Point-Y_ExtentCenter)2],
其中,X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X轴坐标值,Y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Y轴坐标值,X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X轴坐标值,Y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Y轴坐标值,sqrt(a)为数值a的平方根函数,Distance_Geo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Point=Atan[(X_Point-X_ExtentCenter)/(Y_Point-Y_ExtentCenter)],
其中,X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X轴坐标值,Y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Y轴坐标值,X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X轴坐标值,Y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Y轴坐标值,Atan(a)为数值a的反正切函数,Angle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
所述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Distance_Figure=Distance_Geo*Scale
其中,Distance_Geo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Scale为图形比例尺,Distance_Figure为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坐标中,X_Figure和Y_Figure的计算公式如下:
X_Figure=X_FigureCenter+Distance_Figure*sin(Angle_Point+Angle_Rotate),
Y_Figure=Y_FigureCenter+Distance_Figure*cos(Angle_Point+Angle_Rotate),
其中,X_FigureCenter为图幅的中心点在直角坐标系内的横坐标,Y_FigureCenter为图幅的中心点在直角坐标系内的纵坐标,Distance_Figure为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Angle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Angle_Rotate为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cos(A)为角度A的余弦公式,sin(A)为角度A的正弦公式,X_Figure为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横坐标,Y_Figure为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纵坐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根据用户需求输出默认比例尺的图纸,或根据指定比例尺对路径图进行分幅,用户体验佳;具体地,在对路径图进行分幅时,首先获取路径图;然后根据最终图幅的比例尺,判断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是否为默认比例尺,若是,则获取图幅能够展示的最大路径长度,再根据图幅能够展示的最大路径长度对路径图进行缩放,得到缩放后路径图后输出最终图幅,若否,则对多个杆塔进行分组并输出最终图幅。用户可根据路径图的尺寸大小确认是否对路径图进行分幅操作;
2)可快速对路径图进行分幅,然后输出最终图幅,对路径图分幅的过程中无需设计人员手动操作,且能够保持多个杆塔之间路径的连贯性。具体地,本发明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等具备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智能设备实现路径图的分幅操作,分幅操作过程中避免了人工手动操作造成的工作量大、处理过程出现误差等问题,利于快速对路径图进行分幅操作,同时可保证多个杆塔之间路径的连贯性;
3)节约打印成本;具体地,本发明对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最终输出包含旋转后路径图的最终图幅,使得最终图幅中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有效减少输出最终图幅的数量,节约纸张,节省打印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若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若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在本文中被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应当理解,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
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路径图,路径图中包括多个杆塔及多个杆塔之间的路径;
S2.获取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最终图幅的比例尺包括默认比例尺和指定比例尺;需要说明的是,默认比例尺指代不对路径图进行分幅处理时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指定比例尺指代需要对路径图进行分幅处理时用户自定义的最终图幅的比例尺;
S3.获取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该图幅为预定的分组后路径图中的任意一个图幅;
S4.判断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是否为默认比例尺,若是,则进入步骤S5;若否,则进入步骤S6;
S5.根据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对路径图进行缩放,得到缩放后路径图,此时该缩放后路径图即为最终图幅,然后进入步骤SA;
S6.对多个杆塔进行分组,得到分组后路径图,此时多个分组后路径图即为最终图幅,然后进入步骤SA;
SA.输出最终图幅。
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可根据用户需求输出默认比例尺的图纸,或根据指定比例尺对路径图进行分幅,用户体验佳;具体地,在对路径图进行分幅时,首先获取路径图;然后根据最终图幅的比例尺,判断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是否为默认比例尺,若是,则获取图幅能够展示的最大路径长度,再根据图幅能够展示的最大路径长度对路径图进行缩放,得到缩放后路径图后输出最终图幅,若否,则对多个杆塔进行分组并输出最终图幅。用户可根据路径图的尺寸大小确认是否对路径图进行分幅操作。
2)可快速对路径图进行分幅,然后输出最终图幅,对路径图分幅的过程中无需设计人员手动操作,且能够保持多个杆塔之间路径的连贯性。具体地,本发明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等具备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智能设备实现路径图的分幅操作,分幅操作过程中避免了人工手动操作造成的工作量大、处理过程出现误差等问题,利于快速对路径图进行分幅操作,同时可保证多个杆塔之间路径的连贯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线路路径图分幅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路径图,路径图中包括多个杆塔及多个杆塔之间的路径。
S2.获取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最终图幅的比例尺包括默认比例尺和指定比例尺;需要说明的是,默认比例尺指代不对路径图进行分幅处理时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指定比例尺指代需要对路径图进行分幅处理时用户自定义的最终图幅的比例尺。
S3.获取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该图幅为预定的分组后路径图中的任意一个图幅。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的具体步骤如下:
具体地,S301.获取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及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包括路径图范围内的对角线长度,其中路径图范围内的对角线长度为根据图形需求输出的预定尺寸图形的对角线长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其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现广泛用于用户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
S302.根据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及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计算得到图形比例尺;具体地,图形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如下:
Scale=1/Math.Ceiling(DiaLength_Route/DiaLength_Figure),
其中,DiaLength_Route为路径图中的预定路径长度,DiaLength_Figure为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Math.Ceiling(x)为数值x的取整函数,Scale为图形比例尺;
S303.根据图形比例尺及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计算得到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具体地,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Length_Geo=DiaLength_Figure/Scale,
其中,DiaLength_Figure为图幅的斜对角线长度,Scale为图形比例尺,Length_Geo为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
S4.判断最终图幅的比例尺是否为默认比例尺,若是,则进入步骤S5;若否,则进入步骤S6。
S5.根据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对路径图进行缩放,得到缩放后路径图,然后进入步骤S7。
S6.对多个杆塔进行分组,得到分组后路径图,然后进入步骤S7。应当理解的是,分组后路径图的数量至少为1;
具体地,所述步骤S6的具体步骤如下:
S601.获取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的位置信息;
S602.根据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的位置信息,获取由起始杆塔、当前杆塔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确定的包络范围,其中,所述包络范围是包含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的位置信息的最小矩形;
S603.判断包络范围的对角线长度是否大于图幅的最大路径长度,若是,则进入下一步(即步骤S604);若否,则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设定当前杆塔之后的一个杆塔为当前杆塔,并获取当前杆塔的位置信息,然后重新获取由起始杆塔、当前杆塔及起始杆塔与当前杆塔之间所有杆塔确定的包络范围(即返回步骤S602);
S604.设定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时,当前杆塔之前的一个杆塔为终止杆塔,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将起始杆塔与终止杆塔之间的所有杆塔划分为一组路径图;
S605.设定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时,当前杆塔之前的一个杆塔为起始杆塔;设定沿路径图中预定的线路前进方向时该起始杆塔之后的一个杆塔为当前杆塔;然后返回步骤S601,直到对路径图中的所有杆塔完成分组;
S606.得到分组后路径图。
S7.对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路径图。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线路的方向是不定的,且是线性的,如果使用原有路径图的方向,不对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难以有效利用图纸空间。本实施例为了解决图纸空间有效利用的问题,对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是为了有效使用图幅上的空间,利用同样大小的图纸输出最长的路径。
具体地,所述步骤S7的具体步骤如下:
S701.在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
S702.获取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中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及终止杆塔的位置信息;
S703.根据起始杆塔的位置信息及终止杆塔的位置信息,计算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所在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其中包络范围的对角线的两端均设有杆塔;具体地,所述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GeoExtent=Atan[(X_Max-X_Min)/(Y_Max-Y_Min)],
其中,X_Min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一端的杆塔的X轴坐标值,Y_Min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一端的杆塔的Y轴坐标值,X_Max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另一端的杆塔的X轴坐标值,Y_Max为位于包络范围的对角线另一端的杆塔的Y轴坐标值,Atan(a)为数值a的反正切函数,Angle_GeoExtent为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
S704.获取图幅的高度及图幅的宽度;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每个单位的图框大小可能不一致,存在最终图幅的显示面的长宽比例不一致等情况,图幅的高度及图幅的宽度,可根据用户所要输出的最终图幅的显示面的大小进行确定。
S705.根据图幅的高度及图幅的宽度,计算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具体地,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Figure=Atan(Width/Height),
其中,Height为图幅的高度,Width为图幅的宽度,Atan(a)为数值a的反正切函数,Angle_Figure为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
S706.根据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所在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和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计算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其中包络范围的对角线的两端均设有杆塔;具体地,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Rotate=Angle_Figure-Angle_GeoExtent;
其中,Angle_Figure为图幅的对角线方位角,Angle_GeoExtent为包络范围的对角线方位角,Angle_Rotate为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
S707.根据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对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路径图。
S8.输出包含旋转后路径图的最终图幅。
具体地,所述步骤S8的具体步骤如下:
S801.获取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位置信息及包络范围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点状要素包括杆塔;
S802.根据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位置信息及包络范围中心点的位置信息,计算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并计算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
具体地,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Distance_Geo=sqrt[(X_Point-X_ExtentCenter)2+(Y_Point-Y_ExtentCenter)2],
其中,X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X轴坐标值,Y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Y轴坐标值,X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X轴坐标值,Y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Y轴坐标值,sqrt(a)为数值a的平方根函数,Distance_Geo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Angle_Point=Atan[(X_Point-X_ExtentCenter)/(Y_Point-Y_ExtentCenter)],
其中,X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X轴坐标值,Y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的Y轴坐标值,X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X轴坐标值,Y_ExtentCenter为包络范围中心点的Y轴坐标值,Atan(a)为数值a的反正切函数,Angle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
S803.根据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及图形比例尺,计算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Distance_Figure=Distance_Geo*Scale
其中,Distance_Geo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Scale为图形比例尺,Distance_Figure为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S804.获取图幅的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其中图幅的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图幅的中心点在直角坐标系内的坐标(X_FigureCenter,Y_FigureCenter);
S805.根据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和图幅的中心点的位置信息,计算点状要素在图幅中的位置信息;其中,点状要素在图幅中的位置信息包括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坐标(X_Figure,Y_Figure);
具体地,所述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坐标中,X_Figure和Y_Figure的计算公式如下:
X_Figure=X_FigureCenter+Distance_Figure*sin(Angle_Point+Angle_Rotate),
Y_Figure=Y_FigureCenter+Distance_Figure*cos(Angle_Point+Angle_Rotate),
其中,X_FigureCenter为图幅的中心点在直角坐标系内的横坐标,Y_FigureCenter为图幅的中心点在直角坐标系内的纵坐标,Distance_Figure为旋转后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Angle_Point为路径图内点状要素与包络范围中心点之间线段的方位角,Angle_Rotate为分组后路径图的旋转角,cos(A)为角度A的余弦公式,sin(A)为角度A的正弦公式,X_Figure为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横坐标,Y_Figure为点状要素在直角坐标系内的纵坐标。
S806.根据点状要素在图幅中的位置信息,输出包含旋转后路径图的最终图幅,其中,旋转后路径图内包括点状要素及点状要素之间的路径。具体地,最终图幅为纸质图,其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打印机打印,该打印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
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缩放后路径图或分组后路径图进行旋转,最终输出包含旋转后路径图的最终图幅,使得最终图幅中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有效减少输出最终图幅的数量,节约纸张,节省打印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若涉及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若涉及到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