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6787A -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6787A
CN111796787A CN202010623077.XA CN202010623077A CN111796787A CN 111796787 A CN111796787 A CN 111796787A CN 202010623077 A CN202010623077 A CN 202010623077A CN 111796787 A CN111796787 A CN 111796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ata
display area
imag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30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6787B (zh
Inventor
罗雄鹏
方伟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30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67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6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6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38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more than one graphics control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方法包括:如果检测到表征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的触发数据,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其中,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满足不重叠条件;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从而能够在一个显示装置上同时显示多个数据设备的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而且可以根据多个数据设备的属性参数自动确定对应的显示区域,能够减少人为操作,提高显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个显示装置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信号源,从而通过显示装置显示信号源对应的图像信息。当连接多个信号源时,在同一时刻显示装置往往只能显示一个信号源对应的图像信息,例如,将手机和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同时连接显示器时,在某一时刻只能显示手机对应的图像信号或者只能显示PC的图像信号,当要查看其它信号源的图像信息时,需要进行手动切换,显然只能显示单一信号源的图像信号的功能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如果检测到表征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的触发数据,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其中,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满足不重叠条件;
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表征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的触发数据,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其中,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满足不重叠条件;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显示模块,用于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设备至少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所述的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其中,在检查到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数量发生变化时,获取数量发生变化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通过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将获取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实现了利用显示装置(如显示器)同时显示多个数据设备的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且可以根据多个数据设备的属性参数自动确定对应的显示区域,提高了显示效率。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方法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划分区域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划分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原始图像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等倍数地缩放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原始图像全屏放大得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按键获取第一指令确定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退出PBP模型的显示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如果申请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的时候,完成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各个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显示装置中的处理器执行。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方法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如果检测到表征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的触发数据,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设备可以是不便移动的台式PC,还可以是移动终端等,例如,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通过显示接口与数据设备连接。其中,显示接口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USB-C显示接口、高清多媒体(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显示接口、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DP,DisplayPort)显示接口、视频图形阵列(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显示接口。
触发数据可以是电平变化信息。显示装置检测与自身连接的数据发送变化的触发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显示装置检测显示接口的电平变化信息,根据所述电平变化信息,确定该显示接口上是否新连接了数据设备,或确定该显示接口上是否断开了与数据设备的连接,从而确定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是否发生改变。示例性地,以电平值为1表征显示装置的显示接口与数据设备连接,以电平值为0表征显示装置的显示接口没有与数据设备连接。当检测到某一显示接口的电平值由1变为0时,即确定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减少;当检测到某一显示接口的电平值由0变为1时,即确定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增加。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检测自身的显示接口的电平变化信息,从而确定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是否发生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量发生改变可以为数量增加,也可以是数量减少。当确定了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改变,则获取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属性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设备的类型,也可以包括数据设备的显示屏的显示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当是三个数据设备时,可以是一部智能手机、两个台式主机;还可以是一部智能手机、一个平板电脑、一个台式主机。
步骤S102,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满足不重叠条件,该不重叠条件可以是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没有重叠区域,还可以是各个显示区域的重叠区域面积小于面积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区域划分策略,所述区域划分策略可以是根据自身显示屏的属性参数和设备类型划分的。区域划分策略可以包括多种,例如:移动终端与PC对应的区域划分策略,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对应的区域划分策略,多个移动终端与多个PC的区域划分策略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获取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后,可以根据第一属性参数确定各个数据设备类型,同时也可以确定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从而根据设备类型和数据设备的数量确定区域划分策略。例如:有两个数据设备,通过该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一个数据设备为PC,另一个数据设备为移动终端,从而确定出一个PC和一个移动终端对应的区域划分策略。由于区域划分策略是基于显示装置自身显示屏的属性参数和设备类型划分的,当确定了区域划分策略后,即可以根据设备类型与区域划分策略中显示区域与设备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承接上面的示例,区域划分策略中包括:第一显示区域与PC对应,第二显示区域与移动终端对应。从而确定PC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移动终端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
步骤S103,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在实现时可以是:显示装置可以将各个显示区域对应的显示属性发送给各个数据设备,数据设备接收到对应的显示区域的显示属性后,基于该显示属性发送自身的显示数据,进而显示装置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数据可以是图像数据,也可以是视频数据。
步骤S104,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显示装置接收到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后,基于该显示数据在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对应的图像。示例性地,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设备为2个,一个为PC 100,一个为手机200,PC 100和手机200通过显示接口与显示装置300连接,PC 100的显示数据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201,手机200的显示数据显示在第二显示区域2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在检查到与自身连接的数据设备数量发生变化时,获取数量发生变化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通过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将获取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利用显示装置(如显示器)同时显示多个数据设备的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且可以根据多个数据设备的属性参数自动确定对应的显示区域,提高了显示效率。
在一些使用场景中,用户需要在办公电脑上使用手机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对应的版本,由于电脑版本的功能相较手机APP版本有诸多限制,比如没有朋友圈、小程序等等,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而且有些手机APP的信息带有私密性,用户往往希望它只存在手机上,如果登录电脑版本的APP,则会在办公电脑上留下任何痕迹,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手机和办公电脑的显示画面显示在同一显示器上,避免了的手机APP的信息在电脑中留下痕迹,并且能够避免因电脑版本的功能少而造成的APP使用限制。
在一些使用场景中,用户使用办公电脑的过程中,为避免错过手机上信息,用户会在工作时不定时查看手机,这样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将手机和用户工作电脑上的信息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上,避免了用户不定时查看手机而使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数量发生改变为数量增加时,所述步骤S101中的“所述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011,获得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得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可以是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获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显示接口从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获取第一属性参数。
步骤S1012,获得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得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可以是通过显示接口从增加的数据设备接收的第一属性参数。
步骤S1013,根据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和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获取到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和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后,即获取到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所述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021,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可以携带有数据设备参数,显示设备可以根据数据设备参数确定设备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类型可以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PC等。
步骤S1022,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预设的区域划分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区域划分策略是根据自身显示屏的属性参数和设备类型预先设置的。所述“所述区域划分策略是根据自身显示屏的属性参数和设备类型预先设置的”在实现时,可以根据设备类型对应的数据设备的显示屏的属性参数和显示装置自身的显示屏的属性参数来进行划分。本申请实施例中,属性参数可以是显示屏的屏幕长宽比和/或分辨率。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区域划分策略对应PC和手机为例,在进行划分时,根据市场上常见的手机和PC屏幕长宽比以及分辨率进行屏幕划分,在进行屏幕划分时,沿屏幕竖直方向进行划分,形成固定大小的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显示区域1对应于PC,显示区域2对应于手机。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的划分区域示意图,如图3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区域1 201可以位于显示区域2 202的左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3B所示,显示区域1 201位于显示区域2 202的右侧。通常显示装置的常用显示比例为16:9至31:9,PC常用长宽比例为4:3或16:9,手机的常用长宽比为16:9至25:9。表1为根据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长宽比及分辨率划分成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的示意表。如表1所示,由于显示装置自身显示屏的长宽比和分辨率不同,划分的显示区域的像素不同。
表1、根据自身显示屏的长宽比划分成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的示意表
显示器长宽比 显示器分辨率 显示区域1像素 显示区域2像素
16:9 1920*1080 1380*1080 1080*540
16:9 2560*1440 1840*1440 1440*720
21:9 3440*1440 2720*1440 1440*720
31:9 4096*2160 3076*2160 2160*1080
步骤S1023,依据每个数据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所述显示区域划分策略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了设备类型后即可以根据显示区域划分策略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了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后,可以基于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数据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从而根据设备类型与预设的区域划分策略确定每个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根据各个设备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对应的设备类型,然后基于设备类型和区域划分策略确定对应的显示区域,实现了根据第一属性参数自动确定各个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显示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包括第一数据设备,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数据设备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步骤S104“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可以通过如图4中的步骤S1041至步骤S1044实现:
步骤S1041,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比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已经确定出第一数据设备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域是确定的,那么也就可以确定出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比例,在实现时显示装置可以直接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获取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比例。
步骤S1042,根据第一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第一数据设备对应的第二显示比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包括显示参数,显示装置可以根据第一数据设备的显示参数确定第一数据设备的显示屏对应的第二显示比例。
步骤S1043,根据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当获取了第一显示比例和第二显示比例后可以根据第一显示比例和第二显示比例对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调整后的第一图像的长度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和/或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步骤S1044,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时,如果调整后的第一图像的长度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即第一图像全屏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如果调整后的第一图像的长度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或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即第一图像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区域,也就是说,在第一显示区域留有黑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确定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比例和第一数据设备的第二显示比例,根据第一显示比例和第二显示比例对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使得能最大地使用显示区域,同时也可以避免图像失真,提高图像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3“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确定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的差值。
示例性地,第一显示比例用R1表示,第二显示比例用R2表示,可以通过R1减去R2得到差值。如R1为2:1,R2为4:3,R1与R2的差值为:2:3。
步骤S2,确定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显示比例之间的误差程度值。
承接上面的示例,可以(R1-R2)/R1的绝对值得到误差程度值,得到误差程度值为1:3。
步骤S3,判断所述误差程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误差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误差阈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将误差阈值设置成10%。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了误差程度值后可以比较误差程度值与误差阈值的大小,以判断误差程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误差阈值,其中当所述误差程度值大于或等于误差阈值时,执行步骤S4;当所述误差程度值小于误差阈值时,执行步骤S5。承接上面的示例,由于误差程度值为1:3大于10%,此时执行步骤S4。
步骤S4,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等倍数地缩放得到所述第一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或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以第一数据设备为手机为例,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原始图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于原始图像401在显示时显示在较小的区域,为了充分利用屏幕的大小,因此将原始图像进行放大处理。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误差程度值大于误差阈值,也即第一显示比例与第二显示比例相差较大,因此,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等倍数地缩放得到所述第一图像40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等倍数地缩放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如图6所述,在显示第一图像402后,在第一显示区域留有黑边,通过将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等倍数地缩放,避免了原始图像缩放后失真。
步骤S5,将所述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得到第一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显示比例与第二显示比例相差不大,此时通过全屏放大的方式得到第一图像,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原始图像全屏放大得到第一图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图像402在第一显示区域全屏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确定第一显示比例和第二显示比例的差值,并确定误差程度值,根据误差程度值的大小确定不同的缩放条件,使得将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后即能充分利用屏幕的大小,又能避免得到的第一图像失真,提升显示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5,获得用于在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确定目标设备的第一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的一个数据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获得用于在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确定目标设备的第一指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用户按压显示装置自身的物理按键,该物理按键用于在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确定目标设备,响应于所述物理按键的按压信号生成第一指令,从而获得第一指令。
步骤S106,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确定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第一指令时,可以基于第一指令确定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
步骤S107,建立输入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输入设备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目标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麦克风等。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切换控制线路实现输入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示例性地,所述目标设备可以是PC,也可以是手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后,显示装置通过建立输入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从而实现输入设备对目标设备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7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8,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提示信息是预先设置的,所述提示信息用于使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显示效果,所述第一显示效果与其他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效果不同。当确定了目标设备后,在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提示信息。例如,提示信息可以是闪烁边框,也可以是具有颜色的固定边框,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物理按键获取第一指令确定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以是在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的边沿区域输出闪烁边框204,由于其他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的边沿区域并没有闪烁边框,从而可以通过闪烁边框204提示用户哪个数据设备是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10,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所述输入设备的控制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标识能够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内移动。所述控制标识可以是键盘标识、鼠标标识等。继续参见图8,控制标识以箭头标识203为例,当目标设备为PC时,箭头标识203显示第一显示区域201,当目标设备为手机时,箭头标识203显示在第二显示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8,当前作为受控设备为PC,在接收第一指令进行切换目标设备时,控制箭头标识203从第一显示区域201进入第二显示区域202,同样的,当当前作为受控设备为手机时,在接收第一指令进行切换目标设备时,确定PC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箭头标识203从第二显示区域202进入第一显示区域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输入设备的控制标识可以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全屏移动和操作,但是该输入设备只能在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的操作才能使目标设备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显示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区域划分策略对应手机和PC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S31,智能手机通过指定USB-C显示接口连接显示器(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PC通过其它显示接口连接显示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接口可以包括:USB-C、DP、HDMI等等。USB-C显示接口连接手机,其它显示接口连接PC。
步骤S32,非智能双画面(smart phone PBP,smart phone Picture By Picture)模式下按下smart phone PBP键,显示器依据自身的屏幕尺寸和智能手机的长宽比自动分配PC和手机的显示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划分好PC和手机的显示区域,显示器制造商依据显示器本身的尺寸(如:长宽比以及分辨率),另外根据市场上常见的手机屏幕长宽比以及分辨率而预先设定的屏幕分割。
显示区域1一般划分为4:3or 16:9等PC常用长宽比例。
显示区域2一般划分为手机常见长宽比。
例如:由于手机的长宽比为16:9至25:9,分辨率为1920*1080至2560*1440,可依据显示器的不同尺寸,不同长宽比来将显示器的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固定尺寸大小,如表2所示:
表2、根据自身显示屏的长宽比划分成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的示意表
Figure BDA0002563728110000141
例如,除了指定的给手机的USB-C显示接口,显示器上只有一个HDMI显示接口接有一台笔记本,那么扩展显示器识别数据(EDID,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1就发送给HDMI端口上的笔记本。
如果除了指定的给手机的USB-C显示接口,显示器上还有一个DP显示端口上接有一台台式机,一个HDMI显示端口接有一台笔记本,预设的优先顺序是DP优先HDMI优先VGA,那么EDID1发给DP显示接口上的笔记本。
步骤S33,显示器依照其自身分辨率以及划分给PC的区域尺寸输出EDID1给PC,输出EDID 2给智能手机,显示器针对手机的输出内容(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显示数据)进行缩放。
本申请实施例中,EDID 2发给指定的给手机的USB-C显示接口。EDID 1发给除指定USB-C接口的另一个接有设备的显示接口。可针对长宽不同比例缩放以填满划定显示区域,也可按长度或宽度等比例缩放,留有黑边。如果有多于1个的接有设备的显示接口,那么按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选取第一优先的显示接口。
针对市场上手机屏幕的长宽比范围比较大,分辨率较多的特点,对于显示器区域2可做如下处理方式:
代码管理工具(scalar)判断显示器预留显示区域2的长宽比R1,与手机最佳分辨率的长宽比R2的误差。在10%以内时(|(R1-R2)/R1|≤10%)采取全屏拉伸的方式,而误差大于10%(|(R1-R2)/R1|>10%)则采取留黑边的方式,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显示区域,又能确保图像没有明显的扭曲失真。
步骤S34,在smart phone PBP模式下通过短按快捷键能实现显示器上PC和智能手机间的键盘、鼠标、耳机(KMA,Key board,Mouse,Audio)(即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输入设备)的切换。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smart phone PBP模式下,短按smart phone PBP快捷按键,触发通用型之输入输出(GPIO,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信号给scalar,scalar将切换当前操作信号源(source),并刚刚被激活(active)source的显示区域边框闪烁几次以提醒客户。同时将USB接口扩展(USB HUB)下行口上的设备如键盘、鼠标、耳机以及喇叭等通过USB转换器(switch)也一并切换到连接到当前被激活的source。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source可以是手机或PC的信号源。
步骤S35,长按快捷键退出smart phone PBP模式,显示器此时满屏显示smartphone PBP最后停留的source。
显示器退出PBP模式后也可以重新扫描端口,按顺序或其它规则显示某单个source的内容。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退出PBP模型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显示区域201和第二显示区域202合并为一个显示区域203,在显示区域203仅显示PC或手机的显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通过设置smart phone PBP按键自动控制显示器的smart phone PBP模式,不需要客户学习和掌握PBP的复杂设定技巧。用户可以轻松通过此模式同时观看手机和PC画面。显示器显示PC和手机内容的区域的大小分割比例适宜,呈现各source较优画面输出,显示画面清晰不变形;通过快捷键可切换active画面,可同时实现KMA切换,且切换active画面时有边框闪烁提醒,让用户清楚地知道现在的active画面是哪个。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ing)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显示装置1100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1101,用于如果检测到表征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的触发数据,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1102,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其中,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满足不重叠条件;
第二获得模块1103,用于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显示模块1104,用于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得模块1101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和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02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类型;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预设的区域划分策略,其中,所述区域划分策略是根据自身显示屏的属性参数和设备类型预先设置的;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每个数据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所述显示区域划分策略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包括第一数据设备,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数据设备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地,显示模块1104,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比例;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第一数据设备对应的第二显示比例;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和/或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的差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显示比例之间的误差程度值;
第一缩放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误差程度值大于或等于误差阈值时,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等倍数地缩放得到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或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单元,包括:
第二缩放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误差程度值小于所述误差阈值时,将所述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得到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100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得用于在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确定目标设备的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的一个数据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确定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输入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输入设备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目标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100还包括: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信息用于使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显示效果,所述第一显示效果与其他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效果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100还包括: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所述输入设备的控制标识,其中,所述控制标识能够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内移动。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显示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显示设备1200包括:一个处理器1201、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202、用户接口1203、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1204和存储器1205。其中,通信总线1202配置为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203可以包括显示屏,外部通信接口12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1201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显示方法的程序,以实现以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AC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方法,包括:
如果检测到表征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的触发数据,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其中,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满足不重叠条件;
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所述数量发生改变为数量增加时,所述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包括:
获得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获得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
根据数量增加前与自身连接的所有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和增加的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类型;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预设的区域划分策略,其中,所述区域划分策略是根据自身显示屏的属性参数和设备类型预先设置的;
依据每个数据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所述显示区域划分策略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包括第一数据设备,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数据设备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所述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比例;
根据第一数据设备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第一数据设备对应的第二显示比例;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和/或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显示比例之间的误差程度值;
当所述误差程度值大于或等于误差阈值时,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相等倍数地缩放得到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或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显示比例和所述第二显示比例将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得到第一图像,包括:
当所述误差程度值小于所述误差阈值时,将所述原始图像进行缩放得到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图像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宽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用于在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确定目标设备的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中的一个数据设备;
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确定作为受控设备的目标设备;
建立输入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输入设备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目标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信息用于使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显示效果,所述第一显示效果与其他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效果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所述输入设备的控制标识,其中,所述控制标识能够在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内移动。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表征连接的数据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的触发数据,获得数量发生改变后与自身连接的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设备分别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每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其中,各个显示区域之间满足不重叠条件;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各个数据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显示模块,用于在各个数据设备对应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CN202010623077.X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796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3077.XA CN111796787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3077.XA CN111796787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787A true CN111796787A (zh) 2020-10-20
CN111796787B CN111796787B (zh) 2022-07-26

Family

ID=7280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3077.XA Active CN111796787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6787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0568A1 (en) * 2002-07-23 2004-07-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network interactive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and control program
US20040236825A1 (en) * 2003-05-21 2004-11-25 Koji Doi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a system processing method
US20100192107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ared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shared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3379221A (zh) * 2012-04-23 2013-10-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86935A (zh) * 2014-04-30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编码器、屏幕共享设备及系统
US20150279328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Aik Keong Ong Multi-Mode Display Sharing
CN105451061A (zh) * 2014-09-23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5955689A (zh) * 2016-05-19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时的屏幕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06339192A (zh) * 2016-08-24 2017-01-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域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56563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终端及其实现多终端同屏投影的方法
CN107632895A (zh) * 2017-08-31 2018-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80129657A1 (en) * 2016-11-07 2018-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ociating a captured screenshot with application-specific metadata that defines a session state of an application contributing image data to the captured screenshot
CN108475184A (zh) * 2016-02-16 2018-08-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应用数据显示方法
US20190219903A1 (en) * 2018-01-17 2019-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10381345A (zh) * 2019-07-05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381197A (zh) * 2019-06-27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对一投屏中音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471639A (zh) * 2019-07-23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537165A (zh) * 2017-10-26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131866A (zh) * 2019-11-25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音视频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92544A (zh) * 2018-11-14 2020-05-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309279A (zh) * 2020-05-06 2020-06-19 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显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0568A1 (en) * 2002-07-23 2004-07-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network interactive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and control program
US20040236825A1 (en) * 2003-05-21 2004-11-25 Koji Doi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a system processing method
US20100192107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ared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shared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3379221A (zh) * 2012-04-23 2013-10-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79328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Aik Keong Ong Multi-Mode Display Sharing
CN103986935A (zh) * 2014-04-30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编码器、屏幕共享设备及系统
CN105451061A (zh) * 2014-09-23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6856563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终端及其实现多终端同屏投影的方法
CN108475184A (zh) * 2016-02-16 2018-08-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应用数据显示方法
CN105955689A (zh) * 2016-05-19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时的屏幕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06339192A (zh) * 2016-08-24 2017-01-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域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129657A1 (en) * 2016-11-07 2018-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ociating a captured screenshot with application-specific metadata that defines a session state of an application contributing image data to the captured screenshot
CN107632895A (zh) * 2017-08-31 2018-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537165A (zh) * 2017-10-26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US20190219903A1 (en) * 2018-01-17 2019-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11192544A (zh) * 2018-11-14 2020-05-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0381197A (zh) * 2019-06-27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对一投屏中音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81345A (zh) * 2019-07-05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71639A (zh) * 2019-07-23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31866A (zh) * 2019-11-25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音视频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09279A (zh) * 2020-05-06 2020-06-19 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显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787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8715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41279B (zh) 图像饱和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JP7166171B2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画像の表示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524889A (ja) 画像レンダリング方法、装置、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9570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information
JP2017525078A (ja) アイコンバッジ表示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1176602B (zh) 图片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设备
JP2017525078A5 (zh)
US966524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a new skin to a display environment
CN106844580B (zh) 一种缩略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6352427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1092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1625213B (zh) 画面显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892524B2 (en) Image displaying methods,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a
CN112817675A (zh) 界面显示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4036216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616078A (zh)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18852B (zh) 视图处理方法、视图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020440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for enhancing saturation
US11887276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format and resolution of input image in parallel and matrix manner
EP36210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908380B (zh) 基于组态的多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96787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969088A (zh)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56647B (zh) 图表图片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