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7428B - 用户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7428B
CN111787428B CN202010590269.5A CN202010590269A CN111787428B CN 111787428 B CN111787428 B CN 111787428B CN 202010590269 A CN202010590269 A CN 202010590269A CN 111787428 B CN111787428 B CN 111787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ser terminal
temperature
terminal device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02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7428A (zh
Inventor
揭骏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02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7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7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7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8Frames or mounting racks for relay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35Cooling of active equipments, e.g. air duc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参考电阻、第一外设接口、外壳、第一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单元、及温度判定单元,所述参考电阻的一端用于接收原始电压信号,所述参考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电压,以得到检测电压信号,温度判定单元根据所述检测电压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得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本申请的用户终端设备得到较为精确的环境温度。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也称为用户驻地设备,是具有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接收基站发送的网络信号,并转换为可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使用的信号。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未铺设有线网络的场合,CPE可接入的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用户终端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往往需要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处的环境温度进而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进行不同策略的控制,然,传统的用户终端设备不能够较为准确的检测到环境温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用户终端设备不能够精确检测到环境温度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精确检测到环境温度的用户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参考电阻、第一外设接口、外壳、第一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单元、及温度判定单元,所述参考电阻的一端用于接收原始电压信号,所述参考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电压,以得到检测电压信号,温度判定单元根据所述检测电压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得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
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参考电阻组成串联的分压电路,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电压信号与参考电阻接收的原始电压信号的关系,得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此外,本申请的用户终端设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到第一外设接口且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外壳之外,使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远离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发热器件,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较为精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也称为用户驻地设备,是具有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与基站3进行通信,接收基站3发出的第一网络信号,并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5使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未铺设有线网络的场合,CPE可接入的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外壳110,所述外壳110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多面柱状筒,或者是圆柱筒。所述外壳11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塑料等绝缘材料。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可以不包括所述外壳110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第一天线120及信号转换器130。所述第一天线120及所述信号转换器130收容于所述外壳110之内。所述第一天线120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30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线120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20可旋转以从不同方向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30将所述第一天线120从不同方向接收到第一网络信号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1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天线或者太赫兹信号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或者太赫兹信号。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中,根据3GPP TS 38.101协议的规定,5G新空口(new radio,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其中,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叫sub-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属于毫米波(mm Wave)频段。3GPP Release 15版本规范了目前5G毫米波频段包括:n257(26.5~29.5GHz),n258(24.25~27.5GHz),n261(27.5~28.35GHz)和n260(37~40GHz)。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具有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然,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容易被外界物体遮挡。当第一天线120与基站3之间有物体遮挡时,则所述第一天线12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此时,若将信号强度较弱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则可能导致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较弱。
对于放置在一定位置的用户终端设备1而言,所述第一天线120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中的所述第一天线120可旋转,当所述第一天线120位于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时,所述第一天线120停留在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上。所述信号转换器130将第一天线120接收的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终端设备1中的信号转换器130将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从而保证了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而保证了利用所述第二网络信号通信时的通信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20可手动被旋转,或者是自动被旋转,只要满足所述第一天线120可被旋转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第一电路板140、第三电路板150及至少一个传输线180。所述第一电路板140直接或间接固定于所述外壳110。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也称为大板,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上设置有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传输控制信号、电源信号等的线路。所述第三电路板150也称为小板,所述第三电路板150电连接第一天线120,所述第三电路板150与所述第一天线120通常承载于可旋转件170。所述可旋转件170可绕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天线120及所述第三电路板150转动。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线180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40及第三电路板150,以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40及第三电路板150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传输线18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缆(cable)线。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160。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用于接收第三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30还用于将所述第三网络信号转换成第四网络信号。所述第一天线120相较于所述第二天线160设置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顶部,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周缘分布。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8个第二天线160。可选地,两个第二天线160可组成天线组160a,且位于同于天线组160a的两个第二天线160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所述基板可以为电路板。所述第二天线160及所述第一天线120工作的频段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基板上设置两个第二天线160为例进行示意。
由于发射所述第三网络信号的基站3位置的不确定性,因此,所述第三网络信号传输的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的位置固定,不可旋转。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第二天线16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周缘分布,可检测到多个方向上的第三网络信号。进而可提高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三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三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同一天线组160a中的多个第二天线160设置于不同的基板上,可使得同一天线组160a中的第二天线160所能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范围较广。换而言之,同一天线组160a中的J个第二天线160设置于不同的基板上,使得所述同一天线组160a中的所述J个第二天线160所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差异较大,当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中的处理器控制同一个天线组160a中的多个第二天线160之间切换时,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变化较大,从而有利于通过选择同一天线组160a中不同的第二天线160快速调整所述天线组160a所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进而有利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工作在第三网络信号最大或者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状态。
所述第二天线16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三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天线,所述第四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WiFi信号。
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周缘分布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直接或间接贴附于所述外壳110上;或者,所述第二天线160设置在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外壳110内,且所述第二天线160不与所述外壳110接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160的数目为M个,所述信号转换器13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天线16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从M个第二天线160中选择N个第二天线160。当被选择的第二天线160的数目为N个时,被选择的N个第二天线160的信号强度的总和大于M个第二天线160中其余任意N个第二天线16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的总和。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举例而言,M等于但不仅限于为8,N等于但不仅限于为4,当M=8,N=4时,J=2。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参考电阻210、第一外设接口220、外壳110、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电压检测单元240、及温度判定单元250。所述参考电阻210的一端用于接收原始电压信号,所述参考电阻210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之外,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压,以得到检测电压信号,温度判定单元250根据所述检测电压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得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检测到的环境温度。
所述外壳110为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壳体,用于对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中的电路板等器件进行封装。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上,当然,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也可以设置用户终端设备1的其他位置,比如,用户终端设备1的电路板上等。换而言之,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为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第一外设接口220是由接口的功能决定的,不是由其所在的位置来定义的。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的类型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TS-9,TS-5等。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的存在可以扩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功能。
所述参考电阻210可位于所述外壳110内,或者所述外壳110外,通常情况下,所述参考电阻210位于所述外壳110内的电路板中,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电阻210也可以为独立的结构,本申请对所述参考电阻210的位置不做限定。所述参考电阻210的电阻值为恒定的,即,所述参考电阻210的电阻值不会随着所述参考电阻210周围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参考电阻210的一端用于接收原始电压信号,所述原始电压信号为直流电压。所述原始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可以为但不仅限于3.3V,或者4.8V,或者5V。
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可由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电连接的适配器7转换而成,也可以由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内置电源得到。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适配器7插接插座9以接收交流电压(比如,220V的交流电压),所述适配器7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以得到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并将所述原始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中的参考电阻210接收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内置电源10,所述原始电压信号由所述内置电源10提供。对于所述原始电压信号的来源,本申请不做限定,只需要满足所述参考电阻210的一端可接收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即可。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之外,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之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远离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位于所述外壳110内的发热器件(比如,电路板、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60、信号转换器130等),因此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可检测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所处的环境温度提供了可能。下面对所述温度判定单元250判定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检测环境温度的原理进行介绍。
所述参考电阻210的一端接收原始电压,所述参考电阻210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外设接口220,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一端电连接至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另一端接地,由此可见,所述参考电阻210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构成了串联的分压电路。那么,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压得到检测电压信号,由所述检测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信号之间的关系,则可得知所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阻与所述参考电阻210的阻值之间的关系,所述参考电阻210的阻值可以测得或提前得知,那么,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阻值则可得知。由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阻至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阻值与所述环境温度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得知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阻值则可得知所述环境温度。由上述分析可见,所述温度判定单元250可判定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检测到的环境温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可以为负温度系数(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传感器。所谓负温度系数传感器,是指随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减小,比如,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级减小;而随着温度的下降,其电阻值上升,比如,随着温度的下降其电阻值呈指数级上升。负温度系数传感器通常利用锰、铜、硅、钴、铁、镍、锌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进行充分混合、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备而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为正温度系数传感器。所谓正温度系数传感器,是指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上升;随着温度的下降,其电阻值下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具有模数转化功能(Analog-to-DigitalConverter,ADC),以将得到的检测电压信号由模拟格式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格式的电压信号,以减少运算量。
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用户终端设备1通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30与参考电阻210组成串联的分压电路,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检测电压信号与参考电阻210接收的原始电压信号的关系,得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此外,本申请的用户终端设备1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连接到第一外设接口220且第一温度传感器230位于外壳110之外,使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远离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位于所述外壳110内的发热器件,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较为精确。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射频单元260、第一传输线270、及外接天线280。所述射频单元260用于产生射频信号,所述射频单元260及所述参考电阻210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270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射频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被合成为合成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一传输线270输出,所述外接天线280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以接收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射频信号。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可通过所述外接天线280与基站3进行通信。所述外接天线280可发射电磁波信号至所述基站3,且所述外接天线280也可接收基站3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当所述外接天线280发射电磁波信号至所述基站3时,所述射频单元260产生射频信号,所述外接天线280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并辐射出去。当所述外接天线280接收基站3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时,所外接天线280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射频单元260。所述射频信号为交流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射频单元260及所述参考电阻210通过同一个第一传输线270电连接至所述外设接口,从而可使得所述射频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可复用一个传输线,减小了传输线的数量。所述第一传输线27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线缆(cable line),所述线缆具有信号传输线及围设在所述信号传输线周围的屏蔽层,所述信号传输线用于传输信号,比如,射频信号与原始电压信号合成的合成信号,所述屏蔽层用于防止外界信号对所述合成信号的干扰,所述屏蔽层通常接地。所述第一传输线270包括两端,所述第一传输线27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射频单元260及所述参考电阻210,所述第一传输线27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第一传输线270电连接所述射频单元260时可直接电连接所述射频单元260,也可以通过插头电连接所述射频单元260。所述第一传输线270电连接所述参考电阻210时,所述第一传输线270可直接电连接所述参考电阻210,也可以通过插头电连接所述参考电阻210。当所述第一传输线270通过插头电连接射频单元260以及所述第一传输线270通过插头电连接参考电阻210时,所述第一传输线270可通过同一插头与所述射频单元260以及所述参考电阻210电连接,以减小所述插头的数量。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隔离单元290,所述隔离单元290用于隔离所述射频信号对所述原始电压信号的干扰,且还用于隔离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对所述射频信号的干扰。
由于所述射频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通过同一个第一传输线270输出,即,所述射频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均加载在所述第一传输线270的同一端,为了避免所述原始电压信号与所射频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采用了隔离单元290。具体地,所述隔离单元290可防止所述射频信号传输至所述参考电阻210,进而可防止所述射频信号对所述参考电阻210所接收的原始电压信号的干扰,以及防止产生所述原始电压信号的器件(比如前面提到的电源适配器、内置电源)等的损害。所述隔离单元290可防止所述原始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射频单元260,进而可防止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对所述射频单元260产生的射频信号的干扰,以及防止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对产生所述射频信号的射频单元260的损害。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方式汇总,所述隔离单元290包括第一隔离子单元291及第二隔离子单元292。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输线270,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用于通过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并隔离所述射频信号。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的一端电连接至射频单元260,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输线270,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用于通过所述射频信号,并隔离所述原始电压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包括电感,电感具有通过直流信号而隔离交流信号的能力,因此,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可经由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输出,而所述射频信号不能够经由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输出至所述参考电阻210。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包括电容,电容具有通过交流而隔离直流的能力,因此,所述射频单元260产生的射频信号可经由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输出,而所述原始电压信号不能够经由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输出至所述射频单元26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包括一个电感,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包括一个电容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291包括的电感的数目也可以为多个,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292包括的电容的数目也可以为多个。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可应用于前面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用户终端设备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分离单元310。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分离单元310结合到前面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中,但是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的限定。所述分离单元310包括输入端3101、第一输出端3102、及第二输出端3103。所述分离单元310的输入端3101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以接收所述合成信号,所述分离单元310用于将所述合成信号分离以得到原始电压信号及射频信号,所述第一输出端3102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电连接,以将分离出来的原始电压信号输出,所述第二输出端3103与所述外接天线280电连接,以将分离出来的所述射频信号输出。
所述射频信号为交流信号,而所述原始电压信号为直流信号,因此,所述射频信号与所述原始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及所述射频信号可被合成为合成信号,且所述合成信号可较为方便地被分离成射频信号及原始电压信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分离单元310包括第一分离子单元311及第二分离子单元312。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电连接至分离单元310的输入端3101,以接收所述合成信号,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用于从所述合成信号中分离出所述原始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312用于从所述合成信号中分离出射频信号,输出至所述外接天线28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包括电感,所述电感具有通过直流信号而隔离交流信号的能力,因此,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可分离出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原始电压信号。具体的,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原始电压信号可通过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而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射频信号不可通过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312包括电容,所述电容具有通过交流而隔离直流的能力,因此,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312可分离出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射频信号。具体的,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射频信号可通过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312,而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射频信号不可通过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31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包括一个电感,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312包括一个电容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311包括的电感的数目也可以为多个,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312包括的电容的数目也可以为多个。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个,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第一电路板140及第二电路板190。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位于所述外壳110内,所述第二电路位于所述外壳110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及所述温度判定单元250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及所述外接天线280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19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及所述温度判定单元250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上,有利于提升所述检测单元及所述温度判定单元250的集成度,方便所述用中的设备的组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及所述外接天线280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方便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及所述外接天线280封装为一个模组,也方便封装后的模组插接到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上。
请参阅图17及图18,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参考电阻210、第一外设接口220、外壳110、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电压检测单元240、及温度判定单元250。所述参考电阻210的一端用于接收原始电压信号,所述参考电阻210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之外,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压,以得到检测电压信号,温度判定单元250根据所述检测电压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得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此外,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射频单元260、第二外设接口320、第一传输线270、第二传输线330、及外接天线280。所述参考电阻21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270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射频单元260用于产生射频信号,所述射频单元260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330及所述第二外设接口320电连接所述外接天线280,以将所述射频信号输出至所述外接天线28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电阻210、所述第一外设接口220、所述外壳11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及所述温度判定单元250等请参考前面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电阻210通过第一传输线270及第一外设接口220与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电连接,所述射频单元260通过第二传输线330及第二外设接口320与所述外接天线280电连接,可以简化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电路设计,且可以同样实现检测所述环境温度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参考电阻210、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所述温度判定单元250及所述射频单元26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40为例进行示意,且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及所述外接天线280设置于第二电路板190为例进行示意。
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第一外设接口220及第二外设接口320,还可以结合到除了仅包括第一外设接口220的实施方式之外的其他任意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不应当理解为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7及图19,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340、内置天线350、及控制单元36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40用于检测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及所述外接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关闭。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340、内置天线350及控制单元360可结合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中,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仅以结合到前面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例进行示意,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施方式的限定。
所述内置天线350包括前面介绍的第一天线120及第二天线16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40用于检测所述外壳110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40可内嵌于所述外壳110的内部,或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4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40可以为负温度系数传感器,也可以为正温度系数传感器。当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外壳110的温度较高,举例而言,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75℃。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说明环境温度比较高,举例而言,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70℃。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则表明,由于环境温度较高而造成所述外壳110的温度较高,而非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内部的器件(比如,前面介绍的第一天线120、第二天线160等)造成的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的外壳110温度过高。此时,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及所述外接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从而可以使得终端设备5等可以使用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网络信号(第二网络信号或者第四网络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保持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包括: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第一天线120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而所述第二天线160关闭;或者,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第一天线120关闭而控制所述第二天线160保持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或者,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第一天线120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天线160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
环境温度较高而造成外壳110的温度较高的场景可以为,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周围具有火源或者失火而导致所述环境温度过高,此时,所述控制单元360仍然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及所述外接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开启,那么,终端设备5还可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中的网络信号与其他设备通信,比如,发出求救信号或者报警信号等。
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此时,环境温度较低但是外壳110的温度较高,则说明,用户终端设备1的内置天线350造成了壳体温度较高。此时,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以避免所述外壳110温度过高对用户造成伤害。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360还用于在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关闭的阈值时间之后重新启动所述内置天线350。举例而言,所述阈值时间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10分钟。所述内置天线350被关闭阈值时间之后,认为所述外壳110的温度下降,再重新启动所述内置天线350。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用T1表示,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用T2表示,那么,T2-T1的绝对值越大,则,所述阈值时间越长;T2-T1的绝对值越小,则,所述阈值时间越短。T2-T1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所述外壳110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越大,那么,所述内置天线350工作产生的温度越高,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T2-T1的绝对值越小,说明外壳110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大,那么,所述内置天线350工作产生的温度则相对不高,需要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将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还包括散热装置370。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散热装置370可结合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示意图中仅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包括散热装置370结合到图19及其相关描述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中进行示意,但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请参阅图20,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11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360还用于控制所述散热装置370开启,经过预设时间之后,若所述外壳110的温度还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关闭。
所述散热装置370可设置于所述外壳110的内部,所述散热装置37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散热风扇。开启所述散热装置370可有助于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的散发。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360线控制散热装置370开启,并在预设时间之后,所述壳体的温度还无法降低到第二预设温度之下,则,所述控制单元360再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关闭,避免了未开启散热装置370的情况下,或者开启散热装置370较短时间的情况下贸然将内置天线350关闭导致的用户终端设备1不能够正常使用。倘若经过预设时间之后,所壳体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单元360可控制所述内置天线350保持开启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散热装置370开启时,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散热装置370交替地开启及关闭。当所述散热装置370开启时,所述散热装置370对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之后,所述散热装置370关闭,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可自然散发,这样可以达到散热效果的同时也节约电能,且还可兼顾散热时效以及节约电能的平衡。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散热装置370交替地开启及关闭时,当第一开启阶段早于第二开启阶段时,所述第一开启阶段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二开启阶段的持续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开启阶段及所述第二开启阶段均为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散热装置370交替地开启及关闭中的开启阶段。
举例而言,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散热装置370在第一开启阶段开启第一时长,所述控制单元360控制所述散热装置370在第而开启阶段开启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开启阶段早于所述第二开启阶段,则,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第二时长。举例而言,所述第一时长为2分钟,所述第二时长为1.5分钟。可以理解地,在开始散热的最初阶段,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较多,因此,可控制单元360开启较长时间,保证散热时长,从而使得将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快速降下来,当所述内置天线350产生的热量慢慢散发之后,可采用较短的时长散热,本申请的散热方式可以兼顾散热时效及节约电能的平衡。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通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设置到外壳110的外面,且电连接至第一外设接口2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也可以做内嵌在所述外壳110内,并通过隔热层隔离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0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内部的器件,比如内置天线350等。举例而言,可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设置于电路板上,再将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的电路板内嵌在所述外壳110内,并在外壳110上对应电路板的地方设置隔热层。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参考电阻、第一外设接口、外壳、第一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单元、及温度判定单元,所述参考电阻的一端用于接收原始电压信号,所述参考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电压,以得到检测电压信号,温度判定单元根据所述检测电压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得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射频单元、第一传输线、及外接天线,所述射频单元用于产生射频信号,所述射频单元及所述参考电阻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射频信号及所述原始电压信号被合成为合成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一传输线输出,所述外接天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以接收所述合成信号中的射频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用于隔离所述射频信号对所述原始电压信号的干扰,且还用于隔离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对所述射频信号的干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第一隔离子单元及第二隔离子单元,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参考电阻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输线,所述第一隔离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原始电压信号,并隔离所述射频信号;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的一端电连接至射频单元,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传输线,所述第二隔离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射频信号,并隔离所述原始电压信号。
5.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分离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以接收所述合成信号,所述分离单元用于将所述合成信号分离以得到原始电压信号及射频信号,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以将分离出来的原始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外接天线电连接,以将分离出来的所述射频信号输出至所述外接天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包括第一分离子单元及第二分离子单元,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电连接至分离单元的输入端,以接收所述合成信号,所述第一分离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合成信号中分离出所述原始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分离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合成信号中分离出射频信号,输出至所述外接天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电路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及所述温度判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所述外接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射频单元、第二外设接口、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及外接天线,所述参考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所述射频单元用于产生射频信号,所述射频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及所述第二外设接口电连接所述外接天线,以将所述射频信号输出至所述外接天线。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内置天线、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内置天线及所述外接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开启或者保持开启状态;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内置天线关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散热装置,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外壳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散热装置开启,经过预设时间之后,若所述外壳的温度还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内置天线关闭。
CN202010590269.5A 2020-06-24 2020-06-24 用户终端设备 Active CN111787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269.5A CN111787428B (zh) 2020-06-24 2020-06-24 用户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269.5A CN111787428B (zh) 2020-06-24 2020-06-24 用户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428A CN111787428A (zh) 2020-10-16
CN111787428B true CN111787428B (zh) 2022-03-08

Family

ID=7276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0269.5A Active CN111787428B (zh) 2020-06-24 2020-06-24 用户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742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2117B1 (en) * 2003-04-21 2005-06-07 Howard Ros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temperature determining signals to a programmable thermostat
CN104802517A (zh) * 2015-04-30 2015-07-29 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 数码喷印设备的墨水液位检测装置、方法和数码喷印设备
CN104990643A (zh) * 2015-06-29 2015-10-21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温度传感器的终端环境温度测试方法
CN105527317A (zh) * 2014-09-29 2016-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湿度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27558A1 (zh) * 2015-02-13 2016-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检测方法、装置及射频连接器
CN107229521A (zh) * 2017-06-01 2017-10-03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271917A (zh) * 2017-07-19 2017-10-20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7280617U (zh) * 2017-09-25 2018-04-27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pt100的高精度温度采集器
CN108151901A (zh) * 2016-12-05 2018-06-12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温度测量电路和方法以及微型计算机单元
CN110095157A (zh) * 2019-05-21 2019-08-06 深圳洲斯移动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温湿度检测系统
CN111263889A (zh) * 2017-10-24 2020-06-09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运行电池传感器的方法和电池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2117B1 (en) * 2003-04-21 2005-06-07 Howard Ros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temperature determining signals to a programmable thermostat
CN105527317A (zh) * 2014-09-29 2016-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湿度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27558A1 (zh) * 2015-02-13 2016-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检测方法、装置及射频连接器
CN104802517A (zh) * 2015-04-30 2015-07-29 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 数码喷印设备的墨水液位检测装置、方法和数码喷印设备
CN104990643A (zh) * 2015-06-29 2015-10-21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温度传感器的终端环境温度测试方法
CN108151901A (zh) * 2016-12-05 2018-06-12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温度测量电路和方法以及微型计算机单元
CN107229521A (zh) * 2017-06-01 2017-10-03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271917A (zh) * 2017-07-19 2017-10-20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7280617U (zh) * 2017-09-25 2018-04-27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pt100的高精度温度采集器
CN111263889A (zh) * 2017-10-24 2020-06-09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运行电池传感器的方法和电池传感器
CN110095157A (zh) * 2019-05-21 2019-08-06 深圳洲斯移动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温湿度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428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9515B2 (en) Near-field RF charging pad with multi-band antenna element with adaptive loading to efficiently charge an electronic device at any position on the pad
US10256677B2 (en) Near-field RF charging pad with adaptive loading to efficiently charge an electronic device at any position on the pad
EP3295513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0516222A (ja) 無線充電装置、被充電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3087638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2961034B1 (en) Coil apparatus of mobile terminal
WO201404817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KR10222938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를 동작하는 방법
CN211209701U (zh) 无线充电装置和终端
US20160079951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pparatus having power transmitter apparatus and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supplied with electric power energy via space
US20210126808A1 (en) Multiprotocol audio/voice internet-of-things devices and related system
KR102484519B1 (ko) 충전 대기 설비 및 충전 제어 방법
CN111787428B (zh) 用户终端设备
EP3786988A1 (en) Wireless charging coil, wireless charg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101677A1 (ko)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WO2016071905A1 (en) Frequency selective energy harvesting
EP2521217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US20080181146A1 (en) WiFi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11478833B (zh) 用户终端设备
CN111258350B (zh) 用户终端设备
EP3086418B1 (en) Central member for socket assembly for flush-mounted installation in a wall
TWI728652B (zh) 無線充電滑鼠及其充電方法
CN111541051A (zh) 天线及通信设备
KR20070071549A (ko) 무선감도성능 보정이 가능한 인테나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111835372B (zh) 一种射频电路及无线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