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1134A -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1134A
CN111781134A CN202010655704.8A CN202010655704A CN111781134A CN 111781134 A CN111781134 A CN 111781134A CN 202010655704 A CN202010655704 A CN 202010655704A CN 111781134 A CN111781134 A CN 111781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int
micro
contact area
point cl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57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1134B (zh
Inventor
张凯
李国喜
张萌
韩仁袖
兰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6557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1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1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1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1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1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5/00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 G01M5/0075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by means of external apparatus, e.g. test benches or portable test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包括:装配前对获取两零部件待接触表面点云进行预处理形成点云数据;将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翻转至与另一零部件坐标平面平行,形成彼此分离且上、下两表面对称的点云数据;装配后获取两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实际接触载荷;将其中一个表面的点云数据向另一表面移动进行仿真迭代计算,在两表面点云至少有一个点发生重合时,基于表面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计算结合面的法向接触面积和刚度;在计算接触载荷大于或等于实际接触载荷时,结束迭代并输出接触刚度和面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繁琐、设备复杂、误差大等问题,实现测量过程更简便,测量结果更精确。

Description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结合面是零部件联接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装配体的整机动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结合面的接触刚度是整机刚度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远远小于零部件接触面积的尺寸,是计算表面应力分布的重要依据和参考。然而零部件联接后,难以用测量方法直接获得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因此,对结合面接触刚度接触面积的测量一直以来都是接触机理研究的重点难点。
目前对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的测量主要通过间接推导的方法,测量设备复杂,中间计算环节众多,过程复杂。另外,刚度计算过程中通常只单纯考虑弹塑性变形、摩擦、粘接等因素,实际上结合面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忽略这个作用往往就会带来计算上的偏差。因此,一方面测量过程复杂,一方面刚度计算未考虑重要因素,就会使结合面的接触刚度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降低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测量过程繁琐、测量结果误差较大等缺陷,在测量过程中考虑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实现测量过程更简便,测量结果更精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1,装配前获取两零部件待接触的结合面采样数据点,并按照位置分布形成的表面点云进行预处理形成完备的点云数据;
步骤2,将其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翻转至与另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的坐标平面平行,形成彼此分离且上、下两表面对称的点云数据;
步骤3,装配后获取两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实际接触载荷;
步骤4,将其中一个表面的点云数据向另一表面移动进行仿真迭代计算,在两表面点云至少有一个点发生重合时,基于表面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计算此时结合面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并根据所述结合面的接触面积计算接触载荷,当所述接触载荷大于或等于所述实际接触载荷时,结束迭代并输出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有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程序,所述处理器在运行所述测量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只需要在零部件联结装配前测量表面轮廓点云,联结后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结合面接触载荷,即可得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系统在计算结合面接触刚度时,考虑了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更符合实际零部件表面接触状态,得到更精确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发明的测量系统过程直接,设备简单,包含完整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功能,能够高效率的得到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对步骤S1的细化流程图一;
图3为实施例一中对步骤S1的细化流程图二;
图4为实施例一中CPi和邻近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AVori区域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表面点云数据迭代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中所提及的接触参量,如接触载荷、接触面积、接触刚度等都指的是法向的接触载荷、法向的接触面积和法向的接触刚度。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S1,装配前获取两零部件待接触的结合面采样数据点,并按照位置分布形成的表面点云进行预处理形成完备的点云数据;
这里的预处理包括数据补全、数据去噪和数据插补。
所述数据补全的步骤包括:
取缺漏点的邻近点的均值对数据进行补全;
进一步地,测量得到的数据必然存在缺漏、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噪声,需要进行数据补全、数据去噪和数据插补。数据补全可取缺漏点的邻近点的均值,如图2所示为点云数据的测量和误差处理流程。两接触表面之间的平面度和平行度,为了使数值分析时表面均匀受力,需要使两表面平均轮廓平面平行并对齐,即高度z坐标进行平均。随机误差通过对结合面同一采样区域内用相同的测量参数进行多组测量,取其平均值以减少随机误差。
所述数据去噪的步骤包括:
结合面的噪声点,采用基于小波的方法进行点云降噪处理,对表面轮廓进行离散小波级数分解,通过对不同分解级数设置低通阈值后,进行离散小波重构,生成去噪后的表面点云。
所述数据插补的步骤包括:
通过三次样条插补算法对表面点云任意临近三点拟合三次多项式进行数据插补。如图3所示为点云数据的离散小波去噪和三次样条插补流程。
步骤S2,将其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翻转至与另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的坐标平面平行,形成彼此分离且上、下两表面对称的点云数据;将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翻转,与另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按照实际接触区域上下对齐,形成分离的上下两表面点云;具体参见图7,以通过向下移动上表面对下表面挤压来仿真两零部件载荷作用下结合面的接触。
步骤S3,装配后获取两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实际接触载荷;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零部件结合面之间放置压力传感器测量接触载荷,读取单位面积实际接触载荷,计算结合面实际接触载荷。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直接获取已知施加载荷,通过计算获得结合面实际接触载荷。
步骤S4,将其中一个表面的点云数据向另一表面移动进行仿真迭代计算,在两表面点云至少有一个点发生重合时,基于表面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计算此时结合面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并根据所述结合面的接触面积计算接触载荷,当所述接触载荷大于或等于实际接触载荷时,结束迭代并输出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
所述步骤S4包括:
步骤S41,判断重合点的邻近点是否已接触:重合点周围的邻近点未接触时,该重合点为微接触区域内的首次重合点,称为微接触区域的接触点CPi,计算接触点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
重合点周围的邻近点接触时,根据重合点和已接触的邻近点的坐标位置,组成所在的微接触区域,计算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
步骤S42,统计结合面上已有的微接触区域及接触点,考虑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根据上下零部件材料的综合弹性模量E′、当前微接触区域的接触点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当前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计算当前微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累加所有微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分布得到结合面的总接触刚度和总接触载荷;
步骤S43,当计算的总接触载荷大于或等于实际总接触刚度时,结束迭代并输出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
参见图4、图5,所述步骤S41中计算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的步骤包括:
步骤S411,根据接触点CPi和邻近点的坐标位置,计算上、下表面点云在接触点CPi位置的平均曲率半径R1i和R2i,两者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41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42
其中vi为CPi点的向量坐标,vj(0<j≤k)为CPi邻近点的向量坐标,k为邻近点总数,θi,j为三角形Δvivjvj+1中边vjvi的对角,λi,j为三角形Δvivjvj-1中边vjvi对应的角,Nvi为相邻两邻近点与CPi点两两连线组成三角形的单位法向量。根据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51
可计算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AVori为CPi点与所有邻近点中任意相邻两点两两连线组成三角形的外接圆心向以CPi点为顶点的两条三角形边做垂线形成的四边形面积和,如图5所示,CPi点与所有邻近点中任意相邻两点两两连线组成三角形,如Δvivjvj+1,过Δvivjvj+1外接圆心向以CPi点为顶点的两个三角形边作垂线,形成以CPi点、外接圆心和两个垂点组成的四边形,如Δvivjvj+1中阴影部分,那么AVori指CPi点与所有邻近点用此方法组成四边形区域面积和,即图5中所有阴影部分,vi为CPi点的向量坐标,vj、vj+1为相邻点CPj、CPj+1的向量坐标。
参见图6,其中阴影部分为AVori区域,所述步骤S41中计算当前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的步骤包括:
步骤S412,当前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52
Sd=Mg×Δx
Mg=(ymax-ymin+xmax-xmin+4)×2
其中Ng为当前微接触区域已发生重叠的点总数,Δx为数据点采样间隔,Sd为微接触区域所覆盖的网格边界周长,Mg为沿着微接触区域所覆盖的边界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边界网格点的数量,xmax、xmin、ymax和ymin分别为当前微接触区域内所有已发生重叠的数据点横坐标x、纵坐标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参见图7,一次迭代仿真开始,统计当前迭代仿真下结合面上所有的接触点CPj(0<j≤nI),nI为接触点总数,所述步骤S42中计算当前微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421,计算结合面上每个接触点CPj与当前微接触区域接触点CPi的距离dij,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53
其中,xi、xj、yi和yj分别为CPi和CPj的横坐标、纵坐标;0<j≤nI,nI为接触点总数;
步骤S422,根据nI的大小、i与j的关系、CPj与CPi的关系及每个dij的大小、计算CPi的实际变形深度δni
步骤S423,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1
即可获得当前微接触区域接触刚度kn;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2
可获得当前微接触区域法向载荷p,完成本轮迭代。
所述步骤S422中计算CPi的实际变形深度δni的步骤包括:
(a)若nI=1,或者i=j,此时δni=ri 2/Ri;当前微接触区域半径ri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3
(b)若nI>1,i≠j,且CPj和CPi微接触区域没有发生重合,则CPj对CPi的弹性耦合对δni的影响Δδni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4
其中Rj为CPj的综合曲率半径,此时: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5
(c)若nI>1,i≠j,且CPj和CPi微接触区域发生重合,则表明发生聚结作用,CPi的坐标从(xi,yi)改为(xeqv,yeqv),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6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7
其中rj为CPj微接触区域半径,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改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8
CPj对CPi的弹性耦合对δni的影响Δδni为:
Figure BDA0002576676360000069
此时:δni=ri 2/Ri+Δδni,统计完所有CPj,得到δni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有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程序,所述处理器在运行所述测量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参见图8中数据处理模块和参数计算模块。为执行实施例一方法步骤的硬件模块。
优选地,测量系统还包括:
三坐标测量测量机为一种具体的表面轮廓高度测量设备,用于在装配前对待测零部件上待接触结合面表面的数据点进行采样;
压力传感器,用于在装配后对两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实际接触载荷进行测量。
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为表面轮廓高度测量设备和压力传感器。利用表面轮廓测量设备测量两零部件接触面的轮廓高度,按照指定的采样间隔和采样区间均匀采集数据点,数据点按照位置分布形成表面点云导入系统软件;软件完成的工作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软件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补全、数据去噪和数据插补过程,形成完备数据。将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翻转,与另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按照实际接触区域对齐,形成分离的上下两表面点云;在零部件结合面之间放置压力传感器测量接触载荷,读取单位面积实际接触载荷,计算结合面实际接触载荷。将上表面点云进行迭代仿真,每一步迭代仿真过程中,上表面向下移动,使上下表面点云有一个点发生重合,计算此时结合面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当计算的接触载荷大于等于实际接触载荷时,迭代仿真过程结束,输出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本发明的测量系统过程直接,设备简单,软件包含完整得数据处理和计算功能,能够高效率的得到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装配前获取两零部件待接触的结合面采样数据点,并按照位置分布形成的表面点云进行预处理形成完备的点云数据;
步骤2,将其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翻转至与另一零部件的点云数据的坐标平面平行,形成彼此分离且上、下两表面对称的点云数据;
步骤3,装配后获取两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实际接触载荷;
步骤4,将其中一个表面的点云数据向另一表面移动进行仿真迭代计算,在两表面点云至少有一个点发生重合时,基于表面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计算此时结合面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并根据所述结合面的接触面积计算接触载荷,当所述接触载荷大于或等于所述实际接触载荷时,结束迭代并输出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重合点周围的邻近点未接触时,该重合点为微接触区域内的首次重合点,称为微接触区域的接触点CPi,计算接触点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
重合点周围的邻近点接触时,根据重合点和已接触的邻近点的坐标位置,组成所在的微接触区域,计算所述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
步骤42,统计结合面上已有的微接触区域及接触点,考虑微凸体之间的弹性耦合和聚结作用,根据上下零部件材料的综合弹性模量E′、当前微接触区域的接触点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当前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计算当前微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累加所有微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分布得到结合面的总接触刚度和总接触载荷;
步骤43,在计算的总接触载荷大于或等于实际接触载荷时,结束迭代并输出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中计算接触点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的步骤包括:
步骤411,根据接触点CPi和邻近点的坐标位置,计算上、下表面点云在接触点CPi位置的平均曲率半径R1i和R2i,两者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21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22
其中vi为CPi点的向量坐标,vj(0<j≤k)为CPi邻近点的向量坐标,k为邻近点总数,AVori为CPi点与所有邻近点中任意相邻两点两两连线组成三角形的外接圆心向以CPi点为顶点的两条三角形边做垂线形成的四边形面积和,θi,j为三角形Δvivjvj+1中边vjvi的对角,λi,j为三角形Δvivjvj-1中边vjvi对应的角,Nvi为相邻两邻近点与CPi点两两连线组成三角形的单位法向量;
根据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23
计算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中计算当前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的步骤包括:
步骤412,当前微接触区域的实际微接触面积ai为: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24
Sd=Mg×Δx
Mg=(ymax-ymin+xmax-xmin+4)×2
其中Ng为当前微接触区域已发生重叠的接触点总数,Δx为数据点采样间隔,Sd为微接触区域所覆盖的网格边界周长,Mg为沿着微接触区域所覆盖的边界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边界网格点的数量,xmax、xmin、ymax和ymin分别为当前微接触区域内所有已发生重叠的数据点横坐标x、纵坐标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2中计算当前微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的步骤包括:
步骤421,计算结合面上每个接触点CPj与当前微接触区域接触点CPi的距离dij,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25
其中,xi、xj、yi和yj分别为CPi和CPj的横坐标、纵坐标;0<j≤nI,nI为接触点总数;
步骤422,根据nI的大小、i与j的关系、CPj与CPi的关系及每个dij的大小、计算当前微接触区域接触点CPi的实际变形深度δni
步骤423,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1
得到当前微接触区域接触刚度kn;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2
得到当前微接触区域接触载荷p。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22中计算接触点CPi的实际变形深度δni的步骤包括:
(a)若nI=1,或者i=j,则δni=ri 2/Ri;ri为当前微接触区域半径,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3
Ri为CPi的综合曲率半径;
(b)若nI>1,i≠j,且和CPi微接触区域没有发生重合,则CPj对CPi的弹性耦合对δni的影响Δδni为: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4
则δni=ri 2/Ri+Δδni
其中Rj为CPj的综合曲率半径,rj为接触点CPj所在的微接触区域半径;
(c)若nI>1,i≠j,且CPj和CPi微接触区域发生重合,则表明发生聚结作用,CPi的坐标从(xi,yi)改为(xeqv,yeqv),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5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6
其中CPi的综合曲率半径Ri改为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7
CPj对CPi的弹性耦合对δni的影响Δδni为:
Figure FDA0002576676350000038
则δni=ri 2/Ri+Δδni
统计完所有CPj,得到δni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预处理包括数据补全、数据去噪和数据插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补全的步骤包括:取缺漏点的邻近点的均值对数据进行补全;
所述数据去噪的步骤包括:
采用基于小波的方法进行点云降噪处理,对表面轮廓进行离散小波级数分解,通过对不同分解级数设置低通阈值后,进行离散小波重构,生成去噪后的表面点云;
所述数据插补的步骤包括:
通过三次样条插补算法对表面点云任意临近三点拟合三次多项式进行数据插补。
9.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有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程序,所述处理器在运行所述测量程序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三坐标测量测量机,用于在装配前对待测零部件上待接触结合面表面的数据点进行采样;
压力传感器,用于在装配后对两零部件结合面之间的实际接触载荷进行测量。
CN202010655704.8A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Active CN111781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704.8A CN111781134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704.8A CN111781134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1134A true CN111781134A (zh) 2020-10-16
CN111781134B CN111781134B (zh) 2023-03-21

Family

ID=7275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5704.8A Active CN111781134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11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8475A (zh) * 2020-12-22 2021-05-14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岩土体中注浆浆液扩散面积的监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091153A (zh) * 2021-11-15 2022-02-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考虑接缝界面动力效应的新型接缝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数值实现方法
CN114426039A (zh) * 2022-03-14 2022-05-03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城轨列车车轮踏面的点云数据处理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8141A (en) * 1988-04-06 1989-07-18 Oliver Warren C Method for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elastic stiffness of contact between two bodies
WO2002017307A1 (en) * 2000-08-21 2002-02-2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A recording slider for improve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CN104077440A (zh) * 2014-06-25 2014-10-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曲面拟合的确定结合面接触面积及刚度的方法
CN106709207A (zh) * 2017-01-16 2017-05-24 东北大学 一种考虑粗糙表面微凸体相互作用影响的确定受载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的方法
CN108052756A (zh) * 2017-12-22 2018-05-1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fft确定结合面接触参数的方法
CN109446655A (zh) * 2018-10-30 2019-03-08 东北大学 一种双分形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三维分形预测方法
CN111353234A (zh) * 2020-03-11 2020-06-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1382481A (zh) * 2020-03-11 2020-07-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刚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8141A (en) * 1988-04-06 1989-07-18 Oliver Warren C Method for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elastic stiffness of contact between two bodies
WO2002017307A1 (en) * 2000-08-21 2002-02-2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A recording slider for improve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CN104077440A (zh) * 2014-06-25 2014-10-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曲面拟合的确定结合面接触面积及刚度的方法
CN106709207A (zh) * 2017-01-16 2017-05-24 东北大学 一种考虑粗糙表面微凸体相互作用影响的确定受载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的方法
CN108052756A (zh) * 2017-12-22 2018-05-1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fft确定结合面接触参数的方法
CN109446655A (zh) * 2018-10-30 2019-03-08 东北大学 一种双分形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三维分形预测方法
CN111353234A (zh) * 2020-03-11 2020-06-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1382481A (zh) * 2020-03-11 2020-07-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刚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I ZHANG,ET AL.: "Modal Analysis of Bolted Structure Based on Equivalent Material of Joint Interface", 《MATERIALS》 *
KAI ZHANG,ET AL.: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of rough surfaces considering oblique asperity contact",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8475A (zh) * 2020-12-22 2021-05-14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岩土体中注浆浆液扩散面积的监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798475B (zh) * 2020-12-22 2024-06-07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岩土体中注浆浆液扩散面积的监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091153A (zh) * 2021-11-15 2022-02-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考虑接缝界面动力效应的新型接缝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数值实现方法
CN114091153B (zh) * 2021-11-15 2024-07-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考虑接缝界面动力效应的新型接缝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数值实现方法
CN114426039A (zh) * 2022-03-14 2022-05-03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城轨列车车轮踏面的点云数据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1134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1134B (zh) 一种关于结合面法向接触参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10163918B (zh) 一种基于射影几何的线结构光标定方法
US81262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ing machine vision
US82493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gaps between object parts
TW201518956A (zh) 點雲曲面重構系統及方法
CN109101741B (zh) 一种基于三角网格简化的复杂曲面检测自适应采样方法
CN101639947A (zh) 基于图像的植物三维形态测量与重建方法及系统
CN108955576A (zh) 钢轨廓形动态检测中的多线结构光自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1426284A (zh) 基于Brox光流估计的面形测量误差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5017707B (zh) 一种基于像素法的2.5维编织复合材料建模方法
CN104657999A (zh) 一种基于核函数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CN114861500A (zh) 基于三维点云自动生成隧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及系统
US6711530B1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error in shape of free curved surface
JP2006515422A (ja) 小さい対象物の表面再構成のための較正ソフトウェア
Cappelli et al. Benchmarking local orientation extraction i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N113532308B (zh) 数字图像相关中带初值的岭回归应变测量方法
CN116485647A (zh) 一种基于标定板的视野不重叠三维点云拼接方法及系统
CN114266776B (zh) 一种应用复合裂纹位移场函数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Shen et al. Accurate correction of surface noises of polygonal meshes
JP4887820B2 (ja) 画像位置計測方法、画像位置計測装置および画像位置計測プログラム
CN113689478B (zh) 量测设备的对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17632B (zh) 一种高效率高精度数字图像相关位移后处理方法
CN113269859B (zh) 面向执行器操作空间的rgbd视觉实时重建方法及系统
JP2005069757A (ja) 中心窩広視野画像を利用したカメラ位置姿勢推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H09304019A (ja) 対象物体の位置・姿勢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