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0253B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0253B
CN111780253B CN202010654239.6A CN202010654239A CN111780253B CN 111780253 B CN111780253 B CN 111780253B CN 202010654239 A CN202010654239 A CN 202010654239A CN 111780253 B CN111780253 B CN 111780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module
conditioning system
operating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42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0253A (zh
Inventor
管丽萍
赵继斌
刘丙磊
孙川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42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0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0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0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0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0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控制装置,其中的空调系统配置有新风部,所述新风部包括均能够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串联的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需要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指令;使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以第一运行参数运行;在所述第一新风模块运行第一设定时长之后,使所述第二新风模块以第二运行参数运行;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相同或者不同。通过这样的设置,本发明能够谋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如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等)-蒸发器-压缩机形成的回路中的循环,可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者热量,从而降低或者升高室内空间的温度。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是通过四通阀的切换来完成的。具体地,通过四通阀切换冷媒在回路中的流动路径,使得: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而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而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而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如果空调器较长时间处于上述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由于期间始终是室内空间的空气在循环,因此空气品质会变差。鉴于此,目前出现了增设新风模块的空调器。新风模块主要是将室外环境的空气引入室内空间,从而通过将室内空间用于循环的空气进行部分替换、更新的方式来改善空气品质。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181116U)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中,该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第一新风模块,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与机壳连接,所述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与机壳连接的第二新风模块或净化模块,所述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内均设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换热风道彼此独立设置,所述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用于引进室外新风,所述净化模块内设有净化风道,所述净化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彼此独立设置。可以看出,两个新风模块之间在功能实现上是相互独立的,可以看出,从结构方面而言,与一个新风模块相比,两个新风模块只是简单地分摊了相应的新风量。从控制方面而言,对应于两个新风模块的两种控制逻辑之前相互独立。因此,就如何改善空调器的新风功能的引入机制而言,多个新风模块与一个新风模块并无本质区别。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改善新风功能的引入机制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解决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室内部分配置有能够向将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新风部,其中,所述新风部包括均能够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并且所述第一新风模块和所述第二新风模块以串联的方式彼此相连。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两个新风模块将足够量的室外环境的空气(新风)发放至室内空间。并且,通过将两个新风模块彼此串联,能够使将要发放至室内空间的两部分新风彼此关联。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在彼此串联的前提下,两个新风模块可以与室外环境直接连通从而能够直接将新风发放至室内空间,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与室外环境直接连通,而另一个通过与该一个串联的方式间接地与室外环境实现连通。
对于上述空调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新风模块的出风侧与所述室内部分直接相连,所述第一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与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出风侧串联,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外部分直接相连。
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将两个新风模块与室外环境的连通方式相区别地设置,能够通过对两个新风模块施以相区别的控制策略以谋求改善空调系统的新风运行品质。
对于上述空调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与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相同或者不同。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更好地改善空调系统的新风运行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相同或者不同,可以体现为自身结构、其在空调系统上的设置位置、安装方式等直接可视的方面,也可以体现为对应于具体工况的运行参数、允许的最大处理规模等不可视的方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室内部分配置有能够向将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新风部,其中,所述新风部包括均能够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所述第一新风模块的出风侧与所述室内部分直接相连,所述第一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与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出风侧串联,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外部分直接相连,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需要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指令;使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以第一运行参数运行;在所述第一新风模块运行第一设定时长之后,使所述第二新风模块以第二运行参数运行;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相同或者不同。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在新风发放的起始阶段谋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在运行平稳后,由于新风部包括两个串联的新风模块,因此保证了新风的进风量。由于将进风量对应的噪音由两个新风模块承担,因此,在运行平稳后已经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噪音。在此前提下,通过将两个新风模块至少以在开始运行的时机上有所区别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谋求在达到运行平稳的过程中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对于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包括: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以阶梯式调整的方式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在新风发放的起始阶段更好地谋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个以阶梯式调整的方式”如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为连续调整、而另一个是阶梯式调整,也可以是两个均为阶梯是调整等。以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二运行参数均为阶梯式调整为例,在将为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的过程中,阶梯式调整的具体方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可以是:第一运行参数的调整仅包含阶梯式递增,第二运行参数的调整中主要包含阶梯式递增不过中间会插入阶梯式递减;或者可以是: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二运行参数的调整均仅包含阶梯式递增,不过二者的递增次数和每次递增的量不同;等。
对于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以阶梯式调整的方式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包括: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均以阶梯式调整的方式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并且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的调整时机不同步。
通过这样的设置,由于调整时机不同步,因此能够更好地谋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对于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均以阶梯式调整的方式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并且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的调整时机不同步”包括:所述第一运行参数通过多个阶梯参数调整至所述目标参数,并且在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调整至任意阶梯参数的情形下,经第二设定时长之后,将第二运行参数调整至该任意阶梯参数;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长和所述第二设定时长相同或者不同。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一种具体的阶梯式调整方式。
对于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长为不大于30s之间的某一值。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一种两个新风模块在开始运行的时机上有所区别的具体控制方式。
如优选地,第一设定时长为20-30s之间的某一值(如20s)。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始运行的时机上的区别使两个新风模块通过各自的调整路径最终到达对应于平稳运行的目标运行参数,因此能够避免出现由于同步调整导致的平稳性下降、噪音增加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第一设定时长经反复实验、分析之后确定,可以保证两个新风模块通过各自的调整路径最终到达对应于平稳运行的目标运行参数的过程中尽量少地干涉彼此且尽量快地到达平稳状态,因此优化了空调系统将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二运行参数分别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的调整机制。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该空调系统具有前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所述程序并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该控制装置具有前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墙体;2、壳体;3、新风部;31、第一新风模块;32、第二新风模块;33、新风管;4、进风格栅;5、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室外部分主要包括压缩机、室外风扇和室外换热器(通常称作冷凝器),室内部分主要包括室内换热器(通常称作蒸发器)、室内风扇和电控箱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形成冷媒的循环回路。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循环流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循环。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循环流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循环。在本发明中,主要是在空调系统增加了引入室外环境的空气的功能,即新风引入功能。
参照图1,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并按照图1中的方位,左侧的室外部分和右侧的室内部分由墙体1隔开,室内部分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置有能够向将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新风部3,新风部包括右侧的第一新风模块31和左侧的第二新风模块32,第一新风模块31和第二新风模块32通过新风管33以串联的方式彼此相连。具体地,第一新风模块31的进风侧(左侧)与第二新风模块32的出风侧(右侧)通过新风管33串联,第二新风模块32的进风侧与室外部分直接相连。壳体2的上方大致中部的位置设置有进风格栅4,壳体2的上方在位于进风格栅4右侧且对应于第一新风模块31的出风侧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5。这样一来,在需要引入室外环境的空气时,室外环境的空气依次经第二新风模块32、新风管33、第一新风模块31和出风口5发放至室内空间。
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来对空调系统进行如下的控制方法,以在空调系统需要将室外环境的空气引入至室内空间的情形下,能够谋求改善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系统需要向室内空调引入新风的本质原因是:
空调系统在其处于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的过程中,其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温湿度调节的原理为:在室内风扇的作用下,将室内空间的空气经进风格栅吸入壳体内,在壳体内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对流换热(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在功能上为冷凝器,因此空气吸热升温;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因此空气放热降温)之后,再送入室内空间。由于温湿度调节的过程中始终是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循环调节,加之作为一种常识在空调系统运行时间尽量保持室内部分为密闭,因此在空调系统运行较长时间之后,空气品质有所下降。此时即可通过上述的新风部从室外空间引入新风的方式对室内空间的空气品质进行改善。
可以理解的是,需要新风部运行的情形包括两种:
一种是无需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情形(如在室内、外的环境温度大致相同因此无制冷制热需求),此时可以仅通过新风部的运行来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品质。由于此时的空调系统无需引入换热机制,因此可以使新风部的运行参数首先升并稳定至对应于目标运行参数的高风挡,并在该状态下运行一定的时间(如30min)后关闭即可。
另一种是需要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情形(如室、内外的环境温度明显不同因此有制冷制热需求),此时通过新风部以及空调系统的换热机制的联合运行来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这种情形下,为了防止由于室外环境引入的新风带来的温度变化导致空调系统的换热机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用户体验,在新风部稳定运行之后,应当根据换热机制的调整其运行方式。如可以是:使新风部的运行参数首先升并稳定至对应于目标运行参数的高风挡,理论上,应当使新风部在该状态下运行一定的时间(如15min)。不过,在当前的室内温度与对应于换热机制的目标温度的温差为5-10℃时,将新风部的运转挡位下调,而在在当前的室内温度与对应于换热机制的目标温度的温差大于10℃时,无论是否达到15min均将新风部关闭。
显然,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适用于上述两种情形的任一种。具体而言,在前述两种需要新风部运行的情形下,均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使新风部的运行参数升并稳定至对应于目标运行参数的高风挡,并能够通过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来在此过程中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模块”、“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现其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由于控制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系统的功能单元,因此控制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或者处理器中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一部分,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因此,控制模块的数量为一个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分。对控制模块的具体拆分形式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拆分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2,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获取需要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指令。
S220、使对应于出风口的第一新风模块以第一运行参数运行。
S230、在第一新风模块运行第一设定时长之后,使与室外部分直接连通的第二新风模块以第二运行参数运行。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的规格大致相同且二者均具有低风挡、中风挡和高风挡三个阶梯挡位,第一运行参数与第二运行参数相同,如二者均为对应于低风挡的运行参数。第一设定时长为20s。
与直接使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同步运行相比,二者通过将靠近出风口和靠近室外部分的新风模块在运行的起始时机上按照有所区别的方式进行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二者首先以对应于较小的处理规模的运行参数运行,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S240、将第一新风模块由第一运行参数调高至对应于其中风挡的第一阶梯参数,并在第二设定时长之后再将第二新风模块由第一运行参数调高至第一阶梯参数。如第二设定时长为15s。
将第二设定时长设置为略小于第一设定时长的原因是:由于此时的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已经稳定在一个对应于非零的运行参数的挡位,因此被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直接带动的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局部空气流均具有一定的速度,此时,即便将调整的间隔适当缩小,也不会明显导致运行稳定性的下降以及噪音的增加,并且,间隔适当缩小的方式还可以使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尽快达到目标运行参数。
通常情形下,第二设定时长应当为不大于第一设定时长的某一值,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定时长为20-30s之间的某一值,第二设定时长为15-30s之间的某一值。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30中“第二新风模块以第二运行参数运行”与步骤S240中“将第一新风模块由第一运行参数调高至对应于其中风挡的第一阶梯参数”的调整时机不同步,具体地,后者应当在前者之后,二者具有第一轮间隔的时间差。
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30中“第二新风模块以第二运行参数运行”的调整完成20s之后,启动步骤S240中“将第一新风模块由第一运行参数调高至对应于其中风挡的第一阶梯参数”的调整。显然,20s仅为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为了保证阶梯式调整对空调系统的性能的改善效果,将该第一轮间隔延长为30s等。
S250、将第一新风模块由第一阶梯参数调高至对应于其高风挡的、作为目标运行参数的第二阶梯参数,并在第三设定时长之后再将第二新风模块由第一阶梯参数调高至目标运行参数。如第三设定时长与第二设定时长相同,即也为15s。
与前文中关于第一设定时长与第二设定时长之间的关系的描述类似,通常情形下,第三设定时长应当为不大于第二设定时长的某一值,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定时长为15-30s之间的某一值,第三设定时长为10-20s之间的某一值。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40中“将第二新风模块由第一运行参数调高至第一阶梯参数”与步骤S250中“第一新风模块由第一阶梯参数调高至对应于其高风挡的、作为目标运行参数的第二阶梯参数”的调整时机不同步,同理,后者应当在前者之后,二者具有第二轮间隔的时间差。
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40中“将第二新风模块由第一运行参数调高至第一阶梯参数”的调整完成15s之后,启动步骤S250中“第一新风模块由第一阶梯参数调高至对应于其高风挡的、作为目标运行参数的第二阶梯参数”的调整。显然,15s仅为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为了保证阶梯式调整的调整效率,将该第二轮间隔缩减为10s等。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描述,可以将上述调整过程简化:(第一、第二、第三)设定时长以及(第一、第二)轮间隔设置为相同,如均设置为20s。可以看出,下游侧的第一新风模块和上游侧的第二新风模块以20s为间隔,分别依次进行对应于“低风挡、中风挡、高风挡”的三组运行参数的两次爬坡,即可达到对应于稳定运行状态的目标运行参数。
至此,空调系统的控制模块即完成了对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在新风发放的起始阶段的调整。通过将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以有序攀爬式的调整,可以谋求在新风发放的起始阶段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平稳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噪音。
具体而言,通过使靠近出风口位置的第一新风模块先运行且每次调整中均是将其先调整中对应于高风挡的运行参数,使得在整个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的过程中,下游侧的空气流较快且处于牵动着上游侧的较慢的空气流,因此气流会有条不紊地被发放至室内空间。与之完全相对地,假设上游侧的空气流较快的话,则上游侧的空气流会一直推动着下游侧的空气流前进,而由于空气流只有先到达下游侧后才能经由出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在此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运行平稳性的降低和噪音的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执行,其可以同时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也可以增加、替换或者省略某些步骤,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将其中的一个阶梯式调整的步骤中参数的变化由阶梯式变化替换为连续变化;或者在两次阶梯式调整的步骤中增加一次阶梯式调整;等。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如上具体方式所构成的控制方法作为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等情形灵活地调整相关的步骤、步骤中的参数等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室内部分配置有能够向将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新风部,
其中,所述新风部包括均能够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所述第一新风模块的出风侧与所述室内部分直接相连,所述第一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与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出风侧串联,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外部分直接相连,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需要向室内空间发放室外环境的空气的指令;
使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以第一运行参数运行;
在所述第一新风模块运行第一设定时长之后,使所述第二新风模块以第二运行参数运行;
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调整至目标运行参数,该步骤具体包括:
使所述第一运行参数通过多个阶梯参数调整至所述目标运行参数,并且
在将所述第一运行参数调整至任意阶梯参数的情形下,经第二设定时长之后,将所述第二运行参数调整至该任意阶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参数相同或者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和所述第二设定时长相同或者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为不大于30s之间的某一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与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相同或者不同。
5.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6.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所述程序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010654239.6A 2020-07-08 2020-07-0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ctive CN111780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4239.6A CN111780253B (zh) 2020-07-08 2020-07-0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4239.6A CN111780253B (zh) 2020-07-08 2020-07-0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0253A CN111780253A (zh) 2020-10-16
CN111780253B true CN111780253B (zh) 2021-10-29

Family

ID=72758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4239.6A Active CN111780253B (zh) 2020-07-08 2020-07-0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02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5023B (zh) * 2021-05-31 2022-10-1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空调制热舒适性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3455B2 (ja) * 1998-02-20 1999-09-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ファン制御装置
CN100526654C (zh) * 2005-11-24 2009-08-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系统及其顺序启动模块与延迟启动单元
CN102042658A (zh) * 2010-12-14 2011-05-04 海尔集团公司 军用车辆空调控制系统及其延时控制电路
CN103016381B (zh) * 2012-12-12 2016-02-10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风扇调速系统
CN103671199B (zh) * 2013-12-26 2016-04-20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风机变频调速方法及系统
CN109812912A (zh) * 2018-12-27 2019-05-28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新风净化一体机
KR102033428B1 (ko) * 2019-05-13 2019-10-17 김완중 전열교환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내환경 통합관리 방법
CN110848797A (zh) * 2019-11-18 2020-02-2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0253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5840B (zh) 一种带学习功能的智能除霜方法
CN108224739B (zh) 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噪音控制方法
CN107576108B (zh) 一种一拖多空调控制方法
CN108168169B (zh) 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噪音控制方法
WO2021233476A1 (zh) 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1780253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2611073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133659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CN10970822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0994A (zh) 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1351190A (zh) 控制空调的方法和空调室内机及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28413B (zh) 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4234468B (zh) 热泵装置控制方法、装置、机组、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23612A1 (zh) Vrf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380158B (zh)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系统
JP2009198089A (ja) 外気冷房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CN112611074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1380157B (zh)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系统
CN111397108A (zh)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系统
CN11225421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3692189B (zh)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1928412A (zh) 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
CN113639339A (zh)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88947B (zh) 室外机换热器匹配方法及室外机
WO2021233462A1 (zh) 空调器及其照明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