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9339A -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9339A
CN113639339A CN202110784675.XA CN202110784675A CN113639339A CN 113639339 A CN113639339 A CN 113639339A CN 202110784675 A CN202110784675 A CN 202110784675A CN 113639339 A CN113639339 A CN 113639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indoor space
unit
handl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4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广普
朱连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46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93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9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93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的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的新风机组主要用于将外部环境的新风引入室内空间,所述新风机组包括:过滤部,其用于对外部环境的新风进行过滤;风量供应部,其用于向新风提供能够将其从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空间的引导力;以及调节部,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其用于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一次调节;以及第二调节单元,其沿新风从外部环境进入室内空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下游侧,以便:在新风的品质经由所述第一次调节之后、且在新风被发放至室内空间之前,选择性地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二次调节。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新风机组对新风的品质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的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机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新风机组的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调节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冷媒在循环管路中的相变,使室内换热器的表面具有可发放的冷/热量,通过室内换热器的表面与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换热,来改变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
不过,在通过空调系统对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内循环的方式来实现的。具体而言,通过风机将室内空间的空气从回风口吸入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在与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之后,经送风口送至室内空间。如此循环。这样一来,当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较长时,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新鲜程度便会下降,此时,便需要引入新风功能,具体而言,通过将外部环境的新风引入室内空间并与室内空间的空间进行互换,来改变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新鲜程度。
由于新风的品质是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因此与室内空间没有直接的关联,通常情形下,二者具有相反的属性,如在夏季时,室内空间的空气为冷空气而外部环境的新风则为热空气等。这样一来,便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向室内空间引入新风时,如何保证新风的品质。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为了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用于将外部环境的新风引入室内空间,所述新风机组包括:过滤部,其用于对外部环境的新风进行过滤;风量供应部,其用于向新风提供能够将其从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空间的引导力;以及调节部,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其用于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一次调节;以及第二调节单元,其沿新风从外部环境进入室内空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下游侧,以便:在新风的品质经由所述第一次调节之后、且在新风被发放至室内空间之前,选择性地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二次调节。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对进入室内空间的新风进行调节。
具体而言,通过过滤部的设置,能够谋求对新风进行洁净化处理;通过风量供应部的设置,能够谋求将新风更好地引导至室内空间;通过调节部的设置,能够谋求在新风进入室内空间之前对品质进行两次调节。
对于上述新风机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机组包括送风口,所述第二调节单元配置于所述送风口,以便:根据所述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选择性地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二次调节。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第二调节单元的具体调节形式。
具体而言,主要是在第一调节单元调节之后,以送风口处的新风温度作为参考条件,仅针对新风品质中的温度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单元也针对温度或者除了对温度之外的如湿度等其他方面的品质进行调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示例性地,可以对新风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对于上述新风机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对新风的温度的调节区间小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对新风的温度的调节区间。
通过这样的设置,展示出了第二调节单元较之于第一调节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别方面。
具体而言,通过两个调节单元之间的差异化设置,使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新风的温度进行调节。基于此,能够谋求将更好的新风发放至室内空间。
对于上述新风机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量供应部以可调节的方式向新风提供能够将其从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空间的引导力。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更好地将新风引导至室内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力的调节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与过滤部、调节部等其他调节要素相关联,以协作的方式对新风进行处理。
对于上述新风机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量供应部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其中,至少在所述风机的个数包括一个的情形下,所述风机的运行参数可调节。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风量供应部的一种具体的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确定运行参数的具体形式以及种类,如运行参数可以包括转速、运行频率、运行时长等。
在风机的个数包括多个的情形下,多个风机可以是运行参数固定的形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选取为运行参数可调节的形式。
对于上述新风机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部包括第一过滤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过滤构件,沿新风从外部环境进入室内空间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构件的下游侧,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构件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的过滤精度。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过滤部的一种具体的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和具体的需求来确定第一/第二过滤构件的具体形式以及如第二过滤构件的个数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可以是:第一过滤构件为板式粗效过滤器,对应于其的过滤精度为:具有对大颗粒固体物的过滤功能;第二过滤构件为一个中效或者中效以上级别的过滤器,一种示例是:第二过滤构件采用电子净化型过滤器,从而能够对PM2.5进行高效过滤,并可对细菌、病毒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杀灭;另一种示例是:第二过滤构件采用容尘量大的袋式中效过滤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根据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控制新风机组的第一调节单元的运行参数,以便:发放至所述室内空间的新风的温度达到第一目标水平;获取所述新风机组的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根据所述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选择性地控制新风机组的第二调节单元的运行参数,以便:在所述第一目标水平已达到的情形下,使发放至所述室内空间的新风的温度处于第二目标水平。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的协作来实现对新风的温度调节。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程度参数;至少根据所述洁净程度参数,控制新风机组的风量供应部的运行参数,以便:通过改变为新风提供的将其从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空间的引导力,使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程度达到目标水平。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风量供应部来实现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程度达标。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现其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理解的是,该程序代码包括但不限于执行上述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的程序代码。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一种控制装置,如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如该控制装置可以是包括各种电子设备形成的控制装置设备。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该控制装置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控制模块”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
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由于控制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对应于本发明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的装置中的功能单元,因此控制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或者处理器中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一部分,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因此,控制模块的数量为一个仅仅是示意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分。对控制模块的具体拆分形式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拆分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以温度调节和洁净程度的调节之间不关联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进风口;12、送风口;21、粗效过滤器;22、中效过滤器;3、EC风机;41、表冷/加热盘管;42、温度调节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XXX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关于风机的控制和关于温度的控制是相对独立的,但是显然,也可以将两种控制逻辑进行一定程度的关联,如可以是:在温度调节至某一个温度区间之后,才允许针对就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风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节;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术语“至少一个A或B”或者“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含义与“A和/或B”类似,可以包括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灶具原理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形成冷媒主回路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如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等)和四通阀,其中,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室外空调系统通过切换四通阀的连通方式,能够使空调系统具有常规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压缩机形成的回路中的循环流动,伴随着冷媒的相变,可以向室内换热器的表面发放冷量/热量。具体而言: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循环。即: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形下,室内换热器作为发放热量的冷凝器;而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循环。即: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室内换热器作为发放冷量的蒸发器。
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对于有的机型而言(如窗机等),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是集成在同一个壳体内。而对于绝大部分机型而言,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为分体式结构,其中的室外部分称作空调室外机,室内部分称作空调室内机,二者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分体式结构的空调系统通常包括柜机、挂机以及嵌入式空调系统等。以挂机为例,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的背部通常固定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墙壁,壳体上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如底部送风、底部回风),壳体内主要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接水盘和电控箱等,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制热循环的过程中,在室内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一部分空气经回风口被抽入壳体的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之后,这部分空气的温度得以降低/升高,之后这部分温度降低的空气经送风口被再次送入室内空间,如此反复,即可逐渐将由于冷媒的相变以及循环流动产生的冷量/热量逐渐发放至室内空间。
空调系统的一种具体形式便是公共建筑通常采用的大型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向室内空间的送风方式通常采用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组相结合的方式。风机盘管能够向室内空间发放的空气能够基于前述的空调系统的原理来实现。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其中的新风机组进行改进的。
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组采用吊装式结构。参照图1,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新风机组包括壳体1以及分别设置于壳体左侧和右侧的进风口11和送风口12,左侧的进风口与外部环境相通,右侧的送风口与室内空间相通。壳体内自左而右依次设置有过滤部、风量供应部和调节部。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部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作为第一过滤构件的粗效过滤器21和作为第二过滤构件的袋式中效过滤器22。在中效过滤器22的右侧设置有作为风量供应部的风机墙,如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墙包括多台风机,风机为EC风机3。调节部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作为第一调节单元的表冷/加热盘管41和作为第二调节单元的温度调节盘管42。
基于该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
参照图2,图2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关于风机的控制方法和关于温度的控制方法。下面分别就两种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关于风机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室内空间的空气的CO2浓度;
S20、根据CO2浓度,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和/或运行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风量供应部采用包括由多台EC风机组成的风机墙。一方面,可以对风机的运行频率作这样的控制:多台EC风机优先全部运行,当室内空间的空气的CO2浓度≥1600ppm时,使风机的运行频率+1Hz;当<1400ppm时,使风机的运行频率-1Hz,当1400ppm≤室内空间的空气的CO2浓度<1600ppm时,风机的运行频率保持不变即可。如可以每间隔10min检测一次然后根据检测结果作相应的运行频率的调整。风机的运行频率的下限为25Hz、上限为50Hz,达到上、下限后不再调整。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进行调节。
基于此,可以有如下的两种控制方式,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分别是标准模式和节能模式。具体地:
1)标准模式:
在降低风机的运行频率/减少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的情形下:
当前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2台,当CO2浓度<1400ppm时,使风机的运行频率-1Hz,当风机的运行频率已降至25Hz且CO2浓度<1400ppm超过6次(即60min)时,使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1,并将其他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频率设置为:25*(减机前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减机后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
在升高风机的运行频率/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的情形下:
当前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风机墙的风机的总台数,当CO2浓度≥1600ppm时,使风机的运行频率+1Hz,当风机的运行频率已超过下表1所示的运行频率时,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增机),并在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后,将各台风机的运行频率设置为:增机前的风机的运行频率*(增机前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增机后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
表1风机的台数与应当增机的风机的运行频率之间的对照表
风机的台数(增机前) 1 2 3 4 5 6 7
风机的运行频率 50 50 50 45 45 40 40
2)节能模式:
在降低风机的运行频率/减少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的情形下:当前风机运行台数≥2台,当CO2浓度低于1400ppm时,风机运行频率-1Hz运行,当风机运行频率为25Hz、且CO2浓度低于下限值超过6次(即60min)、时,减少1台运行风机数量,其他风机的运行频率取以下值:
当前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2台,当CO2浓度<1400ppm时,使风机的运行频率-1Hz,当风机的运行频率已降至25Hz且{CO2浓度<1400ppm超过6次(即60min),最后一次检测的CO2浓度小于1200ppm}时,使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1,并将其他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运行频率按照下表2进行设置。
表2风机的台数与减机后风机的运行频率之间的对照表
风机的台数(减机前) 2 3 4 5 6 7 8
风机的运行频率 32 29 27 27 26 26 26
在升高风机的运行频率/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的情形下:
当前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风机墙的风机的总台数,当CO2浓度≥1600ppm时,使风机的运行频率+1Hz,当风机的运行频率已超过下表3所示的运行频率时,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增机),并在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后,将各台风机的运行频率设置为:增机前的风机的运行频率*(增机前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增机后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的台数)。
表3风机的台数与应当增机的风机的运行频率之间的对照表
风机的台数(增机前) 1 2 3 4 5 6 7
风机的运行频率 50 43 39 37 35 35 34
其中,关于温度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30、获取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以及新风机组的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
S40、根据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控制表冷/加热盘管的调节阀的开度,以便:发放至室内空间的新风的温度达到第一目标水平;
示例性地,如在夏季,可以为表冷/加热盘管接入7℃的冷水,从而对新风进行一定程度的制冷/除湿;而在冬季,可以为表冷/加热盘管接入45℃的热水,从而对新风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热。
在此基础上,在夏季空调系统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当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低于某一较低的设定温度时,可以减少表冷/加热盘管的调节阀的开度;反之,增加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基于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通过表冷/加热盘管对新风进行一定程度的温度调节。在冬季空调系统运行在制热模式时,当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高于某一较高的设定温度时,可以减少表冷/加热盘管的调节阀的开度;反之,增加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基于新风机组的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通过表冷/加热盘管对新风进行一定程度的温度调节。
示例性地,经表冷/加热盘管的调节,新风机组的送风口处的新风温度通常在13-23℃之间。
S50、根据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选择性地控制调节盘管的调节阀的开度,以便:在第一目标水平已达到的情形下,使发放至室内空间的新风的温度达到第二目标水平。
调节盘管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新风是以一种较为稳定的温度品质发放至室内空间的。如无论在夏季制冷还是冬季制热时,均要求送风口处的新风温度处于18-20℃之间。在送风口处的新风温度低于18℃时,通过调节调节盘管的调节阀的开度,对新风进行升温调节,直至新风温度达标。当送风口处的新风温度高于20℃时,通过调节调节盘管的调节阀的开度,对新风进行降温调节,直至新风温度达标。
结合上述的S40和S50可以看出,假设第一次调节之后,检测到的新风的温度为21℃,则需要进行第二次调节。假设第一次调节之后,检测到的新风的温度为19℃,则无需进行第二次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示例中,对应于第二次调节的第二目标水平为对应于第一次调节的第一目标水平的子集,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如还可以是:由于第一次调节的难度与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有关,因此可能存在难度较大的问题,鉴于此,可以将对应于第一次调节的第一目标水平设定为靠近第二目标水平但是与第二目标水平无交集的一个温度区间,此时,所谓的选择性地调节便为每一次均进行调节。举例而言,在极端的需求下,室内空间的温度为-15℃(冬季),对应于第一次调节的第一目标水平为-5-(-8)℃,对应于第二次调节的第二目标水平为-15℃。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执行,其可以同时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也可以增加、替换或者省略某些步骤,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述具体方式所构成的控制方法作为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等情形灵活地调整相关的步骤以及步骤中的参数等要素,如可以是: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部中的两个过滤构件的过滤精度是持续不变的。假设过滤构件过滤精度可以调整(如第二过滤构件的过滤精度可以调整),关于风机的控制可以与过滤构件的过滤精度的调整控制相结合,来从新风的洁净程度这一角度出发,对进入室内空间的新风的品质进行优化。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组,用于将外部环境的新风引入室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包括:
过滤部,其用于对外部环境的新风进行过滤;
风量供应部,其用于向新风提供能够将其从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空间的引导力;以及
调节部,其包括:
第一调节单元,其用于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一次调节;以及
第二调节单元,其沿新风从外部环境进入室内空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下游侧,以便:
在新风的品质经由所述第一次调节之后、且在新风被发放至室内空间之前,选择性地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二次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包括送风口,所述第二调节单元配置于所述送风口,以便:
根据所述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选择性地对新风的品质进行第二次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对新风的温度的调节区间小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对新风的温度的调节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供应部以可调节的方式向新风提供能够将其从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空间的引导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供应部包括至少一个风机,
其中,至少在所述风机的个数包括一个的情形下,所述风机的运行参数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包括第一过滤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过滤构件,
沿新风从外部环境进入室内空间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构件的下游侧,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构件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的过滤精度。
7.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
根据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控制新风机组的第一调节单元的运行参数,以便:
发放至所述室内空间的新风的温度达到第一目标水平;
获取所述新风机组的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
根据所述送风口处的新风的温度,选择性地控制新风机组的第二调节单元的运行参数,以便:
在所述第一目标水平已达到的情形下,使发放至所述室内空间的新风的温度达到第二目标水平。
8.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程度参数;
至少根据所述洁净程度参数,控制新风机组的风量供应部的运行参数,以便:
通过改变为新风提供的将其从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空间的引导力,使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程度达到目标水平。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存储介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
10.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
CN202110784675.XA 2021-07-12 2021-07-12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6393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4675.XA CN113639339A (zh) 2021-07-12 2021-07-12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4675.XA CN113639339A (zh) 2021-07-12 2021-07-12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9339A true CN113639339A (zh) 2021-11-12

Family

ID=7841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4675.XA Pending CN113639339A (zh) 2021-07-12 2021-07-12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93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4767A1 (ja) * 2022-10-20 2024-04-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換気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換気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6897A (ja) * 2005-08-11 2007-02-22 Lg Electronics Inc 換気装置
CN107906689A (zh) * 2017-10-02 2018-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86755A (zh) * 2018-02-28 2018-07-17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CN110388732A (zh) * 2019-07-26 2019-10-2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4540A (zh) * 2021-03-31 2021-06-11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6897A (ja) * 2005-08-11 2007-02-22 Lg Electronics Inc 換気装置
CN107906689A (zh) * 2017-10-02 2018-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86755A (zh) * 2018-02-28 2018-07-17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CN110388732A (zh) * 2019-07-26 2019-10-2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4540A (zh) * 2021-03-31 2021-06-11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4767A1 (ja) * 2022-10-20 2024-04-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換気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換気システ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8587B2 (en) HVAC system with automated blower capacity dehumidification, a HVAC controller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11426021B (zh)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装置
EP335826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condensate re-evaporation during cooling part-load duty cycling
CN105091230B (zh) 双贯流空调器及其风机控制装置和风机控制方法
US9841198B2 (en) Air conditioner units having improved make-up air module communication
CN113475733B (zh) 用于烟草烘干的方法及装置、烘干设备
CN111121244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US11480353B2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of HVAC system with face-split evaporator
US11530832B2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with improved sensible capacity
CN110779183A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US20160061467A1 (en) Air conditioner un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13639339A (zh)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39978A (zh) 全品质空调的基准运行频率确定方法、装置和全品质空调
CN111928413B (zh) 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225421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2151129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US117887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dehumidification
CN111928412B (zh) 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
CN110542191B (zh)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4061093A (zh) 窗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窗式空调器
CN111780253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2594796A (zh) 用于空调出风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US20220307755A1 (en) Control scheme for automatic fan mode for use with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s
CN110542184B (zh)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6518507A (zh) 一种空调、进风气流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