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1401A -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休眠判断方法和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休眠判断方法和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1401A
CN111771401A CN201880089779.5A CN201880089779A CN111771401A CN 111771401 A CN111771401 A CN 111771401A CN 201880089779 A CN201880089779 A CN 201880089779A CN 111771401 A CN111771401 A CN 111771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er
management unit
sleep
wireless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97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1401B (zh
Inventor
渡边幸太朗
泽健太郎
大塚义浩
山内尚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3016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20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1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1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1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1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3Battery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具有:ID管理部(4),其存储用户ID;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其存储读取器的读取器ID;无线处理部(3),其接收所述读取器的读取器ID,并且,通过所述ID管理部(4)存储的用户ID对所述读取器请求认证;以及休眠管理部(6),其对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存储的所述读取器ID和所述无线处理部(3)接收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Description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休眠判断方法和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通信终端和智能手机等用户持有的无线终端。此外,涉及具有无线终端和读取器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智能手机预先具备的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的无线通信功能进行设备控制的系统正在普及。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由电池驱动,因此,期望抑制消耗电力。
作为抑制消耗电力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方法:在智能手机型的便携通信终端和安全设备这两个终端接近的情况下,停止智能手机的电波发送接收,由此抑制智能手机的消耗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6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84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436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7-118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066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7-19999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3295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智能手机与读取器之间使用无线通信进行进出室管理的情况下,将产生新的课题。
智能手机不知道什么时候与读取器进行通信,因此,优选始终使BLE(BluetoothLow Energy)通信成为待机状态,但是,消耗电力增大。
此外,在智能手机通过与读取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完成认证后,智能手机也位于读取器的通信范围内,由此,智能手机想要进行通信,智能手机产生不必要的通信而消耗无用的电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无线终端的消耗电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无线终端具有:ID管理部,其存储用户ID;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其存储读取器的读取器ID;无线处理部,其接收所述读取器的读取器ID,并且,通过所述ID管理部存储的用户ID对所述读取器请求认证;以及休眠管理部,其对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所述读取器ID和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无线终端的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终端1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读取器11的结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认证进程的说明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休眠进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休眠条件1中使用的列表8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休眠条件2中使用的列表9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休眠条件3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休眠条件4中使用的地图信息300的说明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休眠条件5中使用的关联ID列表500的说明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中的休眠条件6的地图信息300的说明图。
图12是实施方式1中的休眠条件6中使用的关联ID列表500的说明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终端1的结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休眠进程的说明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中的休眠判断方法1的说明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中的休眠判断方法2的说明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中的休眠判断方法5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表10的图。
图19是实施方式3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休眠进程的说明图。
图20是实施方式3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21是无线终端1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管理系统的具体例,对进出室管理系统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结构的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结构图。
建筑物50具有房间51,房间51具有门52。
管理系统100是对设置于房间51的门52的开闭进行控制的系统。
管理系统100具有无线终端1、读取器11和ID控制器(IDC:identifiercontroller)61。
读取器11具有能够与无线终端1进行通信的通信范围X。
无线终端1的具体例是智能手机及其他便携电子设备。
ID控制器61对门52的开闭进行控制,并且与管理用户ID的服务器(未图示)连接。
管理系统100具有入口53,在入口53设置有受理终端62。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终端1的结构图。
无线终端1是用于供用户进行进出室的认证的终端装置。
无线终端1具有天线2、无线处理部3、ID管理部4、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和休眠管理部6。
天线2发送接收无线信号。
无线处理部3利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无线处理部3与读取器11进行通信而接收读取器ID,并且,通过用户ID对读取器11请求认证。
ID管理部4将用于进行进出室的认证所需要的用户固有的用户ID存储在存储器902中进行管理。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读取器固有的读取器ID存储在存储器902中进行管理。
休眠管理部6对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存储的读取器ID和无线处理部3接收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硬件结构的说明***
下面,进行无线终端1的硬件结构的说明。
无线处理部3由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103构成。
ID管理部4、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和休眠管理部6由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构成。
处理器901是执行无线终端1的程序的装置。
无线终端1的程序是实现无线处理部3、ID管理部4、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休眠管理部6、操作系统607、网络驱动器608和存储驱动器609的功能的程序。
操作系统607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控制。
处理器901是进行运算处理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处理器901的具体例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或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
存储器902是暂时存储数据的存储装置。存储器902的具体例是SRAM(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辅助存储装置903是保管数据的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903的具体例是硬盘驱动器。此外,辅助存储装置903也可以是存储卡、闪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这样的移动存储介质。
经由存储驱动器609访问辅助存储装置903。
图2所示的通信接口904包含接收数据的接收机和发送数据的发送机。
通信接口904具有通信芯片或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等。
通信接口904经由网络驱动器608进行动作。
图2所示的电源109具有供给电力的电池。
程序被读入到处理器901,由处理器901来执行。
在存储器902中,不仅存储有程序,还存储有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处理器901执行OS,并且执行程序。程序和OS也可以存储在辅助存储装置903中。
辅助存储装置903中存储的程序和OS被载入到存储器902,由处理器901来执行。
另外,程序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嵌入OS中。
无线终端1也可以具有代替处理器901的多个处理器。
这些多个处理器分担执行程序。与处理器901同样,各个处理器是执行程序的装置。
由程序利用、处理或输出的数据、信息、信号值和变量值存储在存储器902、辅助存储装置903或处理器901内的寄存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
此外,程序也可以存储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DVD等移动存储介质及其他记录介质中。
此外,也可以将无线处理部3、ID管理部4、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和休眠管理部6的“部”改写成“设备”或“电路”或“工序”或“步骤”或“处理”或“装置”。
此外,也可以将无线处理部3、ID管理部4、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和休眠管理部6的各部的“处理”改写成“程序”、“程序产品”或“记录有程序的计算机能读取的存储介质”。
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将上述各部的“部”改写成“处理”、“步骤”或“工序”后的各处理、各步骤或各工序。
此外,无线终端1执行通过执行程序而实现的方法。
程序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来提供。
此外,程序也可以作为程序产品来提供。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读取器11的结构图。
读取器11是与无线终端1进行通信并对无线终端1进行认证的终端装置。
读取器11具有天线12、无线处理部13、ID管理部14和有线处理部15。
天线12发送接收无线信号。
无线处理部13利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ID管理部14将读取器固有的用户ID存储在存储器902中进行管理。
有线处理部15与ID控制器61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硬件结构的说明***
无线处理部13由RF电路103构成。
ID管理部由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构成。
有线处理部18由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构成。
图3所示的RF电路103、操作系统607、网络驱动器608、存储驱动器609、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辅助存储装置903和通信接口904具有与图2的标注有相同标号的各部相同的功能,省略说明。
***动作的说明***
<<<认证进程>>>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认证进程的说明图。
<<信标接收步骤S1>>
在步骤S1中,读取器11以一定周期从无线处理部13发送包含ID管理部14保持的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的数据。下面,将以一定周期发送的无线信号称作信标。
<<连接请求步骤S2>>
在步骤S2中,无线终端1接收到读取器11的信标后,从无线处理部3发送连接请求。
<<初始设定步骤S3>>
在步骤S3中,在读取器11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的连接请求后,进行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在读取器11与无线终端1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初始设定。
在该初始设定步骤S3中,实施以下步骤。
(1)服务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
服务信息是表示读取器11向无线终端1提供的服务的信息。在这里的读取器11的服务中包含有门的开锁服务。
服务信息利用被称作UUID的识别编号进行识别。
首先,无线终端1检测读取器11具有的服务,在检测到服务后,取得服务的列表。然后,无线终端1从服务的列表中取得门的开锁服务信息。
(2)特征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
特征信息是位于服务信息下位的信息,由特征信息的集合构成服务。
特征信息也利用被称作UUID的识别编号进行识别。
无线终端1取得门的开锁服务信息后,取得门的开锁服务的特征列表。然后,无线终端1从特征列表中取得特定的特征信息。
在取得特征信息时,无线终端1能够从读取器11读入信息、向读取器11写入信息和监视读取器11的信息等。
<<认证步骤S4>>
在步骤S4中,无线终端1使用特征信息,从无线处理部3向读取器11发送ID管理部4中保持的用户ID。
读取器11从有线处理部15向ID控制器61发送从无线终端1接收到的用户ID作为认证请求。
有线处理部15从ID控制器61接收认证结果通知,如果认证结果是OK的判定,则对门52进行开锁。
此外,在门52开锁后,读取器11切断无线终端1之间的无线连接。
在切断无线连接后,读取器11再次开始发送信标。
<<<休眠进程>>>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无线终端1的休眠判断方法的说明图。
休眠也称作待命或待机状态,是指无线终端1处于省电的电源模式的状态。
在无线终端1的休眠状态下,与完全不消耗电力的电源OFF状态相比,消耗电力,但是,与通常模式相比,不消耗电力。
从休眠状态恢复到通常模式的时间比从电源OFF状态成为通常模式的时间短。
<<信标接收步骤S11>>
步骤S11的动作与图4的信标接收步骤S1相同。
<<连接请求步骤S12>>
步骤S12的动作与图4的连接请求步骤S2相同。
<<初始设定步骤S13>>
步骤S13的动作与图4的初始设定步骤S3相同。
<<认证步骤S14>>
步骤S14的动作与图4的认证步骤S4相同。
<<观测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在切断与读取器11之间的无线连接后,无线终端1的无线处理部3在预定的期间内接收信标。下面,将该预定的期间称作观测期间。
无线处理部3在观测期间内接收到读取器11的信标后,将接收到的信标的读取器ID保持在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中。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无线终端1的周围存在的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保持在存储器902中,由此观测周围存在的读取器11。
在周围存在的读取器11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无线终端1的周围存在的多个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保持在存储器902中。
<<休眠判断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在经过观测期间后,休眠管理部6在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中保持的读取器ID满足以下所述的休眠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休眠。在不满足以下所述的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休眠管理部6在判断为进行休眠的情况下,转移到省电的待机电源模式,抑制电源109的电力消耗。
<<休眠解除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休眠管理部6在从休眠起经过预时刻间后,解除休眠。下面,将该进行休眠的期间称作休眠期间。休眠期间是比一般的房间51的滞留时间短的时间。
休眠管理部6利用计时器对休眠期间进行计测,在经过休眠期间后,使无线终端1从节电模式恢复到通常模式。
此外,休眠管理部6从用户受理预定的操作,由此,在休眠期间的中途,也能够解除休眠而使无线终端1恢复到通常模式。
<<<休眠条件的说明>>>
在休眠判断步骤S16中,休眠管理部6在符合以下多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休眠。
休眠管理部6可以始终仅判定一个条件而判断为进行休眠,也可以判定多个条件,在满足至少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休眠。
<<休眠条件1>>
图6是示出休眠条件1中使用的列表8的图。
列表8将对门52的开闭进行控制的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和读取器11的位置对应起来。
图6的列表8将可认证的读取器ID和设置楼层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可认证的读取器ID是指在设置于建筑物50的多个读取器11中有可能认证无线终端1的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即,意味着具有列表8中不存在的读取器ID的读取器不受理无线终端1的认证。
读取器11的位置是能够确定读取器11的设置位置的信息,设置楼层是位置的一例。
列表8存储在设置于入口53的受理终端62中。
用户进入建筑物50时,在入口53进行受理登记。
将无线终端1与受理终端62连接来进行受理登记。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从入口53得到列表8,将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和读取器11的位置存储到存储器902。
休眠管理部6根据用户ID、读取器ID和位置,如下所述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休眠管理部6对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和列表8中登记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
休眠管理部6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全部是设置于与紧前进行了认证的读取器11相同楼层的终端以外的终端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休眠。
具体而言,在与读取器ID为“001”的读取器进行认证后,无线终端1仅观测到设置于1层以外的读取器的读取器ID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另一方面,在无线终端1观测到读取器ID为“002”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这样,休眠管理部6根据位置的异同或无线终端1的位置的移动进行判断的理由是,用户可能向位于同一层的房间移动,但是,用户不可能向位于其他层的房间移动。
另外,当在建筑物50中存在不对门52的开闭进行控制的读取器11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以下这种处理。
即,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全部是列表8中存在的读取器ID,进而是设置于与紧前进行了认证的读取器11相同楼层的终端以外的终端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中存在列表8中不存在的读取器ID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接收到来自与门52的开闭无关的读取器的信号,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休眠条件2>>
图7是示出休眠条件2中使用的列表9的图。
列表9记载有对门52的开闭进行控制的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
与休眠条件1同样,设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从入口53得到列表9,存储有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
休眠管理部6每次在信标接收步骤S11中接收到信标时,将信标中包含的读取器ID与图6的列表9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
在信标中包含的读取器ID与列表9的读取器ID不一致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周围不存在请求认证的读取器11,进行休眠。
这样,在无线处理部3接收的读取器ID与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存储的读取器ID不一致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在信标接收步骤S11中决定进行休眠。
这样,在未记载于列表9且不对门52的开闭进行控制的读取器11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决定进行休眠。
此外,在无线处理部3在信标接收步骤S11中接收的读取器ID仅是已认证的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周围仅设置有已认证的读取器11,在信标接收步骤S11中决定进行休眠。
在该休眠条件2中,能够在扫描信标后转移到休眠,不实施从连接请求步骤S12起的步骤,因此,能够减少消耗电力。
<<休眠条件3>>
设读取器11在ID管理部14中预先设定关联的多个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关联的多个读取器11的具体例是设置于图8所示的同一门52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读取器A和读取器B。
读取器11在要发送的信标的信息中不仅加上自身的读取器ID,还加上关联的其他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利用无线处理部13进行发送。
如图8所示,在同一门设置有读取器A和读取器B的情况下,读取器A的无线处理部13在信标中包含读取器ID“001”和读取器ID“002”进行发送。读取器B的无线处理部13也在信标中包含读取器ID“001”和读取器ID“002”进行发送。
在信标接收步骤S11中,无线终端1的无线处理部3接收信标中包含的关联的读取器ID。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无线处理部3接收到的关联的读取器ID存储到存储器902。
在观测步骤S15中,无线终端1的无线处理部3接收信标中包含的关联的读取器ID。
在休眠判断步骤S16中,仅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全部读取器ID是在信标接收步骤S11中接收到的多个读取器ID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休眠管理部6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中的至少一方与在信标接收步骤S11中接收到的多个读取器ID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这样,在存在入室用和退室用这2个读取器11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在为了进入或退出而一次性通过门后不会立即再次通过门,进行休眠。
即,在无线处理部3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的读取器ID与利用来自无线处理部3请求了认证的读取器的无线信号接收到的多个读取器ID相同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决定进行休眠。
<<休眠条件4>>
图9是示出用于说明休眠条件4的地图信息300的图。
图9的地图信息300是XX大楼3层YY区域的平面图。
在地图信息300中记载有建筑物信息的房间信息和连接着设置于该房间的读取器的门52的信息等。设在地图信息300中存在以下的位置信息。
(1)房间的配置信息
(2)门52的设置位置信息
(3)读取器ID和读取器的设置位置信息。
无线终端1的ID管理部4存储地图信息300。
读取器的设置位置信息是能够确定读取器11的设置位置的信息,读取器的设置位置信息是位置的一例。
ID管理部4从设置于建筑物50的入口53的受理终端62得到地图信息300,将其存储到存储器902。
休眠管理部6根据地图信息300,如下所述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设无线终端1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始终知晓自己的存在位置。
设无线终端1对读取器11x进行连接请求,在认证步骤S14中进行认证,向房间51x移动。
休眠管理部6对地图信息300的房间的配置信息和自己的存在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为自己位于房间51x中。
休眠管理部6根据地图信息300的房间的配置信息和读取器的设置位置,检索设置于房间51x的读取器,已知在房间51x设置有读取器11y,其读取器ID为“002”。
如果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不是“002”,则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如果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是“002”,则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这样,休眠管理部6参照地图信息300,在针对在连接请求步骤S12中进行了连接请求的读取器11x的认证步骤S14的认证完成后,无线终端1判断为可能还通过门52y,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无线终端1完成读取器11y的认证,在还通过门52y而进入了房间51y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所述的处理。
休眠管理部6对地图信息300的房间的配置信息和自己的存在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为自己位于房间51y中。
休眠管理部6根据地图信息300的房间的配置信息和读取器的设置位置,检索设置于房间51y的读取器,已知在房间51y中未设置读取器11。
在房间51y中未设置读取器11,因此,在完成读取器11y的认证后,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休眠条件5>>
图10是示出休眠条件5中使用的关联ID列表500的图。
设关联ID列表500是与图9的地图信息300对应地生成的。
关联ID列表500将有关的读取器ID对应起来。
有关的读取器ID是指如下关系:在从具有一个读取器ID的读取器接受了认证的情况下,可能从具有另一个读取器ID的读取器也接受认证。
在图10的关联ID列表500中,在通过读取器11x接受认证而进入了房间51x的情况下,可能通过读取器11y接受认证而进入房间51y,读取器11y的ID“002”与读取器11x的ID“001”有关。
无线终端1的ID管理部4存储关联ID列表500。
ID管理部4从设置于建筑物50的入口53的受理终端62得到关联ID列表500,将其存储到存储器902。
休眠管理部6根据关联ID列表500,如下所述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设无线终端1对读取器11x进行连接请求,在认证步骤S14中进行认证,向房间51移动。
休眠管理部6对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和关联ID列表500中登记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
休眠管理部6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全部是与读取器11x有关的读取器ID以外的读取器ID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休眠。
具体而言,在无线终端1进行基于读取器ID为“001”的读取器11x的认证后,在无线终端1观测到读取器ID为“002”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在观测步骤S15中仅观测到“002”以外的读取器ID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休眠条件6>>
图11是示出用于说明休眠条件6的地图信息300的图。
图12是示出休眠条件6中使用的关联ID列表500的图。
设关联ID列表500是与图11的地图信息300对应地生成的。
关联ID列表500将有关的读取器ID对应起来。
有关的读取器ID是指如下关系:在从具有一个读取器ID的读取器接受了认证的情况下,可能从具有另一个读取器ID的读取器也接受认证。
在图12的关联ID列表500中,在通过读取器11x接受认证而进入了房间51x的情况下,可能通过读取器11y接受认证而进入房间51y,并且可能通过读取器11m接受认证而从房间51x退出。
即,在关联ID列表500中,读取器11y的ID“002”和读取器11m的ID“003”与读取器11x的ID“001”有关。
此外,在通过读取器11y接受认证而进入了房间51y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读取器11n接受认证而从房间51y退出。
因此,在关联ID列表500中,读取器11n的ID“004”与读取器11y的ID“002”有关。
此外,在关联ID列表500中,在通过读取器11m接受认证而从房间51x退出的情况下,可能再次进入房间51x。
即,在关联ID列表500中,读取器11x的ID“001”与读取器11m的ID“003”有关。
进而,在关联ID列表500中,在通过读取器11n接受认证而进入了房间51x的情况下,可能通过读取器11y接受认证而进入房间51y,并且可能通过读取器11m接受认证而从房间51x退出。
即,在关联ID列表500中,读取器11y的ID“002”和读取器11m的ID“003”与读取器11n的ID“004”有关。
这样,关联ID列表500的有关的读取器ID表示放置成只能使用有关的读取器ID的读取器的状态,意味着关联ID列表500中未作为有关的读取器ID记载的读取器可以忽略。
ID管理部4从设置于建筑物50的入口53的受理终端62得到关联ID列表500,将其存储到存储器902。
休眠管理部6根据关联ID列表500,如下所述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设无线终端1对读取器11x进行连接请求,在认证步骤S14中进行认证,向房间51移动。
休眠管理部6对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和关联ID列表500中登记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
休眠管理部6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全部是关联ID列表500中存储的有关的读取器ID以外的读取器ID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休眠。
具体而言,在无线终端1与读取器ID为“001”的读取器进行认证后,在无线终端1观测到读取器ID为“002”或“003”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在观测步骤S15中观测到“0021”和“003”这2个读取器ID以外的读取器ID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这样,休眠管理部6能够根据有关的读取器ID判断是否可以休眠的理由是,关联ID列表500表示只能使用有关的读取器ID的读取器。
<<休眠条件7>>
在图9的地图信息300中不存在读取器ID和读取器的设置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组合使用地图信息300和图10的关联ID列表500。
休眠管理部6根据地图信息300和关联ID列表500,如下所述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设无线终端1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始终知晓自己的存在位置。
设无线终端1对读取器11x进行连接请求,在认证步骤S14中进行认证,向房间51x移动。
休眠管理部6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判断无线终端1在房间51x的内部移动还是停留。
在无线终端1在房间51x的内部移动的情况下,参照关联ID列表500,判断是否观测到与读取器11x的读取器ID“001”相关联的读取器ID“002”。
如果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不是“002”,则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进行休眠。
如果在观测步骤S15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是“002”,则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另外,也可以不将列表8、列表9、地图信息300或关联ID列表500保存在无线终端1中,而将其保存在外部的服务器(未图示)中,无线终端1通过通信来参照位于服务器中的列表8、列表9、地图信息300或关联ID列表500。
***实施方式1的效果说明***
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1通过使无线终端1进行休眠,能够避免过度的认证,能够抑制无线终端1的消耗电力。
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1在通过无线通信与读取器11进行了用于通过门的认证后,使无线终端1的BLE通信进行休眠,因此,门的认证不会产生延迟。
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1在无线终端1的周围存在多个读取器11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休眠,抑制无线终端1的消耗电力。
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1在使无线终端1休眠了休眠期间后,使无线终端1从节电模式自动恢复到通常模式,因此,用户不进行特殊操作,也能够使无线终端1成为通常模式。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结构的说明***
图13是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终端1的结构图。
无线终端1具有传感器管理部7和传感器108。
传感器管理部7从无线终端1具有的传感器108取得传感器信息,将传感器信息存储到存储器902。
休眠管理部根据传感器管理部7取得的传感器信息,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传感器108是无线终端1具有的传感器。
传感器108不是检测绝对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优选传感器108是知晓无线终端1的移动速度或无线终端1的移动动作的加速度传感器。
***硬件结构的说明***
传感器管理部7由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构成。
其他结构与图2相同。
实施方式2中的读取器11的结构与图3相同。
***动作的说明***
图14中示出实施方式2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动作。
图14是实施方式2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无线终端1的休眠判断方法的说明图。
<<信标接收步骤S21>>
步骤S21与图4的信标接收步骤S1相同。
<<预传感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无线处理部3向读取器11发送连接请求。
在发送连接请求时,传感器管理部7从无线终端1的传感器108取得传感信息,作为预传感器信息保持到存储器902。发送连接请求时可以是发送紧前、发送紧后或发送同时中的任意一方。
<<初始设定步骤S23>>
步骤S13的动作与图4的初始设定步骤S3相同。
<<认证步骤S24>>
步骤S14的动作与图4的认证步骤S4相同。
<<后传感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在无线终端1切断BLE通信紧前,传感器管理部7取得传感器108的传感信息,作为后传感器信息保持到存储器902。
<<休眠判断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休眠管理部6根据预传感器信息和后传感器信息,判断无线终端1是否通过了门,在通过了门后,判断为短期内不需要进行认证,决定进行休眠。
<<<休眠判断方法>>>
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休眠的方法是以下的任意一方或以下的组合。
<<休眠判断方法1>>
传感器管理部7使用无线终端1的加速度传感器,在预传感步骤S22中取得加速度向量1,在后传感步骤S25中取得加速度向量2。
在休眠判断步骤S26中,如图15所示,休眠管理部6计算加速度向量1与加速度向量2的内积θ。
如果θ为一定值以内,则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无线终端1通过了门,决定进行休眠。
<<休眠判断方法2>>
传感器管理部7使用无线终端1的加速度传感器,在预传感步骤S22中取得加速度向量1,在后传感步骤S25中取得加速度向量2。
在休眠判断步骤S26中,如图15所示,休眠管理部6从加速度向量2中减去加速度向量1,计算相减后的向量3。
休眠管理部6在向量3为预定的范围E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判断为要通过门的无线终端1的移动和门的开锁的时刻不一致。
然后,无线终端1向读取器11通知对门进行开锁的时刻晚或早作为门通过评价值。
休眠管理部6在判断为时刻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线终端1通过了门,决定进行休眠。
休眠管理部6在判断为时刻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线终端1未通过门,决定不进行休眠。
这样,在方法1和方法2中,在无线终端1向读取器11发送连接请求时、以及读取器11和无线终端1的门认证结束紧后,传感器管理部7取得传感器108的传感信息。
休眠管理部6根据传感器108的传感信息,判断无线终端1是否通过了门,如果通过了门则进行休眠。
<<休眠判断方法3>>
设传感器管理部7将预定的信号图案存储到存储器902。
具体而言,传感器管理部7存储通过用户振动无线终端1的壳体这样的特殊操作而产生的信号图案。设该特殊操作是用户希望进行门52的开闭时进行的操作。
在预传感步骤S22中,传感器管理部7比较无线处理部3在信标接收步骤S21中接收到的信标的读取器ID与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中预先保存的读取器ID是否一致。
在读取器ID一致的情况下,传感器管理部7参照传感器108的输出图案。
如果传感器108的输出图案与传感器管理部7保持的信号图案一致,则无线处理部3向读取器11发送连接请求。
在读取器ID不一致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是无法认证的读取器,决定进行休眠。
在传感器108的输出图案与信号图案不一致的情况下,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用户不希望进行认证,决定进行休眠。
<<休眠判断方法4>>
传感器管理部7在预传感步骤S22中取得加速度向量。
休眠管理部6对休眠管理部6预先设定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和加速度向量进行比较,如果取得的加速度向量小于加速度的绝对值,则判断为无线终端1未移动而不会通过门,决定进行休眠。
<<休眠判断方法5>>
针对图9所示的地图信息,使用图17所示的关联ID列表500。
图17所示的关联ID列表500在图10所示的关联ID列表500中追加有关的读取器的设置关系。
关联ID列表500表示读取器ID为“002”的读取器11y设置于读取器ID为“001”的读取器11x的西南。
关联ID列表500表示读取器ID为“001”的读取器11x设置于读取器ID为“002”的读取器11y的东北。
西南、东北等有关的读取器的设置关系是能够确定读取器11的设置位置的信息,有关的读取器的设置关系的信息是位置的一例。
休眠管理部6根据地图信息300和关联ID列表500,如下所述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休眠管理部6在预传感步骤S22中取得加速度向量1。
如果加速度向量1与关联ID列表500的有关的读取器的设置关系的方向向量的内积在一定的范围内,则休眠管理部6判断为无线终端1朝向关联的门,判断为不进行休眠。否则判断为进行休眠。
具体而言,在无线终端1通过读取器ID为“001”的读取器11x进行认证后,休眠管理部6在预传感步骤S22中取得加速度向量1。
休眠管理部6根据关联ID列表500,判断为ID为“001”的读取器11x和有关的ID为“002”的读取器11y的设置关系为西南。
休眠管理部6计算加速度向量1与西南方向向量的内积,如果内积大于规定的阈值,则判断为无线终端1朝向读取器11y,判断为不进行休眠。
***实施方式2的效果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2,检测通过了门或预测不会通过门的人的动作,由此,能够抑制无线终端1的消耗电力。
此外,在需要进行门的认证的情况下,无线终端1进行休眠,由此,能够极力防止认证的延迟。
根据实施方式2,休眠管理部6能够根据传感器信息判断用户对读取器管理的门等管理范围的访问,能够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实施方式2的无线终端1根据无线终端1的传感器108的传感信息预测人的动作,在预计人不通过门的情况下,使无线终端1的BLE通信进行休眠,因此,能够减少无线终端1的消耗电力。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结构的说明***
无线终端1的结构与图2相同,读取器11的结构与图3相同。
在实施方式3中,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图18所示的表10预先存储到存储器902。
表10是读取器ID和与读取器ID对应的阈值的表。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读取器ID和阈值对应起来存储到存储器902。
休眠管理部6在无线处理部3接收到的信标的读取器ID与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读取器ID一致、且信标的强度小于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阈值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动作的说明***
图19中示出实施方式3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动作。
图19是实施方式3中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的无线终端1的休眠判断方法的说明图。
<<信标接收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根据接收到的信标和从其他系统得到的信息估计无线终端1的位置,对阈值进行调整。阈值的调整方法在后面叙述。其他动作与图4的信标接收步骤S1相同。
<<休眠判断步骤S32>>
在步骤S32中,休眠管理部6在以下的情况下发送连接请求。
(1)在信标接收步骤S1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与表10中保持的读取器ID一致。
并且
(2)接收到的读取器ID的接收功率的值大于阈值。
休眠管理部6在信标接收步骤S1中接收到的读取器ID与图18的表10中保持的读取器ID不一致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休眠管理部6在接收到的读取器ID的接收功率的值不大于阈值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初始设定步骤S33>>
步骤S33的动作与图4的初始设定步骤S3相同。
<<认证步骤S34>>
步骤S34的动作与图4的认证步骤S4相同。
在步骤S34中,也可以向读取器11发送在信标接收步骤S31中更新后的表10。
<<<表更新进程>>>
下面,示出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在信标接收步骤S31中对表10进行更新的动作。
这里,前提在于无线终端1具有能够与电梯63的呼梯按钮的控制部进行通信来呼叫电梯63的应用软件。此外,设能够参照地图信息300等,知晓门52和电梯63的位置。
如图20所示,在应用软件进行电梯63的呼梯的期间内,无线终端1接收来自读取器11的信标。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设无线终端1的当前地为电梯前,如下所述判断是否对表10进行更新。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在电梯63的位置从门52分开一定的距离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线终端1位于不访问读取器11管理的管理范围的位置,对表10进行更新。即,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信标的接收功率S与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对应起来存储到表10。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在电梯63的位置未从门52分开一定的距离的情况下,不对表10进行更新。
这样,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无线终端1位于不访问读取器11管理的管理范围的位置时的接收信号的强度作为阈值存储到表10。
***实施方式3的效果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3,通过与操作电梯63的应用软件联动,能够估计无线终端1的位置。
能够根据无线终端1的位置对用于判断为无线终端1与读取器11进行连接的阈值进行调整,无线终端1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可休眠的时间,能够抑制无线终端1的消耗电力。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对无线终端1的简化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结构的说明***
无线终端1的结构与图2相同,读取器11的结构与图3相同。
在实施方式4中,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读取器11的读取器ID和读取器11提供的初始设定信息对应起来存储到存储器902。
初始设定信息的具体例是读取器11在BLE通信中使用的服务信息和特征信息这双方或至少任意一方。
无线处理部3根据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中存储的初始设定信息,通过ID管理部4存储的用户ID而与读取器进行通信。
***动作的说明***
除了省略初始设定步骤S3的动作的至少一部分以外,实施方式4的动作与图4相同。
无线处理部3将读取器提供的服务信息和特征信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初始设定信息而与读取器的读取器ID对应起来预先存储到存储器902。
无线处理部3在接收到包含读取器ID的信标的情况下,不实施初始设定步骤S3的全部或一部分。
具体而言,不实施实施方式1所述的(1)服务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或者不实施(1)服务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以及(2)特征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这2个步骤。
在无线处理部3省略服务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的情况下,将确定门的开锁服务信息的被称作UUID的识别编号预先存储到存储器902即可。
无线处理部3能够使用确定门的开锁服务信息的UUID实施特征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
在无线处理部3省略特征信息的检测和取得步骤的情况下,将确定门的开锁所需要的特征信息的被称为UUID的识别编号预先存储到存储器902即可。
无线处理部3能够使用确定门的开锁所需要的特征信息的UUID从读取器11读入信息、向读取器11写入信息和监视读取器11的信息等,能够使用特征信息实施认证步骤S4。
无线处理部3从认证步骤S4起,使用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中存储的初始设定信息,通过ID管理部存储的用户ID而与读取器进行通信。
这样,在无线终端1进行认证时,跳过图4的初始设定步骤S3中的至少一部分来进行认证。
从认证步骤S4起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休眠管理部6观测周围的连接对方,在不存在连接对方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初始设定信息的取得方法>>>
<<取得方法1>>
在进入建筑物50时,无线终端1与受理终端62或专用终端进行通信,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从受理终端62或专用终端取得初始设定信息,将其存储到存储器902。
<<取得方法2>>
在与读取器11之间最初进行认证时,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在初始设定步骤S3中能够从读取器11得到的初始设定信息存储到存储器902。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将这些初始设定信息保持到存储器902,以进行与相同读取器11之间的从第2次起的认证。
***实施方式4的效果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4,通过省略无线终端1和读取器11的初始设定步骤S3的动作,能够缩短认证所花费的时间,能够减少无线终端1的消耗电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4,通过保持无线通信的认证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和特征信息这样的参数,可得到缩短认证时间、减小用户终端的消耗电力这样的效果。
***变形例***
所述对房间51进行管理的进出室管理系统100是管理系统的一例。
管理系统也可以是管理针对土地的进出的区域管理系统、管理针对建筑物的进出的建筑物管理系统或管理针对交通工具的进出的交通工具管理系统。
房间51是读取器11管理的管理范围的一例。
读取器11管理的管理范围也可以是土地、建筑物、交通工具或其他可管理的场所或可访问的空间。
门52是读取器11控制的物体的一例。
读取器11控制的物体是门、出入口、栅栏、锁、百叶窗或其他可控制的有形物即可。
读取器11控制的物体也可以是设置于规定场所的电子设备或电化产品。
BLE通信的信标是报知信息、无线信号或接收信号的一例。
报知信息、无线信号或接收信号也可以是BLE通信以外的信标,只要是包含读取器ID的信号即可。
读取器11是作为无线终端1的通信对方的通信终端的一例。
读取器11是对无线终端1进行认证的认证终端的一例。
读取器11和ID控制器61可以存在于同一壳体内。
ID控制器61和服务器可以存在于同一壳体内。
加速度传感器是传感器108的一例。
传感器108是能够检测无线终端1的移动的传感器即可。
***硬件结构的补充说明***
根据图21对无线终端1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无线终端1将图13所示的处理器901置换成处理电路905。
处理电路905是实现天线2、无线处理部3、ID管理部4、读取器信息管理部5、休眠管理部6和传感器管理部7的硬件。
处理电路905可以是专用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的处理器。
处理电路也被称作“处理线路”或“电子电路”。
处理电路905可以通过逻辑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GA(Gate Array:门阵列)、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这样的IC实现。
在处理电路905是专用硬件的情况下,处理电路905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
无线终端1也可以具有代替处理电路905的多个处理电路。多个处理电路分担发挥处理电路电源109的作用。
在处理电路905中,也可以是一部分功能通过专用硬件实现,其余功能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
这样,处理电路905能够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实现。
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也可以通过将图3所示的处理器901置换成图21所示的处理电路905的硬件结构实现读取器11。
***实施方式的组合***
也可以组合实施所述实施方式中的2个以上的实施方式。
或者,也可以部分地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
或者,也可以部分地组合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中的2个以上的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无线终端;2:天线;3:无线处理部;4:ID管理部;5:读取器信息管理部;6:休眠管理部;7:传感器管理部;8:列表;9:列表;10:表;11、11m、11n、11x、11y:读取器;12:天线;13:无线处理部;14:ID管理部;15:有线处理部;50:建筑物;51、51x、51y、51z:房间;52、52x、52y、52z:门;53:入口;61:ID控制器;62:受理终端;63:电梯;100:管理系统;103:RF电路;108:传感器;109:电源;300:地图信息;500:关联ID列表;607:操作系统;608:网络驱动器;609:存储驱动器;901:处理器;902:存储器;903:辅助存储装置;904:通信接口;905:处理电路。

Claims (16)

1.一种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具有:
ID管理部,其存储用户ID;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其存储读取器的读取器ID;
无线处理部,其接收所述读取器的读取器ID,并且,通过所述ID管理部存储的用户ID对所述读取器请求认证;以及
休眠管理部,其对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所述读取器ID和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将读取器的读取器ID和读取器的位置存储到列表,
所述休眠管理部根据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所述列表,在接收到来自设置于与所述无线处理部请求了认证的读取器相同位置的读取器以外的读取器的无线信号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休眠管理部在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的读取器ID与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所述读取器ID不一致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读取器ID,
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所述读取器ID,
所述休眠管理部在所述无线处理部请求了认证后由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的读取器ID与从所述无线处理部请求了认证的读取器接收到的读取器ID相同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关联的读取器ID,
所述休眠管理部在所述无线处理部请求了认证后由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的读取器ID与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关联的读取器ID不同,决定进行休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地图信息,
所述休眠管理部根据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地图信息决定是否进行休眠。
7.一种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具有:
无线处理部,其与设置于管理范围内的读取器进行通信;
传感器管理部,其从传感器取得传感器信息;以及
休眠管理部,其根据所述传感器管理部取得的传感器信息,判断是否访问了所述管理范围来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休眠管理部根据所述传感器管理部取得的传感器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读取器管理的管理范围的访问来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9.一种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具有: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其存储读取器ID和阈值;
无线处理部,其与读取器进行通信;以及
休眠管理部,其在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读取器ID与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读取器ID一致、且所述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无线终端位于不访问所述读取器管理的管理范围的位置时的接收信号的强度作为所述阈值。
11.一种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具有:
ID管理部,其存储用户ID;
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其存储读取器的读取器ID、读取器提供的服务信息和特征信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初始设定信息;以及
无线处理部,其在接收到包含读取器ID的无线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读取器信息管理部中存储的初始设定信息,通过所述ID管理部存储的用户ID而与所述读取器进行通信。
12.一种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具有:
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以及
读取器,其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13.一种无线终端的休眠判断方法,所述无线终端具有存储用户ID的ID管理部和存储读取器的读取器ID的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其中,
无线处理部接收所述读取器的读取器ID,并且,通过所述ID管理部存储的用户ID对所述读取器请求认证,
休眠管理部对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所述读取器ID和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的读取器ID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14.一种无线终端的休眠判断方法,其中,
无线处理部与设置于管理范围内的读取器进行通信,
传感器管理部从传感器取得传感器信息,
休眠管理部根据所述传感器管理部取得的传感器信息,判断是否访问了所述管理范围来判断是否进行休眠。
15.一种无线终端的休眠判断方法,所述无线终端具有存储读取器ID和阈值的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和,其中,
无线处理部与读取器进行通信,
休眠管理部在所述无线处理部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读取器ID与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读取器ID一致、且所述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存储的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休眠。
16.一种无线终端的处理方法,所述无线终端具有存储用户ID的ID管理部、以及存储读取器的读取器ID和从读取器发送的初始设定信息的读取器信息管理部,其中,
在无线处理部接收到包含读取器ID的无线信号的情况下,无线处理部根据读取器信息管理部中存储的初始设定信息,通过所述ID管理部存储的用户ID而与所述读取器进行通信。
CN201880089779.5A 2018-02-28 2018-02-28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和休眠判断方法 Active CN111771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1613.8A CN116320156A (zh) 2018-02-28 2018-02-28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和休眠判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07403 WO2019167154A1 (ja) 2018-02-28 2018-02-28 無線端末、管理システム、スリープ判断方法、及び、処理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1613.8A Division CN116320156A (zh) 2018-02-28 2018-02-28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和休眠判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1401A true CN111771401A (zh) 2020-10-13
CN111771401B CN111771401B (zh) 2023-06-16

Family

ID=6780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1613.8A Pending CN116320156A (zh) 2018-02-28 2018-02-28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和休眠判断方法
CN201880089779.5A Active CN111771401B (zh) 2018-02-28 2018-02-28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和休眠判断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1613.8A Pending CN116320156A (zh) 2018-02-28 2018-02-28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和休眠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98961B2 (zh)
CN (2) CN116320156A (zh)
WO (1) WO2019167154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5870A (ja) * 2005-07-13 2007-02-01 Ntt Comware Corp 外部記憶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記憶装置
CN101180854A (zh) * 2005-04-25 2008-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读取器控制系统
JP2008276367A (ja) * 2007-04-26 2008-11-13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1507189A (zh) * 2006-08-21 2009-08-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01785014A (zh) * 2007-08-24 2010-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认证信息管理装置、认证信息管理程序及其方法、认证装置、认证程序及其方法
US20110173630A1 (en) * 2008-02-01 2011-07-14 Arimilli Ravi K Central Repository for Wake-and-Go Mechanism
US20110173625A1 (en) * 2008-02-01 2011-07-14 Arimilli Ravi K Wake-and-Go Mechanism with Prioritization of Threads
JP2012129858A (ja) * 2010-12-16 2012-07-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映像監視装置及び映像監視システム
JP2012221029A (ja) * 2011-04-05 2012-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位置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rfidタグおよびタグリーダ
CN103632117A (zh) * 2013-11-25 2014-03-1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有源rfid定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5312A (ja) * 2002-06-05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電話機
JP4771815B2 (ja) * 2006-01-26 2011-09-14 株式会社エスキューブ アクティブrfidタグ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ーシステム
JP5447133B2 (ja) * 2010-04-19 2014-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入退室システム
EP3637376B1 (en) * 2012-08-16 2021-10-27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Wireless read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0854A (zh) * 2005-04-25 2008-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读取器控制系统
CN101180857A (zh) * 2005-04-25 2008-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读取器控制系统
JP2007025870A (ja) * 2005-07-13 2007-02-01 Ntt Comware Corp 外部記憶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記憶装置
CN101507189A (zh) * 2006-08-21 2009-08-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节点
JP2008276367A (ja) * 2007-04-26 2008-11-13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1785014A (zh) * 2007-08-24 2010-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认证信息管理装置、认证信息管理程序及其方法、认证装置、认证程序及其方法
US20110173630A1 (en) * 2008-02-01 2011-07-14 Arimilli Ravi K Central Repository for Wake-and-Go Mechanism
US20110173625A1 (en) * 2008-02-01 2011-07-14 Arimilli Ravi K Wake-and-Go Mechanism with Prioritization of Threads
JP2012129858A (ja) * 2010-12-16 2012-07-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映像監視装置及び映像監視システム
JP2012221029A (ja) * 2011-04-05 2012-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位置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rfidタグおよびタグリーダ
CN103632117A (zh) * 2013-11-25 2014-03-1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有源rfid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樵;: "地铁环境下的应急通信指挥模式探讨", 消防科学与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1401B (zh) 2023-06-16
WO2019167154A1 (ja) 2019-09-06
CN116320156A (zh) 2023-06-23
JP6698961B2 (ja) 2020-05-27
JPWO2019167154A1 (ja)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4288B1 (ko) 비콘 신호를 이용하여 도어 출입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37346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door access using beacon signal
WO2021121273A1 (zh) 认证方法及其介质和电子设备
JP2016155526A (ja)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CN114550343A (zh)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KR101861057B1 (ko) 복합 신호 기반의 디지털도어락 및 그 동작방법
JP2022532932A (ja) 物理的アク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1771401B (zh)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和休眠判断方法
JP6910491B2 (ja) 無線端末、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スリープ判断方法
JP2016206707A (ja) 生体情報認証システム
JP2022084628A (ja) 認証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端末
KR101601188B1 (ko) 장치의 사용을 인증하는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 매체 및 장치
KR20180070928A (ko) 사물인터넷을 이용한 카쉐어링 방법
CN112422642A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120114917A (ko) 휴대 장치의 차량 실내외 위치 판별을 위한 차량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