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0343A -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50343A CN114550343A CN202011244797.1A CN202011244797A CN114550343A CN 114550343 A CN114550343 A CN 114550343A CN 202011244797 A CN202011244797 A CN 202011244797A CN 114550343 A CN114550343 A CN 1145503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wb
- identity information
- equipment
- chip
- intelligent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18350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00 swe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3—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UWB芯片和第二设备包含的第二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以使第二设备通过UWB连接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接收第一身份信息,并将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本公开在远距离开锁的基础上,能够基于UWB连接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在远距离下由于被干扰、被监听等原因造成的智能锁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逐步进入了智能化,锁的智能化也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在相关技术中,智能锁的解锁方式通常是近距离的接触式或者较远距离的非接触式。然而上述近距离的解锁方式往往需要用户在锁前逗留很久才能解锁,无法实现无感开锁的效果;而远距离的解锁方式则会出现因距离原因导致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而提供了一种新的远距离解锁的方法,以克服相关技术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UWB芯片的第一设备,包括:
基于第一UWB芯片和第二设备包含的第二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以使第二设备通过UWB连接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
接收第一身份信息,并将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二UWB芯片的第二设备,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身份请求时,基于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包含的第一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向第一设备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以使第一设备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第一UWB芯片的第一设备,包括:
距离测量模块,用于基于第一UWB芯片和第二设备包含的第二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身份请求模块,用于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以使第二设备通过UWB连接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
身份转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身份信息,并将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第二UWB芯片的第二设备,包括:
身份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身份请求时,基于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包含的第一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向第一设备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以使第一设备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通过基于UWB连接监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UWB连接发送身份请求并获取第一身份信息,进而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可以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通过UWB进行距离监测,发送第一身份信息的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开锁;另一方面,通过UWB连接监测第一距离值,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距离信息,以实现精准的智能锁控制;此外,由于UWB具有高安全性和防中继攻击的特性,因此能够避免在远距离下由于被干扰、被监听等原因造成的智能锁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又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的示例性应用环境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具有第二UWB芯片的第二设备101、102、103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第一UWB芯片的第一设备104和智能锁105。具有第二UWB芯片的第二设备101、102、103和具有第一UWB芯片的第一设备104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智能锁则用于根据第一设备转发的第一身份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进而确定是否开锁。其中,第一设备包括各种具有UWB功能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UWB标签、具有UWB的电子设备。第二设备则可以是各种具有UWB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锁则可以是具有身份验证功能的各种智能锁,例如智能门锁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均为用于实现超宽带(Ultra Wide Band)功能的芯片,本公开对该芯片的结构和形式不做限定。应该理解,图1中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智能锁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智能锁。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可以通过第一设备104和第二设备101、102、103共同执行,相应地,第一设备104和第二设备101、102、103中均可以设置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举例而言,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是带有第一UWB芯片的UWB功能标签作为第一设备,带有第二UWB芯片的手机作为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存在UWB连接时,实时监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然后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第一设备通过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身份请求时,基于UWB连接向第一设备反馈该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然后第一设备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可以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其可以是图1中的第二设备101、102、103或服务器105。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
下面以图2中的移动终端200为例,对电子设备的构造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部件之外,图2中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设备。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各部件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示出,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2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200也可以采用与图2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2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外部存储器接口222、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1、受话器272、麦克风273、耳机接口274、传感器模块280、显示屏290、摄像模组291、指示器292、马达293、按键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深度传感器2801、压力传感器2802、陀螺仪传感器2803等。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210中设置有存储器。存储器可以存储用于实现六个模块化功能的指令:检测指令、连接指令、信息管理指令、分析指令、数据传输指令和通知指令,并由处理器210来控制执行。
移动终端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无线通信模块260中设置UWB芯片,以实现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通信的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指纹、NFC、人脸、蓝牙等方式进行智能锁的解锁。然而,上述几种方式均存在一些明显缺陷。其中,指纹、人脸解锁常常受制于识别效率的影响,导致解锁缓慢,同时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手指出汗,环境昏暗等;NFC解锁则需要将NFC芯片置于十分接近的位置,才可识别;而蓝牙则在远距离传播时容易被干扰或者被监听,因此导致智能锁的安全性能较差。
下面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和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图3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应用于具有第一UWB芯片的第一设备。例如,如图1所示的第一设备104。
在第一设备执行上述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之前,为了使得第一设备能够在众多智能锁中确定第一设备对应的目标智能锁,可以提前通过第一设备和目标智能锁都具备的通信方式进行配对,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对目标智能锁进行控制。例如,现有的大多数智能锁均具有蓝牙功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同时具有蓝牙功能和UWB功能的第一设备,对目标智能锁的开锁或上锁进行控制。具体的,第一设备通过UWB功能与第二设备建立UWB连接,同时通过蓝牙功能提前与目标智能锁建立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蓝牙连接。举例而言,在第一设备为具有蓝牙功能和UWB功能的标签,第二设备为手机时,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K对第一设备和目标智能锁进行蓝牙匹配连接,实现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目标智能锁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市场上现有的大多数智能锁本身均没有UWB功能,因此通过设置第一设备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智能锁的硬件结构的基础上,直接通过第二设备的UWB功能对不具有UWB功能的智能锁进行开锁或上锁控制,实现了通过低成本的改进将不具有UWB功能的智能锁改造为具有高安全性和高便捷性的UWB智能锁。
参考图3所示,上述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0至S330:
在步骤S310中,基于第一UWB芯片和第二设备包含的第二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电耗和功耗,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一般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才会唤醒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以使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基于UWB芯片建立UWB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二阈值。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值,并在第二距离值等于第二阈值时,直接唤醒第一UWB芯片,并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唤醒请求。在第二设备接收到唤醒请求后,可以根据该唤醒请求直接唤醒第二UWB芯片。在两个芯片均被唤醒的情况下,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即可建立UWB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方式可以是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通过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交互,可以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二距离值等于第二阈值时,才会唤醒UWB芯片进而进行UWB连接,因此通常情况下第二阈值为大于第一阈值的数值。在对较远距离进行监测时,可以采用蓝牙、wifi等功耗、定位精度较UWB较低的通信方式,以降低功耗。
进一步的,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接收到预设信息。此时,可以使第一设备基于第二通信方式在预设范围内广播预设信息。第二设备在进入到预设范围内时,可以接收到第一设备广播的预设信息,进而唤醒第二UWB芯片。其中,预设信息可以包括带有预先设置好的特征信息的字段。具体的,特征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或者需求进行自定义,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制。
此外,为了能够在第二UWB芯片唤醒时也唤醒第一UWB芯片,因此可以在第二设备接收到预设信息后,向第一设备反馈已经接收到预设信息的反馈信息,进而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该反馈信息时,直接将第一UWB芯片唤醒。
其中,第二通信方式也可以是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进行广播,可以使第二设备在接收到预设信息后直接进行唤醒,避免上述使用第一通信方式监测距离时,由于特定环境导致第一通信方式无法建立通信连接,进而导致无法唤醒UWB芯片的问题。
在唤醒UWB芯片之后,可以基于第一通信方式或者第二通信方式使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建立UWB连接,并在在建立连接之后,使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第一通信方式进入休眠状态。例如,假设第一通信方式或第二通信方式为蓝牙时,可以通过蓝牙方式将第一设备的第一UWB芯片的配置参数发送给第二设备,同时将第一UWB芯片定义为UWB应答角色;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蓝牙方式发送的配置参数后,将第二UWB芯片配置为对应的参数,同时将第二UWB芯片定义为UWB发起角色,随后两者基于上述配置参数和角色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之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蓝牙则可以进入休眠方式,以降低电耗和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先配置相互匹配的配置参数,使得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只要被唤醒,就可以相互建立通信连接。
之后,在建立UWB连接之后,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连续发送测试距离的监测信号,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动态监测。具体的,一次测试过程可以如下步骤:第一设备先向第二设备UWB发送监测信号,第二设备收到后向第一设备反馈。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反馈后,根据发送信号和收到反馈的时间差,计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在步骤S320中,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以使第二设备通过UWB连接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
其中,第一阈值用于确定发送身份请求的时机,因此通常会设置为较小值,以避免提前开锁导致其他人进入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用户携带第二设备移动的速度不同,第二设备到达第一设备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可以基于移动速度设置不同的第一阈值。具体的,在用户移动速度较快时,10米的距离可能仅需3秒就能到达。若第一设备与智能锁在同一位置时,可以将第一阈值设置为较大值,避免用户已经到达第一设备和智能锁所在的位置,智能锁仍然没有开启,导致用户需要等待的问题。例如,用户携带第二设备开车进小区时,由于车速较大,则可以更早的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进而使得汽车到达小区门口时,门锁已经开启。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常将第一设备与目标智能锁放在距离接近的位置。例如,在第一设备为具有UWB功能和蓝牙功能的标签时,可以直接将标签固定在目标智能锁上,以保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即为目标智能锁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通过将第一设备和目标智能锁设置在距离较近的位置,可以避免第一设备与目标智能锁之间的通信由于距离较远造成的干扰问题,进而避免干扰造成的安全隐患。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中,还可以将第一设备设置于与目标智能锁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本公开对此也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UWB连接监测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基于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身份请求时,直接通过UWB连接反馈该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其中,第一身份信息包括唯一确定用户身份的数据,可以是用户设置的字符串、生物信息等,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身份信息可以存储在第二设备的安全存储器中。其中,安全存储器可以例如为手机中高安全级别的安全芯片,该安全芯片可以通过UWB芯片、NFC芯片等芯片访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距离值逐渐靠近第一阈值时,由于第二设备可以是从远处逐渐接近第一设备,也可以是从近处逐渐远离第一设备。因此还可以先确定第二设备的移动方向,再判断是否发送身份请求。
具体的,可以在通过UWB连接监测第一距离值的同时,确定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移动方向。在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移动方向为由远至近时,确定第二设备是逐渐接近第一设备,此时若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则可以发送身份请求,进而获取第一身份信息。反之,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移动方向为由近至远时,可以确定第二设备是逐渐远离第一设备,此时若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三阈值,则可以直接向目标智能锁发送关闭指令,使得目标智能锁直接关锁。
其中,第三阈值可以包括自定义的数值。在用户携带第二设备远离目标智能锁时,为了避免用户忘记上锁,可以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三阈值时,将目标智能锁关锁。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阈值的设置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的设置独立,可以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通过监控第二设备的移动方向,可以实现在第二设备接近第一设备时进行开锁动作,在第二设备远离第一设备时执行关锁动作,避免用户远离目标智能锁时,到达第一阈值时错误的进行了开锁动作。
在步骤S330中,接收第一身份信息,并将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身份信息后,可以直接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能够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在第一设备对第一身份信息进行转发时,可以通过第三通信方式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其中,第三通信方式可以是蓝牙、wifi等智能锁本身已有的功能。例如,市场上某款智能锁本身拥有蓝牙通信功能,此时第一设备则可以通过蓝牙功能将第一身份信息直接转发至该智能锁。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通信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一通信方式或第二通信方式相同,也可以与第一通信方式、第二通信方式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目标智能锁接收到第一身份信息后,可以通过目标智能锁本身具备的身份验证功能,验证第一身份信息是否具有开锁权限,若具有则开锁,反之则不开锁,保持目标智能锁处于关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智能锁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需要提前设置目标智能锁中具有开锁权限的身份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身份信息至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将第二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后,目标智能锁录入第二身份信息的开锁权限的方式。其中,上述第二身份信息为目标智能锁中存储的,用于验证第一身份信息权限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身份信息可以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同。例如,当身份信息为数字ID时,若第一身份信息15和目标智能锁中存储的第二身份信息15相同,可以说明第一身份信息通过验证,进而执行开锁动作;第一身份信息也可以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例如,可以提前设置在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进行组合后,该组合能够满足特定要求,即证明第一身份信息通过验证,进而执行开锁动作。
进一步的,当需要给多个用户录入时,在上述录入方式中,可以为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ID,然后根据ID同时基于UWB连接发送第二身份信息,进而基于第一设备转发至目标智能锁,以实现同时录入多个用户的目的,节约了录入第二身份信息的时间。
此外,在进行权限录入时,除了上述通过第一设备转发录入的方式,还可以直接采用目标智能锁已有的通信方式直接录入第二身份信息。例如,假设目标智能锁本身具有NFC功能,则可以直接通过NFC的方式进行录入。需要说明的是,若将身份信息保存在上述安全芯片中时,由于安全芯片只可以通过NFC方式或UWB方式读取身份信息,因此,在进行身份信息录入时,也只能通过NFC或UWB的通信方式读取身份信息,进而进行录入。
以上从第一设备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细节,以下从第二设备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进一步阐述:
图4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应用于具有第二UWB芯片的第二设备。例如,如图2所示的第二设备101、102、103等。
在第二设备执行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之前,可以预先在第二设备中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便于进行身份录入和身份验证。上述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身份请求时,基于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包含的第一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向第一设备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以使第一设备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存在通过UWB芯片建立的UWB连接时,第一设备会通过该UWB连接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在监测过程中,第一设备会多次向第二设备发送监测信号,第二设备则可以根据UWB连接对监测信号进行反馈,以使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监测信号和反馈实时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并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电耗和功耗,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一般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才会唤醒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以使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基于UWB芯片建立UWB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二阈值。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通信方式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值,并在第二距离值等于第二阈值时,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唤醒请求。在第二设备接收到唤醒请求后,可以根据该唤醒请求直接唤醒第二UWB芯片。在两个芯片均被唤醒的情况下,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即可建立UWB连接。
进一步的,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接收到预设信息。此时,可以是第一设备基于第二通信方式在预设范围内广播预设信息。在第二设备进入预设范围后,即可接收到预设信息,并唤醒第二UWB芯片。
其中,第一通信方式和第二通信方式的具体细节在前文已经详细说明,因而不再赘述。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UWB芯片发送的身份请求时,可以将提前设置的存储于第二设备中的第一身份信息反馈至第一UWB芯片,以使第一设备可以将收到的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目标智能锁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需要提前设置目标智能锁中具有开锁权限的身份信息。具体的,可以将第二设备中存储的第二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一设备,使第一设备转发该第二身份信息至目标智能锁,使目标智能锁录入该第二身份信息,以便于后续根据录入的目标智能锁的第二身份信息对第一身份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此外,为了防止第二设备丢失导致的非第二设备用户能够开启门锁的问题,可以限定在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身份信息时,必须验证当前用户为第二设备的使用者本人。举例而言,在第二设备为手机时,可以要求手机处于解锁状态,即手机用户已经通过密码、指纹、瞳孔等方式通过手机解锁验证才可以发送身份信息。通过设置此机制,可以避免由于第二设备丢失造成的非第二设备用户开启目标智能锁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出现第二设备丢失等需要更换第二设备的情形下,能够通过其他设备继续控制目标智能锁的开锁或上锁,还可以设置上述第二设备中携带的身份信息可以迁移。具体的,可以将原有第二设备中存储的第一身份信息迁移至新的第二设备中,以使第一设备向新的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后,新的第二设备可以反馈能够通过身份验证的第一身份信息,进而继续实现控制目标智能锁开锁或上锁的效果。
以下以带有蓝牙功能的智能门锁为目标智能锁,以同时具有蓝牙芯片和UWB芯片的功能标签为第一设备,以手机为第二设备,参照图4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将功能标签固定在智能门锁上,通过手机上的APK以蓝牙功能搜索并连接功能标签,进而控制功能标签和智能门锁连接,实现功能标签与智能门锁连接。同时在手机的安全存储器内存储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A。
步骤S401,功能标签通过蓝牙请求与手机配对;
步骤S403,手机许可蓝牙配对,进而建立功能标签与手机之间的蓝牙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蓝牙通常可以同时连接一个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蓝牙设备和多个传输非音频数据的蓝牙设备。因此,即使手机已经处于与蓝牙耳机等传输音频数据的设备连接的状态,或者与其他传输非音频数据的设备连接的状态,也不影响此步骤中建立蓝牙连接。
步骤S405,功能标签基于蓝牙连接监测功能标签与手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值;
步骤S407,在第二距离值等于第二阈值时,功能标签唤醒自身包含的第一UWB芯片;
步骤S409,功能标签通过蓝牙连接向手机发送唤醒UWB的指令,手机收到指令后唤醒手机端的第二UWB芯片,进而建立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之间的UWB连接;
具体的,功能标签通过蓝牙将第一UWB芯片的配置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通信信道、Session ID、Preamble Code、通信速率等参数)发给手机,手机根据功能标签发过来的配置参数,将手机端的第二UWB芯片配置为和功能标签匹配的参数;功能标签将自身的第一UWB芯片定义为UWB Responder角色,手机将自身的第二UWB芯片定义为UWB Initiator角色,然后功能标签搜索UWB设备,搜索到手机UWB信号后建立连接,并产生UWB Session CreatSuccess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UWB连接建立成功之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蓝牙芯片则可以进入休眠方式,以降低电耗和功耗。
步骤S411,功能标签通过建立的UWB连接实时监测功能标签(即智能门锁)和手机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具体的,功能标签基于UWB连接向手机发送测试距离用的监测信号,手机收到后向功能标签反馈,功能标签根据发送监测信号和收到的反馈的时间差,计算功能标签和手机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循环上面的动作,对第一距离值做动态监测;
步骤S413,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功能标签向手机发送身份请求;
步骤S415,手机收到身份请求后,将第一身份信息A返回给功能标签;
具体的,在手机收到身份请求后,向手机内的安全存储器读取第一身份信息A,并将第一身份信息A发送至功能标签;
步骤S417,功能标签通过提前建立的蓝牙连接,将第一身份信息A转发至智能门锁;
步骤S419,智能门锁根据其中存储的第二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身份信息A是否具有开锁权限,进而确定是否开锁。
具体的,智能门锁收到第一身份信息A后,根据第二身份信息验证第一身份信息A的身份,若有权限,则开锁,反之则不开锁;随后,智能门锁将身份确认结果及开/关锁状态返回给功能标签;功能标签收到智能门锁的状态信息后,通过UWB将状态信息转达给手机;手机和功能标签均收到智能门锁的状态信息后,将UWB Session移除,使得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均进入休眠状态,以降低功能标签和手机的功耗。
综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方面,通过远距离使用蓝牙连接,近距离使用UWB连接的方式,可以节省第一设备的功耗;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均是通过UWB传输的,基于UWB本身的高安全性和防中继攻击的特性,本公开可以保证身份信息传输的安全,避免身份信息被监听的危险;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实现对目标智能锁开锁或上锁的控制,还可以在不改动现有智能锁硬件设备的前提下,以较低的成本将现有智能锁改进为高安全性,且能够无感解锁的智能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示,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500,包括距离测量模块510、身份请求模块520和身份转发模块530。其中:
距离测量模块510可以用于,基于第一UWB芯片和第二设备包含的第二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监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身份请求模块520可以用于在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以使第二设备通过UWB连接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
身份转发模块530可以用于接收第一身份信息,并将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测量模块510可以用于在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以使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建立UWB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测量模块510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通信方式监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值;在第二距离值等于第二阈值时,唤醒第一UWB芯片,并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唤醒请求,以使第二设备根据唤醒请求唤醒第二UWB芯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测量模块510可以用于基于第二通信方式在预设范围内广播预设信息,以使第二设备在接收到预设信息时唤醒第二UWB芯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时,唤醒第一UWB芯片;反馈信息包括第二设备接收到预设信息的反馈信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身份转发模块530可以用于基于第三通信方式将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测量模块510可以用于基于UWB连接监测第二设备的移动速度,并基于移动速度设置第一阈值。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身份请求模块520可以用于基于UWB连接监测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移动方向;在移动方向为由远至近,且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UWB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身份请求模块520可以用于在移动方向为由近至远,且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三阈值时,向目标智能锁发送关闭指令,以使目标智能锁根据关闭指令进行关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身份转发模块530可以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身份信息,并将第二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目标智能锁录入第二身份信息的开锁权限。
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示,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600,包括身份发送模块610。其中:
身份发送模块610可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身份请求时,基于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包含的第一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向第一设备反馈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以使第一设备将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连接建立模块720,该连接建立模块720可以用于在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以使第一UWB芯片和第二UWB芯片建立UWB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模块720可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通信方式发送的唤醒请求时,根据唤醒请求唤醒第二UWB芯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模块720可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基于第二通信方式广播的预设信息时,唤醒第二UWB芯片,并向第一设备发送反馈信息,以使第一设备唤醒第一UWB芯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身份发送模块610可以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身份信息,以使第一设备将第二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
上述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方式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可以执行图3至图5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8)
1.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UWB芯片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UWB芯片和第二设备包含的第二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监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在所述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UWB连接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UWB连接反馈所述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所述目标智能锁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和所述第二UWB芯片,以使所述第一UWB芯片和所述第二UWB芯片建立所述UWB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在所述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和所述第二UWB芯片,包括:
根据第一通信方式监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值;
在所述第二距离值等于第二阈值时,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唤醒请求,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唤醒请求唤醒所述第二UWB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接收到预设信息;
所述在所述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和所述第二UWB芯片,包括:
基于第二通信方式在预设范围内广播预设信息,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预设信息时唤醒所述第二UWB芯片;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时,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预设信息的反馈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包括:
基于第三通信方式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UWB连接监测所述第二设备的移动速度,并基于所述移动速度设置所述第一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UWB连接监测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移动方向;
在所述移动方向为由远至近,且所述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UWB连接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方向为由近至远,且所述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三阈值时,向所述目标智能锁发送关闭指令,以使所述目标智能锁根据所述关闭指令进行关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智能锁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锁,以使所述目标智能锁录入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的开锁权限。
10.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二UWB芯片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身份请求时,基于所述第二UWB芯片和所述第一设备包含的第一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和所述第二UWB芯片,以使所述第一UWB芯片和所述第二UWB芯片建立所述UWB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所述第二UWB芯片,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通信方式发送的唤醒请求时,根据所述唤醒请求唤醒所述第二UWB芯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和所述第二UWB芯片,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二通信方式广播的预设信息时,唤醒所述第二UWB芯片,并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反馈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唤醒所述第一UWB芯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锁。
15.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第一UWB芯片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距离测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UWB芯片和第二设备包含的第二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监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身份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基于所述UWB连接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身份请求,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UWB连接反馈所述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
身份转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发送至目标智能锁,以使所述目标智能锁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开锁。
16.一种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第二UWB芯片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身份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身份请求时,基于所述第二UWB芯片和所述第一设备包含的第一UWB芯片之间存在的UWB连接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所述身份请求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转发至目标智能锁。
1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44797.1A CN114550343A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EP21890785.5A EP4227918A4 (en) | 2020-11-10 | 2021-09-10 | UWB-BASED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LLIGENT LOCK AND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PCT/CN2021/117740 WO2022100257A1 (zh) | 2020-11-10 | 2021-09-10 |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44797.1A CN114550343A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50343A true CN114550343A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600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44797.1A Pending CN114550343A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227918A4 (zh) |
CN (1) | CN114550343A (zh) |
WO (1) | WO202210025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5932A (zh) * | 2022-08-12 | 2022-09-16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Nfc设备的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CN115314872A (zh) * | 2022-08-12 | 2022-11-08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Nfc设备的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CN115331333A (zh) * | 2022-07-12 | 2022-11-11 | 山东梦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装置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97927A (zh) * | 2022-06-01 | 2023-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控制系统和智能锁 |
CN115412846B (zh) * | 2022-08-31 | 2024-05-14 | 常熟理工学院 | 一种地下多场景的身份检测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5424372B (zh) * | 2022-09-21 | 2023-10-20 |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锁电路、解锁方法、装置和智能锁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264588U (zh) * | 2017-10-12 | 2018-04-20 |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电子标签及停车管理系统 |
US20190116556A1 (en) * | 2017-10-13 | 2019-04-18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Power Saving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In Localization Systems |
CN109727357A (zh) * | 2019-01-31 | 2019-05-0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基于uwb二维定位的电子锁系统 |
CN110363899A (zh) * | 2019-08-02 | 2019-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通信通道检测中继攻击的方法及设备 |
CN110675548A (zh) * | 2019-09-25 | 2020-01-10 |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交接智能钞箱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025920A (zh) * | 2019-11-18 | 2020-04-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个性化自动控制设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508107A (zh) * | 2020-03-12 | 2020-08-07 |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门锁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599047A (zh) * | 2020-05-29 | 2020-08-28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基于uwb的智能门锁、系统以及闭门方法 |
CN111836226A (zh) * | 2020-07-09 | 2020-10-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84923A (zh) * | 2014-12-03 | 2015-04-01 | 朗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身份验证和位置感知的门禁系统及方法 |
CN106740679A (zh) * | 2015-11-23 | 2017-05-31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无钥匙进入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
WO2017144348A1 (de) * | 2016-02-26 | 2017-08-31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Moduleinheit mit schnittstelle für ein kommunikationsgerät |
US10328900B1 (en) * | 2017-12-04 | 2019-06-25 | Lear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passive keyless entry triggered by smartphone proximity detection |
CN112243520B (zh) * | 2018-05-24 | 2022-12-09 | 多玛卡巴瑞士股份公司 | 用于移动设备和读取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JP7082012B2 (ja) * | 2018-08-23 | 2022-06-0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通信不正成立防止システム及び通信不正成立防止方法 |
CN111489467A (zh) * | 2020-05-29 | 2020-08-04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基于uwb的智能门锁、系统以及解锁方法 |
-
2020
- 2020-11-10 CN CN202011244797.1A patent/CN11455034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9-10 WO PCT/CN2021/117740 patent/WO2022100257A1/zh unknown
- 2021-09-10 EP EP21890785.5A patent/EP4227918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264588U (zh) * | 2017-10-12 | 2018-04-20 |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电子标签及停车管理系统 |
US20190116556A1 (en) * | 2017-10-13 | 2019-04-18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Power Saving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In Localization Systems |
CN109727357A (zh) * | 2019-01-31 | 2019-05-0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基于uwb二维定位的电子锁系统 |
CN110363899A (zh) * | 2019-08-02 | 2019-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通信通道检测中继攻击的方法及设备 |
CN110675548A (zh) * | 2019-09-25 | 2020-01-10 |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交接智能钞箱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025920A (zh) * | 2019-11-18 | 2020-04-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个性化自动控制设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508107A (zh) * | 2020-03-12 | 2020-08-07 |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门锁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599047A (zh) * | 2020-05-29 | 2020-08-28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基于uwb的智能门锁、系统以及闭门方法 |
CN111836226A (zh) * | 2020-07-09 | 2020-10-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1333A (zh) * | 2022-07-12 | 2022-11-11 | 山东梦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装置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锁 |
CN115065932A (zh) * | 2022-08-12 | 2022-09-16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Nfc设备的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CN115314872A (zh) * | 2022-08-12 | 2022-11-08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Nfc设备的通信装置、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227918A4 (en) | 2024-05-01 |
EP4227918A1 (en) | 2023-08-16 |
WO2022100257A1 (zh) | 2022-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50343A (zh) | 基于uwb的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
US12052357B2 (en) | Smart lock unlock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US10148135B2 (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device using a wireless charger | |
EP3087773B1 (en) | Extending user authentication across a trust group of smart devices | |
CN106056015B (zh) |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评估外围设备的电池电位 | |
CN107209819A (zh) | 通过对移动装置的连续鉴定的资产可存取性 | |
CN103229184A (zh) | 用于对安全资源的访问的方法和系统 | |
US11356848B2 (en) | Inference-based detection of proximity changes | |
CN109544729B (zh) | 闸机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O2018133282A1 (zh) | 一种动态识别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20190019365A1 (en) | Method for lock device contr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
KR102483836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 |
US20160381552A1 (en) | Handling risk events for a mobile device | |
CN106550383B (zh) | 网络连接方法及智能设备 | |
KR20150051888A (ko) | 지문 센서의 전원을 제어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는 지문 처리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 |
US20160307011A1 (en) | Utilizing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to control one or more operational states of a peripheral device | |
CN113196236A (zh) | 一种跨设备认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20240340982A1 (en) | Unlock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5745947A (zh) | 用于报告用户接口状况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2085872A (zh) | 基于nfc的解锁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
US9805183B2 (en) | Utiliz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to display messages and notifications on peripheral devices | |
US11594088B2 (en) | Access control for emergency responders | |
CN113421559A (zh) | 基于语音唤醒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控制器 | |
US12046092B2 (en) | Gate pass management system, gate pass management method, mobile device, gate pass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06357671A (zh) | 登录验证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