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8594A -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8594A
CN111768594A CN202010719042.6A CN202010719042A CN111768594A CN 111768594 A CN111768594 A CN 111768594A CN 202010719042 A CN202010719042 A CN 202010719042A CN 111768594 A CN111768594 A CN 111768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terminal
target
close contac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90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8594B (zh
Inventor
蒋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90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8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8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8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8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8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根据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包括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根据第一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根据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用户主观遗漏、瞒报等情况发生,提高密切接触判断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疫情传播场景下,需要对用户的行程进行准确的跟踪以判断可能存在的病情传播。
相关技术中,由用户主动上报行程,之后处理平台根据用户上报地行程来判断是否存在密切接触。示例性地,不同地点部署有二维码,当用户经过该地点内,需要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上述二维码来登记行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所述密切接触条件是指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存在密切接触所需满足的条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切接触判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
密切接触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所述密切接触条件是指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存在密切接触所需满足的条件。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一方面所述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获取到第一目标终端后,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目标终端自身上报的距离信息或者其它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并基于上述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上述距离信息是基于第一目标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可以避免用户主观遗漏、瞒报等情况发生,提高密切接触判断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切接触判断装置的框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包括:服务器10和至少一个终端20。
服务器10用于基于至少一个终端20上报的距离信息判断持有终端20的用户之间是否存在密切接触。可选地,结合参考图2,服务器10中包括判定决策模块,该判定决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20上报地数据,根据上述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密切接触,并将判断结果下发至终端20。
服务器1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还可以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10也称之为处理中台。
至少一个终端20用于向服务器10上报距离信息,也即自身与其它终端在某一时刻的距离。可选地,结合参考图2,终端20包括采集模块,该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自身与其它终端之间地距离。可选地,该采集模块为无线信号测距模块。该无线信号测距模块用于收发无线信号,并获取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最终根据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两个终端20之间的距离。可选地,结合参考图2,该终端还包括通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10下发的密切接触通知。
可选地,终端20还用于向服务器10上报场景信息,也即自身在某一时刻停留的场景,比如电梯、公交车等。目前诸如电梯、公交车之类的公共场所也配置有无线信号源,终端20中的无线信号测距模块接收上述无线信号源发送的无线信号,进而判断持有终端20的用户是否在上述场景停留,若持有终端20的用户在上述场景停留,则将该场景上报至服务器10。
可选地,终端20为便携式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等等。
服务器10和至少一个终端20通过无线网络建立通信连接。上述的无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其它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用户主动上报行程,由于可能发生遗漏、瞒报等情况,后续判断存在是否密切接触时,会导致判断结果准确率低下,不够全面等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在获取到第一目标终端后,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目标终端自身上报的距离信息或者其它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并基于上述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上述距离信息是基于第一目标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用户主动上报行程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存在密切接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用户主观遗漏、瞒报等情况发生,提高密切接触判断的准确率。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服务器10。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
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第一目标终端,其通常为第一目标终端所安装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的号码,也即手机号码,或者,为第一目标终端的移动终端标识号(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MEID)。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为手机号码为例进行讲解。
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由相关工作人员输入。可选地,服务器显示有密切接触搜索界面,该密切接触搜索界面包括用于输入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的第一输入框,当工作人员确定持有第一目标终端的用户为目标用户时,将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输入上述输入框。上述目标用户为某一指定用户,或者,具备某一标签的用户群体,比如感染者、犯罪嫌疑人等。
可选地,上述密切接触搜索界面还包括第二输入框,该第二输入框用于输入预设时间段,预设时间段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比如持有第一目标终端的用户对应的感染时段。
步骤302,根据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
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包括目标终端在第一指定时刻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指定时刻为任意时刻,或者,为上述输入的预设时间段内的任意时刻。
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根据第一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由第一目标终端向服务器上报,或者,由其它终端向服务器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终端向外发射无线信号,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目标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时,获取该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后基于该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第一目标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向外发射无线信号,第一目标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时,获取该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后基于该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第一目标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
步骤303,根据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
密切接触条件是指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存在密切接触所需满足的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存储有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该距离信息为上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的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距离,若需要查询与持有第一目标终端的用户存在密切接触的其它用户时,计算机设备先基于上述距离信息查询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之后将持有第二目标终端的用户确定为与持有第一目标终端的用户存在密切接触的用户。
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终端,确定为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第一阈值、第二阈值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示例性地,第一阈值为2米,第二阈值为10分钟。
可选地,服务器通过如下子步骤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
步骤303a,将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一终端确定为候选目标终端。
服务器先获取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一终端,并将获取到的第一终端确定为候选目标终端。
步骤303b,获取候选目标终端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
候选目标终端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通常存在多个,不同的距离对应不同的测距时间戳。计算机设备最先测得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测距时间戳,与最后测得的测距时间戳之间的时段,作为候选目标终端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
示例性地,第一目标终端在17:50测得的与候选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为1米,在17:55测得的与候选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为1.6米,在18:00测得的与候选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为1.8米,在18:05分测得的与候选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为5.3米,则候选目标终端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段为17:50-18:00,持续时长为10分钟。
步骤303c,将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阈值的候选目标终端确定为第二目标终端。
计算机设备将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阈值的候选目标终端确定为第二目标终端,将持续时长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无法获取持续时长的候选目标终端确定为不为第二目标终端。
结合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接收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信息;
步骤42,接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步骤43,判断与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且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阈值;
若是,则执行步骤44,若否,则执行步骤45。
步骤44,确定为密切接触;
步骤45,确定不为密切接触。
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后,向上述第二目标终端发送提醒信息,该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第二目标终端与第一目标终端满足密切接触条件,持有第二目标终端的用户根据该提醒信息及时完成就诊、自我隔离等工作。
可选地,计算机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距离信息根据至少一个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距离信息的计算过程参考下述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获取到第一目标主动后,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目标终端自身上报的距离信息或者其它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并基于上述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上述距离信息是基于第一目标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可以避免用户主观遗漏、瞒报等情况发生,提高密切接触判断的准确率。
在基于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
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包括第一目标终端在第二指定时刻停留的场景。上述场景通常为公共场所,比如电梯、公交车等等。第二指定时刻为任意时刻,或者,工作人员输入的预设时间段中的任意时刻。
步骤402,基于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将第一目标终端的停留时长大于第三阈值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
第三阈值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示例性地,第三阈值为3分钟。
步骤403,将在目标时段内停留于目标场景,且停留时长大于第四阈值的终端确定为与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三目标终端。
目标时段是以第二指定时刻为起点的时段,目标时段的时长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示例性地,第一目标终端1在12:07分在电梯内停留3分钟,目标时段为以12:07分起点,时长为1小时地时段,也即目标时段为12:07~13:07。第四阈值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第四阈值为3分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目标终端在某一场景停留一段时间后离开,此时计算机设备将以第一目标终端的停留时刻为起点的目标时段内,停留时间超过第四阈值地终端确定为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三目标终端,可以筛选出与第一目标终端在不同时间内处于同一密闭场景内的密切接触者,提高密切接触判断的准确率。
可选地,计算机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场景信息,至少一个终端的场景信息由至少一个终端与场景内的无线信号源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场景信息的确定过程参考下述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当第一目标终端在某一场景停留一段时间后离开,此时计算机设备将以第一目标终端的停留时刻为起点的目标时段内,停留时间超过第四阈值地终端确定为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三目标终端,可以筛选出与第一目标终端在不同时间内处于同一密闭场景内的密切接触者,提高密切接触判断的准确率。
在上文实施例中,用于密切接触判断的距离信息、场景信息都是由终端自行采集并上报的。下面对该流程进行讲解。该采集上报流程应用于图1实施例中的终端,该采集上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4,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时,获取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无线信号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也即,无线信号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越大,则该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小,无线信号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越小,则该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大。因此,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可用于衡量无线信号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
步骤405,根据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本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传播损耗模型建立测距模型,之后将采集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输入上述测距模型,即可计算本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步骤406,将本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距时间戳对应发送至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每隔预设时间将本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距时间戳对应发送至服务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在指定时刻将本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距时间戳对应发送至服务器。
相应地,计算机设备接收本端对应发送的本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距时间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距时间戳是指采集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时刻。可选地,本端还将第二终端地终端标识,比如手机号码、MEID等上报至服务器。
结合参考下表-1,其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端上报的距离信息。
Figure BDA0002599288920000091
表-1
如表-1中所示,本端上报5条距离信息,每条距离信息中包括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手机号码、信号强度、距离、采集时间戳等信息。
由于电梯、公交车等场景通常也配置有无线信号源,当本端检测出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来自上述无线信号源时,根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判断出当前所处的场景,之后将上述场景以及测距时间戳对应上报至服务器。可选地,终端存储有某一场景的场景标识与该无线信号源的信号源标识的对应关系,终端查询上述对应关系,即获取该场景的场景标识,进而唯一确定终端所处的场景。
在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场景信息由该场景中的无线信号源向服务器上报。示例性地,某一场景内地无线信号源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时,获取上述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强度阈值的终端的终端标识以及该场景的场景标识对应发送至服务器。
以下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密切接触判断装置的框图。该密切接触判断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组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标识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
第一获取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
密切接触判断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所述密切接触条件是指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存在密切接触所需满足的条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获取到第一目标主动后,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目标终端自身上报的距离信息或者其它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并基于上述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上述距离信息是基于第一目标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可以避免用户主观遗漏、瞒报等情况发生,提高密切接触判断的准确率。
在基于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密切接触判断模块503,用于:
将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终端,确定为满足所述密切接触条件的所述第二目标终端。
可选地,所述密切接触判断模块503,用于:
将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一终端确定为候选目标终端;
获取所述候选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
将所述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所述候选目标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终端。
在基于图5所示实施提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图5未示出)。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
在基于图5所示实施提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信息发送模块(图5未示出)。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发送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所述第二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满足所述密切接触条件。
在基于图5所示实施提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和场景确定模块(图5未示出)。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在第二指定时刻停留的场景。
场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将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停留时长大于第三阈值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
所述密切接触判断模块503,用于将在目标时段内停留于所述目标场景,且停留时长大于第四阈值的终端确定为与满足所述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三目标终端,所述目标时段是以所述第二指定时刻为起点的时段。
可选地,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场景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场景信息由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场景内的无线信号源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设备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6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602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603的系统存储器6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604和中央处理单元601的系统总线605。所述计算机设备6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nput/Output,I/O系统)6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613、应用程序614和其他程序模块6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607。
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6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6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609。其中所述显示器608和输入设备6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6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6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601。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6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6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6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6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6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6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6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计算机设备6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6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6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6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所述计算机设备6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计算机设备600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6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611连接到网络6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6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具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600还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上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密切接触判断方法的指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一方面或者一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文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所述密切接触条件是指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存在密切接触所需满足的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包括:
将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终端,确定为满足所述密切接触条件的所述第二目标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终端,确定为满足所述密切接触条件的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包括:
将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一终端确定为候选目标终端;
获取所述候选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长;
将所述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所述候选目标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发送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所述第二目标终端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满足所述密切接触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停留的场景;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场景信息,将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停留时长大于第三阈值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
将在目标时段内停留于所述目标场景,且停留时长大于第四阈值的终端确定为与满足所述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三目标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终端上报的场景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场景信息由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与场景内的无线信号源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
8.一种密切接触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的终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
密切接触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距离信息确定满足密切接触条件的第二目标终端,所述密切接触条件是指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存在密切接触所需满足的条件。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密切接触判断方法。
CN202010719042.6A 2020-07-23 2020-07-23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68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9042.6A CN111768594B (zh) 2020-07-23 2020-07-23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9042.6A CN111768594B (zh) 2020-07-23 2020-07-23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8594A true CN111768594A (zh) 2020-10-13
CN111768594B CN111768594B (zh) 2022-03-15

Family

ID=72727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9042.6A Active CN111768594B (zh) 2020-07-23 2020-07-23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859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9842A (zh) * 2020-10-15 2021-01-26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533145A (zh) * 2020-11-24 2021-03-19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密切接触者的查找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669982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南方科技大学 密切接触者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35603A (zh) * 2021-01-08 2021-04-30 南方科技大学 密切接触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3684A (zh) * 2020-12-23 2021-05-28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近距离接触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7485A (zh) * 2021-01-27 2021-06-0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子痕迹的接触跟踪方法
WO2022142442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6921A (zh) * 2018-07-04 2018-12-1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疾病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712719A (zh) * 2018-12-29 2019-05-03 杭州平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染病源的人群隔离方法和装置
CN111343577A (zh) * 2020-05-22 2020-06-26 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染病人跟踪及感染风险检测的方法
CN111341463A (zh) * 2020-03-17 2020-06-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疫情排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70137A (zh) * 2020-03-17 2020-07-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疫情告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70134A (zh) * 2020-02-19 2020-07-03 李桂芹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gps定位的传染性疾病防控系统及其应用
CN111403047A (zh) * 2020-03-17 2020-07-10 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疫情提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15755A (zh) * 2020-04-30 2020-07-14 重庆金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流行病防护的辅助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6921A (zh) * 2018-07-04 2018-12-1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疾病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712719A (zh) * 2018-12-29 2019-05-03 杭州平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染病源的人群隔离方法和装置
CN111370134A (zh) * 2020-02-19 2020-07-03 李桂芹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gps定位的传染性疾病防控系统及其应用
CN111341463A (zh) * 2020-03-17 2020-06-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疫情排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70137A (zh) * 2020-03-17 2020-07-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疫情告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03047A (zh) * 2020-03-17 2020-07-10 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疫情提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15755A (zh) * 2020-04-30 2020-07-14 重庆金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流行病防护的辅助监测系统
CN111343577A (zh) * 2020-05-22 2020-06-26 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染病人跟踪及感染风险检测的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9842A (zh) * 2020-10-15 2021-01-26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269842B (zh) * 2020-10-15 2024-03-19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533145A (zh) * 2020-11-24 2021-03-19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密切接触者的查找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863684A (zh) * 2020-12-23 2021-05-28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近距离接触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42442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669982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南方科技大学 密切接触者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69982B (zh) * 2020-12-31 2023-02-21 南方科技大学 密切接触者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35603A (zh) * 2021-01-08 2021-04-30 南方科技大学 密切接触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5603B (zh) * 2021-01-08 2023-02-21 南方科技大学 密切接触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7485A (zh) * 2021-01-27 2021-06-0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子痕迹的接触跟踪方法
CN112887485B (zh) * 2021-01-27 2021-09-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子痕迹的接触跟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8594B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8594B (zh) 密切接触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1463B (zh) 疫情排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3027516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nd controlling epidemics
US201501003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early status
US20190036830A1 (en) Data-flow control device and data-flow control method
CN10823417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9858442B (zh) 基于门禁机的陌生人通行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1477339A (zh) 传染病接触情况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90470A1 (zh) 电子设备定位的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5808574A (zh) 叫号排序方法与系统
JP2012103223A (ja) 移動端末の位置情報判別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502495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utomatic scanning action
US10360266B2 (en) Data-flow control device and data-flow control method
CN109450942B (zh) 一种实验室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安全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
CN105379304B (zh) 数据网络管理系统、数据网络管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数据网络管理方法
CN111949859A (zh) 用户画像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08545A (zh) 基于图像的对象侦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70062910A (ko) 사물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외부 데이터를 가상 게이트웨이를 이용해서 입력받는 방법
WO2017183547A1 (ja) 調査装置
KR20050065199A (ko) 재난관리 공간영상정보 제공시스템 및 방법
JP5847634B2 (ja) 受付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付管理方法
CN115512801A (zh) 医疗标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019015A1 (zh) 一种智能监控无线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368630A1 (en) Camera, camera system, and self-diagnosis method
JP6780515B2 (ja) 安否確認プログラム、安否確認方法及び安否確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