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2761B -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2761B
CN111762761B CN202010602967.2A CN202010602967A CN111762761B CN 111762761 B CN111762761 B CN 111762761B CN 202010602967 A CN202010602967 A CN 202010602967A CN 111762761 B CN111762761 B CN 111762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reactor
telescopic pipe
reaction
hea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29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2761A (zh
Inventor
于庆波
张存超
秦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06029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2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2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2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2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2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01B13/08Preparation of oxygen from air with the aid of metal oxides, e.g. barium oxide, manganese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8Materials not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10Liquid materials
    • C09K5/12Molten materials, i.e. materials solid at room temperature, e.g. metals or sa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60/1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latent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包括菲涅尔透镜场、若干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与反应器系统中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连接,反应器系统中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入口与第二伸缩管出口连接,出口与第一伸缩管入口连接,第二伸缩管入口分别与第一风机和蒸发器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的热源出口与冷凝器入口连接,蒸发器的热源入口与第一伸缩管出口连接,反应器系统与旋转系统连接,菲涅尔透镜场将阳光聚焦在反应器系统的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上。以熔融盐作为储热材料代替现有的显热储热材料,使储热密度更大,解决了其储热系统复杂、控制不便的缺点;并将太阳能光热作为能量源实现化学链连续制氧,达到更低能耗连续制氧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太阳能蓄热的化学链制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利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太阳能热量的储存用来维持化学链制氧过程所需热量。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是国际社会一直以来所热议的话题。为缓解全球能源紧缺的现状,大力开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太阳能应用的新领域,探索太阳能应用的新技术,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太阳能光热代替传统能源进行化学链制氧技术便是太阳能相变储热材料应用的新领域之一。
目前最主要的制氧技术有变压吸附法制氧、深冷法制氧、膜分离法制氧三种。但变压吸附法制氧能耗较高,深冷法投资设备极高且无法实现间歇释氧,膜分离法制备出的氧气浓度较低。化学链制氧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上述三种制氧方法的缺点,具有氧气浓度高、启动时间快、能耗低、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利用金属氧化物载氧体在在以水蒸气为载气的释氧反应器中发生氧脱耦反应生成氧气,释氧后的载氧体在氧化反应器中吸收空气中的氧进而氧化再生;把水蒸气氧气混合物进行冷凝,便得到纯氧,以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化学反应链,以到达连续释氧的过程。目前大多是利用电炉或者工业炉产生的热量进行化学链制氧过程,随着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以及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相关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作用。而太阳能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和很有发展潜力的化石能源替代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储热材料根据太阳能热的存储方式可分为显热储热材料、化学反应储热材料和相变储热材料三大类。现有的基于太阳能化学链制氧中的蓄热系统大都使用的是显热储热材料。但由于显热储热材料储能密度通常较低,导致封装显热储热材料的装置体积要求必然庞大。且化学反应储热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储热系统复杂、控制不便等缺点,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进一步发展。而现有的相变储热材料由于其比热、储热密度大、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应用中。
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利用传统载氧体的化学链制氧系统设备复杂以及利用电炉或者工业炉的化学链制氧过程中能耗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内部为相变材料、外部浸渍载氧体颗粒的球壳型载氧体,并利用太阳能光热作为能量源进行化学链连续制氧的系统与方法,首先制备出金属球壳内部为熔融盐、外部浸渍一定质量载氧体颗粒的球壳型载氧体,然后设计出适合球壳型载氧体的新型化学链连续释氧系统,并与太阳能蓄热技术相耦合,达到更低能耗连续制氧的目的,并替代了复杂的传统化学链制氧系统。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包括菲涅尔透镜场、反应器系统、旋转系统、若干余热回收装置、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第一风机、蒸发器及冷凝器;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与反应器系统中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连接,所述反应器系统中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入口与第二伸缩管出口连接,出口与第一伸缩管入口连接,第二伸缩管入口分别与第一风机和蒸发器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的热源出口与冷凝器入口连接,蒸发器的热源入口与第一伸缩管出口连接,所述反应器系统与旋转系统连接,菲涅尔透镜场将阳光聚焦在反应器系统的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上。
所述反应器系统包括若干反应器,组成所述反应器系统的反应器结构相同,均包括反应器壳体、上阀门、下阀门,所述反应器壳体由耐高温玻璃制成的圆柱形密闭容器,反应器壳体中下部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上表面放置有载氧体,过滤网的孔径小于载氧体外径,防止载氧体从反应器壳体入口滑落,堵塞反应器壳体入口,反应器壳体顶部连接有上阀门,底部连接有下阀门,上阀门及下阀门与反应器壳体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密封圈,上阀门及下阀门用于控制反应器壳体内气体的进出;反应器壳体是由耐超高温玻璃制成,其特点是耐热度高,透光性好,最高可耐1500℃高温。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第三伸缩管、第四伸缩管及第二风机,所述板式换热器入口与第三伸缩管出口连接,第三伸缩管入口与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上阀门连接,所述第四伸缩管入口与第二风机出口连接,第四伸缩管出口与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下阀门连接。
所述菲涅尔透镜场包括若干聚焦方式为线聚焦的菲涅尔透镜组成,菲涅尔透镜通过菲涅尔支架上相配合的两个框架将菲涅尔透镜固定在菲涅尔透镜上,菲涅尔透镜的一侧有等距的齿纹,通过齿纹的设置对指定光谱范围的阳光进行反射或者折射,化学链释氧系统放置在菲涅尔透镜场中心位置,使阳光通过菲涅尔透镜场聚焦在化学链释氧系统的反应器上;调节菲涅尔透镜焦距使聚焦的太阳温度在1200℃以下,具体温度需要按照载氧体的不同而调整。
所述载氧体的基体是金属制成的球壳,所述球壳内填充有相变材料,球壳外部浸渍载氧体颗粒;载氧体为铜基、锰基或钴基氧化物。
所述旋转系统包括旋转电机、竖向轴及横梁,所述旋转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于地面上,旋转电机输出轴通过连轴器与竖向轴一端连接,竖向轴另一端与若干横梁中心处固定连接,横梁两端与正对设置的反应器壳体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电机工作实现菲涅尔透镜场对释氧系统的反应器聚焦加热。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载氧体,首先在球壳上开一个小孔,将相变材料填充至球壳内,将开孔切掉的碎片重新焊接在球壳的小孔处;然后浸渍在预先制备好的浆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最后通过干燥箱进行干燥,之后通过高温炉进行焙烧,得到载氧体;
步骤2:将步骤1制备好的载氧体装入反应器系统的若干反应器内;
步骤3:开启旋转电机,使其中一个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在旋转电机的作用下转动至菲涅尔透镜场聚焦处,此时其为释氧反应器,关闭旋转电机;第二缩管伸长使蒸发器蒸汽出口与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入口处的下阀门相连;第一伸缩管伸长使蒸发器热源入口与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出口处的上阀门相连;其余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的入口及出口处对应的上阀门和下阀门分别与对应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第四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相连;打开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及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的上阀门和下阀门;菲涅尔透镜场将太阳能聚焦在靠近菲涅尔透镜场处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上,对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进行加热,太阳能一部分提供反应器内载氧体释氧所需能量,另一部分以相变储热的方式把多余的太阳能热量储存到载氧体内部的相变材料中,此时相变材料吸热由固体变为液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启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蒸汽经过第二伸缩管、下阀门进入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中与载氧体进行释氧反应,生成的蒸汽和氧气混合气经过第一伸缩管通过蒸发器的热源入口进入蒸发器内,产生蒸汽后通过冷凝器入口进入冷凝器内,冷凝后生成纯氧,加压处理后通入氧气罐中以备使用;对应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二风机将空气吸入第四伸缩管,空气经过第四伸缩管及第四阀门进入与余热回收装置连接的反应器内进行吸氧反应,吸氧反应所需能量由载氧体内部高温相变材料由液体变为固定放热提供;与余热回收装置连接的反应器内产生高温贫氧空气经过对应的第三伸缩管进入板式换热器换热,实现对反应产生的高温贫氧空气的余热回收;
步骤4:待步骤3中的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释氧完成后,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若干反应器,旋转后,关闭旋转电机,下一个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转动至菲涅尔透镜场处作为新的释氧反应器进行释放反应,其余的反应器作为吸氧反应器进行吸氧反应,重复步骤3;
步骤5:待步骤4中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释氧完成后,重复步骤4实现连续制氧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以太阳能作为驱动此系统的能量来源,代替了电能或传统中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使能耗大大降低,同时避免了CO2和NOX的排放,也降低了烟气处理成本,进而使制氧成本降低。
以熔融盐等相变储热材料代替了现有的显热储热材料,使储热密度更大,并且解决了其储热系统复杂、控制不便等缺点,从而克服了现有的化学链制氧系统占地面积大,装置复杂,投资成本大的缺点,使建设成本降低;并利用太阳能光热作为能量源进行化学链连续制氧的系统与方法,然后与太阳能蓄热技术相耦合,达到更低能耗连续制氧的目的。
本发明还针对在传统化学链制氧系统中对高温四通阀要求极高,存在寿命短、更换频繁的问题,通过新型的旋转反应器,避免了四通阀在化学链制氧系统中的使用,加快了化学链制氧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专利使制氧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用途更加广泛:既可以作为医疗设备,放置在医院顶层或其他阳光充足的场所,实现氧气的“自产自用”,特别是可以解决偏远地区或高海拔地区等地医院中氧气运输困难,成本高昂的问题。也可以作为军事设备,进行车载船载移动制氧,用于军事中需要氧气的地方和用途。又可以作为民用设备,用于生产,养殖,工业等行业,降低用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示意图;
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一伸缩管,4-上阀门,5-反应器Ⅰ,6-下阀门,7-第二伸缩管,8-第一风机,9-板式换热器,10-第三伸缩管,11-第四伸缩管,12-第二风机,13-反应器Ⅱ,14-反应器Ⅲ,15-反应器Ⅳ,16-旋转电机,17-竖向轴,18-横梁,19-菲涅尔透镜场,2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包括菲涅尔透镜场19、反应器系统、旋转系统、若干余热回收装置、第一伸缩管3、第二伸缩管7、第一风机8、蒸发器2及冷凝器1;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与反应器系统中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连接,所述反应器系统中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入口与第二伸缩管7出口连接,出口与第一伸缩管3入口连接,第二伸缩管7入口分别与第一风机8和蒸发器2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2的热源出口与冷凝器1入口连接,蒸发器2的热源入口与第一伸缩管3出口连接,所述反应器系统与旋转系统连接,菲涅尔透镜场19将阳光聚焦在反应器系统的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上。
所述反应器系统包括四个反应器,分别是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组成所述反应器系统的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结构相同,均包括反应器壳体、上阀门4、下阀门6,所述反应器壳体由耐高温玻璃制成的圆柱形密闭容器,反应器壳体中下部安装有过滤网20,过滤网20上表面放置有载氧体,过滤网20的孔径小于载氧体外径,防止载氧体从反应器壳体入口滑落,堵塞反应器壳体入口,反应器壳体顶部连接有上阀门4,底部连接有下阀门6,上阀门4及下阀门6与反应器壳体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密封圈,上阀门4及下阀门6用于控制反应器壳体内气体的进出;反应器壳体是由耐超高温玻璃制成,其特点是耐热度高,透光性好,最高可耐1500℃高温。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9、第三伸缩管10、第四伸缩管11及第二风机12,所述板式换热器9入口与第三伸缩管10出口连接,第三伸缩管10入口与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上阀门4连接,所述第四伸缩管11入口与第二风机12出口连接,第四伸缩管11出口与吸氧反应器下阀门6连接。
所述菲涅尔透镜场19包括若干聚焦方式为线聚焦的菲涅尔透镜组成,菲涅尔透镜通过菲涅尔支架上相配合的两个框架将菲涅尔透镜固定在菲涅尔透镜上,菲涅尔透镜的一侧有等距的齿纹,通过齿纹的设置对指定光谱范围的阳光进行反射或者折射,化学链释氧系统放置在菲涅尔透镜场19中心位置,使阳光通过菲涅尔透镜场19聚焦在化学链释氧系统的反应器上;调节菲涅尔透镜焦距使聚焦的太阳温度在1200℃以下,具体温度需要按照载氧体的不同而调整。
所述载氧体的基体是由铜制成的直径为1cm的球壳,所述球壳内填充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为熔融盐,球壳外部浸渍载氧体颗粒;载氧体为YBaCo4O7+δ。
所述旋转系统包括旋转电机16、竖向轴17及横梁18,所述旋转电机16通过电机座固定于地面上,旋转电机16输出轴通过连轴器与竖向轴17一端连接,竖向轴17另一端与横梁18中心处固定连接,横梁18两端与正对设置的反应器壳体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电机16工作实现菲涅尔透镜场19对释氧系统的反应器聚焦加热。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以YBaCo4O7+δ载氧体为例,YBaCo4O7+δ最佳释氧温度温度为430℃,最佳吸氧温度为370℃,吸氧反应时间为15分钟,释氧反应时间为5分钟;由于YBaCo4O7+δ载氧体释氧时间与吸氧时间不匹配,因此反应器系统设置四个反应器,即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载氧体,首先在直径1cm球壳上开一个小孔,将NaCl-MgCl2复合熔融盐填充至球壳内,将开孔切掉的碎片重新焊接在球壳的小孔处;然后浸渍在预先制备好的YBaCo4O7+δ浆液中静置1h后取出;最后通过干燥箱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10℃,干燥时间为2h,之后通过高温炉进行焙烧,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3h,得到载氧体;
步骤2:将步骤1制备好的载氧体装入反应器系统的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内,并填满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
步骤3:开启旋转电机16,使反应器Ⅰ5在旋转电机16的作用下转动至菲涅尔透镜场19聚焦处,此时其为释氧反应器,关闭旋转电机16;第二缩管伸长使蒸发器2蒸汽出口与反应器Ⅰ5入口处的下阀门6相连;第一伸缩管3伸长使蒸发器2热源入口与反应器Ⅰ5出口处的上阀门4相连;其余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的入口及出口处对应的上阀门4和下阀门6分别与对应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第四伸缩杆11和第三伸缩杆10相连;分别打开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的上阀门4和下阀门6,;菲涅尔透镜场19将太阳能聚焦在靠近菲涅尔透镜的反应器Ⅰ5上,对反应器Ⅰ5进行加热,太阳能一部分提供反应器Ⅰ5内载氧体释氧所需能量,另一部分以相变储热的方式把多余的太阳能热量储存到载氧体内部的相变材料中,此时相变材料吸热由固定变为液体,加热后,启动第一风机8,蒸汽经过第二伸缩管7、下阀门6进入反应器Ⅰ5中与载氧体进行释氧反应,生成的蒸汽和氧气混合气经过第一伸缩管3通过蒸发器2的热源入口进入蒸发器2内,产生蒸汽后通过冷凝器1入口进入冷凝器1内,冷凝后生成纯氧,加压处理后通入氧气罐中以备使用;三组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二风机12将空气吸入第四伸缩管11,空气经过第四伸缩管11及第四阀门进入与对应余热回收装置连接的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及反应器Ⅲ14内进行吸氧反应,吸氧反应所需能量由载氧体内部高温相变材料由液体变为固定放热提供;与对应余热回收装置连接的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及反应器Ⅲ14内产生高温贫氧空气分别经过对应的第三伸缩管10进入板式换热器9换热,实现对反应产生的高温贫氧空气的余热回收;
步骤4:待反应器Ⅰ5释氧完成后,关闭第一风机8及第二风机12,并且第一伸缩管3、第二伸缩管7以及三组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三伸缩管10及第四伸缩管11收缩后,启动旋转电机16,旋转电机16逆时针旋转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反应器Ⅲ14及反应器Ⅳ15,旋转90°后,关闭旋转电机16,反应器Ⅳ15转动至菲涅尔透镜场19处,此时反应器Ⅳ15为释氧反应器,此时释氧后的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及反应器Ⅲ14为吸氧反应器,同时启动第一风机8和连接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及反应器Ⅲ14对应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二风机12,重复步骤3;
步骤5:待步骤4中的反应器Ⅳ15释氧完成后,重复步骤4,使反应器Ⅲ14进行释氧反应,反应器Ⅰ5、反应器Ⅱ13和反应器Ⅳ15进行吸氧反应;
步骤6,待步骤5中的反应器Ⅲ14释氧完成后,重复步骤4,使反应器Ⅱ13进行释氧反应,反应器Ⅰ5、反应器Ⅳ15及反应器Ⅲ14进行吸氧反应;步骤7:不断重复步骤4实现连续制氧过程。

Claims (6)

1.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该旋转制氧系统包括菲涅尔透镜场、反应器系统、旋转系统、若干余热回收装置、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第一风机、蒸发器及冷凝器;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与反应器系统中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连接,所述反应器系统中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入口与第二伸缩管出口连接,出口与第一伸缩管入口连接,第二伸缩管入口分别与第一风机和蒸发器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的热源出口与冷凝器入口连接,蒸发器的热源入口与第一伸缩管出口连接,所述反应器系统与旋转系统连接,菲涅尔透镜场将阳光聚焦在反应器系统的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上;其特征在于:
步骤1:制备载氧体,首先在球壳上开一个小孔,将相变材料填充至球壳内,将开孔切掉的碎片重新焊接在球壳的小孔处;然后浸渍在预先制备好的浆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最后通过干燥箱进行干燥,之后通过高温炉进行焙烧,得到载氧体;
步骤2:将步骤1制备好的载氧体装入反应器系统的若干反应器内;
步骤3:开启旋转电机,使其中一个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在旋转电机的作用下转动至菲涅尔透镜场聚焦处,此时其为释氧反应器,关闭旋转电机;第二缩管伸长使蒸发器蒸汽出口与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入口处的下阀门相连;第一伸缩管伸长使蒸发器热源入口与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出口处的上阀门相连;其余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的入口及出口处对应的上阀门和下阀门分别与对应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第四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相连;打开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及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的上阀门和下阀门;菲涅尔透镜场将太阳能聚焦在靠近菲涅尔透镜场处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上,对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进行加热,太阳能一部分提供反应器内载氧体释氧所需能量,另一部分以相变储热的方式把多余的太阳能热量储存到载氧体内部的相变材料中,此时相变材料吸热由固体变为液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启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蒸汽经过第二伸缩管、下阀门进入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中与载氧体进行释氧反应,生成的蒸汽和氧气混合气经过第一伸缩管通过蒸发器的热源入口进入蒸发器内,产生蒸汽后通过冷凝器入口进入冷凝器内,冷凝后生成纯氧,加压处理后通入氧气罐中以备使用;对应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二风机将空气吸入第四伸缩管,空气经过第四伸缩管及第四阀门进入与余热回收装置连接的反应器内进行吸氧反应,吸氧反应所需能量由载氧体内部高温相变材料由液体变为固定放热提供;与余热回收装置连接的反应器内产生高温贫氧空气经过对应的第三伸缩管进入板式换热器换热,实现对反应产生的高温贫氧空气的余热回收;
步骤4:待步骤3中的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释氧完成后,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若干反应器,旋转后,关闭旋转电机,下一个用于释氧反应的反应器转动至菲涅尔透镜场处作为新的释氧反应器进行释放反应,其余的反应器作为吸氧反应器进行吸氧反应,重复步骤3;
步骤5:待步骤4中用于释放反应的反应器释氧完成后,重复步骤4实现连续制氧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系统包括若干反应器,组成所述反应器系统的反应器结构相同,均包括反应器壳体、上阀门、下阀门,所述反应器壳体由耐高温玻璃制成的圆柱形密闭容器,反应器壳体中下部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上表面放置有载氧体,过滤网的孔径小于载氧体外径,反应器壳体顶部连接有上阀门,底部连接有下阀门,上阀门及下阀门与反应器壳体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氧体的基体是金属制成的球壳,所述球壳内填充有相变材料,球壳外部浸渍载氧体颗粒;载氧体为铜基、锰基或钴基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第三伸缩管、第四伸缩管及第二风机,所述板式换热器入口与第三伸缩管出口连接,第三伸缩管入口与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上阀门连接,所述第四伸缩管入口与第二风机出口连接,第四伸缩管出口与用于吸氧反应的反应器下阀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透镜场包括若干聚焦方式为线聚焦的菲涅尔透镜组成,菲涅尔透镜通过菲涅尔支架上相配合的两个框架将菲涅尔透镜固定在菲涅尔透镜上,菲涅尔透镜的一侧有等距的齿纹,通过齿纹的设置对指定光谱范围的阳光进行反射或者折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系统包括旋转电机、竖向轴及横梁,所述旋转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于地面上,旋转电机输出轴通过连轴器与竖向轴一端连接,竖向轴另一端与若干横梁中心处固定连接,横梁两端与正对设置的反应器壳体固定连接。
CN202010602967.2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762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2967.2A CN111762761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2967.2A CN111762761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2761A CN111762761A (zh) 2020-10-13
CN111762761B true CN111762761B (zh) 2023-04-11

Family

ID=7272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2967.2A Active CN111762761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276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9088A (zh) * 2007-08-10 2008-03-12 西安交通大学 旋转分子筛微型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DE102013209658A1 (de) * 2013-05-24 2014-05-22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Thermochemische Gewinnung von Sauerstoff aus Luft mit Hilfe von konzentrierter Solarstrahlung
CN104100992A (zh) * 2014-07-14 2014-10-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耦合太阳能与化学链空分技术的低能耗富氧燃烧系统
CN105110299A (zh) * 2015-08-26 2015-12-02 东北大学 一种利用中低温余热制备氧气的系统及方法
CN106927428A (zh) * 2017-05-02 2017-07-07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点式聚光的太阳能制氧部件
CN111217330A (zh) * 2020-01-20 2020-06-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甲烷化学链重整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2348B2 (en) * 2013-04-03 2017-07-11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Llc Chemical looping fluidized-bed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9088A (zh) * 2007-08-10 2008-03-12 西安交通大学 旋转分子筛微型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DE102013209658A1 (de) * 2013-05-24 2014-05-22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Thermochemische Gewinnung von Sauerstoff aus Luft mit Hilfe von konzentrierter Solarstrahlung
CN104100992A (zh) * 2014-07-14 2014-10-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耦合太阳能与化学链空分技术的低能耗富氧燃烧系统
CN105110299A (zh) * 2015-08-26 2015-12-02 东北大学 一种利用中低温余热制备氧气的系统及方法
CN106927428A (zh) * 2017-05-02 2017-07-07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点式聚光的太阳能制氧部件
CN111217330A (zh) * 2020-01-20 2020-06-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甲烷化学链重整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2761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xter et al. Nanoscale design to enable the revolution in renewable energy
CN101921006B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发电和海水淡化集成方法及系统
JP5541603B2 (ja) 多機能太陽エネルギー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9209795A (zh) 一种改良的布雷顿光热发电方法和系统
Qiu et al.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solar-driven interfacial steam generation
Esfanjani et al. A review on solar-powered cooling systems coupled with parabolic dish collector and linear Fresnel reflector
CN106745430A (zh) 一种太阳能蒸汽发生器及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113388425A (zh) 全光谱利用太阳能的二氧化碳碳氢燃料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0589920A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及具有其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11762761B (zh) 一种基于熔融盐相变储热载氧体的旋转制氧系统及方法
Nathanael et al. Glob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net-zero CO 2 emissions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
Parsa et al. A comprehensive study to find the optimal fraction of nanoparticle coated at the interface of solar desalination absorbers: 5E and GHGs analysis in different seasons
CN111747379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光热的化学链连续制氧系统及方法
CN201662242U (zh) 太阳能化学能双重储热器
CN101054957A (zh) 太阳能动力机
Habib et al. Potential of Integrating Solar Energy into Systems of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Cooling-Refriger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Carbon Capture
CN1554569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制备氢气和氧气的系统及其装置
Onu et al.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technology a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 brief overview of nascent sustainable designs
CN114712980B (zh) 一种可移动飞行的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CN207262395U (zh) 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2721033A (zh) 无压力容器非金属能量油蒸汽发生方法及发生设备
CN103979722A (zh)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Omeiza et al. Challenges, limi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fluids in solar thermal collectors—a comprehensive review
CN102927697A (zh) 高承压塔式太阳能水/熔融盐复合型扁管式热板吸热器
Zheng et al. Challenges and Roadmap for Solar-Thermal Desalin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