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9722A -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9722A
CN103979722A CN201410210242.3A CN201410210242A CN103979722A CN 103979722 A CN103979722 A CN 103979722A CN 201410210242 A CN201410210242 A CN 201410210242A CN 103979722 A CN103979722 A CN 103979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ter
catalysis
low temperature
carbonic acid
carbon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02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礼华
程皓
闻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102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97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9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9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采用海水与二氧化碳为原料,在300℃以下低温或300—600℃中温条件下制取可燃气体与液体燃料,进行发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大量利用海水与二氧化碳进行清洁发电,克服目前国内外用煤与天然气、油发电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与飞灰(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的难题;2、降低发电原料成本95%以上;3、联产高附加值碳黑,增加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大型发电厂,70%以上是燃煤、燃天然气、燃油、燃有机质发电,一是消耗大量能源,净热能利用率低,加剧能源危机。二是产生大量飞灰(PM2.5)、和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及向空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
虽然近几十年来,世界新能源有一些发展,但是,如风能、太阳能发电,因运行成本太高,商业推广速度较慢,所占份额较少。虽然核电能够得到大量能源,但是发展核电,存在核污染风险,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发一种可持续性的、安全的、成本低廉的发电工艺具有实际意义。
现有海水发电通过潮汐发电,潮汐发电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但是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和设备条件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对于一些不具备自然条件的地区无法推行潮汐发电。还有一种利用海水发电的方法是海水温差发电,利用海水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温度差发电,但是该发电方法无法得到的能源极少,无法实现商业化,不符合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提供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采用海水与二氧化碳在催化芯的催化作用下,在300℃以下的低温或300—600℃的中温环境下产生可燃气体与液体燃料,进行清洁发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包括:以捕集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作为原料,海水经过过滤除杂后与二氧化碳送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或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或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产生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供燃烧发电,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后作为原料循环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海水和二氧化碳送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实现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二氧化碳工艺,包括:
(1)依次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开关,在线监测水电解室、加氢重整室、可燃气体室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
(2)打开紫外线灯电源开关和打开二氧化碳罐阀门,将CO2送入加氢重整室内;
(3)打开海水过滤器阀门,将水送入水电解室在电解催化芯的作用下发生电解,氧气供纯氧燃烧炉燃烧发电;H2通过通氢交换膜5进入加氢重整室与CO2在光催化芯的作用下进行重整反应产生可燃料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料气体通过气体交换膜进入可燃气体室,供纯氧燃烧炉燃烧发电,液体燃料送入脱水分离器分离后送液体燃料罐,供纯氧燃烧炉燃烧发电,分离的水送水箱,供H2O循环使用;
(4)将纯氧燃烧炉燃烧后的气体送碳水分离器冷却交换分离,H2O送海水过滤器循环利用,一部分CO2送二氧化碳罐循环利用,一部分CO2送碳氧分离器分离,碳黑送碳黑罐,O2送氧气罐供纯氧燃烧炉燃烧循环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海水和二氧化碳送入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实现中温等离子炬海水蒸汽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包括:
(1)依次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测器电源开关,在线监测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的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2)打开海水过滤器阀门,将水送入太阳能蒸汽机、空气能蒸汽机、烟气能蒸汽机、风能蒸汽机获取蒸汽,蒸汽送入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内与CO2发生热电化学反应;
(3)打开二氧化碳罐阀门,将CO2送入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内与水蒸汽发生热电化学反应,通过催化芯催化,产生可燃气体与液体燃料,送纯氧燃烧炉燃烧发电。
作为优选,所述海水和二氧化碳送入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实现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包括:
(1)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测器开关,在线监测石墨催化室和光纤维催化室的催化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2)依次打开海水过滤器和二氧化碳罐阀门,分别将水和二氧化碳送入石墨催化室和光纤维催化室进行催化,产生可燃气体罐与液体燃料罐,送纯氧燃烧炉燃烧发电。
作为优选,所述可燃气体包括CO、H2、CH4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燃料包括甲醇、甲酸、乙醇、乙炔。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装置,包括:海水过滤设备、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燃烧发电系统;所述海水过滤设备、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与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连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和燃烧发电系统连接,燃烧发电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大量利用海水与二氧化碳进行清洁发电,克服目前国内外用煤与天然气、油发电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与飞灰(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的难题;2、降低发电原料成本95%以上;3、联产高附加值碳黑,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图2是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水过滤器;2、二氧化碳罐;3、氧气罐;4、电解催化芯;5、通氢交换膜;6、紫外线灯;7、光催化芯;8、气体交换膜;9、脱水分离器;10、液体燃料罐;11、纯氧燃烧炉;12、碳水分离器;13、水箱;14、汽轮发电机系统;15、水电解室;16、加氢重整室;17、可燃气体室;181、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Ⅰ;182、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Ⅱ;183、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Ⅲ;19、碳氧分离器;20、碳黑罐;21炉壳;22、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3、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4、太阳能蒸汽机;25、空气能蒸汽机;26、烟气能蒸汽机;27、风能蒸汽机;28、催化芯;29、催化芯固定架;301、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Ⅰ;302、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Ⅱ;311、紫外线灯管Ⅰ;312、紫外线灯管Ⅱ;32、磁力搅拌器;33、石墨催化芯;34、可燃气体罐;35、网筛催化芯;36、光纤维催化芯管;37、石墨催化室;38、光纤维催化室;391、远程防爆监测器Ⅰ;392、远程防爆监测器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从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石化厂、水泥厂、冶金厂、酿造厂等重点燃煤、燃天然气、燃油行业工厂的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或从海水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将海水进行过滤除杂后与捕集的二氧化碳送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产生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供燃烧发电,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后作为原料循环利用,或被分离制取炭黑和氧气,氧气循环利用燃烧使用。实现上述工艺的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装置,包括:原料设备、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可燃气体罐34、液体燃料罐10、燃烧发电系统、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碳氧分离器19、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2;所述原料设备与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连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和可燃气体罐34、液体燃料罐10连接,可燃气体罐34、液体燃料罐10与燃烧发电系统连接,燃烧发电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连接,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和碳氧分离器19、原料设备连接,碳氧分离器10和燃烧发电系统、原料设备连接;远程防爆监控系统在线监控温度、压强。
上述中的可燃气体包括有CO、H2、CH4,液体燃料包括有甲醇、甲酸、乙醇、乙炔。
如图2所示,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包括:水电解模块、二氧化碳加氢重整模块、燃烧发电模块、氧气罐3、二氧化碳罐2、碳水分离器12、碳黑罐20、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Ⅰ181、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Ⅱ182、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Ⅲ183;所述水电解模块包括:水箱13、海水过滤器1、水电解室15、电解催化芯4;二氧化碳加氢重整模块包括通氢交换膜5、加氢重整室16、紫外线灯6、气体交换膜8、光催化芯7、脱水分离器9;所述燃烧发电模块包括:可燃气体室17、纯氧燃烧炉11、汽轮发电机系统14;所述水箱13和海水过滤器1连接,海水过滤器1与水电解室15连接,水电解室15通过电解催化芯4、通氢交换膜5与加氢重整室16连接,加氢重整室16内设有紫外线灯6,加氢重整室16通过光催化芯7、气体交换膜8和可燃气体室17连接,可燃气体室17和纯氧燃烧炉11连接,纯氧燃烧炉11和汽轮发电机系统、液体燃料罐10、碳水分离器12连接;碳水分离器12和碳氧分离器19、海水过滤器1、二氧化碳罐2连接,二氧化碳罐2和加氢重整室16连接,氧气罐3和纯氧燃烧炉11、水电解室15连接;加氢重整室16底部与脱水分离器9连接,脱水分离器9和液体燃料罐10、水箱13连接;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Ⅰ181、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Ⅱ182、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Ⅲ183在线监测水电解室15、加氢重整室16、可燃气体室17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
具体实施步骤包括:
(1)依次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2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Ⅰ181、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Ⅱ182、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Ⅲ183开关,在线监测水电解室15、加氢重整室16、可燃气体室17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
(2)打开紫外线灯6电源开关和打开二氧化碳罐2阀门,将CO2送入加氢重整室16内;
(3)打开海水过滤器1阀门,将水送入水电解室15在电解催化芯4的作用下发生电解,氧气供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H2通过通氢交换膜5进入加氢重整室16与CO2在光催化芯7的作用下进行重整反应产生可燃料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料气体通过气体交换膜8进入可燃气体室17,供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液体燃料送入脱水分离器9分离后送液体燃料罐10,供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分离的水送水箱13,供H2O循环使用;
水电解室15的电解完成的主反应:
2H2O——2H2+O2
加氢重整室16的重整完成的主反应:
CO2+H2——可燃气体
CO2+H2——液体燃料
其中,水电解室15的电解温度为80—90℃,常压;加氢重整室16的重整温度为20—300℃,压力1—25MPa;电解催化芯4的材料为复合导电玻璃钢铝铁锌合金,或复合氧化铝硅铁锌铜合金,或复合石墨稀土铝硅铁锌铜合金,或Fe/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排列为一层或多层,每层一个或多个,形状为蜂窝筒状,或网状;光催化芯7的材料为复合氧化钛铝硅铁锌铜合金,或复合石墨稀土钛铝锌合金,或钒酸铋或钨酸铋/石墨烯复合材料,排列为一层或多层,每层一个或多个,形状为蜂窝筒状,或网状;紫外线灯6的单个灯功率为400—2000KW,排列为一层或多层,每层一个或多个;纯氧燃烧炉11燃烧的温度为1200—1650℃;
(4)将纯氧燃烧炉11燃烧后的气体送碳水分离器12冷却交换分离,H2O送海水过滤器1循环利用,一部分CO2送二氧化碳罐2循环利用,一部分CO2送碳氧分离器19分离,碳黑送碳黑罐20供销售,O2送氧气罐3供纯氧燃烧炉11燃烧循环使用。
如图3所示,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包括: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太阳能蒸汽机24、空气能蒸汽机25、烟气能蒸汽机26、风能蒸汽机27、催化芯28、催化芯固定架29、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Ⅰ301、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Ⅱ302、炉壳21;所述海水过滤器1和太阳能蒸汽机24、空气能蒸汽机25、烟气能蒸汽机26、风能蒸汽机27连接,太阳能蒸汽机24、空气能蒸汽机25、烟气能蒸汽机26、风能蒸汽机27与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连接,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和炉壳21进口连接,炉壳21内设有催化芯28,催化芯28由催化芯固定架29固定,炉壳21出口与纯氧燃烧炉11连接;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Ⅰ301、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Ⅱ302在线监测催化的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具体实施步骤:
(1)依次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2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Ⅰ301、远程防爆监测传感器Ⅱ302电源开关,在线监测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的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2)打开海水过滤器1阀门,将水送入太阳能蒸汽机24、空气能蒸汽机25、烟气能蒸汽机26、风能蒸汽机27获取蒸汽,蒸汽送入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内与CO2发生热电化学反应;
(3)打开二氧化碳罐2阀门,将CO2送入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内与水蒸汽发生热电化学反应,通过催化芯28催化,产生可燃气体与液体燃料,送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
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利用太阳能蒸汽机24、空气能蒸汽机25、烟气能蒸汽机26、风能蒸汽机27内安装市电加热器,实行市电无缝切换,确保蒸汽用量。
蒸汽的温度为150—450℃,压力为5—1000KPa;催化芯28前后的温度为350—600℃和300—550℃,压力为1.0—6.0MPa;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的出口温度为350—600℃,功率为100—2000KW,排列为一层或多层,每层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催化芯28为导电玻璃钢铝铁锌合金,或复合氧化铝硅铁锌铜合金、复合石墨稀土铝硅铁锌铜合金,排列为一层或多层,每层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如图4所示,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包括:紫外线灯管Ⅰ311、紫外线灯管Ⅱ312、磁力搅拌器32、石墨催化芯33、网筛催化芯35、光纤维催化芯管36、石墨催化室37、光纤维催化室38、远程防爆监测器Ⅰ391、远程防爆监测器Ⅱ392。所述海水过滤器1分别与石墨催化室37的顶部、光纤维催化室38的顶部连通,石墨催化室37内设有紫外线灯管Ⅰ311、、石墨催化芯33、磁力搅拌器32;光纤维催化室38内设有紫外线灯管Ⅱ312、网筛催化芯35、光纤维催化芯管36;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底部与二氧化碳罐2连通,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的上部与可燃气体罐34连接,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的下端与液体燃料罐10连接,可燃气体罐34和液体燃料罐10与纯氧燃烧炉11连接,远程防爆监测器Ⅰ391、远程防爆监测器Ⅱ392在线监测石墨催化室和光纤维催化室的催化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具体实施步骤:
(1)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2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测器Ⅰ391、远程防爆监测器Ⅱ392电源开关,在线监测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的催化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2)依次打开海水过滤器1和二氧化碳罐2阀门,分别将水和二氧化碳送入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进行催化,产生可燃气体与液体燃料,送纯氧燃烧炉燃烧11发电。
其中,石墨催化室37中的石墨催化芯33的材料为复合石墨钛铝铁合金,或复合导电玻璃钢铝铁合金,排列为2层或多层,每层2个或多个;光纤维催化室38中的网筛催化芯38的材料为复合石墨钛铝铁合金;光纤维催化芯管36为蜂窝状或网管状,上涂钛铝铁催化材料,或复合稀土钛铝铁催化材料,排列为4层或4层以上层,每层2个或多个;光纤维催化室38中的网筛催化芯38的材料为复合导电玻璃钢铝铁合金,复合稀土钛铝铁合金,排列为2层或多层,每层2个或多个;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的温度为70—85℃,压力为1.0—6.0MPa。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二氧化碳和海水送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产生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供燃烧发电,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后作为原料循环利用,或被分离制取炭黑和氧气,氧气循环利用燃烧使用。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二氧化碳和海水送入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产生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供燃烧发电,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后作为原料循环利用,或被分离制取炭黑和氧气,氧气循环利用燃烧使用。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二氧化碳和海水送入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产生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供燃烧发电,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后作为原料循环利用,或被分离制取炭黑和氧气,氧气循环利用燃烧使用。
以上的所述乃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仍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捕集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作为原料,海水经过过滤除杂后与二氧化碳送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或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或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产生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供燃烧发电,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后作为原料循环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和二氧化碳送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实现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包括:
(1)依次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2)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控传感器开关,在线监测水电解室(15)、加氢重整室(16)、可燃气体室(17)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
(2)打开紫外线灯(6)电源开关和打开二氧化碳罐(2)阀门,将CO2送入加氢重整室(16)内;
(3)打开海水过滤器(1)阀门,将水送入水电解室(15)在电解催化芯(4)的作用下发生电解,氧气供纯氧燃烧炉(11)烧发电;H2通过通氢交换膜(5)进入加氢重整室(16)与CO2在光催化芯的作用下进行重整反应产生可燃料气体和液体燃料,可燃料气体通过气体交换膜(8)进入可燃气体室(17),供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液体燃料送入脱水分离器(9)分离后送液体燃料罐(10),供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分离的水送水箱(13),供H2O循环使用;
(4)将纯氧燃烧炉(11)燃烧后的气体送碳水分离器(12)冷却交换分离,H2O送海水过滤器(1)循环利用,一部分CO2送二氧化碳罐(2)循环利用,一部分CO2送碳氧分离器(19)分离,碳黑送碳黑罐(20),O2送氧气罐(21)供纯氧燃烧炉(11)燃烧循环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和二氧化碳送入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实现中温等离子炬海水蒸汽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包括:
(1)依次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2)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测器电源开关,在线监测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的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2)打开海水过滤器(1)阀门,将水送入太阳能蒸汽机(24)、空气能蒸汽机(25)、烟气能蒸汽机(26)、风能蒸汽机(27)获取蒸汽,蒸汽送入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内与CO2发生热电化学反应;
(3)打开二氧化碳罐(2)阀门,将CO2送入远程防爆等离子体炬(23)内与水蒸汽发生热电化学反应,通过催化芯(28)催化,产生可燃气体与液体燃料,送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和二氧化碳送入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实现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包括:
(1)打开远程防爆监控系统(22)电源开关和各系统电源开关;打开远程防爆监测器开关,在线监测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的催化温度、压力、气体成分;
(2)依次打开海水过滤器(1)和二氧化碳罐(2)阀门,分别将水和二氧化碳送入石墨催化室(37)和光纤维催化室(38)进行催化,产生可燃气体罐(34)与液体燃料罐(10),送纯氧燃烧炉(11)燃烧发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气体包括CO、H2、CH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燃料包括甲醇、甲酸、乙醇、乙炔。
7.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水过滤设备、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燃烧发电系统;所述海水过滤设备、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与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连接,低温海水电解加氢催化装置、中温海水蒸汽等离子体炬催化装置、双低温多催化芯海水催化装置和燃烧发电系统连接,燃烧发电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连接。
CN201410210242.3A 2014-05-15 2014-05-15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Pending CN1039797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0242.3A CN103979722A (zh) 2014-05-15 2014-05-15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0242.3A CN103979722A (zh) 2014-05-15 2014-05-15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9722A true CN103979722A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71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0242.3A Pending CN103979722A (zh) 2014-05-15 2014-05-15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97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004A (zh) * 2015-04-09 2015-07-08 郎君羊 一种海水分解燃烧装置
CN108736728A (zh) * 2017-04-25 2018-11-02 山西北极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分子高能增强模块
CN109026231A (zh) * 2018-07-10 2018-12-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油轮平台的海上储能释能联合循环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004A (zh) * 2015-04-09 2015-07-08 郎君羊 一种海水分解燃烧装置
CN108736728A (zh) * 2017-04-25 2018-11-02 山西北极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分子高能增强模块
CN109026231A (zh) * 2018-07-10 2018-12-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油轮平台的海上储能释能联合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5802B (zh) 一种发电方法及发电装置
CA2958502A1 (en) Hydrogen purification device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methanol-water mixture reforming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
CN106025313A (zh) 可实现燃烧前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201963341U (zh) 煤矿瓦斯综合应用系统
CN107034480A (zh) 一种利用火电厂调峰电力通过高温固体电解池制氢的系统
CA2839823A1 (en)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CN104466207A (zh) 海水发电系统
CN103979722A (zh)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CN211546068U (zh) 一种用于产生发电工质的套管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CN109338392A (zh) 一种水电解制氢设备的综合处理装置
CN205501426U (zh) 一种小型民用太阳能电解水转换系统
CN107910613A (zh) 废旧燃料电池的回收利用方法
CN107740133A (zh) 光催化阴极电极分解水制氢气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8916818U (zh) 一种铁粉制氢反应炉及装置
CN104531214B (zh) 太阳能煤电铝肥碳油纸一体化碳氢氧循环装置及其工艺
CN203454081U (zh) 一种立式碳素余热锅炉
CN205383630U (zh) 一种燃气热载体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ITRM20130367A1 (it) Gruppo per la produzione di metano da gas emesso dal suolo
CN203959979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节能造水系统
CN209669311U (zh) 一种钢铁低锌灰危废物余热发电用于电解锌生产的系统
CN109449454B (zh) 一种利用荒煤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装置
CN110265995A (zh) 一种多能互补的气电耦合供能系统
CN105449243A (zh)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CN206917688U (zh) 一种耦合igcc和co2转化的零碳多联产系统
CN201874624U (zh) 海水蒸汽发电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