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9243A -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9243A
CN105449243A CN201511024331.XA CN201511024331A CN105449243A CN 105449243 A CN105449243 A CN 105449243A CN 201511024331 A CN201511024331 A CN 201511024331A CN 105449243 A CN105449243 A CN 105449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arbon
carbon fuel
fuel cells
quartz ampoule
fue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43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9243B (zh
Inventor
刘国阳
张亚婷
周安宁
谢之达
蔡江涛
党永强
邱介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10243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9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9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9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IR- or Raman-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包括卧式管式炉、石英管、氢气储罐、干燥器、直接碳燃料电池、氩气储罐、带塞子的浓硫酸储瓶和带塞子的纯净水储瓶,所述石英管设置于卧式管式炉内且石英管的两端均位于卧式管式炉外,所述石英管内设置有用于盛装基底的瓷舟,所述石英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塞,石英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塞,所述排气塞上安装有石英管排气管。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卧式管式炉和直接碳燃料电池,可充分利用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粉煤热解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大大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减轻了煤的粗放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转化得到清洁电能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政策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9000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00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也将在40%以上。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但现阶段,以燃烧煤炭为主的粗放利用方式,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煤炭资源,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煤的分质转化与洁净利用成为煤炭转化的热点研究内容。煤的分质利用是一种高效清洁的低阶煤转化方式,根据低阶煤的物质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首先采用中低温热解技术对煤炭进行分质,将煤热解成气、液、固三相物质,然后再根据各类热解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区别的进行利用,梯级延伸加工,生产大宗化工原料和各类精细化学品。
在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小组首次用机械剥离法成功制备出了单层或薄层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石墨烯。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排列成的具有单层蜂窝状结构的一种新型碳材料,其厚度仅为0.335nm,是构建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等其他维数碳材料的基本单元。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它的晶格是由六个碳原子围成的六边形,厚度为一个原子层。碳原子之间由s键连接,结合方式为sp2杂化,这些s键赋予了石墨烯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结构刚性。石墨烯的硬度比最好的钢铁强100倍,甚至还要超过钻石。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因此石墨烯成为当前研究最热的材料之一,制备石墨烯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直接碳燃料电池是根据燃料电池所使用的燃料来划分的一种燃料电池,由于其可以用碳直接作为燃料而得名。直接燃料电池通过碳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将碳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无需气化过程,从而避免了污染性气体的排放。这种技术的能量利用效率比目前的火力发电厂高两倍,其燃料可包括煤、焦炭、焦油、气体碳和生物碳等,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化石类燃料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目前煤的综合利用装置都普遍比较大型化而且设计复杂,相比这些造价昂贵、煤利用效率低的大型装置,以粉煤分质利用的小型装置将粉煤进行热解得到半焦、焦油和热解气,以热解半焦作为直接碳燃料电池得到电能,以热解尾气制备石墨烯功能炭材料,利用焦油转化为化学品从而实现粉煤分质转化的装置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卧式管式炉和直接碳燃料电池,充分利用了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粉煤热解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物,其中热解产生的固体可以用于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发电,热解产生的气体含有各种丰富的烃类气体,是生产石墨烯的良好的碳源,而热解产生的液体则可以收集起来作进一步分质利用,大大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效减轻了煤的粗放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思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管式炉、石英管、氢气储罐、干燥器、直接碳燃料电池、氩气储罐、带塞子的浓硫酸储瓶和带塞子的纯净水储瓶,所述石英管设置于卧式管式炉内且石英管的两端均位于卧式管式炉外,所述石英管内设置有用于盛装基底的瓷舟,所述石英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塞,石英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塞,所述排气塞上安装有石英管排气管,所述石英管与干燥器通过穿过进气塞的第一管路相连通,石英管与氢气储罐通过穿过进气塞的第二管路相连通,所述干燥器与浓硫酸储瓶通过第三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伸入浓硫酸储瓶的一端位于浓硫酸液面上方,所述浓硫酸储瓶与纯净水储瓶通过第四管路相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位于浓硫酸储瓶内的一端伸入浓硫酸液面以下,第四管路伸入纯净水储瓶的一端位于纯净水液面上方;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与氩气储罐之间设置有燃料电池进气管,直接碳燃料电池与纯净水储瓶之间设置有燃料电池排气管,燃料电池排气管位于纯净水储瓶内的一端伸入纯净水液面以下;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包括刚玉管和电解质片,所述刚玉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电解质片通过密封胶粘接于刚玉管的下端,电解质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银膏涂层,所述刚玉管的侧面焊接有与电解质片的上表面相接的正极银线和与电解质片的下表面相接的负极银线。
上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刚玉管和电解质片之间形成阳极室,所述燃料电池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密封塞设置于刚玉管内,燃料电池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氩气储罐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燃料电池排气管的一端穿过密封塞设置于刚玉管内。
上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管式炉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卧式管式炉的底座。
上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上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氢气流量计。
上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上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进气管上设置有氩气流量计。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粉煤加入刚玉管内,使其均匀的分散在电解质片上,盖上密封塞,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与外部用电设备相接;
步骤二、将盛装有基底的瓷舟放入石英管内并使瓷舟位于石英管的中部位置,装好进气塞;打开氩气储罐置换直接碳燃料电池和石英管内的气体并持续通入氩气,然后打开氢气储罐,开启卧式管式炉加热至化学气相沉积温度,对瓷舟内的基底进行还原处理,待还原处理结束后将纯净水储瓶置于冰水浴中,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下部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并使粉煤位于高温电阻炉内,开启高温电阻炉加热至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利用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的粉煤热解产生的气体对瓷舟内的铜箔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
步骤三、待步骤二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结束后,关闭高温电阻炉和卧式管式炉,并关闭氢气储罐,继续通入氩气进行冷却,待卧式管式炉温度降至室温后,关闭氩气储罐,取出瓷舟,在瓷舟内的基底表面得到石墨烯。
上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为750℃~850℃。
上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温度为900℃~1000℃,所述还原处理的时间为1h~2h,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时间为0.5h~1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尚属首次,原创性强,实现方便,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
2、本发明通过设置卧式管式炉和直接碳燃料电池,充分利用了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粉煤热解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物,其中热解产生的固体可以用于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发电,热解产生的气体含有各种丰富的烃类气体,是生产石墨烯的良好的碳源,而热解产生的液体则可以收集起来作进一步分质利用,大大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效减轻了煤的粗放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思想。
3、本发明在直接碳燃料电池和卧式管式炉之间设置干燥器、浓硫酸储瓶和纯净水储瓶,其中纯净水储瓶用于吸收液体产物,浓硫酸储瓶用于干燥气体,干燥器用于再次干燥气体,这样简单的设置安全高效,从而实现了将直接碳燃料电池和卧式管式炉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了粉煤的高效利用。
4、本发明的各器材均为普通常见器材,便于更新维护,大大降低了运行维护费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直接碳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性能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石墨烯的拉曼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石墨烯的偏光显微图谱。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性能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石墨烯的拉曼光谱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石墨烯的偏光显微图谱。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性能曲线。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石墨烯的拉曼光谱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石墨烯的偏光显微图谱。
附图标记说明:
1—卧式管式炉;2—瓷舟;3—石英管;
4—进气塞;4-1—第一管路;4-2—第二管路;
5—燃料电池进气管;6—干燥器;7—浓硫酸储瓶;
8—纯净水储瓶;9—密封塞;10—燃料电池排气管;
11—正极银线;12—刚玉管;13—密封胶;
14—阀门;15—粉煤;16—电解质片;
17—氢气储罐;18—氢气流量计;19—负极银线;
20—氩气储罐;21—排气塞;22—石英管排气管;
23—气体流量计;24—底座;25—氩气流量计;
26—第三管路;27—第四管路;28—阳极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包括卧式管式炉1、石英管3、氢气储罐17、干燥器6、直接碳燃料电池、氩气储罐20、带塞子的浓硫酸储瓶7和带塞子的纯净水储瓶8,所述石英管3设置于卧式管式炉1内且石英管3的两端均位于卧式管式炉1外,所述石英管3内设置有用于盛装基底的瓷舟2,所述石英管3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塞4,石英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塞21,所述排气塞21上安装有石英管排气管22,所述石英管3与干燥器6通过穿过进气塞4的第一管路4-1相连通,石英管3与氢气储罐17通过穿过进气塞4的第二管路4-2相连通,所述干燥器6与浓硫酸储瓶7通过第三管路26相连通,所述第三管路26伸入浓硫酸储瓶7的一端位于浓硫酸液面上方,所述浓硫酸储瓶7与纯净水储瓶8通过第四管路27相连通,所述第四管路27位于浓硫酸储瓶7内的一端伸入浓硫酸液面以下,第四管路27伸入纯净水储瓶8的一端位于纯净水液面上方;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与氩气储罐20之间设置有燃料电池进气管5,直接碳燃料电池与纯净水储瓶8之间设置有燃料电池排气管10,燃料电池排气管10位于纯净水储瓶8内的一端伸入纯净水液面以下;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包括刚玉管12和电解质片16,所述刚玉管12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塞9,所述电解质片16通过密封胶13粘接于刚玉管12的下端,电解质片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银膏涂层,所述刚玉管12的侧面焊接有与电解质片16的上表面相接的正极银线11和与电解质片16的下表面相接的负极银线19。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塞9、刚玉管12和电解质片16之间形成阳极室28,所述燃料电池进气管5的一端穿过密封塞9设置于刚玉管12内,燃料电池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氩气储罐20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燃料电池排气管10的一端穿过密封塞9设置于刚玉管1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卧式管式炉1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卧式管式炉1的底座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4-2上设置有阀门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4-2上设置有氢气流量计18。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路26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料电池进气管5上设置有氩气流量计25。
实施例2
采用神府粉煤为原料,利用实施例1的装置得到电能,并在铜箔基底上制备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0.3g粉煤15加入刚玉管12内,使其均匀的分散在电解质片16上,盖上密封塞9,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与外部用电设备(如电化学测试仪)相接;
步骤二、裁剪一个10mm×20mm的铜箔,将裁剪的铜箔置于瓷舟2内,一同放入石英管3内并使瓷舟2位于石英管3的中部位置,装好进气塞4,并将石英管排气管22的出气端置于水中进行液封;打开氩气储罐20置换直接碳燃料电池和石英管3内的气体并持续通入氩气,氩气流量为100sccm,氩气置换30min后打开氢气储罐17并调节氢气流量为10sccm,然后设置卧式管式炉1升温程序:以10℃·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化学气相沉积温度950℃后保温对铜箔进行1h的还原处理;待还原处理结束后将纯净水储瓶8置于冰水浴中,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下部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并使粉煤15位于高温电阻炉内,开启高温电阻炉,以10℃·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直接碳燃料电池工作温度850℃,利用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的粉煤15热解产生的气体对瓷舟2内的铜箔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时间为30min;
步骤三、待步骤二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结束后,关闭高温电阻炉和卧式管式炉1,并关闭氢气储罐17,继续通入氩气进行冷却,待卧式管式炉1温度降至室温后,关闭氩气储罐20,取出瓷舟2,在瓷舟2内的铜箔表面得到石墨烯。
本实施例的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性能表征用电化学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95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26.7mW/cm2
本实施例在铜箔表面得到的石墨烯通过基底转移后用拉曼光谱法和偏光显微镜表征其性能,结果见图4和图5。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1350cm-1(D峰)、1580cm-1(G峰)和2700cm-1(2D峰)三个位置出现了具有石墨烯特征的特征峰,尖锐且强度很高的G峰说明了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具有很好的sp2杂化结构,强度较高的D峰说明产物存在堆叠以及有缺陷,2D峰的存在证明了产物的石墨烯性质,具有少层的结构。从石墨烯的光学显微镜图5中可以看出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较均匀的结构,但存在一些缺陷和堆叠。
实施例3
采用新疆广汇粉煤为原料,利用实施例1的装置得到电能,并在铜箔基底上制备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0.3g粉煤15加入刚玉管12内,使其均匀的分散在电解质片16上,盖上密封塞9,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与外部用电设备(如电化学测试仪)相接;
步骤二、裁剪一个10mm×20mm的铜箔,将裁剪的铜箔置于瓷舟2内,一同放入石英管3内并使瓷舟2位于石英管3的中部位置,装好进气塞4,并将石英管排气管22的出气端置于水中进行液封;打开氩气储罐20置换直接碳燃料电池和石英管3内的气体并持续通入氩气,氩气流量为100sccm,氩气置换30min后打开氢气储罐17并调节氢气流量为10sccm,然后设置卧式管式炉1升温程序:以10℃·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化学气相沉积温度900℃后保温对铜箔进行2h的还原处理;待还原处理结束后将纯净水储瓶8置于冰水浴中,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下部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并使粉煤15位于高温电阻炉内,开启高温电阻炉,以10℃·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直接碳燃料电池工作温度800℃,利用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的粉煤15热解产生的气体对瓷舟2内的铜箔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时间为1h;
步骤三、待步骤二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结束后,关闭高温电阻炉和卧式管式炉1,并关闭氢气储罐17,继续通入氩气进行冷却,待卧式管式炉1温度降至室温后,关闭氩气储罐20,取出瓷舟2,在瓷舟2内的铜箔表面得到石墨烯。
本实施例的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性能表征用电化学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见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7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5mW/cm2
本实施例在铜箔表面得到的石墨烯通过基底转移后用拉曼光谱法和偏光显微镜表征其性能,结果见图7和图8。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1350cm-1(D峰)、1580cm-1(G峰)和2700cm-1(2D峰)三个位置出现了具有石墨烯特征的特征峰,尖锐且强度很高的G峰说明了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具有很好的sp2杂化结构,强度较高的D峰说明产物存在堆叠以及有缺陷,2D峰的存在证明了产物的石墨烯性质,具有少层的结构。从石墨烯的光学显微镜图8中可以看出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较均匀的结构,但存在一些缺陷和堆叠。
实施例4
采用神府粉煤为原料,利用实施例1的装置得到电能,并在铜箔基底上制备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0.3g粉煤15加入刚玉管12内,使其均匀的分散在电解质片16上,盖上密封塞9,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与外部用电设备(如电化学测试仪)相接;
步骤二、裁剪一个10mm×20mm的铜箔,将裁剪的铜箔置于瓷舟2内,一同放入石英管3内并使瓷舟2位于石英管3的中部位置,装好进气塞4,并将石英管排气管22的出气端置于水中进行液封;打开氩气储罐20置换直接碳燃料电池和石英管3内的气体并持续通入氩气,氩气流量为100sccm,氩气置换30min后打开氢气储罐17并调节氢气流量为10sccm,然后设置卧式管式炉1升温程序:以10℃·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化学气相沉积温度1000℃后保温对铜箔进行1.5h的还原处理;待还原处理结束后将纯净水储瓶8置于冰水浴中,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下部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并使粉煤15位于高温电阻炉内,开启高温电阻炉,以10℃·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直接碳燃料电池工作温度750℃,利用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的粉煤15热解产生的气体对瓷舟2内的铜箔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时间为50min;
步骤三、待步骤二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结束后,关闭高温电阻炉和卧式管式炉1,并关闭氢气储罐17,继续通入氩气进行冷却,待卧式管式炉1温度降至室温后,关闭氩气储罐20,取出瓷舟2,在瓷舟2内的铜箔表面得到石墨烯。
本实施例的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性能表征用电化学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见图9,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47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1mW/cm2
本实施例在铜箔表面得到的石墨烯通过基底转移后用拉曼光谱法和偏光显微镜表征其性能,结果见图10和图11。从图10中可以看出,在1350cm-1(D峰)、1580cm-1(G峰)和2700cm-1(2D峰)三个位置出现了具有石墨烯特征的特征峰,尖锐且强度很高的G峰说明了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具有很好的sp2杂化结构,强度较高的D峰说明产物存在堆叠以及有缺陷,2D峰的存在证明了产物的石墨烯性质,具有少层的结构。从石墨烯的光学显微镜图11中可以看出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较均匀的结构,但存在一些缺陷和堆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管式炉(1)、石英管(3)、氢气储罐(17)、干燥器(6)、直接碳燃料电池、氩气储罐(20)、带塞子的浓硫酸储瓶(7)和带塞子的纯净水储瓶(8),所述石英管(3)设置于卧式管式炉(1)内且石英管(3)的两端均位于卧式管式炉(1)外,所述石英管(3)内设置有用于盛装基底的瓷舟(2),所述石英管(3)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塞(4),石英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塞(21),所述排气塞(21)上安装有石英管排气管(22),所述石英管(3)与干燥器(6)通过穿过进气塞(4)的第一管路(4-1)相连通,石英管(3)与氢气储罐(17)通过穿过进气塞(4)的第二管路(4-2)相连通,所述干燥器(6)与浓硫酸储瓶(7)通过第三管路(26)相连通,所述第三管路(26)伸入浓硫酸储瓶(7)的一端位于浓硫酸液面上方,所述浓硫酸储瓶(7)与纯净水储瓶(8)通过第四管路(27)相连通,所述第四管路(27)位于浓硫酸储瓶(7)内的一端伸入浓硫酸液面以下,第四管路(27)伸入纯净水储瓶(8)的一端位于纯净水液面上方;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与氩气储罐(20)之间设置有燃料电池进气管(5),直接碳燃料电池与纯净水储瓶(8)之间设置有燃料电池排气管(10),燃料电池排气管(10)位于纯净水储瓶(8)内的一端伸入纯净水液面以下;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包括刚玉管(12)和电解质片(16),所述刚玉管(12)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塞(9),所述电解质片(16)通过密封胶(13)粘接于刚玉管(12)的下端,电解质片(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银膏涂层,所述刚玉管(12)的侧面焊接有与电解质片(16)的上表面相接的正极银线(11)和与电解质片(16)的下表面相接的负极银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9)、刚玉管(12)和电解质片(16)之间形成阳极室(28),所述燃料电池进气管(5)的一端穿过密封塞(9)设置于刚玉管(12)内,燃料电池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氩气储罐(20)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燃料电池排气管(10)的一端穿过密封塞(9)设置于刚玉管(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管式炉(1)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卧式管式炉(1)的底座(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4-2)上设置有阀门(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4-2)上设置有氢气流量计(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26)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进气管(5)上设置有氩气流量计(25)。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粉煤(15)加入刚玉管(12)内,使其均匀的分散在电解质片(16)上,盖上密封塞(9),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与外部用电设备相接;
步骤二、将盛装有基底的瓷舟(2)放入石英管(3)内并使瓷舟(2)位于石英管(3)的中部位置,装好进气塞(4);打开氩气储罐(20)置换直接碳燃料电池和石英管(3)内的气体并持续通入氩气,然后打开氢气储罐(17),开启卧式管式炉(1)加热至化学气相沉积温度,对瓷舟(2)内的基底进行还原处理,待还原处理结束后将纯净水储瓶(8)置于冰水浴中,将直接碳燃料电池下部置于高温电阻炉中并使粉煤(15)位于高温电阻炉内,开启高温电阻炉加热至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利用直接碳燃料电池中的粉煤(15)热解产生的气体对瓷舟(2)内的铜箔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
步骤三、待步骤二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结束后,关闭高温电阻炉和卧式管式炉(1),并关闭氢气储罐(17),继续通入氩气进行冷却,待卧式管式炉(1)温度降至室温后,关闭氩气储罐(20),取出瓷舟(2),在瓷舟(2)内的基底表面得到石墨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为750℃~85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温度为900℃~1000℃,所述还原处理的时间为1h~2h,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时间为0.5h~1h。
CN201511024331.XA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449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4331.XA CN105449243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4331.XA CN105449243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9243A true CN105449243A (zh) 2016-03-30
CN105449243B CN105449243B (zh) 2018-02-02

Family

ID=55559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4331.XA Active CN105449243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92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267A (zh) * 2019-05-22 2019-08-23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兰炭尾气进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的装置及方法
CN114221005A (zh) * 2021-11-05 2022-03-22 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及方法
CN114361533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一种具备三电极结构的碳燃料电池系统的测试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4081A1 (en) * 2000-11-30 2002-06-06 Rmg Services Pty Ltd Electrolytic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rom hydrocarbon compounds
CN205319238U (zh) * 2015-12-30 2016-06-15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4081A1 (en) * 2000-11-30 2002-06-06 Rmg Services Pty Ltd Electrolytic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rom hydrocarbon compounds
CN205319238U (zh) * 2015-12-30 2016-06-15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国阳等: ""固体氧化物直接碳燃料电池阳极反应过程分析"", 《燃料化学学报》 *
张亚婷等: ""神府煤制备超细石墨粉"", 《化工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267A (zh) * 2019-05-22 2019-08-23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兰炭尾气进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的装置及方法
CN114221005A (zh) * 2021-11-05 2022-03-22 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及方法
CN114361533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一种具备三电极结构的碳燃料电池系统的测试方法
CN114361533B (zh) * 2022-01-10 2024-01-30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一种具备三电极结构的碳燃料电池系统的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9243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Review of renewable energy-based 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e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innovation
Joshi et al. Exergetic assessment of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methods
Abate et al. The energy-chemistry nexus: A vision of the future from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
CN105576273A (zh) 一种可逆循环绿色能源转换系统及转换方法
CN105449243B (zh)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耦合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装置及方法
Kalinci et 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 solar-assisted biomass gasification system
Norouzi et al. Heavy oil thermal conversion and refinement to the green petroleum: a petrochemical refinement plant using the sustainable formic acid for the process
CN105321729A (zh) 基于稻壳灰制备用于高性能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纳米分级孔碳材料的方法
CN213660466U (zh) 氯碱氢气纯化耦合燃料电池电堆发电系统
Qi et al. An innovative strategy on co-production of porous carbon and high purity hydrogen by alkaline thermal treatment of rice husk
CN110813347A (zh) 具有三维疏松结构的分子掺杂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4474756U (zh) 一种采用固体碳源制备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CN210560792U (zh) 一种氨基太阳能热化学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
CN101311318B (zh) 高温电解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密封装置及其密封方法
CN205319238U (zh) 一种粉煤分质转化装置
Yang et al. Analysi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potential based on resources situation in China
CN110550618A (zh) 一种cvi/cvd工艺尾气的回收装置和方法
CN210237792U (zh) 一种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的能源路由器
CN216273626U (zh) 一种污水厂污水和污泥制氢、加氢的闭合系统
CN215856325U (zh) 一种自热式碳碳气相沉积炉
CN204966596U (zh) 一种碳燃料电池煤基燃料联合处理装置
CN109449454B (zh) 一种利用荒煤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装置
CN103979722A (zh) 中低温海水催化二氧化碳发电工艺及其装置
CN205133593U (zh) 一种生物制氢设备
CN105186019A (zh) 一种碳燃料电池煤基燃料联合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