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542A -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7542A
CN111757542A CN202010594311.0A CN202010594311A CN111757542A CN 111757542 A CN111757542 A CN 111757542A CN 202010594311 A CN202010594311 A CN 202010594311A CN 111757542 A CN111757542 A CN 111757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ccess
reference signal
signal
time domain
access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43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7542B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43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7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7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7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2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为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免授权载波上传输第一信号的候选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前。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月12日,申请号为2018800714972,发明名称为“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Access)(LAA-LTE)系统中,以授权频谱上的载波为主载波,以免授权频谱上的载波为辅载波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其中,在免授权频谱上,通信设备遵循“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Talk,LBT)”原则,即通信设备在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上进行信号发送前,需要先进行信道侦听,根据信道侦听结果确定是否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将新无线(New Radio,NR)技术应用于免授权载波上时,网络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波束方向或不同的信号发送长度进行信号的发送,此情况下,如何进行信道检测以发送信号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信道接入机制进行信道检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为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免授权载波上传输第一信号的候选信道接入机制;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前。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是网络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下行同步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下行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不用于发送下行物理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是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上行探测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上行探测信号。
可选地,所述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不用于发送上行物理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
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小,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所述第一信号的优先级,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单次信道检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的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长度为1毫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不发送物理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不发送物理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三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不发送物理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一门限,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基于竞争窗口的信道检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应的参数是根据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四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不发送物理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五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不发送物理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六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不发送物理信道。
可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用于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的参数相同;或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都使用优先级最高的信道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三门限,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四门限,所述第四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经过不同预编码处理的参考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的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其中,存储器、处理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的一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的另一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的再一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的再一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及NR系统的演进系统,例如免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或下一代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A,Standalone)布网场景。
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免授权频谱,且布网场景是CA时,该CA布网场景可以是主载波在授权频谱上,辅载波在免授权频谱上,主载波和辅载波通过理想回传(backhaul)连接。
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免授权频谱,且布网场景是DC时,该DC布网场景可以是主载波在授权频谱上,辅载波在免授权频谱上,主载波和辅载波通过非理想backhaul连接,其中,主载波上的系统可以和辅载波上的系统属于不同的系统,例如,主载波上的系统为LTE系统,辅载波上的系统为NR系统,或者,主载波上的系统也可以和辅载波上的系统属于相同的系统,例如,主载波和辅载波上的系统均为LTE系统或均为NR系统。
当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免授权频谱,且布网场景是SA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上的系统接入网络。
本申请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通信(fifth-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LTE系统或5G系统中的载波上可以同时有多个小区同频工作,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也可以认为上述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例如在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下,当为UE配置辅载波时,会同时携带辅载波的载波索引和工作在该辅载波的辅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 Identify,Cell I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比如UE接入一个载波和接入一个小区是等同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物理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H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等等。下行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下行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下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等,其中,下行同步信号可用于通信设备接入网络和无线资源管理测量,下行DMRS可用于下行信道的解调,CSI-RS可用于下行信道的测量,PT-RS可用于下行时频同步或相位跟踪。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和上述名称相同、功能不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下行参考信号,也可以包括和上述名称不同、功能相同的下行物理信道或下行参考信号,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物理信道可以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等。上行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上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Reference Signal,PT-RS)等。其中,上行DMRS可用于上行信道的解调,SRS可用于上行信道的测量,PT-RS可用于上行时频同步或相位跟踪。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和上述名称相同、功能不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上行参考信号,也可以包括和上述名称不同、功能相同的上行物理信道或上行参考信号,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
该网络设备110可以为前述的网络设备的任意实现方式,该终端设备120可以为前述的终端设备的任意实现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PLMN网络或者D2D网络或者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频域资源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无线通信(例如,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的频域资源是基于竞争机制使用的频域资源。
例如,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具有某一带宽(如,20MHz)的频域资源当前是否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说,该频域资源是否被其他设备使用。
若该频域资源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说,该频域资源未被其他设备使用,则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该频域资源进行通信,例如,进行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等。
若该频域资源不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说,该频域资源已被其他设备使用,则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无法使用该频域资源。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信系统100所使用的频域资源(或者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于竞争机制使用的频域资源)也可以是授权频谱资源,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是能够使用授权频段的通信系统,并且,通信系统100内的各通信设备(网络设备和/或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竞争方式使用该授权频段的频域资源。
“授权频域资源”也可以称为“许可频谱资源”或“许可载波”,是指需要国家或者地方无线委员会审批才可以使用的频域资源,不同系统例如LTE系统与WiFi系统,或者,不同运营商包括的系统不可以共享使用许可频域资源。
授权频谱资源可以是由政府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划定,有专用用途的频谱资源,例如移动运营商使用、民航、铁路、警察专用的频谱资源,由于在政策上的排他性,许可频谱资源的业务质量一般可以得到保证,在进行调度控制时也相对容易。
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信系统100所使用的频域资源(或者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于竞争机制使用的频域资源)可以是免授权频域资源。
“免授权频域资源”也可以称为“免许可频谱资源”或“免许可载波”,是指各个通信设备可以共享使用免授权频段上的资源。其中,“共享免授权频段上的资源”可以是指:对特定频谱的使用只规定发射功率、带外泄露等指标上的限制,以保证共同使用该频段的多个设备之间满足基本的共存要求,运营商利用免授权频段资源可以达到网络容量分流的目的,但是需要遵从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频谱对免授权频段资源的法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是为保护雷达等公共系统,以及保证多系统尽可能互相之间不造成有害影响、公平共存而制定的,包括发射功率限制、带外泄露指标、室内外使用限制,以及有的地域还有一些附加的共存策略等。例如,各通信设备能够采用竞争方式或者监听方式,例如,先听后说LBT规定的方式使用频域资源。
免授权频谱资源可以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划定的频谱资源,但不对无线电技术、运营企业和使用年限进行限定,同时也不保证该频段的业务质量。应用免许可频谱资源的通信设备只需要满足发射功率、带外泄露等指标的要求,即可免费使用。常见的应用免许可频谱资源进行通信的系统包括Wi-Fi系统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免授权频谱资源可以包括5千兆赫兹(Giga Hertz,GHz)附近的频段,2.4GHz附近的频段,3.5GHz附近的频段,37GHz附近的频段,60GHz附近的频段。
下面结合图2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进行说明,应理解,图2至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示出了该方法的详细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图2至图6中的各种操作的变形。
此外,图2至图6中的各个步骤可以分别按照与图2至图6所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2至图6中的全部操作。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S210,第一设备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为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免授权载波上传输第一信号的候选信道接入机制;
S220,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有调度需求时,可以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例如,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第一信号时,可以确定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的调度信息,并根据该调度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进行信道检测以确定该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候选的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选择目标信道接入机制,每种信道接入机制都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进行信道检测的方式,可选地,每种信道接入机制还可以用于指示在信道检测成功的情况下进行后续信号传输的方式,从而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根据信道检测的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该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该第一信号,或者,若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不可用,则不在该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上发送该第一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对应地,所述第一信号可以为下行同步信号,或者也可以为下行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包括PBCH,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对应地,所述第一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单独传输,即所述第一信号不与其他物理信道一起传输,可选地,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第一信号不与下行物理信道同时传输,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第一信号不与上行物理信道同时传输。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或者所述第一信号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参考信号,在所述第一信号只包括一个参考信号的情况下,信号传输的方法可以参考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的实现过程,以下,主要以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为例进行描述,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为相同的参考信号,例如,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均为同步信号,或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均为CSI-RS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为不同的参考信号,例如,第一参考信号为同步信号,第二参考信号为CSI-RS;或第一参考信号为CSI-RS,第二参考信号为PT-RS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为经过相同预编码处理的参考信号,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为不经过预编码处理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为经过不同预编码处理的参考信号。
其中,不同的预编码可以对应不同的方向,因此,可以认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为方向不同的参考信号,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发送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可以包括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和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以下,对该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和该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可以为单次信道检测,即在单次信道检测的结果为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则认为信道检测失败,在单次信道检测的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则认为信道检测成功。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包括:第一设备可以在确定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后,在该发送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前对免授权载波进行长度为Tone-shot的信道检测,如果信道空闲,则可以认为LBT成功,即信道检测成功,如果信道被占用,则认为LBT失败,即信道检测失败。其中,Tone-shot的长度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或者是根据业务优先级确定的,或者是通信系统规定的。可选地,Tone-shot的长度为25微秒。
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基于竞争窗口的信道检测,该竞争窗口的大小可以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确定,该信道接入优先级可以对应一组信道接入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进行信道检测时,可以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进行信道检测。应理解,表1中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数字越小表示优先级越高。可选地,该信道接入优先级可以根据待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时域资源的长度或待发送的第一信号的优先级来确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计数器的计数值N=Ninit,其中,Ninit是0到CWp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执行步骤S4;
S2,如果N大于零,将计数器的计数值减1,即N=N-1;
S3,对信道做长度为Tsl(其中,Tsl长度为9us,即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Assessment,CCA)时隙长度为9us)的CCA时隙检测,如果该CCA时隙为空闲,则执行步骤S4;否则,执行步骤S5;
S4,如果N等于零,则结束信道接入过程;否则,执行步骤S2;
S5,对信道做时间长度为Td(Td=16+mp*9(us))的CCA时隙检测,该CCA检测的结果为至少一个CCA时隙被占用,或者为所有CCA时隙均空闲;
S6,如果信道检测结果是Td时间内所有的CCA时隙均空闲,则执行步骤S4;否则,执行步骤S5。
应注意,在该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中,在结束信道接入过程时,才可以认为信道检测成功,否则认为信道检测失败,而不是在信道空闲的就认为信道检测成功。其中,CWp和mp可以根据业务的优先级来确定。
表1
Figure BDA0002556011720000121
其中,CWmin,p为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CWp取值的最小值,CWmax,p为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CWp取值的最大值,Tmcot,p为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信号传输可占用的最大时间长度。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表格可以是现有的LAA-LTE中用于下行信道接入的信道接入参数表格,如表1。或者,也可以是现有LAA-LTE中用于上行信道接入的信道接入参数表格。可选地,信道接入参数表格也可以是根据信号支持的传输长度新定义的信道接入参数表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S210可以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
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小,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所述第一信号的优先级,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情况。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例如,如果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又例如,如果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大于第一长度,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可以理解,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优先级高于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如果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较少,可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信道接入机制快速接入信道并进行第一信号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优先级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例如,如果第一信号优先级较高,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又例如,如果第一信号优先级较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可以理解,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优先级高于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如果第一信号的优先级较高,可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信道接入机制快速接入信道并进行第一信号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例如,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又例如,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可以理解,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优先级高于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如果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较少,那么第一信号对应占用的时域资源也较少,可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信道接入机制快速接入信道并进行第一信号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小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例如,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又例如,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小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可以理解,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优先级高于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如果第一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较大,那么第一信号的符号长度会较短,对应占用的时域资源较少,可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信道接入机制快速接入信道并进行第一信号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情况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例如,如果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较大,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上干扰信号的能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又例如,如果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较小,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上干扰信号的能量小于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可以理解,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优先级高于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如果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较大,使用优先级较高的信道接入机制有更多的信道接入机会,从而有更高概率能进行第一信号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的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
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则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进行信道检测,具体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检测到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则认为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可用,进一步地,可以在该时频资源上发送该第一信号,或者,在检测到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认为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不可用,则不在该时频资源上发送该第一信号。
可选地,在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下,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的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例如,1ms),从而有利于避免第一设备长期占用信道造成系统之间的不公平。
以下,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介绍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的两种情况。
实施例1: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或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不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且不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物理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进行信道检测是不区分方向的,即可以认为所述第一设备全向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信道检测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是否可用,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检测到信道空闲的情况下,确定信道检测成功,从而可以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可用,进一步可以在该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或者,在检测到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确定信道检测失败,从而可以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不可用,则不在该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应理解,在该实施例1中,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全向发送的,即不区分方向;或者,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也可以是在特定的方向上发送的,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预编码矩阵和该第一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或者,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也可以是通过不同的方向上发送的,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预编码矩阵和该第一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预编码矩阵和该第一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资源上发送该第二参考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200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即可以在两个参考信号之间的空闲发送填充信号,可选地,该填充信号的方向可以与后一个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方向相同,从而能够保证信道的连续性。可选地,该填充信号可以不携带有用信息。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1中,可以通过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一次信道检测成功后,可以发送至少两个参考信号,该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可以是全向发送的,或者,在同一个方向上发送的,或者,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发送的,可选地,还可以在两个参考信号之间的空闲发送填充信号,该填充信号的方向可以与后一个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方向相同,以保证信道的连续性。
举例来说,在图3中,第一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RS1)和第二参考信号(RS2),因此,所述第一设备需要通过信道检测确定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是否可用,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在检测到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认为信道检测失败,则确定该第一时域资源不可用,从而不在该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在检测到信道空闲的情况下,认为信道检测成功,则确定该第一时域资源可用,从而可以在该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向可以不同,也就是说,一次信道检测成功时,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两个方向不同的参考信号。可选地,若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有空闲,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该填充信号的方向可以与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向相同,从而能够保证信道的连续性。
实施例2: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不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且不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物理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时域资源在免授权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其中,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方向,即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第一方向上发送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方向上信道检测成功时,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三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或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不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且不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物理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该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二方向,即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第二方向上发送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方向上信道检测成功时,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综上,在实施例2中,第一设备对该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是区分方向的,因此,得到的检测结果为针对某个方向的信道检测结果,即信道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某个方向上的信道是否空闲,从而该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该信道检测结果确定在该方向上用于传输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进一步地,可以在该时频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该时频资源上发送对应的信号,或者,在该时频资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不在该时频资源上发送对应的信号。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RS1)和第二参考信号(RS2),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根据信道检测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时域资源是否可用,在检测到第一方向上的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认为信道检测失败,从而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可用,则不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或者在检测到第一方向上的信道空闲的情况下,认为信道检测成功,从而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时域资源可用,进而可以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
类似地,所述第一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信道检测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三时域资源是否可用,在检测到第二方向上的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认为信道检测失败,从而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三时域资源不可用,则不在该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二参考信号;或者在检测到第二方向上的信道空闲的情况下,认为信道检测成功,从而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三时域资源可用,进而可以在该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二参考信号。
综上,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根据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进行信道检测是不区分方向的,一次信道检测成功后,可以发送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实施例2根据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进行信道检测是区分方向的,一次信道检测成功后,可以发送一个参考信号,或者,也可以发送至少两个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基于竞争窗口的信道检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使用的信道接入参数可以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确定的,例如,该信道接入参数可以包括表1中所示的信道接入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实施例3和实施例4,介绍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的两种情况。
实施例3: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四时域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或者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不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且不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物理信道。
应理解,在该实施例3中,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全向发送的,即不区分方向;或者,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也可以是在特定的方向上发送的,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预编码矩阵和该第四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或者,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也可以是通过不同的方向上发送的,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预编码矩阵和该第四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预编码矩阵和该第四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资源上发送该第二参考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该实施例3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也就是说,所示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可选地,该信道接入优先级可以是第一设备根据待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时域资源的长度确定的。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3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即可以在两个参考信号之间的空闲在该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填充信号,可选地,该填充信号的方向可以与后一个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方向相同,从而能够保证信道的连续性。
举例来说,在图5中,第一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RS1)和第二参考信号(RS2),因此,所述第一设备需要通过信道检测确定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第四时域资源是否可用,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在信道检测失败的情况下,确定第四时域资源不可用,不在该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或者,在信道检测成功的情况下,确定第四时域资源可用,从而可以在该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向可以不同,也就是说,一次信道检测成功时,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两个方向不同的参考信号。可选地,若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有空闲,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该填充信号的方向可以与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向相同,从而能够保证信道的连续性。
实施例4: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五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或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不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且不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物理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五时域资源在该免授权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其中,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方向,即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第一方向上发送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方向上信道检测成功时,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六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或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不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且不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物理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六时域资源在免授权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该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二方向,即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第二方向上发送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方向上信道检测成功时,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用于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的信道接入参数可以相同;或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都使用优先级最高的信道接入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第一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RS1)和第二参考信号(RS2),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根据信道检测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五时域资源是否可用,在信道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从而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五时域资源不可用,则不在该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或者信道检测成功的情况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五时域资源可用,进而可以在该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该第一参考信号。
类似地,所述第一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二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根据信道检测结果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六时域资源是否可用,进行可以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选择至少一种信道接入机制进行信号传输,例如,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只根据实施例1进行信号传输,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也可以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4进行信号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当第一设备使用带方向的信号传输时,由于带方向的信号在接收侧有额外的波束赋型增益,因此,第一设备使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即可以在接收侧达到较好的效果。根据地区法律规定,如果第一设备使用的发射功率较小时,在进行信道侦听时可以使用相对较大的门限,从而可以提高信道检测时判断信道为空闲的概率,进而提高信道接入的成功概率。因此,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门限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第四门限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其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即实施例1)的能量检测门限,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实施例2)的能量检测门限,所述第三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即实施例3)的能量检测门限,所述第四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即实施例4)的能量检测门限。
上文结合图2至图6,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文结合图7至图8,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互对应,类似的描述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的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设备700所属的通信系统使用的载波上的频域资源为基于竞争机制使用的频域资源,图7的设备700包括:
确定模块710,用于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为用于所述设备在免授权载波上传输第一信号的候选信道接入机制;
检测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以确定所述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前。
具体地,该设备7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方法200中描述的第一设备,并且,该设备700中的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800,所述设备800可以为图7中的设备700,其能够用于执行与图2中方法200对应的第一设备的内容。所述设备800包括:输入接口810、输出接口820、处理器830以及存储器840,所述输入接口810、输出接口820、处理器830和存储器84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相连。所述存储器840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83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840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控制输入接口810接收信号、控制输出接口820发送信号以及完成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操作。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所述处理器83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83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8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84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内容可以通过处理器83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内容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40,处理器830读取存储器8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内容。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图7中设备700包括的确定模块710可以用图8的处理器830实现,图7中设备700包括的检测模块720可以用图8的所述输入接口810和所述输出接口820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的相应流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所述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所述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所述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2)

1.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为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免授权载波上传输第一信号的候选信道接入机制;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
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小,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所述第一信号的优先级,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检测时隙长度确定的单次信道检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三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一门限,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基于竞争窗口的信道检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3、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包括:
若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
若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为1毫秒。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四时域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五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六时域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三门限,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四门限,所述第四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门限。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经过不同预编码处理的参考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方向不同的参考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同步信号块SSB。
26.一种信号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从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其中,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为用于所述设备在免授权载波上传输第一信号的候选信道接入机制;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以确定所述设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至少两个参考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前。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从所述至少两种信道接入机制中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
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大小,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的参考信号个数,所述第一信号的优先级,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方向的干扰情况。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检测时隙长度确定的单次信道检测,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二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三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一门限,根据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37.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为基于竞争窗口的信道检测,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使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38.根据权利要求26、27、28、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所述第一类型信道接入机制;
若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所述目标信道接入机制为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
39.根据权利要求26-3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为1毫秒。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第四时域资源。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在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发送填充信号,其中,所述填充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经过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五时域资源是否可用。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五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45.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进行信道检测,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能够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六时域资源。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六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47.根据权利要求37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三门限,根据所述第二类型信道接入机制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免授权载波上进行信道检测的能量检测门限为第四门限,所述第四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门限。
48.根据权利要求26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经过不同预编码处理的参考信号。
49.根据权利要求26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方向不同的参考信号。
50.根据权利要求26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以下其中之一: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同步信号块SSB。
51.一种信号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
CN202010594311.0A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1757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4311.0A CN111757542B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4311.0A CN111757542B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8/072488 WO2019136720A1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201880071497.2A CN111316746A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497.2A Division CN111316746A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542A true CN111757542A (zh) 2020-10-09
CN111757542B CN111757542B (zh) 2022-01-18

Family

ID=6721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497.2A Pending CN111316746A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202010594311.0A Active CN111757542B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497.2A Pending CN111316746A (zh) 2018-01-12 2018-01-12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11419148B2 (zh)
EP (2) EP3941152B1 (zh)
JP (1) JP2021510473A (zh)
KR (1) KR102414373B1 (zh)
CN (2) CN111316746A (zh)
AU (1) AU2018401510B2 (zh)
BR (1) BR112020014170A2 (zh)
CA (1) CA3088035C (zh)
ES (1) ES2902999T3 (zh)
RU (1) RU2750240C1 (zh)
WO (1) WO20191367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7797A1 (zh) * 2021-01-08 2022-07-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接入方法及设备
WO2023030088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221129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检测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0459B (zh) * 2018-03-23 2021-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945238B2 (en) * 2018-06-12 2021-03-09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0042180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接收与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3030663A1 (en) * 2021-09-06 2023-03-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dat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5843417A (zh) * 2022-09-27 2023-03-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道检测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772A (zh) * 2012-09-20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型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5263188A (zh) * 2014-07-01 2016-0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通过同步信道传输信息及同步信道的信息检测方法、装置
US20160100407A1 (en) * 2014-10-07 2016-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or scheduling request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WO2016106662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使用非授权频段的小区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5827379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非授权频谱通信的信道保持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5992343A (zh) * 2015-01-30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66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占用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67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资源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23167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WO2017027807A2 (en) * 2015-08-12 2017-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ion-based co-existence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US20170048889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ion-based co-existence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CN106452704A (zh) * 2015-08-13 2017-0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170079013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ccess in unlicensed band
CN106559795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lbt模式的方法、装置和实现lbt模式切换的方法
CN106559882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授权协助接入设备竞争接入参数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6603A (zh) * 2015-11-05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干净评估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7080516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opportunisti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20170201935A1 (en) * 2015-02-09 2017-07-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Base station,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of the sam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thereof
CN106992804A (zh) * 2016-01-20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7135803A1 (en) * 2016-02-04 2017-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5g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7040938A (zh) * 2015-07-16 2017-08-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与接收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079491A (zh) * 2015-04-15 2017-08-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会频谱接入的lbt机制的方法
WO2017165087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ments on co-channel sidelink lte v2v and dsrc communication
WO2017196055A2 (ko) * 2016-05-10 2017-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7534499A (zh) * 2015-04-10 2018-0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未授权频谱上的rrm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4437B2 (en) * 2013-01-16 2019-04-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iscovery signal generation and reception
WO2016148244A1 (ja) * 2015-03-17 2016-09-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装置
CN106160986B (zh) * 2015-04-21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455110B (zh) * 2015-08-07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JP6446562B2 (ja) * 2015-09-25 2018-12-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CN105636233B (zh) * 2015-12-11 2018-11-02 山东闻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aa系统中同时考虑上下行链路的lbt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772A (zh) * 2012-09-20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型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5263188A (zh) * 2014-07-01 2016-0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通过同步信道传输信息及同步信道的信息检测方法、装置
US20160100407A1 (en) * 2014-10-07 2016-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or scheduling request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WO2016106662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使用非授权频段的小区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5934963A (zh) * 2014-12-31 2016-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使用非授权频段的小区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5827379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非授权频谱通信的信道保持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5992343A (zh) * 2015-01-30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70201935A1 (en) * 2015-02-09 2017-07-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Base station,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of the sam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thereof
CN106160967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资源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160966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占用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534499A (zh) * 2015-04-10 2018-0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未授权频谱上的rrm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9491A (zh) * 2015-04-15 2017-08-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会频谱接入的lbt机制的方法
CN107040938A (zh) * 2015-07-16 2017-08-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与接收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7027807A2 (en) * 2015-08-12 2017-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ion-based co-existence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US20170048889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ion-based co-existence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CN106452704A (zh) * 2015-08-13 2017-0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170079013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ccess in unlicensed band
CN106559795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lbt模式的方法、装置和实现lbt模式切换的方法
CN106559882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授权协助接入设备竞争接入参数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6603A (zh) * 2015-11-05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干净评估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7080516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opportunisti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6992804A (zh) * 2016-01-20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7135803A1 (en) * 2016-02-04 2017-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5g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WO2017165087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ments on co-channel sidelink lte v2v and dsrc communication
WO2017196055A2 (ko) * 2016-05-10 2017-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623167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Draft_Minutes_report_RAN1#91_v010"", 《3GPP TSG_RAN\WG1_RL1》 *
CHENGCHAO LIANG: "Wireless Network Virtualization: A Survey Some Research Issues and Challenges", 《IEEE XPLORE》 *
INTEL CORPORATION: "Considerations on the impact of unlicensed access to 5G design", 《R2-165003_5G_UNLICENSED_V04》 *
SONY: "DRS design for NR unlicensed spectrum", 《R1-1720474》 *
伍亚丽: "基于大规模M2M随机接入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7797A1 (zh) * 2021-01-08 2022-07-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接入方法及设备
WO2023030088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221129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检测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19148B2 (en) 2022-08-16
EP3726918A1 (en) 2020-10-21
BR112020014170A2 (pt) 2020-12-08
EP3941152A1 (en) 2022-01-19
AU2018401510B2 (en) 2021-04-08
WO2019136720A1 (zh) 2019-07-18
US11622383B2 (en) 2023-04-04
EP3726918A4 (en) 2020-12-23
KR102414373B1 (ko) 2022-06-28
CA3088035C (en) 2022-12-13
CN111316746A (zh) 2020-06-19
KR20200104392A (ko) 2020-09-03
RU2750240C1 (ru) 2021-06-24
EP3941152B1 (en) 2024-05-01
US20220361241A1 (en) 2022-11-10
ES2902999T3 (es) 2022-03-30
JP2021510473A (ja) 2021-04-22
AU2018401510A1 (en) 2020-07-30
CA3088035A1 (en) 2019-07-18
EP3726918B1 (en) 2021-11-03
US20200344802A1 (en) 2020-10-29
CN111757542B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7542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5499113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710269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2640347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438745A (zh) 确定竞争窗口的方法和设备
CN114845417A (zh) 信息确定方法、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102542968B1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기기
US1155349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uplink channel,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US2020034480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11989975A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AU2018407271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3067614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