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487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57487B CN111757487B CN201910252614.1A CN201910252614A CN111757487B CN 111757487 B CN111757487 B CN 111757487B CN 201910252614 A CN201910252614 A CN 201910252614A CN 111757487 B CN111757487 B CN 1117574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data
- uci
- data channel
- physical resources
- tb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9879 cocoa butter substitu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5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entities in the up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的用于对数据包进行K次重复传输的K个上行数据信道的信息以及用于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之后,在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且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情况下,确定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物理资源,之后通过确定的物理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UCI。本发明实施例,在传输UCI和数据包的资源在时域上重叠且超载的情况下,可以确定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以便保障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引入了多次重复传输机制,即将一个数据包在K个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上重复传输K次。由于K个PUSCH用于对同一数据包进行重复传输,因此,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需要保持相同。在K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基于K个PUSCH中第一个PUSCH的物理资源数量计算TBS。在K个PUSCH中某一个PUSCH上要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且这个PUSCH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小情况下,使用上述TBS计算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导致这个PUSCH超载,以致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用于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公开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来进行描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UCI。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第一数据包,K为正整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由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TBS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相同,第一TBS为第一数据包的TBS,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三阈值,因此,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可以确定合适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等效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TBS与第一TBS不同。可见,不是根据第一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而是根据等效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TBS与第一TBS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等效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TBS为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确定的TBS。由于等效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都是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匹配的,因此,确定得到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适中,从而避免了TBS偏大或物理资源数量偏小的问题,保障了第一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可见,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而是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由于第一TBS和等效物理资源数量都是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匹配的,因此,确定得到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适中,从而避免了TBS偏大或物理资源数量偏小的问题,保障了第一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可见,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而是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用于确定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于一个UCI而言,尽管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未必匹配,但是,不论该UCI承载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哪个上行数据信道上,都可以保证其所占用的物理资源数量是相等的,因此,仍然可以达到保障UCI传输可靠性的效果,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第二均衡参数为第一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一情况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相同,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不小于(或者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小于(或者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或者,第二均衡参数为用于确定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可见,不是根据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而是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或者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通知的第一索引值。可见,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是网络设备通过同一控制信息中的同一字段或同一字段对应的索引值通知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一TBS和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在第一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均衡参数,弥补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使用调整之后的第一均衡参数确定一个合适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保障第一UCI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均衡参数大于第二均衡参数。在第一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匹配的情况下,使用更大的第一均衡参数可以提高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保障第一UCI性能,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将第一UCI调整到另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可以提高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可以保证将第一UCI承载到不是网络设备通知的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保证使用合适的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第一UCI,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可以将第一UCI调整到另一个物理资源数量更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可以提高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资源。可见,可以将第一UCI调整到上行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可以提高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丢弃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停止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可以避免上行数据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同一时间同时发送信息。
第二方面公开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网络设备为执行主体来进行描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UCI。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第一数据包,K为正整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由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TBS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相同,第一TBS为第一数据包的TBS,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三阈值,因此,确定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以便确定合适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等效TBS与第一TBS不同。可见,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而不是第一TBS,等效TBS与第一TBS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等效TBS为对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TBS。由于等效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都是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匹配的,因此,确定得到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适中,从而避免了TBS偏大或物理资源数量偏小的问题,保障了第一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可见,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而不是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由于第一TBS和等效物理资源数量都是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匹配的,因此,确定得到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适中,从而避免了TBS偏大或物理资源数量偏小的问题,保障了第一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可见,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而不是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用于确定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于一个UCI而言,尽管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未必匹配,但是,不论该UCI承载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哪个上行数据信道上,都可以保证其所占用的物理资源数量是相等的,因此,仍然可以达到保障UCI传输可靠性的效果,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第二均衡参数为第一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一情况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相同,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不小于(或者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小于(或者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或者,第二均衡参数为用于确定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可见,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而不是第二均衡参数,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因此,可以解决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偏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或者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通知的第一索引值。可见,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是网络设备通过同一控制信息中的同一字段或同一字段对应的索引值通知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一TBS和第一均衡参数。在第一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均衡参数,弥补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使用调整之后的第一均衡参数确定一个合适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保障第一UCI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均衡参数大于第二均衡参数。在第一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匹配的情况下,使用更大的第一均衡参数可以提高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保障第一UCI性能,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将第一UCI调整到另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可以提高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可以保证将第一UCI承载到不是网络设备通知的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保证使用合适的数据信道发送第一UCI,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可以将第一UCI调整到另一个物理资源数量更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可以提高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资源。可见,可以将第一UCI调整到上行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可以提高UCI的传输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接收上行信息的上行数据信道不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中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的部分不用于传输上行信息,可以避免上行数据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同一时间同时发送信息。
第三方面公开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的单元,或者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公开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内的模块(例如,芯片)。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公开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内的模块(例如,芯片)。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通信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公开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当该程序运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施例所公开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公开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四方面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五方面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空口资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PUSCH上承载上行信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次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图样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
图5d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用于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网络架构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1(图1中示意出了6个)和网络设备102。图1中的网络设备102与6个终端设备101(即终端设备1-6)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终端设备4-6也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
终端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2之间的通信包括上行(即终端设备101到网络设备102)通信和下行(即网络设备102到终端设备101)通信。在上行通信中,终端设备101,用于向网络设备102发送上行物理信道和上行信号。网络设备102,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101的上行物理信道和上行信号。
上行物理信道可以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PUSCH等。PUSCH可以承载数据,即上行共享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也可以承载UCI,还可以承载UL-SCH和UCI。PUCCH可以承载UCI。上行物理信道也可以包括上行数据信道和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用于承载数据,可以为PUSCH。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控制信息,可以为PUCCH。
上行信号可以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PUCCH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PUSCH DMRS、上行相位噪声跟踪信号(phase noi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等。
在下行通信中,网络设备102,用于向终端设备101发送下行物理信道和下行信号。终端设备1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02的下行物理信道和下行信号。
下行物理信道可以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等。
下行信号可以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PDCCH DMRS、PDSCH DMRS、下行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小区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时域或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signal,TRS)、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等。
终端设备101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102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描述。
1、5G NR空口资源
空口资源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时域资源按照符号(symbol)进行划分,频域资源按照子载波(subcarrier)进行划分。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是用于数据传输的最小资源单位,1个RE对应1个时域符号和1个频域子载波。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是用于承载数据信息或业务信息的时域颗粒度。1个TTI的长度可以为S个时域符号,也可以小于S个时域符号。S可以为12,也可以为14。1个TTI可以对应一个时隙,包括S个时域符号的TTI可以称为时隙(slot)或完整时隙(full slot),小于S个时域符号的TTI可以称为迷你时隙(mini-slot)或非时隙(non-slot)。对于普通(normal)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S=14,对于扩展(extended)CP,S=12。
一个TTI也称为一个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ccasion,TO),例如,一个数据包可以承载在由时域上的一个TTI以及频域上的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组成的时频资源上。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是用于资源调度的基本单位,1个RB对应1个TTI中的多个子载波,即1个RB对应于多个频域上连续的子载波。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空口资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横轴为时间(time),纵轴为频率(Freq),1个格子代表1个RE,1个TTI由n个时域符号组成,1个RB由1个TTI中的P个子载波组成,n和P为正整数。时域符号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可以为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SC-FDMA)符号。例如,P=12。
2、免调度许可上行传输
5G NR系统的上行数据传输包括基于调度(grant based,GB)的数据传输和免调度许可(grantfree,GF)的数据传输。
GB的上行数据传输中,在终端设备有业务到达并需要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先在PUCCH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网络设备接收到SR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PUSCH的上行(uplink,UL)授权(grant),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行授权之后,在上行授权调度的上行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GB虽然具有可靠性高、信道使用效率高等优点,但发送SR、等待上行授权调度、在上行授权调度的PUSCH上发送上行数据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时延。因此,为了降低时延,5G NR系统引入了GF上行传输,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配置和/或激活用于GF上行传输的GF资源,在终端设备有业务到达的情况下,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SR,而直接在GF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信息。GF也可以称为无调度许可(grant-less)、配置调度(configured grant,CG)或无调度许可传输(transmission without grant,TWG)。
在GF传输方式下,网络设备可以将用于GF传输的资源通过半静态方式分配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不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SR,也不需要在发送上行数据信息之前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授权,而是直接在网络设备配置和/或激活的PUSCH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即可。用于GF传输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方式、导频信息等信息可以称之为GF参数,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也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用于激活GF传输的上行授权,即半静态上行授权指示,例如:可以由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onfigured scheduling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S-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指示,还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与半静态上行授权指示相结合的方法通知给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将用于GF传输的时频资源或者说时间单元通知给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网络设备将用于GF传输的时频资源配置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未被上行授权调度的情况下,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用于GF传输的时频资源上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的GF参数发送上行信息,称之为以GF方式发送上行信息。
3、PUSCH上的UCI映射
PUSCH上可以承载UL-SCH而不承载UCI,也可以承载UCI而不承载UL-SCH,还可以既承载UL-SCH又承载UCI。UCI是终端设备反馈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SR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中的至少一种。
在PUSCH上承载UCI和UL-SCH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将编码后的UCI以速率匹配的方式与UL-SCH复用后映射到PUSCH上,也可以将编码后的UCI通过打孔(puncture)已经映射到PUSCH上的UL-SCH的方式映射到PUSCH上,从而实现与UL-SCH的复用。在PUSCH上承载UCI而不承载UL-SCH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编码后的UCI映射到PUSCH上。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PUSCH上承载上行信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行信息包括UCI和UL-SCH,UCI包括DMRS和HARQ-ACK。PUSCH的第一个时域符号(符号#0)承载的是DMRS,HARQ-ACK(即A/N)映射在DMRS符号之后的第一个时域符号(符号#1)上,UL-SCH映射在PUSCH中的剩余时域符号上。
4、PUSCH的多次重复机制
为了增强传输可靠性,5G NR的PUSCH还引入了多次重复机制,也就是说将同一数据包在K个时域资源(或对应于K个时域资源的K个PUSCH)上重复发送K次,即将同一数据包进行K次重复传输,也即在K个PUSCH中每个PUSCH用于承载同一数据包的一次传输,也即K个时域资源中每个时域资源用于承载对同一数据包的一次传输。上述K个时域资源中任意一个时域资源或者说用于承载K次重复传输中的任意一次传输的资源称之为一个TO。
对于GB的传输,用于K次重复传输的K个时域资源是网络设备通过上行授权调度的。对于GF的传输,用于K次重复传输的K个时域资源是网络设备配置的。
在5G NR的进一步演进中,一种新引入的重复图样是:K次重复传输中的任意一次传输承载在迷你时隙上,K次重复传输中有至少两个传输在一个完整时隙内。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次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图样示意图。如图4所示,K=8,终端设备占用时隙n~n+3对同一数据重复传输8次,每次重复传输承载在n~n+3中对应时隙中的迷你时隙(对应符号0~6或符号7~13)上。
5、PUSCH上的UL-SCH的TBS计算
在5G NR系统中,UL-SCH对应的TBS是根据PUSCH上的物理资源数量(如PUSCH上的总RE数目)、PUSCH上的开销、调制与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计算得到的。PUSCH上的开销可以包括DMRS所占RE的数目和其它开销所占RE的数目。在PUSCH的多次重复机制中,由于K个PUSCH用于对同一数据包进行重复传输,因此,TBS需要保持相同。在K个PUSCH中的每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基于任意一个PUSCH计算的TBS都相同,因此,可以基于K个PUSCH中的第一个PUSCH的物理资源数量计算TBS。
举例说明,以K个PUSCH中任一个PUSCH(称为PUSCH#1)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可以先确定PUSCH#1中每个PRB包含的有效RE数目,之后可以根据PUSCH#1包括的PRB个数确定PUSCH#1包括的有效RE数目(NRE),之后可以根据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的MCS对应的调制方式(Qm)和码率(R)确定PUSCH#1可以承载数据包的系统信息比特数目,即数据包对应的TBS。例如,TBS可以根据NRE·R·Qm得到。每个PRB包含的有效RE数目是每个PRB中包括的RE总数目减去开销(例如上述DMRS和其他开销)所占RE的数目。
在UCI与多次重复传输UL-SCH的PUSCH中的一个或多个PUSCH发生碰撞时,终端设备将UCI承载到这一个或多个PUSCH中的一个PUSCH上发送。PUSCH上用于传输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即RE个数),即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可以根据UCI的大小,即UCI载荷大小(payload size)、PUSCH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PUSCH上UL-SCH对应的TBS和均衡参数确定的。
在UCI为HARQ-ACK的情况下,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公式(1):
其中,Q′ACK为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OACK为HARQ-ACK的比特数(即HARQ-ACK的载荷大小),LACK为HARQ-ACK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数。为均衡参数,可以看作PUSCH上其它信息(如UL-SCH)的码率与UCI的码率的比值,由网络设备通知,为大于0的数。Kr为PUSCH上的UL-SCH对应的TBS,CUL-SCH为PUSCH上的UL-SCH包括的码块个数,Kr为PUSCH上的UL-SCH中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为PUSCH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为PUSCH上的第l个时域符号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为PUSCH上总的时域符号个数(包括承载DMRS的符号个数)。在l为承载DMRS的时域符号的情况下,在l为不承载DMRS的时域符号的情况下, 为PUSCH在符号l上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目(即子载波数目),为PUSCH在符号l上的PTRS所占的物理资源数目。α为资源缩放因子,l0为PUSCH上第一个DMRS符号之后第一个不承载DMRS的时域符号。
在UCI为CSI部分(part)1的情况下,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公式(2):
其中,Q′CSI-1为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OCSI-1为CSI part 1的比特数(即CSIpart 1的载荷大小),LCSI-1是CSI part 1的CRC比特数,Q'ACK是用于传输或潜在用于传输HARQ-ACK的物理资源数量。潜在用于传输HARQ-ACK的物理资源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如HARQ-ACK比特数目不超过2比特)预留给HARQ-ACK传输的预留资源,终端设备实际可以占用该预留资源传输HARQ-ACK,也可以不占用该预留资源传输HARQ-ACK(例如,在该预留资源上映射UL-SCH)。
在UCI为CSI part 2的情况下,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公式(3):
其中,Q′CSI-2为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OCSI-2为CSI part 2的比特数(即CSIpart 2的载荷大小),LCSI-2是CSI part 2的CRC比特数,Q'ACK是用于传输或潜在用于传输HARQ-ACK的物理资源数量,Q'CSI-1是CSI part 1所占的物理资源数量。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公式(1)、(2)或(3)中的至少一个计算得到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然后,根据UCI的编码前信息(例如UCI信息序列a0,a1,a2,a3,...,aA-1)以及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即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对UCI的编码前信息进行编码。对于相同的UCI的编码前信息,在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对应的UCI编码信息的码率较低,UCI可靠性较高;在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对应的UCI编码信息的码率较高,UCI可靠性较低。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PUSCH上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和当前PUSCH上的UL-SCH数据包对应的TBS计算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于PUSCH多次重复传输,在每次重复传输的PUSCH所对应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现有的计算UL-SCH数据包的TBS的方法,即基于K个PUSCH中的第一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计算TBS,可以得到合适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但是,在5G NR进一步演进中,有些场景下会出现多次重复传输的PUSCH中的其中一个PUSCH超载(overbook),即计算得到的实际在该PUSCH上传输的数据包的TBS大于该PUSCH适合传输的TBS(例如,信道条件所支持的TBS),从而对该PUSCH上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确定带来影响。
场景1:K个PUSCH包括一个或多个较大的PUSCH和一个或多个较小的PUSCH,较大的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较小的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量。
场景1-1:通常而言,K次重复传输会尽量使用等长的PUSCH,也称为正常长度的PUSCH或者说名义上的PUSCH(nominal PUSCH)。但是考虑到K次重复传输的起始时刻和PUSCH长度都是灵活的,一个时隙内的最后一个正常长度的PUSCH结束时刻与这个时隙结束边界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落单符号,无法组成正常长度的PUSCH,而是形成一个小于正常PUSCH时域长度的缝隙(gap)。为了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落单符号,可以将该缝隙用于传输一个短PUSCH,其时域长度小于其他正常长度的PUSCH。此时,该短PUSCH(即较小的PUSCH)的有效RE数目小于正常长度的PUSCH(即较大的PUSCH)的有效RE数目。请参阅图5a,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K=6,这6个PUSCH的起始符号为时隙#1的符号#1,网络设备通知的每个nominal PUSCH的时域长度为4个符号,在第3个nominal PUSCH结束之后,会在时隙#1的边界留一个2个符号的缝隙。为了合理地利用资源,可以将原本的第4个nominal PUSCH的资源划分为2个跨时隙边界的短PUSCH,即第4个PUSCH和第5个PUSCH,各自占用2个符号。第4个PUSCH和第5个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目少于其他正常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目。
场景1-2: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时隙边界或符号格式确定两段或两段以上不等长的PUSCH,每一段PUSCH承载数据包的一次传输。符号格式可以为网络设备通知的上行符号、下行符号或灵活符号。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知一段长的总时域资源,在该总时域资源跨K-1个时隙边界的情况下,形成K次重复传输的PUSCH,任意相邻两个PUSCH的边界为时隙边界;在该总时域资源跨K段上行区域的情况下,形成K次重复传输的PUSCH,每个PUSCH占用一段上行区域,上行区域是指由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且被网络设备通知为上行符号或非下行符号的时域符号组成的时域资源。请参阅图5b,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网络设备通知的时域资源总长度为14个符号,起始符号为时隙#1的符号#5,由于总长度跨时隙#1和时隙#2的边界,因此,被时隙边界划分为K=2个不等长的PUSCH,时隙边界前面的PUSCH的长度为10个符号,时隙边界后面的PUSCH的长度为4个符号,后面的PUSCH(较小的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前面的PUSCH(较大的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量。
场景1-3:网络设备通知K个PUSCH中每个PUSCH所占的时域资源,其中,该K个PUSCH中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长的PUSCH。例如,受限于PUSCH的起始时刻、结束时刻、上行区域的长度等因素,该K个PUSCH中有的PUSCH的起始时刻较晚,或者结束时刻较早,或者所在的上行区域包括的时域长度较短,则网络设备通知的该PUSCH的时域长度较短(较小的PUSCH);有的PUSCH的起始时刻较早,或者结束时刻较晚,或者所在的上行区域包括的时域长度较长,则网络设备通知的该PUSCH的时域长度较长(较大的PUSCH)。较大的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较小的PUSCH包含的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数量。
对于场景1-1、1-2或1-3,在终端设备基于较大的PUSCH计算TBS的情况下,该TBS对应的数据包承载到较小的PUSCH上,会导致较小的PUSCH对应的码率偏大(大于该数据包承载到较大的PUSCH上对应的码率),即计算得到的TBS大于适合于较小的PUSCH承载的TBS,也即计算得到的TBS大于适配较小的PUSCH资源的TBS,此时称较小的PUSCH为超载的PUSCH,如图5a中的第4个PUSCH和第5个PUSCH,以及图5b中的第2个PUSCH。
场景2:为了取得更好的传输可靠性以及调度灵活性,对于K次重复传输的PUSCH,可以基于K个PUSCH中的多个PUSCH(例如,M个,M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K)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量计算数据包的TBS,并将对应该TBS的数据包承载到K个PUSCH中每个PUSCH上以实现重复传输。在K个PUSCH中每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基于K个PUSCH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量计算得到的TBS是基于1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计算得到的TBS的K倍。请参阅图5c,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如图5c所示,K=4,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这4个PUSCH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量计算数据包的TBS,并将对应该TBS的数据包重复地承载到这4个PUSCH中的每个PUSCH进行传输。
在终端设备基于多个PUSCH计算UL-SCH的TBS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TBS可能过大以至于将该数据包映射到单个PUSCH所对应的码率偏高。例如,单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资源可以承载的编码后信息数量为1000比特,基于单个PUSCH计算得到的TBS为200比特,对应的码率为0.2,而基于4个PUSCH计算得到的TBS为800比特,对应的码率为0.8。即计算得到的TBS大于适合于单个PUSCH承载的TBS,也即计算得到的TBS大于适配单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的TBS,此时称单个PUSCH为超载的PUSCH。
对于场景1和场景2,在K个PUSCH中某个PUSCH为超载的PUSCH的情况下,一方面,这个超载的PUSCH上传输UL-SCH的实际码率偏高,可靠性会受损;另一方面,在这个超载的PUSCH上需要承载UCI的情况下,根据公式(1)、(2)和(3)可知,用于计算UL-SCH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这个超载PUSCH所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因此,用于计算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UL-SCH对应的TBSKr与这个超载PUSCH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匹配:UL-SCH对应的TBS偏大,会导致计算得到的用于传输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偏小,从而导致UCI编码码率偏高,传输可靠性降低。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这个超载的PUSCH上映射的UL-SCH或UCI会由于码率过高(例如,超过5G NR系统支持的最大码率,如772/1024、948/1024、1等)而丢失系统比特。
请参阅图5d,图5d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K个PUSCH的示意图。如图5d所示,K=2,这两个PUSCH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等长,长PUSCH的物理资源数量是短PUSCH的物理资源数量的2倍,且在这两个PUSCH上重复传输的数据包的TBS根据长PUSCH的物理资源数量计算得到。在有一个UCI(UCI#1)需要承载到长PUSCH上的情况下,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为N个RE,码率(coding rate,CR)为0.4。同样地,在有一个同等载荷大小的UCI(UCI#2)需要承载到短PUSCH上的情况下,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为N/2个RE,CR为0.8。因此,承载到短PUSCH上的UCI性能会受损。
这个超载的PUSCH上传输UL-SCH导致性能受到的损伤可以通过K个PUSCH中其他PUSCH对数据包进行重复传输进行弥补。另外,由于K个PUSCH中的其他PUSCH可以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即使超载的PUSCH上丢失系统比特,也可以通过其他PUSCH上的不同RV版本补发该丢失的系统比特。
然而,在超载的PUSCH上承载UCI的情况下,由于UCI可能只在超载的PUSCH上传输一次,或者即使UCI可以进行多次重复传输,但现有5G NR系统并不支持UCI在多次重复传输中使用多个不同RV版本。因此,PUSCH超载导致的UCI的可靠性损失很难弥补。因此,在PUSCH超载的情况下,如何提高UCI传输的可靠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些描述进行解释。
1、名词缩写和解释
上行数据信道(如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二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等):用于承载上行数据信息的上行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用于承载UCI(如第一UCI、第二UCI等)。具体的,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PUSCH。
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信道。具体地,上行控制信道可以为PUCCH。
第一数据包的TBS:#T1,即第一TBS,对应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或者说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确定。
等效TBS:#T2,对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者说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确定。
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量:#Z1,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所有RE。例如,nPRB表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PRB数目,表示一个PRB在频域上包括的子载波数目,表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
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量:#Z2,包括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所有上行数据信道的所有RE。例如,Ω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nPRB(j)表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第j个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PRB数目,表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第j个上行数据信道被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
确定第一TBS#T1的物理资源数量:#P1,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用于确定第一TBS#T1的物理资源数量,#P1可以小于#Z2,也可以等于#Z2。
确定等效TBS#T2的物理资源数量:#P2,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用于确定等效TBS#T2的物理资源数量,#P2可以小于#Z1,也可以等于#Z1。
实际用于发送第一UCI的物理资源:#q,即第一UCI实际所占的物理资源。
实际用于发送第一UCI的物理资源数量:#Q,即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q。
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用于计算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物理资源数量:#M1,也称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1可以小于#Z1,也可以等于#Z1。
用于计算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例如,#M2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用于计算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的物理资源数量,也称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2可以小于#Z2,也可以等于#Z2。
第二上行数据信道用于计算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物理资源数量:#M3,也称为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2、数据包
数据包(如第一数据包)是指调制编码之前的载荷(payload),可以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data unit,MAC PDU)、UL-SCH或UL-SCH载荷。一个数据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块(codeblock,CB)。
3、K次重复传输
K为正整数。
例如,K为1。
再例如,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应理解,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用于对同一数据包(例如,第一数据包)进行K次数据传输,即K个上行数据信道用于终端设备对该数据包进行K次重复传输,也即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用于承载该数据包的一次传输。具体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上行数据信道上所承载的载荷相同,即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上行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都是对同一数据包(的载荷)进行编码后的数据,也即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上行数据信道承载的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前信息相同(例如,都是第一数据包)。例如,终端设备对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母码,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上行数据信道承载的信息可以包括母码中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不限定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的编码后信息是否相同,即网络设备可以通知终端设备在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数据包时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冗余版本号,或者使用相同或不同的DMRS,或者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扰码进行加扰,也即虽然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终端设备在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数据包时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号、使用不同的DMRS序列或使用不同的扰码进行加扰,但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上所承载的数据包都对应相同的载荷。
应理解,数据包的重复(repetition)传输也可以称为对数据包的聚合(aggregation)或时隙聚合。
应理解,K个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互不重叠。
进一步地,K个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K个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连续是指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任意两个相邻上行数据信道之间没有空隙,K个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连续是指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存在至少两个相邻的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连续(即存在空隙)。
应理解,K个上行数据信道位于同一载波或同一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
一种情况下,K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都相等。
另一种情况下,在K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包括至少两个时域长度不等的上行数据信道。
时域资源A(如第一时域资源)与时域资源B(如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overlap)可以是完全重叠,也可以是部分重叠。完全重叠是指时域资源A完全包括时域资源B,或者时域资源B完全包括时域资源A。部分重叠是指时域资源A包括时域资源B中的一部分时域资源而不包括另一部分时域资源,或者时域资源B包括时域资源A中的一部分时域资源而不包括另一部分时域资源。
在一种情况下,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包括: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而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其它上行数据信道不重叠。
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包括:第一时域资源除了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之外,还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除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之外的其它至少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在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多个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同时重叠的情况下,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的多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即最早的上行数据信道)。
4、有效信息大小/TBS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据包的TBS(即第一TBS)确定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物理资源对应的物理资源数量#Q,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大小确定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物理资源数量#Q。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大小对应于第一数据包的TBS,即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大小由第一数据包的TBS确定。
应理解,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大小是指第一数据包编码前的信息大小或比特数。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大小可以为第一数据包包括的所有CB的码块大小(code blocksize,CBS)之和,即公式(1)、公式(2)和公式(3)中的Kr。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大小也可以为第一数据包的载荷大小。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大小还可以为第一数据包的TBS。
应理解,第一数据包的有效信息可以称为第一数据包的载荷。
应理解,UL-SCH(例如第一数据包对应的UL-SCH)的载荷或UCI(例如第一UCI或第二UCI)的载荷为调制编码前的信息。载荷可以为信息比特(information bits),也可以为系统信息比特(systematic bits),还可以为系统信息比特和CRC比特。UL-SCH的载荷可以是码块切分之前的信息(TB信息),也可以是码块切分之后的信息(CB信息)。UCI的系统信息比特可以称为UCI比特序列(bit sequence),UL-SCH的系统信息比特可以称为传输块比特(transport block bits)。载荷序列可以表示为a0,a1,a2,a3,...,aA-1、b0,b1,b2,b3,...,bB-1、或c0,c1,c2,c3,...,cK-1。载荷的比特数目即载荷大小。
例如,第一数据包的信息比特进行码块切分之后形成多个码块,因此,第一TBS可以对应于第一数据包包括的所有CB的CBS之和Kr,或者说第一数据包对应的Kr是根据第一TBS得到的。因此,第一UCI占用的物理资源数量可以是根据第一TBS得到的。
类似地,根据等效TBS确定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物理资源对应的物理资源数量#Q,即根据等效TBS对应的有效信息大小确定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物理资源数量#Q。等效TBS对应的有效信息大小对应于等效TBS,即该等效TBS对应的有效信息大小由等效TBS确定。等效TBS对应的有效信息大小是指对等效TBS对应的虚拟数据包的载荷大小或者说虚拟数据包编码前的信息大小或比特数,可以为等效TBS对应的至少一个等效CB的CBS之和(例如,对该等效TBS对应的虚拟数据包进行码块切分后形成的所有等效CB的CBS之和)。等效TBS对应的有效信息大小也可以为该等效TBS。
5、物理资源
物理资源也称为时频资源。
物理资源数量可以称为RE个数,也可以称为调制符号个数(the number of codedmodulation symbols)。上行数据信道(如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二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等)包括的物理资源是上行数据信道上映射上行信息(如UCI或UL-SCH)的时频资源,物理资源数量为对该上行信息进行调制之后所对应的调制符号的数目。
用于确定TBS的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可以包括以下情况:
情况1-1:第一数据包的TBS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
进一步地,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同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可选地,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称为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即,第一数据包的TBS根据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不同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可选地,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J个上行数据信道,J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即,第一数据包的TBS根据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J个上行数据信道确定,即第一数据包的TBS根据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J个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确定。应理解,当J<K的情况下,该J个上行数据信道可以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不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当J=K的情况下,该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该K个上行数据信道。
例如,确定第一数据包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为#P1。#P1也可以称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参考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P1为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J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P1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所有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其中,J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
情况1-2:等效TBS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或者根据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
结合上述情况1-1和情况1-2,对于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如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二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等),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称为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可以是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全部物理资源,也可以是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具体地,该部分物理资源为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承载调制符号的物理资源的数目。更具体地,该调制符号可以为用于承载数据信息(如UL-SCH)的调制符号,也可以为用于承载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
举例说明,确定第一TBS#T1的物理资源数量为#P1,匹配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在#P1=#Z2的情况下,表明确定第一TBS#T1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是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全部物理资源。在#P1<#Z2的情况下,表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用于确定第一TBS#T1的物理资源是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部分物理资源。
类似地,确定等效TBS#T2的物理资源数量为#P2,匹配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P2=#Z1的情况下,表明确定等效TBS#T2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是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全部物理资源;在#P2<#Z1的情况下,表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确定等效TBS#T2的物理资源是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部分物理资源。#P2也可以称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
具体地,对于上述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为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的情况下,该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该上行数据信道中被网络设备通知为开销RE的物理资源。开销RE可以包括用于承载DMRS的RE,也可以包括其他开销,例如由高层信令xOverhead通知的开销RE。开销RE还可以包括用于承载SRS的RE。即用于确定TBS的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为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全部物理资源去除开销RE之后的物理资源。
更具体地,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目NRE可以为min(156,N'RE)·nPRB,也可以为N'RE·nPRB,还可以为min(156,N'RE)·nPRB和N'RE·nPRB代表该上行数据信道的部分物理资源,代表该上行数据信道的全部物理资源。N'RE表示该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一个PRB包含的有效RE数目,nPRB表示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PRB数目。N'RE可以为其中,表示一个PRB在频域上的子载波数目,具体可以为12;表示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符号个数,表示该上行数据信道的一个PRB中DMRS所占RE的数目(也可以称为DMRS开销),表示该上行数据信道的一个PRB中上其它开销所占RE的数目,可以为高层参数PUSCH-ServingCellConfig中的xOverhead参数配置的每个PRB的开销所占RE的数目。NRE也可以称为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
应理解,在J>1的情况下,上行数据信道集合用于确定第一TBS#T1时,可以将上述NRE替换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所有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或者,基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所有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进行计算(例如,该物理资源数量之和对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上行数据信道个数做平均)后,替换上述NRE。
用于确定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2-1: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物理资源数量#M1,也称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the numberof resource elements that can be used for transmission of UCI),即这里的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时域符号个数,l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时域符号序号,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l个时域符号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情况2-2: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物理资源数量#M2,也称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即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M2可以为Ω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j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第j个上行数据信道,为该第j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时域符号个数,l为该第j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时域符号序号,为该第j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l个时域符号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即参考上行数据信道,此时|Ω|=1)的情况下,#M2也可以写成其中,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对应的该上行数据信道中的时域符号个数,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对应的该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l个符号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1与#M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情况2-3: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物理资源数量#M3,也称为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情况2-4: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物理资源数量,也称为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应理解,对于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如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二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等),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如#M1或#M2或#M3等)可以等于该上行数据信道上实际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Q,也可以不等于该上行数据信道实际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Q。例如,#M1或#M2或#M3可以大于或等于#Q。
终端设备根据上述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UCI(如第一UCI、第二UCI等)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可以称为根据该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确定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物理资源可以包括物理资源对应的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码域资源或物理资源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上述情况2-1~情况2-4,对于上述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也称为该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具体地,该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可以是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全部物理资源,也可以是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具体地,该部分物理资源可以为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承载调制符号的物理资源的数目。更具体地,该调制符号可以为包括用于承载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
举例说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为#M1,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总物理资源数量为#Z1。在#M1=#Z1的情况下,表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是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全部物理资源,在#M1<#Z1的情况下,表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是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再例如,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总物理资源数量为#M2,上行数据信道集合的总物理资源数量为#Z2,在#M2=#Z2的情况下,表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总物理资源是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全部物理资源,在#M2<#Z2的情况下,表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总物理资源是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
应理解,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1可以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2,也可以不等于#P2。
类似地,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2可以等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上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1,也可以不等于#P1。
具体地,对于上述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全部或部分物理资源包括从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第一个DMRS符号之后第一个不承载DMRS的时域符号(含)至该上行数据信道上最后一个时域符号(含)之间的物理资源,即该全部或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第一个DMRS符号之前的时域符号所包括的物理资源,也即该全部或部分物理资源包括从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第一个时域符号(含)至该上行数据信道上最后一个时域符号(含)之间的物理资源。
进一步地,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可以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下,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的参考信号所占的物理资源。例如,不包括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符号或RE,参考信号可以是DMRS、SRS或PTRS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在上行数据信道上的参考信号包括DMRS的情况下,该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DMRS所占的时域符号包括的物理资源;在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的参考信号包括PTRS的情况下,该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该PTRS所占的物理资源。
另一种情况下,该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传输或潜在用于传输HARQ-ACK的物理资源。例如,在该上行数据信道所承载的UCI为CSI,或者为CSI和SR的情况下,如果该CSI为CSI part 1,则该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传输或潜在用于传输HARQ-ACK的物理资源;如果该CSI为CSI part 2,则该部分物理资源不包括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传输或潜在用于传输HARQ-ACK的物理资源,且不包括该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传输CSI part 1的物理资源。
进一步地,该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为或或对于该上行数据信道上承载DMRS的时域符号l,或或为0。对于该上行数据信道上不承载DMRS的时域符号l,或或 或或为该上行数据信道在符号l上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目,或或为该上行数据信道在符号l上的PTRS所占的物理资源数目。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图6为该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对该通信方法的步骤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功能也可以由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来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功能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来执行。
6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第一数据包。例如,K个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PUSCH。
对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信息用于通知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可以是第一控制信息动态调度终端设备在K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对第一数据包进行K次重复传输。对应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动态上行授权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或者,第一控制信息包括动态上行授权。动态上行授权可以为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或调制编码方式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MCS-C-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信息用于通知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可以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在K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对第一数据包进行K次传输,即第一控制信息用于配置终端设备在K个上行数据信道上以GF方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K次传输。对应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和/或半静态上行授权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即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高层信令和/或半静态上行授权。高层信令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半静态上行授权可以为CS-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信息用于通知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可以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一部分数据传输可以为网络设备动态调度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的上行数据信道,另一部分数据传输可以为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设备以GF方式发送第一数据包的上行数据信道。对应地,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配置终端设备以GF方式发送第一数据包的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调度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的调度信息。
应理解,上述动态调度或者配置都可以称为调度。
可选地,该K个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控制信息(例如,UL grant)调度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多次重复传输的所有上行数据信道或部分上行数据信道。
可选地,该K个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控制信息配置终端设备对该第一数据包进行多次重复数据传输的所有上行数据信道或部分上行数据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该K个上行数据信道是由网络设备通过一条控制信息,即第一控制信息配置或指示的,而不是由网络设备通过多条控制信息分多次配置或指示的。例如,在第一控制信息为上行授权(如动态上行授权、半静态上行授权)的情况下,上行授权为一个上行授权。即K个上行数据信道是由同一个上行授权调度或配置的,而不是由多个不同的上行授权分别调度或配置的。再例如,在第一控制信息为高层信令的情况下,K个上行数据信道为同一个高层信令配置的,而不是多个不同的高层信令分别配置的或同一高层信令分多次配置的。
应理解,上述步骤601也可以替换为:
601’、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
进一步地,K个上行数据信道用于对第一数据包进行传输。其中,K个上行数据信道可以共同用于对第一数据包进行一次传输,也可以分别对第一数据包进行K次传输。
6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即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重叠。其中,第一控制信息与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是同一控制信息,也可以是不同的控制信息。
对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
应理解,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也可以表述为:第一时域资源对应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第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也可以表述为:第二控制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第一UCI。也就是说,第二控制信息不是显式地指示第一时域资源,而是通知在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第一UCI。例如,第二控制信息等于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为上行授权,该上行授权中的字段触发终端设备在被该上行授权调度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第一UCI,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授权后,可以确定网络设备通知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第一UCI。
第二控制信息可以通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即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UCI,即第二控制信息用于配置或触发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UCI。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信息还用于通知第一UCI的第一频域资源的信息,第二控制信息通知的第一UCI对应的第一频域资源可以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K个上行数据信道位于同一载波,也可以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位于不同载波。第一UCI可以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K个上行数据信道位于同一BWP,也可以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位于不同BWP。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配置第一UCI的高层信令,也可以包括配置或触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CI的半静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例如,CS-RNTI加扰的下行授权(downlink grant,DL grant)或CS-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在第一UCI包括周期CSI或SR的情况下,该周期CSI或SR为高层信令配置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用于发送该CSI或SR的时间单元(例如时隙)为周期性的。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控制信息配置基于半持续调度(semi persistant scheduling,SPS)的下行数据信息(即SPS PDSCH)给该终端设备,该SPS PDSCH是周期性的,此时,终端设备针对该周期性的SPS PDSCH反馈的HARQ-ACK也是周期性的,因此,在第一UCI包括HARQ-ACK的情况下,可以认为HARQ-ACK是第二控制信息配置终端设备发送的。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触发或者说指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CI的控制信令。具体地,第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物理层的DCI,例如,上行授权或下行授权。更具体地,该上行授权或下行授权可以为由除CS-RNTI以外的其他RNTI加扰的,例如,C-RNTI或MCS-C-RNTI加扰。在第一UCI包括非周期CSI的情况下,非周期CSI为下行授权或上行授权触发终端设备发送的。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控制信息调度PDSCH给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二控制信息后反馈对应的HARQ-ACK,因此,在第一UCI包括HARQ-ACK的情况下,可以认为HARQ-ACK是第二控制信息触发终端设备发送的。
应理解,UCI(如第一UCI或第二UCI)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为HARQ-ACK,也可以为HARQ-ACK和SR,还可以为SR,还可以为CSI,还可以为CSI和SR,还可以为HARQ-ACK、CSI和SR。上述CSI可以是CSI part 1,也可以是CSI part 2,还可以是CSI part 1和CSI part 2。
这里的CSI part 1可以是全部的CSI part 1,也可以是部分的CSI part 1。相应地,这里的CSI part 2可以是全部的CSI part 2,也可以是部分的CSI part 2。
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条件。
条件1: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与用于确定第一TBS#T1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相同(或者说不相等)。也可以说,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于用于确定第一TBS#T1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Z1或#M1与用于确定第一TBS#T1的物理资源数量#P1不匹配(或者说不相等),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P2与用于确定第一TBS#T1的物理资源数量#P1不相等。
应理解,该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即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J个上行数据信道,J为大于1的整数。
例如,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一个参考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TBS的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不同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J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TBS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自然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具体地,用于确定第一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1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NRE),例如,在#P1小于#Z2的情况下,#P1不等于#P2。或者,#P1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总物理资源#Z1,例如,在#P1等于#Z2的情况下,#P1不等于#Z1。
进一步地,用于确定第一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1可以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即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也可以说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是指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1是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其中,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一个参考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P1为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中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其中,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的描述可以参考上面的描述。
在第一TBS#1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一个参考上行数据信道或J个上行数据信道确定的情况下,参考上行数据信道或J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P1)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用于确定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P2)。此时,由于TBS偏大,或者说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1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用于确定#Q的物理资源数量#M1(或者大于#P2或#Z1),两者不匹配,根据公式(1)、(2)或(3)计算的#Q偏小。因此,为了避免第一UCI的性能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步骤603中的方法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用于确定第一TBS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如图5a所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6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6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4个上行数据信道,第4个上行数据信道包含的物理资源数目小于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包含的物理资源数目。如图5b所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2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2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二个上行数据信道,第二个上行数据信道包含的物理资源数目小于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包含的物理资源数目。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多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这多个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总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即这多个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符号总数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这多个上行数据信道可以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不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如图5c所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4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4个上行数据信道,其包含的总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含的物理资源数量。
条件2: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一阈值。
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第一TBS相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过大。如5a所示,K=6,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6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4个上行数据信道,包含的时域符号个数较小,因此,用来承载根据其他上行数据信道(例如,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计算的TBS相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过大。
应理解,第一阈值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还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
条件2还可以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小于(或者不大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目标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除了将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与第一阈值相比,还可以与一个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相比,从而判断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是否较少。
例如,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可以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时域符号个数最多的上行数据信道。
再例如,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时域符号个数最少的上行数据信道。
条件3: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二阈值。
类似地,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第一TBS相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过大。
应理解,第二阈值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还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
类似地,条件3还可以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可以小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该目标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例如,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可以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时域符号个数最多的上行数据信道。
再例如,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时域符号个数最少的上行数据信道。
条件4: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三阈值。
在TBS过大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数量过小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时会丢失UCI的系统信息比特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只能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第一UCI的部分系统信息比特,即使这部分UCI能够被网络设备全部成功接收,由于仍然还有另一部分UCI信息未被发送,因此,网络设备无法获取到完整的第一UCI的载荷,导致UCI传输失败。
根据第一TBS确定的实际发送第一UCI的物理资源为#q,这里的码率是指将第一UCI映射到物理资源#q上所对应的码率。具体地,这个码率可以是第一UCI的载荷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调制阶数下,编码之后映射到物理资源上对应的码率。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调制阶数可以称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调制阶数,是网络设备通知的针对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K个上行数据信道的调制阶数。在第一UCI的载荷大小为#A、物理资源的数量为#Q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调制阶数为#B的情况下,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为#A/(#Q*#B)。
举例说明,第一UCI的载荷大小为120比特,物理资源数量为48个RE,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阶数为2),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为120/48/2=1.25。在第三阈值为1的情况下,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可以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三阈值。
应理解,第三阈值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还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
类似地,条件4还可以为: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将第一UCI承载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码率。
例如,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将同等载荷大小的UCI承载到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最小的上行数据信道。
再例如,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将同等载荷大小的UCI承载到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最大的上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该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上行数据信道,还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该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数据信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去掉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条件,即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未超载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步骤603中的方法1-方法3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以提高第一UCI的传输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超载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条件: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包的TBS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上行数据信道集合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三阈值。虽然上述情况未必影响第一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以及传输可靠性,但是由于#T1(或用于计算#T1的#P1)和#M1(或#Z1)不匹配,根据公式(1)、(2)或(3),使用#T1和#M1计算的第一UCI的#Q偏大。为了避免计算得到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过大而导致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可以使用步骤603中的方法1-方法3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应理解,在去掉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条件的情况下,上述步骤602可以替换为:
6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进一步地,第一数据包的TBS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确定。更进一步地,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可以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相同,也可以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相同。
603、终端设备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之后,可以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在步骤602中描述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或未超载的情况下,均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q。
方法1:修正用于计算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通过应用场景可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例如,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公式(1)、(2)或(3)中的上行数据信道(PUSCH),第一数据包为公式(1)、(2)或(3)中的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L-SCH,#T1为公式(1)、(2)或(3)中的Kr或Kr对应的TBS,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M1或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Z1为公式(1)、(2)或(3)中的第二均衡参数为公式(1)、(2)或(3)中的
在方法1中,可以通过修正这三个参数中的任一参数避免计算得到的#Q偏小。
在方法1中,进一步地,第一UCI承载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即物理资源#q位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中。
方法1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方法1-1、1-2、1-3、1-4。
方法1-1:根据等效TBS#T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一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等效TBS#T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即根据等效TBS#T2对应的有效信息大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等效TBS#T2与第一TBS#T1不同。
应理解,为了避免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偏小,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等效TBS#T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该等效TBS#T2不同于第一数据包的TBS,即第一TBS,从而可以达到调整#Q的效果,避免第一UCI传输可靠性受损的问题。
进一步地,等效TBS#T2可以小于第一TBS#T1。
具体地,等效TBS#T2可以为网络设备通知的,可以是网络设备直接配置或指示的,也可以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的其他信息确定的。网络设备可以配置或指示用于确定等效TBS的上行数据信道的信息,例如,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用于计算等效TBS#T2的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确定等效TBS,或者说根据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等效TBS。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为多个上行数据信道;在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为多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为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可以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不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还可以一部分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另一部分不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是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预设规则包括: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k个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时域符号个数最多的上行数据信道,还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时域符号个数最少的上行数据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
进一步的,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不同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使用不同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的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计算等效TBS,从而等效TBS不等于第一数据包的第一TBS。进而,终端设备使用不同于第一TBS的等效TBS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从而达到了调整#Q的效果,确保了第一UCI传输的可靠性。
应理解,等效TBS#T2是根据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上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的,具体是指,等效TBS#T2是根据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上包括的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的。
进一步地,第一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在这种情况下,等效TBS#T2小于第一数据包对应的TBS#T1。
另一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等效TBS#T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等效TBS#T2为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确定的TBS,即确定等效TBS#T2的物理资源数量#P2对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具体地,等效TBS#T2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P2确定的,或者说等效TBS#T2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2确定的。
应理解,由于用于确定等效TBS#T2的上行数据信道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因此等效TBS与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M1是匹配的,从而使用等效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确定的道的#Q是适中的,避免了根据不匹配的#T1和#M1计算得到的#Q偏大或偏小的问题。
应理解,等效TBS#T2为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P2确定的,而不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P1确定的,或者说,不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包括的物理资源中除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以外的物理资源确定的。
应理解,此时,#T2可以等于#T1,也可以不等于#T1。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使用等效TBS#T2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具体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是指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应理解,这里的等效TBS#T2可以理解为一个虚拟的数据包对应的TBS大小,这个虚拟数据包用于计算等效TBS#T2,而并不用于终端设备生成实际的数据包以及实际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P2小于#P1,在这种情况下,等效TBS#T2小于第一数据包对应的TBS#T1。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如图7所示,K=2,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较早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一TBS#T1根据较早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计算得到,第一时域资源与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重叠,因此,第一UCI承载到较晚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但是,第一TBS#T1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计算得到的,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匹配。因此,为了计算得到适中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计算得到虚拟数据包的等效TBS#T2(#T2<#T1),并使用#T2以及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1确定#Q。
具体地,对应于等效TBS或者说是根据等效TBS确定的,例如为等效TBS对应的有效信息大小或者说该等效TBS对应的至少一个等效CB的CBS之和,则第一UCI的#Q可以根据计算得到,如下面公式表示,其中,其他参数的定义参见公式(1)、(2)和(3)对应的描述。
在第一UCI为HARQ-ACK的情况下,根据等效TBS#T2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ACK,或者说#Q由Q′ACK得到:
在第一UCI为CSI part 1的情况下,根据等效TBS#T2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1,或者说#Q由QC′SI-1得到:
在第一UCI为CSI part 2的情况下,根据等效TBS#T2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2,或者说#Q由QC′SI-2得到:
方法1-2: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一种情况下,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即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相等。
也就是说,并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计算#Q,而是使用一个不同于#M1的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计算#Q。由于#M2不同于#M1,将#M2替换#M1带入#Q的计算公式,可以达到调整#Q的效果,避免计算得到的#Q偏大或偏小。
进一步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可以大于#M1。
具体地,该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可以为网络设备通知的物理资源数量,可以是网络设备直接配置或指示的。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直接配置或指示的物理资源数量的数值。也可以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的其他信息确定的。例如,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用于计算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的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为多个上行数据信道;在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为多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M2为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用于承载UCI信息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不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还可以一部分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另一部分不是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预设规则包括: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k个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时域符号个数最多的上行数据信道,还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时域符号个数最少的上行数据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
应理解,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是指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进一步地,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不同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使用不同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确定#Q,从而达到了调整#Q的效果,避免计算得到的#Q偏大或偏小,确保了第一UCI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另一种情况下,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应理解,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同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此时,#M2可以等于#M1,也可以不等于#M1。
应理解,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具体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说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具体地,第一数据包的TBS是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的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1确定的。
应理解,为了避免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偏大或偏小,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M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因此,第一TBS#T1与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M2是匹配的,从而使用#T1和#M2确定的道的#Q是适中的,避免了根据不匹配的#T1和#M1计算得到的#Q偏大或偏小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M2大于#M1。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如图8所示,K=2,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早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一TBS#T1根据较早的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计算得到,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个上行数据信道重叠,因此,第一UCI承载到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但是,第一TBS#T1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计算得到的,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匹配。因此,为了计算得到适中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终端设备根据#T1以及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2确定#Q。
具体地,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则第一UCI的#Q可以根据计算得到,如下面公式表示,其中,Ω表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或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参数的定义参见公式(1)、(2)和(3)对应的描述。
在第一UCI为HARQ-ACK的情况下,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ACK,或者说#Q由Q′ACK得到:
在第一UCI为CSI part 1的情况下,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1,或者说#Q由QC′SI-1得到:
在第一UCI为CSI part 2的情况下,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2,或者说#Q由QC′SI-2得到:
方法1-3: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
具体地,如何根据#M3确定#Q可以参照公式(1)、(2)或(3),其中#Q代表Q′ACK或QC′SI-1或QC′SI-2,或者说#Q由Q′ACK或QC′SI-1或QC′SI-2得到,区别在于将公式(1)、(2)或(3)中的参数替换为#M3。
在一种情况下,#M3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给终端设备的。这里,#M3可以是网络设备直接配置或指示的物理资源数量,也可以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的其他信息(例如配置或指示的上行数据信道信息等)确定的物理资源数量。
在另一种情况下,#M3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根据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和第一TBS#T1确定物理资源#q对应的物理资源数量#Q。也可以说,#Q是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M3和#T1确定的。
应理解,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等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
具体地,第一TBS是根据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的用于确定TBS的物理资源数量#P1确定的。
应理解,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给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信道。
具体地,该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包括多个上行数据信道。进一步地,该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数据信道。该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是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上行数据信道。预设规则包括: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第k个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时域符号个数最多的上行数据信道,还可以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时域符号个数最少的上行数据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
例如,该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前面的第二等效上行数据信道。
再例如,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为前面所述的目标上行数据信道。
进一步地,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用于确定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即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用于确定UCI在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所占的物理资源数量,即同一#M3对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任意一上行数据信道都是适用的,而不论该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是否为该第二上行数据信道。
其中,上述UCI可以是第一UCI,也可以是第一UCI以外的另一个UCI。例如,上述另一个UCI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的另一个上行数据信道重叠,从而上述另一个UCI要承载到该另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则该#M3用于确定上述另一个UCI在该另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这样可以保证对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任意两个上行数据信道,若这两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分别承载相同载荷大小的UCI,则这两个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都是相同的(都是根据#M3和#T1确定的),例如都等于#Q,从而达到保障UCI传输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是指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应理解,在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多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为该多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之和。
进一步地,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M3大于#M1。
方法1-4: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
更进一步地,第一均衡参数可以大于第二均衡参数。
也就是说,相比于第一数据包的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物理资源匹配的情况,在#T1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匹配的情况下,使用更大的第一均衡参数可以提高第一UCI所占用的物理资源数量,保障第一UCI的性能。或者,相比于第一数据包的TBS和第三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物理资源匹配的情况,在#T1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匹配的情况下,使用更大的第一均衡参数可以提高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保障第一UCI的性能。
除了方法1-1、方法1-2和方法1-3那样,在针对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一UCI的物理资源数量时,可以修正TBS(如使用等效TBS)或修正物理资源数量(如使用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集合,或者使用与物理资源数量#M1不同的物理资源数量#M2或#M3),还可以修正均衡参数,即使用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的第一均衡参数计算#Q。其中,均衡参数(scaling factor)也称为缩放因子。
在一种实施例中(称为方法1-4A),终端设备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均衡参数,用于计算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这里的不同情况是指,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是否超载,或者说,用于确定#T1的物理资源数量是否匹配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者说,上行数据信道集合是否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在第一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或者说,第二均衡参数可以为第一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在第一情况下根据#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确定#Q。
第一情况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相同,或者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不小于(或者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不小于(或者大于)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小于(或者大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小于(或者大于)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将第一UCI承载到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码率的情况。第一情况也可以称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未超载的情况。
在第二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或者说,第一均衡参数为第二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的均衡参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在第二情况下根据#T1、#M1和第一均衡参数确定#Q。
第二情况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相等,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小于(或者不大于)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小于(或者不大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三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将第一UCI承载到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码率的情况。第二情况也可以称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情况。
其中,时域符号数即时域符号个数。
也就是说,第一均衡参数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情况下的均衡参数,第二均衡参数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未超载的情况下的均衡参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称为方法1-4B),终端设备针对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使用不同的均衡参数,分别用于计算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各自对应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具体地,第一均衡参数为用于确定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二均衡参数为用于确定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
对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T1、#M1和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对于第三上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T1、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应理解,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是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其中,第一UCI与第二UCI不同,第二UCI可以是第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发送的UCI,也可以是与第二控制信息不同的其他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发送的UCI。
第二控制信息或该其他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UCI的方法类似于第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CI的方法。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或该其他下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或该其他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二UCI的第二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二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其中,第二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也可以表述为:第二时域资源对应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三上行数据信道。
进一步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即,终端设备在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使用不同的均衡参数用于分别确定对应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进一步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可以等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例如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一个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或者,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等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不小于(或者大于)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或者,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小于(或者大于)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对应的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将第一UCI承载到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码率的情况。
具体地,第一UCI的#Q或第二UCI的#Q”可以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得到,其中,表示第一均衡参数,表示第二均衡参数,其他参数的定义参见公式(1)、(2)和(3)对应的描述,其中,在下面的公式用于计算#Q的情况下,公式(1)、(2)和(3)中的上行数据信道(即PUSCH)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OACK、OCSI-1或OCSI-2为第一UCI的载荷,LACK、LCSI-1或LCSI-2为第一UCI的CRC;在下面的公式用于计算#Q”的情况下,公式(1)、(2)和(3)中的上行数据信道(PUSCH)为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为第三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OACK、OCSI-1或OCSI-2为第二UCI的载荷,LACK、LCSI-1或LCSI-2为第二UCI的CRC。
在第一UCI或第二UCI为HARQ-ACK的情况下:
#Q在第一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ACK,或者说#Q由Q′ACK得到(方法1-4A)。或者,#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ACK,或者说#Q由Q′ACK得到(方法1-4B)。
#Q在第二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ACK,或者说#Q由Q′ACK得到(方法1-4A)。或者,#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ACK,或者说#Q”由Q′ACK得到(方法1-4B)。
在第一UCI或第二UCI为CSI part 1的情况下:
#Q在第一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1,或者说#Q由Q′CSI-1得到(方法1-4A)。或者,#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1,或者说#Q由Q′CSI-1得到(方法1-4B)。
#Q在第二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1,或者说#Q由Q′CSI-1得到(方法1-4A)。或者,#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1,或者说#Q”由Q′CSI-1得到(方法1-4B)。
在第一UCI或第二UCI为CSI part 2的情况下:
#Q在第一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2,或者说#Q由QC′SI-2得到(方法1-4A)。或者,#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2,或者说#Q由QC′SI-2得到(方法1-4B)。
#Q在第二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2,或者说#Q由QC′SI-2得到(方法1-4A)。或者,#Q”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Q”代表QC′SI-2,或者说#Q”由QC′SI-2得到(方法1-4B)。
应理解,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是网络设备通知的均衡参数。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或指示的均衡参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或第一字段通知的第一索引值,即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是网络设备通过同一控制信息的同一字段进行指示或索引的。
对应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也就是说,该第三控制信息或该第一字段通知两个均衡参数,分别用于在上述第一情况下和第二情况下计算#Q,或者,分别用于计算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和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更具体地,第三控制信息可以为高层信令,也可以为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CI信息。例如,第一字段可以为高层信令中的betaOffsetACK字段或betaOffsetCSI字段,也可以为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中的beta_offset indicator字段。
在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或第一字段通知的第一索引值的情况下,例如,该第一索引值对应两个均衡参数的取值: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这两个均衡参数分别在上面所述的不同情况下或针对不同的上行数据信道生效。
应理解,第三控制信息可以为第二控制信息,也可以为不同于第二控制信息的另一控制信息。
应理解,第三控制信息可以为第一控制信息,也可以为不同于第一控制信息的另一控制信息。
这样,在#T1(或者说#T1对应的#P1)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者说#M1)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均衡参数,弥补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使用#T1、#M1和调整之后的第一均衡参数确定一个合适的#Q,避免确定的#Q偏大或偏小,保障第一UCI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如图9所示,K=2,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也即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早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一TBS#T1根据较早的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计算得到,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个上行数据信道重叠,因此,第一UCI承载到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但是,第一TBS#T1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计算得到的,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匹配。为了计算得到适中的第一UCI的物理资源数量#Q,终端设备根据#T1、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M1以及较大的第一均衡参数确定#Q;相比而言,对于承载在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二UCI,#T1和第三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2匹配,使用#T1、#M2以及较小的第二均衡参数计算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方法2:丢弃第一UCI中的部分UCI。
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情况下,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时,可以通过第一TBS#T1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计算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这样计算出来的#Q较小,因此,可以通过丢弃第一UCI中的部分信息来解决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问题。
具体地,在第一UCI包括HARQ-ACK、CSI part 1、CSI part 2、SR中的多种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丢弃其中的一部分信息,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剩余部分信息。可见,虽然承载第一UCI的物理资源数量#Q没有增加,但是通过减少UCI的载荷大小,同样达到了降低码率的效果,确保了实际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的UCI的可靠性。
更具体地,丢弃第一UCI中的信息时,可以根据优先级进行丢弃,由于优先级越高信息越重要,因此,可以丢弃优先级低的信息而发送优先级高的信息。
例如,高优先级的信息可以包括SR,也可以包括HARQ-ACK,还可以包括HARQ-ACK和SR,低优先级的信息可以包括CSI。这里的CSI可以包括CSI part 1,也可以包括CSI part2,还可以包括CSI part 1和CSI part 2。
再例如,高优先级的信息可以包括HARQ-ACK和一部分CSI,还可以包括SR和一部分CSI,还可以包括HARQ-ACK、SR和一部分CSI,低优先级的信息可以包括另一部分CSI。
应理解,属于同一种UCI的信息也可以进行优先级划分,例如,一部分CSI的优先级高,另一部分CSI的优先级低。因此,在丢弃部分CSI时,可以丢弃优先级较低的CSI,而发送优先级较高的CSI。例如,CSI part 1的优先级比CSI part 2的优先级高。再例如,对于上述任意一种CSI信息(如CSI信息或CSI part 1或CSI part 2),该CSI信息中优先级数值较高的CSI信息的优先级数值高于优先级数值较低的CSI信息。
方法3:调整第一UCI的发送时机或发送资源。
方法3-1:将第一UCI换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另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q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q位于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或者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q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应理解,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不同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数据信道。
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继续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应理解,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是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但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可以等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例如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一个上行数据信道),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可以等于上行数据信道集合所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一阈值或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二阈值或目标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三阈值或将第一UCI承载到目标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
这样,将第一UCI调整到另一个物理资源数量更多的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由于公式(1)或(2)或(3)中对应的更大了,所以计算得到的#Q也大于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所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1计算得到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从而提高UCI的传输可靠性。
具体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一般来说,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可以晚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早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进一步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例如,在第一时域资源与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和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在内的至少一个上行数据信道时域重叠的情况下,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可以为晚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数据信道,即终端设备把第一UCI推迟到该至少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一个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而不是在该至少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最早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
进一步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和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即使在第一时域资源和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不重叠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UCI承载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如图10所示,K=2,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早的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一TBS#T1根据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计算得到,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重叠。但是,由于第一TBS#T1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计算得到的,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匹配,为了保障第一UCI的传输性能,将第一UCI推迟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其中,第一TBS#T1和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时匹配的。
方法3-2:将第一UCI信息换到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q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q位于第一时域资源的第一上行控制信道上,或者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q为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一般情况下,在UCI对应的时域资源和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的情况下,为了同时发送UCI和数据信息,终端设备会将UCI承载到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而不会发送上行控制信道。然而,在用于发送UCI的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情况下,直接将UCI放到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会影响UCI的可靠性。因此,可以调整UCI的发送资源,使之不再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而是在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也就是说,尽管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但是终端设备不会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而是仍然保留在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从而确保第一UCI的传输可靠性。其中,上行控制信道可以为PUCCH。
具体地,该上行控制信道所在的物理资源为第二控制信息通知的对应于该第一UCI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即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也即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重叠。更具体地,该上行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资源对应第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字段通知的时域资源。该至少一个字段可以为’PUCCH resource indicator’字段,也可以为’PDSCH-to-HARQ_feedback timing indicator’字段,还可以为’PUCCH resourceindicator’字段和’PDSCH-to-HARQ_feedback timing indicator’。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丢弃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停止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由于终端设备不支持上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数据信道在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行控制信道的时候会丢弃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停止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
应理解,丢弃具体可以指不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第一数据包,或者不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例如,不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任何信息。
应理解,丢弃(drop)也可以称为忽略(omit)或取消(cancel)。
应理解,停止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是指,在该上行控制信道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重叠的时域资源上,不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例如,可以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起始时刻开始发送信息,但是在该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信息之前,停止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另外,在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信息结束后,可以继续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也可以不再继续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
更进一步地,该上行控制信道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位于同一载波或BWP。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UL-SCH和UCI传输示意图。如图11所示,K=2,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早的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为2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一TBS#T1根据较晚的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计算得到,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个上行数据信道重叠。由于第一TBS#T1不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计算得到的,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匹配,为了保障第一UCI的传输性能,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通知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上发送第一UCI,此外,还丢弃了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604、网络设备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以便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从哪儿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UCI。
应理解,网络设备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可以在网络设备将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之后,也可以在网络设备将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之前,还可以是在网络设备将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时,不做限制。
网络设备可以使用与终端设备对应的方法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对应于方法1-1:一种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T2,等效TBS与第一TBS不同。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等效TBS#T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另一种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T2,等效TBS#T2为对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TBS。
也可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等效TBS#T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T2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M1)。具体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可以对应于等效TBS#T2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M1)两者的组合,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等效TBS#T2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例如#M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对应于方法1-2:一种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另一种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也可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和第一TBS#T1。具体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可以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和第一TBS#T1两者的组合,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M2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对应于方法1-3: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和第一TBS#T1。具体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可以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和第一TBS#T1两者的组合,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M3和第一TBS#T1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更进一步地,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用于确定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对应于方法1-4: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
可选地,在第一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均衡参数。在第二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
可选地,对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对于第三上行数据信道,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均衡参数。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T1、#M1和第一均衡参数。具体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T1、#M1和第一均衡参数三者的组合,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T1、#M1和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类似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均衡参数,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具体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三者的组合,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类似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均衡参数,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具体地,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三者的组合,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T1、#M1和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确定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Q。
对应于方法2: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UCI不包括第一UCI中的部分UCI。即,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UCI包括第一UCI中的一部分UCI,而不包括第一UCI中的另一部分UCI。
其中,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资源。
进一步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根据第一TBS#T1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
对应于方法3-1: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对应于方法3-2: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接收上行信息的上行数据信道不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中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的部分不用于传输上行信息。
上述对应方法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步骤603,在此不加赘述。
605、终端设备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UCI。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之后,可以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UCI。
对应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UCI。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通信方法,图12为该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对该通信方法的步骤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功能也可以由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来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功能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来执行。
12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其中,步骤1201与步骤601相同,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601,在此不加赘述。
12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其中,步骤1202与步骤602相同,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602,在此不加赘述。
1203、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未超载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其中,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条件,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方法,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未超载的条件,以及根据第二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方法的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602-步骤603,在此不加赘述。
1204、网络设备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超载的情况下,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未超载的情况下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对应于第二均衡参数。
其中,步骤1204与步骤604相同,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604,在此不加赘述。
1205、终端设备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UCI。
其中,步骤1205与步骤605相同,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605,在此不加赘述。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的同一构思,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图13是该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图6或图12所示的通信方法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如图13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其中:
收发单元13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第一数据包,K为正整数;
收发单元13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其中,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TBS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相同,第一TBS为第一数据包的TBS,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三阈值;
处理单元1302,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收发单元1301,还用于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UCI。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等效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TBS与第一TBS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等效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TBS为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确定的TBS。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用于确定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
第二均衡参数为第一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一情况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相同,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不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小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
或者,第二均衡参数为用于确定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3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或者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通知的第一索引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一TBS和第一均衡参数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均衡参数大于第二均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丢弃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停止在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信息。
有关上述收发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上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的同一构思,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通信装置,图14为该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图6或图12所示的通信方法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如图14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401和处理单元1402,其中:
收发单元14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第一数据包,K为正整数;
收发单元14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第一时域资源与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其中,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TBS的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不相同,第一TBS为第一数据包的TBS,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小于(或者不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大于(或者不小于)第三阈值;
处理单元1402,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收发单元1401,还用于通过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UCI。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等效TBS与第一TBS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TBS和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等效TBS为对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的TBS。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二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和第一TBS,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用于确定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任意一个上行数据信道上的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均衡参数,第一均衡参数与第二均衡参数不同;
第二均衡参数为第一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一情况为:上行数据信道集合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相同,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不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不小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
或者,第二均衡参数为用于确定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第二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的均衡参数,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三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4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或者第一均衡参数和第二均衡参数均对应于第一字段通知的第一索引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第一TBS和第一均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均衡参数大于第二均衡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为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上行数据信道,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不等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四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或等于(或者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将第一UCI承载到第四上行数据信道上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或者小于)第三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上行信息的上行数据信道不包括第一上行数据信道,或者,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中与第一时域资源在时域上重叠的部分不用于传输上行信息。
有关上述收发单元1401和处理单元1402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上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又一种通信装置,图15是该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图6或图12所示的通信方法中。如图15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收发器1503和连接线1504。存储器1502可以是独立存在,连接线1504与处理器1501相连接。存储器1502也可以和处理器1501集成在一起。收发器1503,用于与其他设备、网元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WLAN等。连接线1504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其中,存储器1502中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存储器15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内的模块(如芯片),存储器15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1501用于调用存储器1502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2执行的操作,收发器150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301执行的操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模块(如芯片),存储器15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1501用于调用存储器1502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402执行的操作,收发器150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401执行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内的芯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6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6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6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16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610和处理单元16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6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6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6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601和步骤602中终端设备侧的接收操作和步骤605,和/或收发单元1610还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603,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1201和步骤1202中终端设备侧的接收操作和步骤1205,和/或收发单元1610还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1203,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一个例子,该终端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15中处理器的功能。在图17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1710,发送数据处理器1720,接收数据处理器1730。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302可以是图17中的该处理器1710,并完成相应的功能。上述实施例中的收发单元1301可以是图17中的发送数据处理器1720,和/或接收数据处理器1730。虽然图17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处理装置18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可以作为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地,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1803,接口1804。其中处理器1803完成上述处理单元1302的功能,接口1804完成上述收发单元1301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1806、处理器1803及存储在存储器1806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处理器1803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存储器1806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1800中,只要该存储器1806可以连接到处理器1803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运行时,实现如图6和图12所示的通信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versatile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和寄存器等。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中。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K为正整数;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块大小TBS的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不相同,所述第一TBS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TBS;
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通过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UC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包括:
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包括:
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所述第一TBS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所述第一TBS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包括:
在所述第一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ACK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一部分CSI part 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1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二部分CSI part 2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2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K大于或等于2。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K为正整数;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块大小TBS的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不相同,所述第一TBS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TBS;
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通过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UC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所述第一TBS,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所述第一TBS,包括:
在所述第一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ACK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一部分CSI part 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1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二部分CSI part 2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2得到,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K大于或等于2。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K为正整数;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块大小TBS的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不相同,所述第一TBS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TBS;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UCI。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所述第一TBS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ACK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一部分CSI part 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1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二部分CSI part 2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2得到,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K大于或等于2。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物理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对应K个上行数据信道,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每个上行数据信道分别用于传输一次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K为正整数;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UCI的第一时域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K个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与用于确定第一传输块大小TBS的参考上行数据信道不相同,所述第一TBS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TBS;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UCI。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大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物理资源数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所述第一TBS,所述等效物理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上行数据信道包括的可以用于承载UCI的物理资源数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对应于等效物理资源数量和所述第一TBS,包括:
在所述第一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ACK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一部分CSI part 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1得到,
在所述第一UCI为信道状态信息第二部分CSI part 2的情况下,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基于Q′CSI-2得到,
27.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CI所占的物理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信道中的物理资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K大于或等于2。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或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或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或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2614.1A CN111757487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PCT/CN2020/081451 WO2020200044A1 (zh) | 2019-03-29 | 2020-03-26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AU2020251616A AU2020251616B2 (en) | 2019-03-29 | 2020-03-26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021557716A JP7262611B2 (ja) | 2019-03-29 | 2020-03-26 |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BR112021019592A BR112021019592A2 (pt) | 2019-03-29 | 2020-03-26 |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ão,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
EP20784330.1A EP3952534A4 (en) | 2019-03-29 | 2020-03-26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US17/487,908 US11974287B2 (en) | 2019-03-29 | 2021-09-28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2614.1A CN111757487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57487A CN111757487A (zh) | 2020-10-09 |
CN111757487B true CN111757487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266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2614.1A Active CN111757487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74287B2 (zh) |
EP (1) | EP3952534A4 (zh) |
JP (1) | JP7262611B2 (zh) |
CN (1) | CN111757487B (zh) |
AU (1) | AU2020251616B2 (zh) |
BR (1) | BR112021019592A2 (zh) |
WO (1) | WO20202000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03049A (ko) * | 2019-04-30 | 2022-01-07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Dmrs 구성 방법, 사용자 장치 |
CN112655264A (zh) * | 2020-12-14 | 2021-04-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CN116508379A (zh) * | 2020-12-14 | 2023-07-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装置 |
CN115334652A (zh) * | 2021-05-10 | 2022-11-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uci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70647A (zh) * | 2010-02-26 | 2011-08-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数据信道资源复用类型的判断装置和方法 |
CN108400834A (zh) * | 2017-02-06 | 2018-08-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9391388A (zh) * | 2017-08-04 | 2019-02-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34947B1 (en) | 2010-10-28 | 2017-10-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WO2016093600A1 (ko) * | 2014-12-08 | 2016-06-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581579B2 (en) * | 2015-12-27 | 2020-03-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for NB-Io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172052B1 (ko) | 2016-03-30 | 2020-10-30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정보 처리 방법, 단말 장치,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
CN107872896B (zh) * | 2016-09-23 | 2022-10-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906576B (zh) * | 2016-11-04 | 2022-05-24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识别用于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的资源 |
US10484976B2 (en) * | 2017-01-06 | 2019-11-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ignaling, procedure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s for uplink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
CN109152007B (zh) * | 2017-06-15 | 2021-06-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16095854A (zh) * | 2017-06-27 | 2023-05-09 | 苹果公司 |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标识 |
CN109392168B (zh) | 2017-08-04 | 2021-04-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
CN109392101B (zh) | 2017-08-04 | 2020-08-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EP3666001B1 (en) * | 2017-08-10 | 2022-10-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Procedures, base stations and user equipment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out grant |
EP3646502A1 (en) * | 2017-08-10 | 2020-05-06 | Ofinno, LLC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
WO2019031850A1 (ko) * | 2017-08-11 | 2019-02-1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
CN109511169B (zh) * | 2017-09-15 | 2024-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资源集合的获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CN107801250A (zh) | 2017-09-26 | 2018-03-13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基站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1149412B (zh) * | 2017-09-28 | 2023-10-13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自主上行链路确认触发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52614.1A patent/CN111757487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6 AU AU2020251616A patent/AU202025161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26 BR BR112021019592A patent/BR112021019592A2/pt unknown
- 2020-03-26 WO PCT/CN2020/081451 patent/WO2020200044A1/zh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0-03-26 EP EP20784330.1A patent/EP3952534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26 JP JP2021557716A patent/JP7262611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28 US US17/487,908 patent/US119742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70647A (zh) * | 2010-02-26 | 2011-08-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数据信道资源复用类型的判断装置和方法 |
CN108400834A (zh) * | 2017-02-06 | 2018-08-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9391388A (zh) * | 2017-08-04 | 2019-02-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Feature lead summary for Configured grant enhancement;vivo;《3GPP TSG RAN WG1#96 R1-1903409》;20190301;第1-1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0251616B2 (en) | 2023-03-02 |
BR112021019592A2 (pt) | 2021-12-14 |
EP3952534A1 (en) | 2022-02-09 |
US20220015092A1 (en) | 2022-01-13 |
JP7262611B2 (ja) | 2023-04-21 |
US11974287B2 (en) | 2024-04-30 |
EP3952534A4 (en) | 2022-05-18 |
WO2020200044A1 (zh) | 2020-10-08 |
AU2020251616A1 (en) | 2021-11-04 |
CN111757487A (zh) | 2020-10-09 |
JP2022528386A (ja) | 2022-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4124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duration of a repetition of a transport block | |
CN110169000B (zh) | 用于上行链路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的信令、过程、用户设备和基站 | |
US11464019B2 (en) |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equipment | |
CN11175748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US11871267B2 (en) |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20190099081A (ko) | 스케일 조정 가능 피드백 리포팅 | |
KR20200018210A (ko)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EP3335349A1 (en) |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harq-ack codebook size for a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KR20180059894A (ko) | 짧은 물리적 업링크 공유 채널 배치 | |
CN113498627B (zh) | 信号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KR20130098389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20523841A (ja) |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KR20190058603A (ko) | 정보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 |
CN114128189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190039549A (ko) | 업링크 단축 전송 시간 간격(tti) 전송을 위한 시그널링 | |
CN113544992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JP7485782B2 (ja) |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報告 | |
CN112398577B (zh) |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KR102202360B1 (ko) | 정보 송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 디바이스 | |
CN117769873A (zh) |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参数更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1436108A (zh) |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的装置 | |
WO2020143840A1 (zh) | 一种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及装置 | |
RU2789381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 |
WO2020206605A1 (zh) | 下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7999753A (zh) | 方法、通信设备和基础设施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