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376B - 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57376B CN111757376B CN201910253513.6A CN201910253513A CN111757376B CN 111757376 B CN111757376 B CN 111757376B CN 201910253513 A CN201910253513 A CN 201910253513A CN 111757376 B CN111757376 B CN 1117573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lm
- bfd
- terminal device
- quality
- dr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13441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303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MJSPPDCIDJQLRE-YUMQZZPRSA-N S-methionyl-L-thiocitrulline Chemical compound CSCC[C@@H](C(S/C(\N)=N/CCC[C@@H](C(O)=O)N)=O)N MJSPPDCIDJQLRE-YUMQZZPRSA-N 0.000 claims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HMUNWXXNJPVALC-UHFFFAOYSA-N 1-[4-[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2-(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N1CCN(CC1)C(CN1CC2=C(CC1)NN=N2)=O HMUNWXXNJPVAL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LDXJRKWFNNFDSA-UHFFFAOYSA-N 2-(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1-[4-[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N(CC2=NNN=C21)CC(=O)N3CCN(CC3)C4=CN=C(N=C4)NCC5=CC(=CC=C5)OC(F)(F)F LDXJRKWFNNFD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80 active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OHVLMTFVQDZYHP-UHFFFAOYSA-N 1-(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2-[4-[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N1N=NC=2CN(CCC=21)C(CN1CCN(CC1)C=1C=NC(=NC=1)NCC1=CC(=CC=C1)OC(F)(F)F)=O OHVLMTFVQDZYH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WZFUQSJFWNHZHM-UHFFFAOYSA-N 2-[4-[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1-(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N1CCN(CC1)CC(=O)N1CC2=C(CC1)NN=N2 WZFUQSJFWNHZH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ONKBQPVFMXDOV-QHCPKHFHSA-N 6-[(5S)-5-[[4-[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methyl]-2-oxo-1,3-oxazolidin-3-yl]-3H-1,3-benzoxazol-2-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N1CCN(CC1)C[C@H]1CN(C(O1)=O)C1=CC2=C(NC(O2)=O)C=C1 CONKBQPVFMXDOV-QHCPKHFH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42 quality metric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527 sweetened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C(=O)NCCC(N1CC2=C(CC1)NN=N2)=O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QMFQLVAJGZSQS-UHFFFAOYSA-N 2-[4-[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N-(2-oxo-3H-1,3-benzoxazol-6-yl)acet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N1CCN(CC1)CC(=O)NC1=CC2=C(NC(O2)=O)C=C1 JQMFQLVAJGZS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根据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的参考信号,并根据参考信号周期性地对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该周期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B2与接收波束加权因子(N)和碰撞加权因子(P)有关。由于终端设备在一个周期内是否能够获取到一个有效的度量值与N和P有关,因此,本申请在确定周期时将N和/或P的值作为考虑因素,使得在N和/或P的影响下,终端设备评估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的周期更合理,提高了终端设备在该周期内获得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波束失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设备在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时,可以周期性的进行评估。该周期的确定一般需要使得每个周期内能够获取到一个新的度量值的前提下使得该周期尽可能短,从而更及时地反映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的变化。目前,该周期根据预设值、用于进行无线链路或波束质量评估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简称RS)的最小周期或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简称DRX)周期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具体的确定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场景。目前的周期可能造成频繁的无线链路失败或波束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用以避免频繁的无线链路失败或波束失败。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RLM-RS的配置信息,并根据RLM-RS周期性地对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
其中,RLM-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上述周期为T毫秒,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一个RLM-RS的周期确定,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至少一个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即T)内是否能够获取到一个新的度量值以及该新的度量值是否为有效的度量值,不仅仅与RLM-RS的最小周期和终端设备的DRX周期有关,还与N和P有关,而目前的周期确定方法并未考虑到N和/或P的影响。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时将N和/或P的值作为考虑因素,使得在N和/或P的影响下,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更合理,提高了终端设备在该评估周期内获得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max(B1,B2),在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B1大于0,或B2=mini(NiTRLM-RS,i)或B2=mini(TRLM-RS,i);或者,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小于等于Q毫秒的情况下,B1=C1TDRX,或或或或B2=C2 mini(NiTRLM-RS,i)或或者,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大于Q毫秒的情况下,B1=TDRX,或B2=mini(NiTRLM-RS,i)或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终端设备的DRX循环的长度,TRLM-RS,i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由于采用多个接收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接收RLM-RS,和/或,RLM-RS与MG或同频测量的SMTC的碰撞,导致在现有的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内可能无法获取到有效的测量值,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考虑N和P,使得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时的评估周期变长,例如,变为原来的N倍、P倍或N*P倍,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在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内至少获取一个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3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10。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装置配置至少一个RLM-RS,RLM-RS用于装置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处理单元,用于根据RLM-RS周期性地对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周期为T毫秒,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一个RLM-RS的周期确定,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至少一个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max(B1,B2),在装置未配置DRX的情况下,B1大于0,或B2=mini(NiTRLM-RS,i)或或者,在装置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小于等于Q毫秒的情况下,B1=C1TDRX, 或或或或B2=C2mini(NiTRLM-RS,i)或或者,在装置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大于Q毫秒的情况下,B1=TDRX,或B2=mini(NiTRLM-RS,i)或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装置的DRX循环的长度,TRLM-RS,i为网络设备为装置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3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10。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BFD-RS的配置信息,并根据BFD-RS周期性地对终端设备的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
其中,BFD-RS用于终端设备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上述周期为T毫秒,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一个BFD-RS的周期确定,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至少一个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终端设备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即T)内是否能够获取到一个新的度量值以及该新的度量值是否为有效的度量值,不仅仅与BFD-RS的最小周期和终端设备的DRX周期有关,还与N和P有关,而目前的周期确定方法并未考虑到N和/或P的影响。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在确定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时将N和/或P的值作为考虑因素,使得在N和/或P的影响下,终端设备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更合理,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在该评估周期内获得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波束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max(B1,B2),在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B1大于0,或B2=mini(NiTBFD-RS,i)或或者,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小于等于Q毫秒的情况下,B1=C1TDRX,或或或或B2=C2mini(NiTBFD-RS,i)或或者,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大于Q毫秒的情况下,B1=TDRX,或B2=mini(NiTBFD-RS,i)或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终端设备的DRX循环的长度,TBFD-RS,i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由于采用多个接收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接收BFD-RS,和/或,BFD-RS与MG或同频测量的SMTC的碰撞,导致在现有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内可能无法获取到有效的测量值,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考虑N和P,使得终端设备进行波束质量评估时的评估周期变长,例如,变为原来的N倍、P倍或N*P倍,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在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内至少获取一个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波束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3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2。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装置配置至少一个BFD-RS,BFD-RS用于装置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处理单元,用于根据BFD-RS周期性地对装置的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周期为T毫秒,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一个BFD-RS的周期确定,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至少一个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max(B1,B2),在装置未配置DRX的情况下,B1大于0,或B2=mini(NiTBFD-RS,i)或或者,在装置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小于等于Q毫秒的情况下,B1=C1TDRX,B2=或或或或B2=C2mini(NiTBFD-RS,i)或或者,在装置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大于Q毫秒的情况下,B1=TDRX,或B2=mini(NiTBFD-RS,i)或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装置的DRX循环的长度,TBFD-RS,i为网络设备为装置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3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2。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的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对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
其中,第一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
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时,N=1。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时,在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的情况下,P=1。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时,在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的情况下,P=1。第五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网络的配置,可以保证N=1,P=1,从而保证终端设备在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评估周期内能够获得至少一个有效度量值,进而使得终端设备采用现有的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评估周期进行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时,不会出现无线链路失败或波束失败频繁发生的现象。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为装置配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的配置信息,第一RS用于装置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对装置的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的配置信息,并基于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S。
其中,第一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
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时,N=1。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时,在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的情况下,P=1。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时,在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的情况下,P=1。第七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网络的配置,可以保证N=1,P=1,从而保证终端设备在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评估周期内能够获得至少一个有效度量值,进而使得终端设备采用现有的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评估周期进行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时,不会出现无线链路失败或波束失败频繁发生的现象。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通过通信单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的配置信息,第一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配置信息通过通信单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S。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所述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所述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和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链路质量监测时所使用的门限值,T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第九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无线链路质量评估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在不修改协议中现有无线链路质量评估周期的定义和配置,以及现有的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提高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避免了不合理的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其中,或 或或或或k=miniNi或其中,所述TRLM-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装置配置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所述装置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所述装置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装置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和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装置进行无线链路质量监测时所使用的门限值,T为所述装置的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其中,或 或或或或k=miniNi或其中,所述TRLM-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装置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所述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所述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所述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和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波束质量检测时所使用的门限值,T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第十一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波束质量评估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在不修改协议中现有波束质量评估周期的定义和配置,以及现有的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配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提高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避免了不合理的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其中,或或或或或k=miniNi或其中,TBFD-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装置配置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所述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所述装置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装置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所述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和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装置进行波束质量检测时所使用的门限值,T为所述装置进行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所述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所述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其中,或或或或或k=miniNi或其中,TBFD-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装置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所述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所述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二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第十三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无线链路质量评估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960,所述第二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288秒。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所述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所述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二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960,所述第二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288秒。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二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所述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所述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二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对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第十五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无线链路质量评估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960,所述第二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288秒。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装置配置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二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所述装置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所述装置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装置对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二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对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960,所述第二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288秒。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根据N和P确定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所述计数器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第十七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波束质量评估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个T,T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N和P确定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所述计数器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个T,T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根据N和P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第十九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波束质量评估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个T,T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装置配置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所述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根据N和P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所述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所述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装置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所述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装置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数器和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对所述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个T,T为所述装置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得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评估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区间内未获取到有效度量值,所述有效度量值是指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最佳接收方向的接收波束对RLM-RS测量得到的度量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评估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在评估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区间内获取到的度量值对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将计时器的计时暂停,所述计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评估结果,在所述计时器暂停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计时器的计时启动。
第二十一方面中,所述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可以理解包括但不限于是从所述终端设备的的底层(如物理层等)获得。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将没有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无线链路质量评估周期排除在外,使得仅有包含有效度量值的上报结果在RLM流程中被考虑到,从而避免不合理的无线链路失败。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评估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区间内未获取到有效度量值,所述有效度量值是指所述装置使用最佳接收方向的接收波束对RLM-RS测量得到的度量值,所述RLM-RS用于所述装置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评估结果为所述装置根据在评估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区间内获取到的度量值对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计时器的计时暂停,所述计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所述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评估结果,在所述计时器暂停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计时器的计时启动。
第二十二方面中,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可以理解包括但不限于是从相对于所述通信单元的底层(如物理层等)单元获得。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得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评估所述波束质量的评估区间内未获取到有效度量值,所述有效度量值是指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最佳接收方向的接收波束对BFD-RS测量得到的度量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评估结果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在评估所述波束质量的评估区间内获取到的度量值对所述波束质量的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将计时器的计时暂停,所述计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所述计时器对应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评估结果,在所述计时器暂停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计时器的计时启动。
第二十三方面中,所述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可以理解包括但不限于是从所述终端设备的的底层(如物理层等)获得。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将没有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波束质量评估周期排除在外,使得仅有包含有效度量值的上报结果在BFD流程中被考虑到,从而避免不合理的波束失败。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评估所述波束质量的评估区间内未获取到有效度量值,所述有效度量值是指所述装置使用最佳接收方向的接收波束对BFD-RS测量得到的度量值,所述BFD-RS用于所述装置对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评估结果为所述装置根据在评估所述波束质量的评估区间内获取到的度量值对所述波束质量的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计时器的计时暂停,所述计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所述计时器对应的门限值为确认所述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评估结果,在所述计时器暂停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计时器的计时启动。
第二十四方面中,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可以理解包括但不限于是从相对于所述通信单元的底层(如物理层等)单元获得。
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一方面、第九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五方面或第二十一方面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内,也可以位于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二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三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七方面、第十九方面或第二十三方面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内,也可以位于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束质量评估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束质量评估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二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和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无线链路和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内,也可以位于无线链路和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链路和波束质量评估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链路和波束质量评估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二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六方面和第八方面提供的装置;或者,第十四方面和第十六方面提供的装置;或者,第十八方面和第二十方面提供的装置。
第二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第七方面、第九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五方面、第十七方面、第十九方面、第二十一方面、第二十三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第七方面、第九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五方面、第十七方面、第十九方面、第二十一方面、第二十三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第十方面、第十二方面、第十四方面、第十六方面、第十八方面、第二十方面、第二十二方面和第二十四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五方面、第七方面、第九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五方面、第十七方面、第十九方面、第二十一方面和第二十三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方案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RX周期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评估区间示意图;
图5至图8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信号之间的资源碰撞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示意图;
图10和图11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1指示周期与度量值获取示意图;
图12、图15、图17、图19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13、图16、图18、图20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2和图23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
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SC-FDMA)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其中,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简称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mobile broadband,简称UMB)等无线技术。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演进版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新版本。第五代(5th-generation,简称5G)通信系统、新空口(new radio,简称NR)通信系统是正在研究当中的下一代通信系统。此外,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业务场景,例如,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称eMBB)业务场景、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简称URLLC)业务场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业务场景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涉及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示例性的,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图1中仅示出了1个)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图1中示出了5个,分别为终端设备1至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1至终端设备5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通信,从而传输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与网络设备通信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基站。网络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等,也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控制节点,如网络控制器。所述控制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基站,并为所述多个基站覆盖下的多个终端设备配置资源。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网络中可以称为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可以称为基站(NodeB),LTE系统中可以称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简称eNB或eNodeB),5G通信系统或NR通信系统中可以称为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简称gNB),本申请对基站的具体名称不作限定。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传输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简称TRP)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简称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简称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简称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和物理(physical,简称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D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终端设备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和数据连通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简称MS)、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无人机、IoT设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中的站点(station,简称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TC)终端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例如,5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NR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更加的清楚,以下对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概念或内容作简单介绍。
1、无线链路
无线链路是指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空口的通信链路。
2、波束(beam)
高频通信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号能量随传输距离急剧下降,导致信号传输距离短。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高频通信采用模拟波束技术,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进行加权处理,将信号能量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类似于光束一样的信号(称为模拟波束,简称波束),从而提高传输距离。
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成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具体为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模拟波束成形技术,混合波束成形技术。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
波束包括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天线阵列对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进行加强或削弱接收的分布。
在目前的NR协议中,波束信息可通过天线端口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简称QCL)关系来进行指示。具体地,可以在指示信息(例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DCI))中指示一个资源(或天线端口)与另一个资源(或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来表示这两个资源(或天线端口)对应的波束具有相同的空间特征,可以采用同一个接收波束来接收。波束在协议中具体地可以通过各种信号的标识来表示,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CSI-RS)的资源索引,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ynchronous 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可以简称为SS/PBCH block,也可以简称为SSB)的索引,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简称SRS)的资源索引,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TRS)的资源索引。
3、DRX模式
DRX模式是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的一种模式,目的是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的配置决定是否采用DRX模式接收信号。当终端设备采用DRX模式接收信号时,在一个DRX周期内,终端设备在激活时间(active time)内可以接收数据,而在激活时间以外,终端设备将进入睡眠时间,在睡眠时间内,终端设备将不接收数据。DRX周期是指两个相邻的激活时间的起始时间之间的间隔,也可以称为DRX循环的长度。示例性的,参见图2,在DRX周期1和DRX周期2内,终端设备都只能在激活时间内接收数据。
4、无线链路监测(radio link monitoring,简称RLM)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终端设备的移动、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radio link)的质量时好时坏。为了保证通信的稳定,终端设备需要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持续监测。更确切地说,是对承载了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简称BLER)进行持续监测。此监测过程即RLM。
5、波束失败检测(beam failure detection,简称BFD)
在NR中,数据收发是基于波束(beam)的。因此,引入了对于某些特定的波束所承载的PDCCH的质量进行监测,该过程可以称为BFD。
6、RLM机制
在RLM过程中出于计算复杂度的考虑,终端设备对于PDCCH的BLER的监测并非是真的要去检测PDCCH并统计BLER,而是在一些网络指示的用于RLM的RS上对无线链路进行质量度量(quality metric),得到多个度量值(也可以称为质量度量值),再依据多个度量值对PDCCH的BLER进行估计。示例性的,度量值可以为对无线链路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简称SINR)的度量值。其中,用于RLM的RS可以称为RLM-RS。
NR中的RLM机制具体包括步骤(1)至步骤(4):
步骤(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RLM-RS。
步骤(1)在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简称RRC)重配置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RLM-RS。RLM-RS可以为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简称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CSI-RS)。
步骤(2)、终端设备的物理层(physical layer,简称PHY层)对当前的无线链路质量进行评估。
步骤(2)在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的PHY层周期性的对当前的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周期为T。PHY层也可以称为层1(简称为L1)。因此,该周期也可以称为RLM的层1指示周期(L1indication period),也可以称为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
步骤(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针对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RLM-RS,网络设备会周期性的发送该RLM-RS,终端设备每接收到一个该RLM-RS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一个RLM-RS确定一个度量值。PHY层从评估时刻开始向前算起的一段时间(称为评估区间(evaluation interval))内可以得到多个度量值。PHY层将该多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一个单一的度量值(称为合并值),根据该合并值确定针对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的该RLM-RS的评估结果。
其中,用于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同步(in sync,简称IS)的评估区间与用于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失步(out-of-sync,简称OOS)的评估区间的长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根据两个评估区间进行评估得到的评估结果不可能既是IS也是OOS,因此,针对一个RLM-RS,最终的评估结果要么为IS,要么为OOS。关于评估区间的描述可参见下文。可以理解的是,当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了多个RLM-RS时,终端设备可以针对每个RLM-RS得到一个评估结果。
示例性的,参见图3,假设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了RLM-RS1和RLM-RS2,RLM-RS1和RLM-RS2均为SSB。终端设备在评估时刻可以根据第1至10次接收到的RLM-RS1确定10个度量值,根据10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OOS,根据第6至10次接收到的RLM-RS1确定5个度量值,根据5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IS,最终确定针对RLM-RS1的评估结果。终端设备在评估时刻可以根据第5至14次接收到的RLM-RS2确定10个度量值,根据10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OOS,根据第10至14次接收到的RLM-RS2确定5个度量值,根据5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IS,最终确定针对RLM-RS2的评估结果。
对于某个RLM-RS,PHY层将评估区间内的确定的各个度量值进行合并的方法取决于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
根据一个RLM-RS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的过程可以包括:将合并值分别与称为Qin和Qout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合并值高于Qin,则认为该RLM-RS的评估结果为IS,如果合并值低于Qout,则认为该RLM-RS的评估结果为OOS。需要说明的是,当RLM-RS的评估结果为IS时,说明无线链路质量较好,当RLM-RS的评估结果为OOS时,说明无线链路质量不好。
Qin和Qout各自对应一个PDCCH BLER值。在NR的R15(版本15)中定义Qin和Qout所对应的PDCCH BLER值分别为2%和10%。由于度量值越大,BLER越小,因此,如果度量值低于Qout,则意味着PDCCH BLER高于10%,如果度量值高于Qin,则PDCCH BLER低于2%。Qin和Qout具体的取值,由终端设备厂商根据自己的器件、算法水平,以及在3GPP协议中定义的假设PDCCH传输参数(hypothetical PDCCH transmission parameters)自行制定。
步骤(3)、终端设备的PHY层向终端设备的RRC层上报评估结果。
步骤(3)在具体实现时,在一次评估中,若所有的RLM-RS都被判定为失步,则PHY层向RRC层上报OOS。若至少有一个RLM-RS被判定为同步,则PHY层向RRC层上报IS。其中,RRC层也可以称为层3,层3可以简称为L3。
示例性的,参见图3,若RLM-RS1和RLM-RS2都被判定为OOS,则PHY层在评估时刻向RRC层上报OOS。若RLM-RS1和RLM-RS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RLM-RS被判定为IS,则PHY层在评估时刻向RRC层上报IS。
步骤(4)、终端设备的RRC层统计评估结果。
步骤(4)在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的RRC层的行为分成两个阶段(记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在第一阶段,终端设备会使用被称为N310的计数器对PHY层上报的OOS进行统计,使用被称为N311的计数器对PHY层上报的IS进行统计。RRC层统计的是PHY层上报的连续的OOS或IS的个数。具体实现可以为:每当PHY层上报一个OOS时,RRC层将N311计数器清零,并将N310计数器加1;而每当PHY层上报一个IS时,RRC层将N310计数器清零,并将N311计数器加1。期间,若N310的计数超过预设的门限值,则RRC层进入第二阶段。
进入第二阶段后,终端设备要启动一个被称为T310的计时器,之后仍然用与第一个阶段相同的方式统计OOS和IS。如果在T310计时器超时之前,N311的计数超过了预设的门限值,则终端设备认为无线链路质量改善了,此时,终端设备停止T310,然后回到第一阶段继续监测。如果在T310计时器超时之前N311的计数都没有超过预设的门限值,则终端设备认为无线链路质量已经不存在改善的可能,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简称RLF),之后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链路的重建立(radio linkre-establishment)。
其中,N310,N311的预设的门限值以及T310的最大计时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重配置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7、BFD机制
BFD的机制与RLM类似。区别只在于BFD目的是反映波束的质量的变化并非是整体的链路质量,因此BFD监测的是某个波束上承载的PDCCH的BLER。并且,BFD中只统计OOS,不统计IS。另外,BFD涉及的不是PHY层和RRC层之间的交互,而是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之间的交互。MAC层也可以称为层2,层2可以简称为L2。
BFD机制具体包括步骤1至步骤4:
步骤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用于BFD的一个或多个RS,用于BFD的RS可以称为BFD-RS。
步骤1在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重配置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BFD-RS。BFD-RS可以为SSB或CSI-RS。
步骤2、终端设备的PHY层对当前的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
步骤2在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的PHY层周期性的对当前的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周期为T。该周期也可以称为BFD的层1指示周期,也可以称为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
步骤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针对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BFD-RS,网络设备会周期性的发送该BFD-RS,终端设备每接收到一个该BFD-RS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一个BFD-RS确定一个度量值。PHY层从评估时刻开始向前算起的一段时间(称为评估区间)内可以得到多个度量值。PHY层将该多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一个单一的度量值(称为合并值),根据该合并值确定针对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的该BFD-RS的评估结果。关于评估区间的描述可参见下文。可以理解的是,当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了多个BFD-RS时,终端设备可以针对每个BFD-RS得到一个评估结果。
示例性的,参见图4,假设网络为终端设备配置了BFD-RS1和BFD-RS2,BFD-RS1和BFD-RS2均为SSB。终端设备在评估时刻可以根据第6至10次接收到的BFD-RS1确定5个度量值,根据5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OOS。终端设备在评估时刻可以根据第10至14次接收到的BFD-RS2确定5个度量值,将5个度量值进行合并得到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是否为OOS。
对于某个BFD-RS,PHY层将评估区间内的确定的各个度量值进行合并的方法取决于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
根据一个BFD-RS的合并值确定评估结果的过程可以包括:将合并值与称为Qout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合并值低于Qout,则认为该BFD-RS的评估结果为OOS。关于Qout的描述可参见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终端设备的PHY层向终端设备的MAC层上报评估结果。
步骤3在具体实现时,在一次评估中,若所有的BFD-RS都被判定为失步,则PHY层向MAC层上报OOS。
步骤4、终端设备的MAC层统计评估结果。
步骤4在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会使用一个称为波束失败指示计数器(beamfailure indication counter,简称BFI_counter)的计数器对PHY层上报的OOS进行统计。具体来说,在BFI_counter为0时,若PHY层上报了OOS,则MAC层将BFI_counter加1并启动BFD计时器(称为BFD_timer)。
如果在BFD_timer超时之前PHY层都没有再上报新的OOS,则终端设备认为波束质量改善了,应停止BFD_timer并将BFI_counter清零。
如果MAC层在BFD_timer超时之前PHY层又上报了新的OOS,则MAC层将BFI_counter加1并重启BFD_timer。如果BFI_counter超过了最大门限,则终端设备认为波束质量已经无法改善,此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发生了波束失败,并进入候选波束检测(candidatebeam detection)等波束重建过程。
BFI_counter的最大门限值以及BFD_timer的最大计时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重配置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8、评估区间的配置
在RLM或BFD过程中,现有的RLM-RS和BFD-RS、OOS和IS以及评估区间(单位为ms)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对于本申请来说,表1中的具体数值仅是示例,还可以取不同的值,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同样,下文中的表2-表4中的数值也仅为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表1
注:TDRX是指DRX循环的长度,TRLM-RS是指RLM-RS的发送周期,TBFD-RS是指BFD-RS的发送周期,N是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为碰撞加权因子,是补偿RLM-RS/BFD-RS由于与测量间隔(measurement gap,简称MG)或同频测量的同步信号测量定时配置(synchronizationsignal measurement timing configuration,简称SMTC)窗碰撞所导致的测量机会损失的加权因子。
N主要是考虑到终端设备在高频会使用接收波束成型技术。因此终端设备在接收信号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得知最佳的接收波束方向。因此评估区间在时间上应该为终端设备尝试不同接收方向的行为留出足够的时间。具体来说,对于频域区间(frequency range,简称FR)1(即低频)的RLM/BFD,N=1,而对于FR2(即高频)的RLM/BFD,如果网络设备可以通过QCL关系告知终端设备进行RLM/BFD的最佳接收波束方向,则N=1,否则,N=8。
P是补偿RLM-RS/BFD-RS由于与MG或同频测量的SMTC窗碰撞所导致的测量机会损失的加权因子。同频测量的SMTC是指用于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在频点测量的SMTC。
在3GPP讨论时的假设是RLM/BFD的优先级低于移动性测量,而MG和SMTC是用于移动性测量的。因此在RLM-RS/BFD-RS和MG或同频测量的SMTC在时域上发生碰撞,且终端设备无法同时处理RLM/BFD和移动性测量时,终端设备应优先进行移动性测量。具体的,以下对情况1至情况4下3GPP所定义的原则进行说明。
MG和SMTC本质上是周期性出现的时间窗,一个时间窗可以称为MG和SMTC的一个时间范围。具体可参见图5。其中,针对一个RLM-RS/BFD-RS,RLM-RS/BFD-RS和MG碰撞是指该MG的时间范围包括该RLM-RS/BFD-RS的至少一次发送占用的时间。RLM-RS/BFD-RS完全与MG碰撞是指该MG的时间范围包括该RLM-RS/BFD-RS的每次发送占用的时间。示例性的,RLM-RS/BFD-RS和MG完全碰撞的情形可参见图5。RLM-RS/BFD-RS和MG部分碰撞的情形可参见图6。
针对一个RLM-RS/BFD-RS,RLM-RS/BFD-RS和SMTC碰撞是指该SMTC的时间范围包括该RLM-RS/BFD-RS的至少一次发送占用的时间。RLM-RS/BFD-RS完全与SMTC碰撞是指该MG的时间范围包括该RLM-RS/BFD-RS的每次发送占用的时间。示例性的,RLM-RS/BFD-RS和SMTC部分碰撞的情形可参见图7和图8。
RLM-RS/BFD-RS完全与MG碰撞是指MG的时间范围完全包括RLM-RS/BFD-RS的时域范围。
情况1、
如果RLM-RS/BFD-RS完全与MG碰撞(如图5所示),此种情况3GPP不会定义相应的评估区间值,即此种情况是需要网络通过合理配置避免的。
情况2、
如果RLM-RS/BFD-RS存在在MG外的测量机会(如图6所示),此种情况终端设备只在MG外进行RLM/BFD测量。
情况3、
如果RLM-RS/BFD-RS在MG外的测量机会与同频测量的SMTC完全碰撞且终端设备无法同时进行RLM/BFD和同频测量。则终端设备按照RLM/BFD和同频测量1:2的比例时分地进行两者,即三次测量机会里有一次用来做RLM/BFD,其他的测量机会做同频测量,如图7所示。
情况4、
如果RLM-RS/BFD-RS在MG外的测量机会与同频测量的SMTC不完全碰撞,则终端设备仅在MG和SMTC外进行RLM/BFD,如图8所示。
总之,上述情况2至情况4下RLM/BFD测量机会会有损失。
3GPP在制定评估区间时的原则为:评估区间的长度取决于获取一定数量的度量值所需的时间。针对不同的监测类型和不同类型的RS,对应的度量值的个数可参见表2。
表2
其中,针对同样的监测类型和同样的RS类型,不同的DRX配置对应的评估区间的确定表达式可参见表3。
表3
在表3中,A1为固定值,由网络配置决定,具体数值可参见表1。A2为监测类型和RS的类型对应的度量值的个数,均可根据表2确定。当RS用于RLM时,RS为RLM-RS,TRS为TRLM-RS。当RS用于BFD时,RS为BFD-RS,TRS为TBFD-RS。
若终端设备的DRX配置为TDRX≤320ms,终端设备应在DRX的激活时间内对RS进行测量,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假设一个激活时间内终端设备仅进行一次度量值的获取,则获取单个度量值的时间为该场景下,DRX的激活时间和RLM-RS可能存在失配,获取单个度量值的时间会在基础上延长1.5倍。因此,终端设备获取A2个度量值所需的时间为A3=1.5A2。当过小时,终端设备需要频繁的测量度量值,从而带来较大的功耗,为了避免该问题。因此,评估区间定为取和A1之间的较大值。
若终端设备的DRX配置为TDRX>320ms,终端设备应在DRX的激活时间内对RS进行测量,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假设一个激活时间内终端设备仅进行一次度量值的获取,则获取单个度量值的时间为而TDRX大于TRS,因此,则终端设备获取A2个度量值所需的时间为由于不会过小,因此,评估区间直接为
9、层1指示周期的配置
RLM和BFD的层1指示周期如表4所示。
表4
DRX配置 | RLM的层1指示周期(ms) | BFD的层1指示周期(ms) |
未配置DRX | max(10,T<sub>RLM-RS,min</sub>) | max(2,T<sub>BFD-RS,min</sub>) |
T<sub>DRX</sub>≤320ms | 1.5max(T<sub>DRX</sub>,T<sub>RLM-RS,min</sub>) | 1.5max(T<sub>DRX</sub>,T<sub>BFD-RS,min</sub>) |
T<sub>DRX</sub>>320ms | T<sub>DRX</sub> | T<sub>DRX</sub> |
TRLM-RS,min和TBFD-RS,min分别为所有配置给终端设备的RLM-RS的周期的最小值和BFD-RS的周期的最小值。3GPP如此制定层1指示周期的目的是保证在每个层1指示周期里终端设备至少能够获得一个新的度量值的前提下使得层1指示周期尽可能地短,这样可以更及时地反映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的变化。
层1指示周期中的值的确定原理与评估区间中的值的确定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0、现有的层1指示周期存在的问题
场景1、N=8
根据N的定义可知,场景1下RLM-RS/BFD-RS在频率上位于FR2,且网络在配置RLM-RS/BFD-RS的时候并未一并配置QCL关系。因此终端设备无法得知进行RLM/BFD测量时的最佳接收波束方向,必须要采用多个接收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接收RLM-RS/BFD-RS。示例性的,参见图9,假设终端设备从接收波束5开始顺时针进行波束扫描,则需要8次的波束扫描才可以确定最佳接收波束方向(即接收波束4的接收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收波束方向偏离最佳的接收方向时,天线增益衰减会非常严重,从而导致测得的度量值几乎一定会低于Qout。
以BFD为例,参见图10中的(a),假设终端设备的接收机也恰好支持8个接收波束方向。终端设备在指示周期内新获得的度量值是使用最佳接收方向得到的(图中填充的接收波束方向)。在图10中,由于终端的评估周期与BFD-RS的发送周期相同,因此,下一次使用最佳接收波束方向获得的度量值要等到8个指示周期之后。在此期间的7个指示周期里新获得的度量值都是使用非最佳接收波束方向获得的(图中未填充的接收波束方向),因此一定差于使用最佳接收波束方向所获得的度量值。假设在一个指示周期里终端设备的评估结果是OOS。那么在接下来的7个指示周期内也一定会得出OOS的评估结果。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一旦上报OOS就一定会连续上报8个OOS。只有等到第8个指示周期评估结果才可能会发生改变。但问题在于,网络设备配置的BFI_counter的最大取值只有10,这就导致终端设备只要连续两次使用最佳接收方向获得的度量值低于Qout,就一定会发生波束失败/无线链路失败。对于RLM也有类似的情况。
场景2、P大于1
P大于1时也会造成类似的问题。由于RLM-RS/BFD-RS会和MG或同频测量的SMTC发生碰撞导致测量机会的损失。因此,平均来说每P个层1指示周期终端设备才会获得一个新的测量机会。这意味着在连续P个层1指示周期里终端设备可能获取不到度量值或用于评估OOS是否发生所基于的度量值是同一组度量值,因此必然会得出相同的结果。因此一旦OOS发生,终端设备就一定会连续地上报P次OOS。这同样会加大波束失败/无线链路失败的风险。
例如,参见图10中的(b),如果RLM-RS/BFD-RS在MG外的测量机会与同频测量的SMTC完全碰撞且终端设备无法同时进行RLM/BFD和同频测量。则终端设备按照RLM/BFD和同频测量1:2的比例时分地进行两者,即三次测量机会里有一次用来做RLM/BFD,其他的测量机会做同频测量。此时,P=3,在评估时刻1和评估时刻2里终端设备用于评估OOS是否发生所基于的度量值是同一组度量值,在评估时刻3里,终端设备获取不到度量值。那么,当终端设备在评估时刻1确定的评估结果为OOS,则会连续上报3个OOS。但问题在于,网络设备配置的BFI_counter的最大取值只有10,从而加大波束失败/无线链路失败的风险。
基于上述场景1和场景2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N和P的作用是叠加的。当两者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问题会变得尤其严重。示例性的,参见图11,当最佳接收波束方向上的测量机会与同频测量的SMTC发生碰撞时,终端设备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获得一个有效的新的度量值。有效度量值是指终端设备使用最佳接收方向的接收波束对RLM-RS/BFD–RS测量得到的度量值。最极端的情况下,N=8,P=6,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平均每48个指示周期才会获得一个有效的新度量值。一旦OOS发生一次,就意味着终端设备将连续上报48次OOS,从而会使得波束失败/无线链路失败频繁出现。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终端设备采用多个接收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接收RLM-RS/BFD-RS和回避RLM/BFD与移动性测量的碰撞的机制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如指示周期设计初衷那样在每一个指示周期内获得至少一个新的有效度量值。因此,只要保证终端设备在每一个指示周期内获得至少一个新的有效度量值就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够保证终端设备在每一个指示周期内获得至少一个新的有效度量值的方法,从而避免无线链路失败/波束失败频繁发生。具体通过以下各个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包括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实施例1-2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
实施例1-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2所示,包括:
1201、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RLM-RS,RLM-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步骤1201在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例如,RRC重配置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RLM-RS。至少一个RLM-RS中的任意一个RLM-RS可以为SSB或CSI-RS。
1202、终端设备根据RLM-RS周期性地对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
步骤12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文关于RLM机制部分的步骤(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步骤1202在具体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上文中的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其中,周期(即上述RLM的层1指示周期,也即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为T毫秒,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一个RLM-RS的周期确定,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至少一个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可选的,N=1,或,N=2,或,N=4,或,N=6,或,N=8。此处的N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N还可能为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终端设备在层1指示周期内是否能够获取到一个新的度量值以及该新的度量值是否为有效的度量值,不仅仅与RLM-RS的最小周期和终端设备的DRX周期有关,还与N和P有关,而目前的周期确定方法并未考虑到N和/或P的影响。实施例1-1提供的方法,在确定层1指示周期时将N和/或P的值作为考虑因素,使得在N和/或P的影响下,终端设备的层1指示周期更合理,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层1指示周期内获得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可选的,T=max(B1,B2)。
在第一种情况下,可选的,B1=10。此处的B1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B1还可能为其他值(例如,12,15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小于等于Q毫秒(ms)的情况下(第二种情况),B1=C1TDRX,此时B1的值可以为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了DRX循环的长度,则意味着配置了B1)。或或或或B2=C2mini(NiTRLM-RS,i)或或mini(C2NiPiTRLM-RS,i)或C2mini(NiPiTRLM-RS,i)。
可选的,P=320。此处的P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P还可能为其他值(例如,160ms,240m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C1和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可选的,C1=1,C2=1.5;或者,C1=1.5,C2=1.5。此处的C1和C2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C1和C2还可能为其他值(例如,C1和C2均为1,C1=1和C2=2,C1=2和C2=2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大于Q毫秒的情况下(第三种情况),B1=TDRX,此时B1的值可以为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了DRX循环的长度,则意味着配置了B1)。或B2=mini(NiTRLM-RS,i)或或B2=mini(NiPiTRLM-RS,i)。
其中,TDRX为终端设备的DRX循环的长度,TRLM-RS,i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示例性的,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3个RLM-RS,分别为RLM-RS1、RLM-RS2和RLM-RS3。其中,RLM-RS1的发送周期为2ms,RLM-RS1对应的N1为8,P1为3。RLM-RS2的发送周期为4ms,对应的N2为1,P2为3。RLM-RS3的发送周期为6ms,N3=8,P3=1。假设C1=1,C2=1.5。TDRX=4ms。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有以下示例1至示例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公式中的上取整符号也可以替换为下取整符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由于采用多个接收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接收RLM-RS,和/或,RLM-RS与MG或同频测量的SMTC的碰撞,导致在现有的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内可能无法获取到有效的测量值,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考虑N和P,使得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时的评估周期变长,例如,变为原来的N倍、P倍或N*P倍,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在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内至少获取一个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对于第i个RLM-RS,终端设备根据其时频位置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的配置,确定该RLM-RS对应的加权因子Ni和Pi。N和P的确定方法可参见3GPPTS38.133v15.5.0 8.1.2.2节。其他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1-2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3所示,包括:
1301、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BFD-RS,BFD-RS用于终端设备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步骤1301在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例如,RRC重配置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BFD-RS。至少一个BFD-RS中的任意一个BFD-RS可以为SSB或CSI-RS。
1302、终端设备根据BFD-RS周期性地对终端设备的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
步骤13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文中关于BFD机制部分的步骤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步骤1302在具体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上文中的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其中,周期(即上述BFD的层1指示周期,也即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为T毫秒,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一个BFD-RS的周期确定,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至少一个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可选的,N=1,或,N=2,或,N=4,或,N=6,或,N=8。此处的N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N还可能为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终端设备在层1指示周期内是否能够获取到一个新的度量值以及该新的度量值是否为有效的度量值,不仅仅与BFD-RS的最小周期和终端设备的DRX周期有关,还与N和P有关,而目前的周期确定方法并未考虑到N和/或P的影响。实施例1-2提供的方法,在确定层1指示周期时将N和/或P的值作为考虑因素,使得在N和/或P的影响下,终端设备的层1指示周期更合理,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在层1指示周期内获得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波束失败,从而避免频繁发生波束失败。
可选的,T=max(B1,B2)。
在第一种情况下,可选的,B1=2。此处的B1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B1还可能为其他值(例如,4,6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小于等于Q毫秒的情况下(第二种情况),B1=C1TDRX,此时B1的值可以为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了DRX循环的长度,则意味着配置了B1)。或或或或B2=C2mini(NiTBFD-RS,i)或或B2=C2miniNiPiTBFD-RS,i。
可选的,P=320。此处的P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P还可能为其他值(例如,160ms,240m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C1和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可选的,C1=1,C2=1.5;或者,C1=1.5,C2=1.5。此处的C1和C2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C1和C2还可能为其他值(例如,C1和C2均为1,C1=1和C2=2,C1=2和C2=2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终端设备配置的DRX循环的长度大于Q毫秒的情况下(第三种情况),B1=TDRX,此时B1的值可以为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了DRX循环的长度,则意味着配置了B1)。或B2=mini(NiTBFD-RS,i)或或B2=miniNiPiTBFD-RS,i。
其中,TDRX为终端设备的DRX循环的长度,TBFD-RS,i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由于采用多个接收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接收BFD-RS,和/或,BFD-RS与MG或同频测量的SMTC的碰撞,导致在现有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内可能无法获取到有效的测量值。该可选的方法,通过考虑N和P,使得终端设备进行波束质量评估时的评估周期变长,例如,变为原来的N倍、P倍或N*P倍,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在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内至少获取一个有效的度量值的概率,避免频繁发生波束失败。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对于第i个BFD-RS,终端设备根据其时频位置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的配置,确定该BFD-RS对应的加权因子Ni和Pi。N和P的确定方法可参见3GPPTS38.133v15.5.0 8.1.3.2节。其他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4所示,包括:
14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
其中,第一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即FR1)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即FR2)时,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
根据上文中的描述可知,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时,N=1。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低频时,在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不重叠的情况下,P=1。当第一RS在频率上位于高频时,在第一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均不重叠的情况下,P=1。
14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RS以及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对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
步骤1402在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RS与其他RS之间的QCL关系可以确定最佳接收波束方向。之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或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可参见上文中的RLM机制或BFD机制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402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基于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S。相应的,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RS。
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通过网络的配置,可以保证N=1,P=1,从而使得层1指示周期内能够获得至少一个有效度量值,进而使得终端设备采用现有的层1指示周期进行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时,不会出现无线链路失败或波束失败频繁发生的现象。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包括实施例3-1和实施例3-2。其中,实施例3-1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实施例3-2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
实施例3-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5所示,包括:
1501、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
其中,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或者,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确定的合并值(具体含义参见上文)均低于Qout(具体含义参见上文)。第一计数器可以为上述N310计数器。第一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示例性的,第一阈值可以为10%。
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或者,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确定的合并值(具体含义参见上文)均高于Qin(具体含义参见上文)。第二计数器可以为上述N311计数器。第二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示例性的,第二阈值可以为2%。
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为确认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或者说,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为用于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最后期限。
RLM-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15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的RRC层)进行无线链路质量监测时所使用的门限值(即第一门限值为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门限值为实际使用的门限值)。
其中,T为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周期(即上述RLM的层1指示周期),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可选的,N=1,或,N=2,或,N=4,或,N=6,或,N=8。此处的N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N还可能为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第一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第二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第二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其中,
其中,TRLM-RS,i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中的任意两个对应的k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对于第i个RLM-RS,终端设备根据其时频位置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的配置,确定该RLM-RS对应的加权因子Ni和Pi。N和P的确定方法可参见3GPPTS38.133 v15.5.08.1.2.2节。其他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3-1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层1指示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在不修改协议中现有层1指示周期的定义和配置,以及现有的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配置的情况下,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终端设备提高了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避免了不合理的无线链路失败。
实施例3-2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6所示,包括:
1601、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
其中,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或者,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确定的合并值(具体含义参见上文)均低于Qout(具体含义参见上文)。计数器可以为上述BFI_counter。第一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示例性的,第一阈值可以为10%。
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为确认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计时器可以为BFD_timer。
BFD-RS用于终端设备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1602、终端设备根据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根据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T、以及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和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的MAC层)进行波束质量检测时所使用的门限值(即第一门限值为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门限值为实际使用的门限值)。
其中,T为终端设备进行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即上述BFD的层1指示周期),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可选的,N=1,或,N=2,或,N=4,或,N=6,或,N=8。此处的N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N还可能为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计数器的第二门限值为计数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计时器的第二门限值为计时器的第一门限值的k倍;其中,
其中,TBFD-RS,i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N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Pi为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计数器和计时器对应的k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对于第i个BFD-RS,终端设备根据其时频位置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的配置,确定该BFD-RS对应的加权因子Ni和Pi。N和P的确定方法可参见3GPPTS38.133v15.5.0 8.1.3.2节。其他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3-2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层1指示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在不修改协议中现有层1指示周期的定义和配置,以及现有的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配置的情况下,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终端设备提高了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避免了不合理的波束失败。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包括实施例4-1和实施例4-2。实施例4-1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实施例4-2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
实施例4-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7所示,包括:
1701、网络设备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
步骤1701在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以将现有的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的N(或P或N*P)倍分别确定为本申请中的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网络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
其中,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所有RLM-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可选的,N=1,或,N=2,或,N=4,或,N=6,或,N=8。此处的N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N还可能为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估计得到的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或者,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上确定的合并值(具体含义参见上文)均低于Qout(具体含义参见上文)。第一计数器可以为上述N310计数器。第一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示例性的,第一阈值可以为10%。
第二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同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估计得到的无线链路对应的BLER低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或者,评估结果为同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RLM-RS中的至少一个RLM-RS上确定的合并值(具体含义参见上文)均高于Qin(具体含义参见上文)。第二计数器可以为上述N311计数器。第二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示例性的,第二阈值可以为2%。
RLM-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或者说,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用于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最后期限。
17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相应的,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步骤1702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
示例性的,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指示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分别为480、240和144秒。则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分别为480、240和144秒。
1703、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的RRC层)根据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步骤1703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参见上文中的关于RLM机制部分的步骤(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960,第二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288秒。
通过实施例4-1提供的方法,提高了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层1指示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
实施例4-2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8所示,包括:
1801、网络设备根据N和P确定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
步骤1801在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以将现有的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的N(或P或N*P)倍分别确定为本申请中的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网络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
其中,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N为正整数,P为碰撞加权因子,P根据所有BFD-RS在时域上与MG和同频测量的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可选的,N=1,或,N=2,或,N=4,或,N=6,或,N=8。此处的N的值仅为示例,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或网络的演进,N还可能为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计数器用于对评估结果为失步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估计得到的波束对应的BLER均高于第一阈值。或者,评估结果为失步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BFD-RS上确定的合并值(具体含义参见上文)均低于Qout(具体含义参见上文)。计数器可以为上述BFI_counter。第一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示例性的,第一阈值可以为10%。
BFD-RS用于终端设备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计时器可以为BFD_timer。
18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计数器计时器的门限值。相应的,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步骤1802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确定计数器计时器的门限值。
示例性的,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指示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分别为240和240个T,T为终端设备的波束质量的评估周期(即上述BFD的层1指示周期)。则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分别为240和240个T。
1803、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的MAC层)根据计数器和计时器的门限值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步骤1803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参见上文中的关于BFD机制部分的步骤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计数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计时器的门限值小于等于480个T。
实施例4-2提供的方法,通过提高计数器和计时器的上限,抵消在一个层1指示周期内不能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影响。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包括实施例5-1和实施例5-2。实施例5-1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实施例5-2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
实施例5-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如图19所示,包括:
1901、终端设备获得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
其中,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是由终端设备的高层(例如,RRC层)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物理层的指示信息来获得。
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评估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区间内未获取到有效度量值,有效度量值是指终端设备使用最佳接收方向的接收波束对RLM-RS测量得到的度量值,RLM-RS用于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估结果为终端设备根据在评估无线链路质量的评估区间内获取到的度量值对无线链路质量的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
具体的,在物理层,终端设备在每个层1指示周期内对从评估时刻起向前算起一个评估区间内收集到的每个RLM-RS的度量值进行评估。如果终端设备在该评估区间内收集到了有效的度量值,则依据协议上报相应的评估结果,如果在该评估区间内没有收集到有效度量值,则终端设备上报指示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新的上报类型(例如,NNS(no new sample))中。
若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执行步骤1902。若终端设备接收到评估结果或未接收到任何信息,执行步骤1903。
1902、终端设备将计时器的计时暂停,计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计时器的门限值为确认无线链路的质量无法改善的等待期限。此时,终端设备不对N310和N311计数器做任何操作。
1903、在计时器暂停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计时器的计时启动。终端设备后续根据协议的现有RLM流程对N310、N311和T310timer做相应操作。
实施例5-1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将计时器暂停,等到接收到评估结果时再启动,可以将没有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层1指示周期排除在外,使得仅有包含有效度量值的上报结果在RLM流程中被考虑到,从而避免不合理的无线链路失败。
实施例5-2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如图20所示,包括:
2001、终端设备获得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
其中,指示信息或评估结果是由终端设备的高层(例如,MAC层)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物理层的指示信息来获得。
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评估波束质量的评估区间内未获取到有效度量值,有效度量值是指终端设备使用最佳接收方向的接收波束对BFD-RS测量得到的度量值,BFD-RS用于终端设备对波束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估结果为终端设备根据在评估波束质量的评估区间内获取到的度量值对波束质量的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
具体的,在物理层,终端设备在每个层1指示周期内对从评估时刻起向前算起一个评估区间内收集到的每个BFD-RS的度量值进行评估。如果终端设备在该评估区间内收集到了有效的度量值,则依据协议上报相应的评估结果,如果在该评估区间内没有收集到有效度量值,则终端设备上报指示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新的上报类型(例如,NNS)中。
若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执行步骤2002。若终端设备接收到评估结果或未接收到任何信息,执行步骤2003。
2002、终端设备将计时器的计时暂停,计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计时器对应的门限值为确认波束的质量改善所需的等待期限。终端设备不对BFI_counter做任何操作。
2003、在计时器暂停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计时器的计时启动。终端设备后续根据协议的现有BFD流程对BFI_counter和BFD timer做相应操作。
实施例5-2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将计时器暂停,等到接收到评估结果时再启动,可以将没有收集到有效度量值的层1指示周期排除在外,使得仅有包含有效度量值的上报结果在BFD流程中被考虑到,从而避免不合理的波束失败。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2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21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10包括处理单元2101和通信单元21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2103。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文中的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波束质量评估装置以及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具体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结构。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单元2101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101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图12中的1201,图13中的1301,图14中的1401,图15中的1501,图16中的1601,图17中的1701和1702,图18中的1801和18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21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21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2中示出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储单元2103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通信装置21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单元21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1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12中的1201和1202,图13中的1301和1302,图14中的1401和1402,图15中的1501和1502,图16中的1601和1602,图17中的1702和1703,图18中的1802和1803,图19中的1901至1903,图20中的2001至20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21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21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储单元21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通信装置21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
其中,当通信装置210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时,处理单元21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21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2103可以是存储器。当通信装置210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处理单元21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2102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存储单元2103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其中,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通信装置210中的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可以视为通信装置210的通信单元2102,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可以视为通信装置210的处理单元2101。可选的,通信单元2102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通信单元2102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送单元,发送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发送单元可以为发送机、发送器、发送电路等。
图21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21中的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例如,处理单元可以称为处理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22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2或图23,该通信装置220包括处理器2201,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2201连接的存储器2202。
处理器2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22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22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202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存储器2202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22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2202中可以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处理器2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2,通信装置220还包括收发器2203。处理器2201、存储器2202和收发器2203通过总线相连接。收发器22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选的,收发器22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2203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机,接收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收发器2203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射机,发射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
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结构。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图12中的1201,图13中的1301,图14中的1401,图15中的1501,图16中的1601,图17中的1701和1702,图18中的1801和18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2中示出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当图2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12中的1201和1202,图13中的1301和1302,图14中的1401和1402,图15中的1501和1502,图16中的1601和1602,图17中的1702和1703,图18中的1802和1803,图19中的1901至1903,图20中的2001至20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收发器2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2201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基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23,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结构。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图12中的1201,图13中的1301,图14中的1401,图15中的1501,图16中的1601,图17中的1701和1702,图18中的1801和18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2中示出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当图2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22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22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12中的1201和1202,图13中的1301和1302,图14中的1401和1402,图15中的1501和1502,图16中的1601和1602,图17中的1702和1703,图18中的1802和1803,图19中的1901至1903,图20中的2001至20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储器220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记为终端设备240)和网络设备(记为网络设备25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可分别参见图24和图25。
图24为终端设备24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24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24所示,终端设备24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
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控制终端设备执行图12中的1201和1202,图13中的1301和1302,图14中的1401和1402,图15中的1501和1502,图16中的1601和1602,图17中的1702和1703,图18中的1802和1803,图19中的1901至1903,图20中的2001至2003,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也可以称为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24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24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图25为网络设备25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25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25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unit,简称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简称DU))2502。
该RRU25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2511和射频单元2512。该RRU25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该RRU2501与BBU25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例如,分布式基站。
该BBU2502为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BBU25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它网)。该BBU2502还包括存储器2521和处理器2522,该存储器25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2522用于控制网络设备进行必要的动作。该存储器2521和处理器25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25所示的网络设备250能够执行图12中的1201,图13中的1301,图14中的1401,图15中的1501,图16中的1601,图17中的1701和1702,图18中的1801和18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动作。网络设备25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设置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图24和图25中的关于处理器的其他描述可参见图22和图23中的与处理器相关的描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监测参考信号RLM-RS,所述RLM-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RLM-RS周期性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所述周期为T毫秒,所述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所述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所述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RLM-RS的周期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LM-RS在时域上与测量间隔MG和同频测量的同步信号测量定时配置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所述T=max(B1,B2),
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所述终端设备的DRX循环的长度,TRLM-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3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10。
6.一种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波束质量检测参考信号BFD-RS,所述BFD-RS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BFD-RS周期性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所述周期为T毫秒,所述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所述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所述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BFD-RS的周期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述至少一个BFD-RS在时域上与测量间隔MG和同频测量的同步信号测量定时配置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所述T=max(B1,B2),
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所述终端设备的DRX循环的长度,TBFD-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32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2。
11.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装置配置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监测参考信号RLM-RS,所述RLM-RS用于所述装置对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监测;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LM-RS周期性地对所述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所述周期为T毫秒,所述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所述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所述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RLM-RS的周期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LM-RS在时域上与测量间隔MG和同频测量的同步信号测量定时配置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所述T=max(B1,B2),
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所述装置的DRX循环的长度,TRLM-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装置配置的第i个RLM-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RLM-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320。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10。
16.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装置配置至少一个波束质量检测参考信号BFD-RS,所述BFD-RS用于所述装置对波束的质量进行检测;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BFD-RS周期性地对所述装置的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所述周期为T毫秒,所述T根据B1和B2的值确定,所述B1为预先设定或预先配置的值,所述B2根据N和P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BFD-RS的周期确定,所述N为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P为碰撞加权因子,所述P根据所述至少一个BFD-RS在时域上与测量间隔MG和同频测量的同步信号测量定时配置SMTC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叠情况确定;
所述T=max(B1,B2),
其中,所述C1和所述C2为预设或预配置的值,TDRX为所述装置的DRX循环的长度,TBFD-RS,i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装置配置的第i个BFD-RS的发送周期,所述N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接收波束加权因子,所述Pi为所述第i个BFD-RS所对应的碰撞加权因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1,或,所述N=2,或,所述N=4,或,所述N=6,或,所述N=8。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320。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1=1,所述C2=1.5;或者,所述C1=1.5,所述C2=1.5。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终端设备未配置DRX的情况下,所述B1=2。
21.一种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无线链路质量评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存储器。
23.一种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波束质量评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存储器。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3513.6A CN111757376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0/081782 WO2020200116A1 (zh) | 2019-03-29 | 2020-03-27 | 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3513.6A CN111757376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57376A CN111757376A (zh) | 2020-10-09 |
CN111757376B true CN111757376B (zh) | 2022-06-24 |
Family
ID=7266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3513.6A Active CN111757376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57376B (zh) |
WO (1) | WO20202001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8712B (zh) * | 2022-04-13 | 2024-07-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波束选择方法和装置 |
CN117042060A (zh) * | 2022-04-29 | 2023-11-1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管理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4187429A1 (zh) * | 2023-03-15 | 2024-09-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周期时长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207360A1 (zh) * | 2023-04-06 | 2024-10-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2267A (zh) * | 2015-01-30 | 2015-05-06 |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测量非授权频谱的测量间隔配置方法及服务基站 |
CN104717687A (zh) * | 2015-04-09 | 2015-06-1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道占用概率的调整方法、调整系统和设备 |
CN106454910A (zh) * | 2016-09-09 | 2017-02-2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终端 |
WO2018126851A1 (en) * | 2017-01-05 | 2018-07-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asurement gap schedule supporting multiple bea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3377B (zh) * | 2018-05-11 | 2020-12-11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無線電行動通訊中無線電鏈路監視的評估週期的條件擴展方法及裝置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53513.6A patent/CN111757376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7 WO PCT/CN2020/081782 patent/WO202020011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2267A (zh) * | 2015-01-30 | 2015-05-06 |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频测量非授权频谱的测量间隔配置方法及服务基站 |
CN104717687A (zh) * | 2015-04-09 | 2015-06-1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道占用概率的调整方法、调整系统和设备 |
CN106454910A (zh) * | 2016-09-09 | 2017-02-2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终端 |
WO2018126851A1 (en) * | 2017-01-05 | 2018-07-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asurement gap schedule supporting multiple beam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00116A1 (zh) | 2020-10-08 |
CN111757376A (zh) | 2020-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57376B (zh) | 无线链路质量或波束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
US11259306B2 (en) | Utilizing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 |
CN110651533B (zh) | 基于不同参考信号的混合的rlm和波束故障检测 | |
CN110754106B (zh) |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 |
CN113545119B (zh) | 具有功率节省功能的波束管理电子设备和方法 | |
EP3072333B1 (en) | Dynamically adjusting roaming parameters | |
JP2020528685A (ja) | Bwp内の参照信号を利用してrsrqを測定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を実行する端末 | |
EP3353940B1 (e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ystem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 |
JP7391099B2 (ja) | 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
US1132389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signal quality,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 |
CN109257754B (zh) | 一种上报及确定波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258065B (zh) | 无线链路监测和波束故障发现测量方法及用户设备 | |
US20240214838A1 (en) | Measur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12470410B (zh) | 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 |
WO2021062832A1 (zh) | 一种波束失败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4503684B (zh) | 信息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CN110972177B (zh) |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365146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3133739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7835304A (zh) | 干扰测量方法及通信装置、存储介质、网络设备 | |
CN116134864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6112048A (zh) | 波束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