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222A - 一种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7222A
CN111757222A CN202010615651.7A CN202010615651A CN111757222A CN 111757222 A CN111757222 A CN 111757222A CN 202010615651 A CN202010615651 A CN 202010615651A CN 111757222 A CN111757222 A CN 111757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piston plate
piston
loudspeaker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56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7222B (zh
Inventor
程诗阳
朱国
但强
李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 Precision Electronic Shuyang Co ltd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Shu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 Precision Electronic Shuyang Co ltd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Shu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 Precision Electronic Shuyang Co ltd,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Shu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 Precision Electronic Shu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56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722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8069 priority patent/WO20220007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7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7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3Use or details of compression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扬声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贯穿形成腔室,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活塞板、收容于所述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一活塞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塞板、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板与所述第二活塞板之间并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与所述驱动器的第一活塞杆及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板与所述驱动器的第二活塞杆,所述底座包括围合形成所述腔室的侧壁,所述侧壁贯穿形成连通所述腔室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侧壁,通过驱动器双向振动带动两侧的第一活塞板与第二活塞板分别产生声波叠加后显著提升扬声器的声压输出。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式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之中,而随着对扬声器的性能的要求,出现了活塞式扬声器。现有的活塞式扬声器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接增强声音输出,但增强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著增强声音输出的活塞式扬声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著增强声音输出的活塞式扬声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贯穿形成腔室,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活塞板、收容于所述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一活塞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塞板、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板与所述第二活塞板之间并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与所述驱动器的第一活塞杆及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板与所述驱动器的第二活塞杆,所述底座包括围合形成所述腔室的侧壁,所述侧壁贯穿形成连通所述腔室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侧壁,所述驱动器包括与所述侧壁固定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对所述第一延伸部施加电压使其靠近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塞板方向偏转并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杆带动所述第一活塞板运动,对所述第二延伸部施加电压使其靠近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板方向偏转并通过所述第二活塞杆带动所述第二活塞板运动。
更优地,所述驱动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二驱动器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之间的中部驱动器,所述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驱动器带动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塞板方向偏转,所述第二驱动器带动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板方向偏转。
更优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均与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贴合,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均与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贴合。
更优地,所述驱动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围绕所述腔室依次间隔设置。
更优地,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悬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固定部一侧的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二悬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悬臂远离所述固定部一侧的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塞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塞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的一侧。
更优地,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活动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杆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动端一一对应设置。
更优地,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悬臂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延伸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悬臂靠近所述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部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活动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悬臂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动端延伸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悬臂靠近所述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部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活动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
更优地,所述固定部贯穿并嵌设于所述侧壁。
更优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及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通孔相连通。
更优地,所述第一活塞板靠近所述侧壁的周缘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板靠近所述侧壁的周缘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
更优地,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均沿平行于所述腔室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活塞杆沿所述腔室的中轴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的最大振幅,所述第二活塞杆沿所述腔室的中轴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的最大振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驱动器双向振动带动两侧的第一活塞板与第二活塞板分别产生声波叠加后显著提升扬声器的声压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扬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扬声器的驱动器与底座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扬声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部驱动器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A-A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B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驱动器工作模态仿真图;
图9为本发明驱动器与活塞的工作模态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100,参见图1~图9,该扬声器100包括底座10、第一活塞板20、第二活塞板30、驱动器40、第一活塞杆50及第二活塞杆60。
更优地,参见图2和图3,所述底座10包括腔室11、侧壁12、通孔13,所述腔室11贯穿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活塞板20收容于所述腔室11内,所述第二活塞板30收容于所述腔室11内,且第二活塞板30与所述第一活塞板20相对设置,所述驱动器40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板20与所述第二活塞板30之间,且所述驱动器40固定于所述底座10,第一活塞杆50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20与所述驱动器40,第二活塞杆60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板30与所述驱动器40。所述侧壁12围合形成所述腔室11,所述通孔13的数量至少一个,所述通孔13贯穿所述侧壁12,且所述通孔13连通所述腔室11,所述驱动器40固定于所述侧壁12。
更优地,参见图2,所述驱动器40包括第一驱动器41、中部驱动器42和第二驱动器43,所述第一驱动器41与所述第一活塞杆50相连接,第二驱动器43与所述第二活塞杆60相连接,中部驱动器42夹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器41与所述第二驱动器43之间。
更优地,参见图4,所述驱动器40包括固定部44、第一延伸部45、第二延伸部46,所述固定部44与所述侧壁12固定,所述第一延伸部45自所述固定部44向所述腔室11内延伸,且参见图5,第一延伸部45与所述第一活塞杆50相连接。第二延伸部46自所述固定部44向所述腔室11内延伸,且参见图6,第二延伸部46与所述第二活塞杆60相连接。参见图1~图9,对所述第一延伸部45施加电压使其靠近腔室1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塞板20方向偏转并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杆50带动所述第一活塞板20运动,对所述第二延伸部46施加电压使其靠近腔室1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板30方向偏转并通过所述第二活塞杆60带动所述第二活塞板30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活塞板20与第二活塞板30产生的声波相叠加,显著提升扬声器100的声压输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器41、中部驱动器42和第二驱动器43均对应设有上述的固定部44、第一延伸部45及第二延伸部46。更优地,对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所述第一延伸部45和所述第二驱动器43的所述第二延伸部46施加电压,使得所述第一驱动器41带动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所述第一延伸部45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塞板20方向偏转,所述第二驱动器43带动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所述第二延伸部46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板30方向偏转。
更优地,参见图5~图7,所述第一驱动器41至少包括第一压电层411及第一电极412,第一电极412形成于所述第一压电层411靠近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或者,所述第一电极412形成于所述第一压电层411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亦或者,所述第一电极412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压电层411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及形成于第一压电层411靠近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器43至少包括第二压电层431及第二电极432,所述第二电极432形成于所述第二压电层431靠近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或者,所述第二电极432形成于所述第二压电层431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亦或者,所述第二电极432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二压电层431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及形成于第二压电层431靠近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412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压电层411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及形成于第一压电层411靠近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432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二压电层431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一端及形成于第二压电层431靠近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一端。
更优地,参见图1~图6,所述固定部44贯穿并嵌设于所述侧壁12。所述侧壁12包括支撑框、第一边框122、第二边框123、第一固定框124及第二固定框125,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44完全贯穿并嵌设于所述底座10,固定部44嵌设于所述底座10的部分实质上起到了支撑框的作用,故本实施例的附图未示出支撑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4仅部分嵌设于所述底座10内并与支撑框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22自所述支撑框沿平行于所述腔室11的中轴线L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塞板20延伸形成,第二边框123自所述支撑框沿平行于所述腔室11的中轴线L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板30延伸形成,第一固定框124形成于所述第一边框122远离所述驱动器40一端,第二固定框125形成于所述第二边框123远离所述驱动器40一端。所述通孔13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边框122与所述第二边框123,所述第一活塞板20与所述第二活塞板30分别与所述固定框间隔设置。
更优地,所述第一驱动器41和所述第二驱动器43的所述第一延伸部45均与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所述第一延伸部45相贴合,所述第一驱动器41和所述第二驱动器43的所述第二延伸部46均与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所述第二延伸部46相贴合。
更优地,所述驱动器4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45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46,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45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46围绕所述腔室11依次间隔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延伸部45包括第一悬臂451、第一活动端452、第一连接臂453及第一凹槽454,第一悬臂451自所述固定部44向所述腔室11内部延伸形成,第一活动端452形成于所述第一悬臂451远离所述固定部44一侧;第一连接臂453自所述第一悬臂451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452延伸,第一凹槽454自所述第一悬臂451靠近所述腔室1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部44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活动端45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54内,且第一活动端45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臂453与所述第一悬臂451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延伸部46包括第二悬臂461、第二活动端462、第二连接臂463及第二凹槽464,第二悬臂461自所述固定部44向所述腔室11内部延伸形成,第二活动端462形成于所述第二悬臂461远离所述固定部44一侧;所述第一活塞杆50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452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塞杆60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462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42的一侧;第二连接臂463自所述第二悬臂461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动端462延伸,第二凹槽464自所述第二悬臂461靠近所述腔室1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部44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活动端46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464内,且第二活动端46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臂463与所述第二悬臂461连接。
更优地,所述第一延伸部45与所述第二延伸部46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间隙71,所述第一间隙71与所述腔室11相连通,所述固定部44包括第一固定部441、第二固定部442,第一固定部441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5相连接,第二固定部44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46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所述第一固定部441与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所述第二固定部442间隔形成第二间隙72,所述第二间隙72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71和所述通孔13相连通,所述第二驱动器43的所述第一固定部441与所述第二驱动器43的所述第二固定部442间隔形成第三间隙73,所述第三间隙73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71和所述通孔13相连通。
更优地,所述第一活塞杆60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活塞杆60与所述第一活动端45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杆60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60与所述第二活动端46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活塞板20靠近所述侧壁12的周缘与所述侧壁1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板30靠近所述侧壁12的周缘与所述侧壁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活塞板20和所述第二活塞板30均沿平行于所述腔室11的中轴线L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活塞杆50沿所述腔室11的中轴线L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板20和所述第二活塞板30的最大振幅,所述第二活塞杆60沿所述腔室11的中轴线L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板20和所述第二活塞板30的最大振幅。
借此,通过驱动器40双向振动带动两侧的第一活塞板20与第二活塞板30分别产生声波叠加后显著提升扬声器100的声压输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扬声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贯穿形成腔室,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活塞板、收容于所述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一活塞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塞板、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板与所述第二活塞板之间并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与所述驱动器的第一活塞杆及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板与所述驱动器的第二活塞杆,所述底座包括围合形成所述腔室的侧壁,所述侧壁贯穿形成连通所述腔室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侧壁,所述驱动器包括与所述侧壁固定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对所述第一延伸部施加电压使其靠近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塞板方向偏转并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杆带动所述第一活塞板运动,对所述第二延伸部施加电压使其靠近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板方向偏转并通过所述第二活塞杆带动所述第二活塞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二驱动器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之间的中部驱动器,所述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驱动器带动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塞板方向偏转,所述第二驱动器带动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塞板方向偏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均与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贴合,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均与所述中部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围绕所述腔室依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悬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固定部一侧的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腔室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二悬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悬臂远离所述固定部一侧的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塞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塞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背离所述中部驱动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活动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杆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动端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悬臂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延伸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悬臂靠近所述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部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活动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悬臂向靠近所述第二活动端延伸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悬臂靠近所述腔室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部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活动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贯穿并嵌设于所述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及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通孔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板靠近所述侧壁的周缘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板靠近所述侧壁的周缘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均沿平行于所述腔室的中轴线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活塞杆沿所述腔室的中轴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的最大振幅,所述第二活塞杆沿所述腔室的中轴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的最大振幅。
CN202010615651.7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扬声器 Active CN111757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651.7A CN11175722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扬声器
PCT/CN2020/108069 WO2022000707A1 (zh) 2020-06-30 2020-08-10 一种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651.7A CN11175722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扬声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222A true CN111757222A (zh) 2020-10-09
CN111757222B CN111757222B (zh) 2021-08-10

Family

ID=7267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5651.7A Active CN11175722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7222B (zh)
WO (1) WO202200070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9799A (ja) * 1983-01-31 1984-08-10 Sony Corp 平板型スピ−カ
JPS62136197A (ja) * 1985-12-09 1987-06-19 Toyo Keiki Kk 平面スピ−カ
US20110051985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iezoelectric micro speaker having piston diaphrag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106160A (zh) * 2009-05-25 2011-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电式音响变换器
CN202135279U (zh) * 2011-01-05 2012-02-01 张学兵 一种平板音箱
CN105142084A (zh) * 2015-09-24 2015-12-09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扬声器
US20170064474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USound GmbH MEMS Loudspeaker with Position Sensor
CN111107476A (zh) * 2020-02-22 2020-05-0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4938B2 (ja) * 2010-05-25 2014-07-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圧電スピーカ
CN102395092B (zh) * 2011-09-27 2014-06-04 清华大学 基于压电悬臂梁的压电扬声器
CN103096226A (zh) * 2012-12-20 2013-05-08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扬声器
CN104936112B (zh) * 2015-07-01 2018-08-31 深圳精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膜结构的扬声器及驱动方法
CN204906705U (zh) * 2015-09-06 2015-12-23 寻乌县爱馨泰电子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双膜动铁喇叭
CN206506707U (zh) * 2017-01-06 2017-09-19 苏州新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振膜的受话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9799A (ja) * 1983-01-31 1984-08-10 Sony Corp 平板型スピ−カ
JPS62136197A (ja) * 1985-12-09 1987-06-19 Toyo Keiki Kk 平面スピ−カ
CN102106160A (zh) * 2009-05-25 2011-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电式音响变换器
US20110051985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iezoelectric micro speaker having piston diaphrag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06540A (zh) * 2009-08-31 2011-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活塞膈膜的压电微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35279U (zh) * 2011-01-05 2012-02-01 张学兵 一种平板音箱
US20170064474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USound GmbH MEMS Loudspeaker with Position Sensor
CN105142084A (zh) * 2015-09-24 2015-12-09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扬声器
CN111107476A (zh) * 2020-02-22 2020-05-0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222B (zh) 2021-08-10
WO2022000707A1 (zh)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99103B2 (ja) 振動板を用いた超小型骨導スピーカ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移動電話機
CN201682603U (zh) 一种耳机
JP2013059756A (ja) エネルギー変換モジュール
US10750289B2 (en) Speaker
JP4219732B2 (ja) パネル型スピーカ付き表示端末装置
CN209448889U (zh) 发声器件
CN204669603U (zh) 一种双膜片扬声器
KR20110004562A (ko) 수평형 진동모터
CN203193879U (zh) 振动扬声器
JP2023109705A (ja) 多機能発音デバイス
CN111757222B (zh) 一种扬声器
CN109348386A (zh) 驱动装置和电子组件
CN211128180U (zh) 一种大振幅微型扬声器
CN104506988A (zh) 新型骨传导受话器
KR200349093Y1 (ko) 두개의 코일을 이용한 골전도 특성을 구비한 체감 진동형마이크로 스피커
KR20150024002A (ko) 패널 가진형 스피커
CN111107476A (zh) 微型扬声器
US11665480B2 (en) Speaker
CN210927968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3342662U (zh) 一种发声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050044828A (ko) 1개의 보이스 코일과 1개의 무빙 코일을 이용한 다기능마이크로 스피커
KR100612217B1 (ko) 체감음향, 골 전도 및 진동모터 특성을 보유한 다기능 양방향 마이크로스피커
CN206698423U (zh) 一种发声装置中的振动系统及发声装置
US11272295B2 (en) Audio display with electro-active polymer bender element
CN102946581B (zh) 扬声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