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097A -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7097A
CN111757097A CN202010615744.XA CN202010615744A CN111757097A CN 111757097 A CN111757097 A CN 111757097A CN 202010615744 A CN202010615744 A CN 202010615744A CN 111757097 A CN111757097 A CN 111757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view
target
valu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57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7097B (zh
Inventor
关姝
王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57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7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7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7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7Determining parameters from multiple pi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68Image quality insp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装置,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以及采集单元,检测方法包括:控制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获取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检测图像,第一检测图像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根据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目标视场区域和至少一个参考视场区域,获取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根据参考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确定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VR设备中光学系统形成的鬼像无法进行直接检测,VR设备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为了减小VR设备的体积,现有技术中会应用光的偏振反射原理,采用折叠光路的方式,通过光线反射以及光线的偏振态变化的方式实现大视场,小体积的光学系统设计。
但是光线在经过多次反射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形成杂散光,杂散光在射出光学系统后形成鬼像被用户观察,从而影响用户对VR设备中的显示画面的观察,因此,对光学系统形成的鬼像进行检测是评价VR设备成像质量的重要步骤,而现有技术中,对光学系统形成的鬼像无法进行直接检测,从而影响VR设备的检测效率。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以及采集单元,待测镜组安装于所述检测工装上,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被所述采集单元接收,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检测图像,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目标视场区域和至少一个参考视场区域,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灰度值大于或等于220且小于或等于240,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10。
可选的,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与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尺寸相同。
可选的,所述参考视场区域包括第一子视场区域与第二子视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所述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平均值、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镜组焦距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视场范围;
根据所述视场范围确定所述第一图像。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
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二检测图像的图像评价参数;
当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对应的目标焦距;
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至所述目标焦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光学检测装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采集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检测工装用于安装待测镜组,所述检测工装设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出光侧,并设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采集单元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通信连接,并用以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检测方法。
可选的,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暗箱结构,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均收容于所述暗箱结构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检测程序,所述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以及采集单元,待测镜组安装于所述检测工装上,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被所述采集单元接收,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检测图像,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目标视场区域和至少一个参考视场区域,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由于所述待测镜组产生鬼像时,通常会在所述第一检测图像中的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之间产生光晕现象,光晕现象会影响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之间的灰度值差值,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之间的灰度值对所述待测镜组形成的鬼像情况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VR设备中光学系统形成的鬼像无法进行直接检测,VR设备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检测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检测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检测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检测方法实施例4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检测方法实施例5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控制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应用程序。
在图1所示的服务器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控制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检测图像,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目标视场区域和至少一个参考视场区域,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控制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控制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平均值、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控制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待测镜组焦距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视场范围;
根据所述视场范围确定所述第一图像。
进一步地,控制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
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二检测图像的图像评价参数;
当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对应的目标焦距;
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至所述目标焦距。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1
请参照图2,所述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装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以及采集单元,待测镜组安装于所述检测工装上,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被所述采集单元接收,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S100,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
S200,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检测图像,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所述第一图像后,形成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在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传输至所述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光线后形成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图像包括两个颜色区域,从而所述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所述第一检测图像中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两个颜色区域形状相同并且相互之间大小比例相同。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区分出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颜色为白色,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颜色为黑色。
在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显示时,可以通过所述显示单元直接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显示,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所述显示单元与掩膜版配合使用的方式进行显示,具体的,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全部为一个颜色区域相同颜色的图像,所述掩膜版上开设通孔,并且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图像的另一颜色区域的形状相同,将所述掩膜版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出光面,从而使未被掩膜版遮挡的区域显示一种颜色的图像,被所述掩膜版遮挡的区域显示另一颜色的图像。
S300,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目标视场区域和至少一个参考视场区域,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S400,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其中,当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较差时,光线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会在图像的明暗交界区域之间产生光晕现象,从而降低不同颜色区域之间的对比度,具体的,对比度可以通过灰度值进行评估,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区域后,通过对不同区域的颜色的灰度值进行计算,从而判断所述待测镜组的鬼影产生情况,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具体的,为了方便对不同颜色区域的对比度进行确定,首先需要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不同的视场区域,其中,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当所述待测镜组产生鬼像形成光晕时,会改变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灰度值,使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灰度值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中心位置的灰度值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灰度值之间,从而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鬼像形成情况,最终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其中,在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不同视场区域时,所述参考视场区域设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内靠近中心的位置或设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当所述参考视场区域设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内时,所述参考视场区域距离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连接边界相比所述目标视场区域较远,从而避免所述参考视场区域受到所述待测镜组产生的鬼影的影响。
其中,当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为黑色或白色时,可以直接对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灰度值,当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为除黑白之外的其他颜色时,可以首先将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颜色转换为灰色后,在确定其对应的灰度值。具体的,将不同颜色转换为灰色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浮点法、整数法、移位法、平均值法等方法。
S500,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其中,在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可以计算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的比例,当所述参考灰度值设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时,所述目标灰度值与所述参考灰度值的比值越大,表示所述待测镜组形成的光晕越明显,所述待测镜组的鬼像问题越严重。当所述参考灰度值设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时,所述目标灰度值与所述参考灰度值的比值越大,表示所述待测镜组形成的光晕越明显,所述待测镜组的鬼像问题越严重。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装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以及采集单元,待测镜组安装于所述检测工装上,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被所述采集单元接收,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检测图像,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目标视场区域和至少一个参考视场区域,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连接边缘靠近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一侧;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由于所述待测镜组产生鬼像时,通常会在所述第一检测图像中的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之间产生光晕现象,光晕现象会影响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之间的灰度值差值,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之间的灰度值对所述待测镜组形成的鬼像情况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VR设备中光学系统形成的鬼像无法进行直接检测,VR设备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灰度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20,并且小于或等于240,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灰度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0。具体的,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为白色,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为黑色,在所述第一检测图像中,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为圆形区域,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环绕包围所述第二颜色区域设置。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当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灰度值大于240时,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会对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灰度值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是对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灰度值的测量,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设置所述第第一颜色区域的灰度值大于或等于220,并且小于或等于240,另外,由于所述待测镜组在产生鬼像形成的光晕的灰度值较小,为了能够对光晕进行准确判断,设置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为黑色,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灰度值范围为[0-10]。
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对不同的视场区域的灰度值计算的准确性,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与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尺寸相同。具体的,当在检测过程中包括多个所述参考视场区域和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时,设置多个所述参考子视场区域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尺寸相同。
实施例2
请参照图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视场区域包括第一子视场区域与第二子视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所述第二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所述步骤S400,包括:
S410,获取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所述步骤S500,包括:
S510,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其中,为了方便对不同颜色区域的对比度进行确定,首先需要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不同的视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所述目标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连接边缘靠近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一侧;当所述待测镜组产生鬼像形成光晕时,会改变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灰度值,使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灰度值位于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与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之间,从而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三灰度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鬼像形成情况,最终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在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三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时,可以在确定所述第一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的差值后,将该差值与所述第二灰度值进行相除,从而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鬼像严重程度。
实施例3
请参照图4,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所述步骤S510,包括:
S511,确定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平均值、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的平均值;
S512,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其中,为了提高对所述待测镜组的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所述第一检测图像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并且确定每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所述第一灰度值,每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所述第二灰度值,每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所述目标灰度值,具体的,每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每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多个视场区域对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进行计算时,可以首先确定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的平均值,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的平均值,多个所述目标三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的平均值,并通过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具有多个视场区域时,对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的确定方式,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首先确定一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以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和对应的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并根据该第一灰度值、该第二灰度值以及该目标灰度值确定用于评价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的参数值,在对不同的视场区域分别计算用于评价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的多个参数值后,通过所述参数值的平均值对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价。
实施例4
请参照图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
S600,根据所述待测镜组焦距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视场范围;
S700,根据所述视场范围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图像。
其中,当所述待测镜组为变焦镜组时,需要对所述待测镜组在不同焦距下的成像质量进行确定,从而首先根据所述待测镜组的焦距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视场范围,在通常情况下,所述待测镜组的焦距越小,视场范围越大,焦距越大,视场范围越小。
其中,在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所述视场范围后,根据所述视场范围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图像的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位置,使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内,所述目标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连接边缘靠近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实施例5
请参照图6,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
S800,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
S900,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获取第二检测图像的图像评价参数;
其中,为了能够准确的获得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在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从而使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与所述待测镜组的当前焦距相适配,使所述采集单元能够采集到清晰的图像。
其中,在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时,实时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的所述第二检测图像的图像评价参数,通过所述图像评价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图像的清晰程度。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评价参数为调制传递函数,其中,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是指调制度与图像内每毫米线对数之间的关系,用于评价对景物细部还原能力。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图像包括横向间隔设置以及竖向间隔设置的条纹,从而使所述第二检测图像中,可以根据条纹的清晰程度对所述MTF值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图像的清晰度。
在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显示时,可以通过所述显示单元直接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显示,在另二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所述显示单元与掩膜版配合使用的方式进行显示,具体的,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全部为一个颜色区域相同颜色的图像,所述掩膜版上开设条纹通孔,通过所述掩膜版对除条纹通孔外的其他区域的光线进行阻挡,并将所述掩膜版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出光面,从而保证在所述采集单元的成像面上形成所述第二检测图像。
S1000,当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对应的目标焦距;
S1100,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至所述目标焦距。
其中,当所述第二检测图像越清晰,所述MTF值越高可以设置所述MTF值大于预设值时,所述采集单元能够采集清晰的所述第一检测图像,从而方便所述采集单元对后续所述第一检测图像进行获取并确定不同的视场区域的灰度值,以对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进行确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
调整所述显示单元、所述待测镜组以及所述采集单元的相对位置,使所述显示单元的法线,所述待测镜组的光轴以及所述采集单元的法线平行。
其中,为了保证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能够准确的传输至所述采集单元,在对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节前需要对所述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六轴移动装置,所述六轴移动装置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所述六轴移动装置具有至少三个或六个自由度用于调节所述显示单元的摆放位置及摆放角度。
另外,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导轨,所述检测工装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具体的,在对所述待测镜组进行安装等待检测时,可以首先将所述检测工装通过所述导轨移动至靠近用户一侧,方便用户将所述待测镜组安装至所述检测工装。在将所述待测镜组安装至所述检测工装后,再通过所述导轨将所述待测镜组移动至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采集单元之间,从而继续完成对所述待测镜组的检测。
另外,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与所述采集单元连接,所述调整装置至少具有三个以上自由度,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采集单元的摆放位置与摆放角度。
具体的,通过所述六轴移动装置、所述导轨以及所述调整装置,分别调整所述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的摆放位置,使所述显示单元发出光线在经过所述检测工装上的所述待测镜组后,传输至所述采集单元,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的中心线与所述待测镜组的光轴以及所述采集单元的中心线共线,从而避免由于所述待测镜组发生位置偏移后,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和/或所述第二检测图像的像差增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体得出一种所述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采集单元以及控制器;
待测镜组安装于所述检测工装上,
所述检测工装设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出光面,并设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采集单元之间;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通信连接,并用以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检测方法。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暗箱结构,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均收容于所述暗箱结构内。具体的,为了避免所述采集单元在对所述待测镜组检测过程中,所述采集单元受到外界环境的光线影响,所述检测装置可以设置所述暗箱结构,将所述显示单元、所述待测镜组以及所述采集单元设置正在所述暗箱结构内。优选的,所述导轨与所述检测工装连接,所述导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暗箱结构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暗箱结构外,方便用户在所述暗箱结构外对所述待测镜组进行安装与拆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显示程序,所述显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可以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也可以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以及采集单元,待测镜组安装于所述检测工装上,所述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待测镜组后被所述采集单元接收,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检测图像,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第一颜色区域与第二颜色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区域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确定目标视场区域和至少一个参考视场区域,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或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的灰度值大于或等于220且小于或等于240,所述第二颜色区域的灰度值小于或等于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视场区域与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尺寸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视场区域包括第一子视场区域与第二子视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区域;
所述获取所述参考视场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所述第二灰度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平均值、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一子视场区域的第一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第二子视场区域的第二灰度值的平均值,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为多个所述目标视场区域的目标灰度值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平均值、所述第二灰度平均值以及所述目标灰度平均值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成像质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镜组焦距确定所述待测镜组的视场范围;
根据所述视场范围确定所述第一图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图像;
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获取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二检测图像的图像评价参数;
当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图像评价参数对应的目标焦距;
调整所述采集单元的焦距至所述目标焦距。
8.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检测工装、采集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检测工装用于安装待测镜组,所述检测工装设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出光侧,并设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采集单元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通信连接,并用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暗箱结构,显示单元、所述检测工装以及所述采集单元均收容于所述暗箱结构内。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光学检测程序,所述光学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15744.XA 2020-06-29 2020-06-29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57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744.XA CN111757097B (zh) 2020-06-29 2020-06-29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744.XA CN111757097B (zh) 2020-06-29 2020-06-29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097A true CN111757097A (zh) 2020-10-09
CN111757097B CN111757097B (zh) 2022-03-25

Family

ID=7267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5744.XA Active CN111757097B (zh) 2020-06-29 2020-06-29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709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2120A (zh) * 2021-03-09 2021-06-22 普迪飞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灰度值有效性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852803A (zh) * 2021-08-30 2021-12-2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鬼像测试方法、鬼像测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63645A (zh) * 2021-11-08 2022-01-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残影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3984790A (zh) * 2021-09-28 2022-01-2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镜片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452325A (zh) * 2022-08-31 2022-12-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鬼影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214A (zh) * 2013-01-23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侧时间域视频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5637852A (zh) * 2014-08-29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534841A (zh) * 2016-11-10 2017-03-22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镜头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7101854A1 (zh) * 2015-12-16 2017-06-2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通过调整镜片实现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补偿方法
JP2018093257A (ja) * 2016-11-30 2018-06-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8801601A (zh) * 2018-04-13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菲涅尔透镜杂散光噪声的测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24545A (zh) * 2018-07-02 2018-11-30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2019175066A (ja) * 2018-03-28 2019-10-10 Jxtg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214A (zh) * 2013-01-23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侧时间域视频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5637852A (zh) * 2014-08-29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7101854A1 (zh) * 2015-12-16 2017-06-2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通过调整镜片实现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补偿方法
CN106534841A (zh) * 2016-11-10 2017-03-22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镜头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18093257A (ja) * 2016-11-30 2018-06-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9175066A (ja) * 2018-03-28 2019-10-10 Jxtg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方法
CN108801601A (zh) * 2018-04-13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菲涅尔透镜杂散光噪声的测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24545A (zh) * 2018-07-02 2018-11-30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2120A (zh) * 2021-03-09 2021-06-22 普迪飞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灰度值有效性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12120B (zh) * 2021-03-09 2022-11-15 普迪飞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灰度值有效性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852803A (zh) * 2021-08-30 2021-12-2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鬼像测试方法、鬼像测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52803B (zh) * 2021-08-30 2024-03-1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鬼像测试方法、鬼像测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84790A (zh) * 2021-09-28 2022-01-2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镜片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963645A (zh) * 2021-11-08 2022-01-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残影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3963645B (zh) * 2021-11-08 2023-12-1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残影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452325A (zh) * 2022-08-31 2022-12-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鬼影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097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7097B (zh)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233665B2 (en) Image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120093372A1 (en)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and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CN109767425B (zh) 机器视觉光源均匀性评估装置及方法
CN108489423B (zh) 一种产品表面水平倾斜角度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8600736B (zh) 终端光感校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8817246B2 (en) Lens test device and method
CN113848044B (zh) 一种显示屏亮色度一致性检测方法
US1006702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in an optical system
CN105427315B (zh) 数字仪表图像位置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741384B (zh) 深度相机的多距离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519215B (zh) 瞳距适应性测试系统及方法、测试主机
US11004229B2 (en) Image measurement device, image measurement method, imaging device
US8102516B2 (en) Test method for compound-eye distance measuring apparatus, test apparatus, and chart used for the same
CN109632087A (zh) 适用于成像亮度计的现场标定方法及成像亮度计标定装置
CN210571299U (zh) 用于测量小视场投影模组光学参数的系统
Krüger et al. 71‐4: Imaging Luminance Measuring Devices (ILMDs)‐Character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with Respect to Display Measurements
CN114046768A (zh) 激光测距方法、装置、激光测距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5114A (zh) 高精确地确定眼睛的瞳孔直径的方法和与此相关的设备
CN113891068B (zh) 基于摄像头均匀性测试辅助装置的光轴精度检测方法
CN114427954B (zh) 一种近眼显示系统的视度测试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KR102147279B1 (ko) 물체 이동 탐지 장치, 방법,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KR102475140B1 (ko) 렌즈 모듈의 해상력 검사 차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해상력 검사 장치
US20230154031A1 (en) Verification method of dynamic virtual image display distance of user interface and system thereof
WO2022113877A1 (ja) 三次元計測装置及び三次元計測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