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1789B -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1789B
CN111751789B CN202010620440.2A CN202010620440A CN111751789B CN 111751789 B CN111751789 B CN 111751789B CN 202010620440 A CN202010620440 A CN 202010620440A CN 111751789 B CN111751789 B CN 111751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time
detection range
radar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04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1789A (zh
Inventor
张艳
王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Priority to CN2020106204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1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1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1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1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1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粗略筛选卫星能够进入探测范围的时间区间;精确计算卫星进入探测范围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和两次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运算量小,耗时短,操作员能够根据本方法提供的结果快速地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Description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过境预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人造卫星在空间轨道运行时,经过雷达探测范围,雷达便能对其实施跟踪。
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对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进行预报的有效方案,无法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雷达操作员无法预先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无法使雷达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包括:
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
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系统,包括:
轨道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
预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
粗略筛选模块,用于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精确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案所述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案所述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和两次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运算量小,耗时短,操作员能够根据本方法提供的结果快速地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及其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
具体地,可以从北美空防司令部(NORAD)网站下载的所需要的人造卫星的两行元素轨道数据(TLE),解析出轨道参数,轨道参数包含NORAD卫星编号、TLE根数历元Tim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轨道偏心率e、近地点幅角ω、平近点角M0以及每日环绕地球圈数L。
S20,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
S30,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S40,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粗略筛选卫星能够进入探测范围的时间区间,进而精确计算卫星进入探测范围时间区间;采用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和两次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运算量小,耗时短,操作员能够根据本方法提供的结果快速地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包括:根据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确定所述轨道参数信息中的轨道倾角,当卫星的轨道倾角小于所述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时,剔除所述卫星。
具体地,设定雷达的站址为经度L0,纬度B0,高度H0。雷达的指定探测范围如下:以雷达站址O(L0,B0,H0)为中心,雷达最大威力距离RLimitH,方位下限ALimitL,方位上限ALimitH,俯仰下限ELimitL,俯仰上限ELimitH。以上限制形成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雷达能够探测到运行轨道进入包络区域的卫星。
包络区域具备五个顶点,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下的坐标用(距离,方位,俯仰)的形式来表示,以雷达站址为中心,则依次为中心P0(0,0,0),顶点1P1(RLimitH,ALimitL,ELimitL),顶点2P2(RLimitH,ALimitL,ELimitH),顶点3P3(RLimitH,ALimitH,ELimitL),顶点4P4(RLimitH,ALimitH,ELimitH)。
五个顶点Pn(n=0,1,2,3,4)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下的坐标为Pn(Rn,An,En);通过坐标变化计算五个顶点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Pn(X0n,Y0n,Z0n),沿Z轴逆时针旋转恒星时角αG,将X轴旋转到指向地球质心与春分点的连线,得到该坐标系下的坐标Pn(X1n,Y1n,Z1n),再将该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极坐标Pn(R2n,A2n,E2n),从而得到每个顶点的俯仰角E2n,确定五个顶点中最小俯仰角E2AreaMin,为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
判断卫星轨道倾角i与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E2AreaMin的关系,如果满足下列公式,则认为人造卫星不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剔除该卫星。
i<E2AreaMin
上述实施例中,先根据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再根据卫星轨道倾角与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的关系,剔除不可能进入卫星指定探测范围的卫星。被剔除的卫星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不参与后续计算步骤,从而大大降低计算量和计算耗时,有利于操作员快速获取卫星过境信息。
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在第一步解析出来的轨道参数,计算卫星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该实施例中,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可以包括NORAD SGP4(简化常规摄动模型)和SDP4(简化深空摄动模型)卫星轨道模型,其中SGP4适用于轨道周期小于225分钟的近地球物体(近地目标),SDP4适用于远离地球或者轨道周期大于225分的物体(深空目标)。
利用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出来的卫星位置经坐标转换后,转换到到以雷达站址O(L0,B0,H0)为中心的雷达大地球坐标系下,输出距离方位俯仰坐标Sn(Rn,An,En)。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包括:
从所述指定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根据第一时间间隔TG进行跳点计算,获得时间序列t(1),t(2),…,t(N),其中,t(n)=t(1)+(n-1)*TG,n=1,2,...,N;第一时间间隔TG一般选择大于1分钟;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t(n)时刻卫星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的位置坐标Sn(Rn,An,En),其中,Rn为距离,An为方位角,En为俯仰角;
当卫星的俯仰角En大于或等于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EDoor时,确定所述卫星在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其中,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EDoor小于所述包络区域的俯仰下限ELimitL,即0≤EDoor≤ELimitL
从所述指定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依次跳点查询卫星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假如时刻t(k),卫星不满足上述条件,跳点至下一时刻t(k+1),卫星满足上述条件,之后卫星一直满足上述条件,直至时刻t(m),卫星不满足上述条件,其中,m和k的取值范围为1至N。此时记录卫星可能进入探测范围的起始时间T1Start=t(k),结束时间T1End=t(m)。因为卫星精确进入探测范围的起始时间处于时刻t(k)和时刻t(k+1)之间,取起始时间为t(k),便于下一步更精确地计算卫星进入探测范围的时间。从初始时刻开始,依次跳点查询到终止时刻,记录所有卫星可能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区间,依次为[T1Start,T1End],[T2Start,T2End],…,[TMStart,TMEnd]。卫星最后一次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起始时间为TMStart,如果t(N)时刻卫星仍满足上述条件,则记录结束时间TMEnd=t(N)。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指定时间段内,通过选取较大的时间间隔获取时间序列,利用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各时间序列的卫星位置坐标,根据卫星位置坐标与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的关系粗略筛选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以及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计算量小和耗时短,有利于操作员快速获取卫星的过境信息。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包括:
从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根据第二时间间隔TQ进行跳点计算,获得时间序列tm(1),tm(2),…,tm(K),其中,tm(k)=tm(1)+(k-1)*TQ,k=1,2,...,K;第二时间间隔TQ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TG;第二时间间隔TQ可以选择为几秒钟,例如选择为1秒钟;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tm(k)时刻卫星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的位置坐标Smk(Rmk,Amk,Emk),其中,Rmk为距离,Amk为方位角,Emk为俯仰角;
当所述位置坐标Smk(Rmk,Amk,Emk)位于所述包络区域范围内时,确定所述卫星会进入雷达探测范围;当所述位置坐标满足以下条件时,确定所述卫星会进入雷达探测范围:
Rmk≤RLimitH
ALimitL≤Amk≤ALimitH
ELimitL≤Emk≤ELimitH
其中,RLimitH为雷达最大威力距离,ALimitL为方位下限,ALimitH为方位上限,ELimitL为俯仰下限,ELimitH为俯仰上限;
从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依次跳点查询卫星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第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为第二起始时刻,最后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为第二终止时刻,根据所述卫星的第二起始时刻和第二终止时刻确定所述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同时可得到卫星进入探测范围的视角。
上述实施例中,经过粗略筛选后,在每个粗略时间区间内,通过选取较小的时间间隔获取时间序列,利用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各时间序列的卫星位置坐标,根据卫星位置坐标与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够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以及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计算量小和耗时短,有利于操作员快速获取卫星的过境信息。
上文结合图1,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系统。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系统,包括:轨道参数获取模块、预筛选模块、粗略筛选模块和精确计算模块;
轨道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预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粗略筛选模块,用于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精确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粗略筛选卫星能够进入探测范围的时间区间,进而精确计算卫星进入探测范围时间区间;采用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和两次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报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时间和进入时的视角,运算量小,耗时短,操作员能够根据本方法提供的结果快速地对雷达进行任务规划,更有效地执行跟踪任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
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所述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包括:
从所述指定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根据第一时间间隔TG进行跳点计算,获得时间序列t(1),t(2),…,t(N),其中,t(n)=t(1)+(n-1)*TG,n=1,2,...,N;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t(n)时刻卫星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的位置坐标Sn(Rn,An,En),其中,Rn为距离,An为方位角,En为俯仰角;
当卫星的俯仰角En大于或等于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EDoor时,确定所述卫星在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其中,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EDoor小于所述包络区域的俯仰下限ELimitL,即0≤EDoor≤ELimitL
从所述指定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依次跳点查询卫星是否满足上述条件,记录卫星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一终止时刻,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一终止时刻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其中,每个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所述第一起始时刻为第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的上一跳点时刻,每个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所述第一终止时刻为自所述第一起始时刻起持续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最后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的下一跳点时刻或所述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所述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包括:
从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根据第二时间间隔TQ进行跳点计算,获得时间序列tm(1),tm(2),…,tm(K),其中,tm(k)=tm(1)+(k-1)*TQ,k=1,2,...,K;第二时间间隔TQ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TG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tm(k)时刻卫星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的位置坐标Smk(Rmk,Amk,Emk),其中,Rmk为距离,Amk为方位角,Emk为俯仰角;
当所述位置坐标Smk(Rmk,Amk,Emk)位于所述包络区域范围内时,确定所述卫星会进入雷达探测范围;
从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依次跳点查询卫星是否满足上述条件,记录卫星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二起始时刻和第二终止时刻,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刻和第二终止时刻确定所述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
其中,所述第二起始时刻为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第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所述第二终止时刻为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最后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
根据所述精确时间区间预报卫星位置,得到卫星进入雷达探测范围时的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指定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指定探测区域的卫星,包括:
根据所述雷达指定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确定所述轨道参数信息中的轨道倾角,当卫星的轨道倾角小于所述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时,剔除所述卫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包括:
以雷达站址为中心确定包络区域的五个顶点Pn(n=0,1,2,3,4)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下的坐标为Pn(Rn,An,En);其中,Rn为距离,An为方位角,En为俯仰角;
通过坐标变化计算五个顶点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Pn(X0n,Y0n,Z0n),沿Z轴逆时针旋转恒星时角αG,将X轴旋转到指向地球质心与春分点的连线,得到该坐标系下的坐标Pn(X1n,Y1n,Z1n),再将该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极坐标Pn(R2n,A2n,E2n),从而得到每个顶点的俯仰角E2n,确定五个顶点中最小俯仰角E2AreaMin,为包络区域的最小俯仰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个顶点Pn(n=0,1,2,3,4)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下的坐标为Pn(Rn,An,En)分别为:P0(0,0,0)、P1(RLimitH,ALimitL,ELimitL)、P2(RLimitH,ALimitL,ELimitH)、P3(RLimitH,ALimitH,ELimitL)、P4(RLimitH,ALimitH,ELimitH),其中,RLimitH为雷达最大威力距离,ALimitL为方位下限,ALimitH为方位上限,ELimitL为俯仰下限,ELimitH为俯仰上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位置坐标Smk(Rmk,Amk,Emk)位于所述包络区域范围内时,确定所述卫星会进入雷达探测范围,包括:当所述位置坐标满足以下条件时,确定所述卫星会进入雷达探测范围:
Rmk≤RLimitH
ALimitL≤Amk≤ALimitH
ELimitL≤Emk≤ELimitH
其中,RLimitH为雷达最大威力距离,ALimitL为方位下限,ALimitH为方位上限,ELimitL为俯仰下限,ELimitH为俯仰上限。
6.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卫星两行根数信息,根据所述卫星两行根数信息解析出轨道参数信息;
预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道参数信息和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剔除不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
粗略筛选模块,用于建立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所述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和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预测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包括:
从所述指定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根据第一时间间隔TG进行跳点计算,获得时间序列t(1),t(2),…,t(N),其中,t(n)=t(1)+(n-1)*TG,n=1,2,...,N;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t(n)时刻卫星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的位置坐标Sn(Rn,An,En),其中,Rn为距离,An为方位角,En为俯仰角;
当卫星的俯仰角En大于或等于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EDoor时,确定所述卫星在指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其中,预设俯仰角过境门限EDoor小于所述包络区域的俯仰下限ELimitL,即0≤EDoor≤ELimitL
从所述指定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依次跳点查询卫星是否满足上述条件,记录卫星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一终止时刻,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一终止时刻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经过探测范围的粗略时间区间;
其中,每个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所述第一起始时刻为第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的上一跳点时刻,每个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所述第一终止时刻为自所述第一起始时刻起持续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最后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的下一跳点时刻或所述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
精确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
所述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确定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卫星的位置坐标,根据所述卫星的位置坐标和所述雷达探测范围的包络区域信息确定能进入雷达探测范围的卫星及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及进入时的视角,包括:
从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根据第二时间间隔TQ进行跳点计算,获得时间序列tm(1),tm(2),…,tm(K),其中,tm(k)=tm(1)+(k-1)*TQ,k=1,2,...,K;第二时间间隔TQ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TG
利用所述卫星轨道预报模型计算tm(k)时刻卫星在雷达大地球坐标系的位置坐标Smk(Rmk,Amk,Emk),其中,Rmk为距离,Amk为方位角,Emk为俯仰角;
当所述位置坐标Smk(Rmk,Amk,Emk)位于所述包络区域范围内时,确定所述卫星会进入雷达探测范围;
从所述粗略时间区间的初始时刻开始直至结束时刻为止,依次跳点查询卫星是否满足上述条件,记录卫星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二起始时刻和第二终止时刻,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刻和第二终止时刻确定所述经过探测范围的精确时间区间;
其中,所述第二起始时刻为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第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所述第二终止时刻为所述粗略时间区间内最后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跳点时刻;
根据所述精确时间区间预报卫星位置,得到卫星进入雷达探测范围时的视角。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
CN202010620440.2A 2020-06-30 2020-06-30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Active CN111751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0440.2A CN11175178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0440.2A CN11175178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1789A CN111751789A (zh) 2020-10-09
CN111751789B true CN111751789B (zh) 2023-07-11

Family

ID=72680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0440.2A Active CN11175178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17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7743A (zh) * 2021-05-27 2021-08-24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目标过境时段快速计算方法
CN114239207B (zh) * 2021-07-15 2022-1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63768部队 一种公路机动中反卫星侦察的最早到达且最短规避方法
CN113687392B (zh) * 2021-08-23 2024-04-12 深圳乐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nss信号非连续跟踪的导航方法
CN114758003B (zh) * 2022-06-16 2022-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5部队 基于区域相交的地面非规则区域卫星过境快速预报方法
CN115032671A (zh) * 2022-08-11 2022-09-09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轨卫星跟踪预报时间段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5061106B (zh) * 2022-08-16 2022-11-1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方锥空域内空间目标可见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75916A (zh) * 2022-10-21 2023-01-06 平湖空间感知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近地小行星地基雷达探测目标筛选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3741A (ja) * 1998-12-28 2000-07-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目標追跡装置
US8228230B1 (en) * 2010-04-07 2012-07-24 Stmicroelectronics S.R.L. Satellite orbit prediction metho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employing the method
CN105652267A (zh) * 2016-01-25 2016-06-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目标视角的无源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解算方法
FR3032181A1 (fr) * 2013-12-12 2016-08-05 Centre Nat D'etudes Spatiales (Cnes) Procede d'utilisation d'un satellite agile d'observation,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 plan de mission et satellite associe
CN110160516A (zh) * 2019-05-06 2019-08-23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测角和测距信息的空间目标高精度在轨定位方法
CN110203422A (zh) * 2019-05-31 2019-09-06 中国人民解放军63729部队 针对面目标区域探测的快速响应卫星轨道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9984A (ja) * 2007-07-11 2009-01-29 Nec Corp 目標観測レーダ装置及び目標追尾方法
CN102591343B (zh) * 2012-02-09 2013-10-16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基于两行根数的卫星轨道维持控制方法
CN104750999B (zh) * 2015-04-10 2017-10-3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基于轨道面的地基探测设备过境计算目标及时段筛选方法
US10989791B2 (en) * 2016-12-05 2021-04-27 Trackman A/S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an object using radar data and imager data
CN110838864A (zh) * 2018-08-19 2020-02-25 南京理工大学 无人值守的卫星地面站跟踪控制系统
CN110208828B (zh) * 2019-06-10 2023-05-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光电测量设备分配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3741A (ja) * 1998-12-28 2000-07-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目標追跡装置
US8228230B1 (en) * 2010-04-07 2012-07-24 Stmicroelectronics S.R.L. Satellite orbit prediction metho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employing the method
FR3032181A1 (fr) * 2013-12-12 2016-08-05 Centre Nat D'etudes Spatiales (Cnes) Procede d'utilisation d'un satellite agile d'observation,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 plan de mission et satellite associe
CN105652267A (zh) * 2016-01-25 2016-06-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目标视角的无源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解算方法
CN110160516A (zh) * 2019-05-06 2019-08-23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测角和测距信息的空间目标高精度在轨定位方法
CN110203422A (zh) * 2019-05-31 2019-09-06 中国人民解放军63729部队 针对面目标区域探测的快速响应卫星轨道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racking and Oribit Dete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using radar;Ki-Young 等;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Aeronautical and Space Sciences;第44卷(第6期);447-454 *
雷达探测空间目标效能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张俊华;杨根;徐青;;计算机工程(第22期);254-2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1789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1789B (zh) 人造卫星经过雷达探测范围的预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06528513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作业的作业报告生成方法及装置
JP2022550512A (ja) マルチエージェント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CN107656265A (zh) 针对多帧检测前跟踪短航迹的粒子滤波融合方法
Saponaro et al. Evaluation of aerosol and cloud properties in three climate models using MODIS observations and its corresponding COSP simulator,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 in aerosol–cloud interactions
US702004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rget motion analysis with intelligent parameter evaluation plot
Hewitt et al. LiDAR-Based map relative localiz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landing on Europa
CN111523392B (zh) 一种基于卫星正射影像全姿态的深度学习样本制备方法及识别方法
JP2002257933A (ja) 気象レーダデータ処理装置
CN111401241A (zh)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海上民用航空器搜寻方法及装置
Konno et al. Analysis of ionosphere gradient using Japan GEONET data
CN115291177A (zh) 一种多雷达协同探测中的情报贡献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999750B (zh) 针对杆臂不准的实时单站周跳探测改进方法
Sayed et al. Point clouds reduction model based on 3D feature extraction
CN114241083A (zh) 一种车道线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150414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араметров орбиты космического аппарата
Potter Mobile laser scanning in forests: Mapping beneath the canopy
CN114761942A (zh) 时空位姿/对象数据库
CN113554072B (zh) 一种飞行动作划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7668574B (zh) 光影秀的数据模型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7051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trajectory of object
CN116880528B (zh) 一种登月航天器着陆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095353B (zh) 一种作战演习动态监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610781B (zh) 一种时序sar图形的变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Tan Stellar Mass Profiles of Galaxies in the Hubble Frontier Fields: Evidence for Mass Dependency in Environmental Quenc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