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5260A -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5260A
CN111735260A CN202010612767.5A CN202010612767A CN111735260A CN 111735260 A CN111735260 A CN 111735260A CN 202010612767 A CN202010612767 A CN 202010612767A CN 111735260 A CN111735260 A CN 111735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oling
heat
liquid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27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林
胡慧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Guohua Jinjie Energy Co Ltd
Guohua Power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Guohua Jinjie Energy Co Ltd
Guohua Power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Guohua Jinjie Energy Co Ltd, Guohua Power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Guohua Jinji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27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52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5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5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liquids, e.g. br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之外;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所述换热器连通,且所述散热管路和所述换热器均用于容纳换热液;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循环泵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液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散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目前冷却水在流经制氢设备且为制氢设备提供冷却作用之后,因冷却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造成后续过程中冷却水对制氢设备的冷却效果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气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氢气,氢气通常可以使用制氢设备进行制备,制氢设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制氢设备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行,目前的制氢设备中通常采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在闭合的冷却管路内流动,从而冷却水在流经制氢设备且为制氢设备提供冷却作用之后,因冷却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造成后续过程中冷却水对制氢设备的冷却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以解决目前冷却水在流经制氢设备且为制氢设备提供冷却作用之后,因冷却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造成后续过程中冷却水对制氢设备的冷却效果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应用于制氢设备,所述制氢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安装于设备主体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通过管道泵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管路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之外;
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所述换热器连通,且所述散热管路和所述换热器均用于容纳换热液;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循环泵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液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散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氢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冷却管路和上述冷却装置,冷却管路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通过管道泵相互连通,冷却管路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的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冷却管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冷却装置,能够应用在制氢设备上,制氢设备中的冷却管路安装在设备主体上,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相互连通,通过在冷却管路内填充冷却液,且使冷却液在冷却管路内循环,为设备主体提供冷却降温作用。冷却装置的换热器设置在制氢设备的冷却管路之外,冷却装置的散热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换热器连通,且换热器和散热管路内均可以容纳有换热液,循环泵与散热管路连通,借助循环泵可以驱动换热液在换热器和散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以为冷却管路中对应于换热器处的部分及冷却管路中流经换热器所在位置处的冷却液提供散热降温作用,从而使因对设备主体进行冷却工作而温度升高的冷却液,通过流经换热器且与换热器内的换热液进行热交换的方式,使冷却液的温度重新降低,保证冷却管路中自设备主体处流过的冷却液的温度始终较低,以为制氢设备的设备主体提供稳定可靠且持续的冷却作用;并且,散热管路可以为换热液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通过使换热液在散热管路中流动的方式,使得自换热器流动至散热管路时温度较高的换热液在自散热管路流回至换热器时的温度降低,以为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提供持续可靠的散热降温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制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换热器、
211-第一管路、212-第二管路、213-第三管路、220-散热器、
300-循环泵、
410-温度检测部、420-容纳部、
510-设备主体、520-管道泵、530-补液部、540-液位计、551-第一温度检测部、552-第二温度检测部、560-压力检测部、570-冷却液补充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能够应用在制氢设备上,当然,冷却装置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对冷却液进行冷却的设备或装置上。为便于描述,下文均以冷却装置应用在制氢设备上为例。制氢设备包括设备主体510和冷却管路,设备主体510为制备氢气的主要结构,冷却管路安装在设备主体510上,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相互连通,且冷却管路内可以容纳有冷却液,冷却液能够在冷却管路内循环流动,从而为设备主体510提供冷却降温作用。当然,制氢设备中还可以包括管道泵520等设备,以保证冷却液能够持续稳定地在冷却管路中循环流动。
如上所述,由于冷却液在冷却管路中循环流动,因此,当冷却液每次流过设备主体510之后,因冷却管路与设备主体510进行热交换,冷却液的温度会上升,为了保证冷却管路中流动至设备主体510所在处之前的冷却液的温度均相对较低,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上述冷却装置安装至冷却管路上,从而借助冷却装置对冷却管路中流经冷却装置所在处的冷却液进行冷却。
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100、散热管路和循环泵300,其中,换热器100设置在冷却管路之外,散热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换热器100连通,且散热管路和换热器100中均可以容纳有换热液,循环泵300与散热管路连通,在散热管路和换热器100中容纳有换热液的情况下,循环泵300能够驱动换热液在换热器100和散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
具体地,换热器100和散热管路均可以由金属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换热器100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例如,换热器100可以包裹在冷却管路之外,以通过与散热管路相互接触的方式,使换热器100内的换热液与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更具体地,换热器100还可以为板式换热器100或夹套式换热器100等。
散热管路可以包括圆形管,在散热管路和换热器10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连通关系;为了便于检修和后续维护,可选地,散热管路的相背两端均可以通过接头等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换热器100上。另外,由于散热管路提供散热作用,可选地,散热管路的长度和管径等与散热效果相关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另外,还可以通过使散热管路浸入蓄水池等方式,通过提升散热管路的散热效果,使散热管路内的换热液的温度更快地下降。
循环泵300可以为离心泵,循环泵300与散热管路连通。当然,循环泵300还可以连接在换热器100和散热管路相互连接的位置处,为了降低循环泵300的安装难度,可以使循环泵300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散热管路连通。循环泵300的功率等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定,此处不作限定。
换热液可以为水或导热油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液体,且可以使换热液充满换热器100和散热管路二者具有的容纳空间,这使得冷却装置与冷却管路之间的换热效率相对较高。可选地,换热液为除盐水,一方面可以降低冷却装置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换热液污染散热管路和换热器100,且可以防止换热液与散热管路和换热器100等部件发生反应。在换热液为除盐水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基本无需为冷却装置补充换热液,提升冷却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冷却装置,能够应用在制氢设备上,制氢设备中的冷却管路安装在设备主体510上,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相互连通,通过在冷却管路内填充冷却液,且使冷却液在冷却管路内循环,为设备主体510提供冷却降温作用。冷却装置的换热器100设置在制氢设备的冷却管路之外,冷却装置的散热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换热器100连通,且换热器100和散热管路内均可以容纳有换热液,循环泵300与散热管路连通,借助循环泵300可以驱动换热液在换热器100和散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以为冷却管路中对应于换热器100处的部分及冷却管路中流经换热器100所在位置处的冷却液提供散热降温作用,从而使因对设备主体510进行冷却工作而温度升高的冷却液,通过流经换热器100且与换热器100内的换热液进行热交换的方式,使冷却液的温度重新降低,保证冷却管路中自设备主体510处流过的冷却液的温度始终较低,以为制氢设备的设备主体510提供稳定可靠且持续的冷却作用;并且,散热管路可以为换热液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通过使换热液在散热管路中流动的方式,使得自换热器100流动至散热管路时温度较高的换热液在自散热管路流回至换热器100时的温度降低,以为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提供持续可靠的散热降温作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冷却装置中,散热管路可以包括管路主体和散热器220,管路主体的相背两端均与换热器100连通,相应地,换热液可以被容纳在管路主体中,散热器220安装在管路主体上,在管路主体内容纳有换热液的情况下,借助散热器220可以降低管路主体中流经散热器220处的换热液的温度。
具体地,管路主体可以为金属圆管,散热器220可以为风冷散热器220或水冷散热器220,散热器220通过与管路主体相互协作,使得散热器220能够提升管路主体和管路主体内的换热液的散热效率。当然,散热器220还可以为其他主动式散热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定。可选地,散热器220还可以为散热片,散热片连接在管路主体上,从而通过增大散热管路的散热面积的方式,提升散热管路的整体散热性能。
另外,散热器2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可以使多个散热器220沿管路主体的延伸方向安装在管路主体上,从而进一步提升管路主体及管路主体内的换热液的散热效率和散热彻底程度。
可选地,散热器220包括散热风扇,这可以保证散热管路具有较高的散热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散热管路的组装难度和维护难度。具体地,散热风扇朝向管路主体设置,通过增大管路主体之外的气体流速的方式,提升管路主体及管路主体内的换热液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使管路主体中对应与散热风扇的位置处形成蛇形结构,以增大管路主体中与散热风扇相互配合的部分的面积,进一步提升散热风扇为管路主体的散热效率产生的增强效果。或者,还可以使管路主体中与散热风扇相互配合的部分呈扁平状,这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管路的散热效率。再比如,还可以通过在管路主体之外连接多个散热片的方式,且使散热风扇朝向管路主体中散热片所在的位置处,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管路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管路主体包括第一管路211、第二管路212和第三管路213,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并联设置,且均与第三管路213连通,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上均设置有通断阀,第三管路213的相背两端均与换热器100连通,散热器220包括第一散热器220和第二散热器220,第一散热器220安装于第一管路211,第二散热器220安装于第二管路2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即便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中的一者出现堵塞等故障,也可以借助另一者保证散热管路的正常运行。另外,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二管路212上的通断阀处于常闭状态,且使第一管路211上的通断阀处于常开状态,常规状态下,可以仅借助第一管路211使第三管路213与换热器100相互连通,在检修和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关闭第一管路211上的通断阀,且打开第二管路212上的通断阀,实现“一用一备”的目的。当然,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上的通断阀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从而进一步扩大管路主体的散热面积,在第一散热器220和第二散热器220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散热管路的散热效率,保证流过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的换热液的温度下降至满足需求,从而在流动至换热器100时,能够为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提供稳定且持续的散热作用。
具体地,第一管路211、第二管路212和第三管路213均可以为金属圆管,且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的内径可以与第三管路213的内径相近或相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大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的内径的方式,一方面增大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的散热面积,另一方面降低换热液在第一管路211和/或第二管路212内的流速,进一步提升换热液在第一管路211和/或第二管路212处的散热效率。相似地,第一管路211和第二管路212均可以借助接头等连接结构与第三管路213连通。通断阀具体可以为球阀或电磁阀等。
进一步地,散热器220为散热功率可调散热器,冷却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部410和控制器,温度检测部410安装于管路主体,且温度检测部410用于检测管路主体中自散热器220处流向换热器100处的换热液的温度,散热器220和温度检测部410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检测部410检测的温度值控制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控制器能够获得经散热器220散热后的换热液的实时温度,且还可以为控制器设置预设温度,从而使控制器能够根据预设温度和温度检测部410检测的实时温度值对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进行更为精准地控制。详细地,在实时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器可以控制散热器220增大散热功率,以保证换热液能够为冷却管路和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提供满足需求的冷却效果;在实时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器可以控制散热器220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散热功率,从而保证换热液仍能够为冷却管路和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提供满足需求的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散热器220的功耗,降低生产升本,且更节能环保。
具体地,如上所述,散热器220可以为风冷散热器220,通过改变散热器220的风速,即可使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散热器220对管路主体及管路主体内的换热液的散热效率的增强幅度。或者,散热器220也可以为水冷散热器220,通过改变散热器220内冷却水的流速或初始温度等条件,也可以改变散热器220的散热效率。控制器可以为中控机等,温度检测部410可以为温度传感器等,温度检测部410与散热器220均可以通过线缆或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控制器连接,从而实现信息和控制信号的交互,保证控制器能够根据预设温度和实时温度控制散热器220。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冷却装置还可以包括容纳部420,容纳部420与管路主体连通,容纳部420具有容纳腔,容纳腔能够容纳换热液。在设置有容纳部420的情况下,可以使冷却装置内容纳的换热液的量更多,在换热液的量增大的情况下,使得冷却装置中换热液单次所能吸收的热量更多,这可以进一步保证冷却装置能够为冷却管路和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提供满足需求的散热效果,保证经冷却装置冷却后的冷却液的温度相对较低,进而使冷却液能够为设备主体510提供可靠的冷却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以使容纳部420位于散热器220的下游,且使容纳部420位于换热器100的上游。也就是说,容纳部420的容纳腔中所容纳的换热液均为在散热器220处完成散热后的换热液,也即容纳腔内容纳的换热液的温度相对较低。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流向换热器100的换热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进而使换热器100和流经换热器100的换热液为冷却管路和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所提供的冷却效果也相对稳定,基本不会受散热器220的工作状态而发生大幅变化,从而保证冷却管路和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也能为设备主体510提供持续且稳定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换热管路上可以设置有循环泵300、温度检测部410和容纳部420,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容纳部420位于换热器100和散热器220之间,循环泵300位于容纳部420与换热器100之间,温度检测部410位于循环泵300和换热器100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循环泵300能够持续且稳定地向换热器100输送温度较低的换热液,且可以保证温度检测部410所检测得输送至换热器100所在处的换热液的温度更精确。
另外,冷却装置还可以包括逆止阀和通断阀,逆止阀和通断阀均可以安装在管路主体上,逆止阀可以防止温度较高的换热液回流,在制氢设备停机、检修或者维护的过程中,借助通断阀可以进一步防止换热液仍在管路主体和换热器100之间流动。更具体地,逆止阀可以安装在温度检测部410与循环泵300之间,通断阀可以为球阀,其可以安装在循环泵300和容纳部420之间。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制氢设备,制氢设备包括设备主体510、冷却管路和上述任一冷却装置,其中,冷却管路安装在设备主体510上,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通过管道泵520相互连通,冷却管路能够容纳冷却液,以借助冷却液为设备主体510提供冷却降温作用。冷却装置的换热器100安装在冷却管路上,以为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提供散热降温作用,保证冷却管路中流经设备主体510之前的冷却液的温度始终相对较低,能够为设备主体510提供持续且稳定的冷却工作。
具体地,设备主体510可以包括电解槽、氢分离器、氧分离器、干燥装置、整流装置、碱箱及碱液泵、控制柜和贮存罐等部件。其中,电解槽可以为并联压滤式双极电解槽,整流装置可以为可控硅整流器。
管道泵520可以为单级或多级离心泵,冷却管路可以包括金属管路,冷却管路的长度和尺寸可以根据设备主体510的产热程度,以及冷却液的循环速度等参数确定,此处不作限定。更具体地,冷却管路可以采用盘管的形式,且自设备主体510的氢分离器、氧分离器、干燥装置和整流装置等部件内通过,从而在设备主体510工作的过程中,将设备主体510产生的热量带出,且通过与冷却装置进行换热,循环往复。冷却液可以为水或导热油等,优选地,冷却液可以为除盐水。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相互连通,从而在冷却液容纳于冷却管路内的情况下,使得冷却液能够在冷却管路内循环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管路上也可以开设有通孔或连接有支路,以为制氢设备中的部件提供液封作用。
基于上述情况,为了保证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的量能够始终满足需求,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制氢设备还可以包括补液部530,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补液部530连通,补液部530还通过通断阀与冷却液补充管路57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流动至设备主体510处时出现被消耗的情况后,借助补液部530能够为冷却管路补充冷却液,从而保证冷却管路始终容纳有满足需求的冷却液。
其中,在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被消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接打开补液部530与冷却液补充管路570之间的通断阀的方式,向冷却管路内补充冷却液。可选地,补液部530可以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例如,补液部530可以为罐装结构,且可以使补液部530内始终存留有一定量的冷却液,进而使得冷却液在冷却管路中循环的过程中,一旦冷却液出现被消耗的情况,则补液部530内存留的冷却液可以直接被输送至冷却管路中,以补充被消耗的冷却液。进一步地,冷却管路上可以配设有压力检测部560,以检测冷却管路内冷却液的压力。
通断阀具体可以为球阀,在冷却液被设备主体510所消耗的情况下,通过打开通断阀,即可使冷却液补充管路570中的冷却液被送入至补液部530内,以使补液部530内的冷却液的量始终能够保持在一定位置处。
进一步地,补液部530和冷却液补充管路570之间的通断阀可以为电磁阀,且补液部530内可以设置有液位计540,通过使液位计540与电磁阀连接,从而使电磁阀能够受液位计540的控制,自动启闭,以提升整个制氢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详细地,液位计540可以根据预设液位和补液部530内的实际液位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液位低于预设液位的情况下,控制电磁阀开启,使冷却液补充管路570能够向补液部530内补充冷却液,在实际液位等于或高于实际液位的情况下,控制电磁阀关闭,停止向补液部530内补充冷却液。其中,可以通过为液位计540配设控制器件的方式,使液位计540能够控制电磁阀。
更具体地,冷却管路的一端可以直接连接在补液部530的上方,作为回液端,另一端可以通过管道泵520连接在补液部530的下方,作为送液端,在管道泵520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冷却液能够在冷却管路和补液部530之间循环流动。
另外,补液部530上还可以设置有排污口和溢流口,排污口可以设置在补液部530的底部,溢流口可以设置在补液部530的顶部,且排污口和溢流口均可以与地漏连通,排污口与地漏之间可以连接有通断阀。
进一步地,冷却管路中位于补液部530下游的部分也可以分为两路,两路冷却管路均可以配设有换热器100,相应地,在换热器100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散热管路也可以分为两路且分别与两个换热器100一一对应连接,为两路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提供冷却降温作用。两路冷却管路中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交替工作,产生“一用一备”效果。两路冷却管路中均可以配设有管道泵520、通断阀和逆止阀,以保证任意一路冷却管路均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进一步地,制氢设备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551、第二温度检测部552、散热器220和控制器,第一温度检测部551和第二温度检测部552中的一者设置于冷却管路中位于换热器100上游的部分,另一者设置于冷却管路中位于换热器100下游的部分,散热器220安装在散热管路上,散热器220为散热功率可调散热器,第一温度检测部551、第二温度检测部552和散热器220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551和第二温度检测部552的检测的温度的差值控制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具体地,第一温度检测部551和第二温度检测部552均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可以为中控机或上位机等。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检测部551和第二温度检测部552能够检测冷却液在流经换热器100之前和流经换热器100之后的温度值,且将两个温度值实时传输至控制器,通俗地说,控制器能够获取冷却液流经换热器100之后被冷却的幅度。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冷却液被冷却降温的幅度,灵活控制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一方面在冷却液与正常产热的设备主体510进行换热后,保证流经换热器100之后的冷却液的温度能够下降至与设备主体510换热之前的温度水平;另一方面,如果设备主体510出现产热异常,借助第一温度检测部551和第二温度检测部552各自检测的温度值,使得控制器可以通过增大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的方式,提升冷却装置的散热降温能力,保证与设备主体510换热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在流经换热器100之后,冷却液的温度仍能够下降至较低的水平,从而为设备主体510提供可靠的冷却作用;当然,在设备主体510产热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降低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的方式,保证散热器220能够为冷却液提供满足需求的散热作用的同时,尽量降低散热器220的功耗。
另外,还可以为控制器设置预设温度值等,且使经换热器100换热后的冷却液的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且控制器也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更精确地调整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应用于制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设备包括设备主体(510)和安装于设备主体(510)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通过管道泵(520)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管路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换热器(100),所述换热器(100)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之外;
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所述换热器(100)连通,且所述散热管路和所述换热器(100)均用于容纳换热液;
循环泵(300),所述循环泵(300)与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循环泵(300)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液在所述换热器(100)和所述散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包括管路主体和散热器(220),所述管路主体的相背两端与所述换热器(100)连通,所述散热器(220)安装于所述管路主体,所述散热器(220)用于降低所述管路主体中流经所述散热器(220)处的换热液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20)包括散热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主体包括第一管路(211)、第二管路(212)和第三管路(213),所述第一管路(211)和所述第二管路(212)并联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三管路(213)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11)和所述第二管路(212)上均设置有通断阀,所述第三管路(213)的相背两端均与所述换热器(100)连通,所述散热器(220)包括第一散热器(220)和第二散热器(220),所述第一散热器(220)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211),所述第二散热器(220)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2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20)为散热功率可调散热器,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部(410)和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部(410)安装于所述管路主体,且所述温度检测部(410)用于检测所述管路主体中自所述散热器(220)处流向所述换热器(100)处的换热液的温度,所述散热器(220)和所述温度检测部(410)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部(410)检测的温度值控制所述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容纳部(420),所述容纳部(420)与所述管路主体连通,所述容纳部(420)具有用于容纳换热液的容纳腔,所述容纳部(420)位于所述散热器(220)的下游,且所述容纳部(420)位于所述换热器(100)的上游。
7.一种制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510)、冷却管路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冷却管路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510),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通过管道泵(520)相互连通,冷却管路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冷却装置的换热器(100)安装于所述冷却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设备还包括补液部(530),所述冷却管路的相背两端均与所述补液部(530)连通,所述补液部(530)配置为通过通断阀与冷却液补充管路(57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部(530)内设置有液位计(540),所述补液部(530)和所述冷却液补充管路(570)之间的通断阀为电磁阀,所述液位计(540)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设备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551)、第二温度检测部(552)、散热器(220)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551)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552)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位于所述换热器(100)上游的部分,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位于所述换热器(100)下游的部分,所述散热器(220)安装于所述散热管路,所述散热器(220)为散热功率可调散热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551)、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552)和所述散热器(220)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551)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552)的检测的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散热器(220)的散热功率。
CN202010612767.5A 2020-06-30 2020-06-30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Pending CN1117352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767.5A CN111735260A (zh) 2020-06-30 2020-06-30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767.5A CN111735260A (zh) 2020-06-30 2020-06-30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5260A true CN111735260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3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2767.5A Pending CN111735260A (zh) 2020-06-30 2020-06-30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526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2166A (ja) * 1989-09-16 1991-04-26 Tabai Espec Corp 液体循環装置
JP2003509874A (ja) * 1999-09-13 2003-03-11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カンパニー 噴霧冷却システム
CN203323477U (zh) * 2013-05-16 2013-12-04 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 制氢设备冷却水闭式循环系统
CN103712395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闭式水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09028648A (zh) * 2018-08-27 2018-12-18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08083A (zh) * 2018-12-12 2019-03-22 广东合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式冷却的服务器散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2166A (ja) * 1989-09-16 1991-04-26 Tabai Espec Corp 液体循環装置
JP2003509874A (ja) * 1999-09-13 2003-03-11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カンパニー 噴霧冷却システム
CN103712395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闭式水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203323477U (zh) * 2013-05-16 2013-12-04 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 制氢设备冷却水闭式循环系统
CN109028648A (zh) * 2018-08-27 2018-12-18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08083A (zh) * 2018-12-12 2019-03-22 广东合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式冷却的服务器散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7906U (zh) 一种含两级非混合循环水路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1552359A (zh) 浸没式液体冷却槽及冷却装置
CN207472113U (zh) 一种内置加热和换热的单罐熔盐蓄热装置
CN212677604U (zh) 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以及液冷换热系统
CN113013442B (zh) 燃料电池系统、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11735260A (zh)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CN212030299U (zh) 相变蓄热器换热管路并联结构
WO2023246377A1 (zh) 冷却水自循环系统
CN116981215A (zh) 一种液冷循环散热系统
CN210093798U (zh) 一种工业交换机液冷散热装置
CN201509149U (zh) 循环冷却装置
CN109584950A (zh) 用于仪表的冷却降温系统
CN115666061A (zh) 一种浸没式相变液冷装置
CN213426765U (zh) 一种机柜冷却系统
CN212457076U (zh) 一种智能电热芯片加热电锅炉
CN210343653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10292421U (zh) 集成水冷热交换器
CN218524364U (zh) 一种换热系统及空调
CN111692630A (zh) 一种智能电热芯片加热电锅炉
CN214582065U (zh) 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水冷机
CN220818144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热管理系统
CN210684000U (zh) 一种制绒机槽体温控系统
CN218352965U (zh) 液冷换热系统
CN204925965U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液冷系统
CN217357301U (zh) 一种节能型净化车间换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