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1180B - 一种隔离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1180B
CN111731180B CN202010607235.2A CN202010607235A CN111731180B CN 111731180 B CN111731180 B CN 111731180B CN 202010607235 A CN202010607235 A CN 202010607235A CN 111731180 B CN111731180 B CN 111731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support
pin
carriage
s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72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1180A (zh
Inventor
钟易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ena Special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6072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1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1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08Securing to the vehicle floor or 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43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using a loading ramp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08Securing to the vehicle floor or sides
    • B60P7/10Securing to the vehicle floor or sides the load being plates, cases, or box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36Structures movable as a whole, e.g. mobile home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12Small buildings or other erections for limited occupation,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or arranged in buildings, e.g. kiosks, waiting shelters for bus stops or for filling stations, roofs for railway platforms, watchmen's huts or dressing cub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运输车,包括车厢、固定架以及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多个固定架安装在车厢上,隔离舱安装在固定架上,隔离舱包括隔离舱本体以及支撑垫;隔离舱本体包括支架以及隔离罩,隔离罩包括隔离罩框架,隔离罩框架上设有端面隔离布,隔离罩框架之间设有中间隔离布,所述端面隔离布与中间隔离布围闭成隔离空间;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伸缩支架;所述支撑垫包括折叠支撑垫和固定支撑垫,支撑垫既可以平展成卧式状态又可以折叠成坐式状态。本发明的一种隔离运输车能够运送多个传染病人,从而高效地将被感染人群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隔离治疗,降低其他人群被感染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隔离运输车。
背景技术
高致病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毒,例如SARS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可以通过病人的唾液、飞沫进入大气中而传染给周围的人。当发现有人感染了病毒时,不仅要将感染者送到指定地点隔离,还要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送到指定地点隔离,目前运送感染了高致病性的传染病毒的病人,用的是专门的具有隔离功能的救护车,但是这种运送隔离病人的救护车单次仅运送一名传染病人,运送效率低下,不利于对被感染人群进行快速隔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离运输车,该装置能够同时运送多个传染病人,高效地将被感染人群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治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离运输车,包括车厢、固定架以及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所述固定架有多个,多个固定架安装在所述车厢上,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包括隔离舱本体以及设置在隔离舱本体内的支撑垫,其中,
所述隔离舱本体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隔离罩,其中,所述隔离罩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两端的隔离罩框架,所述隔离罩框架上设有端面隔离布,所述隔离罩框架之间设有可折叠的中间隔离布,所述端面隔离布与中间隔离布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围闭成隔离空间;
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通过伸缩式结构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支撑垫包括固定支撑垫和折叠支撑垫,其中,固定支撑垫设置在伸缩支架上,所述折叠支撑垫包括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垫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支架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垫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垫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支架的端部铰接;当所述支架水平放置且伸缩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伸展时,固定支撑垫、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平展成卧式状态,当所述支架竖直放置且伸缩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收缩时,固定支撑垫、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折叠成坐式状态。
上述运送坐卧两用隔离舱的装置的原理是:
在需要将传染病人运送到指点地点的医院进行救治时,先让病人进入隔离舱,再将坐卧两用隔离舱转移到车厢上,由于坐卧两用隔离舱可以与固定架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连接,且固定架安装在车厢上,因此坐卧两用隔离舱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从而安装在车厢上。同时,由于所述车厢上安装了多个所述固定架,因此多个坐卧两用隔离舱可以安装在所述车厢上,从而实现单次出车运送多个传染病人的目的,提高了对传染病人转移救治的效率,降低了其他人群被感染的风险。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伸缩支架前部底端设有前脚轮,所述固定支架后部底端设有后脚轮。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离罩框架与支架通过销扣结构连接,所述销扣结构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底部的第一销轴孔、设置在连接板顶部的第一销扣孔、销扣、销轴以及设置在所述隔离罩框架底部对应的第二销轴孔、第二销扣孔和过孔,所述第一销轴孔与第一销扣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支架垂直。
优选地,所述销扣呈钩状,包括手柄端和插销端,所述手柄端穿过所述过孔,所述手柄端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顶到设在手柄端尾部的挡片上,另一端顶到所述隔离罩框架内侧,所述插销端插在第一销扣孔和第二销扣孔内。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离罩框架包括前隔离罩框架和后隔离罩框架,所述后隔离罩框架中部设有横梁,该横梁两端设有端面脚轮。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中间隔离布套设在所述支架的外面,所述隔离布可以沿着所述支架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中间隔离布设有交换口,所述交换口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隔离布两侧的气口以及设置在隔离布顶部用于对病人做护理的操作窗口。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端面隔离布底部向支架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支架,在与支架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避开支架的避空孔,避空孔外侧设有用于套入支架框架的避空槽。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端面隔离布与中间隔离布是透明材质的布料。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端面隔离布与中间隔离布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是密封拉链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伸缩式结构包括设置在伸缩支架尾部的导套、设置在固定支架头部与所述导套配合的导杆以及定位销,所述导套由中空的伸缩支架构成,所述导杆一端与固定支架头部连接且导杆的轴线与固定支架的轴线方向重合,所述导套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导杆上设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有摇杆结构,所述摇杆结构包括通过第一销杆铰接在所述导套上的前摇杆和通过第二销杆铰接在固定支架后端的后摇杆,所述前摇杆通过第三销杆与后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支撑垫一端铰接在第二销杆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垫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销杆上,所述第二支撑垫另一端铰接在第一销杆上。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设置成坐式状态与所述固定架连接。通过设置成坐式状态与固定架连接的方式,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在车厢内竖直放置,能够极大限度节省车厢长度方向的空间,从而可以放置更多的坐卧两用隔离舱,运送更多传染病人,提高传染病人的转移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上设置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一侧,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架另一侧,且所述安全带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垫的上方。通过在坐卧两用隔离舱上设置安全带,传染病人坐在隔离舱上时,当车厢遇到紧急情况二刹车时,由于安全带的保护作用,传染病人可以稳定地坐在隔离舱内,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有两组,每组固定架沿着车厢长度的方向均匀排布,两组固定架分别设置在车厢两侧,两组固定架之间形成中间过道。通过设置上述排布方式的固定架,在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进入到所述中间过道时,将坐卧两用隔离舱向车厢侧边移动,即可将坐卧两用隔离舱送达固定架的位置,通过连接结构与固定架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连接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柱以及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连接板的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向方向与车厢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连接孔上沿着连接孔轴线的方向开设有用于避开所述连接条的避让口。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结构,在将坐卧两用隔离舱从中间过道送到车厢侧边的固定架时,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的移动方向与车厢的长度方向垂直,由于所述连接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与车厢的长度方向,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孔匹配,所述连接孔上开设有用于用于避开所述连接条的避让口,因此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在向固定架方向移动的过程,所述连接柱慢慢进入到所述连接孔,从而将坐卧两用隔离舱与固定架连接固定起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有两组,一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上部,另一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下部。通过设置两组的连接结构,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的上部与下部均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提高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在车厢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柱在所述连接孔内轴向移动的活动销结构,所述活动销结构设置在连接座两侧且靠近所述连接孔两端的位置;所述活动销结构包括销孔、活动销、复位弹簧、弹簧挡片以及限位板,所述销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活动销安装在所述销孔上,所述活动销包括头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超过所述连接孔,所述弹簧挡片设置在活动销上且靠近所述头部,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动销上,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紧弹簧挡片,另一端抵紧所述底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所述尾部上。通过设置上述活动销结构,在将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连接孔之前,向所述尾部的方向拉动所述活动销以便让所述活动销头部退出所述连接孔的范围,再将所述连接柱插入到所述连接孔,此时放开所述活动销,由于所述复位弹簧抵紧所述弹簧挡片,因此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活动销向所述连接孔的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头部超过所述连接孔,因此所述活动销可以挡住连接孔外,限制住连接柱在所述连接孔轴向方向上移动,从而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固定所述固定架上,进而固定在车厢上。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运上车厢或者送下车厢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包括面板以及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有两组,分别设置在面板两侧;所述活动板的前端通过铰接结构可拆卸的铰接在车厢上,所述活动板的后端摆放在地面上,从而在车厢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斜坡;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厢上的铰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板前端的铰接口,所述铰接口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铰接口为半封闭开口,所述铰接口的封闭端为一个半圆孔,所述半圆孔与所述铰接杆配合设置。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活动板,在需要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运上或送下车厢时,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可以通过所述斜坡移动,极大的方便了对传染病人的转移,提高了转移效率;在车厢行走时,将所述活动板从所述铰接结构上拆卸下来,具体的,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铰接杆以及设置在活动板上的铰接口,由于所述铰接口为半封闭开口,因此可以将铰接口与铰接杆分离,从而将活动板与铰接杆分离,进而将活动板推进车厢内,完成活动板的收纳。
优选地,所述支撑条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条的前端和后端。通过设置上述滚轮,方便了在车厢上推动活动板,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运送坐卧两用隔离舱的装置,设置有车厢以及用于安装坐卧两用隔离舱的固定架,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固定架上,由于车厢上设置了多个固定架,因此多个坐卧两用隔离舱可以安装在车厢上,因此本发明的运送装置单次可以运送多个传染病人,提高了传染病人的转移效率,由于提升了对传染病人的隔离速度,从而降低了其他人群被感染的风险。
2、本发明的运送坐卧两用隔离舱的装置,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连接结构与固定架可拆卸连接,因此隔离舱与固定架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完成安装或者拆卸,从而提高了对传染病人的转移治疗的效率。
3、本发明的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设置固定支架与伸缩支架,使得支撑垫既可以平展成卧式状态也可以收缩成坐式状态,在需要使用隔离舱隔离症状不同的病人时,一方面病人可以选择躺着姿态,另一方面病人也可以选择坐着姿态,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适应性广。
4、本发明的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设置有既可以平展成卧式状态也可以收缩成坐式状态的支撑垫,相比于只有一种状态的支撑垫,病人在隔离舱内的舒适性更佳。
5、本发明的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满足了症状较轻的病人坐在隔离舱里的要求,相比于躺着姿态,降低了病人的心理压力,有利于病人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支架水平放置时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支架竖直放置是的主视图,图4是第二个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剖视图,图6是局部放大视图。
图7-图9是本发明的运送坐卧两用隔离舱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是主视图,图8是俯视图,图9是第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坐卧两用隔离舱与固定架连接的示意图;图11是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2是活动板的第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其中,1、支架;2伸缩支架;2-1、导套;2-2、第一定位孔;3、固定支架;3-1、导杆;3-2、第二定位孔;3-3、第三定位孔;4、伸缩式结构;4-1、定位销;5、前脚轮;6、后脚轮;7、隔离罩;8、隔离罩框架;8-1、前隔离罩框架;8-2、后隔离罩框架;8-3、横梁;8-4、端面脚轮;9、端面隔离布;10、中间隔离布;11、活动连接结构;12、销扣结构;13、连接板;13-1、第一销轴孔;13-2、第一销扣孔;14、销轴;15、销扣;15-1、手柄端;15-2、插销端;15-3、弹簧;15-4、挡片;16、支撑垫;17、固定支撑垫;18、折叠支撑垫;18-1、第一支撑垫;18-2、第二支撑垫;19、摇杆结构;19-1、前摇杆;19-2、后摇杆;20、第一销杆;21、第二销杆;22、第三销杆;23、车厢;24、固定架;25、安全带;26、连接条;27、连接柱;28、连接板;28-1、连接孔;28-2、避让口;29、底板;30、销孔;31、活动销;31-1、头部;32、复位弹簧;33、弹簧挡片;34、限位板;35、面板;36、支撑条;36-1、铰接口;37、滚轮;38、铰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图12,一种隔离运输车,包括车厢23、固定架24以及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其中,所述固定架24有多个,多个固定架24安装在所述车厢23上,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24上,所述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包括隔离舱本体以及设置在隔离舱本体内的支撑垫16,其中,
所述隔离舱本体包括支架1以及设置在支架1上的隔离罩7,其中,所述隔离罩7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两端的隔离罩框架8,所述隔离罩框架8上设有端面隔离布9,所述隔离罩框架8之间设有可折叠的中间隔离布10,所述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通过活动连接结构11连接围闭成隔离空间;
所述支架1包括固定支架3和伸缩支架2,所述伸缩支架2通过伸缩式结构4与固定支架3连接;所述支撑垫16包括固定支撑垫17和折叠支撑垫18,其中,固定支撑垫17设置在伸缩支架2上,所述折叠支撑垫18包括第一支撑垫18-1和第二支撑垫18-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垫18-1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支架3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垫18-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垫18-2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支架2的端部铰接;当所述支架1水平放置且伸缩支架2相对于固定支架3伸展时,固定支撑垫17、第一支撑垫18-1和第二支撑垫18-2平展成卧式状态,当所述支架1竖直放置且伸缩支架2相对于固定支架3收缩时,固定支撑垫17、第一支撑垫18-1和第二支撑垫18-2折叠成坐式状态。
参见图1~图4,把支架1水平放置,打开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11,把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分开,向前拉动伸缩支架2使之相对于固定支架3伸展,由于此时固定支撑垫17、第一支撑垫18-1和第二支撑垫18-2平展呈卧式状态,将可折叠的中间隔离布10沿着固定支架3方向折叠把支撑垫16显露出来,病人可以方便地躺在支撑垫16上,再将中间隔离布10沿着伸缩支架2的方向拉伸来到端面隔离布9的位置,通过活动连接结构11把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连接起来,此时病人躺在隔离舱里,满足了病人躺在隔离舱内的要求;把支架1竖直放置,打开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11,把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分开,向后拉动伸缩支架2使之相对于固定支架3收缩,由于此时固定支撑垫17、第一支撑垫18-1和第二支撑垫18-2折叠成坐式状态,将可折叠的中间隔离布10沿着固定支架3的方向折叠把支撑垫16显露出来,病人可以方便地坐在支撑垫16上,再将中间隔离布10沿着固定支架3的方向拉伸来到端面隔离布9的位置,通过连接结构把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连接起来,此时病人坐在隔离舱里,满足了病人坐在隔离舱内的要求。
参见图1,所述伸缩支架2前部底端设有前脚轮5,所述固定支架3后部底端设有后脚轮6。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在所述支架1水平放置时,所述支架1设为坐卧两用隔离舱的底部,所述前脚轮5和后脚轮6把坐卧两用隔离舱支撑起来,医护人员转移隔离舱内的病人时,可以利用所述前脚轮5和后脚轮6的滚动作用推动隔离舱,节省搬运力气,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图5~图6,所述隔离罩框架8与支架1通过销扣结构12连接,所述销扣结构12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连接板13、设置在连接板13底部的第一销轴孔13-1、设置在连接板13顶部的第一销扣孔13-2、销扣15、销轴14以及设置在所述隔离罩框架8底部对应的第二销轴孔、第二销扣孔和过孔,所述第一销轴孔13-1与第一销扣孔13-2的中心连线与所述支架1垂直。通过设置上述结构,所述隔离罩框架8通过销轴14铰接在所述连接板13上,在使用隔离舱时,绕着销轴14转动隔离罩框架8将销扣15放置到第一销扣孔13-2与第二销扣孔内,由于第一销轴孔13-1与第一销扣孔13-2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架1垂直,因此所述隔离罩框架8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对隔离罩7起到支撑作用。在不使用坐卧两用隔离舱时,取出所述销扣15,隔离罩框架8绕着所述销轴14向支架1中部方向转动贴合到所述支架1上,极大地节省了空间,方便收纳。
参见图5~图6,所述销扣15呈钩状,包括手柄端15-1和插销端15-2,所述手柄端15-1穿过所述过孔,所述手柄端15-1套设有弹簧15-3,所述弹簧15-3一端顶到设在手柄端15-1尾部的挡片15-4上,另一端顶到所述隔离罩框架8内侧,所述插销端15-2插在第一销扣孔13-2和第二销扣孔内。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在使用销扣15时,把插销端15-2插到所述第一销扣孔13-2与第二销扣孔,在所述弹簧15-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销扣15不会从第一销扣孔13-2和第二销扣孔内松脱,提高了安全性,在不使用销扣15时,按压所述手柄端15-1即可取出所述插销端15-2,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参见图1、图2和图4,所述隔离罩框架8包括前隔离罩框架8-1和后隔离罩框架8-2,所述后隔离罩框架8-2中部设有横梁8-3,该横梁8-3两端设有端面脚轮8-4。在所述支架1竖直放置时,所述后隔离罩框架8-2设为坐卧两用隔离舱的底部,一方面所述端面脚轮8-4与所述后脚轮6把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支撑起来,同时在转移病人过程中可以推动隔离舱移动节省搬运力气,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的横梁8-3,病人双脚可以踏在横梁8-3上,提高了病人坐在隔离舱内的舒适度。
参见图1~图5,所述中间隔离布10套设在所述支架1的外面,所述隔离布可以沿着所述支架1的方向运动。通过设置上述的结构,一方面中间隔离布10将支架1以及支架1上的支撑垫16包围在中间隔离布10内,增强了密封性,另一方面,所述可折叠的中间隔离布10可以沿着支架1方向运动,通过拉动中间隔离布10可以把支撑垫16显露出来,极大地方便了病人进入隔离舱。
参见图5,所述端面隔离布9底部向支架1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支架1,在与支架1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避开支架1的避空孔,避空孔外侧设有用于套入支架1的避空槽。通过设置所述的端面隔离布9,该端面隔离布9可以与所述中间隔离布10圆周连接,密封性能好。
参见图1~图4,所述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是透明材质的布料。通过选用透明材质的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观察隔离舱内病人的实时情况,便于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参见图1和图2,所述中间隔离布10设有交换口,所述交换口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隔离布10两侧的气口以及设置在隔离布顶部用于对病人做护理的操作窗口。通过设置所述气口和操作窗口,一方面方便病人在隔离舱内的呼吸,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操作窗口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
参见图1,所述端面隔离布9与中间隔离布10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11是密封拉链结构。设置所述密封拉链结构,在将中间隔离布10与端面隔离布9连接和分离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参见图1,所述伸缩式结构4包括设置在伸缩支架2尾部的导套2-1、设置在固定支架3头部与所述导套2-1配合的导杆3-1以及定位销4-1,所述导套2-1由中空的伸缩支架2构成,所述导杆3-1一端与固定支架3头部连接且导杆3-1的轴线与固定支架3的轴线方向重合,所述导套2-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2,所述导杆3-1上设有第二定位孔3-2和第三定位孔3-3。在所述导套2-1沿着导杆3-1向远离固定支架3的方向运动时,所述伸缩支架2相对于固定支架3伸展,伸展到达位置后,插上定位销4-1,此时定位销4-1与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3-2配合使得伸缩支架2与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套2-1沿着导杆3-1向固定架方向运动时,所述伸缩支架2相对于固定支架3收缩,收缩到达位置后,插上定位销4-1,此时定位销4-1与第一定位孔2-2、第三定位孔3-3配合使得伸缩支架2与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
参见图2~图4,所述支架1上设有摇杆结构19,所述摇杆结构19包括通过第一销杆20铰接在所述导套2-1上的前摇杆19-1和通过第二销杆21铰接在固定支架3后端的后摇杆19-2,所述前摇杆19-1通过第三销杆22与后摇杆19-2铰接,所述第一支撑垫18-1一端铰接在第二销杆21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垫18-2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销杆22上,所述第二支撑垫18-2另一端铰接在第一销杆20上。在所述支架1水平放置且伸缩支架2相对于固定支架3伸展时,所述前摇杆19-1向后摆动且所述后摇杆19-2向前摆动,通过第三销杆22连接的前摇杆19-1与后摇杆19-2最终处于平齐状态,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垫18-1一端铰接在第二销杆21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垫18-2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销杆22上,所述第二支撑垫18-2另一端铰接在第一销杆20上,因此第一支撑垫18-1与第二支撑垫18-2平展成卧式状态,病人可以选择躺在所述的支撑垫16上;在所述支架1竖直放置且伸缩支架2相对于固定支架3收缩时,所述前摇杆19-1想前摆动且所述后摇杆19-2向后摆动,最终前摇杆19-1来到与所述支架1垂直的位置,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垫18-1一端铰接在第二销杆21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垫18-2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销杆22上,所述第二支撑垫18-2另一端铰接在第一销杆20上,因此第二支撑垫18-2与所述支架1垂直且第一支撑垫18-1与第二支撑垫18-2折叠成坐式状态,病人可以选择坐在所述的支撑垫16上。
参见图7-图10,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设置成坐式状态与所述固定架24连接。通过设置成坐式状态与固定架24连接的方式,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在车厢23内竖直放置,能够极大限度节省车厢23长度方向的空间,从而可以放置更多的坐卧两用隔离舱,运送更多传染病人,提高传染病人的转移效率。
参见图5,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上设置有安全带25,所述安全带25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1的一侧,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架1另一侧,且所述安全带25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垫的上方。通过在坐卧两用隔离舱上设置安全带25,传染病人坐在隔离舱上时,当车厢23遇到紧急情况二刹车时,由于安全带25的保护作用,传染病人可以稳定地坐在隔离舱内,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参见图7-图9,所述固定架24有两组,每组固定架24沿着车厢23长度的方向均匀排布,两组固定架24分别设置在车厢23两侧,两组固定架24之间形成中间过道。通过设置上述排布方式的固定架24,在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进入到所述中间过道时,将坐卧两用隔离舱向车厢23侧边移动,即可将坐卧两用隔离舱送达固定架24的位置,通过连接结构与固定架24连接固定。
参见图10-图11,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连接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4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柱26以及连接条27,所述连接条27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26连接;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28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连接板28的底板29,所述底板29安装在所述固定架24上,所述连接板28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26匹配的连接孔28-1,所述连接孔28-1的轴向方向与车厢23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连接孔28-1上沿着连接孔28-1轴线的方向开设有用于避开所述连接条27的避让口28-2。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结构,在将坐卧两用隔离舱从中间过道送到车厢23侧边的固定架24时,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的移动方向与车厢23的长度方向垂直,由于所述连接孔28-1的轴线方向垂直与车厢23的长度方向,且所述连接柱26与所述连接孔28-1匹配,所述连接孔28-1上开设有用于用于避开所述连接条27的避让口28-2,因此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在向固定架24方向移动的过程,所述连接柱26慢慢进入到所述连接孔28-1,从而将坐卧两用隔离舱与固定架24连接固定起来。
参见图10,所述连接结构有两组,一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4的上部,另一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4的下部。通过设置两组的连接结构,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的上部与下部均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固定架24上,提高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在车厢23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见图10-图11,所述连接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柱26在所述连接孔28-1内轴向移动的活动销31结构,所述活动销31结构设置在连接座两侧且靠近所述连接孔28-1两端的位置;所述活动销31结构包括销孔30、活动销31、复位弹簧32、弹簧挡片33以及限位板34,所述销孔30设置在所述底板29上,所述活动销31安装在所述销孔30上,所述活动销31包括头部31-1以及尾部,所述头部31-1超过所述连接孔28-1,所述弹簧挡片33设置在活动销31上且靠近所述头部31-1,所述复位弹簧32套设在所述活动销31上,所述复位弹簧32一端抵紧弹簧挡片33,另一端抵紧所述底板29,所述限位板34安装在所述尾部上。通过设置上述活动销31结构,在将所述连接柱26插入所述连接孔28-1之前,向所述尾部的方向拉动所述活动销31以便让所述活动销31头部31-1退出所述连接孔28-1的范围,再将所述连接柱26插入到所述连接孔28-1,此时放开所述活动销31,由于所述复位弹簧32抵紧所述弹簧挡片33,因此在复位弹簧32的作用下,所述活动销31向所述连接孔28-1的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头部31-1超过所述连接孔28-1,因此所述活动销31可以挡住连接孔28-1外,限制住连接柱26在所述连接孔28-1轴向方向上移动,从而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固定所述固定架24上,进而固定在车厢23上。
参见图7-图9以及图10,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运上车厢23或者送下车厢23的活动板35,所述活动板35包括面板以及支撑条36,所述支撑条36有两组,分别设置在面板两侧;所述活动板35的前端通过铰接结构可拆卸的铰接在车厢23上,所述活动板35的后端摆放在地面上,从而在车厢23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斜坡;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厢23上的铰接杆38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板35前端的铰接口36-1,所述铰接口36-1设置在所述支撑条36上,所述铰接口36-1为半封闭开口,所述铰接口36-1的封闭端为一个半圆孔,所述半圆孔与所述铰接杆38配合设置。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活动板35,在需要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运上或送下车厢23时,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可以通过所述斜坡移动,极大的方便了对传染病人的转移,提高了转移效率;在车厢23行走时,将所述活动板35从所述铰接结构上拆卸下来,具体的,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铰接杆38以及设置在活动板35上的铰接口36-1,由于所述铰接口36-1为半封闭开口,因此可以将铰接口36-1与铰接杆38分离,从而将活动板35与铰接杆38分离,进而将活动板35推进车厢23内,完成活动板35的收纳。
参见图12,所述支撑条36上设置有滚轮37,所述滚轮37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条36的前端和后端。通过设置上述滚轮37,方便了在车厢23上推动活动板35,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上述运送坐卧两用隔离舱的装置的原理是:
在需要将传染病人运送到指点地点的医院进行救治时,先让病人进入隔离舱,再将坐卧两用隔离舱转移到车厢23上,由于坐卧两用隔离舱可以与固定架24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连接,且固定架24安装在车厢23上,因此坐卧两用隔离舱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24上,从而安装在车厢23上。同时,由于所述车厢23上安装了多个所述固定架24,因此多个坐卧两用隔离舱可以安装在所述车厢23上,从而实现单次出车运送多个传染病人的目的,提高了对传染病人转移救治的效率,降低了其他人群被感染的风险。
上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固定架以及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所述固定架有多个,多个固定架安装在所述车厢上,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包括隔离舱本体以及设置在隔离舱本体内的支撑垫,其中,
所述隔离舱本体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隔离罩,其中,所述隔离罩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两端的隔离罩框架,所述隔离罩框架上设有端面隔离布,所述隔离罩框架之间设有可折叠的中间隔离布,所述端面隔离布与中间隔离布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围闭成隔离空间;
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通过伸缩式结构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支撑垫包括固定支撑垫和折叠支撑垫,其中,固定支撑垫设置在伸缩支架上,所述折叠支撑垫包括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垫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支架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垫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垫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支架的端部铰接;当所述支架水平放置且伸缩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伸展时,固定支撑垫、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平展成卧式状态,当所述支架竖直放置且伸缩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收缩时,固定支撑垫、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折叠成坐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框架与支架通过销扣结构连接,所述销扣结构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底部的第一销轴孔、设置在连接板顶部的第一销扣孔、销扣、销轴以及设置在所述隔离罩框架底部对应的第二销轴孔、第二销扣孔和过孔,所述第一销轴孔与第一销扣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支架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设置成坐式状态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上设置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一侧,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架另一侧,且所述安全带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垫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有两组,每组固定架沿着车厢长度的方向均匀排布,两组固定架分别设置在车厢两侧,两组固定架之间形成中间过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连接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柱以及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连接板的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向方向与车厢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连接孔上沿着连接孔轴线的方向开设有用于避开所述连接条的避让口。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有两组,一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上部,另一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柱在所述连接孔内轴向移动的活动销结构,所述活动销结构设置在连接座两侧且靠近所述连接孔两端的位置;所述活动销结构包括销孔、活动销、复位弹簧、弹簧挡片以及限位板,所述销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活动销安装在所述销孔上,所述活动销包括头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超过所述连接孔,所述弹簧挡片设置在活动销上且靠近所述头部,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动销上,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紧弹簧挡片,另一端抵紧所述底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所述尾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坐卧两用隔离舱运上车厢或者送下车厢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包括面板以及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有两组,分别设置在面板两侧;所述活动板的前端通过铰接结构可拆卸的铰接在车厢上,所述活动板的后端摆放在地面上,从而在车厢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斜坡;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厢上的铰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板前端的铰接口,所述铰接口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铰接口为半封闭开口,所述铰接口的封闭端为一个半圆孔,所述半圆孔与所述铰接杆配合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一种隔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条的前端和后端。
CN202010607235.2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隔离运输车 Active CN111731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7235.2A CN111731180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隔离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7235.2A CN111731180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隔离运输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180A CN111731180A (zh) 2020-10-02
CN111731180B true CN111731180B (zh) 2022-08-12

Family

ID=72652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7235.2A Active CN111731180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隔离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118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6397Y (zh) * 2003-12-12 2004-12-29 上海交通大学 防疫隔离运送舱
CN201426810Y (zh) * 2009-06-10 2010-03-24 王德峰 负压隔离担架
KR101006407B1 (ko) * 2010-06-03 2011-01-10 (주)세운모터스 들것 견인장치를 구비하는 구급차
CN104887407A (zh) * 2015-06-05 2015-09-09 张家港市新菲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椅式担架面
CN105310849A (zh) * 2014-08-05 2016-02-10 郑静晨 便携式防化、隔离多功能救治防护罩
DE102014016905A1 (de) * 2014-11-17 2016-05-19 Wietmarscher Ambulanz- Und Sonderfahrzeug Gmbh Hilfs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trage
DE102017011325A1 (de) * 2016-12-20 2018-06-21 Marquardt Verwaltunqs-GmbH Personen- und/oder Lastentransportvorrichtung
CN108348391A (zh) * 2015-11-13 2018-07-31 奥斯陆大学医院Hf 患者隔离器
KR20190101082A (ko) * 2018-02-22 2019-08-30 대구가톨릭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의자형 접철식 들것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6397Y (zh) * 2003-12-12 2004-12-29 上海交通大学 防疫隔离运送舱
CN201426810Y (zh) * 2009-06-10 2010-03-24 王德峰 负压隔离担架
KR101006407B1 (ko) * 2010-06-03 2011-01-10 (주)세운모터스 들것 견인장치를 구비하는 구급차
CN105310849A (zh) * 2014-08-05 2016-02-10 郑静晨 便携式防化、隔离多功能救治防护罩
DE102014016905A1 (de) * 2014-11-17 2016-05-19 Wietmarscher Ambulanz- Und Sonderfahrzeug Gmbh Hilfs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trage
CN104887407A (zh) * 2015-06-05 2015-09-09 张家港市新菲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椅式担架面
CN108348391A (zh) * 2015-11-13 2018-07-31 奥斯陆大学医院Hf 患者隔离器
DE102017011325A1 (de) * 2016-12-20 2018-06-21 Marquardt Verwaltunqs-GmbH Personen- und/oder Lastentransportvorrichtung
KR20190101082A (ko) * 2018-02-22 2019-08-30 대구가톨릭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의자형 접철식 들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180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9501B2 (en) Negative pressure chamber for patient intubation
US20210315758A1 (en) Patient airway do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11700739B (zh) 一种用于转移病人的坐卧两用隔离舱
US11865052B2 (en) Collapsible aerosol particle enclosure
CN212235061U (zh) 一种防传染护理床
CN111731180B (zh) 一种隔离运输车
US2621707A (en) Walkabout
CN208287184U (zh) 一种防传染病隔离罩
JP4315736B2 (ja) キャリングベッド
CN113633847B (zh) 一种具有软垫扶手的护理输液架
CN112891083B (zh) 多功能便携医务车
CN210991282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
EP4161430A1 (en) Protective barrier for use in physical examinations,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s and recreation
WO2014015671A1 (zh) 儿童座兜与儿童推车
CN212466400U (zh) 一种呼吸道重症监护隔离床
CN213250491U (zh) 用于传染病人的转运病床
CN206198174U (zh) 一种集吸氧、输液、约束病人于一体的担架车
CN217186181U (zh) 一种移动式防辐射罩
CN213607731U (zh) 一种高传染性病人转运用的单向气流保护罩
CN213759105U (zh) 一种医院用于控制感染用的组合式可拆卸隔离装置
CN215689168U (zh) 一种节省人力的部队医疗用急救担架
CN210542293U (zh) 一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的分娩床罩
CN213994050U (zh) 便携式折叠型医用防护罩
CN216222047U (zh) 一种折叠式智能负压隔离担架
CN215960668U (zh) 一种医疗用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0

Address after: Room 601, No.1 Sixiang, Xiyue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Liang Mengxuan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18, Lane 15, Nangang North Street, Nangang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 Yim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3

Address after: No. 12 Huancui East Road, Cuishanhu New District, Kaiping City,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93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ena Special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1, No.1 Sixiang, Xiyue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before: Liang Mengx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