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1158A -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1158A
CN111731158A CN202010677538.1A CN202010677538A CN111731158A CN 111731158 A CN111731158 A CN 111731158A CN 202010677538 A CN202010677538 A CN 202010677538A CN 111731158 A CN111731158 A CN 111731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
cable
contac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75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士奎
晋杰
杨铎
贾颜康
罗煜昊
柴金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Suburb Branch of CARS
Original Assignee
East Suburb Branch of CA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Suburb Branch of CARS filed Critical East Suburb Branch of CARS
Priority to CN2020106775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1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olley wires, e.g. from buildings
    • B60M1/22Separate lines from which power lines are suspended, e.g. catenary lines, supporting-lines under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olley wires, e.g. from buildings
    • B60M1/24Clamps; Splicers; Anchor t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8Manufacturing or repairing trolle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接触网将其接触悬挂部分分成若干锚段,不同锚段的接触线、承力索内的光纤依次进行连接,每两个相邻锚段间均设有光纤接续单元进行光纤连接;光纤接续单元包括分别设于接触线、承力索的一端且将光纤剥离出来的光纤伸缩装置,每个光纤伸缩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引下到地面,同一个锚段关节内的接触线两端的光纤和承力索两端的光纤均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上通过光纤接续盒连接。该方法具有节省投资,提高劳动效率,工程可实施性强的优点。该光纤接续装置具有布设灵活、监测准确的优点,通过该装置配置的监测系统监测距离长且管理精细。

Description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接触网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向铁路接触网系统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在接触网监测技术的性能方面实现实时、高效、准确,我们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监控手段,还应发展新的接触网监控技术。
传统接触网维护维修费时费力,现有提出的智能接触网对提高运维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率有很大的意义。监测时,智能接触网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设备不断向光纤中注入脉冲光,由于光纤本身的不均匀性,它在光纤中传输的同时会不断产生后向散射光。由光纤中光波的传输速度和入射光与反射光间的时间差可定位光纤沿线所测信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使用1根数十公里长的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和信号传输元件,在整个光纤长度上,对沿光纤几何路径分布的环境物理参量进行连续实时的测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现物体识别、信息采集等功能,为接触网精细化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目前虽然在电力领域已经存在为实现监测的光纤接续技术,但是还没有针对铁路接触网的光纤接续,已有的光纤接续装置不能满足铁路接触网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随时监测接触网信息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线索的光纤接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所述接触网将其接触悬挂部分分成若干锚段,不同所述锚段的接触线和承力索内的光纤依次进行连接,每两个相邻锚段间均设有光纤接续单元进行光纤连接;所述光纤接续单元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接触线和承力索的一端且将光纤剥离出来的光纤伸缩装置,每个所述光纤伸缩装置的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引下到地面,同一个所述锚段关节内的接触线两端的光纤和承力索两端的光纤均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上通过光纤接续盒连接。
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锚段间的光纤接续盒的光纤连接形成整条接触网内的光纤接续装置,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所述通信光缆设备包括变电站、换流站和通信机房。
一个改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承力索接入终端接头盒,再通过非金属光缆沿所述接触网杆的杆塔内引至设在接触网杆上的光纤接续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接续盒部署在杆塔上的安全区域,所述非金属光缆在所述光纤接续盒内与通信光缆ADSS进行熔接,所述通信光缆ADSS另一端沿杆塔内部引至底部后伸出杆塔,所述通信光缆ADSS的伸出端敷设入就近的通信管线至通信光缆设备。进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光缆ADSS外表面设有铠装保护层。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接触网智能感知系统,包括含有光纤的回流线、承力索、接触线和避雷线,所述承力索和接触线均包括上述光纤接续装置,所述系统还包括雷击监测模块、覆冰监测模块和振动监测模块;所述雷击监测模块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避雷线两端且与其内部光纤相连接的分布式雷击监测主机和分布式雷击监测从机;所述回流线和承力索的内部光纤一端连接有光复用模块,所述光复用模块连接有分布式覆冰监测装置和分布式振动解析复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雷击监测模块、覆冰监测模块和振动监测模块均安装在铁路接触网的承力索和避雷线单端或双端的牵引变电所或AT所内。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针对智能接触网的光纤接续装置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触网的每一锚段上,将靠近接触网、承力索的一端通过终端接头盒剥离出光纤,并连接至光纤伸缩装置;
将光纤伸缩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引下到地面,同一个锚段关节内的两根光纤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上通过光纤接续盒连接;
以此类推,每两个相邻锚段间通过沿通过光纤接续盒将锚段间的光纤加以连接,继而使整条接触网内光纤完整的连接在一起,最后,将连接后的光纤一起接入通信光缆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承力索通过终端接头盒实现光电分离后,将光信号再通过非金属光缆,沿杆塔引到光纤接续盒;
光纤接续盒部署在杆塔上的安全区域,非金属光缆通过光纤接续盒与通信光缆ADSS进行熔接,将实时采集的光信号向设备端传送;
通信光缆ADSS离开杆塔后,敷设入就近的通信管线至变电站、换流站或通信机房;其中,所述通信光缆ADSS带有铠装保护层。
再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敷设施工前核对管线占用情况,清洗、安放塑料套管,同时放入牵引线,一次敷设长度不要超过2km,敷设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20kg,并做好光缆头部的防水加强处理。
本发明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把不同锚段的接触网、承力索内的光纤经过光纤伸缩装置后接入光纤接续盒,随后依次进行相邻锚段的连接,最终将信息汇总到牵引变或AT所内;通过多锚段的光纤接续单元分步实现沿光纤路径分段式监测和维护,实现接触网进行连续实时的监测,同时具有布设灵活、监测管理精细、监测距离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线索的光纤接续装置锚段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线索的光纤接续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承力索连接至通信光缆的部署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接触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接触网感知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接触网智能感知系统的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线索的光纤接续装置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线索的光纤接续装置,所述接触网将其接触悬挂部分分成若干锚段,不同所述锚段的接触线1和承力索2内的光纤依次进行连接,每两个相邻锚段间均设有光纤接续单元进行光纤连接;所述光纤接续单元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接触线1和承力索2的一端且将光纤剥离出来的光纤伸缩装置10,每个所述光纤伸缩装置10的接触线1和承力索2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3引下到地面,同一个所述锚段关节内的接触线1两端的光纤和承力索2两端的光纤均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3上通过光纤接续盒1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线索是指将传统的回流线、承力索和避雷线替换为含光纤单元的智能回流线、智能承力索和智能避雷线,以接触网智能回流线、智能承力索的内部光纤作为传感器,采集接触网光纤内的光学基础参量由光纤传递给变电站,从而实现接触网运行状态的监测。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光纤接续装置包含了接触线、承力索的出纤方式和在锚段间的接续方式。对于接触线、承力索的出纤方式,如图2所示,接触网每个锚段两端均安装了用于张力补偿的光纤伸缩装置,避免当接触线与承力索内的光纤需要与相邻锚段的接触先与承力索内的光纤连接时,极易因热胀冷缩、行车等原因导致光纤受到损伤。本发明将靠近接触线、承力索的一端通过终端接头盒剥离出的光纤连接至光纤伸缩装置,通过光纤伸缩装置的自动伸缩特性抵消对光纤的伸缩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接触网、承力索在锚段间的接续方式则是通过光纤接续盒连接,以一个锚段关节为例,将光纤伸缩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引下到地面,为了保证不影响行车及安全考虑,同一个锚段关节内的两根光纤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上通过光纤接续盒连接。所述光纤接续盒11通过三角架12固定于所述接触网杆3上。如图2所示,以此类推,每两个相邻锚段间通过沿通过光纤接续盒将锚段间的光纤加以连接,继而使整条接触网内光纤完整的连接在一起,最后,将连接后的光纤一起接入通信光缆设备,以便随时监测接触网的信息。其中,所述通信光缆设备包括变电站、换流站和通信机房。
本发明示例中还给出了智能承力索连接通信光缆的部署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承力索2接入终端接头盒4,再通过非金属光缆40沿所述接触网杆3的杆塔内引至设在接触网杆13上的光纤接续盒11内。
所述光纤接续盒11部署在杆塔上的安全区域,所述非金属光缆40在所述光纤接续盒11内与通信光缆ADSS41进行熔接,所述通信光缆ADSS41另一端沿杆塔内部引至底部后伸出杆塔,所述通信光缆ADSS41的伸出端敷设入就近的通信管线42至通信光缆设备。所述通信光缆ADSS41外表面设有铠装保护层,使光缆具备一定的抗拉性,便于光缆在通信管线内的敷设。
对应上述光纤接续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装置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线索的光纤接续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触网的每一锚段上,将靠近接触网、承力索的一端通过终端接头盒剥离出光纤,并连接至光纤伸缩装置;
将光纤伸缩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引下到地面,同一个锚段关节内的两根光纤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上通过光纤接续盒连接;
以此类推,每两个相邻锚段间通过沿通过光纤接续盒将锚段间的光纤加以连接,继而使整条接触网内光纤完整的连接在一起,最后,将连接后的光纤一起接入通信光缆设备。
其中,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承力索通过终端接头盒实现光电分离后,将光信号再通过非金属光缆,沿杆塔引到光纤接续盒;
从施工安全角度出发,光纤接续盒部署在杆塔上的安全区域(杆塔的中部或上部);从传输安全角度出发,非金属光缆通过光纤接续盒与通信光缆ADSS进行熔接,将实时采集的光信号向设备端传送;
通信光缆ADSS离开杆塔后,敷设入就近的通信管线至变电站、换流站或通信机房;其中,所述通信光缆ADSS带有铠装保护层,使光缆具备一定的抗拉性,便于光缆在通信管线内的敷设。
在上述敷设施工前核对管线占用情况,清洗、安放塑料套管,同时放入牵引线,一次敷设长度不要超过2km,敷设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20kg,并做好光缆头部的防水加强处理。
本发明再一方面给出了运用上述光纤接续装置的接触网智能感知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架设在接触网杆上的含有光纤的回流线6、承力索2、接触线1和避雷线5,所述内嵌光纤的智能线索(即流线6、承力索2、接触线1和避雷线5)均可包括上述的光纤接续装置,图6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雷击监测模块、覆冰监测模块和振动监测模块;所述雷击监测模块50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避雷线5两端且与其内部光纤相连接的分布式雷击监测主机51和分布式雷击监测从机52;所述回流线6和承力索2的内部光纤一端连接有光复用模块63,所述光复用模块63连接有分布式覆冰监测装置64和分布式振动解析复用装置65。
如图5所示,所述雷击监测模块、覆冰监测模块和振动监测模块均安装在铁路接触网的承力索2和避雷线5单端或双端的牵引变电所或AT所内,通过采集光纤内的光学基础参量,建立光学参量与智能回流线、智能承力索和智能避雷线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实现接触网运行状态监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所述接触网将其接触悬挂部分分成若干锚段,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锚段的接触线(1)和承力索(2)内的光纤依次进行连接,每两个相邻锚段间均设有光纤接续单元进行光纤连接;所述光纤接续单元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接触线(1)和承力索(2)的一端且将光纤剥离出来的光纤伸缩装置(10),每个所述光纤伸缩装置(10)的接触线(1)和承力索(2)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3)引下到地面,同一个所述锚段关节内的接触线(1)两端的光纤和承力索(2)两端的光纤均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3)上通过光纤接续盒(1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锚段间的光纤接续盒(11)的光纤连接形成整条接触网内的光纤接续装置,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所述通信光缆设备包括变电站、换流站和通信机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承力索(2)接入终端接头盒(4),再通过非金属光缆(40)沿所述接触网杆(3)的杆塔内引至设在接触网杆(3)上的光纤接续盒(1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续盒(11)部署在杆塔上的安全区域,所述非金属光缆(40)在所述光纤接续盒(11)内与通信光缆ADSS(41)进行熔接,所述通信光缆ADSS(41)另一端沿杆塔内部引至底部后伸出杆塔,所述通信光缆ADSS(41)的伸出端敷设入就近的通信管线(42)至通信光缆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光缆ADSS(41)外表面设有铠装保护层。
6.一种接触网智能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光纤的回流线(6)、承力索(2)、接触线(1)和避雷线(5),所述承力索(2)和接触线(1)均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接续装置,所述系统还包括雷击监测模块、覆冰监测模块和振动监测模块;所述雷击监测模块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避雷线(5)两端且与其内部光纤相连接的分布式雷击监测主机(51)和分布式雷击监测从机(52);所述回流线(6)和承力索(2)的内部光纤一端连接有光复用模块(63),所述光复用模块(63)连接有分布式覆冰监测装置(64)和分布式振动解析复用装置(6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网智能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击监测模块、覆冰监测模块和振动监测模块均安装在铁路接触网的承力索(2)和避雷线(5)单端或双端的牵引变电所或AT所内。
8.一种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触网的每一锚段上,将靠近接触网和承力索的一端通过终端接头盒剥离出光纤,并连接至光纤伸缩装置;
将光纤伸缩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接触网杆引下到地面,同一个锚段关节内的两根光纤从地下通过,并在接触网杆上通过光纤接续盒连接;
以此类推,每两个相邻锚段间通过沿通过光纤接续盒将锚段间的光纤加以连接,继而使整条接触网内光纤完整的连接在一起,最后,将连接后的光纤一起接入通信光缆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续装置连接至通信光缆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承力索通过终端接头盒实现光电分离后,将光信号再通过非金属光缆,沿杆塔引到光纤接续盒;
光纤接续盒部署在杆塔上的安全区域,非金属光缆通过光纤接续盒与通信光缆ADSS进行熔接,将实时采集的光信号向设备端传送;
通信光缆ADSS离开杆塔后,敷设入就近的通信管线至变电站、换流站或通信机房;其中,所述通信光缆ADSS带有铠装保护层。
10.如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敷设施工前核对管线占用情况,清洗、安放塑料套管,同时放入牵引线,一次敷设长度不要超过2km,敷设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20kg,并做好光缆头部的防水加强处理。
CN202010677538.1A 2020-07-13 2020-07-13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731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7538.1A CN111731158A (zh) 2020-07-13 2020-07-13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7538.1A CN111731158A (zh) 2020-07-13 2020-07-13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158A true CN111731158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4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7538.1A Pending CN111731158A (zh) 2020-07-13 2020-07-13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11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388A (zh) * 2021-03-09 2021-06-01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绞线的在线智能监测应用方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388A (zh) * 2021-03-09 2021-06-01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绞线的在线智能监测应用方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3157B (zh) 铁路道岔转辙机锁闭杆应力增敏的光纤光栅动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965273B (zh) 一种能信共传光纤的激光供能方法及其系统
CN102221381A (zh) 电网输电线路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5119227A (zh) 一种opgw直流融冰系统
CN208422099U (zh) 一种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
CN111731158A (zh)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4666883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光缆
CN202534423U (zh) 一种防雷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
CN203534743U (zh) 一种光纤传感锁闭杆应力检测装置
CN213167804U (zh) 适用于智能接触网内嵌光纤承力索的光纤接续装置
CN209993377U (zh) 一种新型轨道交通1500v直流牵引电缆
CN112802628A (zh) 紧凑型智能感知复合电缆
CN208140993U (zh) 一种覆冰监测系统集中通信箱
CN108550252A (zh) 基于光纤通讯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
CN104535220A (zh) 一种电力架空光缆分布式在线监测装置
CN209803268U (zh) 一种一体化绝缘管型母线连接头监测系统
CN114567087A (zh) 一种能信共传光纤的激光供能方法及其系统
CN209487210U (zh) 一种铁路单相智能电缆
CN112379499A (zh) 一种架空光缆接续安装装置及方法
CN214843687U (zh) 基于智能光纤电缆的电力贯通线运营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CN218333231U (zh) 一种融合多数据通信与设备供电的光电复合缆
CN214704132U (zh) 一种架空光缆接续安装装置
CN205160009U (zh) 一种通讯防雷互护系统
CN208704916U (zh) 一种基于间断式电缆隧道的光纤电缆测温系统
CN111145956A (zh) 接触线、接触网和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