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145A -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145A
CN111726145A CN202010617210.0A CN202010617210A CN111726145A CN 111726145 A CN111726145 A CN 111726145A CN 202010617210 A CN202010617210 A CN 202010617210A CN 111726145 A CN111726145 A CN 111726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antenna
transmission
signal
signal strengt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72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145B (zh
Inventor
托米.佩卡.康伽斯卫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72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UE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用户体验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5G终端最多有两个发射机,以满足UL-MIMO(上行链路多进多出,UpLinkmultiple in multiple out)的要求。UL-MIMO是一种通过引入两个空间流通过不同天线发送来提高上行数据速度的特性,由于终端可用容量的限制和限制电池的电流消耗,UL终端的典型设置是2+2MIMO,即两个天线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两个天线用于基站(eNodeB/gNodeB)侧的下行链路。
现有的终端可能无法满足UL-MIMO,在无法满足UL-MIMO的情况下,无法保证终端的信号质量,影响用户的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以保证终端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
UE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
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
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
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UE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该技术方案在无法有效的实现UL-MIMO传输时,切换成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依据n个信号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天线能够提高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示例通信系统100,该示例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110和网络设备120,终端110与网络设备120通信连接。
该示例通信系统100例如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spectrum,LTE-U)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下一代通信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对应用的频谱并不限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也可以应用于免授权频谱。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110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中继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如图1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中的终端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输入输出装置130,处理器110分别与存储器120、输入输出装置130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120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设备、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
终端的上下行传输方式由基站决定。它可以将终端分配到MIMO、分集或单一上行链路模式。决策是基于网络供应商的实现、网络配置和小区流量条件。终端正在向网络报告其支持传输模式的能力。就吞吐量而言,单次上行链路不是必需的,但就电池寿命而言,它可能是在带电网络中工作的最有效的链路模式,因为通常不需要最高速度。
如图2A所示,图2A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多天线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UL发射机的数量是两个连接到两个或更多天线。图2A示出了示例性的5G终端实现,包括在3GPP频率范围1中运行的2G/3G/4G和5G系统,如图2A所示的发射机编号为TX1和TX2;
收发机由一个或多个发射机、接收机、合成器、数字块和接口组成。发射机由一个或多个PA模块(功率放大器)跟随。在一个模块内可以是支持各种频带和系统的多个放大器,PA模块后面通常是滤波器和开关,滤波器的目的是对发送的信号进行滤波,使所用频带以外的频带不受干扰,交换机的功能是连接天线并将信号路由到不同的地方。发射机可以连接到辅助天线以提供用于探测信道以优化DL-MIMO接收的手段。这是在UL和DL共享相同频率的TDD类型的通信中的一个有用特性。在FDD模式下,由于DL和UL在不同频率下工作,因此在DL-MIMO优化方面,用于发射机的辅助天线没有用。
在图2A发射机中,TX1通过PA模块1连接到天线1和2,类似地,发射机TX2通过PA模块2连接到天线3和天线4,这种布置可以称为2T/2sr,其中2T指两个发射机,2sr指发送到两个天线的测深参考符号,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布置还可以有其他类型的SRS开关装置,如2T/4SRS,其中一个或多个TX可以由于探测而连接到四个天线,如图2B所示。
利用4SRS的交换机配置来选择用于单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并非是优选方案,因为附加的交换机会给传输信号带来额外的BOM开销和损耗,另外,将一个PA连接到四个天线在物理上也很困难,因为这些天线位于终端(例如手机)的不同部分,这意味着需要通过长而有损耗的PCB痕迹或电缆将一个PA连接到四个物理天线。在一种可选天线布置的示例如图2C所示,考虑一个手机,它在手机周围有多个天线(如图2C所示),取决于用户的影响和/或天线的位置,天线可能会被手或头的影响阻塞,这会大大降低总辐射效率,增加总路径损耗,使终端增加输出功率来补偿输出功率。辐射效率降低的另一个问题是,基站在试图保持足够的信噪比水平时,会分配较低的数据速率资源来解调来自终端的发送信号。
参阅图3,图3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网络构架下实现,该方法可以有UE执行,该UE的天线结构可以如图2A或图2B所示,其天线布置可以如图2C所示,该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UE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
步骤S302、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
步骤S303、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UE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该技术方案在无法有效的实现UL-MIMO传输时,切换成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依据n个信号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天线能够提高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检测上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具体包括:
UE通过RSSI测量或RSRP测量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或n个信号质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依据调度请求将两个天线改变成一个天线;
或所述UE依据所述UE的能力将UL-MIMO传输动态改变成单个UL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若所述UE包括2个发射器,将所述n个天线分成2组,每个发射器连接1组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1,若mini 1<第一信号阈值VTH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或UE获取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2,若mini 2<第一信号阈值VTH1,确定mini 2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1以及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2;
若mini 1—mini 2<第二信号阈值VTH2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2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若mini 1—mini 2<第二信号阈值VTH2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3,若mini3<第三质量阈值VTH3,确定mini 3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或UE获取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4,若mini 4<第三质量阈值VTH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3以及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4;
若mini 3—mini 4<第四质量阈值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若mini 3—mini 4<第四质量阈值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3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A所示的网络构架下实现,该方法由UE执行,该天线结构可以如图2A或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n个天线为4根天线,对应两个发射器,分别为发射器1和发射器2,发射器1连接两根天线,TX1、TX2;发射器2连接两根天线,TX3、TX4。该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UE通过RSSI测量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强度;
步骤S402、UE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
步骤S403、UE获取第一组天线的TX1、TX2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1(假设为TX1),若mini 1<第一信号阈值VTH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TX1)为传输天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UE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强度;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从4个天线中选择TX1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该技术方案在无法有效的实现UL-MIMO传输时,切换成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依据4个信号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天线能够提高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A所示的网络构架下实现,该方法由UE执行,该天线结构可以如图2A或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n个天线为4根天线,对应两个发射器,分别为发射器1和发射器2,发射器1连接两根天线,TX1、TX2;发射器2连接两根天线,TX3、TX4。该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UE通过RSRP测量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质量;
步骤S502、UE依据所述4个信号质量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
步骤S503、UE获取第一组天线的TX1、TX2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3(假设为TX1),获取第二组天线TX3、TX4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4(假设为TX3);
步骤S504、若mini 3—mini 4<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TX3)为所述传输天线;若mini 3—mini 4<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3对应的天线(TX1)为所述传输天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UE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质量;依据所述4个信号质量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4个信号质量中两组天线的两个最小值之间的关系从4个天线中选择最小值对应的1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该技术方案在无法有效的实现UL-MIMO传输时,切换成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依据4个信号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天线能够提高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A所示的网络构架下实现,该方法由UE执行,该天线结构可以如图2A或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n个天线为4根天线,对应两个发射器,分别为发射器1和发射器2,发射器1连接两根天线,TX1、TX2;发射器2连接两根天线,TX3、TX4。该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UE通过RSSI测量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质量;
步骤S602、UE依据所述4个信号质量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
步骤S603、UE获取第二组天线的TX3、TX4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4(假设为TX4),若mini 4<VTH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TX4)为传输天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UE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强度;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从4个天线中选择TX4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该技术方案在无法有效的实现UL-MIMO传输时,切换成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依据4个信号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天线能够提高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A所示的网络构架下实现,该方法由UE执行,该天线结构可以如图2A或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n个天线为4根天线,对应两个发射器,分别为发射器1和发射器2,发射器1连接两根天线,TX1、TX2;发射器2连接两根天线,TX3、TX4。该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UE通过RSRP测量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强度值;
步骤S702、UE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值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
步骤S703、UE获取第一组天线的TX1、TX2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1(假设为TX1),获取第二组天线TX3、TX4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2(假设为TX3);
步骤S704、若mini 1—mini 2<VTH2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2对应的天线(TX3)为所述传输天线;若mini 1—mini 2<VTH4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TX1)为所述传输天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UE检测下行链路的4个天线的4个信号强度;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确定4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4个信号强度中两组天线的两个最小值之间的关系从4个天线中选择最小值对应的1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该技术方案在无法有效的实现UL-MIMO传输时,切换成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依据4个信号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天线能够提高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参阅图8,图8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801,用于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
处理单元802,用于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装置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该技术方案在无法有效的实现UL-MIMO传输时,切换成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依据n个信号强度来选择合适的天线能够提高单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上述处理单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如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所示。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场景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90(例如终端),该设备9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所述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通过总线904相互连接。
存储器9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902用于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通信接口9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9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设备90中的处理器9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检测上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具体包括:
UE通过RSSI测量或RSRP测量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或n个信号质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依据调度请求将两个天线改变成一个天线;
或所述UE依据所述UE的能力将UL-MIMO传输动态改变成单个UL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若所述UE包括2个发射器,将所述n个天线分成2组,每个发射器连接1组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1,若mini 1<第一信号阈值VTH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或UE获取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2,若mini 2<第一信号阈值VTH1,确定mini 2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1以及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2;
若mini 1—mini 2<第二信号阈值VTH2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2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若mini 1—mini 2<第二信号阈值VTH2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3,若mini3<第三质量阈值VTH3,确定mini 3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或UE获取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4,若mini 4<第三质量阈值VTH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3以及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4;
若mini 3—mini 4<第四质量阈值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若mini 3—mini 4<第四质量阈值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3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场景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板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
UE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
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
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检测上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具体包括:
UE通过RSSI测量或RSRP测量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或n个信号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依据调度请求将两个天线改变成一个天线;
或所述UE依据所述UE的能力将UL-MIMO传输动态改变成单个UL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UE包括2个发射器,将所述n个天线分成2组,每个发射器连接1组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1,若mini 1<第一信号阈值VTH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或UE获取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2,若mini 2<第一信号阈值VTH1,确定mini 2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1以及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强度值mini 2;
若mini 1—mini 2<第二信号阈值VTH2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2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若mini 1—mini 2<第二信号阈值VTH2且mini 2>mini 1,确定mini 1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3,若mini3<第三质量阈值VTH3,确定mini 3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或UE获取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4,若mini 4<第三质量阈值VTH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具体包括:
UE获取发射器1对应的第一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3以及发射器2对应的第二组天线中最小信号质量值mini 4;
若mini 3—mini 4<第四质量阈值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4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若mini 3—mini 4<第四质量阈值VTH4且mini 4>mini 3,确定mini 3对应的天线为所述传输天线。
9.一种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下行链路的n个天线的n个信号强度;
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确定n个天线中任意两个天线无法实现有效的UL-MIMO传输;依据所述n个信号强度从n个天线中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天线。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17210.0A 2020-06-30 2020-06-30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1726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7210.0A CN11172614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7210.0A CN11172614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145A true CN111726145A (zh) 2020-09-29
CN111726145B CN111726145B (zh) 2021-12-21

Family

ID=72570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7210.0A Active CN11172614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614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173A (zh) * 2010-12-30 2012-07-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开环模式下终端选择传输天线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283595A (zh) * 2013-07-08 2015-0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发射分集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路
CN106231662A (zh) * 2016-09-30 2016-1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7005288A (zh) * 2014-12-03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天线分集方案
WO2018227468A1 (zh) * 2017-06-15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217881A (zh) * 2017-06-30 2019-0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天线切换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0278015A (zh) * 2019-05-16 2019-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106887A (zh) * 2018-10-29 2020-05-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选择上行控制信道发射方式的方法及终端
CN111225410A (zh) * 2018-11-24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上行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173A (zh) * 2010-12-30 2012-07-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开环模式下终端选择传输天线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283595A (zh) * 2013-07-08 2015-0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发射分集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路
CN107005288A (zh) * 2014-12-03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天线分集方案
CN106231662A (zh) * 2016-09-30 2016-1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WO2018227468A1 (zh) * 2017-06-15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217881A (zh) * 2017-06-30 2019-0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天线切换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1106887A (zh) * 2018-10-29 2020-05-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选择上行控制信道发射方式的方法及终端
CN111225410A (zh) * 2018-11-24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上行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78015A (zh) * 2019-05-16 2019-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145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3272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141272A1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7820723B (zh) 频率选择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186712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82007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single-dci and multi-dci mode switching
EP3038423B1 (en) Antenna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08377491B (zh) 一种上行信号的响应方法及装置
US1171113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related to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TCI) state
EP3703456A1 (en) Method for terminal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that uses the method
CN11322584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57527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586622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40375B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69062A (zh) 一种ui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7590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101522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llimeter-wave mimo mode selection
EP25892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a spectrally efficient multicast group call
KR20190006013A (ko) 원격 무선 유닛의 채널 송신 전력을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기지국
US20200229003A1 (en) Access Poi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991529B2 (en) Utilizing NR guard band for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LTE-M in coexistence with NR
CN106792776B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和基站
CN111726145B (zh) 上行链路的传输选择方法及终端
CN111757395B (zh)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885558A (zh) 配置辅助上行链路sul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27283A (zh)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