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4697B - 电致发光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发光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4697B
CN111724697B CN202010417828.2A CN202010417828A CN111724697B CN 111724697 B CN111724697 B CN 111724697B CN 202010417828 A CN202010417828 A CN 202010417828A CN 111724697 B CN111724697 B CN 111724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strip
refractive index
shaped micro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78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4697A (zh
Inventor
徐伟峰
沈俊男
洪群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178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46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4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4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4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4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色彩改善膜贴附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以及圆偏光板贴附于色彩改善膜的表面。色彩改善膜于邻近圆偏光板侧依次包括基板,第一条状微棱镜层及第一填平层。第一条状微棱镜层具有第一折射率n1,且包含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形成于该基板上,每一个第一条状微棱镜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光斜面,每一个第一导光斜面于垂直第一方向的截面上与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方向成第一夹角。第一填平层,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第二折射率n2大于第一折射率n1,第一填平层覆盖并平坦化该第一条状微棱镜层。电致发光显示器因此可具备良好抗反射效果且可改善反射光造成的色相偏差。

Description

电致发光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特别涉及一种具备良好抗反射效果且可改善因反射光色相偏差而无法形成纯黑暗态画面问题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显示器包含毫米小间距发光二极管显示器(small-pitch LEDdisplay)、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ni LED display),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microLED display)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 display)等,因具有自发光、视角广、反应时间快、高亮度、高对比、高流明效率、低操作电压、厚度薄以及具可挠性等优点,故在户外信息广告牌、车用显示装置或手持移动装置等各不同情境的应用中,已可预见将成为主流显示器产品。
随着对手持移动装置如手机等显示区域的暗态色相要求提高,期望能达到一致的纯黑色,然而,因电致发光显示器采用高反光率的反射电极,须利用将圆偏光板设置于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出光侧表面,以解决反射电极对于各波段外界环境光所产生反光造成显示对比下降、干扰影像辨识度等问题,故圆偏光板中的位相差板必须具备各波段补偿特性,以避免反光色相产生偏差。
在习知非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中,常于表面设置抗眩层或抗反射层,以避免外界环境光影响或减少显示器表面反光,并维持一致的反光色相,并采用将导光结构层设置于液晶显示器表面的方式以解决亮态画面的灰阶反转或色偏,但不致影响暗态反光色相。
然而,电致发光显示器例如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为使亮态画面显示效果更佳,常藉由反射电极间的微共振腔效应得到较佳的光同调性及色纯度。不同波长环境光线入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后,因环境光的波长组成与不同颜色发光子画素发光强度组合比例并不一致,故反射光色相会产生偏差,使暗态黑画面并非纯黑,而难以使亮态白画面与暗态黑画面同时兼具良好色差表现。但上述将导光结构层设置于液晶显示器表面的方式不适用于改善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暗态反光色相,若电致发光显示器出光侧的圆偏光板表面具导光结构层,反而容易分光产生更多的杂散反光,且环境的光线进入导光结构层中也容易与反射光线产生干涉、多次反覆折射造成色散及闪烁感,降低圆偏光板抗反射效果并使电致发光显示器分辨率降低而显示效果不佳,尤其对于提升电致发光显示器分辨率的制程难度相对液晶显示器亦较高,因此,更不宜再藉由设置导光结构层于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圆偏光板表面,牺牲分辨率以期改善色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其具备良好抗反射效果,并可避免因反射光色偏而无法形成纯黑暗态画面问题,进而提高影像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色彩改善膜,贴附于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该色彩改善膜包括:基板;
第一条状微棱镜层,具有第一折射率n1,且包含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形成于该基板上,每一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光斜面,每一个该第一导光斜面于垂直该第一方向的截面上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方向成第一夹角;以及
第一填平层,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该第二折射率n2大于该第一折射率n1,该第一填平层覆盖并平坦化该第一条状微棱镜层,且设置于邻近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侧;以及
圆偏光板,贴附于该色彩改善膜的该基板的另一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折射率n1与该第二折射率n2的差值不小于 0.1且不大于0.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含毫米级小间距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该第一导光斜面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方向成的第一夹角大于0°且小于20°。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该第一导光斜面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投影宽度介于0.1μm至1.8μm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高度介于0.9μm至5μm 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该第一导光斜面相邻时为直接相接或相隔第一间距。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该第一导光斜面当相隔该第一间距时,该第一间距为该相邻的第一导光斜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第一间距介于0.4μm至 12.3μm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该第一导光斜面为对称或不对称。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光斜面相互的该第一间距为相同或相异。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致发光显示器还包括功能涂层,该功能涂层形成于该圆偏光板的表面,其中该功能涂层包含硬涂层、抗反射层、以及抗眩光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色彩改善膜的该第一填平层的表面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条状微棱镜形成于该第一填平层上,每一个该第二条状微棱镜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光斜面,每一个该第二导光斜面于垂直该第二方向的截面上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方向成第二夹角,且该色彩改善膜还包括第二填平层覆盖并平坦化该第二条状微棱镜,该第二填平层相对该第二条状微棱镜为邻近于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侧;
其中,该第二填平层具有第三折射率n3,且n1<n2<n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第二折射率n2与该第三折射率n3的差值不小于0.1 且不大于0.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的角度介于0°至90°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致发光显示器采用习知黏着等方式将色彩改善膜,贴附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不须采用变更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或改变其封装制程等增加内部量子效率的方式,贴附本发明具有微米级导光条状微棱镜结构的色彩改善膜于既有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表面,即可达到不易产生杂散反射光,维持较低反光程度及低色偏的功效。色彩改善膜的存在可使外界光进入圆偏光板后,先通过低折射率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层,再通过相对较高折射率的第一填平层,改善额外的杂散光全反射干扰而降低分辨率的问题,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所发出的直射光可传导至较大的视角,且不易损失过多亮度,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所发出的光线同调性不致降低而获得良好光学效果及维持良好对比。圆偏光板的存在将色彩改善膜中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层所产生大部分反射光滤除而保持暗态黑画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色彩改善膜的表面结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色彩改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器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色彩改善膜的表面结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色彩改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使本发明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图式,熟知的结构与装置仅示意性地绘示于图中。
首先,请一并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器1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器1的色彩改善膜3的表面结构立体透视示意图。电致发光显示器1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色彩改善膜3,贴附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的出光面,色彩改善膜3包括基板31,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具有第一折射率n1,且包含多个沿第一方向D1(Y轴方向) 延伸的第一条状微棱镜321形成于基板31上,每一个第一条状微棱镜32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光斜面321a,每一个第一导光斜面321a于垂直第一方向D1(Y轴方向)的截面上与色彩改善膜3膜面法线方向成第一夹角θ1,以及第一填平层 33,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第二折射率n2大于第一折射率n1,第一填平层33 覆盖并平坦化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且设置于邻近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的出光面侧;以及圆偏光板4,贴附于色彩改善膜3的基板31的另一表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例如但不限于现有技术中的毫米级小间距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对于具备高反射电极与共振腔类型的自发光显示器面板,甚或已集成触控模块的自发光显示器面板,皆可采用习知黏着等方式,不须采用变更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或改变其封装制程等增加内部量子效率的方式,额外贴附本发明具有微米级导光条状微棱镜结构的色彩改善膜于既有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表面,即可达到不易产生杂散反射光,维持较低反光程度及低色偏的功效。
圆偏光板4例如可为线偏光板与位相差板的层叠体。适合的线偏光板可为在相关技艺中已知的线偏光板,而无特别限制。线偏光板可包含具有被配向于其上的二色性染料的聚合物薄膜。形成线偏光片的聚合物薄膜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它们可被例如碘的二色性材料染色或可作为二色性材料的载体即可,且可包含例如亲水性聚合物薄膜(例如聚乙烯醇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纤维素薄膜及/或其部分皂化薄膜)或多烯配向薄膜(例如脱水聚乙烯醇薄膜、脱氯的聚乙烯醇薄膜)或其类似物。考量对二色性材料的染色亲和性,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聚合物薄膜为聚乙烯醇薄膜。线偏光板可由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方法所制得,例如可经由涂布制程、干式延伸或湿式延伸等制程所制造,且制程的顺序或次数不特别限制。位相差板可例如由在透明聚合物薄膜上涂布聚合性液晶材料,在平面配向中将其定向,接着经热或光处理后定向后所制得,并可视位相差值需求选择单一四分之一波板,或层合后的四分之一波板及二分之一波板复合膜,以使通过该线偏光板的线偏光转变为圆偏光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色彩改善膜3的基板31的材质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或环烯烃聚合物(COP),且其厚度可介于30μm至300μm之间,即其厚度不小于 30μm且不大于300μ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可藉由先压印形成于基板31 上且具有第一折射率n1的第一可固化树脂(未绘示),然后再固化而获得。再将具有一第二折射率n2的第二可固化树脂(未绘示)填充于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表面并使其平坦化以形成第一填平层33,第一可固化树脂及第二可固化树脂可为光可固化树脂或热可固化树脂,第一折射率n1及第二折射率n2可选择性介于 1.4至1.7之间,即第一折射率n1及第二折射率n2不小于1.4且不大于1.7,且第一折射率n1与第二折射率n2的差值不小于0.1且不大于0.3。第一可固化树脂及第二可固化树脂(未绘示)可例如为压克力树脂、硅利康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请一并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色彩改善膜3的剖视图。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条状微棱镜321的第一导光斜面321a与色彩改善膜3膜面法线的第一夹角θ1大于0°且小于20°,且每一个第一导光斜面321a于色彩改善膜3膜面的投影宽度w1介于0.1μm至1.8μm之间,即每一个第一导光斜面 321a于色彩改善膜3膜面的投影宽度w1不小于0.1μm且不大于1.8μm。在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的第一折射率n1小于第一填平层33的第二折射率n2的条件下,可使外界光进入圆偏光板4后,先通过低折射率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再通过相对较高折射率的第一填平层33,故不易产生额外的杂散光全反射干扰而降低分辨率,且第一条状微棱镜321的第一导光斜面321a于第一夹角θ1范围大于0°且小于20°时,对于强度较高的垂直入射外界光通过第一导光斜面321a 折射而减损及分散均化后,仍可藉由圆偏光板4一并将色彩改善膜3中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所产生大部分反射光滤除而保持暗态黑画面。此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所发出同调性高且无色偏的直射光通过色彩改善膜3的第一导光斜面321a后,则相反地,不会直接折射,而先产生减损较少的全反射,再通过第一条状微棱镜层32与第一填平层33的界面折射,使得直射光可传导至较大的视角,且不易损失过多亮度,并可藉由第一导光斜面321a于色彩改善膜3膜面的投影宽度w1及第一夹角θ1调控光线折射及全反射的比率,以搭配不同类型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所发出的光线同调性不致降低而获得良好光学效果及维持良好对比。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条状微棱镜321的高度h1介于0.9μm 至5μm之间,即每一个第一条状微棱镜321的高度h1不小于0.9μm且不大于5μm,第一条状微棱镜321的第一导光斜面321a相邻时为直接相接或相隔第一间距g1,当相邻的第一导光斜面321a相隔第一间距g1时,第一间距g1为相邻的第一导光斜面321a之间的最短距离,而不限为个别第一条状微棱镜321的顶部或底部距离,且第一间距g1较佳为介于0.4μm至12.3μm之间,即第一间距 g1不小于0.4μm且不大于12.3μm,以在第一导光斜面321a提供一定分光、导光功效下,仍可具备均匀的视觉效果。此外,第一条状微棱镜321的高度h1、相邻的两个第一导光斜面321a之间的第一间距g1及第一导光斜面321a与膜面法线成的第一夹角θ1,可视不同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方式、像素尺寸、整体需求或产品设计需求等而各自独立设定为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重复单元,因此,相邻的第一导光斜面321a可为对称或不对称,第一导光斜面321a 相互的第一间距g1亦可为相同或相异。
请参照图4,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电致发光显示器11还包括功能涂层 6,形成于圆偏光板4的表面,其中功能涂层6包含硬涂层、抗反射层、以及抗眩光层中的至少一种。
请再一并参照图5以及图6,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电致发光显示器12 的立体透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电致发光显示器12的色彩改善膜 5的表面结构立体透视示意图。电致发光显示器12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色彩改善膜5,贴附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的出光面,色彩改善膜5包括基板 51,第一条状微棱镜层52,且包含多个沿第一方向D1(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微棱镜521基板51上,以及第一填平层53,覆盖并平坦化第一条状微棱镜层 52,且设置于邻近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出光面侧;以及圆偏光板4,贴附于色彩改善膜5的基板51表面。此外,电致发光显示器12的色彩改善5的第一填平层53的表面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D2(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条状微棱镜531形成于第一填平层53上,这些第二条状微棱镜531于垂直第二方向D2的截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光斜面531a;以及第二填平层54覆盖并平坦化这些第二条状微棱镜531,第二填平层54相对第二条状微棱镜531为邻近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出光面侧。其中,靠近基板51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层52具有第一折射率n1,第一填平层53具有第二折射率n2,第二填平层54具有第三折射率n3,且 n1<n2<n3。因这些多层结构的折射率为依照入射光方向梯度变化,故对于进入外界光亦不易产生反光,且可进一步改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所出射的显示光线其扩光角度及色彩均匀性。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填平层54可为具有第三折射率n3的第三可固化树脂(未绘示)以填充于第二条状微棱镜531表面并使其平坦化以形成第二填平层54,第三折射率n3则可选择性介于1.4至1.7之间,n2与n3的差值不小于0.1且不大于0.3。第三可固化树脂可为光可固化树脂或热可固化树脂,且可例如为压克力树脂、硅利康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的角度介于0°至 90°之间,相交的角度可以选择0°或者90°。进一步视不同电致发光显示器12的应用需求,调整第一条状微棱镜521的第一导光斜面521a及第二条状微棱镜531 的第二导光斜面531a相对角度,使扩光方向为可调控,且因为具备双重的导光斜面全反射面,故扩光角度可更大。对于光线通过第一条状微棱镜521或第二条状微棱镜531所产生的分光,或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2的像素阵列所产生的干涉纹路等,亦可藉由角度调控而避免影响显示质量。可选择地,第一条状微棱镜521所延伸的第一方向D1或第二条状微棱镜531所延伸的第二方向D2可与圆偏光板4的吸收轴(未绘示)平行,但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色彩改善膜5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条状微棱镜531的第二导光斜面531a与色彩改善膜5膜面法线的第二夹角θ2大于0°且小于20°,且每一个第二导光斜面531a于色彩改善膜5膜面投影宽度w2介于0.1μm至1.8μm之间,即每一个第二导光斜面531a于色彩改善膜5膜面的投影宽度w2不小于0.1μm且不大于1.8μm,每一个第二条状微棱镜531的高度h2介于0.9μm至5μm之间,即每一个第二条状微棱镜531的高度h2不小于0.9μm且不大于5μm之间。第二条状微棱镜531 的第二导光斜面531a相邻时直接相接或相隔第二间距g2,当相邻的第二导光斜面531a相隔第二间距g2时,第二间距g2为相邻的两个第二导光斜面531a之间的最短距离,而不限为个别第二条状微棱镜531的顶部或底部距离,且第二间距g2较佳介于0.4μm至12.3μm之间,即第二间距g2不小于0.4μm且不大于 12.3μm,以在第二导光斜面531a提供一定分光、导光功效下,仍可具备均匀的视觉效果。此外,第二条状微稜棱镜531的高度h2、相邻的连个第二导光斜面531a之间的第二间距g2及第二导光斜面531a与膜面法线成的第二夹角θ2,可视不同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方式、像素尺寸、整体需求或产品设计需求等而各自独立设定为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重复单元,因此,相邻的第二导光斜面531a亦可为对称或不对称,相邻的两个第二导光斜面531a相互的第二间距g2亦可为相同或相异。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条状微棱镜521和第二条状微棱镜531的高度、间距等结构尺寸可各自为相同或相异。
下述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揭示的电致发光显示器,所采用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平板(型号:Samsung Tab S2,购于中国台湾),依序在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上以黏着层外贴方式叠加色彩改善膜和圆偏光板。色彩改善膜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层所具有的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条状微棱镜的高度为5.0μm,相邻第一条状微棱镜的第一间距为1.2μm至4.8μm,第一条状微棱镜的第一导光斜面为与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的第一夹角为12.5°与15°交替排列的不对称设计,第一导光斜面于色彩改善膜膜面个别的投影宽度为1.1μm至1.3μm,第一条状微棱镜层的第一折射率n1为1.51,第一填平层的第二折射率n2为1.6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所揭示的电致发光显示器,所采用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平板(型号:Samsung Tab S2,购于中国台湾),依序在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上以黏着层外贴方式叠加色彩改善膜和圆偏光板。色彩改善膜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层所具有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微棱镜的高度为5.0μm,相邻第一条状微棱镜的第一间距范围为1.4μm至5.7μm,第一条状微棱镜的第一导光斜面为与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的第一夹角为6.5°与11.5°交替排列的不对称设计,第一导光斜面于色彩改善膜膜面个别的投影宽度为0.6μm至1.0μm,第一条状微棱镜层的第一折射率n1为1.51,第一填平层的第二折射率n2为1.61。
比较例
比较例1
比较例1为采用实施例1所公开的相同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色彩改善膜,但其配置为依序在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上以外贴方式叠加圆偏光板和色彩改善膜,使色彩改善膜为直接位于显示侧的最外侧。
比较例2
比较例2为采用实施例2所公开的相同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色彩改善膜,但其配置为依序在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上以外贴方式叠加圆偏光板和色彩改善膜,使色彩改善膜为直接位于显示侧的最外侧。
请配合参看表一,表一为以Konica Minolta CM-700d分别量测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于暗态黑画面时,对于接近自然光的D65光源所照射下的反射光,采用SCE(SpecularComponent Exclude)模式针对不同波长反射光所分别测得的反射率,及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坐标中,反射光的光强度及颜色转换坐标后,相较纯黑色参考点所得的色相差异值△E,用以评价暗态画面的纯黑表现是否无色差。
表一:不同波长反射光的反射率及色相差异
Figure RE-RE-GDA0002620228850000131
由表一的量测数据可看出,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配置中,各波长的反射率皆明显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且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暗态颜色相较纯黑色参考点所得的色相差异值△E亦较小,故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电致发光显示器的结构皆可使反射光造成的色偏程度大幅降低,而可同时维持圆偏光板所具的抗反射及较接近纯黑色相的效果,其中又以实施例2所搭配的色彩改善膜结构尺寸搭配所测试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平板所得的效果较佳。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色彩改善膜,贴附于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该色彩改善膜包括:
基板;
第一条状微棱镜层,具有第一折射率n1,且包含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微棱镜形成于该基板上,每一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光斜面,每一个该第一导光斜面于垂直该第一方向的截面上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方向成第一夹角;以及
第一填平层,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该第二折射率n2大于该第一折射率n1,该第一填平层覆盖并平坦化该第一条状微棱镜层,且设置于邻近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侧;以及
圆偏光板,贴附于该色彩改善膜的该基板的另一表面;
其中,该色彩改善膜的该第一填平层的表面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条状微棱镜形成于该第一填平层上,每一个该第二条状微棱镜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光斜面,每一个该第二导光斜面于垂直该第二方向的截面上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方向成第二夹角,且该色彩改善膜还包括第二填平层覆盖并平坦化该第二条状微棱镜,该第二填平层相对该第二条状微棱镜为邻近于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侧;其中,该第二填平层具有第三折射率n3,且n1<n2<n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射率n1与该第二折射率n2的差值不小于0.1且不大于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含毫米级小间距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该第一导光斜面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法线方向成的第一夹角大于0°且小于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该第一导光斜面于该色彩改善膜膜面投影宽度介于0.1μm至1.8μ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高度介于0.9μm至5μ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该第一条状微棱镜的该第一导光斜面相邻时为直接相接或相隔第一间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导光斜面当相隔该第一间距时,该第一间距为该相邻的第一导光斜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第一间距介于0.4μm至12.3μm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导光斜面为对称或不对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斜面相互的该第一间距为相同或相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能涂层,该功能涂层形成于该圆偏光板的表面,其中该功能涂层包含硬涂层、抗反射层、以及抗眩光层中的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折射率n2与该第三折射率n3的差值不小于0.1且不大于0.3。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的角度介于0°至90°之间。
CN202010417828.2A 2020-05-18 2020-05-18 电致发光显示器 Active CN111724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7828.2A CN111724697B (zh) 2020-05-18 2020-05-18 电致发光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7828.2A CN111724697B (zh) 2020-05-18 2020-05-18 电致发光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4697A CN111724697A (zh) 2020-09-29
CN111724697B true CN111724697B (zh) 2023-01-24

Family

ID=72564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7828.2A Active CN111724697B (zh) 2020-05-18 2020-05-18 电致发光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46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6640B (zh) * 2020-12-29 2023-03-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层及显示装置
CN114023800A (zh) * 2021-11-02 2022-02-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6919A (zh) * 2015-02-26 2015-07-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和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9034B2 (en) * 2007-07-13 2012-05-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extraction film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lighting devices
JP2009265406A (ja) * 2008-04-25 2009-11-12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224113A (ja) * 2009-03-23 2010-10-07 Jsr Corp レンズ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2247783A (ja) * 2011-05-30 2012-12-13 Samsung Corning Precision Materials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3065177A1 (ja) * 2011-11-04 2013-05-1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US9209230B2 (en) * 2012-12-21 2015-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films for reducing color shift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es employing the same
TWI484252B (zh) * 2013-02-25 2015-05-11 Benq Materials Corp 防窺裝置
KR102067159B1 (ko) * 2013-05-24 2020-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JP6870907B2 (ja) * 2014-03-31 2021-05-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18363B1 (ko) * 2017-03-08 2019-09-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CN109143445A (zh) * 2018-09-30 2019-01-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373295U (zh) * 2019-01-23 2019-09-10 深圳市飞帆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亮显示屏结构
CN109920926B (zh) * 2019-02-02 2021-09-14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0600508B (zh) * 2019-08-22 2021-12-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6919A (zh) * 2015-02-26 2015-07-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和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4697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364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829622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063264B2 (en) Simplified edge-lit backlight system
US8251565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0123464A (ja) 照明装置、光学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00029362A (ko)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749891B2 (en) Directional light distribution optical array and directional light distribution optical module
CN10791823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2227677A (zh) 薄型背光源系统和使用该薄型背光源系统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1724697B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
US10962827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2018019630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28594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436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43675A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KR102514873B1 (ko)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720883B (zh) 電激發光顯示器
US11874560B2 (en) Backlight for uniform illumination
CN109597239A (zh) 光学膜层和显示装置
CN109920926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781837B (zh) 顯示器
CN109683381A (zh) 光学膜层和显示装置
TW202323864A (zh)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US20200251690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20080273143A1 (en) Passive optical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