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1691B -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1691B
CN111721691B CN201911131557.8A CN201911131557A CN111721691B CN 111721691 B CN111721691 B CN 111721691B CN 201911131557 A CN201911131557 A CN 201911131557A CN 111721691 B CN111721691 B CN 111721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solution
outlet
pipeline
corrosion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15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1691A (zh
Inventor
崔中雨
殷佳璇
王力伟
葛峰
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11315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1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1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1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1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1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01N17/006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of met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腐蚀研究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包括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增压装置、废液回收模块、泵体装置、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的出口与增压装置的进口及泵体装置的进口相连接,增压装置的出口与废液回收模块相连接,泵体装置的出口与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的入口相连接,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的出口与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的进口相连接,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的出口与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的入口相连接。本发明通过上述各个模块和装置的作用,以实现能够真实模拟管道内环境的系统和装置,能够对管道真实环境进行模拟,探索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拓宽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腐蚀研究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腐蚀研究科学领域,管道腐蚀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所面临的腐蚀问题是管道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管道内环境也比较负载,因此管道内环境的腐蚀是主要的研究领域。现今对管道内环境的腐蚀研究,主要是实验室溶液浸泡以及现场环境测试。缺乏一种能够真实模拟管道内环境的系统和装置。这对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方面,造成影响。因此,本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将管道真实环境跟进一步模拟。以探索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拓宽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道腐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以实现能够真实模拟管道内环境的系统和装置,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增压装置、废液回收模块、泵体装置、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的出口与所述增压装置的入口及所述泵体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废液回收模块相连接;所述泵体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包括:第一固定套、第一内衬、内衬盖、加热套、第一进气管、第一导气管、胶塞、第一pH探头、第一热电偶、液位探头、总控一和电磁阀,所述第一固定套、第一内衬、内衬盖和加热套均设置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内衬盖共同构成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套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第一内衬;所述加热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侧壁,用于加热第一固定套;所述内衬盖的上部设置有胶塞;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液位探头穿过所述内衬盖上部的胶塞进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内衬盖下部同样设置有胶塞;所述第一pH探头与所述第一热电偶穿过所述胶塞,进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电磁阀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相连通;所述电磁阀、第一pH探头、第一热电偶及液位探头与所述总控一电连接;
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包括:第二固定套、第二内衬、内衬底座、橡胶垫片、加载座、橡胶密封垫、第二进气管、样品实验模块、第二热电偶、第二pH探头、溶液高度探头、电磁阀一、流量计一、电磁阀二、流量计二、止回阀一、电磁阀三、止回阀二、电磁阀四、止回阀三、电磁阀五、止回阀四、总控二与固定螺栓孔,所述第二内衬,所述加载座与所述内衬底座共同构成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所述加载座位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橡胶垫片与所述橡胶密封垫均位于所述加载座与所述第二内衬之间;所述第二内衬的上部与下部各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套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孔加装固定螺栓来紧固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止回阀四相连接;所述止回阀四与所述电磁阀五相连接;所述样品实验模块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第二热电偶、所述第二pH探头与所述溶液高度探头穿过所述加载座进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内并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泵体装置与所述电磁阀一和所述电磁阀二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进口之间设有所述流量计一;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上出口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四与所述止回阀三;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下出口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三与所述止回阀二;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止回阀一和所述流量计二相连通后,并与所述腐蚀介质滤化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所述电磁阀二、所述电磁阀三、所述电磁阀四与所述电磁阀五均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上出口处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总控二与所述总控一相连接;所述第二内衬、所述内衬底座与所述加载座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套为导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内衬盖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数量为三个,所述电磁阀通过连接管道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所述泵体装置及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增压装置为增压泵,所述泵体装置为离心泵,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离心泵的壳体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废液回收模块包括:回收桶、回止阀、闸阀、空气过滤囊与第二导气管,所述回止阀的进口与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回止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收桶相连接;所述回收桶的出口与所述闸阀相连接;所述回收桶的上部设有所述第二导气管;所述空气过滤囊位于所述第二导气管上。
优选地,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包括:固定套上盖、内衬上、内衬下、固定套下盖、进止回阀、出止回阀与紧固螺栓孔,所述内衬上与所述内衬下严密结合;所述内衬上与所述内衬下共同构成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所述固定套上盖与所述固定套下盖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孔连接并紧固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所述内衬上与所述内衬下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内衬下为下锥形;所述进止回阀的入口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相连接;所述进止回阀的出口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出止回阀的进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出止回阀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上部靠近所述内衬上的位置。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能够对管道真实环境进行模拟,探索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拓宽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附图说明:
图1:管道腐蚀测试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腐蚀介质溶液存储模块示意图;
图3:增压装置示意图;
图4:泵体装置示意图;
图5:废液回收模块示意图;
图6: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示意图;
图7:腐蚀介质溶液沉降、过滤、分流装置;
附图标记:
图1中,1.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2.增压装置、3.废液回收模块、4.泵体装置、5.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6.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
图2中,21.第一固定套、22.第一内衬、221.内衬盖、23.加热套、24.第一进气管、25.第一导气管、26.胶塞、27.第一pH探头、28.第一热电偶、29.液位探头、210.总控一、211.电磁阀。
图3中,30.第一泵体。
图5中,31.回收桶、32.回止阀、33.闸阀、34.空气过滤囊、35.第二导气管。
图4中,40第二泵体。
图6中,51.第二固定套、52.第二内衬、53.内衬底座、54.橡胶垫片、55.加载座、56.橡胶密封垫、57.第二进气管、58.样品实验模块、59.第二热电偶、510.第二pH探头、511.溶液高度探头、512.电磁阀一、513.流量计一、514.电磁阀二、515.流量计二、516.止回阀一、517.电磁阀三、518.止回阀二、519.电磁阀四、520.止回阀三、521.电磁阀五、522.止回阀四、523.总控二、524.固定螺栓孔、525.压力表;
图7中,61.固定套上盖、62.内衬上、63.内衬下、64.固定套下盖、65.进止回阀、66.出止回阀、67.紧固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系统主要作用是模拟管道环境,模拟环境包括供暖管道、化工管道、输油管道等,将金属样品置于此模拟环境中,通过实验测定样品在其中的腐蚀情况。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包括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增压装置2、废液回收模块3、泵体装置4、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的出口与所述增压装置2的入口及所述泵体装置4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增压装置2的出口与所述废液回收模块3相连接;所述泵体装置4的出口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的入口相连接。
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用于存储用于实验的腐蚀介质模拟液,同时拥有控制元件,主要实现对存储腐蚀介质溶液的成分、温度与溶液量的控制。
增压装置2用于将腐蚀介质溶液存储模块1中的溶液增压输送到废液回收模块3中,实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中的腐蚀介质溶液快速输送。
废液回收模块3用于回收实验废弃的腐蚀介质溶液。
泵体装置4用于将腐蚀介质溶液存储模块1的溶液增压增速输送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中。
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用于模拟真实管道环境,并实现样品在内的腐蚀实验,包括电化学实验、腐蚀失重实验等,同时配有管理传感器及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模块内部环境的准确控制。
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用于将从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流出的腐蚀介质溶液进行沉降、过滤,同时根据溶液介质的使用要求,实现腐蚀介质溶液的分流处置。
下面结合附图2-7,详细说明各个模块及装置的作用及用途;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为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包括:第一固定套21、第一内衬22、内衬盖221、加热套23、第一进气管24、第一导气管25、胶塞26、第一pH探头27、第一热电偶28、液位探头29、总控一210和电磁阀211,所述第一固定套21、第一内衬22、内衬盖221和加热套23均设置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衬22与所述内衬盖221共同构成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套21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第一内衬22;所述加热套2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套21的侧壁,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固定套21;所述内衬盖221的上部设置有胶塞26;所述第一进气管24与所述液位探头29穿过所述内衬盖221上部的胶塞26进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内衬盖221下部同样设置有胶塞26;所述第一pH探头27与所述第一热电偶28穿过所述胶塞,进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电磁阀211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相连通;所述电磁阀211、第一pH探头27、第一热电偶28及液位探头29与所述总控一210电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套21为导热材料;所述第一内衬22与所述内衬盖221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电磁阀211数量为三个,所述电磁阀通过连接管道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2、所述泵体装置4及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相连接。
所述第一内衬22用于内盛腐蚀介质溶液,其目的为抵抗腐蚀性和保证较好的导热性,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所述内衬盖221为上下两个,完全一致,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紧密加工,改进后不会存在泄漏情况。
所述加热套23为实现内部腐蚀介质溶液具有不同温度,使用所述加热套23,对加所述热套23的加热方式不做限定,最高加热温度不超过60度。
所述第一进气管24用于对内部腐蚀介质溶液进行溶液含气量的设定,比如含氧量、含H2S量,需要外部气体导入到溶液中进行。
所述第一导气管25作为上盖时用作第一内衬22的导气孔,保证内溶液的压力平衡,作为下盖时用作进出液口;所述橡胶塞26用于固定和密封。
所述第一pH探头27、第一热电偶28与液位探头29用于测定溶液的pH和温度,并反馈给所述总控一210。
所述总控一210用于收集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存储模块1中的信息和控制所述电磁阀211的开启和关闭;当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存储模块1中的腐蚀介质溶液液位低时,腐蚀介质溶液补充模块补充腐蚀介质溶液,使蚀介质溶液存储模块1达到所需的液位。
在本发明中,如图3、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增压装置2与泵体装置4,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保证增压装置2和泵体装置4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所述增压装置2,以常见的增压泵为基础,将第一泵体30部分替换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所述泵体装置4,以典型的离心泵为基础,将第二泵体40部分替换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废液回收模块3,所述废液回收模块包括:回收桶31、回止阀32、闸阀33、空气过滤囊34与第二导气管35,所述回止阀32的进口与所述增压装置2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回止阀32的出口与所述回收桶31相连接;所述回收桶31的出口与所述闸阀33相连接;所述回收桶31的上部设有所述第二导气管35;所述空气过滤囊34位于所述第二导气管35上。
所述回收桶31用于盛收实验废弃的溶液,对材质无特殊要求,使用耐酸耐碱硬质塑料即可。
所述回止阀32连接所述增压装置2,实现废弃溶液仅通向回收桶31。
所述闸阀33用于将回收桶31中的废弃溶液进行后续处理,包括废液回收、无害排放等。
所述空气过滤囊34用于过滤净化从所述回收桶31经所述第二导气管35排出的有害气体。
所述第二导气管35用于内外空气流通,保证内外气压平衡。
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包括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包括:第二固定套51、第二内衬52、内衬底座53、橡胶垫片54、加载座55、橡胶密封垫56、第二进气管57、样品实验模块58、第二热电偶59、第二pH探头510、溶液高度探头511、电磁阀一512、流量计一513、电磁阀二514、流量计二515、止回阀一516、电磁阀三517、止回阀二518、电磁阀四519、止回阀三520、电磁阀五521、止回阀四522、总控二523、固定螺栓孔524与压力表525,所述第二内衬52,所述加载座55与所述内衬底座53共同构成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所述加载座55位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橡胶垫片54与所述橡胶密封垫56均位于所述加载座55与所述第二内衬52之间;所述第二内衬52的上部与下部各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套51,所述第二固定套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套51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孔524加装固定螺栓来紧固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所述第二进气管57与所述止回阀四522相连接;所述止回阀四522与所述电磁阀五521相连接;所述样品实验模块58与所述总控二523电连接;所述第二热电偶59、所述第二pH热探头510与所述溶液高度探头511穿过所述加载座55进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内并与所述总控二523电连接;所述泵体装置4与所述电磁阀一512及所述电磁阀二514连接;所述电磁阀一512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512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进口之间设有所述流量计一513;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上出口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四519与所述止回阀三520;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下出口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三517与所述止回阀二518;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止回阀一516和所述流量计二515相连通后,并与所述腐蚀介质滤化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512、所述电磁阀二514、所述电磁阀三517、所述电磁阀四519与所述电磁阀五521均与所述总控二523电连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上出口处设置有所述压力表525;所述压力表525与所述总控二523电连接;所述总控二523与所述总控一210相连接;所述第二内衬52、所述内衬底座53与所述加载座55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其工作流程及原理如下:
这个装置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将样品放入模拟管道环境中进行实验,即保证样品实验模块58在模拟管道中的实验的进行。首先需要补充,总控一210和总控二523是相连的,实现全系统的总体控制,泵体装置4与电磁阀一512和电磁阀二514相连。当溶液进入时,总控二523根据需求首先打开电磁阀一512,根据实验要求流量,总控二523同时控制电磁阀二514和电磁阀三517,这样保证模拟环境中的溶液可控。当溶液进入后,总控二523会根据第二热电偶59、第二pH探头510和溶液高度探头511反馈的装置内部的溶液信息,对溶液的流量进行控制,同时总控二523反馈信息给总控一210,在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对溶液及时进行调整,因为真实管道环境中可能会存在管道溶液不满的问题,即管道内存有气体,因此设置第二进气管57,通过外界向装置内通气体。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气体与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中的通气意义不一样。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中的通气为了营造真实的溶液环境,比如溶氧量等,这些也决定这金属材料腐蚀的情况。第二进气管57通气是为了使管道没有液体的环境中的气体环境接近真实管道环境,同时设有电磁阀五521,进气量受总控二523的控制。设置止回阀四522的目的则是为了防止管内压力过大,溶液通过第二进气管57外流,电磁阀四519和止回阀三520设置的主要目的则是保证管内压力以及溶液流量的平衡,因此设置了压力表525,通过压力表525的反馈,总控二523会控制电磁阀四519的开启和关闭,即可通气也可通液体,以此保证装置的安全性。
橡胶垫片54与橡胶密封垫56起到防止装置内溶液外溢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包括:固定套上盖61、内衬上62、内衬下63、固定套下盖64、进止回阀65、出止回阀66与紧固螺栓孔67,所述内衬上62与所述内衬下63严密结合;所述内衬上62与所述内衬下63共同构成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所述固定套上盖61与所述固定套下盖64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孔连接并紧固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所述内衬上62与所述内衬下63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内衬下63为下锥形;所述进止回阀65的入口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相连接;所述进止回阀65的出口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出止回阀66的进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出止回阀66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衬下63做成下锥形,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上部靠近所述内衬上的位置,由于,滤化系统液位不可控,滤化系统是密封的,这样只有当内部溶液充满时,才能实现溶液流动,这种设计是为了让杂质更好沉淀。还需要注意,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盖设置在下面,这样设置是为了方便从下方打开倾倒沉淀。
所述进止回阀65与所述出止回阀66,分别连接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和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其目的在于实现溶液的流动。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为所述进止回阀65进入溶液的流量比较快,所以内部充满溶液后方会从所述出止回阀66流出,这时内部存有压力,因此需要考虑抗压紧固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泵体装置4从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中将溶液抽吸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中,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根据溶液的状态(液位、温度、流速等),进行实时记录,并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将需要改变的溶液参数(液位、温度、流速等)反馈到总控二523,总控二523与总控一210进行综合处理参数,从而对腐蚀介质溶液储存1模块以及泵体装置4进行控制。当溶液从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流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时,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将溶液中的杂质过滤沉降,再流回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1中,增压装置2将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里的废液抽吸到废液回收模块3中。需要注意的是,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5的液位可控,但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的液位不可控。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是密封的,只有当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的内部溶液充满时,才能实现溶液流动,溶液的进出口均设置在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的上部靠近内衬上62的位置,这种设计也是为了让杂质更好的沉淀。还需要注意的是,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6的盖设置在底部,这样设置是为了方便从下方打开倾倒沉淀。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的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增压装置、废液回收模块、泵体装置、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的出口与所述增压装置的入口及所述泵体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废液回收模块相连接;所述泵体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包括:第一固定套、第一内衬、内衬盖、加热套、第一进气管、第一导气管、胶塞、第一pH探头、第一热电偶、液位探头、总控一和电磁阀,所述第一固定套、第一内衬、内衬盖和加热套均设置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内衬盖共同构成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套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第一内衬;所述加热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侧壁,用于加热第一固定套;所述内衬盖的上部设置有胶塞;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液位探头穿过所述内衬盖上部的胶塞进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内衬盖下部同样设置有胶塞;所述第一pH探头与所述第一热电偶穿过所述胶塞,进入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所述电磁阀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装置相连通;所述电磁阀、第一pH探头、第一热电偶及液位探头与所述总控一电连接;
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包括:第二固定套、第二内衬、内衬底座、橡胶垫片、加载座、橡胶密封垫、第二进气管、样品实验模块、第二热电偶、第二pH探头、溶液高度探头、电磁阀一、流量计一、电磁阀二、流量计二、止回阀一、电磁阀三、止回阀二、电磁阀四、止回阀三、电磁阀五、止回阀四、总控二与固定螺栓孔,所述第二内衬,所述加载座与所述内衬底座共同构成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所述加载座位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橡胶垫片与所述橡胶密封垫均位于所述加载座与所述第二内衬之间;所述第二内衬的上部与下部各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套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孔加装固定螺栓来紧固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止回阀四相连接;所述止回阀四与所述电磁阀五相连接;所述样品实验模块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第二热电偶、所述第二pH探头与所述溶液高度探头穿过所述加载座进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内并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泵体装置与所述电磁阀一和所述电磁阀二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进口之间设有所述流量计一;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上出口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四与所述止回阀三;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下出口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三与所述止回阀二;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止回阀一和所述流量计二相连通后,并与所述腐蚀介质滤化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一、所述电磁阀二、所述电磁阀三、所述电磁阀四与所述电磁阀五均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装置的左上出口处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总控二电连接;所述总控二与所述总控一相连接;所述第二内衬、所述内衬底座与所述加载座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套为导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内衬盖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数量为三个,所述电磁阀通过连接管道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所述泵体装置及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增压泵,所述泵体装置为离心泵,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离心泵的泵体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回收模块包括:回收桶、回止阀、闸阀、空气过滤囊与第二导气管,所述回止阀的进口与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回止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收桶相连接;所述回收桶的出口与所述闸阀相连接;所述回收桶的上部设有所述第二导气管;所述空气过滤囊位于所述第二导气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系统包括:固定套上盖、内衬上、内衬下、固定套下盖、进止回阀、出止回阀与紧固螺栓孔,所述内衬上与所述内衬下严密结合;所述内衬上与所述内衬下共同构成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所述固定套上盖与所述固定套下盖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孔连接并紧固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所述内衬上与所述内衬下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内衬下为下锥形;所述进止回阀的入口与所述管道模拟环境样品腐蚀实验模块相连接;所述进止回阀的出口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出止回阀的进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出止回阀的出口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储存模块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腐蚀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所述腐蚀介质溶液滤化装置的上部靠近所述内衬上的位置。
CN201911131557.8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Active CN111721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1557.8A CN111721691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1557.8A CN111721691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1691A CN111721691A (zh) 2020-09-29
CN111721691B true CN111721691B (zh) 2022-02-15

Family

ID=7256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1557.8A Active CN111721691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16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4277B (zh) * 2024-01-11 2024-03-2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考虑埋地供水管道内压的外腐蚀加速试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6191B (zh) * 2014-03-26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相流腐蚀及流态模拟实验管路装置及模拟实验方法
CN105203448A (zh) * 2014-06-27 2015-12-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模拟太阳能热水器内桶加速腐蚀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5833316B (zh) * 2016-05-17 2018-04-10 中检科汇(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出入境口岸车辆的智能检疫消毒系统
CN106442305A (zh) * 2016-09-26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可调流速的室内海水腐蚀电化学实验装置
CN107179274B (zh) * 2017-05-09 2019-10-11 常州大学 模拟管道内腐蚀的实验装置
CN109444236B (zh) * 2018-10-29 2020-11-2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管路冲刷腐蚀及电化学测试装置
CN110715848A (zh) * 2019-10-30 2020-01-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应力冲刷腐蚀实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1691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2978A (zh) 一种油气水多相流在线计量标定校准装置
CN104880502B (zh) 一种低速管道内腐蚀和电化学测试的简易模拟装置
CN105486569B (zh) 一种连续提取沉积物样品中各形态硫的实验装置
CN104792689B (zh) 一种湿硫化氢环境中的环境腐蚀开裂试验用装置
CN105510104B (zh) 可变脱气量绝缘油中气体在线分离装置及壁挂式分析系统
CN108732010B (zh) 一种压裂裂缝的模拟及评价装置及方法
CN111721691B (zh) 一种管道腐蚀测试系统
CN110057728A (zh) 多特征管段、多角度位置、颗粒浓度可控的冲蚀沉积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
CN207556919U (zh) 一种防污染防泄露液体取样装置
CN101788452A (zh) 一种动态腐蚀试验方法及其设备
CN203732496U (zh) 一种低速管道内腐蚀和电化学测试的简易模拟装置
CN213957380U (zh) 一种深部地热储层改造模拟实验装置
CN206410966U (zh) 一种用于改善并测量液体流动性的装置
CN205958296U (zh) 一种压力管道流体取样装置
CN106474768A (zh) 一种高精度耐腐蚀的自动配液换液装置
CN111174098A (zh) 水质分析仪流路系统及精准定量的方法
CN108798628B (zh) 基于毛管力作用的气液分离计量装置
CN216691417U (zh) 一种油气水三相混输泵试验系统
CN111058832A (zh) 一种模拟固井二界面开裂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5711261A (zh) 一种称重式注墨机及注墨方法
CN108802338A (zh) 一种可实现同步评价驱油效果的岩心驱替装置
CN109211643A (zh) 基于反复沉淀制备胶结钙质砂土的试验系统及其方法
FI116099B (fi) Menetelmä prosessista saadun näytteen analysoimiseksi on-line kapillaarielektroforeesilaitteiston avulla
CN202257294U (zh) 一种液体体积控制装置
CN206235544U (zh) 一种金属腐蚀速率测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