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0029A -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0029A
CN111710029A CN202010474993.1A CN202010474993A CN111710029A CN 111710029 A CN111710029 A CN 111710029A CN 202010474993 A CN202010474993 A CN 202010474993A CN 111710029 A CN111710029 A CN 111710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mage
module
bionic
electric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49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文杰
谢光伟
邬锡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ed array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 Hongzhen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seudo Extreme Compu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ongzhen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seudo Extreme Compu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ongzhen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seudo Extreme Compu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49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00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0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0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73Deblurring; Sharpe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77Retouching; Inpainting; Scratch remov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47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8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all processing steps from image acquisition to 3D model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32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image mosai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包括:指纹采集专用设备,用于采集现场指纹;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用于在批量指纹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电子指纹图像输入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修复。本发明通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对实际提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平整化、智能修复、对指纹残片图像进行锐化,分割,拼接处理,生成指纹模型,利用高分子仿生材料结合指纹膜制作技术做出高精度指纹膜。本发明能够解决指纹提取时存在的指纹残缺,指纹不清晰,提取的指纹图像扭曲等问题,提高指纹膜通过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系统的验证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具体为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有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人脸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指纹识别等等,指纹识别是通过电学、电容或屏下对人的指纹进行采集,通过对采集的模块进行预处理,提取指纹的特征点,处理器提取信息后,将其与已知的指纹库中的指纹进行对比,从而识别用户的身份,最终实现指纹解锁,它包括指纹采集、指纹识别、指纹特征对比三项主要内容。
一般采用指纹识别解锁系统的正常方式就是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指纹来对用户与设备中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进而判断该用户是否能够进入系统的技术,用户通过光学、电容、屏下的方式在设备中采集了自己的指纹模块,使设备预先记录下了本人的指纹信息,然后再通过在指纹库中进行特征比对进而解锁设备,如果登录用户的指纹与"预先设定的指纹信息"比对结果成功,那么用户就可进入并使用设备,但指纹解锁依然存有漏洞,只需制作出当事人的高精度指纹膜,即可通过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系统的验证,但是当采集时指纹模糊、指纹残缺时,稍有不对,指纹膜呈现出来的指纹就与真实指纹天差地别,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指纹采集与处理方式,搭配仿生材料及指纹膜制作技术,制作出高精度的指纹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指纹解锁依然存有漏洞,只需制作出当事人的高精度指纹膜,即可通过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系统的验证,但是当采集时指纹模糊、指纹残缺时,稍有不对,指纹膜呈现出来的指纹就与真实指纹天差地别的问题,提供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包括:
指纹采集专用设备,用于采集现场指纹;
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用于在批量指纹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电子指纹图像输入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修复;
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用于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
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用于将制作完成的指纹膜在智能终端上进行解锁验证。
优选地,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电子指纹和指纹采集专用设备,且电子指纹和指纹采集专用设备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指纹采集专用设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现场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专用设备与现场指纹采集模块为双向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且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仿生指纹,且仿生指纹与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与仿生指纹之间设置有特种3D仿生材料。
优选地,所述仿生指纹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且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与仿生指纹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带指纹锁的手机、应用收集模块,所述带指纹锁的手机、应用收集模块与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为双向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解锁成功模块和解锁失败模块。
优选地,所述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包括:
获取指纹图像模块,用于通过电子设备获得指纹图像;
选择AI对抗类型模块,用于汇总终端类型、终端品牌、终端型号、终端系统及版本和应用;
数据平整化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平整化;
图像锐化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锐化;
图像分隔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图像分隔;
图像拼接处理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图像拼接处理;
智能修复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修复。
优选地,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指纹图像的标准要求,在批量指纹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电子指纹图像输入,等待下一步操作;
步骤二:选择终端类型、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系统及版本,并选择用途等要素,包括手机指纹解锁,各种应用指纹解锁,指纹支付,指纹验证等;
步骤三:由于手指按压过程中指纹非线性变形扭曲,因此系统根据已选择的要素,会对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指纹图像进行平整化处理,并对图像进行锐化、分割,利用AI技术针对多张不同角度指纹图片分析指纹的形态规律,对于有褶皱和龟裂的部分利用自动填充技术实现破损部分的重新规划修复重构及拼接填充处理,智能修复指纹破损缺失部位,利用标准指纹模型自动生成技术实现有限情报支持下的3D指纹模型,经过人工修正后,生成初始指纹模型;
步骤四:使用指纹模型进行应用验证时,若未通过验证,可重新执行数据平整化及后续操作,直至通过应用验证。
优选地,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使用指纹采集专用相机对现场指纹进行拍摄,从而形成电子指纹,或者直接使用电子指纹,利用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对电子指纹进行数据处理,优化重建模型方法;
步骤二:完成指纹重建,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
步骤三:将制作完成的指纹膜在智能终端上进行解锁验证,此时如果登录用户的指纹与"预先设定的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结果成功,那么用户就可进入并使用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对实际提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平整化、智能修复、对指纹残片图像进行锐化,分割,拼接处理,生成指纹模型,利用高分子仿生材料结合指纹膜制作技术做出高精度指纹膜。本发明能够解决指纹提取时存在的指纹残缺,指纹不清晰,提取的指纹图像扭曲等问题,提高指纹膜通过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系统的验证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工作流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手机解锁应用方案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门锁解锁应用方案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包括:
指纹采集专用设备,用于采集现场指纹;
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用于在批量指纹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电子指纹图像输入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修复;
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用于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
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用于将制作完成的指纹膜在智能终端上进行解锁验证。
本发明通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对实际提取的指纹数据进行平整化、智能修复、对指纹残片图像进行锐化,分割,拼接处理,生成指纹模型,利用高分子仿生材料结合指纹膜制作技术做出高精度指纹膜。本发明能够解决指纹提取时存在的指纹残缺,指纹不清晰,提取的指纹图像扭曲等问题,提高指纹膜通过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系统的验证的成功率。
请着重参阅图1,指纹采集专用设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现场指纹采集模块,且现场指纹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与现场指纹采集模块为双向电性连接,且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电子指纹,且电子指纹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且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电子指纹来源:指纹采集专用相机对现场指纹进行拍摄,从而形成电子指纹,或者直接使用电子指纹。
请着重参阅图1,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且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仿生指纹,且仿生指纹与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为双向电性连接,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与仿生指纹之间设置有特种3D仿生材料。
本发明中,仿生材料是指模仿生物的各种特点或特性而研制开发的材料。通常把仿照生命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生物材料的结构规律而设计制造的人工材料称为仿生材料。
请着重参阅图1,仿生指纹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且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与仿生指纹为双向电性连接,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带指纹锁的手机、应用收集模块,带指纹锁的手机、应用收集模块与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为双向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手机应用对比验证包括手机和门锁,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皆有描述。
请着重参阅图1,手机应用对比验证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解锁成功模块和解锁失败模块。
本发明中,解锁失败后会有智能修复将失败数据反馈给数据平整化模块,再次进行优化。
请着重参阅图2,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包括:
获取指纹图像模块,用于通过电子设备获得指纹图像;
选择AI对抗类型模块,用于汇总终端类型、终端品牌、终端型号、终端系统及版本和应用;
数据平整化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平整化;
图像锐化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锐化;
图像分隔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图像分隔;
图像拼接处理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图像拼接处理;
智能修复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修复。
本发明中,使用指纹模型进行应用验证时,若未通过验证,可再次进行优化后重新执行数据平整化及后续操作,直至通过应用验证。
请着重参阅图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指纹图像的标准要求,在批量指纹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电子指纹图像输入,等待下一步操作;
步骤二:选择终端类型、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系统及版本,并选择用途等要素,包括手机指纹解锁,各种应用指纹解锁,指纹支付,指纹验证等;
步骤三:由于手指按压过程中指纹非线性变形扭曲,因此系统根据已选择的要素,会对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指纹图像进行平整化处理,并对图像进行锐化、分割,利用AI技术针对多张不同角度指纹图片分析指纹的形态规律,对于有褶皱和龟裂的部分利用自动填充技术实现破损部分的重新规划修复重构及拼接填充处理,智能修复指纹破损缺失部位,利用标准指纹模型自动生成技术实现有限情报支持下的3D指纹模型,经过人工修正后,生成初始指纹模型;
步骤四:使用指纹模型进行应用验证时,若未通过验证,可重新执行数据平整化及后续操作,直至通过应用验证。
本发明中,运用方法可以实施在手机解锁和门锁解锁中。
请着重参阅图1、图3和图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使用指纹采集专用相机对现场指纹进行拍摄,从而形成电子指纹,或者直接使用电子指纹,利用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对电子指纹进行数据处理,优化重建模型方法;
步骤二:完成指纹重建,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
步骤三:将制作完成的指纹膜在智能终端上进行解锁验证,此时如果登录用户的指纹与"预先设定的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结果成功,那么用户就可进入并使用设备。
实施例1:关于手机运用
包括真人手指和指纹膜,且真人手指和指纹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手机,所述手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指纹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提取特征模块和特征对比模块,所述特征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库,所述指纹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提取特征模块和特征对比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对比结果模块,且对比结果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开锁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的材质包括光学、电容和屏下模块,所述指纹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且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有仿生材料和指纹模型,所述指纹模型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数据处理,且指纹数据处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现场指纹和电子指纹,所述现场指纹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采集专用相机。
操作方法为:前提条件是使用手机设备的指纹采集模块预先采集指纹,使设备预先记录下指纹信息,通过使用指纹采集专用相机对现场指纹进行拍摄,从而形成电子指纹,或者直接使用电子指纹,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子指纹进行数据处理,处理为指纹模型,优化重建模型方法,完成指纹重建,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技术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此时使用指纹膜解锁手机设备,如果登录用户的指纹与“预先设定的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结果成功,那么用户就可进入并使用设备。
实施例2:关于门锁运用
包括真人手指和指纹膜,且真人手指和指纹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智能门锁,所述智能门锁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指纹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提取特征模块和特征对比模块,所述特征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库,所述指纹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提取特征模块和特征对比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对比结果模块,且对比结果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开锁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的材质包括光学、电容和屏下模块,所述指纹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且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有仿生材料和指纹模型,所述指纹模型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数据处理,且指纹数据处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现场指纹和电子指纹,所述现场指纹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采集专用相机。
操作方法为:前提条件是使用智能门锁设备的指纹采集模块预先采集指纹,使设备预先记录下指纹信息,通过使用指纹采集专用相机对现场指纹进行拍摄,从而形成电子指纹,或者直接使用电子指纹,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子指纹进行数据处理,处理为指纹模型,优化重建模型方法,完成指纹重建,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技术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此时使用指纹膜解锁智能门锁设备,如果登录用户的指纹与“预先设定的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结果成功,那么用户就可进入并使用设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采集专用设备,用于采集现场指纹;
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用于在批量指纹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电子指纹图像输入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修复;
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用于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
手机应用对比验证,用于将制作完成的指纹膜在智能终端上进行解锁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采集专用设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现场指纹采集模块,且现场指纹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所述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与现场指纹采集模块为双向电性连接,且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电子指纹,且电子指纹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且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且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与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仿生指纹,且仿生指纹与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3D仿生材料制作加工系统与仿生指纹之间设置有特种3D仿生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指纹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手机应用对比验证,且手机应用对比验证与仿生指纹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手机应用对比验证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带指纹锁的手机、应用收集模块,所述带指纹锁的手机、应用收集模块与手机应用对比验证为双向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应用对比验证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解锁成功模块和解锁失败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包括:
获取指纹图像模块,用于通过电子设备获得指纹图像;
选择AI对抗类型模块,用于汇总终端类型、终端品牌、终端型号、终端系统及版本和应用;
数据平整化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平整化;
图像锐化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锐化;
图像分隔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图像分隔;
图像拼接处理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图像拼接处理;
智能修复模块,用于将指纹数据进行修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指纹图像的标准要求,在批量指纹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电子指纹图像输入,等待下一步操作;
步骤二:选择终端类型、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系统及版本,并选择用途等要素,包括手机指纹解锁,各种应用指纹解锁,指纹支付,指纹验证等;
步骤三:由于手指按压过程中指纹非线性变形扭曲,因此系统根据已选择的要素,会对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指纹图像进行平整化处理,并对图像进行锐化、分割,利用AI技术针对多张不同角度指纹图片分析指纹的形态规律,对于有褶皱和龟裂的部分利用自动填充技术实现破损部分的重新规划修复重构及拼接填充处理,智能修复指纹破损缺失部位,利用标准指纹模型自动生成技术实现有限情报支持下的3D指纹模型,经过人工修正后,生成初始指纹模型;
步骤四:使用指纹模型进行应用验证时,若未通过验证,可重新执行数据平整化及后续操作,直至通过应用验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使用指纹采集专用相机对现场指纹进行拍摄,从而形成电子指纹,或者直接使用电子指纹,利用指纹图像定向处理软件对电子指纹进行数据处理,优化重建模型方法;
步骤二:完成指纹重建,利用仿生指纹膜加工制造设备和仿生材料制作出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指纹膜;
步骤三:将制作完成的指纹膜在智能终端上进行解锁验证,此时如果登录用户的指纹与"预先设定的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结果成功,那么用户就可进入并使用设备。
CN202010474993.1A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Pending CN1117100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4993.1A CN111710029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4993.1A CN111710029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0029A true CN111710029A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4993.1A Pending CN111710029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002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2538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徐福淋 基于仿生部件破解生物识别系统的方法
CN113365259A (zh) * 2021-07-26 2021-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连接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3167A (zh) * 2021-04-02 2021-11-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2538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徐福淋 基于仿生部件破解生物识别系统的方法
CN113723167A (zh) * 2021-04-02 2021-11-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206177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65259A (zh) * 2021-07-26 2021-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连接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0029A (zh) 一种伪造指纹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CN106600294B (zh) 用于金融领域快速识别企业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US840204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authenticate an object
CN105224842B (zh) 一种vtm系统中用户身份确认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29414A (zh) 一种通过图像比对实现结果认证的方法
CN105989263A (zh) 身份认证方法、开户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69622A (zh) 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人脸识别支付系统和方法
CN102656601A (zh) 财务帐户的生物特征识别及认证系统
CN105407042A (zh) 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远程sim卡开通方法及系统
CN111710031A (zh) 一种伪造人像破解智能终端设备密码方法
CN110321792A (zh) 无卡取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29852A (zh) 面部信息注册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38509A (zh) 自助住宿管理系统
CN112529231B (zh) 一种社保卡信息采集系统及其采集方法
CN110569820A (zh) 一种单采血浆站供血浆者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9492555A (zh) 新生身份认证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1280094B1 (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one
KR20170052126A (ko) 금융정보 생성을 위한 비대면 다중 인증 방법
KR101334744B1 (ko) 무인대출 처리방법
CN111325053A (zh) 一种基于多种生物特征和非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9213889B (zh) 一种客户信息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70021A (zh) 用于至少一个用户与自动类型和人工类型的至少一个操作员之间的远程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CN109214924A (zh) 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证券账户在线开通方法
CN11515015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记录方法
CN112949363A (zh) 一种人脸活体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Address after: Room A501, Building No. 1588, Lianhai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0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ongzhen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Red array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501, Building No. 1588, Lianhai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ongzhen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pseudo extreme Compu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