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9507A -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9507A
CN111709507A CN202010539332.2A CN202010539332A CN111709507A CN 111709507 A CN111709507 A CN 111709507A CN 202010539332 A CN202010539332 A CN 202010539332A CN 111709507 A CN111709507 A CN 111709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ilm
micro
resin
substan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9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9507B (zh
Inventor
曹鼎
董迎迎
曹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5393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9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9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9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9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614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marking being selective to wavelength, e.g. color barcode or barcodes only visible under UV or 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溯源标记技术领域,其中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包括具有三层以上膜层的微纳米颗粒,膜层包括树脂基体和均匀分布在树脂基体中的掺杂物,掺杂物包括荧光物质、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三层以上膜层用于按照膜层厚度和/或掺杂物种类和颜色进行信息编码。本发明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具有标记信息全、易编解码、能与产品长期共存、易收集、价格低廉的优点。

Description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溯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传统的记录溯源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横行,对其产品溯源进行责任追查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是当今世界公共安全有待提高,为有效防范违法活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产品的安全管控工作,尤其是产品的流向管控与安全检查。为了适应产品信息时代的需要,加强我国民用物品的安全管理,解决物品的溯源,流向管控难题,实现对产品的可追溯管理,需从原材料的产地、到产品的加工,直到终端消费者,包括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产品的溯源管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准确而详细的有关产品的信息,有利于生产经营者及时发现各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获取有效可靠信息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可大大加强政府部门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为国家迅速建立产品安全风险的应对机制提供有效信息,将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示踪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解决方案,全球各个国家相继提出数十种示踪技术方案,并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但在众多的技术方案中,达到实用要求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易回收等是追踪剂很难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溯源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标签溯源技术,如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化学方法:同位素溯源技术、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有机物溯源技术等和生物方法:虹膜特征技术和DNA溯源技术。标签溯源技术存在标签丢失、记录出差、标记图案模糊不清以及标签容易人为改换等缺点,指纹溯源技术、有机物溯源技术、虹膜特征溯源技术等分别因为检测时间长,检测过程比较复杂,无法规模化而不易推广,而DNA溯源技术具有易分型,重复性好,检测手段简单快捷等优点,但其价格昂贵且应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标记信息全、易编解码、能与产品长期共存、易收集、价格低廉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包括具有三层以上膜层的微纳米颗粒,所述膜层包括树脂基体和均匀分布在所述树脂基体中的掺杂物,所述掺杂物包括荧光物质、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用于按照膜层厚度和/或掺杂物种类和颜色进行信息编码。
优选地,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的最顶层膜层和/或最底层膜层包括荧光物质。
优选地,所述荧光物质包括异硫氰酸荧光素、四乙基罗丹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藻红蛋白、含铕化合物、荧石、磷化锌、硫化锌、卤磷酸钙荧光粉、镓酸镁、硅酸锌、正磷酸钙荧光粉、硫化锌、硫化锶、硫化钙、含铽化合物、含铈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质量百分含量为0.1%-30%。
优选地,所述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包括含铁、钴、镍的单质、化合物、合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颗粒大小为5nm-5mm,质量百分含量为0.1%-95%。
优选地,所述颜料包括氧化铁红、氧化铁大红、氧化铁桃红、氧化铁中黄、氧化铁嫩黄、酞菁绿、群青、酞菁蓝、永固紫、耐晒青莲、永固橙、金光红、联苯胺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颗粒大小为3nm-5mm,质量百分含量为0-95%。
优选地,所述树脂基体包括密胺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UV光敏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0%。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各种树脂原料中分别加入稀释剂或固化剂调节粘度,获得各种树脂基体;
分别取少量所述树脂基体,分别在每种少量树脂基体中加入掺杂物进行高速搅拌后研磨,获得各种母料,所述掺杂物包括荧光物质、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分别将各种母料与对应的剩余树脂基体进行混合,获得各种膜层料;
根据标准信息编码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固化形成具有三层以上膜层的信息编码膜,所述标准信息编码按照膜层厚度和/或掺杂物种类和颜色进行信息编码;
采用脱模剂将所述信息编码膜与基材进行脱离,并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将所述信息编码膜细化成微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的最顶层膜层和/或最底层膜层包括荧光物质。
优选地,所述每层膜层均包括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的步骤包括:
采用喷涂、层压和3D打印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的方法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是国内首次采用多层彩色带编码的相关信息,加以磁性纳米颗粒达到回收产品碎片,进行解码溯源的目的。微标记物采用多层彩色编码的方式层层叠加彩色膜层来制备,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条件可控,编码信息详细且样品具有磁性易回收。该微标记物可在显微镜下显示多层色带,多层色带分别标码厂家、生产年份、生产月份、生产日和生产批次等信息,具有标记信息全、易编解码、能与产品长期共存、易收集、价格低廉的优点。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喷涂、层压、3D打印等技术制备多层膜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成本低,通过探测示踪微标记物而快速探知和溯源,促进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智能管控平台的建立,给国内带来一种新的防伪和追踪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等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使用“包括”和/或“包含”等术语时,是意图说明存在该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他组合的存在或增加。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包括具有三层以上膜层的微纳米颗粒,所述膜层包括树脂基体和均匀分布在所述树脂基体中的掺杂物,所述掺杂物包括荧光物质、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用于按照膜层厚度和/或掺杂物种类和颜色进行信息编码。控制不同膜层的厚度及均匀性,掺杂不同功能性物质如磁性材料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荧光剂、不同色料等,可得到多层均匀且具有颜色编码的微标记物,其中临近的膜层颜色不能相同。
上述多层色码微标记物是模拟DNA编码模式以层层喷涂、层压、3D打印等的方式实现具有特异性功能的多层结构的有色标记,用于回收和编码信息,在产品溯源方面应用广泛。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微标记物能够被编码并制备加入到产品中,用于标记产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生产批次等信息。微标记物可以从产品中现场分离和收集,通过比对标准信息编码进行信息解码,即可得到该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生产批次等信息,从而获得该产品的溯源。
探测上述多层色码微标记物时,可通过外界光照射,例如紫外或其他特定光源等,能够容易从产品中找出此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多层色码微标记物能够通过强磁性物质收集装置实现从其他物质(产品)中分离和回收。回收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放到具有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获得其具体层数和颜色,在放大100及以上倍数的便携式显微镜和标准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具体层数和颜色,由此进行解码、信息对照。
优选地,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的最顶层膜层和/或最底层膜层包括荧光物质。
优选地,所述荧光物质包括异硫氰酸荧光素、四乙基罗丹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藻红蛋白、含铕化合物、荧石、磷化锌、硫化锌、卤磷酸钙荧光粉、镓酸镁、硅酸锌、正磷酸钙荧光粉、硫化锌、硫化锶、硫化钙、含铽化合物、含铈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质量百分含量为0.1%-30%。
优选地,所述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包括含铁、钴、镍的单质、化合物、合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颗粒大小为5nm-5mm,质量百分含量为0.1%-95%。
优选地,所述颜料包括氧化铁红、氧化铁大红、氧化铁桃红、氧化铁中黄、氧化铁嫩黄、酞菁绿、群青、酞菁蓝、永固紫、耐晒青莲、永固橙、金光红、联苯胺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颗粒大小为3nm-5mm,质量百分含量为0-95%。
优选地,所述树脂基体包括密胺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UV光敏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0%。
(1)上述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通过采用无毒无害、物化性质稳定的树脂材料为基底,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与产品的相容性好,不发生化学反应,能够保证两者的长期共存。
(2)通过设置具有用于按照膜层厚度、掺杂物种类和颜色等进行信息编码的三层以上膜层的微纳米颗粒,具有明确的化学识别特征,即化学编码,且每种化学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能够作为产品的身份标识身份证或DNA,因此能准确区分不同生产企业的不同产品,达到溯源的目的。
(3)通过在树脂基体中掺杂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使其具备独特的化学信息,这种化学信息在日常物品中极少存在,并具备一定的穿透力,在处于行李包裹之内时能够很容易的被探测到。而且掺杂的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是非放射性的、无害的。因此使得微标记物的回收与检测既便捷实用,又准确、简便快速。
(5)上述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中所加入的化学物质和材料均为低毒无害药品,同时其生产过程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6)上述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中所用材料具有低成本的优点,不会给产品的生产增加较多成本,能够被企业接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可用于制备实施例1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各种树脂原料中分别加入稀释剂或固化剂调节粘度,获得各种树脂基体;
S2、分别取少量所述树脂基体,分别在每种少量树脂基体中加入掺杂物进行高速搅拌后研磨,以保证其颗粒分散均匀大小相等,获得各种母料,所述掺杂物包括荧光物质、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荧光物质包含但不限于异硫氰酸荧光素、四乙基罗丹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藻红蛋白、含铕化合物、荧石、磷化锌、硫化锌、卤磷酸钙荧光粉、镓酸镁、硅酸锌、正磷酸钙荧光粉、硫化锌、硫化锶、硫化钙、含铽化合物、含铈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搅拌过程中加入荧光物质时,反应中荧光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是0.1%-30%。
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包含但不限于含铁、钴、镍的单质、化合物、合金等中一种或两种以上,该磁性物质颗粒的大小为5nm-5mm,在搅拌过程中加入时,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是0.1%-95%。
颜料包含但不限于氧化铁红、氧化铁大红、氧化铁桃红、氧化铁中黄、氧化铁嫩黄、酞菁绿、群青、酞菁蓝、永固紫、耐晒青莲、永固橙、金光红、联苯胺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颗粒大小为3nm-5mm,加入颜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95%,在加入颜料时需要先将其在液体中均匀分散,该液体取用乙醇、甲醇、二甲苯、乙腈、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液体。
S3、分别将各种母料与对应的剩余树脂基体进行混合,获得各种膜层料;
S4、根据标准信息编码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优选地,采用喷涂、层压和3D打印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的方法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固化形成具有三层以上膜层的信息编码膜,所述标准信息编码按照膜层厚度和/或掺杂物种类和颜色进行信息编码,所有的标准信息编码构成标准信息编码库,进行储存,以便后续查询使用;
S5、采用脱模剂将所述信息编码膜与基材进行脱离,并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将所述信息编码膜细化成微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的最顶层膜层和/或最底层膜层包括荧光物质,便于用紫外或其他特定光源探测,找出微标记物的具体位置,为磁性分离提供大体位置。
优选地,所述每层膜层均包括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以便于提高探测准确性,提高收集及回收成功率。在进行收集时使用专门的强磁性物质收集装置,该装置为电磁性装置、磁铁性收集装置、吸铁石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叠加使用,实现多层色码微标记物颗粒的分离和回收,为解码多层色码微标记物颗粒的信息提供实物。
上述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树脂基体中均匀添加色料、荧光物质及磁性物质等,进行分层设置,基体、磁性微纳米颗粒和色料的两种或多种的均匀掺杂复合,具体根据不同层的功能选择所用掺杂物和膜层厚度,从而实现了可信息编码。通过采用喷涂、层压、3D打印等方法制备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成本低,制备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便于编码示踪。微标记物具有庞大的品种数量,能够保证区分不同企业不同生产点,同生产线,同时间段不同品种的产品。喷涂等的制备方法可以在应用中实现大规模生产利用。
下面举例几个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过程实例进行说明。
实例一
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体积比为1:1的环氧A组分和B组分(固化剂)均匀混合后加入同比例的二甲苯调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红色颜料和5%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色母料。将色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红色的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黄、黑、绿等颜色的基体,备用。
将体积比为1:1的环氧A组分和B组分(固化剂)均匀混合后加入同比例的二甲苯调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荧光物质和5%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母料。将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荧光层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相同的荧光层基体,备用。
在支撑板上喷上一层脱模剂。首先将荧光层基体均匀的喷涂到支撑板上,将含有某种色料的基体喷涂到荧光层上,依次将含有其他色料的基体喷涂,最后将另一荧光层基体喷涂在最后一层,得到多层色码膜材料。
将多层色码膜干燥24小时。
将干燥好的多层色码膜,冷冻后破碎,并且筛分合适大小的颗粒,获得多层色码微标记物。
实例二
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氨酯与稀释剂以1:2的比例混合调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红色颜料、质量分数为8%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色母料。将色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红色的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黑、蓝、白、黄、绿、橙等颜色的基体,备用。
将环氧A组分和B组分(固化剂)各取15 mL混合,加入15 mL的二甲苯调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荧光物质、质量分数为8%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母料。将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荧光层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相同的荧光层基体,备用。
在支撑板上喷上一层脱模剂。首先将荧光层基体均匀的喷涂到支撑板上,将含有某种色料的基体喷涂到荧光层上,依次将含有其他色料的基体喷涂,最后将另一荧光层基体喷涂在最后一层,得到多层色码膜材料。
将多层色码膜干燥24小时。
将干燥好的多层色码膜,冷冻后破碎,并且筛分合适大小的颗粒,获得多层色码微标记物。
实例三
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丙烯酸树脂取15 mL,加入15-30 mL的稀释剂调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红色颜料、质量分数为10%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色母料。将色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红色的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黑、蓝、白、黄、绿、橙等颜色的基体,备用。
将环氧A组分和B组分(固化剂)各取15 mL混合,加入15 mL的二甲苯调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荧光物质、质量分数为10%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母料。将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荧光层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相同的荧光层基体,备用。
在支撑板上喷上一层脱模剂。首先将荧光层基体3D打印到支撑板上,将含有某种色料的基体3D打印到荧光层上,依次将含有其他色料的基体3D打印,最后将另一荧光层基体3D打印在最后一层,得到多层色码膜材料。
将多层色码膜干燥24小时。
将干燥好的多层色码膜,冷冻后破碎,并且筛分合适大小的颗粒,获得多层色码微标记物。
实例四
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丙烯酸树脂取15 mL,加入15-30 mL的稀释剂调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红色颜料、质量分数为10%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色母料。将色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红色的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黑、蓝、白、黄、绿、橙等颜色的基体,备用。
将环氧A组分和B组分(固化剂)各取15 mL混合,加入15 mL的二甲苯调剂基体的粘度。取少量配好的基体树脂,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荧光物质、质量分数为10%的磁性颗粒,高速搅拌后研磨,得到均匀的母料。将母料和剩下的基体混合,制备出荧光层基体,备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出相同的荧光层基体,备用。
在支撑板上喷上一层脱模剂。首先将荧光层基体喷涂到支撑板上,将含有某种色料的基体喷涂到荧光层上,依次将含有其他色料的基体喷涂,每喷涂一层都层压一次,最后将另一荧光层基体喷涂并层压在最后一层,得到多层色码膜材料。
将多层色码膜干燥24小时。
将干燥好的多层色码膜,冷冻后破碎,并且筛分合适大小的颗粒,获得多层色码微标记物。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三层以上膜层的微纳米颗粒,所述膜层包括树脂基体和均匀分布在所述树脂基体中的掺杂物,所述掺杂物包括荧光物质、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用于按照膜层厚度和/或掺杂物种类和颜色进行信息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的最顶层膜层和/或最底层膜层包括荧光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物质包括异硫氰酸荧光素、四乙基罗丹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藻红蛋白、含铕化合物、荧石、磷化锌、硫化锌、卤磷酸钙荧光粉、镓酸镁、硅酸锌、正磷酸钙荧光粉、硫化锌、硫化锶、硫化钙、含铽化合物、含铈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质量百分含量为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包括含铁、钴、镍的单质、化合物、合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颗粒大小为5nm-5mm,质量百分含量为0.1%-9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包括氧化铁红、氧化铁大红、氧化铁桃红、氧化铁中黄、氧化铁嫩黄、酞菁绿、群青、酞菁蓝、永固紫、耐晒青莲、永固橙、金光红、联苯胺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颗粒大小为3nm-5mm,质量百分含量为0-9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基体包括密胺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UV光敏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0%。
7.一种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各种树脂原料中分别加入稀释剂或固化剂调节粘度,获得各种树脂基体;
分别取少量所述树脂基体,分别在每种少量树脂基体中加入掺杂物进行高速搅拌后研磨,获得各种母料,所述掺杂物包括荧光物质、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分别将各种母料与对应的剩余树脂基体进行混合,获得各种膜层料;
根据标准信息编码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固化形成具有三层以上膜层的信息编码膜,所述标准信息编码按照膜层厚度和/或掺杂物种类和颜色进行信息编码;
采用脱模剂将所述信息编码膜与基材进行脱离,并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将所述信息编码膜细化成微纳米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以上膜层的最顶层膜层和/或最底层膜层包括荧光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膜层均包括磁性物质或能被磁性物质吸引的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的步骤包括:
采用喷涂、层压和3D打印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的方法将所述各种膜层料一层一层的制备在基材上。
CN202010539332.2A 2020-06-14 2020-06-14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709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9332.2A CN111709507B (zh) 2020-06-14 2020-06-14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9332.2A CN111709507B (zh) 2020-06-14 2020-06-14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9507A true CN111709507A (zh) 2020-09-25
CN111709507B CN111709507B (zh) 2021-09-28

Family

ID=72540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9332.2A Active CN111709507B (zh) 2020-06-14 2020-06-14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9507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39A (zh) * 1993-11-30 1994-06-2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性变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36795A (zh) * 1999-05-28 1999-12-01 齐剑峰 多重防伪油墨
CN1505668A (zh) * 2001-04-27 2004-06-16 �Ʒ� 多层磁性颜料片和箔
US20060037222A1 (en) * 2001-11-30 2006-02-23 Dan Hunt Taggants for products and method of taggant identification
CN101186768A (zh) * 2006-11-17 2008-05-28 姚瑞刚 综合防伪油墨
CN101802111A (zh) * 2007-06-05 2010-08-11 加拿大银行 油墨或调色剂组合物、使用方法和由其得到的制品
CN101906184A (zh) * 2010-06-07 2010-12-08 吕军 一种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3087555A (zh) * 2012-12-11 2013-05-08 中钞油墨有限公司 具有防伪功能的微结构金属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6093A (zh) * 2013-08-26 2013-12-11 孙宝林 一种防伪印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8056A (zh) * 2013-08-07 2013-12-25 中钞油墨有限公司 含有微结构材料的防伪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74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移印油墨及安全制品
CN10471087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防伪油墨
CN104907019A (zh) * 2015-04-29 2015-09-16 复旦大学 一种磁性荧光拉曼双编码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60176223A1 (en) * 2013-08-05 2016-06-23 Sicpa Holding Sa Magnetic or magnetisable pigment particles and optical effect layers
CN107384022A (zh) * 2017-09-15 2017-11-24 南通荣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药包装防伪技术中的荧光油墨
CN107480748A (zh) * 2017-07-03 2017-12-15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信息比对的防伪方法和防伪二维码及制造工艺
WO2018188351A1 (zh) * 2017-04-13 2018-10-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双层叠印光响应二维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5136A (zh) * 2018-09-21 2019-02-26 楼乐超 一种磁性纳米油墨的制备工艺
CN110194909A (zh) * 2019-04-30 2019-09-03 北京氦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2580A (zh) * 2019-07-29 2019-11-15 北京金辰西维科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特定谱线特征的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47632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重响应型荧光油墨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39A (zh) * 1993-11-30 1994-06-2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性变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36795A (zh) * 1999-05-28 1999-12-01 齐剑峰 多重防伪油墨
CN1505668A (zh) * 2001-04-27 2004-06-16 �Ʒ� 多层磁性颜料片和箔
US20060037222A1 (en) * 2001-11-30 2006-02-23 Dan Hunt Taggants for products and method of taggant identification
CN101186768A (zh) * 2006-11-17 2008-05-28 姚瑞刚 综合防伪油墨
CN101802111A (zh) * 2007-06-05 2010-08-11 加拿大银行 油墨或调色剂组合物、使用方法和由其得到的制品
CN101906184A (zh) * 2010-06-07 2010-12-08 吕军 一种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3087555A (zh) * 2012-12-11 2013-05-08 中钞油墨有限公司 具有防伪功能的微结构金属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74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移印油墨及安全制品
US20160176223A1 (en) * 2013-08-05 2016-06-23 Sicpa Holding Sa Magnetic or magnetisable pigment particles and optical effect layers
CN103468056A (zh) * 2013-08-07 2013-12-25 中钞油墨有限公司 含有微结构材料的防伪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6093A (zh) * 2013-08-26 2013-12-11 孙宝林 一种防伪印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087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防伪油墨
CN104907019A (zh) * 2015-04-29 2015-09-16 复旦大学 一种磁性荧光拉曼双编码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8188351A1 (zh) * 2017-04-13 2018-10-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双层叠印光响应二维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0748A (zh) * 2017-07-03 2017-12-15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信息比对的防伪方法和防伪二维码及制造工艺
CN107384022A (zh) * 2017-09-15 2017-11-24 南通荣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药包装防伪技术中的荧光油墨
CN109385136A (zh) * 2018-09-21 2019-02-26 楼乐超 一种磁性纳米油墨的制备工艺
WO2020147632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重响应型荧光油墨及制备方法
CN110194909A (zh) * 2019-04-30 2019-09-03 北京氦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2580A (zh) * 2019-07-29 2019-11-15 北京金辰西维科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特定谱线特征的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9507B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Designing multicolor dual‐mode lanthanide‐doped NaLuF4/Y2O3 composites for advanced anticounterfeiting
US6432715B1 (en) Method for marking items for identification
DE60208901T2 (de) Oberflächenetikettiertes objekt und verfahren dafür
TWI250080B (en) Use of inorganic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marking and identifying a substrate or an article
CN108698077B (zh) 用于生产包括取向的非球状的磁性或可磁化颜料颗粒的光学效应层的设备和方法
Fu et al. Color-switchable hybrid dots/hydroxyethyl cellulose ink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s
CN108348953B (zh) 用于生产包括取向的非球状的磁性或可磁化颜料颗粒的光学效应层的设备和方法
Chen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highly water‐soluble lanthanide‐doped t‐LaVO4 NPs for antifake ink and latent fingermark detection
CN109232619B (zh) 基于稀土金属有机框架的多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防伪墨水应用
CN105189697B (zh) 用于标记物品和组织的稀土空间/光谱微粒条码
TW201619917A (zh) 具有相互關聯的特徵的鈔票
EP2920588B1 (en) Tracer 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EP2921901A1 (en) Forgery and falsification prevention device
CN101711265B (zh) 基于热塑性或热固性高分子有机基质的材料的标记方法
CN108130076A (zh) 一种过渡金属掺杂碳荧光量子点的干烧制备方法
Li et al. Tunable and ultra-stable UV light-switchable fluorescent composites for information hiding and storage
CN102382507A (zh) 用于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9507B (zh) 可信息编码的多层色码微标记物及制备方法
BRPI0717801B1 (pt) característica de autenticidade para documentos de valor compreendendo uma substância luminescente, documento de valor, elemento de segurança, método para produção de um documento de valor e método para testar a autenticidade de um documento de valor contendo uma característica de autenticidade
CN110041755A (zh) 一种荧光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Multi-mode optical coded patterns enabled by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and photonic crystals
CN201655145U (zh) 一种防伪标签
You et al. Cage Bismu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Based on a Flexible Triazine–Polycarboxylic Acid: Subgram Synthesis, Application for Sensing, and White Light Tuning
Elsawy et al. Colour‐switchable and photoluminescent polyvinyl chloride for multifunctional smart applications
CA2663270C (en) Method for labelling a material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non-organic matrix and corresponding 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