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3173A -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3173A
CN111703173A CN202010582254.4A CN202010582254A CN111703173A CN 111703173 A CN111703173 A CN 111703173A CN 202010582254 A CN202010582254 A CN 202010582254A CN 111703173 A CN111703173 A CN 111703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d glass
layer
preform
product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2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贲华
吴伟
高国忠
赵乐
卢礼呈
裴海鹏
杨小丽
张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22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31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3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317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07Heat-activated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07Heat-activated adhesive
    • B32B2037/1215Hot-melt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12Press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于基板上依次铺设第一隔离层、第一网布、胶片、第二网布、第二隔离层和盖板,形成胶合层预制品,其中基板和盖板的弧度与制品玻璃的弧度一致;(b)真空密封胶合层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将第一网布和第二网布上的纹路形成于胶片上,并且压缩胶片的厚度,获得胶合层;(c)将胶合层放置于两层制品玻璃之间,并且沿着制品玻璃的边缘裁剪胶合层,使胶合层的边缘与制品玻璃的边缘对齐,形成层合玻璃预制品;(d)真空密封层合玻璃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本申请既可以保证胶合层的厚度公差符合要求,又可以减少由于胶合层外观造成的产品不合格。

Description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加温玻璃,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加温玻璃是由多层无机硅酸盐玻璃经过切割、磨边、热弯、强化、镀膜后与多层有机层层合制备而成。考虑到气动外形,无机硅酸盐玻璃通常为曲面设计,主要对称安装在飞机增压舱内,能够满足驾驶舱采光要求,作为飞机结构的一部分,除了满足耐久性和疲劳寿命的结构要求外,还满足抗鸟撞性能以及在任何气象条件下给驾驶员提供一个足够宽阔、清晰和不失真的视界要求,保证飞行员的安全,因此电加温玻璃要求高,实现的功能复杂,且价格昂贵。同时,由于整机的气动外形要求高,而玻璃也提供外形,从而对玻璃的厚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有多层无机硅酸盐玻璃为曲面且由多层胶片层合而成,其胶合层为有机材料,由于每层无机硅酸盐玻璃公差为厚度±0.1mm,胶合层材料厚度公差为±20%,导致层合后的整体玻璃厚度会出现较大偏差,直接影响产品合格率,因此在多层无机硅酸盐玻璃制备过程中要对玻璃原材料和胶合层外观质量及厚度严加控制。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本申请人发现现有胶合层外观质量及厚度无法精准控制,其原因是:胶合层为有机材料,自身厚度公差大,且流动性好,现只能对每批次的胶片厚度进行监测,使用层合试验件检测厚度,造成成本的浪费,但相同批次的胶片厚度也会出现偏差,造成制品不合格,浪费大量成本。因此在胶合层的缺陷上,由于胶片本身带来不可发现的缺陷以及层合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得层合后胶合层外观的不合格,造成制品不合格,浪费大量成本。
另外,在巡航过程中,驾驶员只能通过玻璃观察外部世界,因此玻璃需要给驾驶员给提供良好的透明区域,而电加温玻璃层合后的缺陷,如绒毛、杂印、斑迹等,也影响玻璃清晰度,给驾驶员带来不良的视觉感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胶合层厚度公差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于基板上依次铺设第一隔离层、第一网布、胶片、第二网布、第二隔离层和盖板,形成胶合层预制品,其中基板和盖板的弧度与制品玻璃的弧度一致;
(b)真空密封胶合层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将第一网布和第二网布上的纹路形成于胶片上,并且压缩胶片的厚度,获得胶合层;
(c)将胶合层放置于两层制品玻璃之间,并且沿着制品玻璃的边缘裁剪胶合层,使胶合层的边缘与制品玻璃的边缘对齐,形成层合玻璃预制品;
(d)真空密封层合玻璃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获得层合玻璃。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板和盖板的尺寸比制品玻璃的尺寸至少大2倍。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布和第二网布是纹路连续的丝网布,并且丝网布的网孔为10~200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步骤(b)中,真空密封胶合层预制品时,将密封袋包裹于胶合层预制品,于密封袋上安装抽气管,并将密封袋的周边密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步骤(b)中,对胶合层预制品冷抽真空时,将抽气管连接于负压泵,设定的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冷抽的时间5小时以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步骤(b)中,对胶合层预制品热压时,将胶合层预制品放置于热压釜内,并连接负压,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启动热压釜,热压完成后,打开热压釜的釜门,将胶合层预制品冷却至常温。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于步骤(c)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检验所获得的胶合层的厚度及缺陷,挑选符合要求的胶合层进行下述步骤(c)。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步骤(d)中,真空密封层合玻璃预制品时,将密封袋包裹于层合玻璃预制品,于密封袋上安装抽气管,并将密封袋的周边密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步骤(d)中,对层合玻璃预制品冷抽真空时,将抽气管连接于负压泵,设定的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冷抽的时间1小时以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步骤(d)中,对层合玻璃预制品热压时,将层合玻璃预制品放置于热压釜内,并连接负压,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启动热压釜,热压完成后,打开热压釜的釜门,将层合玻璃预制品冷却至常温。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本申请的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通过基板和盖板预先对胶片进行挤压,压缩胶片的厚度以获得胶合层,然后再将胶合层提取出来,筛选合格的胶合层用以后续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相邻两层玻璃之间的层合,如此既可以保证胶合层的厚度公差符合要求,又可以减少由于胶合层外观造成的产品不合格。并且,本申请的还可以对电加温层合玻璃中的胶合层进行大量预制存放,在需要层合时可以直接取出使用,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了需要等待玻璃生产后再层合的问题,且减少冷抽时间,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步骤104,其中:
步骤101,制备胶合层预制品。于基板上依次铺设第一隔离层、第一网布、胶片、第二网布、第二隔离层和盖板,形成胶合层预制品,其中基板和盖板的弧度与制品玻璃的弧度一致。
具体的,选取第一隔离层、第一网布、胶片、第二网布、第二隔离层和盖板,其中基板和盖板优选为与制品玻璃弧度一致的玻璃,其尺寸比制品玻璃的尺寸至少大2倍,第一网布和第二网布优选是纹路连续的丝网布,并且丝网布的网孔为10~200目,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优选是隔离膜。用无尘布蘸取无水酒精将基板、盖板、第一网布和第二网布擦拭干净,用除尘辊或干净的气体将胶片的两侧的绒毛及杂质清理干净。
在基板上铺设第一隔离层以方便后续胶合层与基板分离。在第一隔离层上铺设第一网布,在第一网布上铺设胶片,在胶片上铺设第二网布,以将第一网布和第二网布上的纹路印制到胶片上下表面,使胶片表面的纹路规则化,方便后续层合时胶合层与制品玻璃制品之间的气体,防止其层合后出现气泡。在第二网布上铺设第二隔离层以方便后续胶合层与盖板分离,在第二网布上铺设盖板以方便后续通过盖板和基板配合挤压胶片以压缩胶片的厚度。
步骤102,压缩胶片。真空密封胶合层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将第一网布和第二网布上的纹路形成于胶片上,并且压缩胶片的厚度,获得胶合层。
具体的,将胶合层预制品用密封袋包裹,在密封袋上安装抽气管,最后在密封袋的周边用腻子条将其封边,将抽气管连接于负压泵,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冷抽的时间5小时以上。冷抽完成后,将胶合层预制品放置于热压釜内,并连接负压,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启动热压釜,热压完成后,打开热压釜的釜门,将胶合层预制品冷却至常温,分离胶合层两层的基板、第一隔离层、第一网布、第二网布、第二隔离层和盖板,获得胶合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101和步骤102中所制备的胶合层可以大量预制存放,在后续需要层合时可以直接取出使用,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了需要等待玻璃生产后再层合的问题,且减少冷抽时间,适合大批量生产。
步骤103,制备层合玻璃预制品。将胶合层放置于两层制品玻璃之间,并且沿着制品玻璃的边缘裁剪胶合层,使胶合层的边缘与制品玻璃的边缘对齐,形成层合玻璃预制品。
具体的,在洁净方中,检验得到的胶合层厚度及胶合层中是否存在超过标准要求的绒毛、杂印、斑迹等不可接受的缺陷,挑选符合要求的胶合层。擦拭干净制品玻璃,将胶合层放置于两层制品玻璃之间,并且沿着制品玻璃的边缘裁剪胶合层,使胶合层的边缘与制品玻璃的边缘对齐,形成层合玻璃预制品。该层合玻璃预制品可以是两层玻璃,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玻璃。
步骤104,真空密封。真空密封层合玻璃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获得层合玻璃。
具体的,将层合玻璃预制品用密封袋包裹,在密封袋上安装抽气管,最后在密封袋的周边用腻子条将其封边,将抽气管连接于负压泵,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冷抽的时间1小时以上。冷抽完成后,将层合玻璃预制品放置于热压釜内,并连接负压,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启动热压釜,热压完成后,打开热压釜的釜门,将层合玻璃预制品冷却至常温,获得层合玻璃。
本实施例的上述层合玻璃制备方法不仅适用于不同品种的胶片,也适用于不同曲率的玻璃上,且可以单层或多层处理或多层与多层处理后再层合,具体应用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现有电加温层合玻璃制备而言,由于不同产品中的厚度及曲率不同,若厚度越厚,则需要叠加的胶合层越多,不仅会导致累计偏差越大,还会由于胶片自身带来的缺陷及环境中的绒毛、颗粒物附着在胶合层中概率越大,导致胶合层外观不良。本实施例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通过基板和盖板预先对胶片进行挤压,压缩胶片的厚度以获得胶合层,然后再将胶合层提取出来,筛选合格的胶合层用以后续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相邻两层玻璃之间的层合,如此既可以保证胶合层的厚度偏差,从而保证制品的厚度满足要求,又可以对胶合层进行筛选以减少由于胶合层外观造成的产品不合格率。
同时,本实施例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还可以对电加温层合玻璃中的胶合层进行大量预制存放,在需要层合时可以直接取出使用,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了需要等待玻璃生产后再层合的问题,且减少冷抽时间,适合大批量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于基板上依次铺设第一隔离层、第一网布、胶片、第二网布、第二隔离层和盖板,形成胶合层预制品,其中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的弧度与制品玻璃的弧度一致;
(b)真空密封所述胶合层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将所述第一网布和所述第二网布上的纹路形成于所述胶片上,并且压缩所述胶片的厚度,获得胶合层;
(c)将所述胶合层放置于两层所述制品玻璃之间,并且沿着所述制品玻璃的边缘裁剪所述胶合层,使所述胶合层的边缘与所述制品玻璃的边缘对齐,形成层合玻璃预制品;
(d)真空密封所述层合玻璃预制品,并对其冷抽真空及热压,获得层合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的尺寸比所述制品玻璃的尺寸至少大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布和所述第二网布是纹路连续的丝网布,并且所述丝网布的网孔为10~2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真空密封所述胶合层预制品时,将密封袋包裹于所述胶合层预制品,于所述密封袋上安装抽气管,并将所述密封袋的周边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对所述胶合层预制品冷抽真空时,将所述抽气管连接于负压泵,设定的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冷抽的时间5小时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对所述胶合层预制品热压时,将所述胶合层预制品放置于热压釜内,并连接负压,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启动热压釜,热压完成后,打开所述热压釜的釜门,将所述胶合层预制品冷却至常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检验所获得的所述胶合层的厚度及缺陷,挑选符合要求的所述胶合层进行下述所述步骤(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真空密封所述层合玻璃预制品时,将密封袋包裹于所述层合玻璃预制品,于所述密封袋上安装抽气管,并将所述密封袋的周边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对所述层合玻璃预制品冷抽真空时,将所述抽气管连接于负压泵,设定的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冷抽的时间1小时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对所述层合玻璃预制品热压时,将所述层合玻璃预制品放置于热压釜内,并连接负压,设定负压压力在-0.06~-0.1MPa之间,启动热压釜,热压完成后,打开所述热压釜的釜门,将所述层合玻璃预制品冷却至常温。
CN202010582254.4A 2020-06-23 2020-06-23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17031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2254.4A CN111703173A (zh) 2020-06-23 2020-06-23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2254.4A CN111703173A (zh) 2020-06-23 2020-06-23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3173A true CN111703173A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4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2254.4A Withdrawn CN111703173A (zh) 2020-06-23 2020-06-23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3173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694A (zh) * 2020-03-11 2020-06-09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层胶片的制备方法及电加温玻璃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694A (zh) * 2020-03-11 2020-06-09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层胶片的制备方法及电加温玻璃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3393A (zh) 用于减少成形期间复合层压件的层片起皱的方法和设备
US9446572B2 (en) Composite tool having vacuum integrity
KR20140026553A (ko) 합판 유리의 제조 방법, 및 합판 유리
EP2070694B1 (en) Composite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698053A (en) Method of forming a glass and plastic laminate
CN114179462B (zh) 一种自粘型复合材料蜂窝板及制备方法
CN108215431B (zh) 一种双钢化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CN105729892B (zh) 一种车用钨丝发热除霜除雾防弹玻璃及制作方法
CN110320697A (zh) 一种调光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CN107554041A (zh) 一种高速交通工具上的夹层玻璃的生产方法
JP2003519615A (ja) ガラスパネル
CN111703173A (zh) 应用于电加温层合玻璃制程中的层合玻璃制备方法
CN106810088A (zh) 胶合玻璃制造方法及胶合玻璃
CN105823666A (zh) 一种预制复合材料层压板异形分层缺陷的方法
US3027288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lass-plastic laminates
CN111251694B (zh) 中间层胶片的制备方法及电加温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10588105B (zh) 增厚夹层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03160B (zh) 一种预防复合材料夹层件蜂窝倒角失稳的成型工艺方法
US20230415457A1 (en) Glass laminates containing low expansion glass
CN112223781B (zh)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大直径大厚度封头绝热层贴片方法
CN112356462B (zh) 复合材料u型长桁加筋壁板结构的整体成型工装及工艺
CN109203577B (zh) 一种贮存箱外边框预制体的制作工艺
CN205615072U (zh) 一种车用钨丝发热除霜除雾防弹玻璃
CN114055806A (zh) 一种复合材料混杂蒙皮成型方法
CN209176918U (zh) 油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