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0704A -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0704A
CN111700704A CN202010588410.8A CN202010588410A CN111700704A CN 111700704 A CN111700704 A CN 111700704A CN 202010588410 A CN202010588410 A CN 202010588410A CN 111700704 A CN111700704 A CN 111700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injection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ng par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84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0704B (zh
Inventor
覃川杰
史庆超
王均
贺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5884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0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0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0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0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0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7/00Devices or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solid, liquid, or gaseous remedies or other materials into or onto the bodies of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3/00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Mechanical Means For Catching 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包括有吸鱼泵、连接管、连接部、夹紧机构、注射机构、端部控制机构和控制器;吸鱼泵一端通过软管伸入鱼池,吸鱼泵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输出端与端部控制机构输入端连接,夹紧机构工作端相向设置于连接部两侧且与连接部内部连通,注射机构设置于连接部底部且工作端与连接部间隙配合,连接部输出端与鱼池相连,吸鱼泵、连接部、夹紧机构、注射机构、端部控制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该方案实现了对鱼的催产剂自动注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安全性高,不会对鱼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背景技术
切尾拟鲿是一种淡水鱼类,江河中生活的底层鱼类。个体不大,最大约20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体重在几十克,性成熟年龄在2~3年龄。为当地常见的小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至闽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继黄颡鱼、长吻鮠、乌苏里拟鲿等鲿科鱼类之后又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名特优鱼类。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污染,以及常年的过度捕捞导致其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可以提高切尾拟鲿的数量。
中国专利CN201910769252.3公开了一种双孔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亲鱼选种;2)亲鱼培育;3)人工繁殖;4)孵化。采用科学的人工繁殖方法培育双孔鱼,受精、孵化率高,解决了因为经济目的野生双孔鱼因为过度捕捞,数量锐减问题,探索实现了双孔鱼的人工繁殖。
借鉴上述方法对切尾拟鲿进行养殖,其中人工繁殖需要人力为切尾拟鲿注射催产剂,工作量繁重,效率低下,人力成本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该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对鱼的催产剂自动注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安全性高,不会对鱼造成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吸鱼泵、连接管、连接部、夹紧机构、注射机构、端部控制机构和控制器;
吸鱼泵一端通过软管伸入鱼池,吸鱼泵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输出端与端部控制机构输入端连接,夹紧机构工作端相向设置于连接部两侧且与连接部内部连通,注射机构设置于连接部底部且工作端与连接部间隙配合,连接部输出端与鱼池相连,吸鱼泵、连接部、夹紧机构、注射机构、端部控制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有过孔、侧向槽、第一安装孔、导向孔、第二安装孔和进针孔;过孔自连接部的输入端向输出端延伸,过孔尺寸与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的尺寸相匹配,侧向槽相向开设在连接部两侧,夹紧机构工作端设置在侧向槽内,一对第一安装孔自侧向槽内侧顶部贯通至连接部顶端,夹紧机构上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导向孔对称地设置于连接部两侧,导向孔与注射机构间隙配合,第二安装孔安装在连接部上端且与过孔连通,导向孔底端与过孔连通处设有防水透明玻璃,传感器安装在导向孔内且工作端朝向过孔内,进针孔自过孔内侧贯穿在连接部底端且与注射机构工作端间隙配合。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有安装管、气囊、连通管和气泵;一对安装管与连接部刚性连接,安装管对称地设置于连接部顶端,一对气囊相向设置于连接部两侧且顶部与安装管连通,安装管的输入端与连通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通管输入端与气泵连接,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有升降组件、导向组件和活塞式连续注射器;升降组件固定安装于连接部底部,导向组件与连接部间隙配合且底部与升降组件输出端固定连接,活塞式连续注射器工作端安装在导向组件上且与连接部间隙配合,升降组件、活塞式连续注射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托架和直线驱动器;托架安装在连接部底部,直线驱动器安装在托架上且输出端与导向组件底端固定连接,直线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有托板、导向杆和限位块;托板底端与升降组件输出端固定连接,活塞式连续注射器工作端固定安装在托板上,一对导向杆对称地垂直安装在托板两侧,导向杆与连接部间隙配合,限位块固定安装在导向杆端部且位于连接部上方。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塞式连续注射器包括有针筒、针头、第一单向阀、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活塞、限位环、第二单向阀和压力泵;针筒固定安装在导向组件上,针筒上端与连接部间隙配合,针头安装在针筒朝向连接部的一端,第一单向阀安装在针筒内靠近针头处且通过方向朝向针头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设置在针筒侧壁上,第一连接管相对于第二连接管靠近针头,活塞与针筒间隙配合地设置在第二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一对限位环环绕针筒内壁设置于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活塞在一对限位环之间活动,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输入端且通过方向朝向针筒,第二单向阀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储药罐,液压泵连接第二连接管,液压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部控制机构包括有安装架、翻转板、耳板、旋转驱动器和传动组件;安装架与连接部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对翻转板分别与安装架的侧板上下两端转动连接且工作端相向设置,翻转板之间留有间隙,一对耳板安装在安装架侧板上下两端,旋转驱动器安装在耳板上,传动组件两端与耳板转动连接且输出端与旋转驱动器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组件输出端与翻转板固定连接,旋转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板还包括有凹陷部、转轴和护板;凹陷部开设在翻转板相向设置的一侧,一对翻转板的凹陷部组成供鱼移动的通路,转轴垂直安装在翻转板两侧且与安装架转动连接,翻转板两侧与安装架内侧之间存在间隙,护板设置在翻转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隙处且与翻转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串联蜗杆组和蜗轮;串联蜗杆组由一对蜗杆通过刚性联轴器同轴连接而成,串联蜗杆组两端与耳板上下两侧转动连接且与旋转驱动器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对蜗轮分别与一对翻转板固定连接,串联蜗杆组与蜗轮啮合,串联蜗杆组上的一对蜗杆反向设置,与串联蜗杆组上的一对蜗杆传动连接的蜗轮相互间也反向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鱼池做分隔处理,将吸鱼泵输入端所连接的区域和连接部输出端所连接的区域分离,以避免经注射机注射后的雌性切尾拟鲿又重新被吸鱼泵吸入进行二次注射,既保证了鱼的健康也避免了浪费催产剂,还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节能环保。吸鱼泵可以有效避免对鱼造成伤害,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吸鱼泵,吸鱼泵将鱼池中的鱼吸入并通过连接管送入连接部内。连接管的作用一个是用来固定连接部,再一个是通过连接管的弯折使连接部、夹紧机构、注射机构、端部控制机构整体进入水中,使注射过程中切尾拟鲿可以正常的呼吸,不会对鱼造成过度的惊吓和损伤。端部控制机构工作末端高度通过控制器设置,使其仅能限制住体型较大的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小鱼可以通过端部控制机构游出。当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在水流作用下进入端部控制机构时其头部被端部控制机构挡住,但端部控制机构之间仍有供水流经过的间隙,不会影响鱼的正常呼吸,设置于连接部上的接近开关感应到鱼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当鱼长时间在该区域停留时,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夹紧机构,夹紧机构收到信号后其工作端从两侧将鱼身靠后的位置夹紧,在端部控制机构和夹紧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切尾拟鲿以腹部朝下的姿势被固定住,而夹紧机构和端部控制机构工作端的柔性结构又能避免对鱼造成损伤。然后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注射机构,注射机构收到信号后其工作端通过连接部底部扎入鱼胸鳍下方并进行注射,然后再通过连接部底部离开。注射机构可以精确调节扎针深度,同时注射机构还具有自动补充催产剂的功能以实现连续扎针。扎针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夹紧机构工作端松开并使端部控制机构开口扩大使鱼可以游出,而端部控制机构输入端又会对后面的第二只鱼造成阻挡。然后控制器再次快速使端部控制机构复位使第二只鱼可以运动到与第一只鱼注射时相同的位置,以进行后续的注射。用电组件均做防水处理。
1、实现了对鱼的催产剂自动注射,提高了工作效率;
2、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3、安全性高,不会对鱼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去除吸鱼泵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部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夹紧机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注射机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注射机构后视图;
图9为图8的B-B截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端部控制机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标号为:
1、吸鱼泵;
2、连接管;
3、连接部;3a、过孔;3b、侧向槽;3c、第一安装孔;3d、导向孔;3e、第二安装孔;3f、进针孔;
4、夹紧机构;4a、安装管;4b、气囊;4c、连通管;
5、注射机构;5a、升降组件;5a1、托架;5a2、直线驱动器;5b、导向组件;5b1、托板;5b2、导向杆;5b3、限位块;5c、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1、针筒;5c2、针头;5c3、第一单向阀;5c4、第一连接管;5c5、第二连接管;5c6、活塞;5c7、限位环;5c8、第二单向阀;
6、端部控制机构;6a、安装架;6b、翻转板;6b1、凹陷部;6b2、转轴;6b3、护板;6c、耳板;6d、旋转驱动器;6e、传动组件;6e1、串联蜗杆组;6e2、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包括有吸鱼泵1、连接管2、连接部3、夹紧机构4、注射机构5、端部控制机构6和控制器;
吸鱼泵1一端通过软管伸入鱼池,吸鱼泵1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与连接部3固定连接,连接部3输出端与端部控制机构6输入端连接,夹紧机构4工作端相向设置于连接部3两侧且与连接部3内部连通,注射机构5设置于连接部3底部且工作端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连接部3输出端与鱼池相连,吸鱼泵1、连接部3、夹紧机构4、注射机构5、端部控制机构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鱼池做分隔处理,将吸鱼泵1输入端所连接的区域和连接部3输出端所连接的区域分离,以避免经注射机注射后的雌性切尾拟鲿又重新被吸鱼泵1吸入进行二次注射,既保证了鱼的健康也避免了浪费催产剂,还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节能环保。吸鱼泵1可以有效避免对鱼造成伤害,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吸鱼泵1,吸鱼泵1将鱼池中的鱼吸入并通过连接管2送入连接部3内。连接管2的作用一个是用来固定连接部3,再一个是通过连接管2的弯折使连接部3、夹紧机构4、注射机构5、端部控制机构6整体进入水中,使注射过程中切尾拟鲿可以正常的呼吸,不会对鱼造成过度的惊吓和损伤。端部控制机构6工作末端高度通过控制器设置,使其仅能限制住体型较大的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小鱼可以通过端部控制机构6游出。当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在水流作用下进入端部控制机构6时其头部被端部控制机构6挡住,但端部控制机构6之间仍有供水流经过的间隙,不会影响鱼的正常呼吸,设置于连接部3上的接近开关感应到鱼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当鱼长时间在该区域停留时,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夹紧机构4,夹紧机构4收到信号后其工作端从两侧将鱼身靠后的位置夹紧,在端部控制机构6和夹紧机构4的共同作用下,切尾拟鲿以腹部朝下的姿势被固定住,而夹紧机构4和端部控制机构6工作端的柔性结构又能避免对鱼造成损伤。然后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注射机构5,注射机构5收到信号后其工作端通过连接部3底部扎入鱼胸鳍下方并进行注射,然后再通过连接部3底部离开。注射机构5可以精确调节扎针深度,同时注射机构5还具有自动补充催产剂的功能以实现连续扎针。扎针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夹紧机构4工作端松开并使端部控制机构6开口扩大使鱼可以游出,而端部控制机构6输入端又会对后面的第二只鱼造成阻挡。然后控制器再次快速使端部控制机构6复位使第二只鱼可以运动到与第一只鱼注射时相同的位置,以进行后续的注射。用电组件均做防水处理。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部3还包括有过孔3a、侧向槽3b、第一安装孔3c、导向孔3d、第二安装孔3e和进针孔3f;过孔3a自连接部3的输入端向输出端延伸,过孔3a尺寸与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的尺寸相匹配,侧向槽3b相向开设在连接部3两侧,夹紧机构4工作端设置在侧向槽3b内,一对第一安装孔3c自侧向槽3b内侧顶部贯通至连接部3顶端,夹紧机构4上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孔3c内,导向孔3d对称地设置于连接部3两侧,导向孔3d与注射机构5间隙配合,第二安装孔3e安装在连接部3上端且与过孔3a连通,导向孔3d底端与过孔3a连通处设有防水透明玻璃,传感器安装在导向孔3d内且工作端朝向过孔3a内,进针孔3f自过孔3a内侧贯穿在连接部3底端且与注射机构5工作端间隙配合。
以过孔3a作为鱼运动的通道,通过设置过孔3a的尺寸使一次只有一条鱼可以经过,避免注射遗漏。通过侧向槽3b和第一安装孔3c将夹紧机构4与连接部3固定连接,又通过侧向槽3b的结构对夹紧机构4工作端的运动进行导向,使其工作状态下仅可以相互集中,通过导向孔3d对注射机构5工作端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注射更加准确,通过第二安装孔3e安装接近开关对过孔3a内部的鱼进行感应。通过进针孔3f可以使注射机构5工作端伸入过孔3a对鱼进行注射。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夹紧机构4包括有安装管4a、气囊4b、连通管4c和气泵;一对安装管4a与连接部3刚性连接,安装管4a对称地设置于连接部3顶端,一对气囊4b相向设置于连接部3两侧且顶部与安装管4a连通,安装管4a的输入端与连通管4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通管4c输入端与气泵连接,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安装管4a将气囊4b固定在连接部3上,控制器通过控制气泵使其通过连通管4c同时向一对安装管4a内通气并最终使一对气囊4b膨胀从而压缩两者之间的间隙,从而将鱼身夹紧。既能起到固定的作用,也避免了其他夹紧方式对鱼造成的损伤,安全性高。
如图7所示,所述注射机构5包括有升降组件5a、导向组件5b和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升降组件5a固定安装于连接部3底部,导向组件5b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且底部与升降组件5a输出端固定连接,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工作端安装在导向组件5b上且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升降组件5a、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升降组件5a,升降组件5a收到信号后推动导向组件5b向连接部3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工作端通过连接部3底部伸入连接部3内对鱼进行注射催产剂。控制器通过控制升降组件5a驱动导向组件5b和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的工作端复位,然后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使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向其工作端内重新补充催产剂。
如图8所示,所述升降组件5a包括有托架5a1和直线驱动器5a2;托架5a1安装在连接部3底部,直线驱动器5a2安装在托架5a1上且输出端与导向组件5b底端固定连接,直线驱动器5a2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直线驱动器5a2为电动推杆,可以精确调控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工作端伸入连接部3的深度。托架5a1用于固定直线驱动器5a2并使直线驱动器5a2与连接部3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供导向组件5b及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的工作端活动。
如图8所示,所述导向组件5b包括有托板5b1、导向杆5b2和限位块5b3;托板5b1底端与升降组件5a输出端固定连接,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工作端固定安装在托板5b1上,一对导向杆5b2对称地垂直安装在托板5b1两侧,导向杆5b2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限位块5b3固定安装在导向杆5b2端部且位于连接部3上方。
通过托板5b1对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工作端进行固定,通过导向杆5b2与连接部3的间隙配合对托板5b1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和限位,从而保证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的工作端的运动方向。又通过限位块5b3防止导向组件5b整体从连接部3上掉落,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所述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包括有针筒5c1、针头5c2、第一单向阀5c3、第一连接管5c4、第二连接管5c5、活塞5c6、限位环5c7、第二单向阀5c8和压力泵;针筒5c1固定安装在导向组件5b上,针筒5c1上端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针头5c2安装在针筒5c1朝向连接部3的一端,第一单向阀5c3安装在针筒5c1内靠近针头5c2处且通过方向朝向针头5c2设置,第一连接管5c4和第二连接管5c5均设置在针筒5c1侧壁上,第一连接管5c4相对于第二连接管5c5靠近针头5c2,活塞5c6与针筒5c1间隙配合地设置在第二连接管5c5和第二连接管5c5之间,一对限位环5c7环绕针筒5c1内壁设置于第一连接管5c4与第二连接管5c5之间,活塞5c6在一对限位环5c7之间活动,第二单向阀5c8设置在第一连接管5c4输入端且通过方向朝向针筒5c1,第二单向阀5c8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储药罐,液压泵连接第二连接管5c5,液压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针筒5c1内壁的限位环5c7限定了活塞5c6的活动区间,避免其运动过度影响第一连接管5c4和第二连接管5c5的工作。液压泵通过第二连接管5c5向针筒5c1内注入液体使活塞5c6向针头5c2方向运动从而将针筒5c1内的催产剂通过第一单向阀5c3推入针头5c2并通过针头5c2对鱼进行注射。通过第二连接管5c5的作用防止催产剂向第一连接管5c4内回流。当液压泵将针筒5c1内的液体抽出时,活塞5c6向第二连接管5c5方向运动从而将储药罐内的催产剂从第一连接管5c4处吸入针筒5c1。第一单向阀5c3防止针头5c2将水吸入针筒5c1。
如图10所示,所述端部控制机构6包括有安装架6a、翻转板6b、耳板6c、旋转驱动器6d和传动组件6e;安装架6a与连接部3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对翻转板6b分别与安装架6a的侧板上下两端转动连接且工作端相向设置,翻转板6b之间留有间隙,一对耳板6c安装在安装架6a侧板上下两端,旋转驱动器6d安装在耳板6c上,传动组件6e两端与耳板6c转动连接且输出端与旋转驱动器6d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组件6e输出端与翻转板6b固定连接,旋转驱动器6d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器6d为安装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一对翻转板6b可以围绕各自与安装架6a转动连接处做翻转运动,在传动组件6e的控制下一对翻转板6b进行同步的反向旋转,从而在做到端部控制机构6输出端开口放大的同时,端部控制机构6的输入端开口同步地缩小。安装架6a和耳板6c均用于提供固定和支撑。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旋转驱动器6d,旋转驱动器6d收到信号后其输出端驱动传动组件6e输入端旋转。传动组件6e输入端驱动一对输出端同步旋转进而带动一对翻转板6b同步地旋转。
如图11所示,所述翻转板6b还包括有凹陷部6b1、转轴6b2和护板6b3;凹陷部6b1开设在翻转板6b相向设置的一侧,一对翻转板6b的凹陷部6b1组成供鱼移动的通路,转轴6b2垂直安装在翻转板6b两侧且与安装架6a转动连接,翻转板6b两侧与安装架6a内侧之间存在间隙,护板6b3设置在翻转板6b与安装架6a之间的间隙处且与翻转板6b固定连接。
通过护板6b3的结构使一对翻转板6b侧壁形成相互咬合的状态,护板6b3既可以成对与上方的翻转板6b两侧固定连接也可以成对与下方的翻转板6b固定连接,护板6b3还可以分别成中心对称地与上下两端的翻转板6b单侧固定连接,均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可以封住翻转板6b之间侧向间隙,避免将鱼夹伤。凹陷部6b1表面采用柔性材质对经过的鱼提供保护。通过转轴6b2使翻转板6b可以进行旋转运动。
如图11所示,所述传动组件6e包括有串联蜗杆组6e1和蜗轮6e2;串联蜗杆组6e1由一对蜗杆通过刚性联轴器同轴连接而成,串联蜗杆组6e1两端与耳板6c上下两侧转动连接且与旋转驱动器6d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对蜗轮6e2分别与一对翻转板6b固定连接,串联蜗杆组6e1与蜗轮6e2啮合,串联蜗杆组6e1上的一对蜗杆反向设置,与串联蜗杆组6e1上的一对蜗杆传动连接的蜗轮6e2相互间也反向设置。
通过蜗轮6e2将旋转驱动器6d的扭矩同步传递给一对蜗轮6e2,并同步地驱动一对翻转板6b相互反向旋转。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鱼池做分隔处理,将吸鱼泵1输入端所连接的区域和连接部3输出端所连接的区域分离,以避免经注射机注射后的雌性切尾拟鲿又重新被吸鱼泵1吸入进行二次注射,既保证了鱼的健康也避免了浪费催产剂,还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节能环保。吸鱼泵1可以有效避免对鱼造成伤害,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吸鱼泵1,吸鱼泵1将鱼池中的鱼吸入并通过连接管2送入连接部3内。连接管2的作用一个是用来固定连接部3,再一个是通过连接管2的弯折使连接部3、夹紧机构4、注射机构5、端部控制机构6整体进入水中,使注射过程中切尾拟鲿可以正常的呼吸,不会对鱼造成过度的惊吓和损伤。端部控制机构6工作末端高度通过控制器设置,使其仅能限制住体型较大的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小鱼可以通过端部控制机构6游出。当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在水流作用下进入端部控制机构6时其头部被端部控制机构6挡住,但端部控制机构6之间仍有供水流经过的间隙,不会影响鱼的正常呼吸,设置于连接部3上的接近开关感应到鱼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当鱼长时间在该区域停留时,控制器发送信号给夹紧机构4,夹紧机构4收到信号后其工作端从两侧将鱼身靠后的位置夹紧,在端部控制机构6和夹紧机构4的共同作用下,切尾拟鲿以腹部朝下的姿势被固定住,而夹紧机构4和端部控制机构6工作端的柔性结构又能避免对鱼造成损伤。然后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注射机构5,注射机构5收到信号后其工作端通过连接部3底部扎入鱼胸鳍下方并进行注射,然后再通过连接部3底部离开。注射机构5可以精确调节扎针深度,同时注射机构5还具有自动补充催产剂的功能以实现连续扎针。扎针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夹紧机构4工作端松开并使端部控制机构6开口扩大使鱼可以游出,而端部控制机构6输入端又会对后面的第二只鱼造成阻挡。然后控制器再次快速使端部控制机构6复位使第二只鱼可以运动到与第一只鱼注射时相同的位置,以进行后续的注射。用电组件均做防水处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吸鱼泵(1)、连接管(2)、连接部(3)、夹紧机构(4)、注射机构(5)、端部控制机构(6)和控制器;
吸鱼泵(1)一端通过软管伸入鱼池,吸鱼泵(1)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与连接部(3)固定连接,连接部(3)输出端与端部控制机构(6)输入端连接,夹紧机构(4)工作端相向设置于连接部(3)两侧且与连接部(3)内部连通,注射机构(5)设置于连接部(3)底部且工作端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连接部(3)输出端与鱼池相连,吸鱼泵(1)、连接部(3)、夹紧机构(4)、注射机构(5)、端部控制机构(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还包括有过孔(3a)、侧向槽(3b)、第一安装孔(3c)、导向孔(3d)、第二安装孔(3e)和进针孔(3f);过孔(3a)自连接部(3)的输入端向输出端延伸,过孔(3a)尺寸与符合注射标准的雌性切尾拟鲿的尺寸相匹配,侧向槽(3b)相向开设在连接部(3)两侧,夹紧机构(4)工作端设置在侧向槽(3b)内,一对第一安装孔(3c)自侧向槽(3b)内侧顶部贯通至连接部(3)顶端,夹紧机构(4)上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孔(3c)内,导向孔(3d)对称地设置于连接部(3)两侧,导向孔(3d)与注射机构(5)间隙配合,第二安装孔(3e)安装在连接部(3)上端且与过孔(3a)连通,导向孔(3d)底端与过孔(3a)连通处设有防水透明玻璃,传感器安装在导向孔(3d)内且工作端朝向过孔(3a)内,进针孔(3f)自过孔(3a)内侧贯穿在连接部(3)底端且与注射机构(5)工作端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4)包括有安装管(4a)、气囊(4b)、连通管(4c)和气泵;一对安装管(4a)与连接部(3)刚性连接,安装管(4a)对称地设置于连接部(3)顶端,一对气囊(4b)相向设置于连接部(3)两侧且顶部与安装管(4a)连通,安装管(4a)的输入端与连通管(4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通管(4c)输入端与气泵连接,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机构(5)包括有升降组件(5a)、导向组件(5b)和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升降组件(5a)固定安装于连接部(3)底部,导向组件(5b)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且底部与升降组件(5a)输出端固定连接,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工作端安装在导向组件(5b)上且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升降组件(5a)、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a)包括有托架(5a1)和直线驱动器(5a2);托架(5a1)安装在连接部(3)底部,直线驱动器(5a2)安装在托架(5a1)上且输出端与导向组件(5b)底端固定连接,直线驱动器(5a2)与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5b)包括有托板(5b1)、导向杆(5b2)和限位块(5b3);托板(5b1)底端与升降组件(5a)输出端固定连接,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工作端固定安装在托板(5b1)上,一对导向杆(5b2)对称地垂直安装在托板(5b1)两侧,导向杆(5b2)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限位块(5b3)固定安装在导向杆(5b2)端部且位于连接部(3)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式连续注射器(5c)包括有针筒(5c1)、针头(5c2)、第一单向阀(5c3)、第一连接管(5c4)、第二连接管(5c5)、活塞(5c6)、限位环(5c7)、第二单向阀(5c8)和压力泵;针筒(5c1)固定安装在导向组件(5b)上,针筒(5c1)上端与连接部(3)间隙配合,针头(5c2)安装在针筒(5c1)朝向连接部(3)的一端,第一单向阀(5c3)安装在针筒(5c1)内靠近针头(5c2)处且通过方向朝向针头(5c2)设置,第一连接管(5c4)和第二连接管(5c5)均设置在针筒(5c1)侧壁上,第一连接管(5c4)相对于第二连接管(5c5)靠近针头(5c2),活塞(5c6)与针筒(5c1)间隙配合地设置在第二连接管(5c5)和第二连接管(5c5)之间,一对限位环(5c7)环绕针筒(5c1)内壁设置于第一连接管(5c4)与第二连接管(5c5)之间,活塞(5c6)在一对限位环(5c7)之间活动,第二单向阀(5c8)设置在第一连接管(5c4)输入端且通过方向朝向针筒(5c1),第二单向阀(5c8)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储药罐,液压泵连接第二连接管(5c5),液压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控制机构(6)包括有安装架(6a)、翻转板(6b)、耳板(6c)、旋转驱动器(6d)和传动组件(6e);安装架(6a)与连接部(3)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对翻转板(6b)分别与安装架(6a)的侧板上下两端转动连接且工作端相向设置,翻转板(6b)之间留有间隙,一对耳板(6c)安装在安装架(6a)侧板上下两端,旋转驱动器(6d)安装在耳板(6c)上,传动组件(6e)两端与耳板(6c)转动连接且输出端与旋转驱动器(6d)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组件(6e)输出端与翻转板(6b)固定连接,旋转驱动器(6d)与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6b)还包括有凹陷部(6b1)、转轴(6b2)和护板(6b3);凹陷部(6b1)开设在翻转板(6b)相向设置的一侧,一对翻转板(6b)的凹陷部(6b1)组成供鱼移动的通路,转轴(6b2)垂直安装在翻转板(6b)两侧且与安装架(6a)转动连接,翻转板(6b)两侧与安装架(6a)内侧之间存在间隙,护板(6b3)设置在翻转板(6b)与安装架(6a)之间的间隙处且与翻转板(6b)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6e)包括有串联蜗杆组(6e1)和蜗轮(6e2);串联蜗杆组(6e1)由一对蜗杆通过刚性联轴器同轴连接而成,串联蜗杆组(6e1)两端与耳板(6c)上下两侧转动连接且与旋转驱动器(6d)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对蜗轮(6e2)分别与一对翻转板(6b)固定连接,串联蜗杆组(6e1)与蜗轮(6e2)啮合,串联蜗杆组(6e1)上的一对蜗杆反向设置,与串联蜗杆组(6e1)上的一对蜗杆传动连接的蜗轮(6e2)相互间也反向设置。
CN202010588410.8A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Active CN111700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8410.8A CN111700704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8410.8A CN111700704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0704A true CN111700704A (zh) 2020-09-25
CN111700704B CN111700704B (zh) 2022-06-10

Family

ID=7254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8410.8A Active CN111700704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07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7697A (zh) * 2021-08-27 2022-03-0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非接触性鱼类的育种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1955A (zh) * 2014-07-14 2014-12-24 浙江大学 鱼类疫苗注射用的连续自动注射机
CN107079851A (zh) * 2017-03-29 2017-08-22 浙江大学 鱼类疫苗自动注射机
CN207855816U (zh) * 2017-09-16 2018-09-14 安阳工学院 一种畜牧兽医用打针固定装置
CN208892831U (zh) * 2017-08-23 2019-05-24 何歆 一种多工位鱼苗疫苗自动注射机
CN209420662U (zh) * 2018-11-22 2019-09-24 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疫苗注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1955A (zh) * 2014-07-14 2014-12-24 浙江大学 鱼类疫苗注射用的连续自动注射机
CN107079851A (zh) * 2017-03-29 2017-08-22 浙江大学 鱼类疫苗自动注射机
CN208892831U (zh) * 2017-08-23 2019-05-24 何歆 一种多工位鱼苗疫苗自动注射机
CN207855816U (zh) * 2017-09-16 2018-09-14 安阳工学院 一种畜牧兽医用打针固定装置
CN209420662U (zh) * 2018-11-22 2019-09-24 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疫苗注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7697A (zh) * 2021-08-27 2022-03-0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非接触性鱼类的育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0704B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0704B (zh)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
CN110771559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CN102907363B (zh) 一种活鱼自动注射装置
CN202958464U (zh) 一种活鱼自动注射装置
CN104667386A (zh) 医用输液器的调节器壳体与滚轮的组装机构
CN108755632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面杂物打捞装置
CN109220869A (zh) 一种农业畜牧养殖用清洗装置
CN207168777U (zh) 调整型阴道冲洗器
CN209171207U (zh) 一种多功能泥鳅养殖装置
CN110771557A (zh) 一种水产养殖增氧方法
CN115428763A (zh) 一种可划分养殖面积的鱼种苗培育用养殖装置
CN212813631U (zh) 一种渔业鱼苗养殖装置
CN2250753Y (zh) 恒温自动鼻腔冲洗器
CN209463158U (zh) 一种养鱼箱收集系统
CN210185768U (zh) 一种畜牧兽医用灌药器
CN204582164U (zh) 医用输液器的调节器壳体与滚轮的组装机构
CN206547637U (zh) 一种罗汉鱼培育槽
CN112755325A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输液管流量自动控制装置
CN220936323U (zh) 一种水产养殖增氧装置
CN214339466U (zh) 一种可控环境的小龙虾养殖箱
CN217657629U (zh) 一种驴养殖用饮水器
CN205124371U (zh) 一种用于粘附型植物种子采摘的布轮式草籽收获机
CN217771171U (zh) 一种种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
CN215992359U (zh) 一种畜牧业实验用可旋转平台
CN109224225A (zh) 一种气体给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