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8151A -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8151A
CN111698151A CN201910190984.7A CN201910190984A CN111698151A CN 111698151 A CN111698151 A CN 111698151A CN 201910190984 A CN201910190984 A CN 201910190984A CN 111698151 A CN111698151 A CN 111698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
generating unit
tcp
routing information
standb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09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8151B (zh
Inventor
徐海军
张旭东
姜戎
郭锋
熊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09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8151B/zh
Priority to CN202210685760.5A priority patent/CN115208824A/zh
Priority to EP20769589.1A priority patent/EP391709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8916 priority patent/WO20201821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8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151A/zh
Priority to US17/471,668 priority patent/US2022000672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8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06F16/273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or reconcil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33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by updating distance vecto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7Multipath using M:N active or standby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6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中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与TCP报文相关的路由信息,主路由生成单元向数据库单元发送路由信息和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是基于TCP报文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解耦,降低软件复杂性,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

Description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不间断路由(Non-Stop Routing,NSR)技术可以实现在设备故障时,确保BGP邻居不中断,BGP路由不中断,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通过硬件层面或者软件层面提高系统可靠性。以软件层面提高系统可靠性为例,传统的系统架构可以部署两个路由生成单元,两个路由生成单元包括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当主路由生成单元故障时,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接替主路由生成单元的任务。具体实现中,当主路由生成单元感知备路由生成单元上线后,主路由生成单元需要主动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同步路由信息,由于需要同步的路由信息的数据量很大,同步期间将长时间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从而对主路由生成单元处理实时报文的性能造成影响。基于此,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相互耦合,软件复杂性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解耦,降低软件复杂性,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与TCP报文相关的路由信息,向数据库单元发送该路由信息和该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是基于上述TCP报文确定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路由生成单元通过向数据库单元发送路由信息和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实现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的路由信息的同步,无需主路由生成单元直接同步路由信息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解耦,降低软件复杂性,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TCP收发单元可以向主路由生成单元的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同步上述TCP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路由生成单元通过主TCP收发单元将TCP报文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无需主路由生成单元将TCP报文直接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解耦,降低软件复杂性,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TCP报文的结束序列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TCP报文对应的时间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路由信息是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基于TCP报文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CP报文包括路由信息的部分或全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备路由生成单元从数据库单元接收路由信息和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并从主TCP收发单元接收TCP报文。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TCP报文确定路由信息与TCP报文匹配之后,可以基于路由信息和TCP报文生成新的路由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TCP报文确定路由信息与TCP报文匹配之后,基于路由信息和TCP报文生成新的路由信息,无需持续从数据库单元接收路由信息,可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解耦,降低软件复杂性,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备路由生成单元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TCP报文确定路由信息与TCP报文匹配之后,可以停止从数据库单元接收路由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备路由生成单元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TCP报文确定路由信息与TCP报文匹配的方式可以为:在第一标识信息大于或等于TCP报文所携带的第二标识信息时,备路由生成单元确定路由信息与TCP报文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路由生成单元无需感知备路由生成单元,可由备路由生成单元判断是否完成定界,无需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可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降低软件复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备路由生成单元还可以计算路由信息和新的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新的路由信息和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二差集,在第一差集不为空集,且第二差集为空集时,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向路由节点发送删除指令,删除指令携带第一差集,删除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节点删除第一差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备路由生成单元计算路由信息和新的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新的路由信息和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二差集之后,在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均不为空集时,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向路由节点发送更新指令,更新指令携带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更新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节点将第一差集更新为第二差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备路由生成单元计算路由信息和新的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新的路由信息和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二差集之后,可以在第一差集为空集,且第二差集不为空集时,备路由生成单元向路由节点发送添加指令,添加指令携带第二差集,添加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节点增加第二差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路由生成单元故障时,在备路由生成单元对路由节点无感知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差集的方式可避免备路由生成单元选举为主路由生成单元之后向路由节点发送的路由信息错误,可实现BGP路由不中断。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路由生成单元,主路由生成单元包括路由信息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路由信息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备路由生成单元,备路由生成单元包括路由信息接收模块、报文接收模块、确定模块以及路由信息生成模块,路由信息接收模块、报文接收模块、确定模块以及路由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路由生成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主路由生成单元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备路由生成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芯片系统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芯片系统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PCT报文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PCT报文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PCT报文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A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的状态示意图;
图11B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的状态示意图;
图11C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的状态示意图;
图11D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TCP报文的报文格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的一种PCT报文管理系统进行描述。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PCT报文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PCT报文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和主路由生成单元对应的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
主路由生成单元和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运行在同一通信设备的不同虚拟机中,也可以运行在不同通信设备中。每个路由生成单元(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或备路由生成单元)均可以包括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和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模块,TCP模块用于与路由节点建立TCP会话。
主路由生成单元对应报文容错服务(Packets Fault-tolerance Service,PFS)1(例如第一TCP收发单元),PFS1独立于主路由生成单元。备路由生成单元对应PFS2(例如第二TCP收发单元),PFS2独立于备路由生成单元。每个PFS(例如PFS1或PFS2)均可以包括TCP容错架构(TCP Fault-tolerance Infrastructure,TCP FTI)。PFS和对应的路由生成单元可以运行在同一通信设备的不同虚拟机中,也可以运行在同一通信设备的同一虚拟机中,还可以运行在不同通信设备中,具体不受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运行主路由生成单元、一个或多个备路由单元以及至少两个PFS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用于实现所述路由单元和PFS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实现所述路由单元和PFS。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PCT报文管理系统中部署多个路由生成单元,主选举服务(Leader Election Service,LES)可以在上述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中选举出一个路由生成单元作为主路由生成单元,上述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中除主路由生成单元以外的其他路由生成单元作为备路由生成单元。在上述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中,只有主路由生成单元与路由节点建立BGP邻居,并收发TCP报文,TCP报文可以包括第一TCP报文(即入方向报文)或者第二TCP报文(即出方向报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一TCP报文,又如主路由生成单元向路由节点发送第二TCP报文。
在上述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中,不同路由生成单元对应不同PFS,LES还可以在上述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对应的PFS中选举出一个PFS作为主PFS(例如主TCP收发单元)。图1以主PFS为PFS1为例,PFS1可以将TCP报文同步至上述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即主PFS实现了上述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的报文的一致性。
具体实现中,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和路由节点通过三次握手等方式建立TCP会话,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通过主PFS同步获取主路由生成单元收发的TCP报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入方向报文为例,假设主PFS为PFS1,PFS1所包含的TCP FTI为主TCP FTI。主TCP FTI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入方向报文,主TCP FTI将入方向报文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以及备路由生成单元。以出方向报文为例,假设主PFS为PFS1,PFS1所包含的TCP FTI为主TCP FTI,主TCP FTI接收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出方向报文,主TCP FTI将出方向报文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主TCP FTI未进行报文同步应答确认,因此无法有效确保备路由生成单元成功接收到了主TCP FTI发送的TCP报文。但是为了实现多点故障容错,所部署的路由生成单元的数量可以大于可靠路由生成单元的需求数量。例如所部署的路由生成单元数量和可靠路由生成单元的需求数量可以成正比例关系,又如所部署的路由生成单元数量和可靠路由生成单元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数值。举例来说,为了实现n点故障容错,需要确保至少n+1个路由生成单元可靠,即需要确保至少n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可靠,可以部署m*n+1个路由生成单元,m*n+1个路由生成单元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和m*n个备路由生成单元,m*n个备路由生成单元通过主TCP收发单元同步主路由生成单元收发的报文。其中,n为正整数,m为正数,且m>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入方向报文为例,假设主PFS为PFS1,PFS1所包含的TCP FTI为主TCP FTI,主TCP FTI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入方向报文,主TCP FTI将入方向报文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每个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入方向报文之后,备路由生成单元向主TCP FTI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主路由生成单元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入方向报文之后,主路由生成单元向主TCP FTI发送第二确认消息。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之后,将第二确认消息发送给路由节点。可选的,主TCP FTI未接收到来自任一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时,主TCP FTI可以进行重传,例如将入方向报文重新发送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在主TCP FTI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之后,才将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确认消息发送给路由节点,且主TCP FTI未接收到来自任一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时进行重传,可实现入方向报文在各个路由生成单元之间保持强一致性。
以出方向报文为例,假设主PFS为PFS1,PFS1所包含的TCP FTI为主TCP FTI,主TCPFTI接收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出方向报文,主TCP FTI将出方向报文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每个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出方向报文之后,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向主TCP FTI发送第三确认消息。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之后,主TCP FTI可以将出方向报文发送给路由节点。可选的,主TCP FTI未接收到来自任一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时,主TCP FTI可以进行重传,例如将出方向报文重新发送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在主TCP FTI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之后,才将出方向报文发送给路由节点,且主TCP FTI未接收到来自任一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时进行重传,可实现出方向报文在各个路由生成单元之间保持强一致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保持强一致性的路由生成单元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其中,第一预设数量阈值可以为对可靠路由生成单元的需求数量。例如,为了实现n点故障容错,需要确保至少n+1个路由生成单元可靠,则可以控制至少n+1个路由生成单元保持强一致性。其中,n为正整数。示例性的,假设在路由信息管理系统部署了五个路由生成单元,则上述五个路由生成单元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四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为了实现两点故障容错,需要确保至少三个路由生成单元可靠,如果配置四个路由生成单元保持强一致性,则可以在四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选取三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同步主路由生成单元收发的报文。本申请实施例控制至少n+1个路由生成单元保持强一致性,无需控制所部署的所有路由生成单元保持强一致性,在实现n点故障容错的情况下,可减少保持强一致性所带来的开销。
传统的PCT报文管理系统中,是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将主路由生成单元收发的TCP报文同步给备路由生成单元,由于主路由生成单元需要同步的TCP报文的数据量很大,报文同步期间将长时间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从而对主路由生成单元处理实时报文的性能造成影响。另外,如果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报文同步进程故障,将导致主路由生成单元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的TCP报文和主路由生成单元收发的TCP报文不一致,降低了报文同步的可靠性。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路由生成单元发送的TCP报文,都会经过主PFS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和路由节点;路由节点发送的报文,都会经过主PFS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和主路由生成单元,保证入方向报文和出方向报文在各个路由生成单元之间保持强一致性。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进行报文同步,可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另外,主PFS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的报文始终是一致的,提升了报文同步的可靠性。由于入方向报文和出方向报文在各个路由生成单元之间保持强一致性,如果主路由生成单元故障,处于强一致性同步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接替主路由生成单元,实现BGP邻居不中断,BGP路由不中断。由于各个路由生成单元解耦,编程复杂性较低,可以扩展备路由生成单元的数量,支持多点容错保护,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结合图1所示的PCT报文管理系统,图2提供了一种PCT报文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201:主TCP FTI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一TCP报文。
步骤S202:主TCP FTI将第一TCP报文发送给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
其中,用于接收第一TCP报文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是所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中的部分备路由生成单元或者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用于接收第一TCP报文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第一预设数量阈值可以为可靠路由生成单元的需求数量减去1的差值。
步骤S203:每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第一TCP报文时,向主TCP FTI发送第一确认消息。
步骤S204:主TCP FTI将第一TCP报文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202和步骤S204的执行顺序,例如主TCP FTI可以将第一TCP报文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之后,将第一TCP报文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又如主TCP FTI可以将第一TCP报文同时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具体不受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步骤S205:主路由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第一TCP报文时,向主TCPFTI发送第二确认消息。
步骤S206: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之后,将第二确认消息发送给路由节点。
其中,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指的是用于接收第一TCP报文的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例如PCT报文管理系统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和n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如果需要确保至少三个路由生成单元可靠,那么可以配置k个路由生成单元保持强一致性,2≤k≤n+1,k和n均为正整数。LES可以在n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选取k-1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一TCP报文之后,可以将第一TCP报文发送给上述k-1个备路由生成单元,每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第一TCP报文时,向主TCP FTI发送第一确认消息,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上述k-1个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之后,将第二确认消息发送给路由节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TCP FTI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任一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时,主TCP FTI可以将第一TCP报文重新发送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可确保第一TCP报文成功传输到各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提高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TCP FTI将第一TCP报文同步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一确认消息之后,主TCP FTI将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确认消息发送给路由节点,可以实现第一TCP报文在各个路由生成单元之间保持强一致性。
结合图1所示的PCT报文管理系统,图3提供了另一种PCT报文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301:主TCP FTI接收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
步骤S302:主TCP FTI将第二TCP报文发送给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
其中,用于接收第二TCP报文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是所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中的部分备路由生成单元或者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用于接收第二TCP报文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第一预设数量阈值可以为可靠路由生成单元的需求数量减去1的差值。
步骤S303: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第二TCP报文时,向主TCPFTI发送第三确认消息。
步骤S304: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之后,将第二TCP报文发送给路由节点。
其中,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指的是用于接收第二TCP报文的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例如PCT报文管理系统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和n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如果需要确保至少三个路由生成单元可靠,那么可以配置k个路由生成单元保持强一致性,2≤k≤n+1,k和n均为正整数。LES可以在n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选取k-1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之后,可以将第二TCP报文发送给上述k-1个备路由生成单元,每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来自主TCP FTI的第二TCP报文时,向主TCP FTI发送第三确认消息,主TCP FTI在接收到来自上述k-1个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之后,将第二TCP报文发送给路由节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TCP FTI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任一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时,主TCP FTI可以将第二TCP报文重新发送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可确保第二TCP报文成功传输到各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提高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TCP FTI将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同步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来自所有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三确认消息之后,主TCP FTI将第二TCP报文发送给路由节点,可以实现第二TCP报文在各个路由生成单元之间保持强一致性。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路由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以及数据容错服务(Data Fault-tolerance Service,DFS)(例如数据库单元)。其中,每个路由生成单元(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或者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包括BGP模块和DFS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 Kit,SDK)模块,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包括的BGP模块为BGP1,备路由生成单元包括的BGP模块为BGP2。BGP模块用于生成数据,数据可以包括BGP邻居信息、从邻居收到的路由(Route information base Input,RibIn)、向邻居发送的路由(Route informationbase Output,RibOut)或者路由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BGP邻居信息可以包括邻居协商结果或者邻居状态等。DFS SDK模块用于与DFS之间传输数据。
DFS可以包括消息中间件(Message Broker)和数据库(Database,DB),支持一个生成者生成,多个消费者消费。主路由生成单元作为DFS生成者,调用主路由生成单元中的DFSSDK模块将主路由生成单元中的BGP模块生成的数据写入DB中。Message Broker接收到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中的DFS SDK模块的数据之后,可以将该数据通过备路由生成单元中的DFSSDK模块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另外,备路由生成单元作为DFS消费者,通过DFS同步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的方式可以为: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发送注册信息之后,DFS可以确定该备路由生成单元为新消费者,则DFS可以将DB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DFS还可以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实时生成的数据发送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对于已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DFS可以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实时生成的数据发送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路由生成单元对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路由信息的方式可以为:主路由生成单元对TCP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数据,然后主路由生成单元对基于预定义的格式对该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路由信息。
以图15所示的TCP报文的报文格式示意图为例,TCP报文由TCP首部和数据组成,TCP首部包括源端口、目标端口、序号、确认序号、数据偏移、保留、控制位、窗口、校验和、紧急指针以及选项和填充组成。控制位可以包括紧急指针标志(Urget,URG)、确认序号标志(Acknowledgement,ACK)、push标志(Push,PSH)、重置连接标志(Password,PST)、同步序号标志(Synchronous,SYN)以及finish标志(Finish,FIN)。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对TCP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TCP报文所包含的数据,进而基于预定义的格式对该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路由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实时读取邻居状态。由于路由信息管理系统中仅主路由生成单元与路由节点建立路由邻居,当主路由生成单元与路由节点之间的路由邻居建立时,邻居状态为在线;当主路由生成单元与路由节点之间的路由邻居断开时,邻居状态为离线。基于此,备路由生成单元通过邻居状态可以确定主路由生成单元与路由节点之间的路由邻居是否断开。
相对传统的路由信息管理系统,主路由生成单元需要感知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主路由生成单元还需要备份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的历史数据,在感知到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之后,主路由生成单元需要将历史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即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相耦合。另外,由于历史数据量较大,数据传输期间将长时间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从而对主路由生成单元实时生成数据的性能造成影响。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DFS缓存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且通过DFS将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以实现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之间的数据同步,主路由生成单元无需感知备路由生成单元,解耦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另外,无需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进行数据同步,可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
结合图4所示的路由信息管理系统,图5提供了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501: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第一数据。
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对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一TCP报文进行解析,生成第一数据。又如,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对向路由节点发送的第二TCP报文进行解析,生成第一数据。
步骤S502:主路由生成单元将第一数据发送给DFS。
步骤S503:DFS将第一数据存储到DB中。
步骤S504: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发送注册信息。
步骤S505:DFS将DB中存储的第一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例如,DB中存储的第一数据包括第一路由、第二路由以及第三路由,DFS在备路由生成单元注册之后,可以将DB中的第一路由、第二路由以及第三路由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步骤S506:DFS接收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的第二数据。
步骤S507:DFS将第二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例如,DFS将DB中的第一路由、第二路由以及第三路由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的过程中,主路由生成单元实时生成了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第四路由,则DFS可以将第四路由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DFS将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以实现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之间的数据同步,主路由生成单元无需感知备路由生成单元,解耦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另外,无需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进行数据同步,可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路由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各个路由生成单元对应的PFS以及DFS。其中,每个路由生成单元(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或者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包括BGP模块和socket模块,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包括的BGP模块为BGP1,备路由生成单元包括的BGP模块为BGP2。BGP模块用于生成数据。不同路由生成单元对应不同PFS,每个PFS均可以包括TCP FTI。LES可以在路由信息管理系统部署的多个路由生成单元对应的PFS中选举出一个PFS作为主PFS,主PFS可以将主路由生成单元收发的TCP报文同步至备路由生成单元。另外,主路由生成单元作为DFS生成者,将BGP1生成的数据写入DB中。Message Broker接收到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中的DFS SDK模块的数据之后,可以将该数据通过备路由生成单元中的DFS SDK模块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另外,备路由生成单元作为DFS消费者,通过DFS同步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的数据的方式可以为: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注册之后,DFS可以确定该备路由生成单元为新消费者,则DFS可以将DB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DFS还可以通过Message Broker将主路由生成单元实时生成的数据发送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
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实现数据同步和报文同步之后,可以通过定界达到实时保护态。如果主路由生成单元故障,LES可以在达到实时保护态的备路由生成单元中选举一个路由生成单元作为主路由生成单元,与路由节点建立路由邻居,并收发BGP路由,实现BGP邻居不中断,BGP路由不中断。其中,定界指的是备路由生成单元从DFS中获取的数据和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到的来自主PFS的TCP报文无缝接续,确保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保持最终一致性。
以入方向定界为例,主路由生成单元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入方向报文,BGP1对该入方向报文进行解析,生成多个RibIn。主路由生成单元按解析顺序将RibIn实时写入DFS。DFS在关于该入方向报文的最后一个RibIn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的是该入方向报文对应的TCP结束序列号,表示的是该入方向报文的边界,其中每一个入方向报文对应一个TCP结束序列号,不同入方向报文对应不同TCP结束序列号。如图6所示,该Dummy路由就是图中的ESNk或ESNk-1等,ESNk和ESNk-1之间的路由对应一个入方向报文。RibIn可以包括rk-1,1,rk-1,2,…,rk-1,m,rk,1,…,rk,m。例如,一个完整的入方向报文解析后生产的RibIn包括rk-1,1,rk-1,2,…,rk-1,m,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在rk-1,m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ESNk-1。又如,下一个完整的入方向报文解析后生产的RibIn包括rk,1,rk,2,…,rk,m,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在rk,m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ESNk。DFS将携带Dummy路由的RibIn存储到DB中。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注册之后,DFS可以将DB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历史数据包括RibIn和Dummy路由。备路由生成单元读取到Dummy路由时,就表明把一个完整的入方向报文读取完了。备路由生成单元在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接收来自主TCP FTI的入方向报文。备路由生成单元读取到Dummy路由之后,可以将Dummy路由中的TCP结束序列号和接收到的来自主TCP FTI的入方向报文中的最小TCP结束序列号进行比较,当Dummy路由中的TCP结束序列号大于或等于上述最小TCP结束序列号时,可以确定完成了入方向定界。在定界完成前,备路由生成单元仅可缓存接收到的来自主TCP FTI的入方向报文,不能对该入方向报文进行解析处理。在定界完成后,备路由生成单元不再从DFS读取数据,而是接收来自主TCP FTI的入方向报文,对该入方向报文进行解析,生成RibIn。
以出方向定界为例,主路由生成单元向主TCP FTI发送一个出方向报文时,可以携带一个时间戳T。BGP1对该出方向报文进行解析,生成多个RibOut。主路由生成单元按解析顺序将RibOut实时写入DFS。DFS在关于该出方向报文的最后一个RibOut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的是该出方向报文对应的时间戳T,表示的是该出方向报文的边界。如图7所示的路由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在DFS消息队列中,两个时间戳之间的路由对应一个出方向报文,其中每一个出方向报文对应一个时间戳,不同出方向报文对应不同时间戳。DFS将携带Dummy路由的RibOut存储到DB中。RibOut可以包括rk-1,1,rk-1,2,…,rk-1,m,rk,1,…,rk,m。例如,一个完整的出方向报文解析后生产的RibOut包括rk-1,1,rk-1,2,…,rk-1,m,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在rk-1,m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Tk-1。又如,下一个完整的入方向报文解析后生产的RibOut包括rk,1,rk,2,…,rk,m,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在rk,m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Tk。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注册之后,DFS可以将DB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历史数据包括RibOut和Dummy路由。备路由生成单元读取到Dummy路由时,就表明把一个完整的出方向报文读取完了。备路由生成单元在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接收来自主TCP FTI的出方向报文。备路由生成单元读取到Dummy路由之后,可以将Dummy路由中的时间戳和接收到的来自主TCP FTI的入方向报文中的最小时间戳进行比较,当Dummy路由中的时间戳大于或等于上述最小时间戳时,可以确定完成了出方向定界。在定界完成前,备路由生成单元仅可缓存接收到的来自主TCP FTI的出方向报文,不能对该出方向报文进行解析处理。在定界完成后,备路由生成单元不再从DFS读取数据,而是接收来自主TCP FTI的出方向报文,对该出方向报文进行解析,生成RibOut。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定界完成前,备路由生成单元仅可缓存接收到的来自主TCPFTI的出方向报文,不能对该出方向报文进行解析处理。此时如果BGP邻居有大量路由震荡,就会产生大量TCP报文。为了避免备路由生成单元缓存的报文的数量较多,导致占用的内存较多,可以设置备路由生成单元缓存报文的最大数量。当备路由生成单元缓存的报文的数量大于第二预设数量阈值时,可以进行报文覆盖,即删除存储时间最长的报文。一旦进行了覆盖,就会导致路由追赶失败,从而要进行多次追赶,定界时间长,极端情况震荡频率超过一定速度,可能永远无法追赶上。需要进行多次追赶的原因是:一个TCP报文通过PFS同步给了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备路由生成单元缓存报文,主路由生成单元解析报文生成路由,并将路由写入DFS;备路由生成单元从DFS读取主路由生成单元写入的路由,可以看出,备路由生成单元从DFS读取到主路由生成单元写入的路由这个流程比备路由生成单元缓存报文流程要长很多。如果BGP邻居路由震荡很快,就会就会产生大量TCP报文,导致备路由生成单元缓存的报文的数量大于第二预设数量阈值,需要删除存储时间最长的报文,从而导致备路由生成单元从DFS读取到的Dummy路由小于缓存的最小TCP结束序列号或者时间戳,这一次追赶就失败了,只能等待下一次。为了解决路由震荡导致追赶时间长的问题,在定界完成前,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将缓存的报文进行解析生成RibIn和RibOut,进而缓存生成的RibIn和RibOut;当路由震荡时,由于缓存的是RibIn和RibOut,RibIn和RibOut可以进行合并,因此占用的内存较少,无需覆盖。备路由生成单元从DFS读取到Dummy路由时,如果Dummy路由大于或等于缓存的RibIn的最小TCP结束序列号,则入方向定界完成;如果Dummy路由大于或等于缓存的RibOut的最小时间戳,则出方向定界完成,进而备路由生成单元把缓存的RibIn、RibOut与从DFS读取到的RibIn、RibOut进行合并,合并完成后即完成定界。
相对传统的路由信息管理系统,主路由生成单元需要感知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并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判断新上线的备路由生成单元是否完成定界。定界期间将长时间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从而对主路由生成单元实时生成数据的性能造成影响。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路由生成单元无需感知备路由生成单元,可由备路由生成单元判断是否完成定界,无需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可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降低软件复杂性。
结合图6以及图7所示的路由信息管理系统,图8提供了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801: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发送注册信息。
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向DFS发送注册信息,注册信息可以包括该备路由生成单元的单元标识,注册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备路由生成单元为新消费者。
步骤S802:DFS将DB中的第一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第一数据所包含的最后一个路由携带TCP结束序列号,第一数据是主路由生成单元对第一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的。
主路由生成单元接收到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一TCP报文之后,可以对第一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第一数据,第一TCP报文可以包括部分或者全部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路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将第一数据存储到DFS的DB中。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发送注册信息之后,DFS可以确定该备路由生成单元为新消费者,然后DFS可以将DB中存储的第一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步骤S803:主TCP FTI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三TCP报文。
路由节点实时生成第三TCP报文之后,可以将第三TCP报文发送给主TCP FTI,主TCP FTI可以将第三TCP报文分别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第三TCP报文可以为入方向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802和步骤S803的执行顺序。例如主TCP FTI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三TCP报文之后,DFS将DB中的第一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又如主TCPFTI接收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三TCP报文的同时,DFS将DB中的第一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具体不受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步骤S804:主TCP FTI将第三TCP报文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步骤S805:备路由生成单元将第一数据携带的TCP结束序列号和第三TCP报文中的最小TCP结束序列号进行比较。
TCP结束序列号可以用于标识第一TCP报文。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对第一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第一路由、第二路由和第三路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在第三路由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TCP结束序列号。备路由生成单元获取到TCP结束序列号之后,可以确定已成功获取到第一数据所包含的完整数据。
主TCP FTI每接收到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三TCP报文之后,可以生成该第三TCP报文的TCP结束序列号。主TCP FTI将第三TCP报文和第三TCP报文的TCP结束序列号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第一数据时,可以获取第一数据携带的TCP结束序列号。另外,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第三TCP报文之后,可以在接收到的所有第三TCP报文的TCP结束序列号中查找最小TCP结束序列号,将第一数据携带的TCP结束序列号和第三TCP报文中的最小TCP结束序列号进行比较。
步骤S806:DFS将DB中的第二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第二数据所包含的最后一个路由携带时间戳,第二数据是主路由生成单元对第二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的。
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第二TCP报文之后,可以对第二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第二数据,第二TCP报文可以包括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路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将第二数据存储到DFS的DB中。备路由生成单元向DFS发送注册信息之后,DFS可以确定该备路由生成单元为新消费者,然后DFS可以将DB中存储的第二数据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802至S805和步骤S806至S809的执行顺序。
步骤S807:主TCP FTI接收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四TCP报文。
主路由生成单元实时生成第四TCP报文之后,可以将第四TCP报文发送给主TCPFTI,主TCP FTI可以将第四TCP报文分别发送给路由节点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第四TCP报文可以为出方向报文。
步骤S808:主TCP FTI将第四TCP报文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步骤S809:备路由生成单元将第二数据携带的时间戳和第四TCP报文中的最小时间戳进行比较。
时间戳可以用于标识第二TCP报文,时间戳可以为第二数据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发送至DFS的时间。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对第二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第四路由、第五路由和第六路由,主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在第六路由之后写入一个Dummy路由,该Dummy路由携带时间戳,主路由生成单元将第二数据以及第二数据携带的时间戳发送给DFS。备路由生成单元获取到时间戳之后,可以确定已成功获取到第二数据所包含的完整数据。
主TCP FTI每接收到来自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四TCP报文之后,可以生成该第四TCP报文的时间戳。主TCP FTI将第四TCP报文和第四TCP报文的时间戳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第二数据时,可以获取第二数据携带的时间戳。另外,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第四TCP报文之后,可以在接收到的所有第四TCP报文的时间戳中查找最小时间戳,将第一数据携带的时间戳和第四TCP报文中的最小时间戳进行比较。
步骤S810:在第一数据携带的TCP结束序列号大于或等于最小TCP结束序列号,且第二数据携带的时间戳大于或等于最小时间戳时,备路由生成单元停止从DFS中获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路由生成单元无需感知备路由生成单元,可由备路由生成单元判断是否完成定界,无需占用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系统资源,可提升主路由生成单元的性能,降低软件复杂性。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路由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主路由生成单元901、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例如备路由生成单元902以及备路由生成单元903)以及路由节点。其中,每个路由生成单元(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或者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包括BGP模块,例如主路由生成单元901包括的BGP模块为BGP1,备路由生成单元包括的BGP模块为BGP2,BGP3,…,BGPn。BGP模块用于生成数据。
当主路由生成单元901和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形成实时保护态之后,如果主路由生成单元901故障,LES可以在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选举出一个路由生成单元(例如备路由生成单元902)作为主路由生成单元,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除主路由生成单元以外的其他路由生成单元作为备路由生成单元,选举出的主路由生成单元和路由节点建立BGP邻居,实现BGP邻居不中断,BGP路由不中断。
具体实现中,通过图2或图3所示的报文管理方法,在主路由生成单元901故障之前,主路由生成单元901收发的TCP报文和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中的各个备路由生成单元的TCP报文一致,例如主TCP FTI将来自路由节点的第一TCP报文分别发送给主路由生成单元901和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又如主TCP FTI将主路由生成单元901生成的第二TCP报文分别发送给路由节点和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在主路由生成单元901故障之后,选举出的主路由生成单元(例如备路由生成单元902)中的TCP模块可以和路由节点建立TCP会话,避免出现TCP报文不连续,导致TCP错误断连的情况,可实现TCP连接不中断。
另外,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在完成定界后,对来自主PFS的入方向报文进行解析生成RibIn。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可以基于入方向报文和RibIn生成新的路由信息,基于该路由信息得到出方向报文(即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基于RibIn模拟向路由节点发送备路由生成单元902的出方向报文)。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对备路由生成单元902的出方向报文进行解析生成备路由生成单元902的RibOut集合。主路由生成单元901响应来自主PFS的入方向报文生成主路由生成单元901的出方向报文,并通过主PFS将主路由生成单元901的出方向报文同步给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可以对来自主PFS的主路由生成单元901的出方向报文进行解析生成主路由生成单元901的RibOut集合。在该备路由生成单元902选举为主路由生成单元之后,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可以计算主路由生成单元901的RibOut集合和备路由生成单元902的RibOut集合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备路由生成单元902的RibOut集合和主路由生成单元901的RibOut集合之间的第二差集。如果第一差集不为空集,第二差集为空集,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可以向路由节点发送删除指令,删除指令携带上述第一差集,删除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节点删除上述第一差集。如果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均不为空集,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可以向路由节点发送更新指令,更新指令携带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更新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节点将第一差集更新为第二差集。如果第一差集为空集,第二差集不为空集,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可以向路由节点发送添加指令,添加指令携带第二差集,添加指令用于指示路由节点增加第二差集。如果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均为空集,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902可以确定主路由生成单元901向路由节点发送的路由无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路由生成单元故障时,在备路由生成单元对路由节点无感知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差集的方式可避免备路由生成单元选举为主路由生成单元之后向路由节点发送的路由错误,实现BGP路由不中断。
另外,备路由生成单元处于激活(active)状态。在主路由生成单元故障之前,备路由生成单元可以对来自主PFS的报文进行解析生成RibIn和RibOut,则该备路由生成单元选举为主路由生成单元后,路由节点感知主路由生成单元的切换,直接把Rib路由切换到选举出的主路由生成单元。相比传统的路由信息管理系统,无需进行全量平滑,提升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性能。
另外,路由信息管理系统中,备路由生成单元和主路由生成单元一样处于active状态,主路由生成单元和备路由生成单元均计算路由,下发路由,生成路由邻居。如果其中一个路由生成单元下发的数据与其他路由生成单元下发的数据都不一致,则路由节点可以确定该路由生成单元出现了业务逻辑故障,路由节点可以生成该路由生成单元的业务逻辑描述信息,并输出该路由生成单元的业务逻辑描述信息,用户可以响应该路由生成单元的业务逻辑描述信息,对该路由生成单元进行版本升级或者其他修复措施。如果主路由生成单元出现了业务逻辑故障,路由节点可以触发主路由生成单元的切换,本申请实施例可及时发现逻辑故障,减小业务受损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路由信息管理系统部署了多个路由生成单元,只要多点故障时,还有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处于实时保护态,则BGP业务不会受到影响。
结合图9所示的路由信息管理系统,图10提供了另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1001:备路由生成单元接收来自主PFS的第一TCP报文。
步骤S1002:备路由生成单元对第一TC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路由信息。
步骤S1003:备路由生成单元基于第一TCP报文和路由信息,生成新的路由信息。
步骤S1004:备路由生成单元基于新的路由信息,得到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
步骤S1005:备路由生成单元对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进行解析生成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
步骤S1006:主路由生成单元接收来自主PFS的第一TCP报文。
步骤S1007:主路由生成单元响应第一TCP报文生成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
步骤S1008:主路由生成单元通过主PFS将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发送给备路由生成单元。
步骤S1009:备路由生成单元对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第二TCP报文进行解析生成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
步骤S1010:备路由生成单元计算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和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之间的第二差集。
第一差集指的是以属于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而不属于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第二差集指的是以属于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而不属于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
以图11A为例,若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M完全包含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N,则第一差集为图11A中的阴影部分,该阴影部分的形状为环形,即第一差集不为空集。第二差集为空集。
以图11B为例,若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N完全包含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M,则第一差集为空集,第二差集为图11B中的阴影部分,该阴影部分的形状为环形,即第二差集不为空集。
以图11C为例,若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M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N部分重叠,则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可以如图11C所示,即第一空集和第二差集均不为空集。
以图11D为例,若主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M和备路由生成单元的RibOut集合N完全不重叠,则第一差集可以为M,第二差集可以为N,即第一空集和第二差集均不为空集。
步骤S1011:如果第一差集不为空集,且第二差集为空集,则备路由生成单元向路由节点发送删除指令。如果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均不为空集,则备路由生成单元向路由节点发送更新指令。
步骤S1012:如果第一差集和第二空集均不为空集,则备路由生成单元向路由节点发送更新指令。
步骤S1013:如果第一差集为空集,且第二差集不为空集,则备路由生成单元向路由节点发送添加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路由生成单元故障时,在备路由生成单元对路由节点无感知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差集的方式可避免备路由生成单元选举为主路由生成单元之后向路由节点发送的路由错误,实现BGP路由不中断。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路由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主路由生成单元1201、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1202、数据库单元1203、主TCP收发单元1204和路由节点1205,该主路由生成单元1201可包括路由信息生成模块12011和发送模块12012,每个备路由生成单元1202可以包括路由信息接收模块12021、报文接收模块12022、确定模块12023以及路由信息生成模块12024:
所述路由信息生成模块12011,用于生成与TCP报文相关的路由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12012,用于向数据库单元1203发送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基于所述TCP报文确定的。
路由信息接收模块12021,用于从数据库单元1203接收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
报文接收模块12022,用于从主TCP收发单元接收所述TCP报文;
确定模块1202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
路由信息生成模块12024,用于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生成新的路由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路由信息是由所述路由信息生成模块12011基于所述TCP报文生成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路由信息接收模块12021,还用于在确定模块12023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之后,停止从所述数据库单元1203接收路由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TCP报文所携带的第二标识信息时,确定模块12023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备路由生成单元1202还可以包括差集计算模块12025和发送模块12026;
差集计算模块12025,用于计算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新的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所述新的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二差集;
发送模块12026,用于在所述第一差集不为空集,且所述第二差集为空集时,向路由节点1205发送删除指令,所述删除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差集,所述删除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节点删除所述第一差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12026,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均不为空集时,向所述路由节点发送更新指令,所述更新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差集和所述第二差集,所述更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节点1205将所述第一差集更新为所述第二差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12026,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差集为空集,且所述第二差集不为空集时,向所述路由节点发送添加指令,所述添加指令携带所述第二差集,所述添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节点1205增加所述第二差集。
需要说明的是,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以及各个模块执行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至图9所示实施例以及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12中的各个模块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结合处理器与通信接口来实现。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路由生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主路由生成单元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以及通信接口1303,所述处理器1301、所述存储器1302以及通信接口1303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连接。
处理器130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能够处理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主处理器、控制器以及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等。处理器1301执行路由信息的生成指令和传输指令,例如生成与TCP报文相关的路由信息,又如将路由信息和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数据库单元。通信接口1303可以为有线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用于与数据库单元进行通信。
存储器13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1302可以存储有程序代码、TCP报文以及路由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器1301通过调用存储器1302中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器1301用于生成与TCP报文相关的路由信息;
通信接口1303用于向数据库单元发送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基于所述TCP报文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以及各个器件执行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至图9所示实施例以及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12中的各个模块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结合处理器与通信接口来实现。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备路由生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备路由生成单元包括处理器1401、存储器1402以及通信接口1403,所述处理器1401、所述存储器1402以及通信接口1403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连接。
处理器140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能够处理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主处理器、控制器以及ASIC等等。处理器1401执行路由信息匹配指令和路由信息生成指令,例如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TCP报文确定路由信息与TCP报文匹配,又如基于路由信息和TCP报文生成新的路由信息。通信接口1403可以为有线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用于与数据库单元以及主TCP收发单元进行通信。
存储器14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快闪存储器、HDD或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1402可以存储有程序代码、路由信息、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TCP报文。
其中,所述处理器1401通过调用存储器1402中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信接口1403用于从数据库单元接收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
通信接口1403还用于从主TCP收发单元接收TCP报文;
处理器14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
处理器1401还用于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生成新的路由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以及各个器件执行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至图9所示实施例以及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21)

1.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路由生成单元生成与TCP报文相关的路由信息;
所述主路由生成单元向数据库单元发送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基于所述TCP报文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主TCP收发单元向所述主路由生成单元的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同步所述TCP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TCP报文的结束序列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TCP报文对应的时间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信息是由所述主路由生成单元基于所述TCP报文生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在特征在于,所述TCP报文包括所述路由信息的部分或全部。
7.一种路由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备路由生成单元从数据库单元接收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从主TCP收发单元接收TCP报文;
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
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基于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生成新的路由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之后,还包括:
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停止从所述数据库单元接收路由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TCP报文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包括:
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TCP报文所携带的第二标识信息时,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确定所述路由信息与所述TCP报文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计算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新的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所述新的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二差集;
在所述第一差集不为空集,且所述第二差集为空集时,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向路由节点发送删除指令,所述删除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差集,所述删除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节点删除所述第一差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计算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新的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所述新的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二差集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集和第二差集均不为空集时,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向所述路由节点发送更新指令,所述更新指令携带所述第一差集和所述第二差集,所述更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节点将所述第一差集更新为所述第二差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计算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新的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一差集,以及所述新的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之间的第二差集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集为空集,且所述第二差集不为空集时,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向所述路由节点发送添加指令,所述添加指令携带所述第二差集,所述添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路由节点增加所述第二差集。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主路由生成单元,所述主路由生成单元包括路由信息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路由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与TCP报文相关的路由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数据库单元发送所述路由信息和所述路由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基于所述TCP报文确定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主TCP收发单元,
所述主TCP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主路由生成单元的至少一个备路由生成单元同步所述TCP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TCP报文的结束序列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TCP报文对应的时间戳。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信息是由所述主路由生成单元基于所述TCP报文生成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在特征在于,所述TCP报文包括所述路由信息的部分或全部。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备路由生成单元,所述备路由生成单元包括路由信息接收模块、报文接收模块、确定模块以及路由信息生成模块,
所述路由信息接收模块、报文接收模块、确定模块以及路由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实现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由信息管理方法。
CN201910190984.7A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98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984.7A CN111698151B (zh)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2210685760.5A CN115208824A (zh)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0769589.1A EP3917094A4 (en) 2019-03-13 2020-03-12 ROU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PCT/CN2020/078916 WO2020182177A1 (zh) 2019-03-13 2020-03-12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7/471,668 US20220006720A1 (en) 2019-03-13 2021-09-10 Rou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984.7A CN111698151B (zh)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5760.5A Division CN115208824A (zh)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151A true CN111698151A (zh) 2020-09-22
CN111698151B CN111698151B (zh) 2022-06-28

Family

ID=7242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0984.7A Active CN111698151B (zh)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2210685760.5A Pending CN115208824A (zh)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5760.5A Pending CN115208824A (zh) 2019-03-13 2019-03-13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06720A1 (zh)
EP (1) EP3917094A4 (zh)
CN (2) CN111698151B (zh)
WO (1) WO202018217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46902A1 (en) * 2003-06-02 2004-12-09 Weinstein Joseph J.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multple copies of a database using datablase digest
US20050220109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Fujitsu Limited Routing tabl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network apparatus, and routing table synchronization program
CN1711729A (zh) * 2002-11-12 2005-12-21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同步的路由系统与方法
CN1859423A (zh) * 2006-02-27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和转发设备同步切换的方法
US20140294021A1 (en) * 2011-07-25 2014-10-02 Orange Method of Routing Synchronization Messages
CN108259356A (zh) * 2017-04-25 2018-07-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218202A (zh) * 2018-08-24 2019-01-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同步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5414A (ja) * 1996-04-05 1997-10-21 Hitachi Ltd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6757248B1 (en) * 2000-06-14 2004-06-29 Nokia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Inc.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for wirel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US6910148B1 (en) * 2000-12-07 2005-06-21 Nokia, Inc. Router and routing protocol redundancy
US20020176355A1 (en) * 2001-05-22 2002-11-28 Alan Mimms Snooping standby router
US20030233473A1 (en) * 2002-05-07 2003-12-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logical connections to a router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15525B2 (en) * 2004-09-22 2009-04-07 Cisco Technology, Inc. Cooperative TCP / BGP window management for stateful switchover
CN101610279B (zh) * 2008-06-19 2012-06-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数据库操作的路由方法、路由实体及数据存储网络
US8154992B2 (en) * 2009-08-11 2012-04-10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aceful restart
CN106802932B (zh) * 2016-12-28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的路由方法、装置及数据库系统
US11012367B2 (en) * 2018-03-30 2021-05-18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managing TCP/IP packet delivery
US10630568B2 (en) * 2018-09-07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imestamp rewrit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729A (zh) * 2002-11-12 2005-12-21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同步的路由系统与方法
US20040246902A1 (en) * 2003-06-02 2004-12-09 Weinstein Joseph J.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multple copies of a database using datablase digest
US20050220109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Fujitsu Limited Routing tabl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network apparatus, and routing table synchronization program
CN1859423A (zh) * 2006-02-27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和转发设备同步切换的方法
US20140294021A1 (en) * 2011-07-25 2014-10-02 Orange Method of Routing Synchronization Messages
CN108259356A (zh) * 2017-04-25 2018-07-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218202A (zh) * 2018-08-24 2019-01-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同步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LIANG等: ""Routing management model in distributed routers"", 《RESEARCHGATE》 *
曹荣: ""移动数据库系统中基于消息中间件同步复制技术研究"", 《万方数据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151B (zh) 2022-06-28
WO2020182177A1 (zh) 2020-09-17
EP3917094A1 (en) 2021-12-01
CN115208824A (zh) 2022-10-18
EP3917094A4 (en) 2022-03-23
US20220006720A1 (en)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306913B2 (en) Redundant routing capabilities for a network node cluster
US11403227B2 (en)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erver
CN103368840A (zh) 减少多宿主网络连接内的边界网关协议会话的流量损失
JP4561800B2 (ja) データ同期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9861867B (zh) 一种mec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035216B (zh) 一种Kubernetes集群网络和OpenStack网络的打通方法
CN113746733A (zh) 表项同步方法、网关设备、组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30111966A1 (en) Ethernet storag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thereof
US7177269B2 (en) Router providing continuity of service of the state machines associated with the neighboring routers
CN107547374B (zh) 一种聚合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698151B (zh) 路由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7184394B2 (en) Routing system providing continuity of service for the interfaces associated with neighboring networks
JP6740683B2 (ja) 並列処理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148441B2 (ja) 計算機間相互結合網における通信経路の冗長化と切り替え方法、こ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サーバ装置、そのサー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4051047B (zh) 一种会话消息的备份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6578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5870999B2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US7567506B2 (en) Method of managing malfunctions at router level, and a router
Srivastava Redundancy management for network devices
Liu et al. A sliding-agent-group communication model for constructing a robust roaming environment over Internet
JP6024419B2 (ja) データ配置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CN11661490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0347965A (ja) モバイ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モバイル通信方法
CN114780305A (zh) 一种单节点启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857537A (zh) 网卡的存储流量断点续传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