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1261A - 可发热路面 - Google Patents

可发热路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1261A
CN111691261A CN202010535825.9A CN202010535825A CN111691261A CN 111691261 A CN111691261 A CN 111691261A CN 202010535825 A CN202010535825 A CN 202010535825A CN 111691261 A CN111691261 A CN 111691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vement
support
layer
heat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58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Fume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Fum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Fume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Fum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58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1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slipperiness or protecting against influences of the weather
    • E01C11/26Permanently installed heating or blowing devices ; Mounting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slipperiness or protecting against influences of the weather
    • E01C11/26Permanently installed heating or blowing devices ; Mounting thereof
    • E01C11/265Embedded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s ;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发热路面,包括:路面层,所述路面层内含有发热件;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路面层下方,且与所述路面层相连;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支撑面和至少两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面相连,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粘结层下方,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撑面通过所述粘结层与所述路面层相连,所述支架内至少形成一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设于所述支撑面的内表面上。该可发热路面结构简单,铺装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同时融雪效果好,解决了现有自融雪路面结构繁杂、维修不便且融雪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发热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可发热路面。
背景技术
在寒冷地区,下雪过后路面容易积雪,积雪不仅会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而且还会带来事故风险,为此,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铲雪。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地面积雪,有采用多孔路面从源头避免路面积水,或者路面下部设置动力吸水装置,使路面上的水及时除去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还有配套设置集水装置,将从路面向下流的水进行收集的技术方案;也有采用热量将路面上的冰或雪及时融化避免进一步积雪的技术方案,目前来说,借助热量形成自融雪道路的主要方法有:地热法、热管法、电磁感应加热法、微波加热法、电阻丝发热法以及导电沥青发热法等。地热法和热管法是指将热的地下水或加热后的水通过管道引流到路面结构中,使水的热量传导到路面从而融雪化冰。电磁感应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是指向混凝土中掺入磁感应材料或吸波材料,然后从外部施加电磁波或微波,对混凝土进行加热。电阻丝发热法和导电沥青发热法的原理都是电热效应,但区别在于导电沥青发热法是路面材料本身发热,发热体距离路表的冰雪更近,因此效率更高。
虽然现有自融雪相关方案较多,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达到在下雪天无需人工铲雪的目的,尤其是在那些积雪较厚且下雪频次较高的地区,现有方案要么会使得路面结构繁杂,维修不方便,要么融雪效果不佳,依然无法真正实现无需人工铲雪。因此,现有自发热路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发热路面。该可发热路面结构简单,铺装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同时融雪效果好,解决了现有自融雪路面结构繁杂、维修不便且融雪效果不佳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发热路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可发热路面包括:
路面层,所述路面层内含有发热件;
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路面层下方,且与所述路面层相连;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支撑面和至少两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面相连,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粘结层下方,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撑面通过所述粘结层与所述路面层相连,所述支架内至少形成一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设于所述支撑面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该可发热路面可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路面的尺寸,灵活选择可发热路面的形状和尺寸,如可以直接形成整个路面,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可发热路面进行拼接,当需要维修时,直接更换某块或某几块可发热路面即可,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发热件直接设于路面层内,有利于发热件的热量快速到达路面,提高可发热路面的融雪能力。进一步的,因路面层通过粘结层与支架相连,当需要维修时,可直接更换路面层和粘结层即可,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支架的支撑面为粘结层和路面层提供铺装平台,支撑脚为整个可发热路面提供支撑力,使得可发热路面可以承受来往行人和车辆的重量,进一步的,支架为隔热层形成空间,降低了可发热路面的体积;隔热层位于支架内的腔室中,且贴设于支撑面的内表面,使得发热件的热量经路面层下部到达支撑面后由隔热层阻隔,进而避免热量进一步耗散。即在隔热层的作用下,路面层中的发热件的热量可集中于路面层上部,提高了可发热路面的融雪效果。由此,该可发热路面结构简单,铺装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同时融雪效果好,解决了现有自融雪路面结构繁杂、维修不便且融雪效果不佳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选自电热丝、电热膜、碳纤维发热片、碳晶发热片、碳晶发热膜、碳晶发热板、碳纤维发热线、石墨烯发热膜中的至少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材料选自钢、铜、铝、铁、PVC中的至少之一,优选PVC。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路面层为内含所述发热件的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路面层的厚度为6-40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脚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40-60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面、底面和至少两相对设置的支撑脚,其中,一所述支撑脚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底面的一端相连,另一所述支撑脚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底面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多个第一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面和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沿所述支撑面的端部向下延伸,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多个第一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平行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进一步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支撑脚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脚上,对称且均匀地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脚上,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二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选自铝箔隔热卷材、保温隔热纸、玻璃纤维棉板/毡、聚氨酯发泡板、离心剥离纤维棉/岩棉、微纳隔热板、气凝胶毡中的至少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6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选自卡扣和螺钉、螺栓、铆钉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的支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发热路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2,该可发热路面包括路面层100、粘结层200、支架30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路面层100内含有发热件11。发明人发现,该可发热路面可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路面的尺寸,灵活选择可发热路面的形状和尺寸,如可以直接形成整个路面,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可发热路面进行拼接,当需要维修时,直接更换某块或某几块可发热路面即可,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进一步的,发热件直接设于路面层内,有利于发热件的热量快速到达路面,提高可发热路面的融雪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路面层的表观形状和尺寸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根据实际路面情况和/或客户需求和/或设计师的设计方案等进行选择,具体的,如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路面层的上表面是人们可直接感观到的一面,现有路面多选自沥青、混凝土、石子、石块中的至少之一形成,外观表现力单一,且回收较困难,回收成本也较高,本申请的路面层为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其主要成分为粉碎后的废弃建筑水泥砌块、石材厂废弃块料或粉料、煤渣、陶瓷厂废弃粉料、砂土等中的至少之一,原料廉价且易得,同时回收方便,进一步的,该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可以根据需要呈现出石、砖、木、皮、陶瓷、金属等质感的外观,且具体的花纹图案亦可以按需定制,如石质感的可以做成洞石、砂岩、板岩、壁岩、蘑菇石、花岗岩等中的至少之一,木质感的可以做成枫木、腊木、红木、锯木等中的至少之一,皮质感的可以做成牛皮、鳄鱼皮、象皮、羊皮、鱼皮等中的至少之一,亦可以按需设计,显著提高了路面的外观表现力。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发热件作为路面层内部的一部分,可提高对发热件的保护能力,防止发热件在使用过程中损坏。进一步的,发热件的具体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可以选自电热丝、电热膜、碳晶发热片、碳晶发热膜、碳晶发热板、碳纤维发热片、碳纤维发热线、石墨烯发热膜中的至少之一。电热丝具有使用寿命长、表面负荷高、抗氧化性能好、电阻率高、价格便宜、高温使用下不易变形、塑性较好、易修复、耐腐蚀性强等优点;电热膜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碳晶发热片和碳晶发热膜、碳晶发热板中的碳晶具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无噪音等优点;碳纤维发热片和碳纤维发热线中的碳纤维升温迅速、电热转换效率高、重量轻、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目前碳纤维发热片可实现超低压发热,电压可低至3.7V;石墨烯发热膜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自限温等优点,可避免局部过热引起的地面塌陷问题。进一步的,对于路面层中的发热件,可以根据具体的发热件类型选择是否增设防护套、导热件等,以进一步提高可发热路面的导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为了满足路面的外观表现力,同时满足路面的承受能力、耐磨性能等,路面层的厚度可以为6-40m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粘结层200位于路面层100下方,且与路面层100相连,且适于将路面层与支架连接为一个整体。发明人发现,因路面层通过粘结层与支架相连,当需要维修时,可直接更换路面层和粘结层即可,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粘结层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如可以根据路面层材质进行选择,进一步的,当路面层为改性无机粉复合材料时,粘结剂可以为适用于改性无机粉复合材料的专用粘结剂,如环保无机硅土胶粘剂。采用该粘结剂,路面层和支架的粘结力强,使得在车辆、行人等行走过程中路面层不会发生剥离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架300具有支撑面310和至少两支撑脚320,支撑脚320与支撑面310相连,支架300位于粘结层200下方,支架300的支撑面310通过粘结层200与路面层100相连,支架300内至少形成一腔室330,腔室内设有隔热层331,隔热层331贴设于支撑面310的内表面上。发明人发现,支架的支撑面为粘结层和路面层提供铺装平台,支撑脚为整个可发热路面提供支撑力,使得可发热路面可以承受来往行人和车辆的重量,进一步的,支架为隔热层形成空间,降低了可发热路面的体积;隔热层位于支架内的腔室中,且贴设于支撑面的内表面,使得发热件的热量经路面层下部到达支撑面后由隔热层阻隔,进而避免热量进一步耗散。即在隔热层的作用下,路面层中的发热件的热量可集中于路面层上部,提高了可发热路面的融雪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的材料并不受特别限制,如可以选自钢、铜、铝、铁、PVC中的至少之一,优选PVC,上述材料成本低,且成型方便,同时可以为路面层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支架塌陷等现象出现,且PVC导热系数低,可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可发热路面的发热融雪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为了提高隔热效果,同时降低原料成本,隔热层可以选自铝箔隔热卷材、保温隔热纸、玻璃纤维棉板/毡、聚氨酯发泡板、离心剥离纤维棉/岩棉、微纳隔热板、气凝胶毡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隔热层的厚度可以为1-60cm。隔热层的具体厚度可以根据支架内腔室的高度及隔热效果进行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支架至少具有两支撑脚,当支架较宽时,为了提高支架的承重能力,避免支架塌陷,可以在支架中部增设支撑脚。相邻两个支撑脚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可以根据承重要求及所选支架的承重能力进行选择,如可以为40-60mm。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参考图3-4,支架300包括支撑面310、底面340和至少两相对设置的支撑脚320,其中,一支撑脚32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面310和底面340的一端相连,另一支撑脚320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面310和底面340的另一端相连,支撑脚320上设有多个第一孔321。发明人发现,因支架的具体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如其可以为支撑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的结构,对于含有支撑面、底面和支撑脚,且支撑脚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面和底面的端部相连的支架,当支撑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时,支架具有3个侧面,其中两个侧面具有支撑脚,第三个侧面可以设支撑脚也可以不设,当只有两个侧面具有支撑脚时,俩支撑脚相连;当支撑面的形状为四边形(如正方形、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时,两支撑脚相对或平行设置,若此时另俩相对或平行的侧面处可以设支撑脚,也可以不设;当支撑面的形状为五边形时,侧面上的支撑脚数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可以设2-5个;同样的,当支撑面的形状为六边形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2-6个支撑脚。需要说明的时,支撑脚的具体数目以满足对路面的支撑为主,并可结合隔热层形成是否方便为辅进行选择。进一步的,支撑脚上具有多个第一孔,第一孔和没有设支撑脚的侧面一方面可以方便隔热层的形成,如将隔热材料填充至腔室内;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隔热材料提供收缩空间,降低隔热材料与支架之间的作用力,提高支架和隔热材料的使用寿命;又一方面,也可以阻断热桥,使得热量从发热件经路面层传至支架后,不再进一步往下传,进而可以将热量尽可能的保留于路面层,提升可发热路面的融雪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参考图5,支架300也可以只包括支撑面310和支撑脚320,支撑脚320沿支撑面310的端部向下延伸,支撑脚320上设有多个第一孔321。此时支架没有底面,只有支撑面和支撑脚,支撑脚为支撑面提供支撑,此种情况适用于找平且夯实后的地面,使得支架在使用过程中,支撑脚不会进一步向下陷,进而保证整个可发热路面使用过程中的平整性及稳定性。进一步的,支撑脚的数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前所述,可以根据支撑面的表面形状、承重要求、隔热层的安装需求等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脚上的第一孔的具体分布形式并不受特别限制,如可以均匀分布多个第一孔。进一步的,当具有相对或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脚时,可以在相对或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脚上对称且均匀地分布多个第一孔,使得隔热材料在填充腔室时,阻力更小;进一步的,对于相对或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脚,也可以在其上间隔且均匀地设多个第一孔,即在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上均均匀设置多个第一孔,且第一支撑脚上的第一孔与第二支撑脚上的第一孔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无论支架采用上述何种形式,当有多个支撑脚且可以平行设置时,支撑脚可以平行设置,以更好地为路面提供支撑。进一步的,参考图6-7,支架300可以进一步包括分隔板31,分隔板31与支撑面310和支撑脚320相连,分隔板将支架内部的腔室分隔为若干个小腔室,方便隔热层的安装,同时分隔板也可以分担支撑脚的支撑力,使得支架结构更加牢固。进一步的,分隔板31上也可以设多个第二孔(未示出),同样的,第二孔可以阻断热桥,也可以为隔热层提供收缩空间,降低隔热层与支架之间的作用力。分隔板上第二孔的分布形式也不受特别限制,如可以在分隔板上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孔,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隔热层的隔热效果,并且方便隔热层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大小和形状也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形状可以分别独立的选自圆形、椭圆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隔热层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可以选自铝箔隔热卷材、保温隔热纸、玻璃纤维棉板/毡、聚氨酯发泡板、离心剥离纤维棉/岩棉、微纳隔热板、气凝胶毡中的至少之一。铝箔隔热卷材又称阻隔膜、隔热膜、隔热箔、拔热膜、反射膜等,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金属涂膜通过热熔胶层压而成,具有隔热保温、防水、防潮等功能;保温隔热纸如FiberGC-10~50系列隔热纸导热系数0.027瓦米开,厚度0.4~5mm,白色,纸状,具有超薄的优势;玻璃纤维棉板/毡导热系数0.035瓦米开,厚度3mm~5mm,白色,分硬板和软毡状,玻璃纤维结构;聚氨酯发泡板(PU/PIR)导热系数0.02~0.035瓦米开,多色,硬质、脆性,厚度10mm~200mm;离心剥离纤维棉/岩棉导热系数一般为0.038瓦米开,厚度30~200mm,黄色;微纳隔热板导热系数0.02瓦米开,耐温较高;气凝胶毡常温下导热系数0.018W/(K·m),厚度2mm~10mm,白色或蓝色,柔性毡,可根据要求定制成硬性板状材料。
进一步的,隔热层的厚度也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可以根据腔室的高度及隔热材料的隔热效果进行选择,具体的,如可以为1-60cm。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当整个路面由多个可发热路面组成时,相邻两个可发热路面之间可以通过粘结连接或焊接连接,当然如果无需额外连接也可以使得整个路面稳定的话,也可以不再辅以额外的连接方式,进一步的,也可以在支架上增设连接件,使得相邻的可发热路面直接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维修。连接件的具体形式不受特别限制,如可以选自卡扣和螺钉、螺栓、铆钉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发热路面,该可发热路面可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路面的尺寸,灵活选择可发热路面的形状和尺寸,如可以直接形成整个路面,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可发热路面进行拼接,当需要维修时,直接更换某块或某几块可发热路面即可,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发热件直接设于路面层内,有利于发热件的热量快速到达路面,提高可发热路面的融雪能力。进一步的,因路面层通过粘结层与支架相连,当需要维修时,可直接更换路面层和粘结层即可,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支架的支撑面为粘结层和路面层提供铺装平台,支撑脚为整个可发热路面提供支撑力,使得可发热路面可以承受来往行人和车辆的重量,进一步的,支架为隔热层形成空间,降低了可发热路面的体积;隔热层位于支架内的腔室中,且贴设于支撑面的内表面,使得发热件的热量经路面层下部到达支撑面后由隔热层阻隔,进而避免热量进一步耗散。即在隔热层的作用下,路面层中的发热件的热量可集中于路面层上部,提高了可发热路面的融雪效果。由此,该可发热路面结构简单,铺装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同时融雪效果好,解决了现有自融雪路面结构繁杂、维修不便且融雪效果不佳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面层,所述路面层内含有发热件;
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路面层下方,且与所述路面层相连;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支撑面和至少两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面相连,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粘结层下方,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撑面通过所述粘结层与所述路面层相连,所述支架内至少形成一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设于所述支撑面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选自电热丝、电热膜、碳纤维发热片、碳晶发热片、碳晶发热膜、碳晶发热板、碳纤维发热线、石墨烯发热膜中的至少之一;
任选的,所述支架的材料选自钢、铜、铝、铁、PVC中的至少之一,优选PV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为内含所述发热件的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
任选的,所述路面层的厚度为6-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脚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40-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面、底面和至少两相对设置的支撑脚,其中,一所述支撑脚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底面的一端相连,另一所述支撑脚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底面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多个第一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面和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沿所述支撑面的端部向下延伸,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多个第一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平行设置;
任选的,所述支架进一步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支撑脚相连;
任选的,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孔;
任选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脚上,对称且均匀地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孔;
任选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脚上,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孔;
任选的,所述分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二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选自铝箔隔热卷材、保温隔热纸、玻璃纤维棉板/毡、聚氨酯发泡板、离心剥离纤维棉/岩棉、微纳隔热板、气凝胶毡中的至少之一;
任选的,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6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选自卡扣和螺钉、螺栓、铆钉中的至少之一。
CN202010535825.9A 2020-06-16 2020-06-16 可发热路面 Pending CN111691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825.9A CN111691261A (zh) 2020-06-16 2020-06-16 可发热路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825.9A CN111691261A (zh) 2020-06-16 2020-06-16 可发热路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261A true CN111691261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0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5825.9A Pending CN111691261A (zh) 2020-06-16 2020-06-16 可发热路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12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8133A (zh) * 2021-01-18 2021-06-01 哈尔滨学院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自融雪路面铺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8133A (zh) * 2021-01-18 2021-06-01 哈尔滨学院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自融雪路面铺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064B (zh) 一种冻土区公路路基保护方法及路面结构
KR100923663B1 (ko) 포장 도로의 제설장치 및 그의 설치방법
KR20150009795A (ko) 포장도로의 융설장치 및 그의 설치방법
Yang et al. Prefabricated flexible conductive composite overlay for active deicing and snow melting
CN111691261A (zh) 可发热路面
KR100896452B1 (ko) 아스팔트 포장 도로를 집열판으로 이용한 태양열 재생에너지 냉난방장치
CN213086503U (zh) 可发热路面
JP2017145669A (ja) 水道熱融雪装置、水道熱融雪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3075530B2 (ja) 融雪システム
US20140199121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ctively heatable pavement
CN112962913A (zh) 冰场管沟结构
JP4833107B2 (ja) 融雪舗装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間隙部材並びに融雪舗装体の施工方法
JP2003293311A (ja) 融雪装置
JP4052630B2 (ja) 融雪屋根構造
JP4029647B2 (ja) 融雪装置
RU2289649C2 (ru) Дорожное покрытие
RU2280727C1 (ru) Противогололедное покрытие и дорож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JP2003249333A (ja) 発熱マット
KR20110068718A (ko) 단열층이 부가된 발열전선과 발열도로의 포장방법
TWI485303B (zh) 結構物鋪面板電熱結構
JP5567618B2 (ja) 融雪板
JP3818132B2 (ja) 融雪装置
RU2704063C1 (ru) Дорожное покрытие с системами снеготаяния и водоотведения
CN200940302Y (zh) 燃气分户预制安装法热水地暖
ITPD20090012A1 (it) Tappeto o stuoia per superfici fredde in gene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