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5576B -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5576B
CN111685576B CN201910190735.8A CN201910190735A CN111685576B CN 111685576 B CN111685576 B CN 111685576B CN 201910190735 A CN201910190735 A CN 201910190735A CN 111685576 B CN111685576 B CN 111685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oad
insulating layer
pot
thermocou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07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5576A (zh
Inventor
高雷
李庚午
张森
杨伸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07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5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5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5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5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5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4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the materials being non-metall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0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其中,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炉及其烹饪锅具(普通锅具),在烹饪时温升过快、易糊锅,锅内水分烧干后造成锅具过烧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有电磁炉不能很好地感知所用烹饪锅具的温度,进而不能较好地执行烹饪火力控制。
虽然有部分烹饪锅具设计有感温装置,但一般需要电池供电,才能显示温度信息给用户参考,相应的电池更换、充电操作比较麻烦;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感温装置把感温器插入锅底部孔洞内,与锅内食物隔层多,温度传导慢,温差大,不能及时的把锅内温度信息传输给电磁炉等终端用于加热(功率)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磁炉和有负载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锅体上的第一线圈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利用所述交变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所述锅体上的热电偶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给电磁炉进行加热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成型后的锅体底部的外侧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形成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热电偶的两极;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的负载供电;所述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用于缓冲所述锅体和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应力,并增加附着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锅具的底部设置第一线圈,并通过第一线圈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负载供电,如此,即使智能锅具具备有电池,也可提供无线电源给电池充电,不再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另行接插充电。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具有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喷涂有热电偶,以快速准确测量锅具内侧的温度,测量获得的温度或显示出来或无线发送给电磁炉等终端,用于电磁炉功率控制等进一步操作。通过在被电磁炉加热的同时进行测温,能够实现根据锅具内温度信息自动控制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完成自动烹饪。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中整流单元和稳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负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负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喷涂第一线圈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喷涂热电偶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与电磁炉进行通信的系统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与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由于电磁炉及所用普通锅具无法进行精确测温、控温,烹饪锅具温升过快、易糊锅、过烧,为达到自动测温,在烹饪锅具(以下称智能锅具)内部或者外部设置有热电偶或热电阻等传感器,而传感器运算电路、温度显示和锅灶通讯等都需要外加电源。
通过电池给智能锅具的负载供电,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电池和负载不易密封,容易导致进水或进油故障;电池还会占用锅柄有限空间,且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也给用户带来不便;即使在锅具外侧安装温度传感器,由于锅具需要随时移动,无法通过传统电线连接供电及通讯,需要使用电池供电,且电池需放在空间有限的锅柄等锅具内部密封保护,还需要经常更换或者充电,由于锅具内电路板、电池密封困难,容易导致电路板失效。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锅具,该智能锅具具有精确测温等功能且不需要电池供电,通过无线输电的方式即时提供电源,即通过在锅具底侧喷涂受电导线线圈,用来接收电磁炉发射的电磁波,经过磁共振等逆变电处理,获得稳定电源供给负载中各个驱动运算模块;即使智能锅具具备有电池,也可提供无线电源给电池充电,不再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另行接插充电。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该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薄膜线圈,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厚膜线圈,能够在不影响锅底的导热性的基础上减少锅底的厚度,还能够节省原材料、减少制备工艺的复杂度。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锅具还包括锅柄,所述负载设置在所述锅体或所述锅柄上,所述负载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如图1A所示,该锅具包括锅柄101a和锅体102a;其中,锅体102a或锅柄101a上设置有负载;在锅体102a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103a,在第一绝缘层103a上设置有第一线圈104a;其中,第一线圈104a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负载供电;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105a,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B所示,确定与第一线圈相对应的掩膜103b,使用该掩膜103b遮盖锅体101b底部的外侧,在锅体101b底部的外侧裸露的区域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将第一线圈的两端作为电极点102b,并使该电极点外露。
在本实施例中,负载包括设置在锅柄或锅体上的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显示终端。这里,电源管理模块接受交变电流、输出稳定电压为负载供电,主控制器处理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为温度信号并控制数据接收和发射给电磁炉或显示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是通过将导电金属经过预设温度熔融气化,喷涂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的;锅体底部和第一绝缘层之间,喷涂形成有第一缓冲层;第一缓冲层用于缓冲锅体和第一绝缘层之间的应力、增加附着力;对应地,第一线圈的外侧形成有保护层,用于防止水和氧气以及外界磨损等。这里,可以采用热喷涂的方式制备第一缓冲层,不仅能够对锅体底部形成保护作用,还能够增加锅体底部和第一绝缘层之间的结合强度。
这里,通过将金属基材加工为锅具的锅体,在锅体的底部外侧喷涂第一绝缘层,然后将导电金属经高温熔融气化后高速喷涂在该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一线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喷涂铜金属形成第一线圈,也可以选用具有导电功能的其他导电金属。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锅具还包括锅盖和/或锅耳,负载可以设置在锅盖或者锅耳中,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线圈和负载之间的电连接即可。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用于与负载形成电连接。
这里,在喷涂第一线圈的时候,第一线圈的两端不重合,即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可以通过该导电端子建立与负载之间的电连接。其中,第一线圈可以为螺旋形、圆形或者多边形,第一线圈的宽度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厚度大于等于20微米且小于等于60微米,两端电阻小于5欧姆,如果第一线圈为圆形,则圆形第一线圈的直径大于等于100毫米且小于等于250毫米,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电磁炉磁场耦合。如果锅体底部的外侧喷涂1圈以上同心圆导线,彼此联通并仅有一对导电端子,如图1C所示,锅体101c底部的外侧形成有多圈同心圆导线102c,各圈的同心圆导线相互连通,且设置有一对导电端子。如果锅体底部的外侧喷涂多圈非同心圆导线,可以有各自独立的导电端子。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该在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喷涂有第一线圈,通过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负载供电,可以避免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也给用户带来的不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源管理模块包括:整流单元,配置为通过第一导电端子建立与第一线圈的电连接,接收第一线圈输出的交变电流,对交变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相应的直流电流,并将直流电流输出至稳压单元;稳压单元,配置为将直流电流对应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与负载需求相应的电压值,并为负载供电。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四。如图2所示,该锅具还包括锅柄205,以在锅体102a底部的外侧形成有第一线圈202,在锅柄205内部设置负载203(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显示终端)为例,第一线圈202的两端向锅柄205的方向延伸直至与负载203的输入端导通,然后经过负载203对接收到的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相应的直流电流,并将该直流电流输出至稳压单元,稳压单元将直流电流对应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与负载203所需求的电压值,为负载203运算处理供电。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中整流单元和稳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路的输入端T1和T2连接锅具底部的第一线圈的两端,C1作为补偿电容与第一线圈并联,可通过调节C1电容值对第一线圈与C1组成的并联电路的谐振点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感应的电压值。
二极管D1至D4以及电容C2、电极电容E1组成整流电路,将感应的交变电流转变成直流电流。当电磁炉的功率档位发生变化时,感应的电压值相应也会变化,因此采用稳压电路将直流电流对应电压值稳定到负载的额定电压值,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稳压芯片301和电容C3、电极电容E2组成稳压电路,然后将电容C4、C5作为补偿电容与稳压电路进行并联,将较宽范围的直流电压转变为稳定的电压输出,VDD是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用于给锅具内的负载或储能电池进行供电。
这里,以稳压芯片301的型号为LM1117-3.3为例,通过稳压芯片LM1117-3.3可将较宽范围的直流电压,例如4.75V至15V的直流电压转变为稳定的3.3V电压输出,最终给锅具内的用电负载或者储能电池供电。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稳压芯片也可以用其它稳压芯片替代,只要与用电负载的额定电压值保持一致,例如,若用电负载的额定电压为5V或者其他,则可以选用相应合适的稳压芯片替换。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负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电源管理模块401中的整流单元通过建立与第一线圈402的电连接,接收第一线圈402输出的交变电流,对交变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相应的直流电流,并将直流电流输出至电源管理模块401中的稳压单元;稳压单元将直流电流对应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与主控制器相应的电压值,并为主控制器供电;主控制器403中的运算处理模块接收热电偶获得的热电动势并处理为温度信号,再通过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404,将温度信号传输到电磁炉或者其它显示终端(例如负载上的显示屏),或者传输给手机、电脑等。
这里,在锅具底部形成第一线圈,并且使第一线圈与锅体保持绝缘,用此第一线圈作为无线输电的接收线圈。当锅具放在电磁炉上烹饪时,锅底的第一线圈处于电磁炉产生的交变磁场中。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炉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得锅底的第一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因此产生感应电流。第一线圈的两端与整流电路相连,感应电流通过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后,可以供给用电负载使用或输入储能电池存储;当锅具在烹饪时需要做出颠锅动作或者短暂离开电磁炉时,用电负载可依靠电源管理模块的储能电容或者内置电池进行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将电磁炉发出的能量转化为了锅具的内能用于加热,而且通过锅具底部的第一线圈感应获取电能,充分利用了电磁炉发出的能量,避免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而是通过无线输电的方式使锅具方便获取到了电能。
由于在烹饪的时候,首先锅具的本体受热,然后向锅内食物传导,在短时间内,锅内外温度差异较大;现有电磁炉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锅具温度误差大,时间滞后,仅能在锅具温度达到很高的程度至干烧后才能执行超温保护功能。有的锅具在锅的外侧安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锅外侧温度也与食材接触的锅内侧温度有较大偏差,不能反馈给电磁炉及时控温。但是由于锅内侧需要与食物接触,不方便布置传统温度传感器,所以导致目前无法准确测量锅具内侧的温度;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测温方式属于间接测温,不能直接测量锅内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并且热电偶是喷涂在锅体底部内侧,可直接的测量锅内侧与食物接触点温度。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锅体底部的内侧具有第二绝缘层;对应地,热电偶喷涂在第二绝缘层的绝缘材料上,且热电偶的两极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与主控制器形成电连接。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五,如图5所示,在锅体501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505,在第一绝缘层505上喷涂有第一线圈506,锅体501底部的内侧具有第二绝缘层502;对应地,热电偶503喷涂在第二绝缘层502的绝缘材料上,且热电偶503的两极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与主控制器504形成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线圈506的外侧涂覆有用于防水防氧的绝缘保护层507;热电偶503外侧涂覆有绝缘层508;绝缘层508可以为特氟龙或者其它材料,用来保护热电偶不与食材接触,利于烹饪和准确测量锅内温度。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负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如图6所示,电源管理模块601中的整流单元通过建立与第一线圈602的电连接,接收第一线圈602输出的交变电流,对交变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相应的直流电流,并将直流电流输出至电源处理单元组601中的稳压单元;稳压单元将直流电流对应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与负载功耗相应的电压,并为负载供电,负载中的主控制器603接收热电偶605的原始热电动势微电信号,处理转换为温度信号,再通过负载中的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604,将温度信号传输到电磁炉或者其它显示终端(例如负载上的显示屏),或者传输给手机、电脑等。这里,主控制器603与热电偶605和电源管理模块601与第一线圈602可以通过弹性金属接头建立电连接、或者通过粘贴方式建立电连接、或者通过引出导线形成电连接。主控制器可以密封在锅具手柄内或者锅耳内,也可以附在锅壁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它方法探测锅具内侧温度,如红外感温装置等。热电偶两级接触点在锅具内侧中心为最优探测锅内侧温度点,其次为锅底内侧任意位置,再次为锅内侧壁。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喷涂热电偶,不喷涂第一线圈,如图7所示,以将负载703设置在锅柄704中为例,锅体701底部的内侧喷涂有热电偶702,通过负载703处理、显示或传递温度信号,这里,可以通过电池供电。在另一实施例中,只喷涂第一线圈,不喷涂热电偶,如图8所示,以将负载803设置在锅柄804中为例,锅体801底部的内侧喷涂有第一线圈802,本实施例中,不处理温度信号,只通过无线输电给负载803显示或者处理其它信号。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锅体底部的内侧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喷涂形成有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用于缓冲锅体和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应力,增加附着力;对应地,第二绝缘层的外侧形成有涂覆层,用于保护锅体或防止食物接触第二绝缘层和热电偶。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电磁炉、有负载和锅体的锅具,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901,所述锅体上的第一线圈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烹饪锅具底部外侧安装有第一线圈,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发射的磁场耦合,产生交变电流,并为锅具上的负载供电。
步骤S902,利用所述交变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
步骤S903,所述锅体上的热电偶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步骤S904,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给电磁炉进行加热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烹饪锅具底部内侧中心区域附近设置一对测温元件,测温元件可以为热电偶,在锅柄内安装有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上有导线接口与热电偶和受电导线相连,主控制器上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用于热电偶温度运算与数据通信(如蓝牙无线传输)。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磁炉也可以设置蓝牙模块,用于与烹饪锅具通信,接收烹饪锅具发送来的锅具内温度信息。如图10所示,锅具设置有热电偶1001和蓝牙从机1002,电磁炉上设置有蓝牙主机1003和电磁炉主控板1004,锅具上的蓝牙从机1002可以与电磁炉上的蓝牙主机1002实现通信,电磁炉上的主控板1004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如图11所示,电磁炉1101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线圈与锅具1102上的第一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电磁炉1101上设置有显示单元1103,用于显示电磁炉1101和锅具1102相关的信息。
这里,电磁炉将经运算处理后显示锅内温度、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等显示给用户,协助用户烹饪;电磁炉也可根据用户预先确定的菜谱烹饪程序和接收到的锅具内温度信息自动控制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完成自动烹饪;同时由于锅具内有准确的测温装置,在锅具温度超过某一危险值时,电磁炉可以及时切断加热功能,防止糊锅或者干烧等。也可以将锅具内温度信息传输给显示终端,再通过显示终端传输给电磁炉,并通过互联网菜谱,完成智能烹饪。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烹饪锅具内设置主控制器、测温热电偶和第一线圈;在电磁炉内集成了烹饪锅具的温度信息接受装置,电磁炉可以根据锅具内的温度信息协调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执行过热安全防护等功能,通过采集到的锅具内温度,并根据预设的菜谱的要求自动调节电磁炉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达到智能烹饪的功能。通过将锅具与电磁炉和/或显示终端互联,实现智能烹饪的功能。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201,在成型后的锅体底部的外侧形成第一绝缘层。
这里,将金属基材加工成型为锅具的锅体,金属基材的制备材料为导热导磁材料,例如铜、铝、铁或者其他导热导磁的原材料复合体。
步骤S1202,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
步骤S1203,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形成第二绝缘层。
这里,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锅具上的负载供电。
步骤S1204,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热电偶的两极。
这里,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的负载供电;所述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绝缘层上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包括:通过将导电金属经过预设温度熔融气化,喷涂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一线圈;对应地,在锅体底部和第一绝缘层之间,喷涂形成第一缓冲层;第一缓冲层用于缓冲锅体和第一绝缘层之间的应力,增加附着力。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3所示,通过将金属基材加工为锅具的锅体1301,在锅体1301上形成第一缓冲层1302,在第一缓冲层1302的表面形成第一绝缘层1303,在第一绝缘层1303上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1304,在第一线圈1304外侧涂覆保护层1305。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1302由镍铝合金材料制成,用于缓冲第一绝缘层1303与锅体1301之间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应力,第一绝缘层1303由氧化铝制成,第一线圈由铜金属制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只要能够缓冲第一绝缘层和锅体之间的应力即可;第一绝缘层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制成,只要能够达到绝缘的效果即可;第一线圈也可以由其他的导电金属制成。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用于与负载形成电连接。其中,第一线圈的宽度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厚度大于等于20微米且小于等于60微米;如果第一线圈为圆形,则圆形第一线圈的直径大于等于100毫米且小于等于250毫米。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锅体底部的内侧形成第二绝缘层,且第二绝缘层上喷涂有热电偶,在热电偶的两极分别设置第二导电端子;对应地,在锅体底部的内侧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喷涂形成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用于缓冲锅体和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应力,增加附着力。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4所示,通过将金属基材加工为锅具的锅体1401,在锅体1401上形成第二缓冲层1402,在第二缓冲层1402的表面形成第二绝缘层1403,在第二绝缘层1403上喷涂热电偶,形成热电偶的正极1404b和热电偶的负极1404a,在热电偶上涂覆第二绝缘层的第一保护层1405,使热电偶的正极1404b和热电偶的负极1404a包覆在第一保护层绝缘耐磨材料中,用来提升热电偶抗磨损能力,在第一保护层1405外侧再涂覆不粘层1406,不粘层1406可以为特氟龙或者其它材料,这样热电偶既不与食物接触又能较准确及时测量锅具及锅内食物温度锅具也利于烹饪和清洗。
其中,第二缓冲层1402的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且小于等于40微米;第二绝缘层的第一部分1403的厚度小于等于200微米;第二绝缘层的第二部分1405的厚度大于等于20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绝缘层1406的厚度大于等于20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无线输电提供电源给智能锅具,智能锅具处理锅体采集到的温度等数据并发送给灶具或者其它接收设备;锅具仅保留两处导线触点,不需要另外引线;电路板模块不用拆装更换电池或者保留充电接口(也可内置电池),可完全密封,防水放油,电器安全。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
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负载形成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
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且所述第一线圈是通过将导电金属经过预设温度熔融气化,喷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的;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锅柄,所述负载设置在所述锅体或所述锅柄上,所述负载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将从热电偶接收的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并发送所述温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形成有第一缓冲层;
对应地,所述第一线圈的外侧形成有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
整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建立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电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线圈输出的交变电流,对所述交变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相应的直流电流,并输出所述直流电流;
稳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直流电流对应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与所述负载的主控制器驱动所相应的电压,为所述负载持续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具有第二绝缘层;
对应地,所述热电偶喷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绝缘材料上,且所述热电偶的两极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主控制器形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形成有第二缓冲层;
对应地,所述第二绝缘层及设置其上的热电偶外侧形成有涂覆层。
8.一种测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磁炉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包括:
所述锅体上的第一线圈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
利用所述交变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
所述锅体上的热电偶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给电磁炉进行加热控制。
9.一种锅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成型后的锅体底部的外侧形成第一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且在所述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于与负载形成电连接;
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形成第二绝缘层;
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热电偶的两极,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的负载供电;所述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包括:
通过将导电金属经过预设温度熔融气化,喷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一线圈;
对应地,在所述锅体底部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喷涂形成第一缓冲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形成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喷涂有热电偶,在所述热电偶的两极分别设置第二导电端子;
对应地,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喷涂形成第二缓冲层。
CN201910190735.8A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Active CN111685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735.8A CN111685576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735.8A CN111685576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5576A CN111685576A (zh) 2020-09-22
CN111685576B true CN111685576B (zh) 2021-12-31

Family

ID=7247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0735.8A Active CN111685576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5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26808A1 (de) 2021-10-15 2023-04-20 Zwilling J. A. Henckel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chgeschirrs und Kochgeschirr
CN114847747A (zh) * 2022-04-25 2022-08-05 成都艾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能锅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7925A (ja) * 1987-11-12 1989-05-19 Brother Ind Ltd 熱電対
CN203195411U (zh) * 2013-03-04 2013-09-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用智能测温锅及加热组件
CN106175402A (zh) * 2015-04-29 2016-12-0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0081C (zh) * 1997-06-16 2006-02-01 达特茅斯学院理事会 可改变冰粘附强度的电线
CN200944683Y (zh) * 2006-09-07 2007-09-05 王晓东 带温度控制装置的电磁炉专用烹饪器皿
WO2011120414A1 (zh) * 2010-03-31 2011-10-06 Ye Xiaozhou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及利用该测温方法的装置
CN202567750U (zh) * 2012-06-08 2012-12-05 钟辅群 一种感应测温电磁炉炊具
CN105496173A (zh) * 2014-09-25 2016-04-20 广东鼎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测温式锅具、电磁炉及无线测温方法
CN204722868U (zh) * 2015-07-06 2015-10-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206576733U (zh) * 2016-11-22 2017-10-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锅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543117U (zh) * 2016-11-22 2017-10-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锅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7928388A (zh) * 2017-12-13 2018-04-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锅具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7925A (ja) * 1987-11-12 1989-05-19 Brother Ind Ltd 熱電対
CN203195411U (zh) * 2013-03-04 2013-09-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用智能测温锅及加热组件
CN106175402A (zh) * 2015-04-29 2016-12-0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金属基NiCr-NiSi薄膜热电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姚飞 等;《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0905;第29卷(第9期);第6-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5576A (zh) 202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97727U (zh)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智能测温炊具
CN111685576B (zh)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CN105640299B (zh) 具有火力提示的智能炊具
CN105517471B (zh) 包括配备有电装置的支撑部的烹饪容器的罩
CN104025219A (zh) 感应烹饪系统
CN105125058A (zh)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智能测温炊具
CN103211490B (zh) 一种智能控制型锅具
CN106108610A (zh) 一种控温智能锅
CN202567750U (zh) 一种感应测温电磁炉炊具
CN106901588A (zh) 锅具组件和锅具组件控制方法
CN106813270A (zh) 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CN205197743U (zh) 一种电磁炉用锅具
CN106322457B (zh) 一种电磁灶
CN104883754A (zh) 一种智能电加热装置
CN203555530U (zh) 一种安全测温的电热锅
CN114977888A (zh) 温差发电结构及测温传感器
CN208187570U (zh) 一种电磁炉温控器结构
CN207471611U (zh) 一种快速感测温度用感温探头及电磁炉
CN214856023U (zh) 电热膜式充电宝型便携电热保温杯
CN205919373U (zh) 电磁炉
CN205453315U (zh) 用于电磁炉的无线供电装置
CN204600158U (zh) 加热装置
CN208610634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08463621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03314722U (zh) 一种智能控制型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