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9758A -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9758A
CN111679758A CN202010458500.5A CN202010458500A CN111679758A CN 111679758 A CN111679758 A CN 111679758A CN 202010458500 A CN202010458500 A CN 202010458500A CN 111679758 A CN111679758 A CN 111679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glue
display module
sealing fram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85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9758B (zh
Inventor
张培祺
任娜娜
周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85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9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9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9758A/zh
Priority to US17/129,097 priority patent/US1133189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9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9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84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32B37/1292Application of adhesive selectively, e.g. in stripes, in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84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9/00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 B05C9/08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nd performing an auxiliary operation
    • B05C9/12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nd performing an auxiliary operation the auxiliary operation being perform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93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using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7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layers are not bonded on the totality of thei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using only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2037/125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curabl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贴合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且进行对位;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所述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本发明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产品尤其是大尺寸的显示产品在教育和商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以及触控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在显示产品的制造中,需要将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或者玻璃盖板贴合,或者将触控面板与玻璃盖板贴合,行业常见的贴合工艺有两种:框贴和全贴合。框贴工艺是在玻璃盖板的一个表面上的四周粘贴泡棉,然后将显示面板放置于泡棉的另一侧上,实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贴合,这种方式,玻璃盖板、泡棉、显示面板依次层叠设置,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会形成空气间隙,当显示屏面板发出的光线经过不同折射系数的介质时,造成光线透过率较少,能量损失较多,且不可避免的会在间隙内产生水汽,导致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效果较差;当为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还会影响触控效果。而全贴合工艺是将折射率接近玻璃的液态光学胶水涂覆于玻璃盖板的整个表面,然后将显示面板贴合在胶水层上面,以通过液态光学胶水填充于上述空气间隙中,这种工艺虽然可以大幅减少光线损失、增加光线透过率,提升显示效果,但贴合过程中当挤压液态胶水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液态胶水溢于玻璃盖板四周,为保证显示效果,后续生产过程需要人力慢慢清除溢胶;且性能稳定的光学胶水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高、制程复杂且效率低。
基于上述问题,也有一些厂家使用框胶代替框贴中的泡棉,然而,这种方法在实施时,由于玻璃盖板上涂覆粘接胶(固化后称为框胶)时厚度不能很好地控制,特别是显示面板贴合过程中,必须要挤压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在挤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这些粘接胶流动,因此,成型后的框胶的厚度不均一,当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导致触控信号不稳定,降低了触控功能的灵敏度和用户体验感;且在挤压过程中,粘接胶的流动很难得到控制,会发生溢胶、缺胶等问题,需要增加后续繁重的清胶、补交工序,甚至有时候粘接胶还会进入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导致整个显示模组报废,降低整个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以解决框贴、全贴合以及框胶造成显示模组成型中和成型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面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投影的边界内;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定位步骤:将所述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且进行对位;
涂胶步骤: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所述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可选地,所述涂胶步骤包括:
环绕部形成步骤: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环绕部,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所述环绕部上形成有抽气口,以使所述环绕部的内部与外部通过所述抽气口连通;
抽真空步骤:通过所述抽气口对所述环绕部的内部抽真空;
封堵步骤:在所述抽气口处涂覆封堵胶,并固化所述封堵胶,形成封堵部,从而使所述环绕部、所述封堵部、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围成的内部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可选地,所述环绕部形成步骤具体包括:
将抽气嘴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
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环绕部,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环绕部粘接固定,且在所述抽气嘴处形成所述抽气口;
所述抽真空步骤与所述封堵步骤之间还包括:
取出所述抽气嘴。
可选地,所述粘接胶的粘度为30000~100000mPa·s;所述粘接胶的硬度为20~50A;
所述密封框胶的剪切力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密封框胶的总重量的四倍。
可选地,所述密封框胶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不超过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
所述密封框胶的宽度为5~20mm。
可选地,所述间隙内部的压强为0.1~3000Pa为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装置,包括:
支撑台,用于放置显示模组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将所述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且进行对位;
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具有沿所述支撑台的周向运动的轨迹,以用于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
固化机构,用于固化所述粘接胶和所述封堵胶,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
其中,所述涂胶机构和所述固化机构均连接于所述支撑台。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直接接触贴合,且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面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投影的边界内;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密封框胶,所述密封框胶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以及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环绕设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且所述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可选地,所述密封框胶包括环绕部和封堵部,所述环绕部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环绕设置,并具有抽气口,以用于通过所述抽气口对所述间隙抽真空;所述封堵部封堵所述抽气口。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交互式显示屏、交互智能平板或平板电视。
本发明的贴合方法,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直接贴合,然后在第二面板的侧面和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涂覆粘接胶,形成密封框胶,从而使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粘接固定,且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密封框胶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显然,这种贴合方法,第一方面,由于使用粘接胶从第二面板的侧面将其与第一面板进行粘接,且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是直接接触贴合的,二者之间基本没有粘接胶,且整个粘接过程中不需要挤压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因此,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非常小,且比较均匀,从而提高显示效果,在第二面板为触控面板时,也能够提高触控的稳定性,提高触控功能的灵敏度和用户的体验感;第二方面,由于整个贴合过程中,均不会对粘接胶进行挤压,基本不会导致粘接胶的流动,不存在溢胶、缺胶的问题,且粘接胶涂覆的厚度、位置基本可控,不会流动至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内,因此,后续不需要人力缓慢清胶、补胶,节省人力花费且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成品率,提升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第三方面,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密封框胶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能够进一步降低间隙内空气对光线的折射影响,更好地提高显示效果;第四方面,由于粘接胶位于第二面板的侧面,不需要透光,因此本发明的粘接胶不需要必须是光学胶,从而能够降低显示模组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贴合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贴合方法中,涂覆粘接胶之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环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面板;
20、第二面板;
30、密封框胶;31、环绕部;311、抽气口;32、封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为了便于表述,建立X-Y-Z直角坐标系,见附图2-4,以第二面板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宽度方向为Y方向,厚度方向(即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
现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在一种情况中,显示模组包括玻璃面板、触控面板、显示面板,玻璃面板与触控面板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连接;在另一种情况中,显示模组包括相互连接的玻璃面板和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和显示层;在非触摸式设备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相互连接的玻璃面板与显示面板。下面为了便于表达,将互相连接的两个面板分别定义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为了克服框贴和全贴合的问题,现有技术的贴合方法中,使用框胶代替框贴中的泡棉,即在第一面板的一个表面上涂布粘接胶(固化后形成框胶),然后将第二面板的一个表面通过框胶与第一面板贴合,即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的两个表面之间设置有粘接胶,这样在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粘接胶围成一个空腔。然而,这种方法在实施时,由于在第一面板上涂覆粘接胶时厚度不能很好地控制,特别是与第二面板贴合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压合才能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框胶粘结紧实,框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挤压,因此,成型后的框胶的厚度不均一,当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导致触控信号不稳定,降低了触控功能的灵敏度和用户体验感;且由于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的表面都比较光滑,在挤压过程中,框胶在第一面板的表面上无任何阻挡,其流动很难得到控制,常常造成框胶进入显示模组的显示区,需要清胶重新粘贴,甚至导致整个显示模组报废。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如图1所示,贴合方法包括步骤:
定位步骤S1:将第二面板20贴合放置于第一面板10的第一表面(即第一面板10朝向第二面板的一面)上,且进行对位,即将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对位贴合,使二者的表面直接接触。
涂胶步骤S2:沿第二面板20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第二面板20的外周侧和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30,以将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通过密封框胶30粘接固定;其中,密封框胶30与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其中,为了使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更好地粘接,可选地,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Z(参考图3),第二面板20的投影位于第一面板10的投影的边界内。
上述贴合方法,第一方面,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直接贴合,然后在第二面板20的侧面和第一面板10的第一表面上涂覆粘接胶,从而使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粘接固定,并且使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和密封框胶30围成的间隙抽处于负压状态。显然,这种贴合方法,由于使用粘接胶从第二面板20的侧面将其与第一面板10进行粘接,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相对的两个表面是直接贴合的,二者之间基本没有粘接胶,且整个粘接过程中不需要挤压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因此,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之间的间隙比较小,也比较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整个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在第二面板20为触控面板时,也能够增加触控的稳定性,提高触控功能的灵敏度和用户的体验感。第二方面,正是由于整个贴合过程中,均不会对粘接胶进行挤压,基本不会导致粘接胶的流动,不存在溢胶、缺胶的问题,且粘接胶涂覆的厚度和位置可控,基本不会流动至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内,因此,后续不需要人力缓慢清胶、补胶,节省人力花费且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成品率,提升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即便粘接胶可能会扩散至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之间,由于粘接胶受到第二面板20的侧壁的阻挡,其扩散的深度也很小,不会进入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内,且这种微小的扩散,还能够增加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之间的粘接力,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第三方面,上述贴合方法中,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和环绕部31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能够进一步降低间隙内空气对光线的折射影响,更好地提高显示和触控效果。第四方面,这种方法由于粘接胶是位于显示区外的,没有光线穿过,因此,粘接胶只需为普通的粘接胶即可,不必要选用价格昂贵的光学胶,可见,本发明的贴合方法,既解决了框贴工艺中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之间的空气造成的显示问题,又解决了全贴合工艺中胶水昂贵、溢胶难以清理的问题,同时粘接胶还不会流动至显示区内,减少了清胶工序;且粘接胶的主要部分均位于第二面板20的外侧,因此,第二面板20的非显示区的宽度可以做得比较小,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子设备中对窄边框的发展趋势。
其中,密封框胶30与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可以在试试上述贴合方法时直接在一个负压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先将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框胶30密封时留一个抽气口,然后对其该间隙的内部抽真空后再封堵,即上述涂胶步骤S2包括:
环绕部形成步骤S21:沿第二面板20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第二面板20的外周侧和第一表面上形成环绕部31,以将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通过环绕部31粘接固定,即粘接胶粘接第二面板20的侧面和第一面板10的第一表面;其中,环绕部31上形成有抽气口311,以使环绕部31的内部与外部通过抽气口311连通,如图2、图3所示,将粘接胶沿第二面板20的外周向涂覆于第一表面与第二面板20的侧面,当粘接胶固化后第二面板20通过粘接胶与第一面板10粘接,固化后的粘接胶即为环绕部31。
抽真空步骤S22:通过该抽气口311对环绕部的内部抽真空。
封堵步骤S23:在抽气口311处涂覆封堵胶,并固化封堵胶,形成封堵部32,以封堵该抽气口,即在固化后,封堵部32封堵抽气口311,此时,环绕部31与封堵部32共同形成密封框胶30,从而使环绕部31、封堵部32、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围成的内部间隙处于负压状态,如图4所示,将抽气口311封堵后,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和密封框胶30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较大的负压空间,整个贴合过程中均可以在常压下进行,显然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环绕部31可以在抽气口311处完全断开,即在第二面板20的周向上环绕部31具有断开口,该断开口即为抽气口311;环绕部31也可以在抽气口311处不完全断开,即在第二面板20的周向上,环绕部31仍然连续设置,但是形成有缺口,或者形成通孔,在为缺口时,环绕部可以由其背离第一面板10的一侧凹陷形成;在为通孔时,该通孔由环绕部31的内侧贯穿至外侧。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1具体包括:
S211:将抽气嘴放置于第二面板20的外周侧;
S212:沿第二面板20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第二面板20的外周侧和第一表面11上形成环绕部31,以将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通过环绕部31粘接固定,且在抽气嘴处形成抽气口311。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S22与S23之间还包括:
取出抽气嘴。
采用这种预先放置的抽气嘴,能够避免抽气嘴与抽气口311配合不严密造成对环绕部31内部抽真空时漏气,降低工作效率。实际上,在涂覆封堵胶时,封堵胶与环绕部31的边缘基本融合,在封堵胶固化的时候,封堵胶能够与环绕部31成为一个整体,尤其是在封堵胶与粘接胶使用同一种胶水(下文具体描述)时,因此,能够更好地增加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密封框胶30围成的间隙的密封性。
在实际操作时,为了进一步增加对环绕部31内部的密封性,抽气口311的过流面积可以设置的比较小,因此,可以选用针式的抽气嘴。
其中,粘接胶与封堵胶可以采用相同的胶水,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胶水,为了增加工艺的便利性,优选粘接胶与封堵胶采用同一胶水,这样在实施时不需要设置两套涂胶机构(下文详述),或者更换胶水的原料桶。
不论是粘接胶的固化还是封堵胶的固化,均可以通过加热固化、室温固化和紫外固化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实现,值得说明的是,在选用胶水时,可以综合固化方式进行选择,如采用紫外固化,则需要选择紫外胶水。
考虑到若粘接胶的流动性太大,则粘接胶涂覆后易于流动,其固化位置不易控制,可能渗入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之间的胶液就比较多,可能不利于窄边框的设计趋势,且不利于控制粘接胶固化后的形状;若粘接胶的流动性太差,在涂覆时容易形成断点,可能造成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之间的密封不严,且与第二面板20、第一面板10的粘接性较弱,降低二者连接的可靠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粘接胶的粘度为30000~100000mPa·s(在剪切速率为每秒25时的粘度),如30000mPa·s、50000mPa·s、70000mPa·s、90000mPa·s、100000mPa·s等;粘接胶的硬度为20~50A,如20A、30A、35A、45A、50A等。
进一步地,在粘接胶的选用时,为了保证其固化后(即环绕部31)对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的连接可靠性,可选地,粘接胶的剪切力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以及密封框胶30的总重量的四倍。
密封框胶30呈环形结构,其横截面近似为矩形,此时,密封框胶30的剪切强度P满足:
Figure BDA0002510121650000091
其中,如图3、图4所示,l为第二面板20的长度(沿图中X方向);b为第二面板20的宽度(沿图中的Y方向);b1为密封框胶30的宽度(即密封框胶30的截面中在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c1为密封框胶30的厚度(沿图中Z方向);g为重力系数;mCG为第一面板10的质量;mOC为第二面板20的质量;ρ位粘接胶的密度。
进一步地,环绕部31的厚度(即在Z方向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面板2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环绕部31的厚度不超过第二面板20的厚度,以增加环绕部31与第二面板20的侧面的粘接面积,进而提高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之间的粘接可靠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密封框胶30的宽度(即密封框胶30的单边沿X方向或者Y方向的尺寸)为5~20mm,如5mm、8mm、10mm、15mm、20mm等,如此设置之后,既能够保证密封框胶30与第一面板10的粘接面积,进一步增加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的粘接可靠性,又不会影响第一面板10与其他部件的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密封框胶30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图形时,其厚度指在Z方向的最大尺寸;其宽度指在X方向或者Y方向的最大尺寸。
可以理解地,由于抽气口比较小,上述各公式中,密封框胶30也可以直接使用环绕部31代替,环绕部31的各尺寸也可以参照图4所示的尺寸标注。另外,上述公式中虽然是以密封框胶30的横截面为矩形给出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为密封框胶30的横截面为矩形,其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在为其他形状时,只要按照上述公式进行适应性修改即可。
考虑到若在抽真空时要求的压强太小,则增加制造工艺的难度,而在上述步骤S22中,通过抽气口311对环绕部31的内部抽真空,直至内部的压强为0.1~3000pa为止,也就是说,在将抽气口311封堵后,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和密封框胶30形成的间隙内的压强为0.1~3000Pa,如0.1Pa、0.5Pa、1Pa、30Pa、100Pa、1000Pa、2000Pa、2500Pa、3000Pa等,采用这个压强的范围,不会增加工艺难度,且能够不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清晰度等显示效果,以及能够保证触控的灵敏度。具体地,上述压强可以根据不同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整个显示模组的特性进行选择。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对粘接胶的粘度、硬度以及其形成的环绕部31(或者密封框胶30)的厚度、宽度给出了优选的范围,对上述间隙的压强给出了具体范围,但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这些范围之外的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贴合方法,贴合装置包括:支撑台、涂胶机构和固化机构。支撑台用于放置显示模组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上可以设置对位机构,以在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第一面板上时使二者对位。涂胶机构具有沿支撑台的周向运动的轨迹,以用于沿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从而在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固化机构,用于固化粘接胶和封堵胶,以将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通过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上述涂胶机构和固化机构均连接于支撑台。
其中,涂胶机构还用于在抽气口处涂覆封堵胶,以封堵抽气口。
具体地,支撑台的台面可以选用平板结构,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操作台面,当然,台面上可以设置有凹槽或者其他工艺孔、槽等结构,这里就不再详细赘述了。对位机构可以与台面连接,包括磁性限位块(在支撑台或者第一面板包括磁性材质时)或者限位凸起等,也可以选用本领域对面板的常用定位结构进行定位。
涂胶机构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的涂胶设备,涂胶设备具有涂布头和胶桶,涂布头与胶桶连通,涂布头的胶液出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然,涂胶设备还具有其他结构部件,以驱动涂布头进行涂覆。本发明的涂胶机构还包括有轨道,轨道可以安装于支撑台上,涂胶设备滑动设置于轨道上,从而使涂胶设备具有上述周向运动的轨迹。对于轨道与涂胶设备之间的配合,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配合方式,只要能够使涂胶设备实现上述运动轨迹即可,如齿轮齿条的配合或者滑块与滑槽的配合。
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贴合装置还包括抽真空机构,以用于对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密封框胶围成的间隙抽真空。
固化机构包括加热设备或者光照设备,以对粘接胶、封堵胶进行加热或者光照使其固化。具体地,在粘接胶采用加热固化或者常温固化时,固化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固化或者常温固化设备,如加热组件,为了提高固化效率,还可以包括保温箱,通过加热组件使保温箱处于某一温度范围内,以利于其内的物体(在本发明中为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密封框胶形成的组件)上的胶液固化。在粘接胶采用紫外固化时,固化设备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紫外固化设备,如包括紫外灯,固化设备还可以包括容置腔,通过紫外灯照射容置腔内的物体(在本发明中为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密封框胶形成的组件)使其上的胶液固化。
继续参考图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教育、商务等领域,可以为触摸式设备,也可以为非触摸式设备,如交互式显示屏、交互智能平板或平板电视,具体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直接接触贴合,且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Z,第二面板20的投影位于第一面板10的投影的边界内。
显示模组还包括密封框胶30,密封框胶30沿第二面板20的外周向在其侧面以及第一面板10的第一表面环绕设置,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通过密封框胶30粘接固定,也就是说,密封框胶呈环形,且布置于第二面板20的外侧,同时与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即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贴合的一个表面)和第二面板的侧面粘接,同时密封框胶30与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参考前文描述,采用这种在第二面板20的侧面设置密封框胶的结构,能够使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直接接触贴合,从而使二者之间基本没有间距,因此,能够尽可能避免由于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之间的距离在各处不相等引起的显示效果差和触控不灵敏的问题。同时,考虑到加工工艺的限制,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在有的位置处还是会有微小的间隙,间隙内可能会留有空气,造成对显示和触控性能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对该间隙通过密封框胶30进行了全封闭,并抽真空,从而提高显示的清晰度等效果和触控的灵敏性。
具体地,上述密封框胶3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一次性涂覆固化成型(其中,贴合方法中的密封框胶30是两次成型的),这种实施例中,在显示模组的贴合过程中,需要将整个显示模组以及需要的装置(如上述所述的贴合装置)均需要置于负压环境中。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密封框胶30采用上述贴合方法中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密封框胶30包括环绕部31和封堵部32,环绕部31沿第二面板20的外周向在其侧面环绕设置,并具有抽气口311,以用于通过抽气口311对上述间隙抽真空;然后,封堵部32封堵抽气口311。其中,抽气口311的具体形成方式和结构这里就不再赘述,可以参考贴合方法中的描述。采用这种方式,在对显示模组进行贴合时,不需要将整个显示模组置于负压环境中,只要在需要的时候对上述间隙抽真空即可。
可以理解地,显示模组具有显示区,参考图4,显示区与密封框胶30的最大距离为5~6mm,如5mm、5.1mm、5.5mm、5.8mm、5.9mm、6mm等,如此,使显示模组更有利于符合窄边框的发展趋势。
不论是上述贴合方法还是显示模组的实施例中,可以第一面板为玻璃盖板,第二面板为触控面板或显示触控面板;或者,第一面板为触控面板,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也就是说,在显示模组包括玻璃面板、触控面板、显示面板时,先以玻璃面板为第一面板,触控面板为第二面板,将玻璃面板与触控面板贴合连接;然后再以触控面板(包括玻璃面板)为第一面板,显示面板为第二面板,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连接。在显示模组包括相互连接的玻璃面板和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和显示层)时,玻璃面板为第一面板,触控显示面板为第二面板。
可以理解地,在非触摸式的显示模组中,显示模组包括相互连接的玻璃面板与显示面板,此时第一面板为玻璃面板,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面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投影的边界内;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定位步骤:将所述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且进行对位;
涂胶步骤: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所述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步骤包括:
环绕部形成步骤: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环绕部,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其中,所述环绕部上形成有抽气口,以使所述环绕部的内部与外部通过所述抽气口连通;
抽真空步骤:通过所述抽气口对所述环绕部的内部抽真空;
封堵步骤:在所述抽气口处涂覆封堵胶,并固化所述封堵胶,形成封堵部,从而使所述环绕部、所述封堵部、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围成的内部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形成步骤具体包括:
将抽气嘴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
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环绕部,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环绕部粘接固定,且在所述抽气嘴处形成所述抽气口;
所述抽真空步骤与所述封堵步骤之间还包括:
取出所述抽气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胶的粘度为30000~100000mPa·s;所述粘接胶的硬度为20~50A;
所述密封框胶的剪切力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密封框胶的总重量的四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胶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不超过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
所述密封框胶的宽度为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部的压强为0.1~3000Pa为止。
7.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用于放置显示模组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将所述第二面板贴合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上,且进行对位;
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具有沿所述支撑台的周向运动的轨迹,以用于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涂覆粘接胶,从而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侧和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密封框胶;
固化机构,用于固化所述粘接胶,以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
其中,所述涂胶机构和所述固化机构均连接于所述支撑台。
8.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直接接触贴合,且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面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投影的边界内;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密封框胶,所述密封框胶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以及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表面环绕设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通过所述密封框胶粘接固定,且所述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围成的间隙处于负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胶包括环绕部和封堵部,所述环绕部沿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向在其侧面环绕设置,并具有抽气口,以用于通过所述抽气口对所述间隙抽真空;所述封堵部封堵所述抽气口。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交互式显示屏、交互智能平板或平板电视。
CN202010458500.5A 2020-05-27 2020-05-27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679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8500.5A CN111679758B (zh) 2020-05-27 2020-05-27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US17/129,097 US11331895B2 (en) 2020-05-27 2020-12-21 Lamina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8500.5A CN111679758B (zh) 2020-05-27 2020-05-27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9758A true CN111679758A (zh) 2020-09-18
CN111679758B CN111679758B (zh) 2023-06-23

Family

ID=7243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8500.5A Active CN111679758B (zh) 2020-05-27 2020-05-27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1895B2 (zh)
CN (1) CN1116797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8664A (zh) * 2022-05-31 2022-08-12 嘉捷科技(福清)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0-gap电容触控产品的抽真空压合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2786A (zh) * 2009-01-08 2009-07-15 深圳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基板贴合方法
CN110837315A (zh) * 2019-10-12 2020-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76480A (zh) * 2019-12-06 2020-05-19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6404A (zh) * 2018-10-29 2019-04-1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2786A (zh) * 2009-01-08 2009-07-15 深圳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基板贴合方法
CN110837315A (zh) * 2019-10-12 2020-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76480A (zh) * 2019-12-06 2020-05-19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8664A (zh) * 2022-05-31 2022-08-12 嘉捷科技(福清)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0-gap电容触控产品的抽真空压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9758B (zh) 2023-06-23
US11331895B2 (en) 2022-05-17
US20210370658A1 (en)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6029B (zh) 一种曲面玻璃屏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WO2019109437A1 (zh) 保护膜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US2017018995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iddle frame for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571367B (zh) 贴合设备及其中介机构、及贴合方法
CN108665808A (zh) 柔性面板贴合装置及柔性面板贴合方法
CN107934014A (zh) 一种3d曲面玻璃贴膜机及贴膜方法
CN105189119A (zh) 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207497009U (zh) 一种3d曲面玻璃贴膜机
CN108582944B (zh) 一种贴合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1679758A (zh) 用于显示模组的贴合方法及装置、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CN109360491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集成灌胶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210294732U (zh) 用于负压毛细管的液晶灌胶全贴合装置
CN104133326A (zh) 对液晶显示模块的加固玻璃进行真空灌封绑定的方法
CN112571912A (zh) 一种硬对硬贴合方法及电子屏
CN116673181A (zh) 一种真空辅助浸渍的显示面板灌胶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12440462A (zh) 一种在曲面屏幕上滴胶再贴保护膜工艺
CN108561391A (zh)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1610878B (zh) 一种高可控性的显示面板灌胶批量贴合方法和装置
CN100414370C (zh) 液晶显示模块
US20120276801A1 (en)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assembl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215006146U (zh) 一种应用于液态胶水贴合控制胶水厚度的装置
CN216852777U (zh) 一种电子设备壳体
CN219907425U (zh) 一种降低气泡的夹胶玻璃
CN109613732A (zh)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218240592U (zh) 一种用于光学薄膜贴附的高精准对位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