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6998A -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6998A
CN111676998A CN202010468601.0A CN202010468601A CN111676998A CN 111676998 A CN111676998 A CN 111676998A CN 202010468601 A CN202010468601 A CN 202010468601A CN 111676998 A CN111676998 A CN 111676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anchor
filling
row
constr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86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干飞
李美霖
赵瑜
张毅
孟宝华
毕靖
王超林
杨军
叶晓明
阴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4686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6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6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6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2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omprising retention means in the backfill
    • E02D29/0233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omprising retention means in the backfill the retention means being anch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抗滑桩和第一阶桩间挡板;第一次填土;施工第一排锚索,待锚索锚固段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与第二次填土;施工第二排锚索,待锚索锚固段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依次,第n‑1步、施工第n阶桩间挡板与第n次填土;第n步、施工第n排锚索,待锚索锚固段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依次完成抗滑桩上n排锚索的施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传统的锚拉桩挡墙不能用于填方边坡的弊端,通过自下而上的逆作法施工,在桩上设置多排锚索,施工方法简单,通过多排锚索提供约束,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锚拉桩挡墙通常适用于岩(土)质挖方边坡,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锚索在填方边坡中的保护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锚拉桩挡墙后填土的复杂性,使得锚拉桩挡墙在填方边坡中使用有很大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解决了桩后填土与锚索保护的复杂性,降低了填方边坡支护的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下端均嵌固在坡底稳定岩层中,相邻两个所述抗滑桩的顶部通过顶梁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位于边坡岩层地面与所述顶梁之间的部分之间固定设有桩间挡墙板;所述抗滑桩上自下而上设有多排锚索,所述锚索远离所述抗滑桩的一端锚固在边坡的边坡岩层中,所述锚索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抗滑桩后与锚具固定连接,所述抗滑桩位于边坡的一侧设有填土层,所述锚索穿过所述填土层锚固在边坡岩层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多排锚索提供约束,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锚索外套设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的一端固定抗滑桩桩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边坡岩层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锚索外套设钢套管,对锚索进行保护,减少上部填土荷载对已施工锚索的影响,避免锚索由于长时间处于土层中使用而导致锚索的损坏,提高锚索的使用寿命,降低填方边坡支护的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钢套管设在所述边坡岩层内的长度大于等于1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钢套管下端至少1m的长度置于边坡岩层中,可以进一步确保锚索固定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锚索的排数为两排,分别为第一排锚索和第二排锚索,所述第二排锚索位于所述第一排锚索的上方,且两者呈上下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排锚索,提高锚索拉撑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每一排所述锚索中所述锚索的数量与所述抗滑桩的数量相同,且每一排所述锚索中的锚索与所述抗滑桩一一对应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一排锚索中的锚索与抗滑桩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确保对抗滑桩的拉撑作用。
进一步,多排所述锚索均倾斜设置,且多排所述锚索连接所述抗滑桩的一端的水平位置高于另一端的水平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抗滑桩和第一阶桩间挡板,在预设置抗滑桩处钻孔,在钻好的孔处采用模板浇筑制成抗滑桩,在抗滑桩长度方向上预设与锚索排数相同的锚接孔,同时在相邻的两个抗滑桩之间浇筑第一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一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为位于最下方的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抗滑桩和第一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第一次填土,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边坡岩层上表面进行第一次填土,第一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最下方的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一排锚索,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一排锚索的安装,第一排锚索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和第二次填土,在第一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二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二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第一次填土层表面进行第二次填土,第二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二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二排锚索,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二排锚索的安装,第二排锚索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和最后次填土,在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所述最后阶桩间挡板的顶部高度与所述抗滑桩的顶部高度相同,待最后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已完成的填土层的表面进行最后次填土,最后次填土的顶线为边坡顶线,填土完成后即完成边坡施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桩后填土和锚索保护的复杂性,降低了填方边坡支护的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并且施工方法便于推广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锚拉桩挡墙不能用于填方边坡的弊端,通过自下而上的逆作法施工,在桩上设置多排锚索,施工方法简单,通过多排锚索提供约束,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进一步,在施工第二排锚索步骤和最后次填土步骤之间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第三阶桩间挡板和第三次填土,在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三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三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三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三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第二次填土层表面进行第三次填土,第三次填土顶线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三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三排锚索,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三排锚索的安装,第三排锚索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多排所述锚索均施工完成,然后进行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和最后次填土步骤。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法能实现填方边坡中在桩上多排锚索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抗滑桩稳定性,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方法中施工抗滑桩和桩间挡板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施工方法中第一次填土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施工方法中施工第一排锚索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施工方法中第二次填土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施工方法中施工第二排锚索后的示意图;
图7位本发明施工方法中施工最后次填土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边坡顶面,2、边坡底面,3、边坡岩层地面,4、抗滑桩,5、桩间挡墙板,6、锚具,7、第二排锚索,8、第一排锚索,9、钢套管,10、顶梁,11、第一次填土面,12、第二次填土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抗滑桩4,所述抗滑桩4的下端均嵌固在坡底稳定岩层中,相邻两个所述抗滑桩4的顶部通过顶梁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梁10的高度与所述边坡顶1持平,即进行填方后的边坡的高度与顶梁10的高度持平,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4位于边坡岩层地面3与所述顶梁10之间的部分之间固定设有桩间挡墙板5;所述抗滑桩4上自下而上设有多排锚索,所述锚索远离所述抗滑桩4的一端锚固在边坡的边坡岩层内,所述锚索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抗滑桩4后与锚具6(所述锚具6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在此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固定连接,所述抗滑桩4位于边坡的一侧的边坡岩层上填充有填土层,所述锚索设在所述填土层内,所述填土层分多次进行填充。
优选的,所述锚索外套设有钢套管9,所述钢套管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抗滑桩4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边坡岩层内,所述钢套管9设在填土层内,通过在锚索外套设钢套管9,对锚索进行保护,避免锚索由于长时间处于土层中使用而导致锚索的损坏,提高锚索的使用寿命,降低填方边坡支护的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套管9设在所述边坡岩层内的长度大于等于1m,将钢套管9下端至少1m的长度置于边坡岩层中,可以进一步确保锚索固定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锚索的排数为两排,分别为第一排锚索8和第二排锚索7,所述第二排锚索7位于所述第一排锚索8的上方,且两者呈上下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两排锚索,提高锚索拉撑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和可靠性。每一排所述锚索中所述锚索的数量与所述抗滑桩4的数量相同,且每一排所述锚索中的锚索与所述抗滑桩4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排锚索中的锚索与抗滑桩4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确保对抗滑桩4的拉力作用。多排所述锚索均倾斜设置,且多排所述锚索连接所述抗滑桩4的一端的水平位置高于另一端的水平位置。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通过多排锚索进行拉撑,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述所述的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抗滑桩4和第一阶桩间挡板,在预设置抗滑桩4处钻孔,在钻好的孔处采用模板浇筑制成抗滑桩4,在抗滑桩4长度方向上预设与锚索排数相同的锚接孔,同时在相邻的两个抗滑桩4之间浇筑第一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一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最下方的锚接孔以上2.0m以上,设置所述抗滑桩4处的边坡岩层为边坡底面2,施工抗滑桩4和第一阶桩间挡板后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待抗滑桩4和第一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第一次填土,预填土的边坡岩层的表面为边坡岩层地面3,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边坡岩层上表面进行第一次填土,第一次填土的顶线为第一次填土面,具体位于最下方的锚接孔以上2.0m以上,使得第一次填埋土层的高度与所述第一阶桩间挡板的高度相同,第一次填土后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一排锚索8,采用跟管施工(跟管施工造孔工艺是指在占空的过程中套管与钻机钻头同时钻进,套管的跟进是通过潜孔垂锤击连接在套管上的管靴,同时跟进。套管的主要作用是护壁,防止在成孔的过程中对岩体扰动掉块,另一作用是套管直径大于钻杆外径,刚度较好,防止钻杆弯曲,提高成孔质量。在本申请中可与将钢套管9留在钻好的孔内对锚索进行保护)的方式完成第一排锚索8的安装(具体的,在钻孔完成且预留钢套管9后,将锚索下入钢套管9内且延伸出钢套管9,然后采用二次注浆法,一次注浆采用水泥砂浆,二次注浆为劈裂注浆,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具体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第一排锚索8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施工第一排锚索8后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和第二次填土,在第一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二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二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第一次填土层表面进行第二次填土,第二次填土的顶线为第二次填土面12,具体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二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次填土的顶线与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高度相同,施工第二次填土后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二排锚索7,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二排锚索7的安装(第二排锚索7的安装方式与第一排锚索8的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做具体描述),第二排锚索7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施工第二排锚索7后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和最后次填土,在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所述最后阶桩间挡板的顶部高度与所述抗滑桩的顶部高度相同,待最后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上一次填土的表面进行最后次填土,最后次填土的顶线为边坡顶线,填土完成后即完成边坡施工,施工最后次填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锚索的排数可以为三排以上,设置的填土次数可以为三次以上,具体的,设置的锚索排数为n排,同样的,设置的填土次数为n次,其中,n≥3,则在施工第二排锚索和最后次填土之间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第三阶桩间挡板和第三次填土,在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三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三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三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三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第二次填土层表面进行第三次填土,第三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三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次填土的顶线与所述第三阶桩间挡板的高度相同,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三排锚索,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三排锚索的安装,第三排锚索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重复上述步骤:
施工第n-1阶桩间挡板和第n-1次填土,在第n-2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n-1阶桩间挡板,所述第n-1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n-1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n-1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第n-2次填土层的表面进行第n-1次填土,第n-1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n-1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n-1次填土的顶线与所述第n-1阶桩间挡板的高度相同,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n-1排锚索,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n-1排锚索的安装,第n-1排锚索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n阶桩间挡板和第n次填土,在第n-1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n阶桩间挡板,所述第n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n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n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n-1次填土层表面进行第n次填土,第n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n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n次填土的顶线与所述第n阶桩间挡板的高度相同,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n排锚索,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n排锚索的安装,第n排锚索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进行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和最后次填土步骤,完成施工。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桩后填土和锚索保护的复杂性,降低了填方边坡支护的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并且施工方法便于推广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锚拉桩挡墙不能用于填方边坡的弊端,通过自下而上的逆作法施工,在桩上设置多排锚索,施工方法简单,通过多排锚索提供约束,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本实施例中,施工第一阶桩间挡板后,在第一阶桩间挡板上预留钢筋以便后续桩间挡板的浇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抗滑桩(4),所述抗滑桩(4)的下端嵌固在坡底稳定岩层中,相邻两个所述抗滑桩(4)的顶部通过顶梁(10)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4)位于边坡填土底面线与所述顶梁(10)之间的部分之间固定设有装配式桩间挡板(5);所述抗滑桩(4)上自下而上设有多排锚索,所述锚索远离所述抗滑桩(4)的一端锚固在边坡的边坡岩层中,所述锚索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抗滑桩(4)后与锚具(6)固定连接,所述抗滑桩(4)位于边坡的一侧设有填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外套设有钢套管(9),所述钢套管(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抗滑桩(4)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边坡岩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9)设在所述边坡岩层内的长度大于等于1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抗滑桩(4)和第一阶桩间挡板,在预设置抗滑桩(4)处钻孔,在钻好的孔处采用模板浇筑制成抗滑桩(4),在抗滑桩(4)长度方向上预设与锚索排数相同的锚接孔,同时在相邻的两个抗滑桩(4)之间浇筑第一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一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最下方的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抗滑桩(4)和第一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第一次填土,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边坡岩层上表面进行第一次填土,第一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最下方的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一排锚索(8),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一排锚索(8)的安装,第一排锚索(8)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和第二次填土,在第一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二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二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第一次填土层表面进行第二次填土,第二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二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二排锚索(7),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二排锚索(7)的安装,第二排锚索(7)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和最后次填土,在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所述最后阶桩间挡板的顶部高度与所述抗滑桩的顶部高度相同,待最后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已完成的填土层表面进行最后次填土,最后次填土的顶线为边坡顶线,填土完成后即完成边坡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第二排锚索(7)步骤和最后次填土步骤之间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第三阶桩间挡板和第三次填土,在第二阶桩间挡板的顶部施工第三阶桩间挡板,所述第三阶桩间挡板的高度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三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待第三阶桩间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采用分层碾压回填的方式在第二次填土层表面进行第三次填土,第三次填土的顶线为位于从下至上倒数第三个锚接孔以上2.0m以上,填土完成后进行下个施工步骤;
施工第三排锚索,采用跟管施工的方式完成第三排锚索的安装,第三排锚索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并与所述抗滑桩(4)固定连接,完成后进入下个施工步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多排所述锚索均施工完成,然后进行施工最后阶桩间挡板和最后次填土步骤。
CN202010468601.0A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676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8601.0A CN111676998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8601.0A CN111676998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6998A true CN111676998A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53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8601.0A Pending CN111676998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69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5844A (zh) * 2021-11-12 2022-02-15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边坡锚索施工支撑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780A (zh) * 2008-06-23 2008-11-05 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一种高轻型锚索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DE202010010749U1 (de) * 2010-07-28 2010-10-21 Bundesanstalt für Wasserbau Einbetonierbare, verschieblich ausgebildete und ermüdungsfreie Kopfkonstruktion zur Verankerung von Zugelementen an zyklisch beanspruchten Bauteilen
CN206220121U (zh) * 2016-11-11 2017-06-06 叶晓明 装配式点锚挡墙
CN110397050A (zh) * 2019-08-05 2019-11-0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梁锚式轻型排水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780A (zh) * 2008-06-23 2008-11-05 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一种高轻型锚索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DE202010010749U1 (de) * 2010-07-28 2010-10-21 Bundesanstalt für Wasserbau Einbetonierbare, verschieblich ausgebildete und ermüdungsfreie Kopfkonstruktion zur Verankerung von Zugelementen an zyklisch beanspruchten Bauteilen
CN206220121U (zh) * 2016-11-11 2017-06-06 叶晓明 装配式点锚挡墙
CN110397050A (zh) * 2019-08-05 2019-11-0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梁锚式轻型排水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5844A (zh) * 2021-11-12 2022-02-15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边坡锚索施工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8518B (zh) 一种人工挖孔支护桩预应力锚索锚固构造的施工方法
CN108343068B (zh) 复合土钉墙与桩锚支护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2312008B1 (ko) 프리스트레스트 엄지말뚝을 이용한 2열 자립식 흙막이 공법
CN111395358A (zh) 一种双排桩竖挡横锚新型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09132A (zh) 一种基于钢栈桥锚固桩的施工方法
CN110777802A (zh) 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76998A (zh)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N215211096U (zh) 一种组合式双排抗滑桩支挡结构
CN113417300A (zh)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35768U (zh) 复合土钉墙与桩锚支护复合支护结构
CN113982004B (zh) 一种锚索-加筋土组合挡土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KR101310677B1 (ko) 레이커 및 합벽 선시공을 이용한 경사대지에서의 역타공법
CN104612719A (zh) 一种软岩隧道洞口防坍塌处理方法
CN111997628B (zh) 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CN212358029U (zh) 一种用于缆索吊机的隧道式锚碇结构
CN110725708B (zh) 利用缆索加固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的结构及方法
CN111877123A (zh) 对抗不平衡水平推力的三拱桥结构
CN106836223B (zh) 一种拔桩方法
CN220394552U (zh) 一种设有斜撑的三排桩锚索基坑支护结构
CN219011202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纠倾技术的锚索竖向加载系统
KR101765061B1 (ko) 매입말뚝 고정장치
CN217811076U (zh) 一种复合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18932918U (zh) 桥台纠偏加固结构
CN105133664B (zh) 一种组合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20248100U (zh) 一种高含水率土质隧道洞外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