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1483A -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1483A
CN111671483A CN202010636326.9A CN202010636326A CN111671483A CN 111671483 A CN111671483 A CN 111671483A CN 202010636326 A CN202010636326 A CN 202010636326A CN 111671483 A CN111671483 A CN 111671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ring
implant
spiral spring
main body
devic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63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杰清
向勇刚
俞潮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m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m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m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m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63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14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1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1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27Type of occlusion
    • A61B17/12031Type of occlusion complete occlu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9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 A61B17/1210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 A61B17/12113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within an aneury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131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 A61B17/12168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having a mesh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9Markers, e.g. radio-opaque or breast lesions mar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2017/1205Int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系统包括植入物、传输管、传输导丝、分离点和分离器。传输导丝推动植入物向目标腔体的方向移动,通过观察植入物的显影标记,判断分离器断开传输导丝和植入物的分离点的时刻。植入物包括封堵装置主体和螺旋弹簧圈。螺旋弹簧圈的一端连接到封堵装置主体的近端,另一端沿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成圆盘状并与其相抵接,螺旋弹簧圈的外径B大于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当植入物被植入目标腔体内时,螺旋弹簧圈在目标腔体内部重新卷绕成圆盘状。螺旋弹簧圈周缘与腔体内壁相抵接,挤压腔体内壁,形成稳定的相互支撑。螺旋弹簧圈对封堵装置主体产生稳定的支撑力,植入物在目标腔体内封堵更稳定。

Description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介入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以介入封堵治疗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为例。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部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瘤状突出。由于血流动力学,血管分叉部最易受到血流冲击形成动脉瘤。血液流动持续对分叉部位的血管壁产生轴向的剪切应力,血流速度越快,分叉部位受到的剪切应力越大,当剪切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造成动脉内膜受损或撕裂而逐渐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形成后,动脉血管的血流经过动脉瘤时进入动脉瘤的远端,对动脉瘤的远端外侧壁造成冲击,导致血流速度减缓。接着,血流沿着动脉瘤的内壁流动,逐渐形成涡流,最终血流经动脉瘤的近端流出。动脉瘤被血流不断冲击,一旦动脉瘤受损至破裂,破裂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死亡率高发的疾病之一。
为了减弱血液流动对动脉瘤瘤腔的作用力,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往动脉瘤瘤腔内植入植入物,加固动脉瘤。
根据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298904.7的中国专利,具体为一种颅内动脉瘤的封堵装置,如图1所示,该封堵装置包括封堵装置主体1、近端显影标记11、远端显影标记12、传输导丝4、分离点5、传输管3和分离器6。
封堵装置主体1由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成网状,封堵装置主体1的近端与远端分别被近端显影标记11和远端显影标记12束拢固定。封堵装置主体1收束于传输管3内。传输导丝4位于传输管3内,近端显影标记11与传输导丝4远端中间设有分离点5,传输导丝4近端与分离器6相连。
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通过血管造影确定颅内动脉瘤的位置,从股动脉或肱动脉将封堵装置导入血管内,推动传输管3至载瘤动脉处,通过显影标记确定封堵装置主体1的位置。当传输管3远端穿过动脉瘤的开口时,推送传输导丝4释放封堵装置主体1,封堵装置主体1由传输管3内移出并由于自身的形状记忆功能在瘤腔内扩张。
然而,结合图1和图2,血管分叉处的动脉瘤被植入封堵装置后,血液从血管主路流入动脉瘤瘤腔,冲击瘤腔内的封堵装置。由于分叉处血流流速较高,封堵装置容器塌陷,造成封堵不稳定。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封堵装置受到血流冲击后,难以稳定地封堵动脉瘤,不利于动脉瘤的修复。
此外,结合图1和图3,在封堵装置主体1被传输至动脉瘤远端内壁时,封堵装置主体1的远端显影标记12先于封堵装置主体1接触到瘤内壁,由于远端显影标记12的材质硬度较大,容易顶破瘤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能够稳定封堵目标腔体。
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包括封堵装置主体,封堵装置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以及连接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的若干根金属丝,金属丝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和
近端螺旋弹簧圈,近端螺旋弹簧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其一端连接到近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成圆盘状,圆盘状的近端螺旋弹簧圈与封堵装置主体相抵接,并且近端螺旋弹簧圈的外径B大于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
因为金属丝和近端螺旋弹簧圈的形状记忆特性,金属丝和近端螺旋弹簧圈被送入瘤腔内部以后,能够恢复预先设定的形态。
当植入物被植入目标腔体内时,利用形状记忆功能,近端螺旋弹簧圈能够在目标腔体内部重新卷绕成圆盘状。由于近端螺旋弹簧圈的外径B大于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圆盘状的近端螺旋弹簧圈周缘与腔体内壁相抵接,挤压腔体内壁,形成稳定的相互支撑。因为近端螺旋弹簧圈与封堵装置主体相抵接,所以近端螺旋弹簧圈对封堵装置主体产生稳定的支撑力,相比于仅有封堵装置主体被植入目标腔体内的情况,植入物在目标腔体内封堵更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能够降低腔体内壁被植入物损伤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包括封堵装置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以及连接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的若干根金属丝,金属丝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和
远端螺旋弹簧圈,远端螺旋弹簧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其一端连接到远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入物被植入目标腔体的过程中,远端螺旋弹簧圈先于远端显影标记到达目标腔体的远端内壁,由于远端螺旋弹簧圈沿径向平面卷绕后能够与目标腔体的壁(例如是瘤壁)形成面接触,且远端螺旋弹簧圈的材质较远端显影标记的材质硬度小,远端螺旋弹簧圈对目标腔体远端内壁造成的损伤较小,介入封堵治疗更安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能够稳定封堵目标腔体并且降低腔体内壁被植入物损伤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包括
封堵装置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以及连接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的若干根金属丝,金属丝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还包括螺旋弹簧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螺旋弹簧圈包括
远端螺旋弹簧圈,其一端连接到远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和
近端螺旋弹簧圈,其一端连接到近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成圆盘状,圆盘状的近端螺旋弹簧圈与封堵装置主体相抵接,并且近端螺旋弹簧圈的外径B大于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入物被植入目标腔体的过程中,远端螺旋弹簧圈先于远端显影标记到达目标腔体的远端内壁,由于远端螺旋弹簧圈沿径向平面卷绕后能够与目标腔体的壁(例如是瘤壁)形成面接触,且远端螺旋弹簧圈的材质较远端显影标记的材质硬度小,远端螺旋弹簧圈对目标腔体远端内壁造成的损伤较小,介入封堵治疗更安全。
利用形状记忆功能,近端螺旋弹簧圈能够在目标腔体内部重新卷绕成圆盘状。由于近端螺旋弹簧圈的外径B大于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圆盘状的近端螺旋弹簧圈周缘与腔体内壁相抵接,挤压腔体内壁,形成稳定的相互支撑。因为近端螺旋弹簧圈与封堵装置主体相抵接,所以近端螺旋弹簧圈对封堵装置主体产生稳定的支撑力,相比于仅有封堵装置主体被植入目标腔体内的情况,植入物在目标腔体内封堵更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近端螺旋弹簧圈的中心部位向远离封堵装置主体的方向凸起。
以上结构的近端螺旋弹簧圈能够部分地削弱血流冲击力,并维持结构稳定,防止近端螺旋弹簧圈的中心部位在血流冲击力的作用下,向目标腔体内部塌陷。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近端螺旋弹簧圈的金属覆盖率大于封堵装置主体的金属覆盖率。
该结构能够增大植入物近端的金属覆盖率,减缓血流流速,使得目标腔体更易闭塞。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螺旋弹簧圈包括
弹簧圈;和
细丝,延伸穿过弹簧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细丝延伸穿过弹簧圈形成螺旋弹簧圈,相比于仅有弹簧圈或细丝的情况,螺旋弹簧圈的金属覆盖率增大,能够减缓血流流速,目标腔体更易闭塞。
另外,以上结构的螺旋弹簧圈的设置,细丝盘旋且抵接弹簧圈内壁,对弹簧圈限位,螺旋弹簧圈的形状比仅有弹簧圈时更易定型。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封堵装置主体于近端显影标记与其结合处向近端显影标记凸起。
该结构使封堵装置主体的近端面更容易收束在近端显影标记内。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小于0.8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装置主体更易被植入目标腔体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的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传输管;
传输导丝,延伸穿过传输管;
分离点,设置于传输导丝的远端和近端螺旋弹簧圈的近端之间;和
分离器,用以断开分离点;
传输导丝的近端与分离器连接,近端螺旋弹簧圈的近端设有显影标记。
通过上述系统结构的设置,将传输管插入与目标腔体连通的血管,由于传输导丝延伸穿过传输管,传输导丝能够沿传输管将与之相连的植入物传输至目标腔体内。由于近端螺旋弹簧圈具有形状记忆性,能够将其收束于传输管内。由于近端螺旋弹簧圈与传输导丝的远端连接,传输导丝向目标腔体的方向移动时,近端螺旋弹簧圈被推动向目标腔体的方向移动。由于近端螺旋弹簧圈的近端设有显影标记,通过观察显影标记的位置,能够判断分离器断开分离点的时刻。由于分离点位置的设置,传输导丝和近端螺旋弹簧圈分离,与近端螺旋弹簧圈相连的植入物随近端螺旋弹簧圈被植入目标腔体内部以后,植入物由于形状记忆性,能够恢复预先设定的形态,实现更稳定的封堵功能。
此外,当植入物包括远端螺旋弹簧圈时,上述系统结构的设置,可同时实现减小目标腔体内壁损伤,提高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性的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的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传输管;
传输导丝,延伸穿过传输管;
分离点,设置于传输导丝的远端和近端显影标记之间;和
分离器,用以断开分离点;
传输导丝的近端与分离器连接。
由于远端螺旋弹簧圈具有形状记忆性,能够将其收束于传输管内。由于近端显影标记与传输导丝的远端连接,传输导丝向目标腔体的方向移动时,植入物被推动向目标腔体的方向移动。通过观察近端显影标记的位置,能够判断分离器断开分离点的时刻。由于分离点位置的设置,传输导丝和近端显影标记分离,植入物被送入目标腔体内,植入物结构及远端显影标记材质的设置,减小对目标腔体内壁的损伤,提高介入封堵治疗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封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封堵装置封堵分叉型动脉瘤内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远端显影标记接触瘤内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介入封堵治疗的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植入物封堵分叉型动脉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近端螺旋弹簧圈的中心部位向远离封堵装置主体的方向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封堵装置主体于近端显影标记与其结合处向近端显影标记凸起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封堵装置主体于近端显影标记与其结合处向近端显影标记凸起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封堵装置主体于近端显影标记与其结合处向近端显影标记凸起的轴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植入物封堵动脉瘤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植入物封堵动脉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封堵装置主体;11-近端显影标记;12-远端显影标记;
2-螺旋弹簧圈;21-近端螺旋弹簧圈;22-远端螺旋弹簧圈;
3-传输管;
4-传输导丝;
5-分离点;
6-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技术方案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远端”是指术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是指术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以介入封堵治疗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能够优化分叉型动脉瘤难以被封堵装置主体1稳定封堵的问题。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包括封堵装置主体1和螺旋弹簧圈2。
其中,如图4所示,封堵装置主体1包括近端显影标记11、远端显影标记12和若干根金属丝。
近端显影标记11和远端显影标记12同轴设置,若干根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丝连接近端显影标记11和远端显影标记12。
本实施方式中,以封堵装置主体1为圆柱形,金属丝以镍钛记忆合金丝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封堵装置主体1由72股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成网状。封堵装置主体1呈“圆柱形”,上下面分别呈“圆锥形”。
其中,螺旋弹簧圈2也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螺旋弹簧圈2的一端连接到近端显影标记11,另一端沿封堵装置主体1的径向平面卷绕成圆盘状,圆盘状的螺旋弹簧圈2与封堵装置主体1相抵接,并且螺旋弹簧圈2的外径B大于封堵装置主体1的外径A。
因为金属丝和螺旋弹簧圈2的形状记忆特性,封堵装置主体1和螺旋弹簧圈2被送入瘤腔内部以后,能够恢复预先设定的形态,具体地,封堵装置主体1能够在瘤腔内恢复到圆柱形,螺旋弹簧圈2能够在瘤腔内部重新卷绕成圆盘状。
植入物被送入瘤腔内后,圆柱形的封堵装置主体1被瘤腔内壁挤压形变,与瘤腔内壁相抵接。由于螺旋弹簧圈2的外径B大于封堵装置主体1的外径A,圆盘状的螺旋弹簧圈2周缘与腔体内壁相抵接,挤压腔体内壁,形成稳定的相互支撑。因为螺旋弹簧圈2与封堵装置主体1相抵接,所以螺旋弹簧圈2对封堵装置主体1产生稳定的支撑力。相比于仅有封堵装置主体1被植入瘤腔内的情况,植入物在瘤腔内封堵更稳定。
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圈2为近端螺旋弹簧圈21。
优选地,如图6所示,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中心部位向远离封堵装置主体1的方向凸起。该结构的设置能够部分地削弱血流冲击力,并维持植入物的结构稳定,防止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中心部位在血流冲击力的作用下,向目标腔体内部塌陷。
而且,以上结构的设计,使得植入物将瘤腔内的空间尽可能填塞,减低动脉瘤复发率。
优选地,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金属覆盖率大于封堵装置主体1的金属覆盖率,增大植入物近端的金属覆盖率,减缓血流流速,使得目标腔体更易闭塞。
流入瘤腔的血流在流速减缓后,流经封堵装置主体1,流速二次减缓,极大减轻了动脉瘤受血流冲击的压力。
具体地,近端螺旋弹簧圈21包括弹簧圈和延伸穿过弹簧圈的细丝。相比于仅有弹簧圈或细丝的情况,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金属覆盖率增大。另外,以上结构的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设置,细丝盘旋且抵接弹簧圈内壁,对弹簧圈限位,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形状比仅有弹簧圈时更易定型。
更为优选地,结合图7、图8和图9,封堵装置主体1与近端显影标记11的连接处,封堵装置主体1朝向近端显影标记11凸起,封堵装置主体1的近端面更易收束于近端显影标记11内。
优选地,封堵装置主体1的外径A小于0.8mm,封堵装置主体1更易被植入目标腔体内。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能够降低腔体内壁被植入物损伤的风险。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螺旋弹簧圈2与封堵装置主体1的连接位置和连接关系的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区分,螺旋弹簧圈2为远端螺旋弹簧圈22。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远端螺旋弹簧圈22的一端连接到远端显影标记12,另一端沿封堵装置主体1的径向平面卷绕。
植入物被植入瘤腔的过程中,远端螺旋弹簧圈22先于远端显影标记12到达瘤腔的远端内壁,由于远端螺旋弹簧圈22沿径向平面卷绕后能够与瘤壁形成面接触,且远端螺旋弹簧圈22的材质较远端显影标记12的材质硬度小,远端螺旋弹簧圈22对瘤腔远端内壁造成的损伤较小,介入封堵治疗更安全。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结合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在封堵装置主体1的近端显影标记11连接近端螺旋弹簧圈21,在封堵装置主体1的远端显影标记12连接远端螺旋弹簧圈22。
相应地,植入物的效果结合兼容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既能通过远端螺旋弹簧圈22的设置,降低植入物植入过程中,远端显影标记12对瘤腔远端内壁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提高介入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又能通过近端螺旋弹簧圈21对封堵装置主体1稳定支撑的设置,使瘤腔的封堵更稳定。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系统,如图4所示,该系统还包括传输管3、传输导丝4、分离点5和分离器6。
分离点5设置目的是为了将植入物与传输导丝4分离,在不影响此目的的情况下,不限分离点5设置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圈2仅为近端螺旋弹簧圈21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传输导丝4延伸穿过传输管3,分离点5设置于传输导丝4的远端和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近端之间,分离器6用以断开分离点5。
结合图4与图11,当植入物的螺旋弹簧圈2包括近端螺旋弹簧圈21和远端螺旋弹簧圈22时,分离点5的设置同上述一致。
传输导丝4的近端与分离器6连接,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近端设有显影标记。
将传输管3导入载瘤动脉,由于传输导丝4延伸穿过传输管3,传输导丝4能够沿传输管3将与之相连的植入物传输至瘤腔内。将近端螺旋弹簧圈21收束于传输管3内。由于近端螺旋弹簧圈21与传输导丝4的远端连接,传输导丝4向瘤腔的方向移动时,近端螺旋弹簧圈21被推动向瘤腔的方向移动。由于近端螺旋弹簧圈21的近端设有显影标记,通过观察显影标记的位置,能够判断分离器6断开分离点5的时刻。由于分离点5位置的设置,传输导丝4和近端螺旋弹簧圈21分离,与近端螺旋弹簧圈21相连的植入物随近端螺旋弹簧圈21被植入瘤腔内部以后,植入物由于形状记忆性,能够恢复预先设定的形态,实现更稳定的封堵功能。
当植入物包括远端螺旋弹簧圈22时,该系统结构的设置还能够同时实现减小瘤腔内壁损伤,提高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性的功能。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分离点5的位置不同。
具体为,结合图1和图10,当植入物的螺旋弹簧圈2仅为远端螺旋弹簧圈22时,分离点5设置于近端显影标记11和传输导丝4的远端之间。
该系统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减小瘤腔内壁损伤,提高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性的功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技术方案。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包括
封堵装置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以及连接所述近端显影标记和所述远端显影标记的若干根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近端螺旋弹簧圈,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近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成圆盘状,圆盘状的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与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相抵接,并且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的外径B大于所述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
2.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包括
封堵装置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以及连接所述近端显影标记和所述远端显影标记的若干根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远端螺旋弹簧圈,所述远端螺旋弹簧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远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
3.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包括
封堵装置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近端显影标记和远端显影标记,以及连接所述近端显影标记和所述远端显影标记的若干根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弹簧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螺旋弹簧圈包括
近端螺旋弹簧圈,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近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成圆盘状,圆盘状的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与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相抵接,并且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的外径B大于所述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
远端螺旋弹簧圈,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远端显影标记,另一端沿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的径向平面卷绕。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的中心部位向远离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的方向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的金属覆盖率大于所述封堵装置主体的金属覆盖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圈包括
弹簧圈;和
细丝,延伸穿过所述弹簧圈。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主体于所述近端显影标记与其结合处向所述近端显影标记凸起。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主体近端的外径A小于0.8mm。
9.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系统,具有如权利要求1或3-8的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入封堵治疗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输管;
传输导丝,延伸穿过所述传输管;
分离点,设置于所述传输导丝的远端和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的近端之间;和
分离器,用以断开所述分离点;
所述传输导丝的近端与所述分离器连接,所述近端螺旋弹簧圈的近端设有显影标记。
CN202010636326.9A 2020-07-03 2020-07-03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Pending CN111671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6326.9A CN111671483A (zh) 2020-07-03 2020-07-03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6326.9A CN111671483A (zh) 2020-07-03 2020-07-03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1483A true CN111671483A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57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6326.9A Pending CN111671483A (zh) 2020-07-03 2020-07-03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14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9168A (zh) * 2021-04-07 2021-07-06 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动脉瘤封堵装置
CN113855145A (zh) * 2021-10-29 2021-12-31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9168A (zh) * 2021-04-07 2021-07-06 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动脉瘤封堵装置
CN113069168B (zh) * 2021-04-07 2024-01-23 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动脉瘤封堵装置
CN113855145A (zh) * 2021-10-29 2021-12-31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系统
CN113855145B (zh) * 2021-10-29 2023-06-30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7414B2 (en) Spiral delivery system for embolic braid
US1085687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intravascular implants
JP3205526B2 (ja) 動脈瘤閉鎖デバイスアセンブリ
ES2689494T3 (es) Mecanismo de separación por espiral embólica con elemento calefactor y expulsor
JP4377688B2 (ja) 複雑な血管系での使用のための、伸展性バルーンを有する閉塞カテーテル
JP4127960B2 (ja) 着脱可能な動脈瘤頸部ブリッジ
WO1999063896A2 (en) Aneurysm closure device assembly
EP4349278A1 (en) Intratumor turbulent flow device
CN111671483A (zh)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US1053187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intravascular implants
US20240115837A1 (en) Conveying guide wi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12369030U (zh)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US20220338878A1 (en) Mechanical detachment system with a lever structure for deployment of endovascular devices
CN210112737U (zh) 封堵装置
CN112472211A (zh) 一种具有可扩张导向头端的导管装置
CN113226198A (zh) 用于治疗血管畸形的设备
US20230140095A1 (en) Detachment mechanism with a tab for delivering intravascular implants
CN219374794U (zh) 新型分叉动脉瘤封堵系统
CN220109783U (zh) 封堵装置及封堵系统
US20240156459A1 (en) Implant Delivery System With Multiple Detachment Mechanisms
CN214342505U (zh) 一种具有可扩张导向头端的导管装置
US20240065699A1 (en) Twister implant detachment mechanism
US20240016499A1 (en) Braided implant with atraumatic end
CN115844604A (zh) 一种血流导向支架系统
CN112823818A (zh) 具有灌注旁路的隔离式血管内治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