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0391A - 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0391A
CN111670391A CN201980010882.0A CN201980010882A CN111670391A CN 111670391 A CN111670391 A CN 111670391A CN 201980010882 A CN201980010882 A CN 201980010882A CN 111670391 A CN111670391 A CN 111670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ormula
substituent
film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8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0391B (zh
Inventor
西村直弥
三户部史岳
藤木优壮
武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70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0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0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0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2Esters of phenols or saturated alcohols
    • C08F222/22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2Esters of phenols or saturated alcohols
    • C08F222/24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08J7/0423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f inorganic material and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6Coating with compositions not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65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substances, e.g. absorption of additives in the surface of the artic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 C08K5/46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with oxygen or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47Th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3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6Organic displays, e.g. OL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19/5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019/54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tabilizing the alignment; Polymer stabilized align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光的变色减少的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依次具有:光学膜,具有使用包含本发明的二色性物质的组合物形成的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且透射率大于50%;λ/4板;及金属电极,在将光学膜在波长λ下的偏振度(%)设为P(λ)且将金属电极在波长λ下的反射率(%)设为R(λ)时,在波长450nm、550nm及650nm下的R/P的最小值相对于R/P的最大值的比例大于85%。

Description

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为代表的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外光的反射而使用将直线偏振片和λ/4板层叠而成的圆偏振片。
这种直线偏振片中的偏振器中广泛使用作为二色性物质的碘(专利文献1)。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7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如上所述,将直线偏振片和λ/4板层叠而成的圆偏振片用于防止具有金属电极及有机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以下,也称为“显示面板”。)的反射。
另一方面,为了使显示于显示面板上的图案(图像、字符等)变得清晰,要求从有机发光层产生的光容易向显示面板的视觉辨认侧透射。作为针对该问题的对策,可以举出使用包含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且透射率高的光学膜来代替以往的直线偏振片的方法。
然而,本发明人等得到了如下见解:当使用对从发光层产生的光的透射性优异的如上所述的光学膜时,会产生新的问题。即,从光学膜的视觉辨认侧照射的光的一部分会入射到上述显示面板所具有的金属电极中。而且,入射到金属电极中的光的反射光的一部分透射光学膜。此时,存在透射了光学膜的光(金属电极的反射光)看似变色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光的变色减少的层叠体。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将具有使用包含二色性物质的组合物形成的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且透射率高的光学膜、λ/4板及金属电极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中,若光学膜在特定波长下的偏振度与金属电极在特定波长下的反射率的关系满足规定的关系,则能够减少反射光的变色,并达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人等发现了通过以下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1]
一种层叠体,其依次具有:
光学膜,具有使用包含二色性物质的组合物形成的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且在波长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大于50%;
λ/4板;及
金属电极,
在将上述光学膜在波长λ下的偏振度(%)设为P(λ)且将上述金属电极在波长λ下的反射率(%)设为R(λ)时,满足下述式(A)。
100×[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85%式(A)
其中,上述式(A)中,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和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分别表示R(450)/P(450)、R(550)/P(550)及R(650)/P(650)中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2]
根据[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式(A)中,R(550)/P(550)不符合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且也不符合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
[3]
根据[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上述式(A)中,
R(450)/P(450)符合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且
R(650)/P(650)符合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
[4]
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光学膜在555~700nm内具有偏振度的最大值,且满足P(450)<P(550)。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二色性物质包含后述的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后述的式(1)中,A1、A2及A3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后述的式(1)中,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后述的式(1)中,m表示1~4的整数,当m为2~4的整数时,多个A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二色性物质包含后述的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
后述的式(2)中,A4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后述的式(2)中,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后述的式(2)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种原子。
后述的式(2)中,R1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
后述的式(2)中,R2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后述的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后述的式(2)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时,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n为0。
[7]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总质量为25质量%以下。
[8]
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λ/4板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
[9]
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金属电极为夹持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有机发光层的电极。
[10]
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金属电极为触摸传感器所具有的电极。
发明效果
如以下所示,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反射光的变色减少的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一般的金属的反射光谱的曲线图。
图3是对每个波长示出光学膜的偏振度的曲线图。
图4是对每个波长示出金属的反射率除以光学膜的偏振度而得到的值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总称。
在本发明中,Re(λ)及Rth(λ)各自表示在波长λ下的面内的延迟及厚度方向的延迟。没有特别记载时,波长λ设为550nm。
在本发明中,Re(λ)及Rth(λ)为在AxoScanOPMF-1(OptoScience,Inc.制造)中在波长λ下测定出的值。通过在AxoScan中输入平均折射率((nx+n y+nz)/3)和膜厚(d(μm))来计算出
慢轴方向(°)
Re(λ)=R0(λ)
Rth(λ)=((nx+ny)/2-nz)×d。
另外,R0(λ)显示为由AxoScanOPMF-1计算出的数值,但表示Re(λ)。
在本说明书中,折射率nx、ny及nz是使用阿贝折射率(NAR-4T,ATAGOCO.,LTD.制造)且光源使用钠灯(λ=589nm)来进行测定的。并且,当测定波长依赖性时,在多波长阿贝折射仪DR-M2(ATAGOCO.,LTD.制造)中能够以与干扰过滤器的组合来进行测定。
并且,能够使用聚合物手册(JOHNWILEY&SONS,INC)及各种光学膜的产品目录的值。以下例示出主要的光学膜的平均折射率的值:纤维素酰化物(1.48)、环烯烃聚合物(1.52)、聚碳酸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及聚苯乙烯(1.59)。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角度(例如“90°”等角度)及其关系(例如“正交”及“平行”等),视为包含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允许的误差的范围。例如,是指在严格的角度±10°的范围内,与严格的角度的误差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
[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依次具有(层叠而成):具有使用包含二色性物质的组合物形成的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且在波长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大于50%的光学膜、λ/4板及金属电极。
在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在将上述光学膜在波长λ下的偏振度(%)设为P(λ)且将上述金属电极在波长λ下的反射率(%)设为R(λ)时,满足后述的式(A)。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中的图均为示意图,各层的尺寸及位置关系并不一定限定于这些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层叠体10具有光学膜12、λ/4板14及具有未图示的金属电极的显示元件16,并且依次具有各部件。
光学膜12具有透明支撑体12a和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2b,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2b配置于λ/4板14侧。
层叠体10可以在光学膜12与λ/4板14之间具有未图示的粘接层。
光学膜12可以在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2b中的与透明支撑体12a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未图示的保护层。
光学膜12可以在透明支撑体12a与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2b之间具有未图示的取向膜。
另外,虽然示出了光学膜12具有透明支撑体12a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中的光学膜也可以不具有透明支撑体。
〔偏振度与反射率的关系〕
在将光学膜在波长λ下的偏振度(%)设为P(λ)且将金属电极在波长λ下的反射率(%)设为R(λ)时,本发明的层叠体满足下述式(A)。
100×[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85%式(A)
其中,上述式(A)中,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和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分别表示R(450)/P(450)、R(550)/P(550)及R(650)/P(650)中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以下,将“R(450)/P(450)”的值略记为“X”,将“R(550)/P(550)”的值略记为“Y”,将“R(650)/P(650)”的值略记为“Z”。
因此,式(A)能够替换为100×{min(X,Y,Z)/max(X,Y,Z)}>85%。
并且,将通过式(A)的100×{min(X,Y,Z)/max(X,Y,Z)}计算出的值略记为“A”。
光学膜在波长λ下的偏振度(%)即P(λ)为根据光学膜的透射率并通过后述的实施例栏中所记载的式求出的值。
金属电极在波长λ下的反射率(%)即R(λ)由反射光谱求出,该反射光谱是使用形成于聚酯薄膜上的构成金属电极的金属的蒸镀膜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的。
在图1所示的层叠体10中,在将光学膜12中的与λ/4板1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即,透明支撑体12a侧)设为视觉辨认侧时,从透明支撑体12a的表面入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光学膜12及λ/4板14而到达显示元件16中的金属电极。在该情况下,当入射到金属电极中并被反射的反射光的一部分透射了光学膜12时,金属电极的反射光会被观察者视觉辨认。
在此,图2是一般的金属的反射光谱的一例,纵轴表示反射率R(%),横轴表示波长λ(nm)。如图2所示,可见光区域(400~700nm)中的金属的反射光谱具有随着移向长波长侧而变高的倾向。因此,根据图2的反射光谱,金属的反射光的红色色调较强。
通常,若使用光的透射率低的光学膜,则金属电极的反射光被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二色性物质的吸收轴吸收,因此不易产生反射光的变色问题。
相对于此,当为了从图像显示装置显示清晰的图像而使用了光的透射率高的光学膜时,金属电极的反射光的一部分不被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二色性物质的吸收轴吸收而透射光学膜的视觉辨认侧,因此存在观察者会看到更多变色的光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发现了若根据构成金属电极的金属的反射光谱而对每个波长调节光学膜的偏振度,则能够抑制金属电极的反射光的变色。
在此,图3是对每个波长示出光学膜的偏振度P(%)的曲线图。如图3所示,当使用了偏振度P随着移向长波长侧而变高的光学膜时,光学膜(二色性物质)容易吸收长波长侧的光。
即,推测若如图4所示,金属的反射率R(%)除以光学膜的偏振度P(%)而得到的值(R/P)在每个波长下取相同程度的值,则能够抑制透射光学膜而被视觉辨认的反射光的变色。
根据这种观点,本发明人等发现了如下:选择光的3原色即蓝、绿及红的波长范围中代表性的波长(450nm、550nm及650nm),当每个波长的R/P值(即,式(A)中的X、Y及Z)的偏差小时,能够抑制透射光学膜而被视觉辨认的反射光的变色。具体而言,若式(A)的X、Y、Z中最小值(min(X,Y,Z))相对于最大值(max(X,Y,Z))的比例为85%以上,则接近如图4所示的每个波长的R/P之差小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透射光学膜而被视觉辨认的反射光的变色。
上述A为85%以上,从能够进一步抑制反射光的变色的观点考虑,优选88%以上,尤其优选90%以上。上述A的上限值优选100%以下。
上述Y优选不符合min(X,Y,Z),且也不符合max(X,Y,Z)。即,在X、Y及Z中,Y优选为中间值。上述Y为与容易被人眼视觉辨认的波长相对应的值。因此,若Y为均不符合最大值及最小值中的任何一个的中间值,则反射光的变色不易被视觉辨认。
并且,优选X符合min(X,Y,Z),且Z符合max(X,Y,Z)。即,优选满足X<Y<Z的关系。由此,可进一步抑制反射光的变色。
光学膜优选在555~700nm内具有偏振度的最大值,且满足P(450)<P(550)。由此,光学膜的每个波长的偏振度P成为对应于反射率R随着移向长波长侧而变高的一般的金属的反射光谱。因此,可进一步抑制反射光的变色。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光学膜〕
光学膜在波长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大于50%,优选52%以上,尤其优选55%以上。由此,在显示面板上能够显示清晰的图案。
本说明书中的光学膜的透射率是指根据在波长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学膜的透射率,为了抑制表面反射的影响而将TAC基材作为参考且利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比可见度进行了可见度校正的透射率。另外,光学膜的透射率的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如后述的实施例栏所示。
作为将光学膜的透射率调节为50%以上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举出使用有机色素(尤其是后述的特定二色性物质)作为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中所包含的二色性物质的方法。
例如,能够利用二色性物质的种类、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中的二色性物质的含量或使用多种二色性物质时的各二色性物质的掺和比等来调节光学膜的偏振度。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
光学膜具有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为使用包含二色性物质的组合物形成的膜。光学膜具有作为取出直线偏振光的直线偏振片的功能。
(二色性物质)
二色性物质只要可得到透光性高的(光的透射率为50%以上)的光学膜,则并不受特别限定,但从取向度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简称为“特定二色性物质”。)。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中可以包含下述二色性物质其本身,也可以包含下述二色性物质的聚合物,也可以包含这两者。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091
其中,式(1)中,A1、A2及A3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并且,式(1)中,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并且,式(1)中,m表示1~4的整数,当m为2~4的整数时,多个A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m优选为1或2。
对上述式(1)中A1、A2及A3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237]~[0240]段中所记载的取代基组G,其中,优选卤原子、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或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4-甲基苯氧基羰基、4-甲氧基苯基羰基等)等,尤其优选烷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5的烷基。
另一方面,作为2价的芳香族基团,例如可以举出2价的芳香族烃基及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
作为上述2价的芳香族烃基,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亚苯基、枯烯基(cumenylenegroup)、均三甲苯基、甲亚苯基(tolylenegroup)及亚二甲苯基等。其中,优选亚苯基。
并且,作为上述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优选源自单环或2环性的杂环的基团。作为构成芳香族杂环基的除碳以外的原子,可以举出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当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时,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芳香族杂环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亚吡啶基(吡啶-二基)、亚喹啉基(喹啉-二基)、亚异喹啉基(异喹啉-二基)、苯并噻二唑-二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基及噻吩并噻唑-二基(以下,简称为“噻吩并噻唑基”。)等。
在上述2价的芳香族基团之中,优选2价的芳香族烃基。
在此,优选A1、A2及A3中的任意一个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另外,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与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中的取代基相同,优选的方式也相同。
并且,更优选A1、A2及A3中的A2为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在该情况下,A1及A2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当A2为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时,优选A1及A2中的至少一者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烃基,更优选A1及A2这两者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烃基。
对上述式(1)中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取代基,优选为了提高溶解性或向列液晶性而导入的基团、为了调节作为色素的色调而导入的具有供电子性或吸电子性的基团或具有为了固定取向而导入的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的基团。
例如,作为取代基,包括烷基(是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及环己基等)、烯基(是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2~8的烯基,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烯丙基、2-丁烯基及3-戊烯基等)、炔基(是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2~8的炔基,例如可以举出炔丙基及3-戊炔基等)、芳基(是优选碳原子数6~30、更优选碳原子数6~2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苯乙烯基、萘基及联苯基等)、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是优选碳原子数0~20、更优选碳原子数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0~6的氨基,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及苯胺基等)、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5,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及丁氧基等)、氧羰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5,尤其优选碳原子数2~10,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及苯氧基羰基等)、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等)、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氨基及苯甲酰氨基等)、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2~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氨基等)、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7~20,更优选碳原子数7~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7~12,例如可以举出苯基氧羰基氨基等)、磺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氨基及苯磺酰氨基等)、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0~20,更优选碳原子数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0~6,例如可以举出氨磺酰基、甲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及苯基氨磺酰基等)、氨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氨甲酰基、甲基氨甲酰基、二乙基氨甲酰基及苯基氨甲酰基等)、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硫基及乙硫基等)、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6~20,更优选碳原子数6~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6~12,例如可以举出苯硫基等)、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基及甲苯磺酰基等)、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亚磺酰基及苯亚磺酰基等)、脲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脲基、甲基脲基及苯基脲基等)、磷酸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二乙基磷酸酰胺基及苯基磷酸酰胺基等)、羟基、巯基、卤原子(例如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等。)、氰基、硝基、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偶氮基、杂环基(是优选碳原子数1~30、更优选碳原子数1~12的杂环基,例如为具有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等杂原子的杂环基,例如可以举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哌啶基、吗啉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咪唑基及苯并噻唑基等)、甲硅烷基(是优选碳原子数3~40、更优选碳原子数3~3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3~24的甲硅烷基,例如可以举出三甲基甲硅烷基及三苯基甲硅烷基等)。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并且,当具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作为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炔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氧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羰基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磺酰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磺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甲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磺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脲基、硝基、羟基、氰基、亚氨基、偶氮基、卤原子及杂环基,更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氧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硝基、亚氨基及偶氮基。
优选L1及L2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更优选L1及L2这两者中包含交联性基团。
作为交联性基团,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40]~[0050]段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从反应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苯乙烯基,优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作为L1及L2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烷基、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二烷基氨基及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烷氧基。
在本发明中,出于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中所包含的特定二色性物质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的原因,优选特定二色性物质为下述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131
其中,式(2)中,A4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并且,式(2)中,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并且,式(2)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种原子。
并且,式(2)中,R1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
并且,式(2)中,R2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并且,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并且,式(2)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时,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n为0。
上述式(2)中,A4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式(1)中的A1~A3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相同。
作为A4的优选方式,为亚苯基。
上述式(2)中,L3及L4所表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式(1)中的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相同。
作为L3及L4的优选方式,为L3及L4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交联性基团,作为更优选的方式,为L3及L4这两者包含交联性基团。由此,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中所包含的特定二色性物质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层叠体的高温耐久性及湿热耐久性变得更良好。
并且,作为L3及L4的交联性基团的优选方式,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上述式(2)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种原子,从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氮原子。
并且,从容易使特定二色性物质在短波长侧具有吸收(例如,在500~530nm附近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观点考虑,上述式(1)中的E优选为氧原子。
另一方面,从容易使特定二色性物质在长波长侧具有吸收(例如,在600nm附近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观点考虑,上述式(1)中的E优选为氮原子。
上述式(2)中,R1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优选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接着,对R1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进行说明。
作为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卤原子等。
作为烷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其中,优选碳原子数1~6的直链状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3的直链状的烷基,进一步优选甲基或乙基。
作为烷氧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其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烷氧基,尤其优选为甲氧基或乙氧基。
上述式(2)中,R2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R2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式(2)的R1中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当E为氮原子时,R2成为存在于式(2)中的基团(即,是指n=1的情况)。另一方面,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R2成为不存在于式(2)中的基团(即,是指n=0的情况)。
上述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R3所表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中的取代基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上述式(2)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时,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n为0。
作为上述式(1)所表示的特定二色性物质,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152351号公报的[0051]~[0081]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其内容被编入本说明书中。
在这些之中,作为具有上述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特定二色性物质,除了日本特开2010-152351号公报的[0074]~[0081]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D-1)~(D-53)以外,还可以优选举出以下所示的化合物(D-54)~(D-58)。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151
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总质量,优选25质量%以下,更优选20质量%以下,尤其优选18质量%以下。并且,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的下限值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总质量,优选5质量%以上,更优选8质量%以上,尤其优选10质量%以上。
若二色性物质的含量为25质量%以下,则可得到透光性高的薄膜,因此在显示面板上能够显示清晰的图案(例如,图像及字符)。并且,若二色性物质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则当将光学膜用作防反射膜时,可充分发挥其功能。
在本发明中,出于能够一边抑制二色性物质的析出一边使二色性物质以更高的取向度取向的原因,优选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为使用与上述二色性物质一起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液晶性组合物”。)形成的膜。
(液晶性化合物)
作为液晶性组合物所包含的液晶性化合物,能够使用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及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在此,“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中不具有重复单元的液晶性化合物。
并且,“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中具有重复单元的液晶性化合物。
作为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3-22870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热致液晶性高分子。并且,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可以在末端具有交联性基团(例如,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
(表面改良剂)
液晶性组合物优选包含表面改良剂。通过包含表面改良剂,可期待涂布表面的平滑性得到提高而取向度得到提高以及抑制凹陷及不均匀而面内均匀性得到提高。
作为表面改良剂,优选使液晶性化合物在涂布表面侧呈水平的表面改良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253]~[0293]段落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水平取向剂)。
当液晶性组合物包含表面改良剂时,表面改良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性组合物中的上述二色性物质与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0.001~5质量份,更优选0.01~3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
液晶性组合物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具有感光性的化合物即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可以举出α-羰基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367661号、美国专利第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偶姻醚(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α-烃取代的芳香族偶姻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多核醌化合物(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及美国专利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吖啶及吩嗪化合物(日本特开昭60-10566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噁二唑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12970号说明书)及酰基氧化膦化合物(日本特公昭63-040799号公报、日本特公平5-02923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09578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029997号公报)等。
作为这种光聚合引发剂,也能够使用市售品,可以举出BASF公司制造的IRGACURE184、IRGACURE907、IRGACURE369、IRGACURE651、IRGACURE819及IRGACUREOXE-01等。
当本发明的液晶性组合物包含聚合引发剂时,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性组合物中的上述二色性物质与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0.01~30质量份,更优选0.1~15质量份。通过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为0.01质量份以上,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固化性变得良好,通过为30质量份以下,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取向变得良好。
(溶剂)
从操作性等观点考虑,液晶性组合物优选包含溶剂。
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及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二噁烷及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例如,己烷等)、脂环式烃类(例如,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及三甲基苯等)、卤化碳类(例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苯及氯甲苯等)、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乙酸丁酯等)、醇类(例如,乙醇、异丙醇、丁醇及环己醇等)、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及1,2-二甲氧基乙烷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及二甲基乙酰胺等)及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等)等有机溶剂以及水。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在这些溶剂之中,优选使用有机溶剂,更优选使用卤化碳类或酮类。
当液晶性组合物包含溶剂时,溶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性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80~99质量%,更优选为83~97质量%,尤其优选为85~95质量%。
(其他成分)
液晶性组合物还可以包含除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以外的二色性物质,并且可以包含多种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当包含多种二色性物质时,从使液晶性组合物进一步固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包含具有与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进行交联的交联性基团的二色性物质,进一步优选包含多种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
(形成方法)
使用上述液晶性组合物的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形成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依次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将上述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后述的透明支撑体上而形成涂布膜的工序(以下,也称为“涂布膜形成工序”。);及使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取向工序”。)。
另外,液晶性成分是不仅包含上述液晶性化合物,当上述二色性物质具有液晶性时,还包含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物质的成分。
涂布膜形成工序为将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而形成涂布膜的工序。
通过使用上述的包含溶剂的液晶性组合物或使用通过加热等而成为熔融液等液状物的液晶性组合物,容易将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
作为液晶性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辊涂法、凹版印刷法、旋涂法、绕线棒涂布法、挤压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逆向凹版涂布法、模涂法、喷涂法及喷墨法等公知的方法。
另外,在本方式中示出了将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设置于透明支撑体上的取向膜上涂布液晶性组合物。在后面对取向膜的详细内容进行叙述。
取向工序为使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工序。由此,可得到光吸收各向异性膜。
取向工序可以具有干燥处理。通过干燥处理,能够从涂布膜中去除溶剂等成分。干燥处理可以通过在室温下将涂布膜放置规定时间的方法(例如,自然干燥)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加热和/或送风的方法来进行。
在此,液晶性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有时通过上述涂布膜形成工序或干燥处理而取向。例如,在液晶性组合物制备成包含溶剂的涂布液的方式中,通过干燥涂布膜以从涂布膜中去除溶剂,可得到具有光吸收各向异性的涂布膜(即,光吸收各向异性膜)。
当在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时,也可以不实施后述的加热处理。
从制造适用性等方面考虑,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优选10~250℃,更优选25~190℃。若上述转变温度为10℃以上,则不需要用于将温度降低至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的冷却处理等,因此优选。并且,若上述转变温度为250℃以下,则即使在设为比暂时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更高温的各向同性液体状态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高温,能够减少热能的浪费以及基板的变形及变质等,因此优选。
取向工序优选具有加热处理。由此,能够使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因此能够将加热处理后的涂布膜优选用作光吸收各向异性膜。
从制造适用性等方面考虑,加热处理优选10~250℃,更优选25~190℃。并且,加热时间优选1~300秒,更优选1~60秒。
取向工序可以具有在加热处理之后实施的冷却处理。冷却处理为将加热后的涂布膜冷却至室温(20~25℃)左右的处理。由此,能够固定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的取向。作为冷却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定,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实施。
通过以上工序,能够得到光吸收各向异性膜。
另外,在本方式中,作为使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方法,可以举出干燥处理及加热处理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通过公知的取向处理来实施。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在上述取向工序之后具有使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固化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固化工序”。)。
例如,当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具有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时,固化工序通过加热和/或光照射(曝光)来实施。其中,固化工序优选通过光照射来实施。
固化中所使用的光源能够使用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等各种光源,但优选紫外线。并且,可以在固化时一边加热一边照射紫外线,也可以通过仅使特定波长透射的滤波器照射紫外线。
当一边加热一边进行曝光时,虽然曝光时的加热温度也取决于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但优选25~140℃。
并且,曝光也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当通过自由基聚合进行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固化时,可减少由氧引起的聚合的阻碍,因此优选在氮气氛下进行曝光。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定,优选0.1~5.0μm,更优选0.3~1.5μm。
<透明支撑体>
光学膜可以具有透明支撑体。当光学膜具有透明支撑体时,透明支撑体配置于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与λ/4板之间。
在此,在本发明中,“透明”表示可见光的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尤其优选为90%以上。
作为形成透明支撑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聚合物;聚苯乙烯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及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及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类聚合物;芳酯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等。
并且,作为形成透明支撑体的材料,优选热塑性降冰片烯类树脂。作为热塑性降冰片烯类树脂,可以举出ZeonCorporation制造的ZEONEX及ZEONOR以及JSRCorporation制造的ARTON等。
并且,作为形成透明支撑体的材料,还优选以三乙酰纤维素(TAC)为代表的纤维素类聚合物。
作为透明支撑体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定,优选100μm以下,更优选80μm以下,尤其优选10~80μm。
〔λ/4板〕
本发明的层叠体所具有的λ/4板配置于光学膜与金属电极之间。在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光学膜与λ/4板的组合能够用作圆偏振片。
在此,“λ/4板”是指具有λ/4功能的板,具体而言为将某一特定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板。
作为λ/4板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5/0277006号等。
例如,作为λ/4板为单层结构的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拉伸聚合物薄膜或在支撑体上设置有具有λ/4功能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相位差膜等,并且,作为λ/4板为多层结构的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将λ/4板与λ/2板层叠而成的宽频带λ/4板。
λ/4板的Re(550)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作为λ/4板有用的观点上,优选110~160nm,更优选120~150nm。
λ/4板优选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λ/4板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是指在测定了特定波长(可见光范围)下的面内的延迟(Re)值时,Re值随着测定波长变大而变相等或变高。
〔金属电极〕
本发明的层叠体所具有的金属电极例如优选为显示元件所具有的电极或触摸传感器所具有的电极。
显示元件是指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元件,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液晶单元、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简称为“EL”。)显示面板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等,在这些之中,优选有机EL显示面板。
有机EL显示面板为使用在金属电极之间(阴极与阳极之间)夹持有机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层)而成的有机EL元件来构成的显示面板。
触摸传感器为感测静电容量的变化或压力等的传感器,适用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而用作触摸面板。具体而言,作为触摸传感器,可以举出具有在薄膜的表面配置有金属电极的导电性薄膜的方式。
作为构成金属电极的材料,可以举出选自铝、铬、铜、银、金、铂、钽、镍、钛、钼、钨、铪、钒、铌、锰、镁、锆、铍、锡、锌、铟等中的金属元素及包含一种以上上述金属元素的合金等。
并且,作为构成金属电极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及金属氮化物。
作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可以举出铟锡氧化物、包含钨的铟氧化物、包含钨的铟锌氧化物、包含钛的铟氧化物、包含钛的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及添加有硅的铟锡氧化物等。
作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氮化物,可以举出氮化钛、氮化钽及氮化钨等。
在这些之中,作为构成金属的材料,从导电性及处理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包含银的材料,优选为银。
〔取向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以在上述透明支撑体与上述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之间具有取向膜。
作为形成取向膜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对有机化合物(优选聚合物)的膜表面的摩擦处理、无机化合物的倾斜蒸镀、具有微槽的层的形成及基于朗格缪尔布洛杰特法(LB膜)的有机化合物(例如,ω-二十三烷酸、双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硬脂酸甲酯等)的累积等方法。另外,还已知通过电场的赋予、磁场的赋予或光照射而产生取向功能的取向膜。
其中,在本发明中,从取向膜的预倾角的易控制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摩擦处理而形成的取向膜,从取向的均匀性的观点考虑,还优选通过光照射而形成的光取向膜。
<摩擦处理取向膜>
作为通过摩擦处理而形成的取向膜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材料,在许多文献中有记载,并且能够获得许多市售品。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聚乙烯醇或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关于取向膜,能够参考国际公开WO01/88574A1号公报的43页24行~49页8行的记载。取向膜的厚度优选0.01~10μm,更优选0.01~1μm。
<光取向膜>
作为通过光照射而形成的取向膜中所使用的光取向化合物,在许多文献等中有记载。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例,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6-2851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768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3813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9407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2172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404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564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3318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0983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883848号、日本专利第4151746号中所记载的偶氮化合物、日本特开2002-22903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芳香族酯化合物、日本特开2002-26554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1701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光取向性单元的马来酰亚胺和/或烯基取代的萘二酰亚胺化合物、日本专利第4205195号、日本专利第4205198号中所记载的光交联性硅烷衍生物、日本特表2003-520878号公报、日本特表2004-529220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第4162850号中所记载的光交联性聚酰亚胺、聚酰胺或聚酯。
在这些之中,作为光取向化合物,优选使用具有通过光的作用产生二聚化及异构化中的至少一种的光反应性基团的感光性化合物。
并且,优选光反应性基团具有选自包括肉桂酸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查耳酮衍生物、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偶氮苯化合物、聚酰亚胺化合物、芪化合物及螺哌喃化合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衍生物或化合物的骨架。
对由上述材料形成的光取向膜实施直线偏振光或非偏振光照射来制造光取向膜。
在本说明书中,“直线偏振光照射”、“非偏振光照射”是指用于使光取向材料产生光反应的操作。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根据所使用的光取向材料而不同,只要是该光反应中所需要的波长,则并不受特别限定。光照射中所使用的光的峰值波长优选200~700nm,更优选光的峰值波长为400nm以下的紫外光。
光照射中所使用的光源能够举出通常使用的光源,例如钨灯、卤素灯、氙气灯、氙气闪光灯、汞灯、汞氙气灯及碳弧灯等灯、各种激光器[例如,半导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氦镉激光器及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发光二极管以及阴极射线管等。
作为得到直线偏振光的方法,能够采用使用偏振片(例如,碘偏振片、二色色素偏振片及线栅型偏振片)的方法、使用棱镜类元件(例如,格兰-汤姆逊棱镜)或利用布儒斯特角的反射型偏振器的方法或使用从具有偏振光的激光光源出射的光的方法。并且,可以使用滤波器或波长转换元件等仅选择性地照射所需要的波长的光。
当所照射的光为直线偏振光时,采用从上表面向取向膜或从背面向取向膜的表面垂直或倾斜地照射光的方法。光的入射角度根据光取向材料而不同,优选0~90°(垂直),更优选40~90°。
当为非偏振光时,向取向膜倾斜地照射非偏振光。其入射角度优选10~80°,更优选20~60°,尤其优选30~50°。
照射时间优选1~60分钟,更优选1~10分钟。
当需要进行图案化时,能够采用将使用光掩模的光照射实施图案制作中所需要的次数的方法或通过激光扫描写入图案的方法。
〔粘接层〕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以在光学膜与λ/4板之间具有粘接层。
在本说明书中,“粘接层”是包含“粘合层”的概念。在此,“粘合”是粘接的一种,是指贴附于被粘物之后即使经过一定时间,贴附的力(粘合力)的变化也较小,根据需要能够进行剥离。并且,“粘接”是包含上述“粘合”的概念,简单地是指贴附的对象物彼此贴附成一体的状态。
粘接层优选包含粘合剂。作为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橡胶类粘合剂、(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硅酮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乙烯醇类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及纤维素类粘合剂等。
在这些之中,从透明性、耐候性及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酸类粘合剂(压敏粘合剂)。
粘接层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法等来形成:将粘合剂的溶液(粘接剂组合物)涂布于脱模片上,进行干燥之后,将其转印到透明树脂层的表面的方法;将粘合剂的溶液直接涂布于透明树脂层的表面,并进行干燥的方法。
粘合剂的溶液(粘接剂组合物)例如制备成在甲苯或乙酸乙酯等溶剂中溶解或分散有粘合剂的10~40质量%左右的溶液。
涂布法能够采用逆向涂布、凹版涂布等辊涂法、旋涂法、丝网涂布法、喷注涂布法、浸渍法及喷涂法等。
粘接剂组合物可以包含上述防静电剂,也可以包含除此以外的成分(例如,固化剂、偶联剂等)。
并且,作为脱模片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树脂薄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丝网;发泡片;金属箔等适当的薄片体等。
在本发明中,任意的粘接层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定,但优选3~50μm,更优选4~40μm,尤其优选5~30μm。
〔保护层〕
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光学膜可以具有保护层。当光学膜具有保护层时,保护层配置于比光吸收各向异性膜更靠λ/4板侧的位置。
保护层也被称为阻挡层或气体阻挡层(氧阻挡层),具有从大气中的氧等气体、水分或相邻层中所包含的化合物等保护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功能。
关于保护层,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4-159124号公报的[0014]~[0054]段、日本特开2017-121721号公报的[0042]~[0075]段、日本特开2017-115076号公报的[0045]~[0054]段、日本特开2012-213938号公报的[0010]~[0061]段、日本特开2005-169994号公报的[0021]~[0031]段的记载。
本发明的层叠体通过按照公知的方法以成为所期望的顺序的方式层叠各部件而得到,其制造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定。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及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限定性的解释。
[光学膜的制作]
<PVA层的制作>
用#18的绕线棒在作为透明支撑体的厚度40mm的TAC基材(TG40,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上连续涂布了下述组成的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然后,用100℃的暖风干燥2分钟,由此在TAC基材上形成了作为取向膜的厚度1.3mm的PVA(聚乙烯醇)层1。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61
将PVA103(KURARAYCO.,LTD.制造)作为原料,通过日本特开平9-152509中所记载的方法合成了下述结构的改性聚乙烯醇。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62
<光取向膜的形成>
以下述组成制备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1,一边搅拌一边溶解1小时,并用孔径0.45mm的过滤器进行了过滤。
在PVA层1上涂布过滤后的下述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1,并在60℃下干燥了1分钟。然后,使用偏振光紫外线曝光装置向所得到的涂布膜照射直线偏振光紫外线(照度4.5MW、照射量500MJ/cm2)而形成了光取向膜1。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63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71
光取向材料E-1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72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形成用组合物P1~P3的制备>
以下述组成制备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形成用组合物P1,一边搅拌一边在50℃下加热溶解1小时,并用孔径0.45mm的过滤器进行了过滤。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73
二色性偶氮色素化合物D1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74
二色性偶氮色素化合物D2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81
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M1(重复单元中的数值表示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M1中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有重复单元的摩尔%。)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82
表面改良剂F-1(重复单元中的数值表示表面改良剂F-1中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有重复单元的摩尔%。)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83
以下述组成制备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形成用组合物P2,一边搅拌一边在50℃下加热溶解1小时,并用孔径0.45mm的过滤器进行了过滤。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84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91
以下述组成制备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形成用组合物P3,一边搅拌一边在50℃下加热溶解1小时,并用孔径0.45mm的过滤器进行了过滤。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292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的形成)
用绕线棒在所得到的光取向膜1上以湿涂量成为5.1cc/m2的方式涂布了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形成用组合物P1。接着,在140℃下加热90秒钟,并冷却至变为室温(23℃)。接着,在80℃下加热60秒钟,并再次冷却至变为室温。然后,使用高压汞灯在照度28MW/cm2的照射条件下照射60秒钟,由此形成了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
如表1所示变更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形成用组合物的种类及湿涂量,并且以与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相同的方式形成了光吸收各向异性膜2~6。
<保护层1的形成>
用湿涂量为3.4cc/m2的绕线棒在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6的各自上连续涂布下述保护层形成用组合物1,并在60℃下进行了1分钟干燥。
然后,使用高压汞灯在照度28MW/cm2的照射条件下照射60秒钟而使保护层形成用组合物1固化,从而制作出在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6上形成有保护层1的光学膜1~6。
使用切片切削机切削保护层1的剖面,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观察测定了膜厚,其结果,膜厚为约0.7mm。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01
亲水性单体HM-1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02
<光学膜的透射率及偏振度>
以在光学显微镜(Nikon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ECLIPSEE600POL”)的光源侧插入直线偏振器的状态,在样品台上设置各光学膜之后,从透明支撑体侧照射光,使用多通道光谱仪(OCEANOPTICS,Inc.制造,产品名“QE65000”)测定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学膜的透射率,并利用以下式计算出偏振度。作为计算结果,将P(450)、P(550)、P(650)及Pmax的值示于表1。另外,Pmax是指在波长400~700nm下的偏振度的最大值,将显示出Pmax时的波长(λ:Pmax)一并示于表1。
偏振度P(%):P=100×√[(Ty0-Tz0)/(Ty0+Tz0)]
Tz0:光学膜对吸收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Ty0:光学膜对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并且,根据以上述方式测定出的透射率,为了校正表面反射的影响而将40mm的TAC基材(TG40,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作为参考且利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比可见度进行可见度校正来计算出光学膜的可见度校正透射率(%)。
[λ/4板的制作]
<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的制备>
(聚合物E-2的合成)
向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滴液漏斗及回流冷却管的反应容器中装入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100.0质量份、甲基异丁基酮500质量份及三乙胺10.0质量份,并在室温下搅拌了混合物。接着,将去离子水100质量份从滴液漏斗经30分钟滴加到所得到的混合物中之后,在回流下一边将混合物混合一边在80℃下使其反应了6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有机相,利用0.2质量%硝酸铵水溶液清洗了有机相,直至冲洗后的水成为中性。然后,在减压下从所得到的有机相中蒸馏除去溶剂及水,以粘稠的透明液体的形式得到了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
对该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进行了1H-NMR(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分析,其结果,在化学位移(Δ)=3.2ppm附近如理论强度那样得到基于环氧乙烷基的峰,确认到在反应中未产生环氧基的副反应。该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Mw为2,200,环氧当量为186g/摩尔。
接着,向100ml的三口烧瓶中装入上述中所得到的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10.1质量份、含有丙烯酸基的羧酸(TOAGOSEICO.,LTD.制造,商品名“ARONIXM-5300”,丙烯酸ω-羧基聚己内酯(聚合度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11
))0.5质量份、乙酸丁酯20质量份、利用日本特开2015-026050号公报的合成例1的方法得到的肉桂酸衍生物1.5质量份及四丁基溴化铵0.3质量份,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在90℃下搅拌了12小时。搅拌后,用与所得到的混合物等量(质量)的乙酸丁酯稀释混合物,进而水洗了3次稀释的混合物。浓缩所得到的混合物,反复进行2次用乙酸丁酯进行稀释的操作,最终得到了包含具有光取向性基团的聚有机硅氧烷(下述聚合物E-2)的溶液。该聚合物E-2的重均分子量Mw为9,000。并且,进行1H-NMR分析的结果,聚合物E-2中的具有肉桂酸酯基的成分为23.7质量%。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21
(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的制备)
混合以下成分而制备出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22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23
添加剂(B-1):San-AproLtd.制造的TA-60B(以下,参考结构式)
[化学式13]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24
<光学各向异性层用涂布液的制备>
制备出下述组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用涂布液。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31
另外,与下述液晶性化合物L-3及L-4的丙烯酰氧基相邻的基团表示丙烯基(甲基取代为乙烯基而得到的基团),下述液晶性化合物L-3及L-4表示甲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
流平剂G-1中的重复单元中的数值表示流平G-1中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有重复单元的摩尔%。
[化学式14]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32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41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制作>
(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并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用作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42
化合物F
[化学式15]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51
(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向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90质量份中加入下述消光剂溶液10质量份,制备出用作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52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制作)
将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上述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用平均孔径34mm的滤纸及平均孔径10mm的烧结金属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使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其两侧的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3层同时从流延口向20℃的滚筒上流延(带式流延机)。
接着,在成为滚筒上的薄膜的溶剂含有率大致为20质量%的状态的时点,从滚筒上剥取薄膜,将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用拉幅机夹具进行固定,一边以1.1倍的拉伸倍率沿横向拉伸一边进行了干燥。
然后,通过在热处理装置的辊之间输送所得到的薄膜而进一步进行干燥,从而制作出厚度40mm的光学膜,将其作为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所得到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面内延迟为0nm。
〔λ/4板的制作〕
用棒涂布机在所制作出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一侧的面上涂布了预先制备出的各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
涂布后,在120℃的加热板上干燥1分钟而去除溶剂,形成了厚度0.3mm的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层。
通过对所得到的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层进行偏振光紫外线照射(10MJ/cm2,使用超高压汞灯)而形成了光取向膜。
接着,用棒涂布机在光取向膜上涂布预先制备出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用涂布液而形成了组合物层。
将所形成的组合物层在加热板上暂时加热至110℃之后,冷却至60℃而使取向稳定化。
然后,保持为60℃,在氮环境气体下(氧浓度100ppm)通过紫外线照射(500MJ/cm2,使用超高压汞灯)将取向固定化而形成厚度2.3mm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从而制作出λ/4板(λ/4相位差膜1)。所得到的λ/4板1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为140nm。
<圆偏振片的制作>
通过粘合剂(粘接层)在λ/4板1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侧分别贴合光学膜1~6而得到了圆偏振片1~6。
[金属电极的制作]
通过蒸镀法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上蒸镀形成厚度15nm的银薄膜而制作出金属电极1。并且,以相同的方式,通过在PET薄膜上形成20nm的银薄膜而制作出金属电极2。
<金属电极的反射率>
在分光光度计“V-550”(JASCOCorporation制造)中安装适配器“ILV-471”并测定各金属电极的反射率R(%),根据所得到的反射光谱求出了R(450)、R(550)及R(650)。
使用根据金属电极的反射率R及光学膜的偏振度P而计算出的100×{R(450)/P(450)}、100×{R(550)/P(550)}、100×{R(650)/P(650)}来计算出上述A的值。将结果示于表1。
[层叠体的制作]
以圆偏振片的λ/4板侧成为金属电极侧的方式进行贴合,以成为金属电极1或2与圆偏振片1~6的表1的组合,从而得到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层叠体。
<反射色调的测定>
在分光光度计“V-550”(JASCOCorporation制造)中安装适配器“ILV-471”,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层叠体中的光学膜的表面侧照射光并测定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层叠体的积分反射光谱来计算反射色调a*和b*,并利用以下基准进行了评价。
A+:满足-1<a*<1且-1<b*<1。
A:满足3<a*<3且-3<b*<3,但不满足上述评价“A+”。
B:满足-7<a*<7且-7<b*<7,但不满足上述评价“A+”及“A”。
C:均不满足上述评价“A+”、“A”及“B”。
Figure BDA0002609490640000381
如表1所示,关于A的值超出85%的实施例1~5,反射光的变色得到抑制,反射光为大致中性的色调。
并且,在实施例1与实施例5的对比中,A的值在两个例子中相同,因此认为反射光的变色被抑制为相同程度。然而,在实施例5中可知,R(550)/P(550)不符合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且也不符合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因此反射光的变色的抑制效果尤其优异。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A的值为85%以下,反射光看似变色。
将搭载有有机EL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的SAMSUNGCo.,Ltd.制造的GALAXYS5(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分解,从有机EL显示装置上剥离带有圆偏振片的触摸面板,进而从触摸面板上剥离圆偏振片,使有机EL显示元件、触摸面板及圆偏振片分别单独分离。接着,将单独分离的触摸面板与有机EL显示元件再次贴合,进而将上述中所制作出的圆偏振片以λ/4板侧成为面板侧的方式贴合于触摸面板上,从而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
使用如此得到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了上述反射色调的评价,其结果,能够确认到呈现与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相同的倾向。
并且,将搭载有有机EL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的SAMSUNGCo.,Ltd.制造的GALAXYS5(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分解,从有机EL显示装置上剥离了带有圆偏振片的触摸面板。接着,将上述中所制作出的圆偏振片贴合于有机EL面板,从而制作出不具有触摸面板的有机EL显示装置。
使用如此得到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了上述反射色调的评价,其结果,能够确认到呈现与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相同的倾向。
符号说明
10-层叠体,12-光学膜,12a-透明支撑体,12b-光吸收各向异性膜,14-λ/4板,16-显示元件。

Claims (10)

1.一种层叠体,其依次具有:
光学膜,其具有使用包含二色性物质的组合物所形成的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且在波长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大于50%;
λ/4板;及
金属电极,
在将所述光学膜在波长λ下的偏振度(%)设为P(λ)、且将所述金属电极在波长λ下的反射率(%)设为R(λ)时,满足下述式(A),
100×[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85% 式(A)
其中,所述式(A)中,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和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分别表示R(450)/P(450)、R(550)/P(550)及R(650)/P(650)中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式(A)中,R(550)/P(550)不符合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且也不符合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式(A)中,
R(450)/P(450)符合min{R(450)/P(450),R(550)/P(550),R(650)/P(650)},且
R(650)/P(650)符合max{R(450)/P(450),R(550)/P(550),R(650)/P(65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光学膜在555~700nm内具有偏振度的最大值,且满足P(450)<P(55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二色性物质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2609490630000021
所述式(1)中,A1、A2及A3分别独立地表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所述式(1)中,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所述式(1)中,m表示1~4的整数,当m为2~4的整数时,多个A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二色性物质包含下述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2609490630000022
所述式(2)中,A4表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所述式(2)中,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所述式(2)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种原子,
所述式(2)中,R1表示氢原子、卤原子、也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也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
所述式(2)中,R2表示氢原子或也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所述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所述式(2)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时,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n为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总质量为25质量%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λ/4板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金属电极为夹持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有机发光层的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金属电极为触摸传感器所具有的电极。
CN201980010882.0A 2018-01-30 2019-01-30 层叠体 Active CN111670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3543 2018-01-30
JP2018013543 2018-01-30
PCT/JP2019/003135 WO2019151312A1 (ja) 2018-01-30 2019-01-30 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0391A true CN111670391A (zh) 2020-09-15
CN111670391B CN111670391B (zh) 2022-03-22

Family

ID=67478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882.0A Active CN111670391B (zh) 2018-01-30 2019-01-30 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7055B2 (zh)
JP (1) JP6910481B2 (zh)
KR (1) KR102467640B1 (zh)
CN (1) CN111670391B (zh)
WO (1) WO20191513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55847A1 (en) * 2018-01-30 2020-11-12 Fujifilm Corporation Lamina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96469A (ja) * 2021-12-27 2023-07-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23096468A (ja) * 2021-12-27 2023-07-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8024B (en) * 2000-02-07 2004-03-01 Sumitomo Chemical Co Transflective polarizing element
CN101203778A (zh) * 2005-06-21 2008-06-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用于偏振片的保护膜
JP2012027322A (ja) * 2010-07-26 2012-02-09 Nitto Denko Corp 反射防止層付き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822704A (zh) * 2010-03-31 2012-12-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膜、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91276A (ja) * 2012-03-12 2013-09-26 Panasonic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15163934A (ja) * 2013-08-09 2015-09-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シート
CN105283783A (zh) * 2013-06-06 2016-01-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片部件及使用该光学片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US20160062020A1 (en) * 2013-05-21 2016-03-03 Konica Minolta, Inc. Retardation film, and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retardation film
CN105452945A (zh) * 2013-08-12 2016-03-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80011234A1 (en) * 2015-03-30 2018-01-11 Fujifilm Corporation Phase difference film, circularly polarizing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7871B2 (en) * 2000-03-31 2004-08-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JP2006317747A (ja) 2005-05-13 2006-11-24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9535548B2 (en) * 2012-05-31 2017-0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WO2014041841A1 (ja) * 2012-09-11 2014-03-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782770B2 (ja) 2016-05-12 2020-11-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2色性色素化合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812396A (zh) * 2016-07-01 2018-04-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JP6910481B2 (ja) * 2018-01-30 2021-07-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8024B (en) * 2000-02-07 2004-03-01 Sumitomo Chemical Co Transflective polarizing element
CN101203778A (zh) * 2005-06-21 2008-06-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用于偏振片的保护膜
CN102822704A (zh) * 2010-03-31 2012-12-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膜、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27322A (ja) * 2010-07-26 2012-02-09 Nitto Denko Corp 反射防止層付き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191276A (ja) * 2012-03-12 2013-09-26 Panasonic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160062020A1 (en) * 2013-05-21 2016-03-03 Konica Minolta, Inc. Retardation film, and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retardation film
CN105283783A (zh) * 2013-06-06 2016-01-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片部件及使用该光学片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15163934A (ja) * 2013-08-09 2015-09-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シート
CN105452945A (zh) * 2013-08-12 2016-03-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80011234A1 (en) * 2015-03-30 2018-01-11 Fujifilm Corporation Phase difference film, circularly polarizing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55847A1 (en) * 2018-01-30 2020-11-12 Fujifilm Corporation Laminate
US11487055B2 (en) * 2018-01-30 2022-11-01 Fujifilm Corporation Lamin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1312A1 (ja) 2019-08-08
KR102467640B1 (ko) 2022-11-18
US11487055B2 (en) 2022-11-01
CN111670391B (zh) 2022-03-22
KR20200105876A (ko) 2020-09-09
US20200355847A1 (en) 2020-11-12
JPWO2019151312A1 (ja) 2021-02-25
JP6910481B2 (ja) 202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7424B (zh)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0476094B (zh) 偏振元件、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654903B (zh) 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JP7404411B2 (ja) 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527425B (zh)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1487055B2 (en) Laminate
CN111869325B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5698788A (zh)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684329B (zh) 层叠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US20210165148A1 (en)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1173694B2 (en) Lamin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5943331A (zh) 光学膜、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1703708B2 (en) Polarizing element,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1684324B (zh)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CN118131384A (zh) 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CN116235103A (zh) 层叠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