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9207B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69207B CN111669207B CN202010572917.4A CN202010572917A CN111669207B CN 111669207 B CN111669207 B CN 111669207B CN 202010572917 A CN202010572917 A CN 202010572917A CN 111669207 B CN111669207 B CN 1116692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network
- switching
- terminal
- signal attenu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检测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当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时,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引入软件切换方式替代硬件切换方式,简化了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复杂性,降低了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提高了集成度,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扩展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移动用户不断增多的必然产物,是对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等技术)的演进。5G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这不仅比先前的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而且还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另一个优势则是较低的网络延迟(即更快的响应时间),5G的响应时间为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由于数据传输更快,5G的通信开始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转向人与物之间的通信,甚至是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并成为了人类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
随着频率的增加,5G的天线尺寸越来越小,但天线数量却越来越多。对于5G的UE(User Equipment,终端/用户设备)来说,存在1T2R(1transmit and 2receive,1发2收)、1T4R(1transmit and 4receive,1发4收)、2T4R(2transmit and 4receive,2发4收)等更多的天线实现上行或者下行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从而增强UE的传输速率。目前的天线分布方案基本上都是在UE的四周,比如UE的四个角、顶部、下部、侧部等位置,因为这些位置有相对比较好的天线辐射环境。然而,天线数量的增多使得UE在被用户手持时经常性地出现由于某些位置被遮挡而导致信号衰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采用了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这一组网方式的5G来说,由于这类5G依赖于4G的驻网作为“锚点”进行组网的,其单独引入一个ENDC的射频前端模块,以保证5G NR(NewRadio,新无线电)的发射天线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的发射天线可以同时发射信号,实现LTE网络和NR网络的双上行,因此4G的LTE天线对于NSA的终端来说是优先级最高的天线,在使用时,必须保证优先级高的LTE天线的性能最佳,也即保证LTE天线不会受到手持的影响或者受到的影响最小。请参考图1,图1是一种NR无线系统的射频前端的模块框图。从图1可以看到,这个NR无线系统是1T4R的,整个系统有10个天线,其中Refarming NR指的就是和LTE同频的NR频段,非Refarming NR指的就是refarming NR频段的补集,包括3-6G的sub 6G频段和毫米波等。
为了解决天线数量多导致的信号衰减事件频繁发生的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进行天线合并的方案,以图1中的射频前端1和射频前端2这两个模块为例,通过合并射频前端1和射频前端2中的天线,减少UE的天线数量,从而减少整机受到的外界干扰输入源;请参考图2和图3,图2是现有技术中天线合并后的射频前端的模块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天线合并后的天线分布示意图;通过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由于使用了合路器,图2中天线的总数相对于图1减少了2个;而从图3可以看到,NR天线(5G主天线和分集天线合为NR天线,对应图2中的天线2)位于UE的右上部,其他两个MIMO天线(MIMO1天线和MIMO2天线,其中,MIMO1天线对应图2中的天线3,MIMO2天线对应图2中的天线4)分别位于UE的上部的左右两侧,LTE天线(4G主天线,对应图2中的天线1)则被设置在了UE的下部。这是因为UE下部这个位置的天线净空环境比较好,但实质上这个位置也最容易受到手持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又提出了进行天线切换的方案,即在LTE天线受到手持影响时,将LTE天线与NR天线的位置进行互换,使得即使UE处于手持状态,LTE天线也能很好的收发信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手持带来的影响。具体可参考图4,图4是现有技术中在图2的基础上进行天线合并后的射频前端的模块框图;从图4可以看到,现有技术通过增加两个DPDT(DoublePole Double Throw,双刀双掷)开关,使得天线1和天线2可以实现互相切换。然而,虽然这种天线切换方案能够切实提高天线的性能,使得LTE天线不会受到手持干扰或受到的干扰最小,但由于需要额外增加两个DPDT开关,因此也造成了制作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还会使得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变大,从而导致集成度低,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
当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时,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中,所述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
当所述第一天线出现信号衰减时,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
判断所述信号衰减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没有受到手持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中,在所述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次切换是否为有效切换;
若是,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若否,则取消切换,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中,所述判断当前次切换是否为有效切换的步骤包括:
将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进行比较;
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有效切换;
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无效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中,在所述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中,所述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的步骤包括:
通过压力检测、光感检测、温度检测或驻波比变化量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中,所述第一网络为LTE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NR网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手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干扰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
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时,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干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
当所述第一天线出现信号衰减时,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
判断所述信号衰减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没有受到手持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还包括有效性判断模块,所述有效性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当前次切换是否为有效切换;
若是,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若否,则取消切换,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有效性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将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进行比较;
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有效切换;
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无效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还包括切换恢复模块,所述切换恢复模块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手持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压力检测、光感检测、温度检测或驻波比变化量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第一网络为LTE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NR网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控制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引入软件切换方式替代硬件切换方式,简化了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复杂性,降低了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提高了集成度,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NR无线系统的射频前端的模块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天线合并后的射频前端的模块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天线合并后的天线分布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在图2的基础上进行天线合并后的射频前端的模块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代码-状态-天线映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请参阅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NSA组网的5G NR终端进行天线切换的场景,该场景下射频前端的硬件通路进行了和图2一样的天线合并,实现了硬件通路的极简化。且针对的天线布局也和图3一样。该方法由天线切换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集成于终端的内部。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则往下执行步骤S102,若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S1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传感器检测的方式确定终端当前是否处于手持状态。示例性的,可从压力检测、光感检测、温度检测或驻波比变化量检测中的选择至少一种检测方式进行实施。
以温度检测为例,由于人体温度一般均高于终端的温度,则通过比较温度传感器在前后两个时间点的温度值是否有上升,可确定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检测的手段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几种,也还可以采用终端上的其它传感器作为检测手段,比如SAR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加重力传感器等。但不论哪种检测手段,都要确保终端在手持的时候能被系统监测到,从而给系统提供一个触发信号,确保系统在接收到这个触发信号之后执行后续对应的动作。
S102、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若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则往下执行步骤S103,若所述第一天线未受到手持干扰,则返回执行步骤S101。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当天线受到手持干扰时会出现信号衰减的情况,所以可将手持状态下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作为判断依据来确定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
S103、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LTE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NR网络;在未切换前,所述第一天线为LTE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NR天线,但在切换完成后,所述第一天线变更为NR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变更为LTE天线;对应于图3中的变化则是天线1与天线2之间的切换。
为了保证天线切换后可以正常工作,本实施例要求待切换的两天线之间需要互相覆盖频率,即第一天线覆盖第二天线的频率,第二天线同时也覆盖第一天线的频率。针对Refarming NR频段,因为NR和LTE同频,这个天然满足;针对非Refarming NR频段,则只要在天线调试的时候针对对应的LTE和NR频段调试好对应频段的效率即可满足。
一般来说,NR天线和LTE天线在天线设计及其硬件调试是直接可以兼容适配两组天线要求的,也就是说NR模块和LTE模块在两组天线上工作的性能都是可以保证的,具体的性能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NR天线和LTE天线的性能指标表
天线1 | 天线2 | |
LTE | LTE的性能优 | LTE的性能次优 |
NR | NR的性能ok | NR的性能ok |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的是代码切换逻辑,即根据需要进行对应的LTE和NR的代码切换去实现天线的切换。这里需要考虑到射频收发芯片的端口特性。首先,射频收发芯片的发射和接收端口有LTE和NR的属性,即各个端口有处理LTE和NR的数据能力,如下表2所示:
表2:射频收发芯片的端口属性表
端口 | LTE属性 | NR属性 | 备注 |
端口1 | 支持 | 支持 | 芯片每个端口支持所有射频信号处理属性 |
端口2 | 支持 | 支持 | 芯片每个端口支持所有射频信号处理属性 |
端口3 | 支持 | 支持 | 芯片每个端口支持所有射频信号处理属性 |
端口4 | 支持 | 支持 | 芯片每个端口支持所有射频信号处理属性 |
端口5 | 支持 | 支持 | 芯片每个端口支持所有射频信号处理属性 |
端口6 | 支持 | 支持 | 芯片每个端口支持所有射频信号处理属性 |
端口7 | 支持 | 支持 | 芯片每个端口支持所有射频信号处理属性 |
其次,每个通路集成两路代码,如下表3所示:
表3:端口代码通路表
其中,代码1就是LTE的代码,代码2就是NR的代码。如果是直通态,天线1通路调用代码1(工作在LTE),天线2通路调用代码2(工作在NR);如果是交叉态,天线1通路调用代码2(工作在NR),天线2通路调用代码1(工作在LTE)。本实施例所指的天线切换也就是指“直通态”和“交叉态”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具体可参考图6,图6是代码-状态-天线映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通过引入软件切换方式替代硬件切换方式,不用前端增加电路实现硬件切换,简化了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复杂性,降低了硬件通路的插损,提升了天线通路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提高了集成度,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扩展性。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是在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步骤S102“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的进一步优化。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即:
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
当所述第一天线出现信号衰减时,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
判断所述信号衰减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没有受到手持干扰。
基于上述优化,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则往下执行步骤S202,若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S201。
S202、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若所述第一天线出现信号衰减,则往下执行步骤S203,若所述第一天线未出现信号衰减,则返回执行步骤S201。
S203、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信号通过射频系统的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Index,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衡量,上行信号通过TX功率衡量。一般来说,天线性能越好,avg(RSSI)越高,avg(TX)越低,如果天线性能很差,那么上行信号就进入MTPL(MaximumTransmit Power Level,最大功率传输)模式,下行信号很微弱。本实施例结合上下行信号的综合判断,即Δ(avg(RSSI)-avg(TX))进行天线信号衰减量的计算,从而实现对天线受干扰程度的判定。
S204、判断所述信号衰减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若所述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并执行步骤S205,若所述信号衰减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未受到手持干扰,并返回执行步骤S201。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每次的手持状态都会对天线有致命的影响,而且也存在一些信号的突然衰落导致的系统的误触发这样一些问题,因此本实施例需要在天线切换之前,引入对天线的性能做一次状态的确认,确保是手持导致的信号受到了严重的衰减,然后才启动系统的切换动作。
具体的,如果Δ(avg(RSSI)-avg(TX))≥5dB,也就是第一天线当前时刻的天线性能是否比上一时刻的性能有超过5dB的衰落,那么,就判定第一天线受到了手持干扰,这种干扰是比较大的。当然5dB这个第一阈值还可以设定为其他值,这个根据实际的调试和场测结果进行调整。
S205、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通过引入软件切换方式替代硬件切换方式,不用前端增加电路实现硬件切换,简化了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复杂性,降低了硬件通路的插损,提升了天线通路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提高了集成度,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扩展性。
实施例三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步骤S103之后,对该方法做出优化。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请参考图8,该方法包括:
S301、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则往下执行步骤S302,若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S301。
S302、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若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则往下执行步骤S303,若所述第一天线未受到手持干扰,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
S303、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S304、判断当前次切换是否为有效切换;若是,则执行步骤S305,若否,则执行步骤S306。
优选的,所述步骤S30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1)将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进行比较;
(2)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有效切换;
(3)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无效切换。
具体的,针对切换前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性能对比,也就是LTE的天线从第一天线切换到第二天线后,如果第二天线的(avg(RSSI)-avg(TX))-第一天线的(avg(RSSI)-avg(TX))≥3dB(基于LTE信号强度的判断),即LTE天线由第一天线切换到第二天线之后,性能有3dB及以上的提升,就认为切换后LTE天线性能确认提升,这种切换是有效切换;否则就判定这个切换之后天线性能没有明显提升,为非有效切换。这种切换机制主要是确保每一次切换是有效的切换,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理,3dB这个第二阈值还可以设定为其他值,这个根据实际的调试和场测结果进行调整。
S305、继续保持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S306、取消切换,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通过引入软件切换方式替代硬件切换方式,不用前端增加电路实现硬件切换,简化了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复杂性,降低了硬件通路的插损,提升了天线通路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提高了集成度,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扩展性。
实施例四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步骤S103之后,对该方法做出优化。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请参考图9,该方法包括:
S401、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则往下执行步骤S402,若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S401。
S402、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若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则往下执行步骤S403,若所述第一天线未受到手持干扰,则返回执行步骤S401。
S403、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S404、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LTE天线受到比较大的手持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性能下降之后将LTE和NR天线实现切换优先保证终端的接入,虽然一定程度上牺牲了NR的速率,但整体天线系统的性能得到了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当LTE天线不再受手持干扰时,LTE天线需要切换回默认的通路,即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以保证了天线的优先级性能的要求,让LTE天线回归图3中天线1的分布位置(即UE的下部),最终保证用户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通过引入软件切换方式替代硬件切换方式,简化了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复杂性,降低了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提高了集成度,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扩展性。
实施例五
请参阅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该装置适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该装置具体包含如下模块:
手持检测模块51,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干扰检测模块52,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
切换控制模块53,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时,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干扰检测模块52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
当所述第一天线出现信号衰减时,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
判断所述信号衰减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
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没有受到手持干扰。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还包括有效性判断模块,所述有效性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当前次切换是否为有效切换;
若是,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
若否,则取消切换,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有效性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将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进行比较;
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有效切换;
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无效切换。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还包括切换恢复模块,所述切换恢复模块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手持检测模块51具体用于:
通过压力检测、光感检测、温度检测或驻波比变化量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中,所述第一网络为LTE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NR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通过引入软件切换方式替代硬件切换方式,简化了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复杂性,降低了硬件通路的布局面积,提高了集成度,给整个射频前端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扩展性。
实施例六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终端512的框图。图11显示的终端5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终端5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终端5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516,系统存储器5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528和处理单元516)的总线518。
总线5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终端5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终端5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5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532。终端5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5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11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11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518相连。存储器5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542的程序/实用工具5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5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5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5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终端5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5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5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终端5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终端5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522进行。并且,终端5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5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520通过总线518与终端5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终端5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5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该终端典型的是为智能终端,例如手机、电脑。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至此,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当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时,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所述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当所述第一天线出现信号衰减时,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判断所述信号衰减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没有受到手持干扰;在所述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次切换是否为有效切换;若是,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若否,则取消切换,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次切换是否为有效切换的步骤包括:将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进行比较;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有效切换;若切换后的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衰减量相比于切换前的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当前次切换为无效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的步骤包括:通过压力检测、光感检测、温度检测或驻波比变化量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检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LTE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NR网络。
6.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手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干扰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受到手持干扰;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时,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所述干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手持状态时,检测工作在第一网络的第一天线是否出现信号衰减;当所述第一天线出现信号衰减时,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衰减量;判断所述信号衰减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受到手持干扰;当所述信号衰减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没有受到手持干扰;还包括切换恢复模块,所述切换恢复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工作在第二网络的第二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一网络的代码,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的端口调用所述第二网络的代码,使得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而所述第一天线则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的步骤之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不处于手持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恢复至所述第一网络中工作。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2917.4A CN111669207B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2917.4A CN111669207B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69207A CN111669207A (zh) | 2020-09-15 |
CN111669207B true CN111669207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238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72917.4A Active CN111669207B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692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9943B (zh) * | 2020-12-29 | 2023-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射频前端模块、以及控制射频前端模块的方法和装置 |
EP4274203A4 (en) * | 2021-01-28 | 2024-02-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NTENNA BLOCK WARN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CHIP AND APPARATUS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5101A (zh) * | 2015-11-17 | 2016-02-0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天线系统及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 |
US9742481B1 (en) * | 2016-09-16 | 2017-08-22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Antenna switching |
CN107592133A (zh) * | 2017-08-30 | 2018-01-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触发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7612595A (zh) * | 2017-08-14 | 2018-0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7623543A (zh) * | 2017-08-30 | 2018-01-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707280A (zh) * | 2017-08-30 | 2018-02-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触发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733509A (zh) * | 2017-08-30 | 2018-0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触发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8494444A (zh) * | 2018-03-13 | 2018-09-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649952A (zh) * | 2019-09-10 | 2020-01-03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US10601461B1 (en) * | 2019-02-19 | 2020-03-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antenna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31532B2 (en) * | 2012-02-27 | 2014-09-09 | Apple Inc. |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in a mobile wireless device |
US20150024738A1 (en) * | 2013-07-16 | 2015-01-2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wireless receiver |
CN105376400A (zh) * | 2015-10-09 | 2016-03-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2020
- 2020-06-22 CN CN202010572917.4A patent/CN1116692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5101A (zh) * | 2015-11-17 | 2016-02-0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天线系统及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 |
US9742481B1 (en) * | 2016-09-16 | 2017-08-22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Antenna switching |
CN107612595A (zh) * | 2017-08-14 | 2018-0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7592133A (zh) * | 2017-08-30 | 2018-01-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触发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7623543A (zh) * | 2017-08-30 | 2018-01-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707280A (zh) * | 2017-08-30 | 2018-02-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触发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733509A (zh) * | 2017-08-30 | 2018-0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触发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8494444A (zh) * | 2018-03-13 | 2018-09-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0601461B1 (en) * | 2019-02-19 | 2020-03-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antennas |
CN110649952A (zh) * | 2019-09-10 | 2020-01-03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69207A (zh)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019942A1 (zh) | 射频系统及相关产品 | |
CN111669207B (zh)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7135019B (zh) | 天线切换装置和移动终端 | |
US11115978B2 (en) | Signa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1064491B (zh) |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收发信号的方法 | |
CN112262532B (zh) | 增加射频通路改善mimo吞吐方向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20240195444A1 (en) | Radio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EP3713128A1 (en) | Terminal capability ind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
EP3734759B1 (en) |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for,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2769449A (zh) |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1756396A (zh) |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 |
CN113783582A (zh) |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
CN113810912A (zh) | 射频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2769451B (zh) | 信息收发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615630B (zh) | 一种提高射频隔离度的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 | |
KR102710392B1 (ko) | 다중 연결 환경에서 안테나 최적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11211817A (zh) |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多天线调试的方法 | |
CN113364480A (zh) | 一种射频前端、芯片及设备 | |
CN112332871A (zh) | 天线电路以及移动终端 | |
WO2023124262A1 (zh) | 一种减少wifi耗电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913491B (zh) | 信道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2367097B (zh)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2241375B (zh) | 一种存储器的分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18174747A (zh) | 射频前端模组、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天线切换方法 | |
EP4436051A1 (en) | Antenna shift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