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2595A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2595A
CN107612595A CN201710692855.9A CN201710692855A CN107612595A CN 107612595 A CN107612595 A CN 107612595A CN 201710692855 A CN201710692855 A CN 201710692855A CN 107612595 A CN107612595 A CN 107612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intensity
mobile terminal
signal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28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2595B (zh
Inventor
韦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928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12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12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2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计算工作频点与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确定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分配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当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能够及时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移动终端天线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单天线、双天线,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移动终端中大多采用双天线设计方案。双天线包括上天线以及下天线,上下天线分别作为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为了保证移动终端的信号质量需要在通信过程中适应性进行天线状态切换,例如:将上天线行主集天线切换为分集天线,将下天线从分集天线切换为主集天线。
现有的天线切换方案,当上天线、下天线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差值未下降到预设阈值时,而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基本一样时,移动终端无法快速做出天线切换判断,切换到干扰小的天线,只能当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差值下降到预设阈值后,才能进行天线切换。可见,现有的天线切换方案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天线切换方案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优状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差值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第一比对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第二比对模块,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第一天线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天线切换程序,所述天线切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天线切换程序,所述天线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在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两个天线信号强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工作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干扰则进一步确定干扰信号对两个天线中哪个天线的干扰较小,并切换到受到干扰小的天线上,从而在移动终端整体信号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之前,及时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用户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移动终端中的天线电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上天线信号强度与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可以基于八个探测器、十个探测器或十二个探测器检测的两个天线信号强度得出。天线的信号强度大小可以体现出天线信号质量的好坏。
下面以基于十二个探测器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为例,对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为例进行说明,具体流程如下:
通过十二个探测器分别检测上天线与下天线的信号强度;
将检测到的各上天线的信号强度分别取平均值,得到第一平均值;
将检测到的各下天线的信号强度分别取平均值,得到第二平均值;
将第二平均值以及第一平均值做差得到第一平均差值。
步骤102:将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
步骤103:若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
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若上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连接,则上天线作为主集天线,下天线与分集发射接收电路连接,则下天线作为分集天线;反之,上天线作为分集天线,下天线作为主集天线。
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则可确定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基本相同。则需要进一步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工作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邻频干扰则选择受干扰小的天线作为主集天线。而进行邻频干扰判断首先要确定所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对应的干扰信号频点以及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
步骤104:计算工作频点与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二预设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105:确定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
通过该步骤可以确定上天线、下天线受干扰信号干扰的程度。
步骤106:当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
当工作频点与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则说明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工作频点相近会产生邻频干扰。因此,需要进一步确定上天线、下天线中受干扰小的天线,将受干扰小的天线作为主集天线。
当工作频点与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则说明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工作频点不会产生邻频干扰,因此无需执行步骤107而是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并返回执行步骤101即可。
步骤107:当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当前天线连接状态切换完成后,单次天线切换流程结束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保证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需要重复执行天线切换流程,因此在执行完步骤107后返回执行步骤101。
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时,则说明上天线所受干扰大于下天线所受干扰,为了将受干扰小的天线作为主集天线,则需要进行天线连接状态切换。之所以要保证将受干扰小的天线作为主集天线是由于,移动收发信号以主集天线为准,分集天线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具体为:将上天线作为分集天线,将下天线作为主集天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在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两个天线信号强度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使用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干扰则进一步确定干扰信号对两个天线中哪个天线的干扰较小,并切换到受到干扰小的天线上,从而在移动终端整体信号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之前,及时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用户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切换方法适用于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中设置有天线电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天线电路如图3所示。通过图3可知,天线电路在现有天线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陷波模块以及检波电路。
陷波模块用于根据陷掉移动终端当前使用的主频信号,从而得到干扰信号将干扰信号发送至检波电路;之所以设置陷波模块是由于检波电路只能检测较强的信号,一般主频信号比干扰信号强,为了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干扰信号,需要把主频信号陷掉。检波电路用于检测干扰信号的强度。陷波模块与检波电路不仅可以独立与天线电路中的其他硬件存储,还可以集成到射频收发器内部。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的处理器与天线电路结合,执行天线切换流程。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检测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为上天线为主集天线,下天线为分集天线为例进行说明。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可以反映出移动终端的信号质量。
步骤202:预设时间后,检测移动终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将第三信号强度与第四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第四信号强度小于第三信号强度时,执行步骤204;当第四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信号强度时,执行步骤203。
其中,预设时间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制。优选地,预设时间设置为1ms。
步骤203: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当第四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信号强度时,则说明当前天线连接状态并未影响到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因此无需进行天线连接状态切换,返回执行步骤201即可。
步骤204: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
当第四信号强度小于第三信号强度时,则说明当前天线连接状态可能会影响到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判断,在进一步判断时需要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
其中,第一数量可以为四个。
步骤205:将第二平均差值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
当第二平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则基于八个探测器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平均差值△C1;将△C1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当△C1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不进行天线切换直接返回步骤201继续执行下一流程的判断;当△C1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基于十二个探测器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平均差值△C2;将△C2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当△C2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不进行天线切换直接返回步骤201继续执行下一流程的判断;当△C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将上天线切换为分集天线,并返回执行步骤201;当△C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需要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将上天线为分集天线,下天线为主集天线。
步骤206:当第二平均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基于第二数量个探测器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
其中,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可以为十二个。
基于十二个探测器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具体流程如下:
通过十二个探测器分别检测上天线与下天线的信号强度;
将检测到的各上天线的信号强度分别取平均值,得到第一平均值;
将检测到的各下天线的信号强度分别取平均值,得到第二平均值;
将第二平均值以及第一平均值做差得到第一平均差值。
步骤207:将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
其中,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三预设值。
当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可确定上天线信号强度优于下天线信号强度,因此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返回执行步骤20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则可确定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基本相同。
步骤208:当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
当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基本相同时,则需要进一步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工作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邻频干扰则选择受干扰小的天线作为主集天线。而进行邻频干扰判断首先要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
步骤209:确定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
通过该步骤可以确定上天线、下天线受干扰信号干扰的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步骤209并不局限于在步骤210之前执行,还可以在步骤219之后执行。
步骤210:计算工作频点与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当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执行步骤211。
当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则说明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工作频点不会产生邻频干扰,无需进一步确定受干扰小的天线,故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返回执行步骤201即可。
步骤211:将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时,执行步骤212。
当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时,则说明上天线所受干扰大于下天线所受干扰,为了将受干扰小的天线作为主集天线,则需要进行天线连接状态切换。
当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时,则说明上天线所受干扰小于或等于下天线所受干扰,因此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并返回执行步骤201。
步骤212: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当前天线连接状态切换完成后,单次天线切换流程结束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保证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需要重复执行天线切换流程,因此在执行完步骤212后返回执行步骤201。
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具体为:将上天线作为分集天线,将下天线作为主集天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在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两个天线信号强度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使用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干扰则进一步确定干扰信号对两个天线中哪个天线的干扰较小,并切换到受到干扰小的天线上,从而在移动终端整体信号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之前,及时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用户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信号强度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差值比对模块402,用于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第一确定模块403,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第一比对模块404,用于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第二确定模块405,用于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第二比对模块406,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第一天线调整模块407,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两个天线信号强度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使用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干扰则进一步确定干扰信号对两个天线中哪个天线的干扰较小,并切换到受到干扰小的天线上,从而在移动终端整体信号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之前,及时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用户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是对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的进步一优化,优化后的移动终端包括:信号强度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差值比对模块502,用于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第一确定模块503,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第一比对模块504,用于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第二确定模块505,用于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第二比对模块506,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第一天线调整模块507,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天线调整模块508,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天线调整模块509,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优选地,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501包括:第一强度确定子模块5011,用于在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第一比对子模块5012,用于将所述第二平均差值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第二强度确定子模块5013,用于当所述第二平均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基于第二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510,用于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强度;第二检测模块511,用于预设时间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将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进行比对;调用模块512,用于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调用所述第一强度确定子模块5011执行所述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的操作;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数量为十二个。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相应的天线切换方法,并具有与方法实施例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4和其他用户接口703。移动终端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5。
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 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 bus 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7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7021和应用程序7022。
其中,操作系统7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7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7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7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7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701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701在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之后,还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可选地,处理器701在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之后,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可选地,处理器701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时,具体用于: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将所述第二平均差值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平均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基于第二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优选地,在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之前,处理器701还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强度;预设时间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将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执行所述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的步骤;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量为四,所述第二数量为十二。
移动终端7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两个天线信号强度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使用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干扰则进一步确定干扰信号对两个天线中哪个天线的干扰较小,并切换到受到干扰小的天线上,从而在移动终端整体信号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之前,及时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用户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六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7中的移动终端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处理器860、音频电路870、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880和电源890。
其中,输入单元8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8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831。触控面板8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8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860,并能接收处理器8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31。除了触控面板831,输入单元8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32,其他输入设备8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8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840可包括显示面板8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41。
应注意,触控面板8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8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86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8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该第一存储器8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和/或该第二存储器822内的数据,处理器860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可选地,处理器860在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之后,还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可选地,处理器860在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之后,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可选地,处理器860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时,具体用于: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将所述第二平均差值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平均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基于第二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优选地,在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之前,处理器860还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强度;预设时间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将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执行所述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的步骤;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量为四,所述第二数量为十二。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上天线、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两个天线信号强度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检测两个天线干扰信号,判定干扰信号频点和移动终端使用频点是否相近产生邻频干扰,若产生干扰则进一步确定干扰信号对两个天线中哪个天线的干扰较小,并切换到受到干扰小的天线上,从而在移动终端整体信号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之前,及时进行天线切换,保证用户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天线切换程序,所述天线切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天线切换程序,所述天线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此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案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具有本发明方案的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方案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Claims (14)

1.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
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
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
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
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步骤,包括:
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
将所述第二平均差值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二平均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基于第二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强度;
预设时间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将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执行所述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的步骤;
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量为四,所述第二数量为十二。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上天线信号强度、下天线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与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
差值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确定干扰信号频点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频点;其中,天线连接状态指示上天线、下天线与主集发射接收电路、分集接收电路之间的连接;
第一比对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工作频点与所述干扰信号频点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上天线上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干扰信号频点分配到所述下天线上的第二信号强度;
第二比对模块,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对;
第一天线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对当前天线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天线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天线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强度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
第一比对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平均差值与第三预设值进行比对;
第二强度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平均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基于第二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一平均差值的绝对值;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下,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强度;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预设时间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将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进行比对;
调用模块,用于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调用所述第一强度确定子模块执行所述基于第一数量个探测器确定所述上天线信号强度、所述下天线信号强度的第二平均差值的操作;当所述第四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时,保持当前天线连接状态不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量为四,所述第二数量为十二。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天线切换程序,所述天线切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天线切换程序,所述天线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1710692855.9A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612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2855.9A CN107612595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2855.9A CN107612595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2595A true CN107612595A (zh) 2018-01-19
CN107612595B CN107612595B (zh) 2020-04-03

Family

ID=6106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2855.9A Active CN107612595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259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439A (zh) * 2018-04-08 2018-10-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连接方式调整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6102A (zh) * 2019-05-28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669207A (zh) * 2020-06-22 2020-09-15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062663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2196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CN105098318A (zh) * 2015-06-12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349870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ynamic Antenna Switching
CN105281819A (zh) * 2015-10-31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5390801A (zh) * 2015-10-15 2016-03-0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US20160080049A1 (en) * 2006-02-28 2016-03-17 Woodbury Wireles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pping MIMO Physical Sectors
CN106788499A (zh) * 2016-12-22 2017-05-3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干扰处理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80049A1 (en) * 2006-02-28 2016-03-17 Woodbury Wireles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pping MIMO Physical Sectors
US20150282196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US20150349870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ynamic Antenna Switching
CN105098318A (zh) * 2015-06-12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90801A (zh) * 2015-10-15 2016-03-0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5281819A (zh) * 2015-10-31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6788499A (zh) * 2016-12-22 2017-05-3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干扰处理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439A (zh) * 2018-04-08 2018-10-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连接方式调整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6102A (zh) * 2019-05-28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669207A (zh) * 2020-06-22 2020-09-15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669207B (zh) * 2020-06-22 2022-07-12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062663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2595B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3879B (zh)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熄屏处理方法、装置
CN107612595A (zh)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50800A (zh) 一种任务设置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06656B (zh) 一种应用程序工具栏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31662A (zh)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6375048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天线切换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7783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wifi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28603A (zh) 应用程序搜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5322B (zh) 一种防止虚拟按键误触发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413101B (zh) 避开自身干扰信道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562263A (zh) 数据输入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03307A (zh) 一种图标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97487A (zh) 一种网络重选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91246A (zh) 一种应用启动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095296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528619A (zh) 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648426A (zh) 一种调节视频播放进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83821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53659A (zh) 一种抑制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5378A (zh) 一种确定输入法候选词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88320A (zh) 一种以动画形式显示天气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88319A (zh) 一种快捷栏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71202B (zh) 一种移动终端重选lte小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05462A (zh) 一种信道更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503061A (zh) 一种群消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