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5355A -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355A
CN111665355A CN202010375062.6A CN202010375062A CN111665355A CN 111665355 A CN111665355 A CN 111665355A CN 202010375062 A CN202010375062 A CN 202010375062A CN 111665355 A CN111665355 A CN 111665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optical sensor
sensor chip
micro
gold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50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钢
黄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zhun Shangha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gzhun Shangha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zhun Shangha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zhun Shangha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50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5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1Refractivity; Phase-affecting properties, e.g. optical path leng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1Production of immunochemical test materials
    • G01N33/532Production of labelled immunochemic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00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viruses
    • G01N2333/01DNA viruses
    • G01N2333/075Adenovirida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包括:微孔板、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以及测定试剂;其中,其中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具有与微孔板的微孔阵列对应的凹槽,并且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以凹槽容纳在微孔内的方式布置在微孔板上;所述测定试剂包括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

Description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因其产生的倏逝场对局部折射率(RI)的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现已成为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的重要工具。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成像的提出将SPR技术与成像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无标记、高通量、原位和实时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等特性的技术。可应用于测量大分子结合过程中的特异性、亲和力和动力学参数,如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受体药物和细胞/病毒-蛋白质结合。在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和食品质量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数字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概念自1999年首次提出以来,便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相比于实时定量PCR(qPCR),dPCR能提供更敏感、更具重复性的临床方法。数字PCR(dPCR)是一种应用日益广泛的技术,在核酸的检测和定量方面具有许多优点。近年来,随着微流控和乳液化学的发展,工艺更加简化和自动化使得dPCR变得更加实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检测中,包括肿瘤学和传染病以及胎儿基因筛查和预测移植排斥反应。
但是,现有的检测设备存在操作复杂、稳定性差、检测速度慢、灵敏度低和设备昂贵等问题,不利于检测手段的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上线宽、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生产成本低、可在普通酶标仪上进行定量测定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包括:微孔板、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以及测定试剂;其中,其中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具有与微孔板的微孔阵列对应的凹槽,并且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以凹槽容纳在微孔内的方式布置在微孔板上;所述测定试剂包括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
优选地,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为金颗粒修饰的多抗、单抗或蛋白试剂。
优选地,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用于多种蛋白、核酸、抗原抗体、微生物颗粒、细菌、病毒等的定量实时检测。
优选地,稀释试剂包括:反应缓冲液、反应促聚集剂、防腐剂和表面活性剂。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稀释试剂与待测样品混匀,加入布置在微孔板上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凹槽中;
第二步骤:利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测定第一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DO值;
第三步骤:将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加入第二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混合;
第四步骤:利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测定第三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DO值;
第五步骤:将第二步骤和第四步骤所获得的OD变化值与表示待测物标准品的已知量与所述OD值变化的关系的标准曲线比较,并获得待测物的含量。
优选地,规定波长范围是560-700nm。
优选地,规定波长范围是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稀释试剂与待测样品混匀后,加入布置在微孔板上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凹槽中;
第二步骤:将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加入第一步骤得到的溶液中;
第三步骤: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测定第二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
第四步骤:将第三步骤所获得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与表示待测物的已知量与所述浊度变化速率曲线的关系的标准曲线比较,并获得待测物的含量。
优选地,规定波长范围是560-700nm。
优选地,规定波长范围是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
基于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与金颗粒的等离子光学共振相互作用,从而放大光学检测信号,使该检测试剂盒更灵敏,更稳定,可改善重复性和降低最低检测限至pg/ml~ng/ml;且通过改变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的处方比例,可提高线性范围。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上线宽、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生产成本低、可在普通酶标仪上进行定量测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发明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微孔板的俯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部分剖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凹槽在测试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不同腺病毒滴度的速率曲线。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不同浓度的IgG速率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试剂盒>
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包括:微孔板10、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20、以及测定试剂;其中,其中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20具有与微孔板10的微孔阵列对应的凹槽21,并且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20以凹槽21容纳在微孔内的方式布置在微孔板10上;所述测定试剂包括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
优选地,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为金颗粒修饰的多抗、单抗或蛋白试剂。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可用于多种蛋白、核酸、抗原抗体、微生物颗粒、细菌、病毒等的定量实时检测,尤其用于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载脂蛋白、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癌胚胎抗原、补体C4\D-二聚体、核酸、细菌、病毒等的定量测定。
例如,微孔板是96孔微孔板。
优选地,稀释试剂的处方组成如下:反应缓冲液(PBS Tris-HCl缓冲溶液、MES缓冲溶液、HEPES缓冲溶液、甘氨酸缓冲溶液、醋酸缓冲溶液以及DIPSO缓冲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例如10-100mM)、反应促聚集剂(PEG5000、PEG6000、PEG8000以及PEG12000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适量、防腐剂(Proclin-300、庆大霉素或者是NaN30)适量、表面活性剂(Tween20、TritonX-100以及Tergitol NP9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适量。
优选地,所述金颗粒标记的试剂制备方法为:用氯金酸-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液冷却备用,调节pH值至适当值,加入要求量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或蛋白,搅拌30分钟,加入适量的封闭试剂,搅拌10分钟,离心去上清,加入适量的复溶溶液至适量体积,备用。
优选地,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的反应缓冲液具体为PBS缓冲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MES缓冲溶液、HEPES缓冲溶液、硼酸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溶液、醋酸缓冲溶液以及DIPSO缓冲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其中,例如,防腐剂具体为Proclin-300、庆大霉素或者是NaN3;稳定剂BSA、聚乙二醇等、表面活性剂具体为Tween20、TritonX-100以及Tergitol NP9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基于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与金颗粒的等离子光学共振相互作用,从而放大光学检测信号,使该检测试剂盒更灵敏,更稳定,可改善重复性和降低最低检测限至pg/ml~ng/ml;且通过改变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的处方比例,可提高线性范围。
<测试方法的第一示例>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S1:将稀释试剂与待测样品混匀(例如,混合温度为37度,混合时间为5min),加入布置在微孔板上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凹槽中;
第二步骤S2:利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如560-700nm,优选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测定第一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DO(光学密度)值;
第三步骤S3:将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加入第二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混合(例如,混合温度为37度,混合时间为5min);
第四步骤S4:利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如560-700nm,优选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测定第三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DO值;
第五步骤S5:将第二步骤和第四步骤所获得的OD变化值与表示待测物标准品的已知量与所述OD值变化的关系的标准曲线比较,并获得待测物的含量。
基于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与金颗粒的等离子光学共振相互作用,从而放大光学检测信号,使该检测试剂盒更灵敏,更稳定,可改善重复性和降低最低检测限至pg/ml~ng/ml;且通过改变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的处方比例,可提高线性范围。
<测试方法的第二示例>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6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采用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S1:将稀释试剂与待测样品混匀后,加入布置在微孔板上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凹槽中;
第二步骤S2:将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加入第一步骤得到的溶液中;
第三步骤S3: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如560-700nm,优选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测定第二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
第四步骤S4:将第三步骤所获得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与表示待测物的已知量与所述浊度变化速率曲线的关系的标准曲线比较,并获得待测物的含量。
基于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与金颗粒的等离子光学共振相互作用,从而放大光学检测信号,使该检测试剂盒更灵敏,更稳定,可改善重复性和降低最低检测限至pg/ml~ng/ml;且通过改变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的处方比例,可提高线性范围。
<具体实例>
腺病毒颗粒的检测试验——速率法
试验方法:
1)将稀释试剂与不同滴度的腺病毒颗粒溶液混匀后,加入纳米芯片96孔板中;
2)将作为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的金标抗体试剂加入步骤1)的溶液中;
3)立即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如560-700nm,优选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测定步骤2)的反应体系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图7)。
免疫球蛋白IgG的检测试验——速率法
试验方法:
1)将稀释试剂与不同浓度的免疫球蛋白IgG溶液混匀后,加入纳米芯片96孔板中;
2)将作为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的金标抗体试剂加入步骤1)的溶液中;
3)立即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如560-700nm,优选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测定步骤2)的反应体系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图8)。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上线宽、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生产成本低、可在普通酶标仪上进行定量测定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孔板、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以及测定试剂;其中,其中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具有与微孔板的微孔阵列对应的凹槽,并且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以凹槽容纳在微孔内的方式布置在微孔板上;所述测定试剂包括稀释试剂以及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为金颗粒修饰的多抗、单抗或蛋白试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用于多种蛋白、核酸、抗原抗体、微生物颗粒、细菌、病毒等的定量实时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稀释试剂包括:反应缓冲液、反应促聚集剂、防腐剂和表面活性剂。
5.一种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将稀释试剂与待测样品混匀,加入布置在微孔板上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凹槽中;
第二步骤:利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测定第一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DO值;
第三步骤:将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加入第二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混合;
第四步骤:利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测定第三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DO值;
第五步骤:将第二步骤和第四步骤所获得的OD变化值与表示待测物标准品的已知量与所述OD值变化的关系的标准曲线比较,并获得待测物的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规定波长范围是560-700n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规定波长范围是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
8.一种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将稀释试剂与待测样品混匀后,加入布置在微孔板上的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的凹槽中;
第二步骤:将金颗粒修饰的多抗试剂加入第一步骤得到的溶液中;
第三步骤:用酶标仪在规定波长范围测定第二步骤得到的反应体系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
第四步骤:将第三步骤所获得的OD值变化速率曲线与表示待测物的已知量与所述浊度变化速率曲线的关系的标准曲线比较,并获得待测物的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规定波长范围是560-7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规定波长范围是580nm、625nm和640nm波长处。
CN202010375062.6A 2020-05-06 2020-05-06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Pending CN111665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062.6A CN111665355A (zh) 2020-05-06 2020-05-06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062.6A CN111665355A (zh) 2020-05-06 2020-05-06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355A true CN111665355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2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5062.6A Pending CN111665355A (zh) 2020-05-06 2020-05-06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53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7251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的新型冠状病毒颗粒定量检测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0955A (zh) * 2002-07-26 2003-0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一种生物芯片的纳米放大检测方法
CN101782574A (zh) * 2010-01-26 2010-07-21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农产品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压电免疫传感方法
CN102735653A (zh) * 2011-04-14 2012-10-17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生物检测方法
CN104142399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北京美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定量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30576A (zh) * 2014-11-17 2015-0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 一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1124A (zh) * 2014-11-17 2015-0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 一种肌红蛋白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5752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金标二抗信号放大srp免疫传感方法
CN106771215A (zh) * 2016-11-30 2017-05-31 百奥森(江苏)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霉素检测方法及检测卡
CN109061141A (zh) * 2018-06-15 2018-12-21 光景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检测方法
CN109254151A (zh) * 2018-06-28 2019-01-22 广西医科大学 一种抗体偶联纳米金探针检测cnn2的方法及应用
CN110286104A (zh) * 2019-06-28 2019-09-27 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传感器及其蛋白质定量方法
CN110554199A (zh) * 2019-06-10 2019-12-10 青岛海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CN110927076A (zh) * 2019-11-14 2020-03-27 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金纳米孔阵列芯片的生物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0955A (zh) * 2002-07-26 2003-0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一种生物芯片的纳米放大检测方法
CN101782574A (zh) * 2010-01-26 2010-07-21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农产品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压电免疫传感方法
CN102735653A (zh) * 2011-04-14 2012-10-17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生物检测方法
CN104142399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北京美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定量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15752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金标二抗信号放大srp免疫传感方法
CN104391124A (zh) * 2014-11-17 2015-0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 一种肌红蛋白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30576A (zh) * 2014-11-17 2015-0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 一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71215A (zh) * 2016-11-30 2017-05-31 百奥森(江苏)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霉素检测方法及检测卡
CN109061141A (zh) * 2018-06-15 2018-12-21 光景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检测方法
CN109254151A (zh) * 2018-06-28 2019-01-22 广西医科大学 一种抗体偶联纳米金探针检测cnn2的方法及应用
CN110554199A (zh) * 2019-06-10 2019-12-10 青岛海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CN110286104A (zh) * 2019-06-28 2019-09-27 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传感器及其蛋白质定量方法
CN110927076A (zh) * 2019-11-14 2020-03-27 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金纳米孔阵列芯片的生物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7251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的新型冠状病毒颗粒定量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ker et al. Rapid monitoring of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s: a comparison of current technologies
JP2011517775A (ja) 薄膜状体液試料において実施される血清学的凝集イムノアッセイ及び他のイムノアッセイのための方法
KR20160014007A (ko) 면역 응집 측정법
CN108152512A (zh) 肝素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US20110117674A1 (en) Assay method and device
EP1801590B1 (en) Method of assaying antigen and reagent therefor
Bocková et 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2 in clinical samples
CN111812336A (zh) 用于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Ultrafast Electrothermal Flow‐Enhanced Magneto Biosensor for Highly Sensitive Protein Detection in Whole Blood
Myzithras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ultra-sensitive Simoa assay to enable GDF11 detection: a comparison across bioanalytical platforms
CN111665355A (zh) 基于纳米等离子共振分子的试剂盒及测试方法
WO2010047163A1 (ja) 免疫学的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用試薬キット
JP2005283250A (ja) 金コロイド凝集反応の測定方法
WO2009054538A1 (ja) 免疫学的微小粒子の凝集反応を用いる検体のアクロレイン付加体の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用キット
WO2021169343A1 (zh) 一种基于等离子光学纳米孔增强免疫比浊的含量测定方法
JP4982107B2 (ja) 免疫学的微小粒子の凝集反応を用いる検体の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用キット
Delshadi et al. Rapid immunoassay exploiting nanoparticles and micromagnets: proof-of-concept using ovalbumin model
CN112683820A (zh) 等离子光学传感芯片增强胶乳免疫比浊的检测方法
Han et al. Development of homogeneous plasmonic potency assay using gold nanoparticle immunocomplexes
JP7438910B2 (ja) フェリチン測定試薬
JP3328053B2 (ja) 免疫凝集反応による抗体又は抗原の濃度定量法
JP4616516B2 (ja) 免疫学的測定法
US20220276232A1 (en) Latex agglutination reaction sensitizer, latex agglutination reagent,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arget substance in specimen by latex agglutin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3543635B2 (ja) 間接凝集免疫測定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検体の定量装置
CN115894680A (zh) 一种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