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5258A -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258A
CN111665258A CN202010596862.0A CN202010596862A CN111665258A CN 111665258 A CN111665258 A CN 111665258A CN 202010596862 A CN202010596862 A CN 202010596862A CN 111665258 A CN111665258 A CN 111665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ylinder
detection
detection head
defec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68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杨飞
肖超波
王恋
杨波
瞿伟健
谢艺华
李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5968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2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5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2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0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a container or its contents
    • G01N21/907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a container or its contents with illumination or detection from inside the contain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0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a container or its contents
    • G01N21/9009Non-optic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affecting optical inspection, e.g. cleaning mechanisms for optical parts, vibration redu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0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a container or its contents
    • G01N21/90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a container or its contents in opaque containers or opaque container parts, e.g. cans, tins, caps, lab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5Apparatus with interchangeable optical heads or interchangeable block of optics and dete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62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microprocessors for control of a sequence of operations, e.g. test, powering, switching, proces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气瓶检测装置包括缺陷检测组件、驱动机构及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缺陷检测组件包括用于识别缺陷的第一检测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一检测头均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则所述控制元件开始记录所述第一检测头相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于缺陷设置。控制元件能够记录第一检测头移动过程中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从而能够对缺陷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标记,为气瓶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的修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Description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气瓶作为一种常见的储气元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复合气瓶作为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件,在消防、石油化工、船舶或冶炼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使用过程中,气瓶的安全性能是关注的焦点,因此,需要定期对气瓶进行安全性能的检测,经检测合格的气瓶才能进行气体的充装使用。对气瓶进行安全性能的检测时,一项十分重要的检测项目为对气瓶内部的裂纹、线性变形或腐蚀凹坑等缺陷进行检测。对气瓶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时,传统的方式为人工检测,无法为气瓶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的修补提供支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为气瓶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的修补提供支持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瓶检测装置,包括:
缺陷检测组件,所述缺陷检测组件包括用于识别缺陷的第一检测头;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及
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一检测头均电性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则所述控制元件开始记录所述第一检测头相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于缺陷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气瓶检测装置,对气瓶进行检测时,利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检测头能够从外界伸入气瓶内并在气瓶内移动,进而能够利用第一检测头对缺陷进行识别。同时,第一检测头移动过程中,当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经过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元件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移动过程中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从而能够对缺陷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标记,为气瓶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的修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陷检测组件还包括用于对缺陷的参数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头,所述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第二检测头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检测头运动至与气瓶的内壁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沿气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绕气瓶的中心轴线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瓶至少为两个,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沿所述气瓶的排列方向移动的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于气瓶的瓶口所在的平面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为气瓶的中心轴线与瓶口所在的平面的交点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对气瓶进行锁止固定。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瓶检测方法,应用于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则开始记录所述第一检测头相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缺陷的参数进行检测。
上述实施例的气瓶检测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准确的对缺陷在气瓶内部的位置进行标记,为后续对气瓶的修补提供数据支持;2、能够准确的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为气瓶检验评定工作及是否需要报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瓶检测系统,包括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气瓶检测系统,对气瓶进行检测时,能够准确的对缺陷在气瓶内部的位置进行标记,为后续对气瓶的修补提供数据支持;也能准确的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为气瓶检验评定工作及是否需要报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气瓶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气瓶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气瓶,100、缺陷检测组件,200、驱动机构,210、第一传动组件,220、机械臂,230、导轨,300、交点位置,400、控制元件,500、锁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瓶检测装置,包括:缺陷检测组件100、驱动机构200及控制元件400。其中,缺陷检测组件100包括用于识别缺陷的第一检测头(未图示);驱动机构200用于带动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控制元件与驱动机构及第一检测头均电性连接;当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则控制元件400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于缺陷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气瓶检测装置,对气瓶10进行检测时,利用驱动机构200带动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检测头能够从外界伸入气瓶10内并在气瓶10内移动,进而能够利用第一检测头对缺陷进行识别。同时,第一检测头移动过程中,当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经过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元件400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移动过程中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从而能够对缺陷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标记,为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的修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检测头可以是现有的内窥镜头或其他的能够对裂纹、线性变形或腐蚀凹坑等缺陷进行识别的元件。控制元件400可以是单片机、PLC(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器件,控制元件400可以设置在相应的工作台上。电性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数据线等现有的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现有的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传递信号或信息即可。第一检测头垂直于缺陷设置,是指第一检测头垂直于缺陷所在的法向平面。判断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可以通过控制元件预先进行设定;也可以加设相应的位置传感器等现有的位置检测元件,利用位置检测元件对第一检测头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传输至控制元件,当位置检测元件检测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将相应的位置信号传输至控制元件,从而使得控制元件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
其中,第一预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只需满足能够作为基准位置为后续缺陷所在的位置进行定位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于气瓶10的瓶口所在的平面位置。如此,当第一检测头经过瓶口所在的平面时,控制元件400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相对瓶口所在的平面位置的坐标点,从而能够准确的将缺陷所在位置进行数据化的标记,便于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能够准确的对缺陷处进行修补。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为气瓶10的中心轴线与瓶口所在的平面的交点位置300。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检测设置在交点位置300的正上方,当第一检测头下降至交点位置300时,控制元件400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相对交点位置300的坐标点,第一检测头的移动轨迹短,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缺陷检测组件100还包括用于对缺陷的参数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头(未图示)。如此,利用第二检测头能够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从而为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气瓶10的修补或报废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与驱动机构200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未图示)。如此,驱动机构200带动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第二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使得第二检测头能够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第一驱动件及第二检测头均与控制元件400电性连接,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第二检测头运动至与气瓶10的内壁相贴合。如此,在驱动机构200的带动下,第二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后,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二检测头能够朝向靠近气瓶10的内壁运动,直至第二检测头贴合气瓶10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二检测头能够贴近缺陷,保证第二检测头能够准确的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其中,第二检测头可以是激光测距探头,从而能够对缺陷的深度进行检测。第一驱动件可以是气压缸、液压缸或其他能够带动第二检测头运动至与气瓶10的内壁相贴合的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设置为液压缸,第二检测头设置为激光测距探头,激光测距探头采用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在液压缸的伸缩杆的端部,液压缸采用螺接或铆接等方式固设在驱动机构200上。如此,驱动机构200带动液压缸沿预设轨迹移动,从而带动激光测距探头沿预设轨迹移动,直至激光测距探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再利用液压缸的伸缩杆的伸张运动,从而带动激光测距探头朝向靠近气瓶10的内壁运动,直至激光测距探头贴合气瓶10的内壁,从而使得激光测距探头贴近缺陷,进而能够利用激光测距探头对缺陷的深度进行检测,为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气瓶10是否需要报废提供数据支撑。
其中,根据《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24161-2009)的规定,对于点腐蚀凹坑的深度大于0.7mm、线状腐蚀凹坑的深度大于0.5mm、分散性点腐蚀凹坑的深度大于0.5mm的气瓶10,应按照报废处理。传统的人工检测的方式中,主要根据操作者的肉眼观察和经验以判断气瓶10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易出现误判断。上述气瓶检测装置,利用第二检测头能够对缺陷的深度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能够准确的对气瓶10是否报废进行判断。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还可以将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集成在一个探头里面,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只需满足能够对缺陷进行识别并能够对缺陷的参数进行检测即可。当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分别为两个检测头时,驱动机构200可以先将第一检测头带动至使得第一检测头垂直于缺陷设置,从而先对缺陷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标记,驱动机构200再带动第二检测头移动至垂直于缺陷设置,再由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二检测头移动至贴合缺陷所在的内壁设置。
驱动机构200带动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可以通过导轨的导向作用实现,也可以通过机械手的移动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将第一检测头伸入气瓶10内对缺陷进行识别并使得第一检测头能够垂直缺陷设置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0包括用于带动第一检测头沿气瓶10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210、及用于带动第一检测头绕气瓶10的中心轴线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未图示)。第一传动组件210及第二传动组件均与控制元件400电性连接。如此,第一传动组件210带动第一检测头从气瓶10的上方沿气瓶10的轴向伸入气瓶10内,并能够带动第一检测头在气瓶10内沿轴向上下运动,从而对缺陷进行识别;再利用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第一检测头绕气瓶10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检测头能够多方位的对缺陷进行识别检测,避免遗漏,同时,也使得第一检测头能够移动至垂直于缺陷所在的法向平面设置。检测完成后,在第二传动组件和第一传动组件210的带动下,第一检测头能够沿原轨迹移动至气瓶10外,为下一次检测做好准备。其中,第一传动组件210可以是齿轮与齿条的组合形式,也可以是液压缸或气压缸的伸缩形式,还可以是其他现有的能够带动第一检测头沿气瓶10的轴向往复移动的传动元件。第二传动组件可以是旋转电机,也可以是齿轮组,还可以是其他现有的能够带动第一检测头绕气瓶10的中心轴线转动的传动元件。
其中,缺陷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一检测头沿气瓶10的轴向向下移动的距离、及相对气瓶10的中心轴线转动的角度进行综合表示。第一预设位置为气瓶10的中心轴线与瓶口所在的平面的交点位置300时,缺陷的位置可以直接用第一检测头伸入气瓶10内的深度及相对气瓶10的中心轴线转动的角度进行综合表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瓶10至少为两个,驱动机构200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一检测头沿气瓶10的排列方向移动的第三传动组件(未标注),第三传动组件与控制元件电性连接。如此,当气瓶1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气瓶10按一定的排列方向(横向、纵向等方向)依次进行排列,利用第三传动组件能够带动第一检测头移动至每个气瓶10的上方,再利用第一传动组件210和第二传动组件,使得第一检测头能够移动至每个气瓶10内,从而能够依次对各个气瓶10进行检测,适应大规模的检测需要,检测效率高。其中,第三传动组件可以是沿气瓶10的排列方向设置的导轨,也可以是能够沿气瓶10的排列方向设置的直线电机,还可以是其他现有的能够带动第一检测头沿气瓶10的排列方向移动的传动元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气瓶10为六个,六个气瓶10沿横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三传动组件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导轨230及与导轨230导向配合的机械臂220,机械臂220能够沿导轨23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一传动组件210包括气缸,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及设置在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端上的转盘,第一驱动件包括液压缸。其中,气缸采用铆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在机械臂220上,旋转电机采用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在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第一检测头采用铆接或螺接等方式固设在转盘上,液压缸采用铆接或螺接等方式固设在转盘上,第二检测头采用卡接或铆接等方式固设在液压缸的伸缩杆的端部。控制元件400与机械臂220、气缸、旋转电机、液压缸均电性连接。控制元件400能够控制机械臂220带动气缸移动至每个气瓶10的正上方,控制元件400控制气缸的伸缩杆朝向气瓶10内伸张时,从而带动旋转电机、转盘、液压缸、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移动至气瓶10内;在气缸的伸缩杆伸张过程中(当然,也可以是气缸的伸缩杆完全伸张后,在气缸的伸缩杆收缩过程中),第一检测头对缺陷进行识别;当初步识别到缺陷时,控制元件400控制旋转电机转动,从而带动转盘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均垂直于缺陷设置(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呈高低设置),此时,即可获得缺陷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为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的修补提供数据支持;控制元件400再控制液压缸的伸缩杆伸张,从而带动第二检测头朝向靠近气瓶10的内壁移动,直至第二检测头贴合气瓶10的内壁并与缺陷贴紧;再利用第二检测头对缺陷的最深深度进行检测,即可为气瓶10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提供数据支撑;检测完成后,再沿原移动轨迹返回复位,控制元件400即可控制机械臂220移动至下一个气瓶10的正上方开始下一个气瓶10的检测。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锁止机构500,锁止机构500用于对气瓶10进行锁止固定。如此,利用锁止机构500能够对气瓶10进行锁止固定,从而保证在检测过程中气瓶10不会发生晃动或倾倒,保证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中,锁止机构500可以是锁止托架、锁止夹头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气瓶10进行固定的机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元件(未图示),显示元件与控制元件400电性连接。如此,利用显示元件可以对第一检测头在气瓶10内部的移动状况进行显示,使得操作者能够清晰明了的观察到气瓶10内部的情况;并且,利用显示元件能够对第一检测头相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进行显示,便于记录或观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发光元件(未图示),发光元件采用卡接、插接等方式与驱动机构200连接,发光元件与控制元件400电性连接。如此,驱动机构200带动第一检测头进入气瓶10内时,从而能够发光元件也进入气瓶10内,从而能够为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的检测提供照明,保证检测精度。进一步地,控制元件400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对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灵活的调节。发光元件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等能够发光的元件。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气瓶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气瓶检测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00、当检测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则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
具体地,对气瓶10进行检测时,利用驱动机构200带动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检测头能够从外界伸入气瓶10内并在气瓶10内移动,进而能够利用第一检测头对缺陷进行识别。当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经过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元件400开始记录第一检测头移动过程中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从而能够对缺陷相对第一预设位置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标记,为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后续的修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检测头能够在一个气瓶10内对至少一个(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缺陷进行检测,当第一检测头检测到一个缺陷时,控制元件400则相应对该缺陷的位置进行标记。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S200、对缺陷的参数进行检测。如此,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从而为气瓶10的修补或报废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
具体地,驱动机构200带动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第二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使得第二检测头能够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第二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后,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二检测头能够朝向靠近气瓶10的内壁运动,直至第二检测头贴合气瓶10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二检测头能够贴近缺陷,保证第二检测头能够准确的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其中,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可以是对缺陷的长度、深度、宽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只需能够作为气瓶10的报废指标即可;优选为对缺陷的深度进行检测,能够准确的反映气瓶10是否需要进行报废。
上述实施例的气瓶检测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准确的对缺陷在气瓶10内部的位置进行标记,为后续对气瓶10的修补提供数据支持;2、能够准确的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为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气瓶10是否需要报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气瓶10检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气瓶检测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气瓶10检测系统,对气瓶10进行检测时,能够准确的对缺陷在气瓶10内部的位置进行标记,为后续对气瓶10的修补提供数据支持;也能准确的对缺陷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为气瓶10检验评定工作及气瓶10是否需要报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缺陷检测组件,所述缺陷检测组件包括用于识别缺陷的第一检测头;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沿预设轨迹移动;及
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一检测头均电性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则所述控制元件开始记录所述第一检测头相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于缺陷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检测组件还包括用于对缺陷的参数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头,所述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第二检测头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检测头运动至与气瓶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沿气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绕气瓶的中心轴线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至少为两个,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头沿所述气瓶的排列方向移动的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于气瓶的瓶口所在的平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为气瓶的中心轴线与瓶口所在的平面的交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检测装置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对气瓶进行锁止固定。
8.一种气瓶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则开始记录所述第一检测头相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坐标点,直至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头移动至垂直缺陷设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缺陷的参数进行检测。
10.一种气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气瓶检测装置。
CN202010596862.0A 2020-06-28 2020-06-28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1665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6862.0A CN111665258A (zh) 2020-06-28 2020-06-28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6862.0A CN111665258A (zh) 2020-06-28 2020-06-28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258A true CN111665258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0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6862.0A Pending CN111665258A (zh) 2020-06-28 2020-06-28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525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1272A (zh) * 2020-10-10 2020-12-08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高压气瓶内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CN112782084A (zh) * 2021-01-25 2021-05-11 北京先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瓶内和瓶身图像单工位拍摄设备及相应检测设备
CN113155955A (zh) * 2021-05-25 2021-07-23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内胆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062379A (zh) * 2021-11-05 2022-02-18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大型瓶式容器及长管拖车钢瓶内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1272A (zh) * 2020-10-10 2020-12-08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高压气瓶内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CN112782084A (zh) * 2021-01-25 2021-05-11 北京先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瓶内和瓶身图像单工位拍摄设备及相应检测设备
CN112782084B (zh) * 2021-01-25 2023-01-03 北京先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瓶内和瓶身图像单工位拍摄设备及相应检测设备
CN113155955A (zh) * 2021-05-25 2021-07-23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内胆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155955B (zh) * 2021-05-25 2024-04-26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内胆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062379A (zh) * 2021-11-05 2022-02-18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大型瓶式容器及长管拖车钢瓶内检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5258A (zh) 气瓶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200500561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on of reactor head components
CN105904209B (zh) 一种汽车组合仪表的装配生产线
JP6113936B1 (ja) 端領域が支持された状態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組立体の検査装置及び方法
JP2009014357A (ja) 表面検査装置及び表面検査方法
WO201115279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pecting large engine cylinder liners
CN110641159A (zh) 一种制动盘用自动打标检测机器人及其打标与检测方法
CN114577632B (zh) 内窥镜插入管弯曲疲劳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2932433U (zh) 气瓶的检测系统及检测装置
CN109030508B (zh) 一种插头检测设备
US9205507B2 (en)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unit,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method
CN108818015A (zh) 一种定位夹具及其精度检测工艺
CN103776401B (zh) 一种汽车车灯面形尺寸的检测方法
CN217193789U (zh) 一种转盘式工件检测装置
JP5500714B2 (ja) 可動軸の位置管理装置
KR101276592B1 (ko) 스터드볼트의 용접불량 및 용접누락 검사장치
CN216847545U (zh) 检测定位结构及汽车零部件x射线检测设备
CN109030635A (zh) 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螺栓超声检查装置的探头机构
CN111912574B (zh) 容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960074A (zh) 检测定位结构、方法及汽车零部件x射线检测设备、方法
US10726963B2 (en) Inspection device
CN217586959U (zh) 成品焊缝检测设备
CN218974021U (zh) 一种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可视化动态测量装置
KR102038289B1 (ko) 영상기반 용접부 검사장치
US11293751B2 (en) Profile inspection system for verif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vehicle component objects and manufacturing cell includ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