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2114A -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2114A
CN111662114A CN202010552258.8A CN202010552258A CN111662114A CN 111662114 A CN111662114 A CN 111662114A CN 202010552258 A CN202010552258 A CN 202010552258A CN 111662114 A CN111662114 A CN 111662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comycin
bacterial
fertilizer
microbial
microbial fert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2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保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yang Yi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yang Yi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yang Yi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yang Yi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22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21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2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2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13/00Fertilisers produced by pyrogenic processes from phosphatic materials
    • C05B13/02Fertilisers produced by pyrogenic processes from phosphatic materials from rock 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10Solid or semi-solid fertilisers, e.g. powders
    • C05G5/12Granules or flak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微生物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是由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菌剂、高炉矿渣、藻类、有机肥和无机肥组成,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不少于6×108个/g·微生物肥料。本发明将林可霉素菌渣中的林可霉素去除,并将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颗粒化,其用时较短,并保有了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活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高效、安全的去除菌渣中残留的林可霉素,实现了林可霉素菌渣在微生物肥料中的有效利用,降低了菌渣的处理成本,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基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林可霉素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抗菌类抗生素,又名洁霉素、林肯霉素,是一种生物合成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主要通过生物发酵法生产,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和发酵残渣。我国是林可霉素生产大国,全国每年生产林可霉素产生的湿渣达数千万吨。菌渣主要成分有微生物菌丝体,发酵剩余培养基还有少量的林可霉素残留及其降解产物。林可霉素菌渣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何合理处理大量的废弃菌渣是目前国内多数抗生素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可霉素菌渣的处理处置办法主要有:肥料法、饲料法、填埋、焚烧热解、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等。因林可霉素菌渣中含有不少营养成分,过去菌渣的处理方式是干燥后用做饲料或是饲料添加剂。由于其中残留少量林可霉素,动物长期食用会产生耐药性、人畜共患病等其他问题,国家对饲料中抗生素的去除日益关注,于2002年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名录》,明令禁止抗生素菌渣作为饲料或直接作为肥料使用。目前各药企处理林可霉素菌渣的方法是采取500-600℃高温焚烧,焚烧不仅要给药企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并且菌渣中的有用成分也没有得到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厌氧消化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原料配比对厌氧消化效果影响很大,其抗生素去除率高,但污染物产生量较多,废水废渣处理难。好氧堆肥法能够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菌渣中的残留抗生素可以被微生物利用、分解或转化为其它无害的物质,实现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并开发出专用肥料,实现菌渣的资源化,虽然该方法有很好的降解效果,但并没有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因此,该方法应用于实践还有局限性,时间长,不好控制,且现有的好氧堆肥技术并没有完全降解菌渣中的林可霉素,还有少量抗生素的残留,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林可霉素属于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热稳定性好,70℃下能稳定存在1个月。目前国内外对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林可霉素采用臭氧氧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牛粪堆肥等方法进行去除,然而这些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且对菌渣中的营养成分有影响。专利号CN109022318A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L1及其在降解林可霉素菌渣中残留林可霉素的应用,其是将枯草芽孢杆菌L1经发酵培养获得的发酵液接种至林可霉素菌渣中,于25~37℃、80~220rpm培养,实现菌渣中林可霉素的降解。此种方法在6天之内林可霉素的降解率达95.39%,但在此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L1会对林可霉素产生抗性,处理后含有降解菌株的林可霉素菌渣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将受到限制。专利号CN107311729A公开了一种利用林可霉素菌渣制取有机肥的方法,其是通过过硫酸钾和醋酸锌氧化降解菌渣中的林可霉素,对林可霉素的去除率高达99.9%,并且不含抗生素耐药菌。但该方法林可霉素菌渣的含水率以及与过硫酸钾及醋酸锌摩尔比是由严格条件限制的,是基于菌渣中林可霉素高浓度的情况而设定,不可随意改变,不然达不到所需的去除效率,且造成菌渣中营养有机物的降低,因此,该方法实际应用中不易控制,且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目前国内外对林可霉素菌渣制备肥料已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但除青霉素菌渣生产肥料获得一个批文外,还没有发现林可霉素菌渣被合法应用的报道,因此,急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利用林可霉素菌渣制备肥料,已达到完全去除菌渣中的林可霉素,有效利用菌渣中的营养有机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利用林可霉素菌渣制得微生物肥料的方法,高效、安全的去除菌渣中残留的林可霉素,实现了林可霉素菌渣在微生物肥料中的有效利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是由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菌剂、高炉矿渣、藻类、有机肥和无机肥组成,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不少于6×108个/g·微生物肥料,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肥的制备:将污泥和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然后添加植物秸秆和木屑,将混合物加热到100℃,保温2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水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65-80%,制得有机肥,备用;
(2)林可霉素菌渣的预处理: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将林可霉素菌渣的PH值调节为8-9,然后将2mol/L的过碳酸钠溶液加入到调节PH值后的林可霉素菌渣中,室温下搅拌1-2h后,置于加热滚筒中,升温至110-120℃,保温1h,冷却至室温,备用;
(3)高炉矿渣的预处理:将高炉矿渣置于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h,然后加入盐酸溶液中和,干燥,备用;
(4)将上述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有机肥、预处理的高炉矿渣和无机肥加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加入酸或碱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为7.5,并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70-80%,再加入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将温度保持在30-45℃,保温68-72h,制得微生物肥料;
(5)将上述微生物肥料和藻类搅拌均匀,放置10-12h,放置过程中,每隔1h,搅拌5min,然后进行造粒,干燥,制得粒状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质量比为1:1:(0.2-0.5):(0.1-0.3)。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肥为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1kg林可霉素菌渣中过碳酸钠的加入量为2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有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数为:禽畜粪便20-30份、污泥40-60份、植物秸秆10-20份、木屑5-10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生物肥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为:无机肥10-20份、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40-60份、预处理的高炉矿渣5-10份、有机肥20-30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藻类的加入量为步骤(4)所制得的微生物肥料质量的15-20%。
进一步的,所述藻类为马尾藻、水棉、裸甲藻和水花微囊藻,所述以上四种藻类质量比为(3-5):1:1:(2-3)。
进一步的,所述藻类的预处理方法为:将藻类晒干后粉碎至0.3-0.5mm,平铺,厚度为2cm,然后用稀盐酸溶液进行喷洒3次,每次喷洒时间间隔为2h,喷洒至藻类润湿即可,烘干,即得处理后的藻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保温条件为:每间隔2h,搅拌10min,且此过程中始终提供充足的氧气。
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过碳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对林可霉素菌渣进行氧化处理,用来消除菌渣中的抗生素耐药菌,使微生物肥料中不含抗生素耐药菌并且在土壤中不引发细菌耐药,而且还能破坏菌渣中林可霉素、蛋白质和多糖的分子结构,方便后续微生物菌分解,转化成土壤所需要的肥料。过碳酸钠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不会影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中的其它组分,不会影响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中的营养成分的使用。
2、本发明的高炉矿渣可以为微生物肥料中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硅钙及多种微量元素,对其进行酸碱处理,使高炉矿渣中的有益元素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有效态营养成分。
3、本发明的高炉矿渣和污泥中重金属离子会破坏林可霉素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微生物菌剂能更易进行分解,转化成土壤所需的营养成分。
4、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组成,该四种微生物菌组合能更好的将林可霉素进行降解,并能将林可霉素菌渣中的有机物和有机肥料分解成土壤所需的营养物质。本发明的温度控制在30-45℃,更有利于微生物菌的生存,使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较佳的发酵效果。
5、本发明的藻类是由马尾藻、水棉、裸甲藻和水花微囊藻组成,藻类进行预处理后,获得更好的吸附效果,能与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中的重金属进行反应或吸附,减少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中重金属的含量,从而减少动植物体内重金属的沉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由于藻类的高营养含量以及快速的繁殖能力,能为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并且可解决河流池塘藻类水体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提高藻类可再生利用性,合理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
6、本发明林可霉素菌渣中的抗生素可被高效、安全的去除,菌渣中耐药菌被灭活,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对组分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易控制,且应用场景不受限制。
7、本发明能为制药企业提供一种林可霉素菌渣的安全处理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降低了菌渣的处理成本,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8、本发明的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45℃,使微生物菌的存活率较高,提高了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品质,使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投放到土壤中,微生物菌能继续利用土壤中的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成分。
9、本发明的生产过程相比现有的堆肥过程,其用时较短,并保有了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活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将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颗粒化,不必占用大面积的产地,就可进行大批量生产,其不仅可用于蔬菜果蔬做底肥施用,还可用于大田进行机播,也可与其它肥料混合使用,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予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肥的制备:将0.6kg污泥和0.2kg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然后添加0.1kg植物秸秆和0.1kg木屑,将混合物加热到100℃,保温2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水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65-80%,制得有机肥,备用。其中禽畜粪便为100g鸡粪、50g牛粪和50g猪粪。
(2)林可霉素菌渣的预处理: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将1kg林可霉素菌渣的PH值调节为8-9,然后将2mol/L的2L过碳酸钠溶液加入到调节PH值后的林可霉素菌渣中,室温下搅拌1-2h后,置于加热滚筒中,升温至110-120℃,保温1h,冷却至室温,备用。
经过预处理后的林可霉素菌渣,通过过碳酸钠和高温将菌渣中耐药菌和其它细菌去除,同时破坏了部分的林可霉素、蛋白质和多糖的分子结构,以便后续进行分解,转化成所需的营养成分。过碳酸钠的热分解温度为60℃,因此高温保温1h后,使残留在林可霉素菌渣中的过碳酸钠全部热分解,不会影响后续加入的微生物菌剂。
(3)高炉矿渣的预处理:将高炉矿渣置于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h,然后加入盐酸溶液中和,干燥,备用。
(4)将上述0.6kg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0.2g有机肥、0.1kg预处理的高炉矿渣和0.1kg无机肥加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加入酸或碱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为7.5,并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70-80%,再加入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将温度保持在30-45℃,每间隔2h,搅拌10min,保温68-72h,且此过程中始终提供充足的氧气,制得微生物肥料。其中,无机肥为尿素;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其有效活菌个数比为1:1:0.2:0.3,四种微生物菌混合后的有效活菌总数达到6×108个/g·微生物肥料。
枯草芽孢杆菌对部分有害微生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肥料中营养素的降解,使植物能更好的吸收所需养分,其还对林可霉素具有降解作用,及进一步的降低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中林可霉素的含量。鞘氨醇杆菌具有氧化酶、淀粉酶的活性,能促进肥料中蛋白质、多糖的降解,转化成所需的养分,并且还能降解林可霉素。蜡样芽胞杆菌能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降解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生态环境。褐球固氮菌具有溶磷、释钾和固氮的功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能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机酸、氨基酸、多糖等有利于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增强作物对一些病害的抵抗力,抑制其它病原菌的生长。本发明的四个微生物菌组合和比例是经过重重筛选出的,该组合和比例能使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林可霉素完全降解,且能获得更优综合性能的微生物肥料。
(5)将上述1kg微生物肥料和0.15kg藻类搅拌均匀,放置10-12h,放置过程中,每隔1h,搅拌5min,然后进行造粒,干燥,制得粒状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中,藻类为马尾藻、水棉、裸甲藻和水花微囊藻,该四种藻类质量比为3:1:1:2。
上述藻类的预处理方法为:将藻类晒干后粉碎至0.3-0.5mm,平铺,厚度为2cm,然后用稀盐酸溶液进行喷洒3次,每次喷洒时间间隔为2h,喷洒至藻类润湿即可,烘干,即得处理后的藻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肥的制备:将0.45kg污泥和0.3kg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然后添加0.2kg植物秸秆和0.05kg木屑,将混合物加热到100℃,保温2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水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65-80%,制得有机肥,备用。其中禽畜粪便为50g鸡粪、150g牛粪和100g猪粪。
(2)林可霉素菌渣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3)高炉矿渣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4)将上述0.4kg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0.3kg有机肥、0.1kg预处理的高炉矿渣和0.2kg无机肥加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加入酸或碱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为7.5,并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70-80%,再加入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将温度保持在30-45℃,每间隔2h,搅拌10min,保温68-72h,制得微生物肥料。其中,无机肥为尿素;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其有效活菌个数比为1:1:0.5:0.1,四种微生物菌混合后的有效活菌总数达到6×108个/g·微生物肥料。
(5)将上述1kg微生物肥料和0.2kg藻类搅拌均匀,放置10-12h,放置过程中,每隔1h,搅拌5min,然后进行造粒,干燥,制得粒状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中,藻类为马尾藻、水棉、裸甲藻和水花微囊藻,该四种藻类质量比为4:1:1:3。
上述藻类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肥的制备:将0.40kg污泥和0.3kg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然后添加0.2kg植物秸秆和0.1kg木屑,将混合物加热到100℃,保温2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水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65-80%,制得有机肥,备用。其中禽畜粪便为100g鸡粪、100g牛粪和100g猪粪。
(2)林可霉素菌渣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3)高炉矿渣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4)将上述0.5kg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0.25kg有机肥、0.05kg预处理的高炉矿渣和0.2kg无机肥加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加入酸或碱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为7.5,并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70-80%,再加入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将温度保持在30-45℃,每间隔2h,搅拌10min,保温68-72h,制得微生物肥料。其中,无机肥为尿素;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其有效活菌个数比为1:1:0.3:0.2,四种微生物菌混合后的有效活菌总数达到6×108个/g·微生物肥料。
(5)将上述1kg微生物肥料和0.18kg藻类搅拌均匀,放置10-12h,放置过程中,每隔1h,搅拌5min,然后进行造粒,干燥,制得粒状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中,藻类为马尾藻、水棉、裸甲藻和水花微囊藻,该四种藻类质量比为5:1:1:3。
上述藻类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肥的制备:将0.50kg污泥和0.25kg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然后添加0.15kg植物秸秆和0.1kg木屑,将混合物加热到100℃,保温2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水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65-80%,制得有机肥,备用。其中禽畜粪便为100g鸡粪、100g牛粪和50g猪粪。
(2)林可霉素菌渣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3)高炉矿渣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4)将上述0.55kg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0.2kg有机肥、0.1kg预处理的高炉矿渣和0.15kg无机肥加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加入酸或碱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为7.5,并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70-80%,再加入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将温度保持在30-45℃,每间隔2h,搅拌10min,保温68-72h,制得微生物肥料。其中,无机肥为尿素;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其有效活菌个数比为1:1:0.4:0.2,四种微生物菌混合后的有效活菌总数达到6×108个/g·微生物肥料。
(5)将上述1kg微生物肥料和0.2kg藻类搅拌均匀,放置10-12h,放置过程中,每隔1h,搅拌5min,然后进行造粒,干燥,制得粒状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中,藻类为马尾藻、水棉、裸甲藻和水花微囊藻,该四种藻类质量比为4:1:1:3。
上述藻类的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
发明专利CN107311729A公开的一种利用林可霉素菌渣制取的有机肥中的实施例1作为对比例1,将上述实施例1-4所制得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与对比例1相比,其中林可霉素菌渣为同一批次,实施例与对比项中林可霉素的残余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林可霉素残余量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542933940000111
备注:林可霉素残余量=(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中林可霉素质量)/(林可霉素菌渣预处理前中林可霉素质量)*100%。
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林可霉素的残留量少,投放到土壤中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没有,其残留的微量林可霉素会被环境中微生物分解。对比例1残留的林可霉素量微少,但对比项虽然残留的林可霉素量几乎没有,但处理过程中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操作麻烦。
发明专利CN102040434B公开的一种用菌剂包裹法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中的实施例3作为对比例2,将上述实施例1-4所制得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和对比例2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NY/T 798-2015的方法进行产品检验,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2的产品保存10天后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
表2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542933940000121
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效活菌数量均达到2亿/g以上,N+P2O5+K2O的含量高于6%,杂菌数不超过6%,水分低于9%,有机质含量高于33%,且砷(As)、镉(Cd)、铅(Pb)、铬(Cr)和汞(Hg)等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行业标准值,即各项指标均远远超过农业部行业标准的要求。因此,本发明能为农作物提高更好的营养成分,且金属含量超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应用例:
对比例3
本对比例3是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步骤参照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该对比例3中不含有高炉矿渣成分。
将实施例1-4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和对比例2-3的复合微生物肥料进行田间试验,考察6组肥料对茄子生长情况的影响。其中,实施例1-4应用分别为试验组1-4,对比例2应用为对照组2,对比例3应用为对照组1。试验组1-4和对照组1-2中的应用每个应用设三个平行,每个平行应用的面积为1亩,试验组1-4的每亩施用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的用量为50公斤,对照组1每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用量为50公斤,播种及田间管理相同,收成后每组对比,结果如表3。
表3不同微生物肥料对茄子生长情况的影响
Figure BDA0002542933940000131
从以上实施应用例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比对照组2中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茄子生长的各项指标均较高,说明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对茄子的生长比现有的复合微生物肥料要好。试验组1-4应用均比对照组2的产量远远提高,说明使用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比现有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更有利于提高茄子的生长及产量,其增产效果明显,并有很好的综合抗病性。试验组1-4与对照组1相比可以看出,高炉矿渣的加入对茄子的生长比未加入高炉矿渣的好,高炉矿渣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所需的硅钙及多种微量元素,本发明能将高炉矿渣中的有益元素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有效态营养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禽畜粪便并不仅仅指鸡粪、牛粪和猪粪,也可以是鸭粪、羊粪等其它禽畜的粪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是由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菌剂、高炉矿渣、藻类、有机肥和无机肥组成,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不少于6×108个/g·微生物肥料,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肥的制备:将污泥和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然后添加植物秸秆和木屑,将混合物加热到100℃,保温2h,冷却至室温,然后加水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65-80%,制得有机肥,备用;
(2)林可霉素菌渣的预处理: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将林可霉素菌渣的PH值调节为8-9,然后将2mol/L的过碳酸钠溶液加入到调节PH值后的林可霉素菌渣中,室温下搅拌1-2h后,置于加热滚筒中,升温至110-120℃,保温1h,冷却至室温,备用;
(3)高炉矿渣的预处理:将高炉矿渣置于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h,然后加入盐酸溶液中和,干燥,备用;
(4)将上述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有机肥、预处理的高炉矿渣和无机肥加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加入酸或碱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为7.5,并将混合物的水分含量调节至70-80%,再加入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将温度保持在30-45℃,保温68-72h,制得微生物肥料;
(5)将上述微生物肥料和藻类搅拌均匀,放置10-12h,放置过程中,每隔1h,搅拌5min,然后进行造粒,干燥,制得粒状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褐球固氮菌有效活菌数比为1:1:(0.2-0.5):(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肥为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1kg林可霉素菌渣中过碳酸钠的加入量为2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有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数为:禽畜粪便20-30份、污泥40-60份、植物秸秆10-20份、木屑5-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生物肥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为:无机肥10-20份、预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40-60份、预处理的高炉矿渣5-10份、有机肥20-3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藻类的加入量为步骤(4)所制得的微生物肥料质量的15-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为马尾藻、水棉、裸甲藻和水花微囊藻,所述以上四种藻类质量比为(3-5):1:1:(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的预处理方法为:将藻类晒干后粉碎至0.3-0.5mm,平铺,厚度为2cm,然后用稀盐酸溶液进行喷洒3次,每次喷洒时间间隔为2h,喷洒至藻类润湿即可,烘干,即得处理后的藻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保温条件为:每间隔2h,搅拌10min,且此过程中始终提供充足的氧气。
CN202010552258.8A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6621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2258.8A CN111662114A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2258.8A CN111662114A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2114A true CN111662114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8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2258.8A Pending CN111662114A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211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0826A (zh) * 2015-09-15 2015-12-02 北京观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菌肥制作方法、制得的微生物菌肥及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05294268A (zh) * 2015-11-09 2016-02-03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7686407A (zh) * 2017-09-21 2018-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处理抗生素菌渣制取有机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0826A (zh) * 2015-09-15 2015-12-02 北京观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菌肥制作方法、制得的微生物菌肥及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05294268A (zh) * 2015-11-09 2016-02-03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7686407A (zh) * 2017-09-21 2018-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处理抗生素菌渣制取有机肥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伟: "《固水界面化学与吸附技术》", 31 October 2011, 冶金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7267B (zh) 一种资源化利用羊粪便制备土壤改良剂的生产工艺
CN101244955B (zh) 一种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6180B (zh)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处理病死动物的方法
CN104355777A (zh) 一种含有纳米硒的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0421A (zh) 一种丘陵山区抗旱保水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2298A (zh) 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5977A (zh) 畜禽粪便腐熟生产有机肥工艺
CN113214000A (zh) 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56106A (zh) 畜禽粪便生物炭基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71980A (zh) 一种鸡粪发酵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9260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13200786A (zh) 一种防病防虫生物保水有机无机复合肥
CN109134008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分解猪粪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CN102241531A (zh) 一种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6200A (zh) 一种利用粪便及有机垃圾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1215532A (zh) 一种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在酵素菌中的应用和应用方法
CN101565337A (zh) 一种绿色、环保有机肥料
CN105218253A (zh) 一种利用动物肠胃内容物及粪便生产有机肥的工艺
CN111620744A (zh) 一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4356A (zh) 一种牛舍粪污除臭剂
CN112479792A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泥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65336A (zh) 一种具有促进作物生长作用的绿色、环保有机肥料
CN108641984B (zh) 一株尿素芽胞杆菌sc-7及其在堆肥中的应用
CN111662114A (zh) 一种林可霉素菌渣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0220A (zh) 一种畜禽粪便加工生物有机菌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