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156A - 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和其提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和其提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156A
CN111656156A CN201980010841.1A CN201980010841A CN111656156A CN 111656156 A CN111656156 A CN 111656156A CN 201980010841 A CN201980010841 A CN 201980010841A CN 111656156 A CN111656156 A CN 111656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trapping
microorganisms
opening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8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156B (zh
Inventor
小板桥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nsho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nsho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nsho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nsho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56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04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1/12Dippers; Dredgers

Abstract

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以及提取方法包括:第1工序,使用具备吸收体和能分离在一端具备吸收体的顶端部与承载部的棒状构件的捕集设备、使捕集设备的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第2工序,使捕集设备的吸收体与被检测面接触而捕集被检测面上的微生物或基因;第3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1容器,将捕集设备自吸收体侧插入第1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后将棒状构件的顶端部与承载部分离并自第1容器取出承载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顶端部的第1容器密封;以及第4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2容器,将捕集设备的顶端部以自与吸收体相反的一侧插入第2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自第1容器插入第2容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顶端部的第2容器密封。

Description

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和其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食品领域、医疗领域等实施的擦拭式检测,涉及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和其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食品领域,出于安全卫生方面的观点,在作业空间进行细菌和病毒(以下有时简称为“微生物”)的擦拭检测。在该检测中,实施擦拭检测方法,该擦拭检测方法使用浸渗有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等规定量的稀释液的棉棒等,对包括作业空间内的烹调器具(例如案板、菜刀等)、其它冰箱、水槽、架子、门把手、扶手、地板等设备在内、存在于检测对象的表面的微生物等进行擦拭,用培养等方法检测这些擦拭的微生物、基因。另外,在医疗领域,也实施对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被检测体的表面进行擦拭并用培养等方法对擦拭的微生物、基因进行检测的擦拭检测方法。
作为微生物、基因检测用(以下有时简称为“微生物检测”)的擦拭器具,公开了一种使用具备在盖体内侧保持水溶液的微生物擦拭载体的试管,通过离心分离使擦拭后的微生物在试管主体内转移的技术(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50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在用利用培养等方法检测微生物、基因的方法(例如,基因扩增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等)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关于存在量较少的病原病毒、病原菌,采用在回收后将捕集液浓缩的方法。例如在以往的方法中,将稀释液量设为数mL~10mL单位,但为了从这样的稀释液回收少量的微生物而需要多阶段的浓缩操作。但是,若需要多阶段的浓缩操作,则存在作业变得繁杂、导致作业失误、回收损失和回收不均等若干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也对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进行了研究,记载了擦拭液量为0.5mL~1mL左右,假设为了利用基因扩增法等进行检测而仍然需要浓缩工序。在该点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期望的是使浓缩工序尽量少或不历经浓缩工序。
此外,关于微生物等的捕集作业,优选能在不使用复杂的手段、装置的前提下简便地实施。例如,期望的是能在处理食品的店铺、工厂等使作业人员不需要特殊知识的前提下简便地采集微生物等。另外,微生物等的捕集作业的被检测面也包括例如冰箱的拉手的背面等。因此,关于用于捕集的设备,优选使用具有长度等操作性优异的设备而能简便地进行捕集。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被检测面简便地捕集微生物或基因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以及能够高效且简便地提取用该捕集方法捕集到的微生物或基因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提取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种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第1工序,使用具备吸收体和能分离在一端具备上述吸收体的顶端部与承载部的棒状构件的捕集设备、使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
第2工序,使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吸收体与被检测面接触而捕集上述被检测面上的微生物或基因;
第3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上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1容器,将上述捕集设备自上述吸收体侧插入上述第1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后将上述棒状构件的上述顶端部与上述承载部分离并自上述第1容器取出上述承载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上述顶端部的上述第1容器密封;以及
第4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上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2容器,将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顶端部以自与上述吸收体相反的一侧插入上述第2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自上述第1容器插入上述第2容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上述顶端部的上述第2容器密封。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上述液态介质的容量为20μL~100μL。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在上述第1工序中,将上述液态介质收纳于上述第1容器。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上述捕集设备的顶端部的露出部的长度为5mm~10mm。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通过将上述捕集设备折断而能将上述顶端部与上述承载部分离。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上述捕集设备是能将顶端部与承载部分离的棉棒。
<7>一种微生物和基因的提取方法,其使用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
上述微生物和基因的提取方法包括第5工序,上述第5工序将利用上述第4工序获得的上述第2容器以收纳于上述第2容器内的上述顶端部的上述吸收体侧成为离心轴侧的方式安装于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简便地自被检测面捕集微生物或基因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以及能够高效且简便地提取用该捕集方法捕集到的微生物或基因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提取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棉棒的吸收体的顶端部侧端部与顶端部的承载部侧端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工序以及第2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4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5的(5-a)是示意性示出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5工序的离心分离机的侧视图,图5的(5-b)是表示用于第5工序的离心分离机与第2容器的关系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以下的实施方式为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以下有时简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捕集方法”。)是包括以下的第1工序~第4工序的方法。
(第1工序)
为如下工序:使用具备吸收体和能分离在一端具备上述吸收体的顶端部与承载部的棒状构件的捕集设备、使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
(第2工序)
为如下工序:使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吸收体与被检测面接触而捕集上述被检测面上的微生物或基因。
(第3工序)
为如下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上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1容器,将上述捕集设备自上述吸收体侧插入上述第1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后将上述棒状构件的上述顶端部与上述承载部分离并自上述第1容器取出上述承载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上述顶端部的上述第1容器密封。
(第4工序)
为如下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上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2容器,将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顶端部以自与上述吸收体相反的一侧插入上述第2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自上述第1容器插入上述第2容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上述顶端部的上述第2容器密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提取方法(以下有时简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提取方法”。)是使用历经上述的第1工序~第4工序而得到的第2容器通过下述第5工序提取微生物等的方法。
(第5工序)
为如下工序:将利用上述第4工序获得的上述第2容器以收纳于上述第2容器内的上述顶端部的上述吸收体侧成为离心轴侧的方式安装于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捕集方法,能够简便地捕集存在于被检测面的微生物等并密封。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捕集方法,由于将捕集有微生物等的捕集设备分离并去除承载部,只将顶端部储存于第1容器并将该第1容器密封,因此能够简便且以较高的密封性捕集微生物等。因此,在店铺、工厂等,工作人员也能在不需要特殊知识的前提下简便地捕集被检测面的微生物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提取方法,能够通过离心分离高效地提取以较少的液体介质量被捕集设备的吸收体捕集的微生物或基因。因此,所获得的捕集液能在不历经浓缩工序的前提下进行由显微镜等进行的直接观察、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或培养检测等微生物检测。
这里,作为成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对象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或基因,例如包括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痢疾变形虫(Entamoeba histolytica)等原虫、念珠菌、酵母、霉菌等真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志贺氏菌(Shigella)、毒素原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弧菌(Vibrio)、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等引致食物中毒的细菌、绿脓杆菌(Pseudomonas)、军团杆菌(Legionella)等细菌、诺如病毒(Norovirus)、札幌病毒(Sapovirus)、轮状病毒(Rot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星状病毒(Astrovirus)等腹泻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等病毒、作为其它微生物的痕迹的基因。
本实施方式的捕集方法以及提取方法(以下有时将两者总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能以特别少的液体介质量进行微生物等的捕集以及提取,因此能够较佳地用作上述的细菌、微生物或基因中以较少的菌数或病毒数使感染成立的病原病毒、病原菌(例如诺如病毒、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等)的捕集/提取方法。例如,诺如病毒即使是10个~100个等的存在量也有感染的危险。因此,在不进行浓缩的前提下使用捕集液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有时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很难断言完全没有感染性。另一方面,在使用了未被稀释的捕集液的情况下,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能断言未被感染的可能性高,检测结果的可靠度高。
[本实施方式的捕集方法]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捕集方法包括第1工序~第4工序。以下对第1工序~第4工序进行说明。
(第1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第1工序是使用具备吸收体和能分离在一端具备上述吸收体的顶端部与承载部的棒状构件的捕集设备、使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的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使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能在利用吸收体擦拭被检测面时将存在于被检测面上的微生物等捕集到吸收体中。
-捕集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捕集设备具备吸收体和棒状构件,在棒状构件的一端具备吸收体。本实施方式中的捕集设备通过将棒状构件分离成两个部分,从而能够分离成配备有吸收体的顶端部和承载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捕集设备由于使用了棒状构件,因此擦拭时的操作性优异。
吸收体是能够通过吸收液态介质而捕集/维持所擦拭的微生物等的构件。另外,通过对吸收体进行离心分离等,从而能将被维持在吸收体中的微生物等与液态介质一同提取。构成吸收体的材料只要能够吸收后述的液态介质并捕集被检测面的微生物等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用于吸收体的材料,例如举出棉球、海绵和纱布等。另外,吸收体的尺寸以及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后述的第1以及第2容器(例如用于微生物检测的离心分离机用的微型管等)的尺寸适当地选定。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出于以较少的量的液态介质进行微生物等的捕集的观点,例如能将吸收体的尺寸等决定为使所吸收的液量成为20μL~100μL。
棒状构件是作为吸收体的支承构件发挥功能的构件。另外,棒状构件设计为至少能分离成顶端部和承载部。顶端部与承载部的分离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设计为使顶端部与承载部的分离部位的强度比其它部位低,从而在自外部施加力的情况下该分离部位折断等能够分离。为了降低分离部位的强度,例如举出在棒状构件加入缺口或使相当于分离部位的位置的直径比其它部位细等方法。
用于棒状构件的材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只要是不吸收液体的构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举出聚苯乙烯等塑料材料等。另外,既可以用相同材料形成顶端部和承载部,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形成顶端部和承载部。另外,棒状构件的顶端部的尺寸(总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是在后述的第3以及第4工序中,被收纳于各容器后能将盖体安装于开口部的尺寸(即,比各容器的总长度短),并且优选是在第5工序中提取捕集液时能使吸收体的位置在第2容器内位于比捕集液的液面靠近容器的开口部侧的位置的长度。另外,棒状构件的承载部的尺寸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提高分离后的辨认性以及微生物等的捕集时(擦拭时)的操作性,能够设为4cm~18cm左右的长度,优选能够设为6cm~13cm。
作为上述捕集设备,例如可以使用由棉球形成吸收体、由塑料等形成棒状构件的、能够分离顶端部和承载部的棉棒。在捕集设备为棉棒的情况下,能将吸收体(棉球)的尺寸设为例如直径3mm~10mm、长度8mm~15mm,将整个棒状构件的尺寸设为例如直径2mm~5mm、长度6cm~20cm。此时,能将顶端部的露出部的长度(从吸收体的顶端部侧端部到顶端部的承载部侧端部的距离)设为例如5mm~10mm。顶端部的露出部的长度可能对后述的第5工序中的离心分离时抑制被提取到微型管的顶端侧的捕集液与棉球接触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关于上述的“吸收体的顶端部侧端部”,位于吸收体的最靠顶端部侧的位置的部位成为基准。
例如,通常的棉棒构成为棒状构件的顶端插入棉球,并且棉球的一部分覆盖棒状构件的表面。使用图1对棉棒的棉球(吸收体)的顶端部侧端部与顶端部的承载部侧端部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棉棒的吸收体的顶端部侧端部与顶端部的承载部侧端部的关系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棒状构件的顶端部24插入棉球22的情况下,顶端部24的一部分被棉球22的一部分覆盖。在该情况下,棉球22的纤维端部(所谓的“发际线”)中的位于最靠顶端部侧的位置的部位成为棉球22(吸收体)的顶端部侧端部(图1中的虚线E2)。即,在图1中,从棉球22的顶端(图1中的虚线E1)到虚线E2的距离成为“棉球的长度”。同样,在图1中,从棉球22的顶端部侧端部(虚线E2)到顶端部24的承载部侧端部(图1中的虚线E3)的距离成为“顶端部的露出部的长度”。
-液态介质-
液态介质是辅助吸收体捕集微生物等的材料,可以使用通常被称作缓冲液、稀释液的水溶液等。作为液态介质,例如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BS)等缓冲液、水等。另外,液态介质不必一定是液态,只要是能辅助将微生物等捕集于吸收体的介质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凝胶状等。
在第1工序中,使捕集设备的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从利用离心力提取捕集液并在不历经浓缩工序的前提下高效地进行微生物检测的观点出发,被吸收体吸收的液态介质的容量优选为20μL~100μL,进一步优选为30μL~40μL。另外,在第1工序中,可以使用预先将液态介质收纳于容器内的后述的第1容器。在该情况下,能自第1容器拆下盖体,然后将捕集设备的吸收体插入容器内而使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另外,从促进在第2工序捕集的微生物的转移并且确保所捕集的微生物存活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在液态介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营养素、胶凝剂、盐等。
(第2工序)
第2工序是使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吸收体与被检测面接触而捕集上述被检测面上的微生物或基因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微生物等被捕集到吸收体中。使吸收体与被检测面接触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例子例如举出利用吸收体擦拭被检测面的方法。
(第3工序)
第3工序是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上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1容器,将上述捕集设备自上述吸收体侧插入上述第1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后将上述棒状构件的上述顶端部与上述承载部分离而将上述承载部自上述第1容器取出,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上述顶端部的上述第1容器密封的工序。本工序是在第2工序中将被检测面的微生物捕集到吸收体中后,只将具备吸收体的捕集设备的顶端部密封于第1容器中的工序。
在第2工序中将被检测面的微生物捕集到吸收体中后,将捕集设备自吸收体侧插入第1容器的开口部,然后使捕集设备分离成顶端部和承载部。顶端部与承载部的分离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第1容器的壁面并使用杠杆的原理,通过将捕集设备折断来分离顶端部和承载部。自第1容器取出自顶端部分离的承载部,然后将盖体安装于开口部而将第1容器密封。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能在不直接碰到吸收体及其周边部的前提下去除承载部,只将具备吸收体的顶端部密封于第1容器中。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实施第1工序、第2工序和第3工序的操作人员(主要是手指)的微生物等混入在第1容器中捕集的微生物等中。
另外,收纳于第1容器的捕集设备(顶端部)的设有吸收体的一侧为第1容器的另一端侧(即,被阻塞的一侧),在收纳后也在第1容器内维持捕集设备被插入的方向(插入方向)。
-第1容器-
第1容器是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容器。另外,第1容器的另一端被壁面等被阻塞,例如将另一端设为下方的情况下以在容器内贮存液体的方式构成。第1容器的尺寸以及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地利用被用于离心分离机的微型管等公知的能密封的容器。
以在第1容器的开口部能安装盖体的方式构成,通过在开口部安装盖体而将第1容器密封。能够应用螺纹配合或压接手段等公知的手段使盖体安装于开口部。
第1容器的原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地使用用于微型管的材料等公知的材料,例如也能使用带颜色的材料等。另外,第1容器需要是在收纳了棒状构件的顶端部后维持其插入方向的形状。作为这样的形状,例如举出第1容器的内径比顶端部的总长度(包括吸收体)小的筒状体等。第1容器的尺寸例如能够设为直径8mm~15mm、长度是30mm~50mm,在容量上可以使用2.5mL、2mL或1.5mL用等的微型管。此外,如上述那样,第1容器可以使用预先收纳有例如20μL~100μL、优选30μL~40μL的上述的液态介质的构件。
(第4工序)
第4工序是如下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上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2容器,将上述捕集设备的上述顶端部以自与上述吸收体相反的一侧插入上述第2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自上述第1容器插入上述第2容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上述顶端部的上述第2容器密封。本工序是使插入方向相反地将在第3工序中密封于第1容器的捕集设备转移到第2容器后进行密封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将自第1容器取出的捕集设备自与设有吸收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插入第2容器的开口部。在第1容器内,捕集设备的吸收体侧位于与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即,另一端侧),因此,在保持自第1容器的开口部取出的状态不变地将捕集设备插入第2容器的开口部时,捕集设备(顶端部)自与设有吸收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插入第2容器的开口部。
在将捕集设备插入第2容器后,以在收纳后在第2容器内也维持捕集设备被插入的方向(插入方向)的方式将第2容器密封。
-第2容器-
第2容器是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上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容器,可以使用与第1容器同样的容器。
[本实施方式的提取方法]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提取方法是使用历经上述的第1工序~第4工序而得到的第2容器通过第5工序提取微生物等的方法。
(第5工序)
第5工序是如下工序:将利用上述第4工序获得的上述第2容器以收纳于上述第2容器内的上述顶端部的上述吸收体侧成为离心轴侧的方式安装于离心分离机而进行离心分离。在本工序中,以被收纳的顶端部的吸收体侧成为离心轴侧的方式将第2容器安装于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从而将被吸收体捕集的包含微生物等的液态介质(捕集液)提取到第2容器的另一端侧(与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吸收体位于历经了第4工序的第2容器中的捕集设备的开口部侧,捕集设备的另一端侧成为顶端部。这样,利用顶端部的存在而能在第2容器内的另一端侧(与开口部相反的一侧)的壁面与吸收体之间设置间隙,因此通过以第2容器的另一端侧成为转动轴线外侧的方式设置并进行离心分离,从而能在将捕集液蓄积于第2容器的另一端侧时抑制吸收体与捕集液再次接触。
-离心分离机-
能用于本工序的离心分离机是可以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设置第2容器,利用驱动机构使旋转转子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自第2容器中的吸收体将微生物等离心分离的装置。离心分离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地选定台式的小型微量离心机等在市场上出售的装置来使用。离心条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依据所用的样品量、装置适当地进行设定。作为离心条件,能以低速离心(例如以离心力1000~3000[×g]以3秒~10秒)进行。
-捕集液-
在本工序中提取的捕集液以高效率提取被吸收体捕集的微生物等和液体介质,因此能在不实施浓缩工序的前提下,用于由显微镜等进行的直接观察、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或培养检测等微生物检测。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工序以及第2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微型管10(第1容器)由试管主体2和盖体4构成。在试管主体2的一端(纸面上侧)设有开口部8,通过在开口部8安装盖体4而能将微型管10密封。如图2所示,试管主体2在一端具有开口部8,另一端(顶端:纸面下侧)被壁面封闭。另外,试管主体2具有自开口部8侧朝向顶端侧为一定的长度且直径相同的成为筒状的部位,并且进一步具有朝向顶端侧直径缩小而成为锥形的部位。试管主体2的另一端形成微型管10的顶端,在内部能够起到作为贮液部的作用。在图2的(1-a)中,在微型管10的内部蓄积有缓冲液6(液态介质)。另外,微型管10中的缓冲液6不必一定在通常状态时蓄积于顶端侧,能在使用时以开口部8侧为支点振动微型管10,从而将缓冲液6集中于其顶端。
如图2的(1-b)所示,首先将包括棉球22(吸收体)和能将顶端部24以及承载部26分离的棒状构件的棉棒20(捕集设备)插入微型管10,使棉球22吸收缓冲液6(第1工序)。在棉棒20设有缺口28来作为顶端部24与承载部26的分离部手段。
接着,如图2的(2)所示,将吸收有缓冲液6的棉棒20自微型管10拔出,然后以棉棒20的棉球22与被检测面32接触的方式擦拭被检测面32,将被检测面32上的微生物或基因捕集到棉球22中(第2工序)。
使用图3对第3工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如图3的(3-a)所示,将捕集有微生物等的棉棒20自棉球22侧插入微型管10的开口部8。接着,如图3的(3-b)所示,以使力施加于缺口部28的方式利用微型管10的壁面将棉棒20折断而分离为顶端部24与承载部26。然后,如图3的(3-c)所示,自微型管10仅取出承载部26,留下顶端部24,安装盖体4来密封微型管10。此时,在微型管10内,以棉球22位于微型管10的另一端侧(纸面下侧)的方式维持顶端部24的插入方向。例如在捕集微生物等的场所与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场所不同的情况下,能将在第3工序密封后的微型管10自捕集微生物等的场所输送到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检测中心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型管10的便携性以及密封性优异,因此例如能够放入信封等中而以低成本将微型管10邮寄到检测中心等。
使用图4对第4工序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4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在第4工序中,将密封于微型管10的顶端部24转移到微型管30中,然后将微型管30密封。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相同形状以及相同尺寸的微型管10和微型管30,但微型管10和微型管30可以使用不同形状或尺寸的构件。
如图4的(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4工序中,使用微型管30(第2容器),自微型管30卸下盖体34,进一步自微型管10卸下盖体4,将收纳于微型管10内的棉棒的顶端部24自微型管10从开口部36插入微型管30内。此时,顶端部24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在微型管10的壁面滑落而插入微型管30中。因此,能在棉棒的顶端部24不与人的手指等接触的前提下进行自微型管10向微型管30的转移。另外,棉棒的顶端部24使棉球22成为微型管30的开口部36侧(纸面上侧),维持插入方向。然后,安装盖体34而在收纳有棉棒的顶端部24的状态下将微型管30密封。
接下来,对第5工序进行说明。在图5中,(5-a)示意性示出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5工序的离心分离机的侧视图,(5-b)表示用于第5工序的离心分离机与第2容器的关系的仰视图。虽省略详情,但如图5的(5-a)所示,离心分离机40具备以利用点划线表示的转动轴线(离心轴)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转子42。在旋转转子42设置有多个微型管30。
如图5的(5-b)所示,多个微型管30是利用第4工序获得的微型管30,以收纳于容器内的棉棒的顶端部24的棉球22侧成为转动轴线R侧的方式安装于离心分离机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离心分离机40设置有8个微型管30,但微型管30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在第5工序中,利用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使旋转转子42以转动轴线R为中心进行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自棉球22将包含微生物等的捕集液提取到微型管30中。在离心分离后,自棉球22提取的捕集液蓄积于微型管30的顶端侧。此时,由于顶端部24的存在,能够抑制被提取到微型管30的顶端侧的捕集液与棉球22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关于在第2工序捕集到的微生物等的提取,通过使第3工序中的顶端部24与第4工序中的顶端部24的插入方向(棉球22所在的方向)相反,能在第5工序高效地自棉球22(吸收体)提取捕集液。因此,关于在本工序中所提取的捕集液,能在不实施浓缩工序的前提下将该捕集液用于由显微镜等进行的直接观察、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或培养检测等微生物检测。
以上,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捕集方法以及提取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通过参照将在2018年1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13371号的公开的整体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另外,关于本说明书记载的所有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与具体且分别地记述通过参照而引用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的情况同等程度地,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参照而引用上述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
附图标记说明
2试管主体、4盖体、6缓冲液(液态介质)、8开口部、10微型管(第1容器)、20棉棒(捕集设备)、22棉球(吸收体)、24顶端部、26承载部、28缺口部、30微型管(第2容器)、32被检测面、34盖体、36开口部、40离心分离机、42旋转转子

Claims (7)

1.一种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第1工序,使用具备吸收体和能分离在一端具备所述吸收体的顶端部与承载部的棒状构件的捕集设备、使所述捕集设备的所述吸收体吸收液态介质;
第2工序,使所述捕集设备的所述吸收体与被检测面接触而捕集所述被检测面上的微生物或基因;
第3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所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1容器,将所述捕集设备自所述吸收体侧插入所述第1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后将所述棒状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与所述承载部分离并自所述第1容器取出所述承载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1容器密封;以及
第4工序,使用在一端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在所述开口部安装盖体而能被密封的第2容器,将所述捕集设备的所述顶端部以自与所述吸收体相反的一侧插入所述第2容器的开口部的方式自所述第1容器插入所述第2容器,以维持插入方向的方式将收纳有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2容器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所述液态介质的容量为20μL~100μ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工序中,将所述液态介质收纳于所述第1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所述捕集设备的顶端部的露出部的长度为5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捕集设备折断而能将所述顶端部与所述承载部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所述捕集设备是能将顶端部与承载部分离的棉棒。
7.一种微生物和基因的提取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其中,所述微生物和基因的提取方法包括第5工序,所述第5工序将利用所述第4工序获得的所述第2容器以收纳于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吸收体侧成为离心轴侧的方式安装于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
CN201980010841.1A 2018-01-30 2019-01-16 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和其提取方法 Active CN111656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3371A JP6576489B2 (ja) 2018-01-30 2018-01-30 微生物及び遺伝子の捕集方法、並びに、その抽出方法
JP2018-013371 2018-01-30
PCT/JP2019/001159 WO2019150961A1 (ja) 2018-01-30 2019-01-16 微生物及び遺伝子の捕集方法、並びに、その抽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156A true CN111656156A (zh) 2020-09-11
CN111656156B CN111656156B (zh) 2023-04-28

Family

ID=67479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841.1A Active CN111656156B (zh) 2018-01-30 2019-01-16 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和其提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76489B2 (zh)
CN (1) CN111656156B (zh)
WO (1) WO2019150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171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王锦弘 采检棒容置构件及包含其的离心管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925902A (fr) * 1946-04-01 1947-09-17 Perfectionnements aux procédés et aux dispositifs pour la fabrication du sucre de betteraves
GB711474A (en) * 1950-12-07 1954-07-07 Deodor Xhygiene Servic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umigating
US3814248A (en) * 1971-09-07 1974-06-04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uid collection and/or partitioning
JP2006115976A (ja) * 2004-10-20 2006-05-11 Kenei Pharmaceutical Co Ltd 綿棒包装体
CN1774226A (zh) * 2003-12-23 2006-05-17 吴振东 擦拭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040777A (ja) * 2005-08-02 2007-02-15 Eiken Kizai Kk 微生物簡易拭き取り器具
CN101137895A (zh) * 2005-03-14 2008-03-05 尼普洛株式会社 试样采取液容器
CN102154096A (zh) * 2009-12-25 2011-08-17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被检测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US20120107864A1 (en) * 2010-05-07 2012-05-03 Katrin Sparbier Mass spectrometric rapid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CN103389222A (zh) * 2013-08-08 2013-11-13 苏州麦格华恒贸易有限公司 接触性生物检材dna采集保存方法及装置
CN103900844A (zh) * 2013-12-31 2014-07-02 常州市公安局 一种现场生物物证提取棉签
CN205107753U (zh) * 2015-10-12 2016-03-30 昆明寰基生物芯片产业有限公司 脱落细胞采集器
JP2016085083A (ja) * 2014-10-24 2016-05-19 株式会社 島津総合サービス 微生物検査用拭き取り器具
CN205687925U (zh) * 2016-05-27 2016-11-16 胤安国际(辽宁)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细菌采样试剂盒
CN106233117A (zh) * 2014-04-17 2016-12-14 英国卫生部 液体采集装置
CN206396211U (zh) * 2017-01-09 2017-08-11 人和未来生物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肠道细菌采样试剂套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4733A (ja) * 2001-07-03 2003-01-15 Iatron Lab Inc 唾液サンプル調製セット
JP4932516B2 (ja) * 2007-02-05 2012-05-16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サンプリング用具
JP2008286770A (ja) * 2007-05-18 2008-11-27 Cell 12:Kk 細菌等の拭取り検査装置及び検出精度を向上し交差汚染を防止した高精度細菌等の検査検出法
EP2510881A1 (en) * 2011-04-11 2012-10-17 Qiagen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very of a collected specimen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925902A (fr) * 1946-04-01 1947-09-17 Perfectionnements aux procédés et aux dispositifs pour la fabrication du sucre de betteraves
GB711474A (en) * 1950-12-07 1954-07-07 Deodor Xhygiene Servic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umigating
US3814248A (en) * 1971-09-07 1974-06-04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uid collection and/or partitioning
CN1774226A (zh) * 2003-12-23 2006-05-17 吴振东 擦拭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115976A (ja) * 2004-10-20 2006-05-11 Kenei Pharmaceutical Co Ltd 綿棒包装体
CN101137895A (zh) * 2005-03-14 2008-03-05 尼普洛株式会社 试样采取液容器
JP2007040777A (ja) * 2005-08-02 2007-02-15 Eiken Kizai Kk 微生物簡易拭き取り器具
CN102154096A (zh) * 2009-12-25 2011-08-17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被检测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US20120107864A1 (en) * 2010-05-07 2012-05-03 Katrin Sparbier Mass spectrometric rapid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CN103389222A (zh) * 2013-08-08 2013-11-13 苏州麦格华恒贸易有限公司 接触性生物检材dna采集保存方法及装置
CN103900844A (zh) * 2013-12-31 2014-07-02 常州市公安局 一种现场生物物证提取棉签
CN106233117A (zh) * 2014-04-17 2016-12-14 英国卫生部 液体采集装置
JP2016085083A (ja) * 2014-10-24 2016-05-19 株式会社 島津総合サービス 微生物検査用拭き取り器具
CN205107753U (zh) * 2015-10-12 2016-03-30 昆明寰基生物芯片产业有限公司 脱落细胞采集器
CN205687925U (zh) * 2016-05-27 2016-11-16 胤安国际(辽宁)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细菌采样试剂盒
CN206396211U (zh) * 2017-01-09 2017-08-11 人和未来生物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肠道细菌采样试剂套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0961A1 (ja) 2019-08-08
JP6576489B2 (ja) 2019-09-18
JP2019132634A (ja) 2019-08-08
CN111656156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76379A1 (en) Container for selective transfer of sample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JP5292267B2 (ja) 試料処理装置、試料処理方法及びこれらに使用する反応容器
US2004012678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ing a nucleic acid from a sample
US20050252820A1 (en) Sampling kits, devices and uses thereof
EP213960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fluid from a fluid absorbing element
EP1893740B1 (en) Device for the withdrawal,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KR20100066544A (ko) 분리 용기, 어태치먼트 및 분리 방법
US903963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cellular sample transfer
US10934541B2 (en) Method for separating nucleic acid from specimen containing nucleic acid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230383242A1 (en) Bead beating tube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deoxyribonucleic acid and/or ribonucleic acid from microorganisms
CN111656156B (zh) 微生物和基因的捕集方法和其提取方法
US20090171245A1 (en) Swab extrac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JP2020008464A (ja) 回収容器及び回収デバイス
JP2023524135A (ja) 試料収集および廃棄用スワブ
JP6371998B2 (ja) 微生物検査用拭き取り器具
JP5599488B2 (ja) 試料処理方法
CN219044930U (zh) 核酸提取装置
CN111213000B (zh) 血液传输装置及其方法
CN110918149A (zh) 离心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