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4138B - 马达单元 - Google Patents

马达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4138B
CN111654138B CN202010086002.2A CN202010086002A CN111654138B CN 111654138 B CN111654138 B CN 111654138B CN 202010086002 A CN202010086002 A CN 202010086002A CN 111654138 B CN111654138 B CN 111654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passage
housing
bus ba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60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4138A (zh
Inventor
藤本祥平
馆形和典
福永庆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54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4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4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ne motor mounted on a propulsion axle for rotating right and left wheels of this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61Arrangements of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achines, e.g. i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10/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410/115Electric wiring; Electric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21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6Electric machines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5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fixed gear rati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27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against abnormal temper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单元,马达单元具有: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壳体,其收纳马达;逆变器,其与马达电连接;以及汇流条,其将马达和逆变器连接起来。壳体具有收纳马达的马达收纳部、覆盖马达收纳部的上侧的顶壁部以及贯通顶壁部的作业用孔部。马达单元还具有封闭作业用孔部的上侧的开口的盖部。盖部具有调节壳体内部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通路。

Description

马达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调节壳体内的内压的内部压力(内压)调节功能的马达单元。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电动汽车用的驱动单元,其具有:电动机;电动汽车用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用于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左右一对驱动轮;以及外壳,其在内部具有电动机和电动汽车用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电动汽车用的驱动单元的外壳上设置有用于确保外壳内部与外部的通气、抑制内部压力上升的通气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3582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气装置由通气主体和从外壳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的通气孔构成。通气孔形成于外壳,但由于外壳是圆筒形状,因此加工性差,无法设置于任意的场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内压调节功能并且加工容易的马达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中,马达单元具有: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壳体,其收纳马达;逆变器,其与马达电连接;以及汇流条,其将马达和逆变器连接起来。壳体具有收纳马达的马达收纳部、覆盖马达收纳部的上侧的顶壁部以及贯通顶壁部的作业用孔部。马达单元还具有封闭作业用孔部的上侧的开口的盖部。盖部具有调节壳体内部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通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而提供内压调节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念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II部的剖视放大图,示出与马达轴线垂直的截面。
图4是示出固定于逆变器外壳的第一连结部件附近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壳体的作业用孔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组装状态下的第一连结部件和第二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沿第一方向观察组装状态下的第一连结部件和第二连结部件的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9是示出盖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的A-A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马达单元;2:马达;6:壳体;6c:第二开口孔;7:逆变器;8:逆变器外壳;8c:第一开口孔;9:汇流条;9c:贯通孔;10:第一连结部件;10a:安装筒部;10b:插入筒部;10c:汇流条固定部;10d:分隔壁部;10e:第一槽部;10f:螺母保持部;10g:绝缘壁部;10i:外周锥面;10k:第三槽部;11:第一密封部;12:第二密封部;13:第三密封部;14:第二连结部件;14a:引导筒部;14e:第二槽部;14h:接收锥面;15:第一螺钉部件;16:第二螺钉部件;17:盖部;19:螺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任意变更。
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马达单元1搭载在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重力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为上侧(重力方向的相反侧),-Z方向为下侧(重力方向)。此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搭载马达单元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X方向为车辆前方,-X方向为车辆后方。但是,也可以是,+X方向为车辆后方,-X方向为车辆前方。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为车辆左侧,-Y方向为车辆右侧。但是,在+X方向为车辆后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是,+Y方向为车辆右侧,-Y方向为车辆左侧。即,不论X轴的方向如何,均是+Y方向为车辆左右方向的一侧,-Y方向为车辆左右方向的另一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将与马达2的马达轴线J2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即绕着马达轴线J2的方向简称为“周向”。但是,上述的“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大致平行”是指一方的直线相对于另一方的直线的倾斜不到45°的状态。
对本发明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电动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概念图。图2是从车辆侧方观察马达单元1的侧面示意图。另外,图1仅是概念图,各部分的配置和尺寸不一定与实际相同。
马达单元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用作其动力源。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具有马达(主马达)2、齿轮部3、壳体6、逆变器7、逆变器外壳8、固定部件6f、汇流条9、布线螺钉部18、盖部17、第一连结部件10、螺母部19、第二连结部件14、第一密封部11、第二密封部12、第三密封部13、第一螺钉部件15以及第二螺钉部件16。马达2的马达轴线J2沿与后述的第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马达轴线J2沿Y轴方向延伸。
马达2具有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20和与转子20对置的定子30。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对置。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收纳马达2和齿轮部3的收纳空间80。收纳空间80被划分为收纳马达2的马达室81和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室82。
马达2收纳于壳体6的马达室81内。马达2具有转子20和从径向外侧与转子20对置的定子30。即,本实施方式的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是具有定子30和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30的内侧的转子20的内转子型马达。
转子20通过从省略图示的电池经由逆变器7向定子30提供电力而旋转。转子20具有轴(马达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转子磁铁(省略图示)。转子20(即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转子磁铁)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0的扭矩传递给齿轮部3。
轴21以沿水平方向并且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而延伸。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1是在内部设置有中空部的中空轴,该中空部具有沿着马达轴线J2延伸的内周面。
轴21跨越壳体6的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而延伸。轴21的一个端部向齿轮室82侧突出。在突出到齿轮室82的轴21的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41。
转子铁芯24是通过层叠硅钢板而构成的。转子铁芯24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体。多个转子磁铁固定于转子铁芯24。多个转子磁铁以使磁极交替的方式沿周向排列。
定子30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线圈31、介于定子铁芯32与线圈31之间的绝缘件(省略图示)、以及将线圈31和汇流条9连接起来的布线部件33。定子30被壳体6保持。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定子铁芯32具有圆环状的轭以及从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磁极齿。在磁极齿之间缠绕有线圈线(省略图示)。缠绕在磁极齿上的线圈线构成线圈31。线圈线经由布线部件33和汇流条9与逆变器7连接。线圈31具有从定子铁芯32的轴向端面突出的线圈末端31a。线圈末端31a在轴向上比转子20的转子铁芯24的端部突出。线圈末端31a相对于转子铁芯24向轴向两侧突出。
齿轮部3收纳于壳体6的齿轮室82内。齿轮部3在马达轴线J2的轴向一侧与轴21连接。齿轮部3具有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给差动装置5。
减速装置4与马达2的转子20连接。减速装置4具有以下功能:降低马达2的转速,使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根据减速比而增大。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传递给差动装置5。
减速装置4具有第一齿轮(中间驱动齿轮)41、第二齿轮(中间齿轮)42、第三齿轮(最终驱动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马达2的轴21、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中间轴45以及第三齿轮43传递给差动装置5的齿圈(齿轮)51。各齿轮的齿轮比和齿轮的个数等能够根据所需的减速比而进行各种变更。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芯相互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型的减速器。
第一齿轮41设置于马达2的轴21的外周面。第一齿轮41与轴21一同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中间轴45沿着与马达轴线J2平行中间轴线J4延伸。中间轴45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二齿轮42和第三齿轮43设置于中间轴45的外周面。第二齿轮42与第三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而连接。第二齿轮42和第三齿轮43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二齿轮42与第一齿轮41啮合。第三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啮合。第三齿轮43相对于第二齿轮42位于分隔壁61c侧(马达轴线J2的轴向另一侧)。
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差动装置5是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传递给车辆的车轮的装置。差动装置5具有以下功能:在车辆转弯时,在吸收左右车轮的速度差的同时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相同的扭矩。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齿轮壳体(未图示)、小齿轮轴(未图示)、一对小齿轮(未图示)以及一对侧齿轮(未图示)。
齿圈51以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差动轴线J5为中心进行旋转。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到齿圈51。即,齿圈51经由其他齿轮与马达2连接。在齿轮部3所具有的多个齿轮中,齿圈51的外径最大。
马达轴线J2、中间轴线J4以及差动轴线J5沿着水平方向相互平行延伸。如图2所示,沿马达轴线J2的轴向观察时,中间轴线J4和差动轴线J5相对于马达轴线J2位于下侧。因此,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位于比马达2靠下侧的位置。中间轴线J4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差动轴线J5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
但是不限于此,差动轴线J5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比中间轴线J4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靠上侧。在该情况下,能够将马达单元1的上下方向上的外形抑制得更紧凑。另外,差动轴线J5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比中间轴线J4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靠下侧。
壳体6例如是铝合金等金属制的。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壳体6是通过组合多个部件而构成的。另外,壳体6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如图1所示,在设置于壳体6的内部的收纳空间80内收纳有马达2和齿轮部3。壳体6在收纳空间80内保持马达2和齿轮部3。壳体6具有分隔壁61c。壳体6的收纳空间80被分隔壁61c划分为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在马达室81内收纳有马达2。在齿轮室82内收纳有齿轮部3(即,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
在收纳空间80内的下部区域设置有积存油O的油积存部P。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室81的底部81a位于比齿轮室82的底部82a靠上侧的位置。另外,在划分出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的分隔壁61c上设置有分隔壁开口68。分隔壁开口68使马达室81与齿轮室82连通。分隔壁开口68供在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的油O向齿轮室82移动。在分隔壁61c上,除了上述的分隔壁开口68之外,还设置有供马达2的轴21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61f。
差动装置5的一部分浸在油积存部P中。积存于油积存部P的油O因差动装置5的动作而被扬起,一部分扩散到齿轮室82内。扩散到齿轮室82的油O被提供给齿轮室82内的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各齿轮,使油O遍布齿轮的齿面。在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中使用的油O滴下而回收到位于齿轮室82的下侧的油积存部P。收纳空间80的油积存部P的容量例如为在马达单元1的动作停止时差动装置5的轴承的一部分会浸在油O中的程度。
油O在设置于壳体6的油路(省略图示)内循环。油路是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提供油O的油O的路径。油路使油O循环而对马达2进行冷却。
油O用于对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进行润滑。另外,油O用于对马达2进行冷却。油O积存于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关于油O,为了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等同的油。
在图1和图2中,壳体6具有收纳马达2的马达收纳部6a和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收纳部6b。即,在壳体6中收纳有马达2。马达收纳部6a呈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
如图3所示,马达收纳部6a具有:壁部6e,其与逆变器外壳8对置;第二开口孔6c,其沿X轴方向贯通壁部6e;顶壁部6h,其覆盖马达收纳部6a的上侧;以及作业用孔部6j,其沿Z轴方向贯通顶壁部6h。即,壳体6具有第二开口孔6c和作业用孔部6j。
第二开口孔6c配置于壁部6e,并在X轴方向上开口。第二开口孔6c沿大致径向贯通壁部6e。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沿X轴方向观察时,第二开口孔6c为长圆形状。第二开口孔6c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即,沿X轴方向观察时,第二开口孔6c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尺寸(内尺寸)大于Z轴方向上的开口尺寸。
作业用孔部6j配置于顶壁部6h,并在Z轴方向上开口。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沿Z轴方向观察时,作业用孔部6j为长圆形状。作业用孔部6j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即,沿Z轴方向观察时,作业用孔部6j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尺寸(内尺寸)大于X轴方向上的开口尺寸。从壳体6的外部朝向内部将作业用工具等插入于作业用孔部6j中。
如图2所示,齿轮收纳部6b具有沿轴向观察时相对于马达收纳部6a沿径向伸出的伸出部6d。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6d相对于马达收纳部6a向车辆后方侧和下侧伸出。伸出部6d收纳齿轮部3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在伸出部6d内收纳有第二齿轮42的一部分、第三齿轮43的一部分以及齿圈51的一部分。在伸出部6d设置有车轴通过孔61e。车轴通过孔61e沿Y轴方向贯通伸出部6d。如图1所示,车轴通过孔61e分别设置在位于伸出部6d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一对壁部。车轴55插入于车轴通过孔61e中。
逆变器7与马达2电连接。逆变器7向马达2提供电力。逆变器7经由汇流条9与定子30电连接,向定子30提供电力。逆变器7对提供给马达2的电流进行控制。逆变器7具有电路板和电容器。
如图2所示,逆变器外壳8是大致长方体状的容器。逆变器外壳8例如是铝合金等金属制的。但是,逆变器外壳8也可以是树脂制的。在逆变器外壳8内收纳有逆变器7。逆变器外壳8与马达收纳部6a在马达轴线J2的径向上相邻配置。逆变器外壳8与马达收纳部6a在水平方向上相邻。逆变器外壳8具有有底筒状的外壳主体8d和封闭外壳主体8d的上侧开口的外壳盖部8e。
如图3所示,外壳主体8d具有与马达收纳部6a对置的壁部8b、沿X轴方向贯通壁部8b的第一开口孔8c、以及外壳檐部8a。即,逆变器外壳8具有第一开口孔8c。
第一开口孔8c配置于壁部8b,并在X轴方向上开口。第一开口孔8c沿大致径向贯通壁部8b。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沿X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开口孔8c为长圆形状。第一开口孔8c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即,沿X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开口孔8c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尺寸(内尺寸)大于Z轴方向上的开口尺寸。
第一开口孔8c在后述的第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上与第二开口孔6c对置配置。即,第二开口孔6c与第一开口孔8c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第一开口孔8c的与X轴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和第二开口孔6c的与X轴垂直的截面的形状相互大致相同。沿X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开口孔8c的形状(内周的轮廓)与第二开口孔6c的形状相互大致一致。
外壳檐部8a呈板状,从壁部8b的上端部沿X轴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外壳檐部8a在壁部8b的上端部沿Y轴方向相互隔开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参照图5)。外壳檐部8a的板面朝向Z轴方向。在外壳檐部8a设置有沿Z轴方向贯通外壳檐部8a的螺纹插入孔8f。
固定部件6f插入于螺纹插入孔8f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6f是螺栓等螺钉部件。固定部件6f沿Z轴方向延伸。固定部件6f拧入马达收纳部6a的顶壁部6h的螺纹孔6i中。螺纹孔6i设置于顶壁部6h,并在上侧开口。固定部件6f沿Z轴方向拧入壳体6。固定部件6f设置有多个。固定部件6f分别插入于沿Y轴方向相互隔开等间隔而配置的多个螺纹插入孔8f中。使用固定部件6f等将逆变器外壳8固定于壳体6。即,固定部件6f将逆变器外壳8和壳体6固定起来。逆变器外壳8固定于马达收纳部6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
汇流条9将马达2和逆变器7连接起来。汇流条9将定子30和逆变器7电连接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9呈板状。汇流条9的一对板面(正面和背面)朝向Z轴方向。另外,汇流条9例如也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等的棒状。如图4所示,汇流条9设置有多个。多个汇流条9沿与后述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9沿后述的第三方向(Y轴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3个)。在3个汇流条9中流动的电流的相位互不相同。在3个汇流条9中流动的各电流的相位为U相、V相或W相。
定子30的布线部件33的数量与汇流条9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多个。布线部件33设置于壳体6的电连接室9d。即,汇流条9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连接室9d内。电连接室9d是由壳体6的内周面和定子30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构成电连接室9d的内周面的壳体6的内周面位于比沿着定子30的形状的部位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电连接室9d相对于定子30的马达轴线J2设置于第二方向(Z轴方向)上侧和径向外侧。作业用孔部6j与电连接室9d连通。即,电连接室9d经由作业用孔部6j与壳体6的外部空间连通。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多个布线部件33沿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布线部件33沿Y轴方向排列设置有3个。布线部件33是马达2的布线部件。布线部件33是与汇流条9分体的布线部件。布线部件33例如是板状的汇流条。即,布线部件33呈板状。布线部件33与汇流条9电连接。布线部件33的板面与汇流条9的板面接触。即,布线部件33与汇流条9接触。
在图3中,汇流条9具有第二延伸部9b、贯通孔9c以及一对第一延伸部9a。第一延伸部9a是在汇流条9中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二延伸部9b是在汇流条9中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即,汇流条9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另外,“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是指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9a在汇流条9中相互分离地设置有一对。第二延伸部9b配置于一对第一延伸部9a彼此之间,将一对第一延伸部9a彼此连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是X轴方向。第一延伸部9a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9b随着朝向X轴方向而朝向Z轴方向倾斜地延伸。
在以下说明中,将第一方向中的从第一开口孔8c朝向第二开口孔6c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一侧。具体而言,第一方向一侧是+X方向。将第一方向中的从第二开口孔6c朝向第一开口孔8c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另一侧。具体而言,第一方向另一侧是-X方向。另外,将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的上下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是Z轴方向。另外,将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的左右方向称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是Y轴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与其他两个方向垂直。
汇流条9穿过第一开口孔8c。汇流条9经由第一开口孔8c延伸到逆变器外壳8的内部和外部。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突出到比第一开口孔8c靠第一方向一侧的位置。即,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位于逆变器外壳8的外部。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突出到比第一开口孔8c靠第一方向另一侧的位置。即,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逆变器外壳8的内部。汇流条9被后述的第一连结部件10支承。汇流条9借助第一连结部件10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
汇流条9穿过第二开口孔6c。汇流条9在与逆变器外壳8固定起来的状态下穿过第二开口孔6c。汇流条9插入于第二开口孔6c中。汇流条9经由第二开口孔6c延伸到马达收纳部6a(壳体6)的内部和外部。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突出到比第二开口孔6c靠第一方向一侧的位置。即,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位于壳体6的内部。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突出到比第二开口孔6c靠第一方向另一侧的位置。即,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壳体6的外部。汇流条9穿过后述的第二连结部件14而插入于壳体6内。汇流条9插入于第二连结部件14的后述的引导筒部14a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一对第一延伸部9a中的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一个第一延伸部9a与第二开口孔6c重叠配置。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一对第一延伸部9a中的位于第一方向另一侧的另一个第一延伸部9a以及第二延伸部9b与第一开口孔8c重叠配置。
贯通孔9c形成于汇流条9。贯通孔9c沿Z轴方向贯通汇流条9,在汇流条9的一对板面上开口。贯通孔9c配置于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贯通孔9c设置于一对第一延伸部9a中的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一个第一延伸部9a。
沿Z轴方向观察时,贯通孔9c与布线部件33的贯通孔33a重叠配置。布线螺钉部18穿过贯通孔9c和贯通孔33a。布线螺钉部18是沿Z轴方向延伸的螺钉部件。布线螺钉部18拧入后述的螺母部19。汇流条9和布线部件33被布线螺钉部18和螺母部19从Z轴方向夹着而相互固定起来。即,布线螺钉部18将汇流条9和马达2的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汇流条9与布线部件33的连接在电连接室9d内进行。
布线螺钉部18的螺钉轴线SA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螺钉轴线SA沿第二方向(Z轴方向)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汇流条9和马达2的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而不会使汇流条9的构造复杂。另外,布线螺钉部18的螺钉轴线SA也可以沿着后述的作业用孔部6j的中心轴线HA延伸。在该情况下,在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一对板面朝向中心轴线HA方向,贯通孔9c在中心轴线HA方向上开口。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作业用工具等穿过作业用孔部6j稳定地拧入布线螺钉部18。
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固定部件6f与汇流条9重叠配置。具体而言,沿第二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固定部件6f与汇流条9重叠配置。沿第二方向观察时,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一个第一延伸部9a与固定部件6f重叠。
壳体6的作业用孔部6j朝向汇流条9开口。作业用孔部6j朝向一对第一延伸部9a中的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一个第一延伸部9a开口。作业用孔部6j在壳体6中朝向贯通孔9c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作业用工具等从作业用孔部6j将布线螺钉部18穿过汇流条9的贯通孔9c而拧入螺母部19,由此能够在壳体6的内部将汇流条9和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
作业用孔部6j随着朝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方向)而朝向第一方向倾斜地延伸。作业用孔部6j随着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接近汇流条9(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朝向下侧)而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倾斜地延伸。即,作业用孔部6j的中心轴线HA随着朝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而朝向第一方向倾斜地延伸。中心轴线HA随着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接近汇流条9而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倾斜地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沿第三方向(Y轴方向)相互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固定部件6f将逆变器外壳8和壳体6稳定地固定起来。而且,能够将作业用工具等插入于作业用孔部6j中而在壳体6内将汇流条9和马达2的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即,由于作业用孔部6j按照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的方式朝向汇流条9延伸,因此能够将汇流条9和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而不妨碍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的基于固定部件6f的固定状态(固定强度)。
详细而言,例如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作业用孔部6j沿着第二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会产生下述课题。有时无法将固定部件6f配置在沿第二方向观察时与汇流条9重叠的位置。即,如果优先作业用孔部6j的配置,则无法将固定部件6f配置在期望的位置,有时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的固定状态变得不稳定(无法确保固定强度)。另外,如果优先固定部件6f的配置以确保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的固定强度,则不得不将作业用孔部6j和汇流条9移动到沿第二方向观察时与固定部件6f不重叠的位置而进行配置。因此,马达单元1的外形在第三方向(马达轴线J2的轴向)上变大。另外,部件配置的自由度减小。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固定部件6f配置在期望的位置,使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的固定状态稳定(确保固定强度),并且将马达单元1的外形抑制得紧凑,确保部件配置的自由度。而且,能够通过作业用孔部6j而将汇流条9与马达2的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业用孔部6j是随着沿着第二方向接近汇流条9而位于第一方向另一侧的倾斜孔,因此易于在壳体6中配置作业用孔部6j。
图9是示出盖部17的立体图。图10是沿着图9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3、图5、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盖部17具有主体部17a和从主体部17a向上侧突出的管部17d。主体部17a具有凸缘部17aa和从凸缘部17aa向汇流条9侧突出的突出部17ab。凸缘部17aa整体呈板状,俯视时是以第三方向(Y轴方向)为长轴、以第一方向(X轴方向)为短轴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盖部17的凸缘部17aa配置为封闭作业用孔部6j。此外,突出部17ab配置为插入于作业用孔部6j的内侧。
盖部17具有调节壳体6内部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通路17b。压力调节通路17b形成于主体部17a和管部17d。压力调节通路17b由第一通路17ba、第二通路17bb以及第三通路17bc构成。第一通路17ba形成于主体部17a的突出部17ab,第一通路17ba的两端部沿第三方向(Y轴方向)贯通。第二通路17bb设置于主体部17a的突出部17ab和凸缘部17aa。第二通路17bb在第二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通路17ba连通。优选为,第二通路17bb是从第一通路17ba的第三方向(Y轴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向第二方向(Z轴方向)上侧延伸的贯通孔。另外,第二通路17bb也可以在第一通路17ba的第三方向(Y轴方向)上偏向第一通路17ba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第二通路17bb的一端与第一通路17ba连通,第二通路17bb的另一端贯通至主体部17a的第二方向(Z轴方向)上侧而与第三通路17bc相连。第一通路17ba和第二通路17bb形成为大致T字形状。由此,能够由第一通路17ba和第二通路17bb构成弯曲的路径。因此,能够抑制壳体6内部的油O从压力调节通路17b向外部流出。第一通路17ba在突出部17ab中沿与作业用孔部6j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壳体6内部的油O从压力调节通路17b向外部流出。
第三通路17bc由管部17d构成。第三通路17bc向第二方向(Z轴方向)上侧延伸,进而朝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第三通路17bc的一端与第二通路17bb连接,第三通路17bc的另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由此,压力调节通路17b的第一通路17ba、第二通路17bb以及第三通路17bc相互连通,壳体6内部与大气连通。
盖部17设置于壳体6的顶壁部6h,配置为封闭作业用孔部6j的上侧的开口。盖部17借助螺钉固定于壳体6。例如,凸缘部17aa具有凸缘孔部17c,该螺钉穿过凸缘孔部17c而固定于壳体6。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作业用孔部6j的一端侧配置有盖部17,在作业用孔部6j的另一端侧配置有汇流条9。在通过作业用孔部6j进行了汇流条9的布线作业之后,能够利用盖部17将作业用孔部6j封闭。能够利用盖部17来抑制水等液体以及异物等通过作业用孔部6j从壳体6的外部进入到内部。另外,能够利用盖部17来抑制油O等从壳体6的内部向外部漏出。而且,由于盖部17的压力调节通路17b开放,从而壳体6内的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向大气开放。由此,在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的内压因温度上升等而升高的情况下,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的内部的空气会通过压力调节通路17b而向大气中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壳体6内部的内部压力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调节通路17b设置于盖部17。即,压力调节通路17b与壳体6分体。因此,容易在盖部17中进行压力调节通路17b的通路形成的加工。另外,作业用孔部6j和盖部17设置于电连接室9d。由于电连接室9d相对于定子30的中心轴线设置于第二方向(Z轴方向)上侧和径向外侧,因此油O不容易附着。因此,能够抑制壳体6内部的油O侵入位于电连接室9d的压力调节通路17b内。另外,也可以使用垫圈等密封材料将盖部17和壳体6连接起来。
第一连结部件10是树脂制的。第一连结部件10例如是含有弹性体成分的PPS树脂。第一连结部件10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一连结部件10优选是具有例如与汇流条9的材料大致相同的热膨胀率(热膨胀系数)的材料。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结部件10安装于逆变器外壳8,封闭第一开口孔8c。第一连结部件10安装于外壳主体8d的壁部8b,封闭第一开口孔8c的第一方向一侧的开口。第一连结部件10在第一方向上与逆变器外壳8接触。第一连结部件10借助后述的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即,第一连结部件10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而封闭第一开口孔8c。第一连结部件1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之间,设置于第一开口孔8c。
如图3、图4、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连结部件10支承汇流条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件10与汇流条9的一部分进行树脂嵌件成型。汇流条9被固定于第一连结部件10。在第一连结部件10中,汇流条9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三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汇流条9插入于壳体6的第二开口孔6c中,与马达2的定子30连接。
这里,对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马达单元1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使汇流条9穿过收纳逆变器7的逆变器外壳8的第一开口孔8c,以使汇流条9的一部分从逆变器外壳8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将汇流条9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将汇流条9的一部分插入于收纳马达2的壳体6的第二开口孔6c中;以及在壳体6内将汇流条9和马达2连接起来。另外,在将汇流条9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的工序中,将支承汇流条9的第一连结部件10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利用第一连结部件10将第一开口孔8c封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汇流条9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的工序中,使汇流条9的一部分(汇流条9中的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部分)从外壳主体8d的壁部8b向第一方向一侧突出。在插入汇流条9的一部分的工序中,将汇流条9的一部分朝向第一方向一侧插入于第二开口孔6c内。在连接汇流条9和马达2的工序中,使用从作业用孔部6j插入的作业用工具等将汇流条9和定子30的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即,穿过在壳体6上开口的作业用孔部6j,利用布线螺钉部18和螺母部19而将汇流条9和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开口孔8c与汇流条9重叠。由此,插入作业用工具等的工序变得容易。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组装马达单元1时,在连接汇流条9和马达2的布线部件33时,无需打开逆变器外壳8。即,无需从外壳主体8d卸下外壳盖部8e。因此,通过预先在无尘室等粉尘少的环境下将汇流条9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能够抑制灰尘等异物等进入逆变器外壳8内,能够稳定地维持逆变器7的性能。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连结部件10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即,第一连结部件10沿第三方向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汇流条9沿第三方向配置,与此相应地,第一连结部件10的第三方向上的外形大于第二方向上的外形。因此,抑制了第一连结部件10的外形(特别是第二方向上的外形)过度地变大。能够削减第一连结部件10的材料费用,并且能够易于确保与逆变器外壳8的固定强度。
第一连结部件10具有分隔壁部10d、安装筒部10a、插入筒部10b、汇流条固定部10c、第一槽部10e、第一凸缘部10h、螺母保持部10f以及绝缘壁部10g。
分隔壁部10d呈板状。分隔壁部10d呈在与第一方向垂直方向上扩展的板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分隔壁部10d是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分隔壁部10d是以第三方向为长轴、以第二方向为短轴的长圆形状。分隔壁部10d的外周部从第一方向一侧与壁部8b中的第一开口孔8c的孔周围的整周范围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孔8c的孔周围”是指在壁部8b中与第一开口孔8c的内周相邻配置并且沿着第一开口孔8c的内周延伸的环状的部分。分隔壁部10d封闭第一开口孔8c。分隔壁部10d封闭第一开口孔8c的第一方向一侧的开口。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分隔壁部10d与第一开口孔8c整体重叠,覆盖第一开口孔8c整体。分隔壁部10d切断第一开口孔8c与第二开口孔6c的连通。
安装筒部10a呈从分隔壁部10d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筒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安装筒部10a是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安装筒部10a是以第三方向为长轴、以第二方向为短轴的长圆形状。安装筒部10a插入于第一开口孔8c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筒部10a嵌合于第一开口孔8c内。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安装筒部10a嵌合于第一开口孔8c内,第一连结部件10与逆变器外壳8被定位并组装起来。由此,也能够准确地进行汇流条9与逆变器外壳8(的端子台等)的定位。能够在组合第一连结部件10和第二连结部件14时稳定地进行对位,汇流条9与马达2的布线部件33的连接也变得容易。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汇流条9以与安装筒部10a分离的方式配置于安装筒部10a的内侧。利用安装筒部10a确保了第一开口孔8c与汇流条9之间的绝缘。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部10b呈从分隔壁部10d朝向第一方向一侧延伸的筒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插入部10b是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插入部10b是以第三方向为长轴、以第二方向为短轴的长圆形状。插入部10b插入于第二连结部件14的后述的引导筒部14a内。插入部10b具有外周锥面10i、内周锥面10j以及第三槽部10k。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第三槽部10k的图示。
外周锥面10i配置于插入筒部10b的外周面中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外周锥面10i是配置为随着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而朝向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开口孔6c的内侧的倾斜面。即,如图3所示,在沿着第一方向进行剖视观察时,外周锥面10i随着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而朝向插入部10b的内周面倾斜地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插入部10b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外周锥面10i,因此易于将插入部10b插入于引导筒部14a的内侧。因此,易于将安装于逆变器外壳8的第一连结部件10和安装于壳体6的第二连结部件14组装起来。
内周锥面10j配置于插入筒部10b的内周面中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在沿着第一方向进行剖视观察时,内周锥面10j随着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而朝向插入部10b的外周面倾斜地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插入部10b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内周锥面10j,因此易于将插入部10b嵌入于第二连结部件14的后述的内筒部14c的外侧。因此,易于将安装于逆变器外壳8的第一连结部件10和安装于壳体6的第二连结部件14组装起来。
第三槽部10k配置于插入部10b的外周面中的与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对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槽部10k配置在插入部10b的外周面中的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与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三槽部10k呈沿着插入部10b的外周面延伸的环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三槽部10k是沿着插入部10b的外周面延伸的长圆形状。
汇流条固定部10c的数量与汇流条9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3个)。3个汇流条固定部10c沿第三方向排列配置。汇流条固定部10c具有从分隔壁部10d朝向第一方向一侧延伸的部分。汇流条固定部10c具有从分隔壁部10d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延伸的部分。分隔壁部10d对汇流条固定部10c进行保持。汇流条固定部10c固定于分隔壁部10d。分隔壁部10d切断第一开口孔8c与第二开口孔6c经由插入筒部10b内的连通。汇流条9的一部分埋入并固定于汇流条固定部10c中。具体而言,通过将汇流条9作为嵌件部件的嵌件成型等而将汇流条9的一部分埋入并固定于汇流条固定部10c。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9与汇流条固定部10c密合,确保了汇流条9与汇流条固定部10c之间的密封性。汇流条9被汇流条固定部10c稳定地支承。另外,利用分隔壁部10d抑制了壳体6内的油O等通过第二开口孔6c和第一开口孔8c进入到逆变器外壳8内。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对第一开口孔8c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9的第二延伸部9b和一对第一延伸部9a中的与第二延伸部9b相连(相邻)的各部分埋入于汇流条固定部10c。即,在汇流条9中,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一延伸部9a)以及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二延伸部9b)埋入并固定于汇流条固定部10c。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即使在组装马达单元1时对汇流条9施加了沿第一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汇流条9相对于汇流条固定部10c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即脱出)。提高了汇流条9与汇流条固定部10c的固定强度,稳定地确保了汇流条9与汇流条固定部10c之间的密封性。
第一槽部10e设置于第一连结部件10的与逆变器外壳8对置的面。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槽部10e呈包围第一开口孔8c的环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槽部10e是在第三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第一槽部10e配置于分隔壁部10d的外周部。第一槽部10e沿着分隔壁部10d的外周部延伸。第一槽部10e配置于分隔壁部10d的外周部中的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的面,向第一方向另一侧开口。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凸缘部10h位于第一槽部10e的外侧。第一凸缘部10h与分隔壁部10d的外周部相连。第一凸缘部10h呈板状。第一凸缘部10h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关于第一凸缘部10h的上述以外的结构,将在后面另行叙述。
螺母保持部10f沿着汇流条9的一对第一延伸部9a中的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一个第一延伸部9a延伸。螺母保持部10f对螺母部19进行保持。螺母部19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插入于螺母保持部10f。螺母部19在被螺母保持部10f保持时,相对于螺母保持部10f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移动被抑制。螺母部19与贯通孔9c对置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部19配置于汇流条9的下侧,从下侧与贯通孔9c对置。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布线螺钉部18穿过汇流条9的贯通孔9c并拧入由螺母保持部10f保持的螺母部19,能够将汇流条9和马达2的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能够将第一连结部件10用作端子台、通过简单的构造将汇流条9和布线部件33连接起来。另外,能够提高在壳体6内引绕布线的自由度。
绝缘壁部10g从分隔壁部10d朝向第一方向一侧延伸。绝缘壁部10g呈在与第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绝缘壁部10g配置于相邻的汇流条9彼此之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绝缘壁部10g沿第三方向排列地设置有多个(2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汇流条固定部10c彼此在分隔壁部10d的第一方向一侧经由绝缘壁部10g而在第三方向上相连。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绝缘壁部10g确保了相邻的汇流条9彼此之间的绝缘。
第二连结部件14是树脂制的。第二连结部件14例如由含有弹性体成分的PPS树脂构成。第二连结部件14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二连结部件14优选是与第一连结部件10相同的材料。
第二连结部件14安装于壳体6。第二连结部件14安装于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6e。第二连结部件14在第一方向上与壳体6接触。第二连结部件14借助后述的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固定于壳体6。即,第二连结部件14固定于壳体6。第二连结部件14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壳体6与逆变器外壳8之间,设置于第二开口孔6c中。第二连结部件14与第一连结部件10在第一方向上对置。汇流条9穿过第二连结部件14。汇流条9朝向第一方向一侧插入于第二连结部件14。汇流条9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从第二连结部件14向第一方向一侧突出。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连结部件14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即,第二连结部件14沿第三方向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汇流条9沿第三方向配置,与此相应地,第二连结部件14的第三方向上的外形大于第二方向上的外形。因此,抑制了第二连结部件14的外形(特别是第二方向上的外形)过度地变大。能够削减第二连结部件14的材料费用,并且能够易于确保与壳体6的固定强度。
第二连结部件14具有安装壁部14b、引导筒部14a、内筒部14c、连结壁部14d、第二槽部14e以及第二凸缘部14f。
安装壁部14b呈板状。安装壁部14b呈在与第一方向垂直方向上扩展的板状。安装壁部14b呈沿着第二开口孔6c的内周延伸的环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安装壁部14b是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安装壁部14b是以第三方向为长轴、以第二方向为短轴的长圆形状。安装壁部14b的内周部以外的部分从第一方向另一侧与壁部6e中的第二开口孔6c的孔周围的整周范围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孔6c的孔周围”是指在壁部6e中与第二开口孔6c的内周相邻配置并且沿着第二开口孔6c的内周延伸的环状的部分。
引导筒部14a呈从安装壁部14b朝向第一方向一侧延伸的筒状。引导筒部14a从安装壁部14b的内周部向第一方向一侧延伸。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引导筒部14a是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引导筒部14a是以第三方向为长轴、以第二方向为短轴的长圆形状。引导筒部14a插入于第二开口孔6c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筒部14a嵌合于第二开口孔6c内。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引导筒部14a嵌合于第二开口孔6c内,第二连结部件14与壳体6被定位并组装起来。由此,能够在组合第二连结部件14和第一连结部件10时稳定地进行对位,组装变得容易。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汇流条9以与引导筒部14a分离的方式配置于引导筒部14a的内侧。利用引导筒部14a确保了第二开口孔6c与汇流条9之间的绝缘。
如图3所示,引导筒部14a具有接收锥面14h。接收锥面14h配置于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中的位于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接收锥面14h是配置为随着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而朝向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开口孔6c的外侧的倾斜面。即,如图3所示,沿着第一方向进行剖视观察时,接收锥面14h随着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而朝向安装壁部14b的外周部倾斜地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引导筒部14a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开口部设置有接收锥面14h,因此易于将插入筒部10b插入于引导筒部14a的内侧。因此,易于将安装于逆变器外壳8的第一连结部件10和安装于壳体6的第二连结部件14组装起来。
内筒部14c配置于引导筒部14a的内侧。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内筒部14c配置为向内侧与引导筒部14a分离。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内筒部14c的形状与引导筒部14a的形状相互大致相似。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汇流条9以与内筒部14c分离的方式配置于内筒部14c的内侧。利用内筒部14c确保了第二开口孔6c与汇流条9之间的绝缘。
内筒部14c具有引导锥面14g。引导锥面14g配置于内筒部14c的外周面中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引导锥面14g是配置为随着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而朝向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开口孔6c的内侧的倾斜面。即,沿着第一方向进行剖视观察时,引导锥面14g随着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而朝向内筒部14c的内周面倾斜地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筒部14c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引导锥面14g,因此易于将插入筒部10b嵌入于内筒部14c的外侧。
内筒部14c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与引导筒部14a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经由连结壁部14d相连。连结壁部14d呈板状。连结壁部14d呈在与第一方向垂直方向上扩展的板状。连结壁部14d呈沿着第二开口孔6c的内周延伸的环状。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插入部10b的内侧设置有内筒部14c,在插入部10b的第一方向一侧设置有连结壁部14d,因此壳体6内的油O等不容易到达插入部10b与引导筒部14a之间。因此,能够抑制油O等从壳体6的内部通过插入部10b与引导筒部14a之间向外部漏出。另外,能够抑制后述的第三密封部13劣化,延长第三密封部13的部件寿命。
第二槽部14e设置于第二连结部件14的与壳体6对置的面。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槽部14e呈包围第二开口孔6c的环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槽部14e是在第三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第二槽部14e配置于安装壁部14b。第二槽部14e呈沿着安装壁部14b延伸的环状。第二槽部14e配置于安装壁部14b的朝向第一方向一侧的面,向第一方向一侧开口。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凸缘部14f位于第二槽部14e的外侧。第二凸缘部14f与安装壁部14b外周部相连。第二凸缘部14f呈板状。第二凸缘部14f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关于第二凸缘部14f的上述以外的结构,在后面另行叙述。
第一密封部11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逆变器外壳8与第一连结部件10之间,与逆变器外壳8和第一连结部件10接触。第一密封部11配置在第一连结部件10的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的面和与该面对置的逆变器外壳8的朝向第一方向一侧的面之间。第一密封部11能够弹性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一密封部11将逆变器外壳8与第一连结部件10之间密封。由于第一密封部11在第一方向上被夹在逆变器外壳8与第一连结部件10之间,因此能够使基于第一螺钉部件15的第一方向上的按压力均等地作用于第一密封部11整体。因此,第一密封部11的密封功能稳定。在组装时能够抑制第一密封部11产生扭转、损伤等。利用第一密封部11抑制了水、油等液体以及异物等从逆变器外壳8的外部进入到内部。能够利用第一密封部11来确保第一开口孔8c的密封性。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密封部11呈包围第一开口孔8c的环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密封部11是在第三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部11是作为与第一连结部件10分体的部件而设置的O形环等。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第一密封部11稳定地抑制水、油等液体以及异物等通过第一开口孔8c而从逆变器外壳8的外部进入到内部。利用后述的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良好地维持了第一密封部11的密封性。
第一密封部11配置于第一槽部10e内。根据本实施方式,向第一连结部件10安装第一密封部11很容易,能够抑制在组装马达单元1时和组装后第一密封部11发生位置偏移。利用第一槽部10e稳定地确保了第一密封部11的密封性。
第二密封部12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壳体6与第二连结部件14之间,与壳体6和第二连结部件14接触。第二密封部12配置在壳体6的朝向第一方向另一侧的面和与该面对置的第二连结部件14的朝向第一方向一侧的面之间。第二密封部12能够弹性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二密封部12将壳体6与第二连结部件14之间密封。由于第二密封部12在第一方向上被夹在壳体6与第二连结部件14之间,因此能够使基于第二螺钉部件16的第一方向上的按压力均等地作用于第二密封部12整体。因此,第二密封部12的密封功能稳定。在组装时能够抑制第二密封部12产生扭转、损伤等。利用第二密封部12抑制了水等液体以及异物等从壳体6的外部进入到内部、以及油O等从壳体6的内部向外部漏出。能够利用第二密封部12来确保第二开口孔6c的密封性。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密封部12呈包围第二开口孔6c的环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密封部12是在第三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12是作为与第二连结部件14分体的部件而设置的O形环等。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二密封部12更稳定地抑制了水等液体和异物等通过第二开口孔6c从壳体6的外部进入到内部、以及油O等从壳体6的内部向外部漏出。利用后述的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良好地维持了第二密封部12的密封性。
第二密封部12配置于第二槽部14e内。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向第二连结部件14安装第二密封部12,能够抑制在组装马达单元1时和组装之后第二密封部12发生位置偏移。利用第二槽部14e稳定地确保了第二密封部12的密封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密封部12与第一密封部11相互重叠配置。即,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槽部14e与第一槽部10e相互重叠配置。
第三密封部13将第一连结部件10与第二连结部件14之间密封。第三密封部13配置在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和与该内周面对置的插入筒部10b的外周面之间。第三密封部13与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和插入部10b的外周面接触。即,第三密封部13将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与插入部10b的外周面之间密封。第三密封部13能够弹性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三密封部13将第一连结部件10与第二连结部件14之间密封。详细地说,在组装马达单元1时,将第一连结部件10的插入部10b插入于第二连结部件14的引导筒部14a内,由此第三密封部13与插入筒部10b的外周面和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接触,这些周面彼此之间被密封。即,第三密封部13在将汇流条9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假定为中心轴线的情况下的径向上将插入部10b与引导筒部14a之间密封。利用第三密封部13抑制了水等液体和异物等从壳体6的外部进入到内部、以及油O等从壳体6的内部向外部漏出。通过利用第三密封部13来确保第一连结部件10与第二连结部件14之间的密封性,由此确保了第二开口孔6c的密封性。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三密封部13呈沿着插入筒部10b的外周面延伸的环状。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三密封部13是沿着插入筒部10b的外周面延伸的长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部13是作为与插入部10b分体的部件而设置的O形环等。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三密封部13更稳定地抑制了水等液体和异物等通过第一连结部件10的插入部10b与第二连结部件14的引导筒部14a之间以及第二开口孔6c而从壳体6的外部进入到内部、以及油O等从壳体6的内部向外部漏出。
第三密封部13配置于第三槽部10k内。根据本实施方式,很容易向插入部10b安装第三密封部13,能够抑制组装马达单元1时和组装后第三密封部13发生位置偏移。利用第三槽部10k稳定地确保了第三密封部13的密封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连结部件10和第二连结部件14分别是树脂制的,因此第一连结部件10和第二连结部件14形状的自由度增加,能够易于组装第一连结部件10和第二连结部件14。具体而言,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插入筒部10b的外周面中的第一方向一侧的前端部设置有外周锥面10i,从而能够易于将插入筒部10b插入于引导筒部14a内。另外,在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中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开口部设置有接收锥面14h,从而能够易于将插入部10b插入于引导筒部14a内。另外,关于内周锥面10j和引导锥面14g,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连结部件10与第二连结部件14的对位(特别是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定位),易于组装第一连结部件10和第二连结部件14。
另外,由于第一连结部件10和第二连结部件14是树脂制的,因此能够抑制第三密封部13损伤等。即,抑制了在插入筒部10b的外周面和引导筒部14a的内周面设置供第三密封部13钩挂的硬边等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第三密封部13产生扭转或损伤等。因此,第三密封部13的密封功能稳定。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凸缘部10h位于第一密封部11的外侧。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凸缘部10h具有第一螺纹孔部10l和第一按压部10m。第一螺纹孔部10l沿第一方向贯通第一凸缘部10h,在第一开口孔8c的孔周围沿着第一开口孔8c的内周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穿过第一螺纹孔部10l。第一螺纹孔部10l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螺钉部件15的螺钉轴线相互大致一致。也可以在第一螺纹孔部10l的内周部嵌合有金属制的筒状部件。
第一按压部10m呈板状。第一按压部10m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第一按压部10m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在第一开口孔8c的孔周围相邻的一对第一螺纹孔部10l彼此之间位于第一密封部11的外侧。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第一按压部10m将基于第一螺钉部件15的第一方向上的按压力高效地传递给第一密封部11。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连结在第一开口孔8c的孔周围相邻的一对第一螺钉部件15彼此(第一螺钉部件15的螺钉轴线彼此)的第一假想线段L1与第一密封部11至少在一部分重叠。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基于第一螺钉部件15的第一方向上的按压力稳定地作用于第一密封部11。因此,第一密封部11的密封功能更稳定。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凸缘部14f位于第二密封部12的外侧。第二凸缘部14f具有第二螺纹孔部14i和第二按压部14j。第二螺纹孔部14i沿第一方向贯通第二凸缘部14f,在第二开口孔6c的孔周围沿着第二开口孔6c的内周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穿过第二螺纹孔部14i。第二螺纹孔部14i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螺钉部件16的螺钉轴线相互大致一致。也可以在第二螺纹孔部14i的内周部嵌合有金属制的筒状部件。
第二按压部14j呈板状。第二按压部14j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第二按压部14j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在第二开口孔6c的孔周围相邻的一对第二螺纹孔部14i彼此之间位于第二密封部12的外侧。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第二按压部14j将基于第二螺钉部件16的第一方向上的按压力高效地传递给第二密封部12。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连结在第二开口孔6c的孔周围相邻的一对第二螺钉部件16彼此(第二螺钉部件16的螺钉轴线彼此)的第二假想线段L2与第二密封部12至少在一部分重叠。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基于第二螺钉部件16的第一方向上的按压力稳定地作用于第二密封部12。因此,第二密封部12的密封功能更稳定。
第一螺钉部件15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螺钉部件15具有在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部的螺钉轴部15a和外径比螺钉轴部15a大的螺钉头部15b。第一螺钉部件15将第一连结部件10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第一螺钉部件15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在第一开口孔8c的孔周围沿着第一开口孔8c的内周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二螺钉部件1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螺钉部件16具有在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部的螺钉轴部16a和外径比螺钉轴部16a大的螺钉头部16b。第二螺钉部件16将第二连结部件14固定于壳体6。第二螺钉部件16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在第二开口孔6c的孔周围沿着第二开口孔6c的内周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将第一连结部件10稳定地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利用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将第二连结部件14稳定地固定于壳体6。通过将固定于逆变器外壳8的第一连结部件10和固定于壳体6的第二连结部件14组合而容易地将壳体6和逆变器外壳8组装起来。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和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不重叠地交替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抑制了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彼此的间隔分开过大,第一连结部件10相对于逆变器外壳8的固定状态稳定(确保了固定强度)。抑制了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彼此的间隔分开过大,第二连结部件14相对于壳体6的固定状态稳定。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螺钉部件15与第二螺钉部件16不重合,因此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将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之间的距离抑制得较小。即,作为逆变器外壳8与壳体6之间的距离,只要能够确保可收纳第一螺钉部件15和第二螺钉部件16的任意的螺钉头部15b、16b的厚度(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即可。因此,能够使马达单元1小型化。
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和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关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对称轴线呈线对称配置。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多个(4个)第一螺钉部件15和多个(4个)第二螺钉部件16关于通过第一密封部11(也可以是第二密封部12)的中心的Z轴(对称轴线)呈线对称配置。另外,多个第一螺钉部件15和多个第二螺钉部件16关于通过第一密封部11的中心的Y轴(对称轴线)呈线对称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连结部件10的第一凸缘部10h和第二连结部件14的第二凸缘部14f能够采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呈线对称的形状。因此,制造和组装各部件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钉部件15设置有4个。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用线段(第一假想线段L1)将4个第一螺钉部件15连结起来的形状是以各第一螺钉部件15作为角部的平行四边形。第二螺钉部件16设置有4个。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用线段(第二假想线段L2)将4个第二螺钉部件16连结起来的形状是以各第二螺钉部件16作为角部的平行四边形。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一凸缘部10h和第二凸缘部14f的各外形抑制得紧凑。能够将第一螺钉部件15接近第一密封部11配置,能够使第一密封部11的密封功能稳定。能够将第二螺钉部件16接近第二密封部12配置,能够使第二密封部12的密封功能稳定。基于第一螺钉部件15和第二螺钉部件16的各固定强度更稳定。
图8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第一螺钉部件15和第二螺钉部件16各设置有3个。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用线段(第一假想线段L1)将3个第一螺钉部件15连结起来的形状是以各第一螺钉部件15作为角部的等腰三角形,用线段(第二假想线段L2)将3个第二螺钉部件16连结起来的形状是以各第二螺钉部件16作为角部的等腰三角形。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第一螺钉部件15和第二螺钉部件16的各数量,组装容易。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当逆变器外壳8与马达收纳部6a在马达轴线J2的径向上相邻配置的情况下,难以在容易地组装跨越这些部件的汇流条9的支承构造的同时确保第二开口孔6c和第一开口孔8c的密封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组装汇流条9的支承构造很容易,并且确保了第二开口孔6c和第一开口孔8c的密封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逆变器外壳8与马达收纳部6a在水平方向上相邻,因此能够将马达单元1的铅垂方向(重力方向)上的外形尺寸抑制得较小。因此,易于将马达单元1收纳于车辆等的有限的设置空间内。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像以下说明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结部件14具有内筒部14c,但不限于此。例如,当第二开口孔6c的内部浸在油O中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为,第二连结部件14不具备内筒部14c。
第一密封部11也可以不是O形环。第一密封部11也可以是液状,也可以是凝胶状。第一密封部11也可以是有机硅树脂制的。第一密封部11也可以不能弹性变形。第一密封部11和第一连结部件10也可以是通过双色成型而成型出的一个部件的部分。
第二密封部12也可以不是O形环。第二密封部12也可以是液状,也可以是凝胶状。第二密封部12也可以是有机硅树脂制的。第二密封部12也可以不能弹性变形。第二密封部12和第二连结部件14也可以是通过双色成型而制作出的一个部件的部分。
第三密封部13也可以不是O形环。第三密封部13也可以是液状,也可以是凝胶状。第三密封部13也可以是有机硅树脂制的。第三密封部13也可以不能弹性变形。第三密封部13和第一连结部件10也可以是通过双色成型而制作出的一个部件的部分。
压力调节通路17b只要位于盖部17即可,压力调节通路17b的通路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压力调节通路中,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形状也可以是大致Y形状的通路,另外,也可以是大致L形状的通路。另外,也可以设置通气阀来代替管部17d。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补充说明等中说明的各结构(结构要素),另外,也可以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或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限定,而仅受权利要求书的限定。

Claims (9)

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
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
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
逆变器,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以及
汇流条,其将所述马达和所述逆变器连接起来,
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收纳部、覆盖所述马达收纳部的上侧的顶壁部以及贯通所述顶壁部的作业用孔部,
所述马达单元还具有封闭所述作业用孔部的上侧的开口的盖部,
所述盖部具有调节所述壳体内部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通路,
所述盖部具有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凸缘部和从所述凸缘部朝向汇流条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压力调节通路由第一通路、第二通路以及第三通路构成,
所述第一通路形成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第二通路形成于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凸缘部,
所述第三通路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三通路的一端与第二通路连接,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在大气中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盖部还包括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管部,
所述压力调节通路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管部,
所述第三通路形成于所述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俯视时,所述凸缘部呈以第一方向为短轴、以第三方向为长轴的板状,
关于所述第一通路,在所述突出部中,所述第一通路的两端部沿第三方向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通路在所述突出部中沿与所述作业用孔部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形成为大致T字形状,
而且,所述第二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并且第二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突出部配置于所述作业用孔部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凸缘部具有凸缘孔部,
所述盖部借助穿过所述凸缘孔部的螺钉而固定于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作业用孔部在所述壳体中朝向所述汇流条开口,
所述盖部位于所述作业用孔部的一端侧,
所述汇流条位于所述作业用孔部的另一端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马达单元具有电连接室,该电连接室是由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和所述定子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
所述电连接室经由所述作业用孔部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连通。
CN202010086002.2A 2019-02-15 2020-02-11 马达单元 Active CN1116541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5798 2019-02-15
JP2019025798A JP2020137207A (ja) 2019-02-15 2019-02-15 モー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138A CN111654138A (zh) 2020-09-11
CN111654138B true CN111654138B (zh) 2022-10-04

Family

ID=7204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6002.2A Active CN111654138B (zh) 2019-02-15 2020-02-11 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66680A1 (zh)
JP (1) JP2020137207A (zh)
CN (1) CN111654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1686B2 (ja) * 2019-03-22 2023-05-26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オイル交換方法
BR112023018671A2 (pt) * 2021-03-15 2024-01-30 American Axle & Mfg Inc Unidade de acionamento elétrico
CN117318400A (zh) * 2022-06-20 2023-12-29 法雷奥西门子新能源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驱动总成系统、车辆以及电驱动总成系统的装配方法
CN117294083A (zh) * 2022-06-20 2023-12-26 法雷奥西门子新能源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驱动总成系统、车辆以及电驱动总成系统的装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000A (zh) * 2012-06-08 2014-01-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动压缩机
CN105515281A (zh) * 2014-10-08 2016-04-20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机装置
CN106208535A (zh) * 2015-05-29 2016-12-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63291A4 (en) * 2011-09-29 2015-08-26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DRIVING DEVICE WITH MOTOR AND VEHICLE
JP6604711B2 (ja) * 2014-08-20 2019-11-13 Ntn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のブリーザ構造、およびこのブリーザ構造を具備する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6462313B2 (ja) * 2014-10-27 2019-01-30 株式会社ミツバ 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000A (zh) * 2012-06-08 2014-01-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动压缩机
CN105515281A (zh) * 2014-10-08 2016-04-20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机装置
CN106208535A (zh) * 2015-05-29 2016-12-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4138A (zh) 2020-09-11
JP2020137207A (ja) 2020-08-31
US20200266680A1 (en)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4138B (zh) 马达单元
CN112075017B (zh) 马达单元
US20220173641A1 (en) Motor unit
JP2019193453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US11732795B2 (en) Drive device
US11398762B2 (en) Electric pump device
CN106972705B (zh) 驱动装置
WO2020110889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5136470A (zh) 马达单元
CN111527673B (zh) 马达单元
CN111527675B (zh) 马达单元
CN115549347A (zh) 驱动装置、车辆
US10958136B2 (en) Drive apparatus
US11095183B2 (en) Electric pump device
CN111527678B (zh) 马达单元和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US20230090548A1 (en) Drive apparatus
CN111512524B (zh) 马达单元
CN112075013B (zh) 马达单元以及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JP7331430B2 (ja) 駆動装置
CN212677028U (zh) 马达单元
CN212318287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1527674B (zh) 马达单元
CN219659532U (zh) 马达单元
JP7363642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TWI814089B (zh) 馬達單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