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3225A -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3225A
CN111653225A CN202010565044.4A CN202010565044A CN111653225A CN 111653225 A CN111653225 A CN 111653225A CN 202010565044 A CN202010565044 A CN 202010565044A CN 111653225 A CN111653225 A CN 111653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i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volta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50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青倩
周良
吕博嘉
孔祥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50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3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3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322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4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r aberrations
    • G01M11/0278Detecting defects of the object to be tested, e.g. scratches or dus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4Testing for continu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面板,非显示区设置有检测线;检测线的第一端与接地端电连接;柔性电路板,包括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和检测端,检测端与检测线的第二端电连接;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检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控制模块的电压采集端与检测端电连接,控制模块采集检测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第一电压信号的反馈判断显示模组是否存在裂纹。本申请通过检测电路进行裂纹检测,该检测电路既可以用于测试阶段检测,避免破裂的显示面板流到下一制作阶段,降低成本;又可以用于模组检测,以满足客户要求显示模组具有PCD功能的需求,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会在母板上形成多个显示面板的图形,再对母板进行切割,最终得到分立的显示面板,但在切割工艺中可能会在显示面板的边缘产生裂纹,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裂纹可能会向显示面板的内部延伸,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显示面板板切割形成后要进行裂纹检测。
现有技术中,大多裂纹检测的方法都是在显示面板的边缘形成一圈金属线,利用驱动芯片检测金属线的参数来判断显示面板是否存在裂纹。然而,驱动芯片通常是在形成模组时进行绑定,在绑定驱动芯片之前,则无法检测显示面板是否存在破裂,如此,可能会使破裂的显示面板流到下一制作阶段形成显示模组,使显示模组变成不良品,从而造成物料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此外,并不是所有的驱动芯片都具有PCD(Panel CrackDetection,面板裂纹检测)功能,若将不具备PCD功能的驱动芯片使用在显示模组中,将导致显示模组不具有PCD功能,则无法检测显示面板是否存在破裂,如此,当客户要求显示模组具有PCD功能时,则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使产品失去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检测电路进行裂纹检测,该检测电路既可以用于测试阶段检测,避免破裂的显示面板流到下一制作阶段,降低成本;又可以用于模组检测,以满足客户要求显示模组具有PCD功能的需求,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和控制模块;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检测线,所述检测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控制模块至少包括电压输出端、电压采集端和接地端,所述检测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和检测端,所述检测端与所述检测线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检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采集端与所述检测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采集所述检测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反馈判断所述显示模组是否存在裂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裂纹检测方法,用于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进行裂纹检测,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压输出端向所述检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发送输入电压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压采集端采集所述检测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判断所述检测线是否导通,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阈值电压,表示所述检测线导通,所述显示模组不存在裂纹;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阈值电压,表示所述检测线不导通,所述显示模组存在裂纹。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控制模块采集检测端的第一电压信号,并根据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的大小关系,判断检测线是否导通,根据检测线导通与否即可判断出显示面板是否存在裂纹,若检测线导通,则表明显示面板上不存在裂纹,而当检测线不导通时,则表明显示面板上存在裂纹。通过将检测电路设置在不同的柔性电路板上,使得该检测电路既可以用于形成模组之前的测试检测阶段,避免破裂的显示面板流到下一制作阶段,使显示模组变成不良品,从而避免造成物料浪费,降低成本。同时,该检测电路也可以用于形成模组之后的模组检测阶段,以满足客户要求显示模组具有PCD功能的需求,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字可调电阻与控制模块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所示为显示面板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显示面板沿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裂纹检测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柔性电路板20和控制模块30;
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非显示区12设置有检测线13,检测线13包括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
控制模块30至少包括电压输出端31、电压采集端32和接地端33,检测线13的第一端131与接地端33电连接;
柔性电路板20包括检测电路21,检测电路21包括电压输入端211和检测端212,检测端212与检测线13的第二端132电连接;控制模块30的电压输出端31与检测电路21的电压输入端211电连接,控制模块30的电压采集端32与检测端212电连接,控制模块30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第一电压信号的反馈判断显示模组100是否存在裂纹。
具体地,请参考图1,显示模组100至少包括显示面板10、柔性电路板20和控制模块30,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非显示区12围绕显示区11设置,非显示区12中设置有检测线13,检测线13包括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第一端131与控制模块30中的接地端33电连接。柔性电路板20上设置有检测电路21,检测电路21包括电压输入端211和检测端212,电压输入端211与控制模块30的电压输出端31电连接,检测端212与控制模块30的电压采集端32电连接,检测端212还与检测线13的第二端132电连接,使检测线13与检测电路21、控制模块30之间形成回路,通过控制模块30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的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出检测线13是否导通。
当检测线13导通时,检测线13与检测电路21和控制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此时,检测线13相当于电阻,需要消耗部分电压,使得检测端212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当检测线13断裂时,检测线13、检测电路21和控制模块30之间无法形成通路,则检测端212的电压等于电压输入端211的电压。此处的阈值电压可以根据实际电路以及控制模块30电压输出端31的电压值进行设置,例如,假设电压输出端31输出电压为5V,且检测线13的电阻值与检测端212至电压输入端211之间的电阻值相等,当检测线13断裂时,检测端212的电压为5V,而当检测线13不存在裂纹时,根据电阻分压原理,检测端212的电压为2.5V,因此,阈值电压可设置为大于2.5V小于5V的值,例如可以为3V、4V、4.5V等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根据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的大小关系,判断出检测线13是否导通后,根据检测线13导通与否即可判断出显示面板10是否存在裂纹,若检测线13导通,则表明显示面板10上不存在裂纹,而当检测线13不导通时,则表明显示面板10上存在裂纹。由于检测电路21是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0上的,因此,对于未绑定驱动芯片的显示面板10,也可以利用该检测电路21进行裂纹检测,也即该检测电路21可以在形成模组之前的测试阶段进行检测,避免破裂的显示面板10流到下一制作阶段,使显示模组100变成不良品,从而避免造成物料浪费,降低成本。同时,该检测电路21也可以用于形成模组之后的模组检测,以满足客户要求显示模组100具有PCD功能的需求,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面板10既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面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上述显示面板10也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在其弯折部位很容易产生裂纹,因此,当上述显示面板10为柔性显示面板时,将裂纹检测线13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位,使检测线13与检测电路21、控制模块30之间形成回路,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并根据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的大小关系判断检测线13是否导通,从而判断出显示面板10是否存在裂纹。
可选地,请继参考图1,检测电路21包括第一电阻213,第一电阻213的一端与检测端212电连接,第一电阻213的另一端与控制模块30的电压输出端31电连接。可选地,第一电阻213的阻值与检测线13的阻值相等。
具体地,请参考图1,检测电路21中还设置有第一电阻213,第一电阻213串联在检测线13与控制模块30之间,控制模块30的电压输出端31输出电压信号时,若检测线13未断裂,则第一电阻213、检测线13以及控制模块30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第一电阻213和检测线13各消耗一部分电压,使得检测端212的电压小于电压输出端31输出的电压。假设电压输出端31输出电压为5V,当检测线13的电阻值与第一电阻213的电阻值相等时,若检测线13不存在裂纹,根据电阻分压原理,第一电阻213与检测线13分得的电压相等,检测端212的电压为2.5V,因此,阈值电压可设置为大于2.5V小于5V的值,例如可以为2.8V、3.6V、4.8V等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而当检测线13断裂时,第一电阻213和检测线13无法形成电流回路,则无电流流过,检测端212的电压等于电压输出端31的电压。
当采集到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阈值电压时,说明检测线13导通,从而可以得出显示面板10上不存在裂纹;当采集到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阈值电压时,说明检测线13断裂,从而可以得出显示面板10上存在裂纹。
可选地,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柔性电路板20为测试柔性电路板201;测试柔性电路板201包括第一压接部22,第一压接部22至少包括第一引脚221和第二引脚222,第一引脚221与检测端212电连接,第二引脚222与接地端33电连接;显示面板10包括第二压接部14,第二压接部14至少包括第三引脚141和第四引脚142,第三引脚141与检测线13的第一端131电连接,第四引脚142与检测线13的第二端132电连接;第二引脚222与第三引脚141绑定,第一引脚221与第四引脚142绑定。
具体地,请参考图2,当上述检测电路21用于测试阶段检测时,设置检测电路21的柔性电路板20为测试柔性电路板201,为了实现检测电路21与检测线13的电连接,在测试柔性电路板201上设置第一压接部22,在显示面板10上设置第二压接部14。将第一压接部22上的第一引脚221电连接至检测端212,第二引脚222电连接至接地端33,将第二压接部14上的第三引脚141电连接至检测线13的第一端131,第四引脚142电连接至检测线13的第二端132。通过将第一压接部22和第二压接部14压接在一起,即可将第二引脚222与第三引脚141绑定,第四引脚142与第一引脚221绑定,从而实现检测电路21与检测线13之间的电连接。
如此,即使显示面板10上未绑定驱动芯片,也可以利用该检测电路21对显示面板10进行裂纹检测,通过控制模块30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并将该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检测线13是否导通,如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阈值电压,则表明检测线13导通,显示面板10上不存在裂纹;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阈值电压,则表明检测线13不导通,显示面板10上存在裂纹。通过在测试柔性电路板201上设置检测电路21,使该检测电路21可以在形成模组之前对显示面板10进行裂纹检测,避免破裂的显示面板10流到下一制作阶段,使显示模组100变成不良品,从而避免造成物料浪费,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通过压接第一压接部22和第二压接部14,实现显示面板10和测试柔性电路板201之间的绑定,从而实现检测电路21与检测线13之间的电连接,并不代表第一压接部22和第二压接部14的实际结构。图2中第三引脚141和第二引脚222错开,第四引脚142和第一引脚221错开只是为了更清楚体现连接关系,在实际结构中,应该是第二引脚222覆盖在第三引脚141上,第一引脚221覆盖在第四引脚142上。
可选地,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柔性电路板20为主柔性电路板202;主柔性电路板202包括第一绑定部23,第一绑定部23至少包括第五引脚231和第六引脚232,第五引脚231与检测端212电连接,第六引脚232与接地端33电连接;显示面板10包括第二绑定部15,第二绑定部15至少包括第七引脚151和第八引脚152,第七引脚151与检测线13的第一端131电连接,第八引脚152与检测线13的第二端132电连接;第五引脚231与第八引脚152绑定,第六引脚232与第七引脚151绑定。
具体地,请参考图3,当上述检测电路21用于模组检测时,将检测电路21设置在主柔性电路板202上,并将主柔性电路板202和显示面板10通过第一绑定部23和第二绑定部15绑定。其中,第一绑定部23通过第五引脚231电连接至检测端212,第六引脚232电连接至接地端33,显示面板10通过第七引脚151电连接至检测线13的第一端131,第八引脚152电连接至检测线13的第二端132,第一绑定部23和第二绑定部15绑定后,即可将第五引脚231与第八引脚152绑定,第六引脚232与第七引脚151绑定,从而实现检测电路21与检测线13之间的电连接。
如此,制作得到显示模组100之后,即使驱动芯片不具备PCD功能,也可以利用该检测电路21对显示模组100进行裂纹检测,通过控制模块30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并将该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检测线13是否导通,如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阈值电压,则表明检测线13导通,显示模组100上不存在裂纹;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阈值电压,则表明检测线13不导通,显示模组100上存在裂纹。通过在主柔性电路板202上设置检测电路21,使该检测电路21可以对显示模组100进行裂纹检测,解决现有的显示模组100无法进行裂纹检测的问题,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其中,主柔性电路板202是指形成模组时,与显示面板10绑定在一起,从而构成完整的显示模组100,而上一实施例中的测试柔性电路板201是在测试阶段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检测,检测完毕之后即将其去掉,也即在最终形成的显示模组中,包括主柔性电路板202,而不包括测试柔性电路板201。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通过压接第一绑定部23和第二绑定部15,实现显示面板10和主柔性电路板202之间的绑定,从而实现检测电路21与检测线13之间的电连接,并不代表第一绑定部23和第二绑定部15的实际结构。与图2中类似,图3中第五引脚231和第八引脚152错开,第六引脚232和第七引脚151错开只是为了更清楚体现连接关系,在实际结构中,应该是第五引脚231覆盖在第八引脚152上,第六引脚232覆盖在第七引脚151上。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字可调电阻214与控制模块30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4,第一电阻213为固定电阻器215或可调电阻器。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4,本申请中优选第一电阻213的阻值与检测线13的阻值相等,如此,第一电阻213与检测线13分得的电压相等,当检测端212的电压值大于输入电压值的一半时,表明检测线13断裂,而当检测端212的电压值等于输入电压值的一半时,则表明检测线13导通。控制模块30通过电压采集芯片36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由于电压采集芯片36具有一定的采集精度,对于不同的显示模组100,当检测端212的电压值变化较大时,则不能采用相同的电压采集芯片36,如此,对于不同的显示模组100,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块30,控制模块30的通用性较低。
因此,本申请中设置第一电阻213的阻值与检测线13的阻值相等,则在不同的显示模组100中,即使检测线13的阻值不同,由于第一电阻213与检测线13的阻值相等,则检测端212的电压值固定,如此,可以使所有的显示模组100均采用同一控制模块30,使得控制模块30的通用性更强。
请参见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选用固定电阻器215或数字可调电阻244作为第一电阻213,例如,当检测电路21用于测试阶段的检测时,选用数字可调电阻214作为第一电阻213,如图4所示,当第一电阻213为数字可调电阻214时,第一电阻213除了连接至控制模块30的电压输出端31之外,还需要连接控制模块30的控制接口34,例如I2C接口或SPI接口,控制模块30根据检测线13的阻值,通过控制接口34调整第一电阻213的阻值,使得第一电阻213的阻值与检测线13的阻值相等。当检测电路21用于模组阶段的检测时,可选用阻值与检测线13的阻值相等的固定电阻器215作为第一电阻213,如图1所示,且针对不同的显示模组100,根据检测线13的阻值选阻值与其相等的第一电阻213,如此,对于不同的显示模组100,由于检测端212的电压值固定,因此能够使用相同的控制模块30,使得控制模块30的通用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选用数字可调电阻214器之外,第一电阻213还可以为贴片式可调电阻,对于不同的显示模组100,通过调节贴片式可调电阻的阻值,使其阻值与检测线13的阻值相等,不仅能够增强控制模块30的通用性,而且,由于贴片电阻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第一电阻213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检测电路21的走线难度。为了能够进一步节省空间,固定电阻215也可选用贴片电阻。
可选地,图5所示为显示面板10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5,显示面板10至少包括栅极金属层17,检测线13位于栅极金属层17;且检测线13环绕显示区11设置。具体地,请参考图5,显示面板10至少包括衬底基板16、栅极层17、源漏极层18、以及位于各层之间的绝缘层,其中栅极层17和源漏极层18均为金属层,通常情况下,栅极金属层17更容易发生断裂,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检测线13设置于栅极金属层17,并使检测线13环绕显示区11设置,对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进行裂纹检测,当采集到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阈值电压时,说明检测线13导通,从而可以得出显示面板10上不存在裂纹;当采集到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阈值电压时,说明检测线13断裂,从而可以得出显示面板10上存在裂纹。
需要说明的是,将检测线13设置在栅极金属层17,仅是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设置方式,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线13也可以设置在源漏金属层,如图6所示,图6所示为显示面板10沿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无论检测线设置在哪一层金属层,其与检测电路21之间的连接方法均可参考上述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此外,图5和图6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检测线13所处的膜层位置,并不代表显示面板10的实际膜层结构,也不代表各个膜层的实际大小、厚度等,且在实际制作时,检测线13是如图1中所示的实线。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7-图9,控制模块30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控制模块30包括控制端35;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的第一极与控制端35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的第二极接地。
具体地,请参考图7,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判断检测线13是否导通,在控制模块30中设置发光二极管D1和蜂鸣器H1,使发光二极管D1和蜂鸣器H1的一端与控制模块30的控制端35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当检测线13导通时,通过控制端35向发光二极管D1和蜂鸣器H1同时发送控制信号,使发光二极管D1发光、蜂鸣器H1报警,如此,使得用户通过发光二极管D1和蜂鸣器H1的状态,即可直观的判断出检测线13导通与否,使得用户对显示模组100是否存在裂纹的判断更加直观便捷,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进而增加产品竞争力。
图7中在控制模块30同时设置发光二极管D1和蜂鸣器H1,当检测线13导通时,发光二极管D1和蜂鸣器H1同时发出信号。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在控制模块30上仅设置发光二极管D1或仅设置蜂鸣器H1,如图8中,在控制模块30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D1,当检测线13导通时,发光二极管D1发光,反之则不发光,用户通过发光二极管D1发光与否,也可直观的判断出检测线13是否导通。图9中在控制模块30上设置有蜂鸣器H1,检测线13导通时,蜂鸣器H1报警,反之则不报警,用户通过蜂鸣器H1是否报警,可直观的判断出检测线13是否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控制模块30上设置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之外,还可以在柔性电路板20上设置发光二极管D2,如图10所示,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0,图10所示实施例中将发光二极管D2串联在检测电路21中,当检测线13导通时,检测线13、检测电路21以及控制模块30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有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D2,则发光二极管D2发光。当检测线13断裂时,检测线13、检测电路21以及控制模块30之间未形成电流回路,则发光二极管D2上无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D2不发光,通过在柔性电路板20上设置发光二极管D2,也可以直观的判断出显示模组100是否存在裂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的裂纹检测方法,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裂纹检测方法的一种流程图,请参考图1和图11,本申请提供的裂纹检测方法对上述任一显示模组100进行裂纹检测,包括:
步骤01:控制模块30通过电压输出端31向检测电路21的电压输入端211发送输入电压信号;
步骤02:控制模块30通过电压采集端32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第一电压信号判断检测线13是否导通,若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阈值电压,表示检测线13导通,显示模组100不存在裂纹;若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阈值电压,表示检测线13不导通,显示模组100存在裂纹。
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11,在进行裂纹检测时,在步骤01中,控制模块30的电压输出端31向检测电路21的电压输入端211传输电压信号,检测电路21接收到电压信号后,若检测线13导通,则根据分压原理,检测端212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检测端212的电压值来判断检测线13是否导通,利用步骤02,控制模块30通过电压采集端32采集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并根据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的大小关系,判断检测线13是否导通。
当检测线13导通时,检测线13与检测电路21、控制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此时,检测线13相当于电阻,需要消耗部分电压,使得检测端212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当检测线13断裂时,检测线13、检测电路21和控制模块30之间无法形成通路,则检测端212的电压等于电压输入端211的电压。此处的阈值电压可以根据实际电路以及控制模块30电压输出端31的电压值进行设置,例如,假设电压输出端31输出电压为5V,且检测线13的电阻值与检测端212至电压输入端211之间的电阻值相等,当检测线13断裂时,检测端212的电压为5V,而当检测线13不存在裂纹时,根据电阻分压原理,检测端212的电压为2.5V,因此,阈值电压可设置为大于2.5V小于5V的值,例如可以为3V、4V、4.5V等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根据检测端212的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的大小关系,判断出检测线13是否导通后,根据检测线13导通与否即可判断出显示面板10是否存在裂纹,若检测线13导通,则表明显示面板10上不存在裂纹,而当检测线13不导通时,则表明显示面板10上存在裂纹。由于检测电路21是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0上的,因此,对于未绑定驱动芯片的显示面板10,也可以利用该检测电路21进行裂纹检测,也即该检测电路21可以在形成模组之前的测试阶段进行检测,避免破裂的显示面板10流到下一制作阶段,使显示模组100变成不良品,从而避免造成物料浪费,降低成本。同时,该检测电路21也可以用于形成模组之后的模组检测,以满足客户要求显示模组100具有PCD功能的需求,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可选地,请参考图2、图7-图9和图11,控制模块30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控制模块30包括控制端35;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的第一极与控制端35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的第二极与接地端33电连接;检测方法包括初始检测阶段,柔性电路板20为测试柔性电路板201;在初始检测阶段,检测线13导通时,控制端35向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发送控制信号,发光二极管D1亮和/或蜂鸣器H1响。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7-图9和图11,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判断检测线13是否导通,在控制模块30中设置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使发光二极管D1或蜂鸣器H1的一端与控制模块30的控制端35电连接,另一端接地。检测电路21设置在不同的柔性电路板20上,用于不同的检测阶段,当设置检测电路21的柔性电路板20为测试柔性电路板201时,该检测电路21用于测试阶段的检测,也即初始检测阶段。在初始检测阶段,当检测线13导通时,通过控制端35向发光二极管D1或蜂鸣器H1发送控制信号,使发光二极管D1发光或蜂鸣器H1报警,如此,用户通过发光二极管D1或蜂鸣器H1的状态,即可直观的判断出检测线13导通与否,使得用户对显示模组100是否存在裂纹的判断更加直观便捷,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进而增加产品竞争力。
可选地,请参考图3、图7-图9和图11,控制模块30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控制模块30包括控制端35,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的第一极与控制端35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的第二极与接地端33电连接;检测方法包括模组检测阶段,柔性电路板20为主柔性电路板202;在模组检测阶段,检测线13导通时,控制端35向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发送控制信号,发光二极管D1亮和/或蜂鸣器H1响。
具体地,请参考图3、图7-图9和图11,检测电路21除了用于测试阶段的检测之外,还可以用于模组阶段的检测,当用于模组阶段的检测时,将检测电路21设置在与显示面板10绑定的主柔性电路板202上,以对绑定有主柔性电路板202的显示模组100进行裂纹检测。在模组检测阶段的裂纹检测方法与在初始检测阶段的检测方法一样,也是通过发光二极管D1和/或蜂鸣器H1的状态来判断检测线13是否导通。当发光二极管D1发光或蜂鸣器H1报警时,表明检测线13导通,反之则表明检测线13断裂。如此,用户通过发光二极管D1或蜂鸣器H1的状态,即可直观的判断出检测线13导通与否,使得用户对显示模组100是否存在裂纹的判断更加直观便捷,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进而增加产品竞争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控制模块采集检测端的第一电压信号,并根据第一电压信号与阈值电压的大小关系,判断检测线是否导通,根据检测线导通与否即可判断出显示面板是否存在裂纹,若检测线导通,则表明显示面板上不存在裂纹,而当检测线不导通时,则表明显示面板上存在裂纹。通过将检测电路设置在不同的柔性电路板上,使得该检测电路既可以用于形成模组之前的测试检测阶段,避免破裂的显示面板流到下一制作阶段,使显示模组变成不良品,从而避免造成物料浪费,降低成本。同时,该检测电路也可以用于形成模组之后的模组检测阶段,以满足客户要求显示模组具有PCD功能的需求,使产品具有竞争力。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和控制模块;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检测线,所述检测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控制模块至少包括电压输出端、电压采集端和接地端,所述检测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和检测端,所述检测端与所述检测线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检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采集端与所述检测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采集所述检测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反馈判断所述显示模组是否存在裂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为测试柔性电路板;
所述测试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至少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二压接部至少包括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与所述检测线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与所述检测线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引脚绑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四引脚绑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为主柔性电路板;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绑定部,所述第一绑定部至少包括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五引脚与所述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六引脚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绑定部,所述第二绑定部至少包括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所述第七引脚与所述检测线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引脚与所述检测线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五引脚与所述第八引脚绑定,所述第六引脚与所述第七引脚绑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与所述检测线的阻值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为固定电阻器或可调电阻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栅极金属层,所述检测线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且所述检测线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压采集芯片,所述电压采集芯片与所述电压采集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
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的第一极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的第二极接地。
10.一种显示模组的裂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进行裂纹检测,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压输出端向所述检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发送输入电压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压采集端采集所述检测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判断所述检测线是否导通,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阈值电压,表示所述检测线导通,所述显示模组不存在裂纹;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阈值电压,表示所述检测线不导通,所述显示模组存在裂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的裂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的第一极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的第二极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初始检测阶段,所述柔性电路板为测试柔性电路板;
在初始检测阶段,所述检测线导通时,所述控制端向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发光二极管亮和/或所述蜂鸣器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的裂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的第一极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的第二极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模组检测阶段,所述柔性电路板为主柔性电路板;
在模组检测阶段,所述检测线导通时,所述控制端向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或蜂鸣器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发光二极管亮和/或所述蜂鸣器响。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10565044.4A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11653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5044.4A CN111653225A (zh)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5044.4A CN111653225A (zh)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3225A true CN111653225A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45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5044.4A Withdrawn CN111653225A (zh)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322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5758A (zh) * 2021-04-29 2021-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284441A (zh) * 2021-05-18 2021-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破裂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419159A (zh) * 2021-05-31 2021-09-21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电路
CN113889013A (zh) * 2021-11-17 2022-01-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面板裂纹检测电路、方法、显示模组及装置
CN114252754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破裂状态检测器以及其破裂状态检测方法
CN115561571A (zh) * 2022-01-13 2023-01-03 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裂纹检测电路、系统以及集成电路、电子设备
CN116453439A (zh) * 2023-06-20 2023-07-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87637U (zh) * 2014-11-19 2015-04-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82856A (zh) * 2019-01-28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裂纹检测模组、裂纹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264926A (zh) * 2019-06-13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87637U (zh) * 2014-11-19 2015-04-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82856A (zh) * 2019-01-28 2019-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裂纹检测模组、裂纹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264926A (zh) * 2019-06-13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2754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破裂状态检测器以及其破裂状态检测方法
CN114252754B (zh) * 2020-09-25 2024-02-27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破裂状态检测器以及其破裂状态检测方法
CN113205758A (zh) * 2021-04-29 2021-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284441A (zh) * 2021-05-18 2021-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破裂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419159A (zh) * 2021-05-31 2021-09-21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电路
CN113419159B (zh) * 2021-05-31 2022-10-1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电路
CN113889013A (zh) * 2021-11-17 2022-01-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面板裂纹检测电路、方法、显示模组及装置
CN113889013B (zh) * 2021-11-17 2024-05-1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面板裂纹检测电路、方法、显示模组及装置
CN115561571A (zh) * 2022-01-13 2023-01-03 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裂纹检测电路、系统以及集成电路、电子设备
CN115561571B (zh) * 2022-01-13 2023-12-08 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裂纹检测电路、系统以及集成电路、电子设备
CN116453439A (zh) * 2023-06-20 2023-07-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3225A (zh) 显示模组、其裂纹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506718B2 (en) Display panel,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342513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方法
CN10959722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963600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3488333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20230080422A1 (en) Display panel with narrow lower bord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56148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CN109342512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方法
CN111048022A (zh)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显示装置及其裂纹检测方法
US11417251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test method
CN109256049B (zh)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83241B (zh) 显示基板的扇出走线的断路检测方法及显示基板
CN108196721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固件设定方法
CN108333499A (zh) 一种基板与外接电路邦定的检测方法
CN111554221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309550B (zh) 线路板及应用该线路板的电子装置
CN102298224B (zh) 压接检测装置
CN112817471A (zh) 柔性屏、终端设备及柔性屏的制造方法
KR20160099985A (ko) 구동 칩 및 구동 칩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080202802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dule having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or mounting inline package elements and adhibit elements respectively
CN114415858A (zh) 触控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CN108401360A (zh) 柔性电路板、检测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
US20090073098A1 (en) Display module with identification circuit on panel
CN100493313C (zh) 平面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6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