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442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442B
CN111641442B CN202010451639.7A CN202010451639A CN111641442B CN 111641442 B CN111641442 B CN 111641442B CN 202010451639 A CN202010451639 A CN 202010451639A CN 111641442 B CN111641442 B CN 111641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tted
reliability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cces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16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1442A (zh
Inventor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16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1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1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获取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相应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非接入层将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传输至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后,接入层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待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2月14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8/07686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80067142.6、发明名称为“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联网系统采用基于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设备到设备(D2D,Device to Device)的侧行链路(SL,Sidelink)传输技术,与传统的LTE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Rel-14中对车联网技术(V2X,Vehicle-to-Everything)进行了标准化,定义了两种传输模式:模式3和模式4。在模式3中,终端的传输资源由基站分配。在模式4中,终端采用侦听(sensing)+预留(reservation)的方式确定传输资源。
而对于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来说,支持数据复制传输(dataduplication)的方案利用PDCP的复制数据功能(如图1所示),使复制的PDCP PDU分别传输到两个RLC entity(两个不同的逻辑信道),并最终保证复制的PDCP PDU能够在不同物理层聚合载波上传输,从而达到频率分集增益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因此,通过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待传输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但是,基于车联网传输模式以及图1所示的架构,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是否进行可靠性传输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如下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获取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
所述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所述非接入层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后,所述接入层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的接入层所发送的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
基于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于非接入层的获取部分、确定部分和传输部分以及处于接入层的发送部分;其中,
所述获取部分,配置为获取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
所述确定部分,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所述传输部分,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
所述发送部分,配置为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接收部分和数据传输部分,其中,
所述接收部分,配置为接收终端设备的接入层所发送的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传输部分,配置为基于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网络接口,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络接口、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的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终端非接入层按照待传输数据的相关描述信息来向接入层提供进行可靠性传输的指示,使得接入层能够依照指示向网络设备进行可靠性传输的请求,从而使得终端的接入层能够获知是否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连接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联网中的模式3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车联网中的模式4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车联网系统,车联网系统可以基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基于LTE-D2D的车联网系统。与传统的LTE系统中终端之间的通信数据通过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而针对Rel-14中公开的车联网的传输模式,即模式3和模式4的简要说明如下所述。
模式3:如图2所示,车载终端的传输资源是由基站,比如LTE中的演进基站(eNB,evolved NodeB)或新空口(NR,New Radio)中的5G基站(gNB)所分配的,具体地,基站通过下行链路(DL,Down Link)向车载终端下发用于指示授权(Grant)资源的控制消息;而后,车载终端根据基站分配的资源在SL上进行数据的发送。在模式3中,基站可以为车载终端分配单次传输的资源,也可以为终端分配半静态传输的资源。
模式4:如图3所示,车载终端采用侦听+预留的传输方式。车载终端在资源池中通过侦听的方式获取可用的传输资源集合,车载终端从该传输资源集合中随机选取一个资源进行数据的传输。由于车联网系统中的业务具有周期性特征,因此车载终端通常采用半静态传输的方式,即车载终端选取一个传输资源后,就会在多个传输周期中持续的使用该资源,从而降低资源重选以及资源冲突的概率。车载终端会在本次传输的控制信息中携带预留下次传输资源的信息,从而使得其他终端可以通过检测该车载终端的控制信息判断这块资源是否被该车载终端预留和使用,达到降低资源冲突的目的。
可选地,车联网系统基于的通信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或未来的5G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车载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结合网络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基于上述两种模式的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阐述和说明。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车联网系统中,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端到端通信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车载终端、手持终端、掌上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可穿戴式终端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网络可以为NR网络、LTE网络等等。
实施例一
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获取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
S402:所述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S403: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所述非接入层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后,所述接入层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非接入层(NAS,Non-Access Stratum)在通信协议栈中,通常指支持仅在终端和核心网设备之间消息传输的功能层。具体消息类型比如业务的建立、释放或者移动性管理等类型,由此可知,非接入层中的协议实体能够提供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业务管理等功能。而对于接入层来说,通常指终端与接入设备之间进行消息传输的功能层,接入设备可以包括基站,无线接入网络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等网络实体,接入层通常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Control)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基于上述说明内容,以通过PDCP duplication实现可靠性传输为例,在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中,由于业务管理是通过非接入层进行的,而实现PDCP duplication传输是通过接入层实现的,那么终端接入层在实现可靠性传输时,就需要通过非接入层来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业务确定是否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并指示接入层与网络设备之间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基于非接入层的指示,从而使得终端的接入层能够获知是否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针对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通常来说,对于具体的应用和业务来说,待传输数据是否需要进行可靠性传输,通常与该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和应用相关,也同样与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重要性相关。在本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优选为用来描述待传输数据的业务或应用application相关的特性信息,或者该待传输数据的重要性特性信息。因此,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优先级。
基于上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进一步来说,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预设的数据所属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类型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优先级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基于预先配置或已有通信协议的定义内容设置所述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举例来说,针对特定的业务或应用适用可靠性传输,或者,针对特定的业务或应用不适用可靠性传输,那么非接入层就能够根据待传输数据所属的应用标识或业务标识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此外,针对特定的应用或业务类别适用可靠性传输,或者,针对特定的业务或应用类别不适用可靠性传输,那么非接入层就能够根据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确定是否需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通常来说,在车联网V2X技术中,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可以包括:车辆队列Vehicles Platooning,先进驾驶Advanced Driving,扩展的传感器Extended Sensors,遥控驾驶Remote Driving等,那么针对上述业务或应用类别,可以划分出适用可靠性传输与不适用可靠性传输两个部分,那么针对适用可靠性传输部分的业务类型或应用类别的待传输数据,非接入层就可以确定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针对不适用可靠性传输部分的业务类型或应用类别的待传输数据,非接入层就可以确定该待传输数据不进行可靠性传输。
此外,涉及到车联网中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应用和业务,还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来确定待传输数据是否进行可靠性传输,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自动驾驶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低度自动驾驶,中度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由此可知,等级越高,自动程度越高,驾驶员人工操控的介入程度相应越低,那么相应的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可以针对业务或应用中涉及高度自动驾驶部分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此外,涉及到车联网中传输的数据类型,同样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传输,那么非接入层就能够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是否需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在车联网技术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Protocol)数据,非互联网协议Non-IP数据,以太网Ethernet数据,非结构化Unstructed数据等,由于不同的数据类型的可靠性传输需求不同,举例来说,IP数据需要进行可靠性传输,而Non-IP数据或Ethernet数据不需要进行可靠性传输,那么,数据类型为IP数据的待传输数据,非接入层就可以确定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数据类型为Non-IP数据或Ethernet数据的待传输数据,非接入层就可以确定该待传输数据不进行可靠性传输。
此外,待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也可以作为是否进行可靠性传输的参考依据,可以针对优先级进行等级划分,与自动驾驶程度类似,优先级越高,越需要进行可靠性传输,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获取到以上示例性的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后,就可以将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与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对应地就能够生成为接入层提供的待传输数据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基于此,所述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包括:
相应于预设的数据所属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类型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优先级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对于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载波聚合CA技术能够支持PDCP duplication功能,那么接入层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之后,还可以包括:
基于设定的载波聚合策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对于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上述内容均阐述了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的内容,那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不进行可靠性传输,从而无需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所述非接入层不通过所述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非接入层按照待传输数据的相关描述信息来向接入层提供进行可靠性传输的指示,使得接入层能够依照指示向网络设备进行可靠性传输的请求,从而使得终端的接入层能够获知是否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实施例二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S501:接收终端设备的接入层所发送的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
S502:基于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包括需要进行可靠性传输的待传输数据信息,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请求消息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该待传输数据。具体来说,通过载波聚合CA技术所支持PDCP duplication功能进行传输可以是一种优选地可靠性传输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60,包括:处于非接入层的获取部分601、确定部分602和传输部分603以及处于接入层的发送部分604;其中,
所述获取部分601,配置为获取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
所述确定部分602,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所述传输部分603,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60的接入层;
所述发送部分604,配置为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60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部分601所获取的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
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
或者,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优先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预设的数据所属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类型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或者,预设的数据优先级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部分602,配置为:
相应于预设的数据所属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别或应用类别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或应用对应的自动驾驶程度信息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类型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或者,相应于预设的数据优先级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7,所述终端设备60还包括处于非接入层的设置部分605,配置为基于预先配置或已有通信协议的定义内容设置所述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部分604,还配置为基于设定的载波聚合策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传输部分603,还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不进行可靠性传输,不通过所述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60为D2D网络架构中的终端设备,甚至可以是V2X网络架构中的终端设备。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单元,还可以是模块也可以是非模块化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的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终端设备60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60的具体硬件结构,包括:第一网络接口801、第一存储器802和第一处理器8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4。其中,第一网络接口8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一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8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一处理器8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非接入层获取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
所述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所述非接入层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后,所述接入层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8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第一存储器8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第一处理器8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8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处理器8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802,第一处理器803读取第一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具体来说,终端设备60中的第一处理器803还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法的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四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90,所述网络设备90包括:接收部分901和数据传输部分902,其中,
所述接收部分901,配置为接收终端设备的接入层所发送的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传输部分902,配置为基于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90为D2D网络架构中的网络设备,甚至可以是V2X网络架构中的网络设备,比如基站(eNB或gNB)。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的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二中所述方法的步骤。针对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具体阐述,参见前述技术方案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网络设备90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90的具体硬件组成,包括:第二网络接口1001、第二存储器1002和第二处理器10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04。其中,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接口10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二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10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二处理器10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终端设备的接入层所发送的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
基于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90的具体硬件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与前述技术方案中的相应部分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非接入层按照待传输数据的相关描述信息来向接入层提供进行可靠性传输的指示,使得接入层能够依照指示向网络设备进行可靠性传输的请求,从而使得终端的接入层能够获知是否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获取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
所述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所述非接入层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后,所述接入层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预设的数据所属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包括:
相应于预设的数据所属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与所述映射关系匹配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基于预先配置或已有通信协议的定义内容设置所述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层向网络设备发送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设定的载波聚合策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不进行可靠性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不通过所述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7.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的接入层所发送的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待传输数据;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是在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指示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信息与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确定的,所述可靠性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针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可靠性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所属的业务标识或应用标识;
基于所述可靠性传输请求消息,通过设定的可靠性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8.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网络接口,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第二网络接口、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51639.7A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41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1639.7A CN111641442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1639.7A CN111641442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1880067142.6A CN111213326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18/076868 WO2019157728A1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142.6A Division CN111213326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442A CN111641442A (zh) 2020-09-08
CN111641442B true CN111641442B (zh) 2024-01-02

Family

ID=676201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1639.7A Active CN111641442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1880067142.6A Pending CN111213326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142.6A Pending CN111213326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10856312B1 (zh)
EP (1) EP3726743B1 (zh)
JP (1) JP7037660B2 (zh)
KR (2) KR102613847B1 (zh)
CN (2) CN111641442B (zh)
AU (1) AU2018409147B2 (zh)
BR (1) BR112020014798A2 (zh)
CA (1) CA3090434A1 (zh)
MX (1) MX2020008249A (zh)
RU (1) RU2751670C1 (zh)
SG (1) SG11202007452TA (zh)
WO (1) WO2019157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7728A1 (zh) * 2018-02-14 2019-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971630B (zh) * 2018-09-29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98108B (zh) * 2020-03-20 2023-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类型调整数据传输策略的芯片、设备以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63644A (ko) * 2011-12-07 2013-06-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2d 통신을 위한 프로토콜 계층을 포함하는 단말 및 기지국, 이를 이용한 d2d 베어러 설정 방법
CN104662950A (zh) * 2013-02-06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30591A (zh) * 2014-09-05 2016-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业务恢复的方法、装置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CN106465128A (zh) * 2015-02-17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的建立方法、基站和设备
CN106797644A (zh) * 2014-08-06 2017-05-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设备到设备(d2d)先占和接入控制
WO2017172789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Idac Holdings, Inc. 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241164A (zh) * 2017-05-05 2017-10-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线承载重复传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185980A1 (zh) * 2016-04-26 2017-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4110B2 (en) * 1997-07-31 2005-06-07 Francois Trans Channel equ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2832170A1 (en) * 2012-03-30 2015-02-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Local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lipa) extensions to enable local content sharing
WO2014047933A1 (en) * 2012-09-29 2014-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rc message combining
RU2568295C2 (ru) * 2013-08-07 2015-11-2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Лаборатория Касперского"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временной защиты опер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ы программно-аппарат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от приложений, содержащих уязвимости
TWI816160B (zh) * 2016-01-05 2023-09-21 美商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在傳訊平面上傳送小資料nas協定之增強的裝置及方法
WO2017132995A1 (zh) 2016-02-05 2017-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9961713B2 (en) 2016-02-23 2018-05-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ocedures to support network sli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218785A1 (en) * 2016-06-15 2017-12-21 Convida Wireless, Llc Grant-less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new radio
WO2018022225A1 (en) * 2016-07-26 2018-02-01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election amo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JP6756047B2 (ja) * 2016-12-23 2020-09-1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v2x通信を行う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装置
US11140732B2 (en) * 2017-04-02 2021-10-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9157728A1 (zh) * 2018-02-14 2019-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63644A (ko) * 2011-12-07 2013-06-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2d 통신을 위한 프로토콜 계층을 포함하는 단말 및 기지국, 이를 이용한 d2d 베어러 설정 방법
CN104662950A (zh) * 2013-02-06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97644A (zh) * 2014-08-06 2017-05-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设备到设备(d2d)先占和接入控制
CN105430591A (zh) * 2014-09-05 2016-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业务恢复的方法、装置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CN106465128A (zh) * 2015-02-17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的建立方法、基站和设备
WO2017172789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Idac Holdings, Inc. 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7185980A1 (zh) * 2016-04-26 2017-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41164A (zh) * 2017-05-05 2017-10-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线承载重复传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2-180149 Discussion on the reply to the LS on Reliability for V2X_final".3GPP tsg_sa\WG2_Arch.2018,第1-5页,图3-3.2. *
CATT.R1-1700216 "On DL transmission schemes".3GPP tsg_ran\WG1_RL1.2017,(TSGR1_AH),全文. *
Discussion on the reply to the LS on Reliability for V2X_final;huawei;《3GPP》;20180116;第1-5页,附图3-3.2 *
Huawei. "R2-1704834 Control of UL PDCP duplication".3GPP tsg_ran\wg2_rl2.2017,全文. *
Huawei. "R2-1704835 Dynamic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for Packet Duplication".3GPP tsg_ran\wg2_rl2.2017,全文. *
Intel Corporation.R1-1702243 "Designs aspects affecting reliability of URLLC services".3GPP tsg_ran\WG1_RL1.2017,(TSGR1_88),第2-3节. *
R1-1702243 "Designs aspects affecting reliability of URLLC services";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_ran\WG1_RL1》;20170207;1-10 *
ZTE. "R2-1704660 Consideration on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data duplication for CA".3GPP tsg_ran\wg2_rl2.2017,全文. *
电信数据网安全评估准则的研究;赵锋;;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56312B1 (en) 2020-12-01
KR102613847B1 (ko) 2023-12-13
SG11202007452TA (en) 2020-09-29
RU2751670C1 (ru) 2021-07-15
KR20230087610A (ko) 2023-06-16
AU2018409147B2 (en) 2023-12-14
WO2019157728A1 (zh) 2019-08-22
JP2021517379A (ja) 2021-07-15
EP3726743A4 (en) 2020-12-30
MX2020008249A (es) 2020-09-25
CN111641442A (zh) 2020-09-08
CN111213326A (zh) 2020-05-29
JP7037660B2 (ja) 2022-03-16
US20210029728A1 (en) 2021-01-28
US11582777B2 (en) 2023-02-14
KR20200120904A (ko) 2020-10-22
US20200359397A1 (en) 2020-11-12
CA3090434A1 (en) 2019-08-22
KR102541408B1 (ko) 2023-06-07
EP3726743B1 (en) 2024-01-17
EP3726743A1 (en) 2020-10-21
AU2018409147A1 (en) 2020-08-06
BR112020014798A2 (pt)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8231B (zh) 一种信息上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73284B (zh) 侧行链路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5875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58277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1930487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81730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710304A (zh) 一种配置传输参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7083854B2 (ja) データ複製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送信側デバイスおよび受信側デバイス
CN110754119B (zh) 配置同步载波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30339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EP3813472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7339381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5243379B (zh) 一种传输时刻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77645A1 (zh)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201001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852927B (zh)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CN116368822A (zh) 组播和宽带服务(mbs)harq反馈中的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