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281B - 旋转电机的转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281B
CN111641281B CN202010133655.1A CN202010133655A CN111641281B CN 111641281 B CN111641281 B CN 111641281B CN 202010133655 A CN202010133655 A CN 202010133655A CN 111641281 B CN111641281 B CN 111641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medium
rotor
flow path
distribution plate
roto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36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1281A (zh
Inventor
落合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41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1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in which the rotor or stator space is fluid-tight, e.g. to provide for different cooling media for rotor and st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适当地冷却配置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磁铁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在转子铁心(30)上设置有:多个磁铁贴附槽(41A),它们形成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且配置有磁铁(41);以及铁心内流路(31),其在转子铁心的内部沿转子铁心的轴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转子铁心之间夹设有冷却介质分配板(80)。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其形成有从轴向观察时从轴内流路(21)朝向铁心内流路延伸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以及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其形成有从轴向观察时从铁心内流路朝向磁铁贴附槽延伸的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及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沿轴向层叠。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电动车辆等的旋转电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混合动力车辆和EV车辆中使用旋转电机。在旋转电机旋转时,发生对旋转电机的性能带来较大影响的磁铁的温度上升,因此要求适当地冷却。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IPM马达(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内置式永磁马达)中,将具有第一冷却介质通路的第一板和具有第二冷却介质通路的第二板逐一层叠而构成冷却介质分配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7014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电机为IPM马达,因此无法直接适用于在转子的外周面固定有磁铁的SPM马达(Surface Permanent Magnet Motor,表面式永磁马达)。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中,冷却介质通过磁铁的附近而向外周侧排出,因此有可能无法适当地冷却磁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冷却配置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磁铁的旋转电机的转子。
本发明为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其具备:
转子铁心;
多个磁铁,它们配置于所述转子铁心的外周面;以及
转子轴,其与所述转子铁心一体地旋转,
其中,
在所述转子轴上设置有供给冷却介质的轴内流路,
在所述转子铁心上设置有:多个磁铁贴附槽,它们形成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且配置有所述磁铁;以及铁心内流路,其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内部沿所述转子铁心的轴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转子铁心之间夹设有冷却介质分配板,
所述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
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其形成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从所述轴内流路朝向所述铁心内流路延伸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以及
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其形成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从所述铁心内流路朝向所述磁铁贴附槽延伸的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及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沿所述轴向层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供给至转子铁心内流路的冷却介质能够从转子铁心的内部冷却磁铁,并且通过朝向磁铁贴附槽供给的冷却介质能够直接冷却磁铁,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磁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铁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冷却介质分配板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进行说明的将冷却介质分配板的一部分分解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冷却介质分配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从轴向观察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的图。
图7是从轴向观察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旋转电机的转子;
20 转子轴;
21 轴内流路;
30 转子铁心;
30A 第一转子铁心;
30B 第二转子铁心;
31 铁心内流路;
41 磁铁;
41A 磁铁贴附槽;
81 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
81A 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
81B 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
82 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
82A 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
82B 第二冷却介顾储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称为旋转轴心C时,是指旋转电机的转子10或转子轴20旋转时的中心的轴,轴向是指沿着该旋转轴心C的方向。另外,称为周向时,是指在观看旋转轴心C成为点的状态下以该点为中心描绘圆并沿着该圆的圆周的方向。另一方面,称为径向时,是指从点朝向圆的方向或从圆朝向点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时,是指从点朝向圆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时,是指从圆朝向点的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转子10具备转子轴20、轴支于转子轴20的转子铁心30、夹设于转子铁心30之间的冷却介质分配板80以及分别沿转子铁心30的轴向配置的一对端板50。
旋转电机的转子10为在转子铁心30的表面配置有磁铁41的、所谓SPM型的旋转电机。磁铁41配置于在转子铁心30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磁铁贴附槽41A及在冷却介质分配板80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磁铁贴附槽41A。配置有磁铁41的转子铁心30的外径尺寸与配置有磁铁41的冷却介质分配板80的外径尺寸设定为大致相同。然后,在该转子铁心30及冷却介质分配板80的外周面设置有圆筒状的套筒40,从而防止磁铁41从磁铁贴附槽41A脱落。需要说明的是,外径尺寸是指距旋转轴心C的距离。
在转子轴20上形成有供冷却介质在其内侧流通的轴内流路21。轴内流路21在转子轴20的内部沿轴向延伸,且构成为能够从外部供给冷却介质。作为冷却介质,例如,使用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箱油),且以ATF在变速箱和马达壳中循环的方式形成有循环路径。
在转子轴20上,与轴内流路21连通而形成有用于将冷却介质从轴内流路21送入转子铁心30侧的一个以上的冷却介质供给部(未图示)。
转子铁心30通过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构成。如图2所示,转子铁心30具备第一转子铁心30A及第二转子铁心30B,第一转子铁心30A及第二转子铁心30B以在轴向上隔着冷却介质分配板80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分配板80在轴向上配置于转子铁心30的大致中央部。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介质分配板80可以相对于第一转子铁心30A及第二转子铁心30B在轴向上配置于一方侧,但通过将冷却介质分配板80配置于第一转子铁心30A及第二转子铁心30B的在轴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与将冷却介质分配板80配置于第一转子铁心30A及第二转子铁心30B的一方侧时相比,能够抑制在轴向上的磁铁41的温度分布。
在转子铁心30及冷却介质分配板80的中央形成有轴贯穿孔32,该轴贯穿孔32沿轴向贯通且供转子轴20穿过。优选为构成转子铁心30的电磁钢板具有相同形状,且各板厚(轴向长度)设定为大致相同板厚。在转子铁心30及冷却介质分配板80的轴贯穿孔32以及一对端板50的轴贯穿孔51中转子轴20穿过,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组装转子轴20、转子铁心30及冷却介质分配板80以及一对端板50。
在转子铁心30中为了使冷却介质流动而形成有在转子铁心30的内部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铁心内流路31。
在转子铁心30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上述磁铁贴附槽41A。另外,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贴附槽41A之间设置有隔壁部43,并以隔壁部43的外径尺寸与配置于磁铁贴附槽41A中的磁铁41的外径尺寸成为大致相同的方式设定。在磁铁贴附槽41A的两侧设置有,大于磁铁贴附槽41A的外径尺寸且小于隔壁部43的外径尺寸的肩部44,且通过肩部44在隔壁部43与磁铁41的侧面之间形成磁通屏障34。
在转子铁心30中夹设有将转子轴20的冷却介质供给部与转子铁心30的铁心内流路31进行连接的上述冷却介质分配板80。如图3所示,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及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沿轴向层叠。若更具体地说明,冷却介质分配板80包括一对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和夹在这一对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之间的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
如图6所示,在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中形成有从轴向观察时从轴内流路21朝向铁心内流路31延伸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在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与转子铁心30的磁铁贴附槽41A相同的位置处设置有磁铁贴附槽41A、隔壁部43及肩部44。
如图7所示,在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中形成有从轴向观察时从铁心内流路31朝向磁铁贴附槽41A延伸的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在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外周面,在周向上与转子铁心30的磁铁贴附槽41A相同的位置处设置有磁铁贴附槽41A。另外,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贴附槽41A之间隔着在磁铁贴附槽41A的两侧上设置的肩部44设置有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的出口。即,在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中未设置有隔壁部43,在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外周面(肩部44)与套筒40之间形成有空间。
据此,在轴内流路21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经由在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上设置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供给至铁心内流路31,因此通过在铁心内流路31中流动的冷却介质,能够从转子铁心30的内部冷却磁铁4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张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沿周向存在八个,且沿轴向存在两个,合计存在十六个。另外,通过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的冷却介质的一部分供给至在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上设置的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一张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沿周向存在八个,且沿轴向存在一个,合计存在八个。
在此,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及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构成从轴内流路21通过铁心内流路31进而沿转子铁心30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冷却介质流路11。另外,在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的出口,由在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外周面(肩部44)与套筒40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与第一冷却介质流路11连接,并沿转子铁心30的周向延伸。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中沿周向流动的冷却介质通过在轴向上对置的一对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的隔壁部43之间,朝向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的两侧的磁铁贴附槽41A供给。
而且,由在磁铁贴附槽41A的两侧上设置的肩部44与套筒40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换言之,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由磁通屏障34和套筒40构成。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与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连接,且沿着多个磁铁41轴向延伸。因此,供给至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中的冷却介质经由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供给至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因此能够直接冷却磁铁41。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介质分配板80优选由与转子铁心30相同的材料构成,进一步优选通过层叠电磁钢板而构成。由此,冷却介质分配板80具有产生转矩的功能和分配冷却介质的功能这两者,能够抑制因分配冷却介质的部件引起的转矩的减少。
而且,如图6所示,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具备以在转子铁心30的周向上与铁心内流路31相重叠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从轴内流路21朝向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沿转子铁心30的径向延伸。如图7所示,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具备以在转子铁心30的周向上与铁心内流路31相重叠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从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朝向磁铁贴附槽41A沿径向延伸。该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具有与铁心内流路31大致同一形状,且构成为从轴向观察时,径向内侧形成三角形的底边,径向外侧形成三角形的顶点。需要说明的是,三角形的各顶点形成为圆角形状。
据此,通过以在转子铁心30的周向上与铁心内流路31相重叠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能够适当地分开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流向铁心内流路31的冷却介质和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流向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的冷却介质。
在此,如图5所示,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的轴向的宽度L1比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轴向的宽度L2宽(L1>L2)。通过使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的轴向的宽度L1比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轴向的宽度L2宽,能够适当地调整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流向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的冷却介质的量。需要说明的是,能够考虑在铁心内流路31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量与在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量的关系而适当地变更宽度L1、L2的尺寸。
如图2所示,铁心内流路31、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另外,铁心内流路31、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在轴向上观察时以大致同一位置及大致同一形状重合。这样,铁心内流路31、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减少在周向上的磁铁41的温度分布。
如图2及图3所示,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及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41之间沿径向延伸。通过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及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41之间沿径向延伸,能够经由一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及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将冷却介质供给至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41。
另外,如图7所示,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的周向宽度从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朝向磁铁贴附槽41A变宽。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的面82C、面82D之间的角度ANG形成为大于0°。由此,能够使在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中流动的冷却介质顺利地朝向磁铁贴附槽41A流动。
接着,参照图4及图5对在冷却介质分配板80中流动的冷却介质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第一冷却介质流路11)中沿箭头AR0的方向流动的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中暂时滞留,一部分如用箭头AR1及箭头AR2所示,供给至第一转子铁心30A的铁心内流路31及第二转子铁心30B的铁心内流路31。
另外,在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中暂时滞留的冷却介质的剩余部分如箭头AR3所示,在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第一冷却介质流路11)中流动并与套筒40碰撞(参照图1)。之后,如箭头AR4及箭头AR5所示,向周向两侧改变流动,而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中流动。然后,冷却介质与磁铁41的侧面碰撞,并向轴向的两侧改变流动,而在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中流动。即,箭头AR4所示的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中流动的冷却介质如箭头AR9及箭头AR10所示,沿着磁铁41的侧面在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中沿轴向流动。另一方面,箭头AR5所示的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中流动的冷却介质如箭头AR7及箭头AR8所示,沿着磁铁41的侧面在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中沿轴向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旋转电机的转子10的旋转影响,若向一方的磁铁41和另一方的磁铁41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平衡显现差异时,通过在一方和另一方分别设定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肩部44的宽度(油路截面积),能够任意控制在一方和另一方供给至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平衡。例如,如图5所示,流向箭头AR7方向及箭头AR8方向的冷却介质比流向箭头AR9方向及箭头AR10方向的冷却介质多时,为了减少流向箭头AR7方向及箭头AR8方向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减小箭头AR7方向及箭头AR8方向的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肩部44的宽度(油路截面积)。
这样,通过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第一冷却介质流路11)供给至第一转子铁心30A的铁心内流路31及第二转子铁心30B的铁心内流路31的冷却介质,能够从转子铁心30的内部冷却磁铁41。另外,通过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及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第一冷却介质流路11)经由第二冷却介质流路12供给至第三冷却介质流路13的冷却介质,能够直接冷却磁铁41。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磁铁41。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能够适当地设定构成冷却介质分配板80的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及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的数量。即,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及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分别为至少一个即可,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了以下事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括弧内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构成要素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旋转电机的转子10),其具备:
转子铁心(转子铁心30);
多个磁铁(磁铁41),它们配置于所述转子铁心的外周面;以及
转子轴(转子轴20),其与所述转子铁心一体地旋转,
其中,
在所述转子轴上设置有供给冷却介质的轴内流路(轴内流路21),
在所述转子铁心上设置有:多个磁铁贴附槽(磁铁贴附槽41A),它们形成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且配置有所述磁铁;以及铁心内流路(铁心内流路31),其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内部沿所述转子铁心的轴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转子铁心之间夹设有冷却介质分配板(冷却介质分配板80),
所述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
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81),其形成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从所述轴内流路朝向所述铁心内流路延伸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1A);以及
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82),其形成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从所述铁心内流路朝向所述磁铁贴附槽延伸的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82A),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及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沿所述轴向层叠。
根据(1),在轴内流路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经由在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上设置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供给至铁心内流路,因此通过在铁心内流路中流动的冷却介质,能够从转子铁心的内部冷却磁铁。另外,通过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的冷却介质的一部分经由在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上设置的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朝向磁铁贴附槽供给,因此通过朝向磁铁贴附槽供给的冷却介质,能够直接冷却磁铁。
(2)根据(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周向上与所述铁心内流路重叠设置的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81B),
所述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从所述轴内流路朝向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沿所述转子铁心的径向延伸,
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周向上与所述铁心内流路重叠设置的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82B),
所述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朝向所述磁铁贴附槽沿所述径向延伸。
根据(2),通过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与铁心内流路重叠设置的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能够适当地分开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流向铁心内流路的冷却介质和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流向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的冷却介质。
(3)根据(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铁心内流路、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及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在所述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根据(3),铁心内流路、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及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减少在周向上的磁铁的温度分布。
(4)根据(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及所述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磁铁之间沿所述径向延伸。
根据(4),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及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之间沿径向延伸,因此能够经由一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及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将冷却介质供给至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
(5)根据(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的所述周向的宽度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朝向所述磁铁贴附槽变宽。
根据(5),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的周向的宽度从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朝向磁铁贴附槽变宽,因此能够使在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中流动的冷却介质顺利地朝向磁铁贴附槽流动。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在所述轴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在所述轴向的宽度宽。
根据(6),通过使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在轴向的宽度比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在轴向的宽度宽,能够适当地调整从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流向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的冷却介质的量。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配置于一对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之间。
根据(7),通过在一对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之间配置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能够将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设为在轴向上以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为中心对称的结构。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冷却介质分配板的外周面设置有配置磁铁的多个磁铁贴附槽(磁铁贴附槽41A),
在所述磁铁贴附槽中配置有所述磁铁。
根据(8),通过在冷却介质分配板的外周面也配置磁铁,能够增加转子的磁铁量,从而能够增加旋转电机的输出。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心具备第一转子铁心(第一转子铁心30A)及第二转子铁心(第二转子铁心30B),
所述第一转子铁心及所述第二转子铁心以在所述轴向上隔着所述冷却介质分配板对置的方式配置。
根据(9),与将冷却介质分配板配置于第一转子铁心及第二转子铁心的一方侧时相比,能够抑制在轴向上的磁铁的温度分布。

Claims (8)

1.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其具备:
转子铁心;
多个磁铁,它们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外周面上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
转子轴,其与所述转子铁心一体地旋转;以及
套筒,其设置于配置有所述多个磁铁的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
其中,
在所述转子轴上设置有供给冷却介质的轴内流路,
在所述转子铁心上设置有:多个磁铁收容槽,它们形成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且配置有所述多个磁铁;与各磁铁收容槽相邻设置的冷却介质流路;以及铁心内流路,其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内部沿所述转子铁心的轴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转子铁心之间夹设有冷却介质分配板,
所述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
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其形成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从所述轴内流路朝向所述铁心内流路延伸的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以及
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其形成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从所述铁心内流路朝向位于所述周向上相邻的磁铁收容槽之间的区域延伸的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及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沿所述轴向层叠,
在所述多个磁铁收容槽中,所述冷却介质与所述多个磁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铁心内流路重叠设置的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
所述内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从所述轴内流路朝向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沿所述转子铁心的径向延伸,
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具备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周向上与所述铁心内流路重叠设置的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
所述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朝向所述区域沿所述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铁心内流路、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储存部及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在所述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外径侧冷却介质流路的所述周向的宽度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储存部朝向所述区域变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在所述轴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在所述轴向的宽度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分配板配置于一对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分配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冷却介质分配板的外周面设置有配置磁铁的多个磁铁收容槽,
在所述磁铁收容槽中配置有所述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心具备第一转子铁心及第二转子铁心,
所述第一转子铁心及所述第二转子铁心以在所述轴向上隔着所述冷却介质分配板对置的方式配置。
CN202010133655.1A 2019-03-01 2020-02-28 旋转电机的转子 Active CN111641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7601A JP6903697B2 (ja) 2019-03-01 2019-03-01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2019-037601 2019-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281A CN111641281A (zh) 2020-09-08
CN111641281B true CN111641281B (zh) 2022-09-09

Family

ID=7223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3655.1A Active CN111641281B (zh) 2019-03-01 2020-02-28 旋转电机的转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80226A1 (zh)
JP (1) JP6903697B2 (zh)
CN (1) CN111641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108B (zh) * 2020-09-15 2022-05-20 湖南普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绝对原点信号的稀土永磁同步电机
FR3116962A1 (fr) * 2020-11-30 2022-06-03 Nidec Psa Emotors Flasque et ro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CN113014008A (zh) * 2021-02-07 202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结构、电机、变频器以及具有其的离心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9660A (en) * 1979-11-16 1985-02-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laminated rotor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1755376A (zh) * 2007-07-19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3563219A (zh) * 2011-07-19 2014-02-0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4619990A (zh) * 2012-10-05 2015-05-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泵、泵的制造方法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5464996A (zh) * 2014-08-15 2016-04-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动液泵
CN106340985A (zh) * 2015-07-06 2017-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2018074758A (ja) * 2016-10-28 2018-05-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4060A (ja) * 1998-06-18 2000-01-1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機用ロータ
JP2013013182A (ja) * 2011-06-28 2013-01-17 Aisin Seiki Co Ltd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US20140175916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Remy Technologies, Llc Rotor assembly having liquid cooling
JP2017046545A (ja) * 2015-08-28 2017-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9660A (en) * 1979-11-16 1985-02-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laminated rotor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1755376A (zh) * 2007-07-19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3563219A (zh) * 2011-07-19 2014-02-0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4619990A (zh) * 2012-10-05 2015-05-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泵、泵的制造方法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5464996A (zh) * 2014-08-15 2016-04-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动液泵
CN106340985A (zh) * 2015-07-06 2017-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2018074758A (ja) * 2016-10-28 2018-05-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3697B2 (ja) 2021-07-14
US20200280226A1 (en) 2020-09-03
CN111641281A (zh) 2020-09-08
JP2020141542A (ja)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1281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EP2961043B1 (en) Ro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8232691B2 (en) Stator
CN110247497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EP1976095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or thereof
CN112039246B (zh) 旋转电机
CN106257801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10601446B (zh) 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1654129A (zh) 转子及旋转电机
CN113498572A (zh) 具有内部冷却通路的电机
CN111641284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10299777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2022070634A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US20190238030A1 (en) Stator-cooling structure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1446794B (zh) 旋转电机
US11223257B2 (e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US11205932B2 (e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EP3993230A1 (en) Motor
CN113629919A (zh) 转子及旋转电机
US20240195266A1 (en) Rotor
JP2019170150A (ja) 回転電気のロータ
KR20220157098A (ko) 로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11446795A (zh) 转子及轴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