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9627A -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9627A
CN111639627A CN202010535501.5A CN202010535501A CN111639627A CN 111639627 A CN111639627 A CN 111639627A CN 202010535501 A CN202010535501 A CN 202010535501A CN 111639627 A CN111639627 A CN 111639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calculating
confluence
water
runof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55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9627B (zh
Inventor
杨少雄
侯精明
吕红亮
陈光照
樊超
王添
孙学良
韩浩
王俊珲
白岗岗
马勇勇
张兆安
李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5355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9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9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9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9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9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10Terrestrial scenes
    • G06V20/13Satellite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具体为:步骤1,获取区域的数字高程,土地利用类型,下垫面数据,LID设施布设以及管网节点布置情况;步骤2,将数字高程及其土地利用类型栅格化,并将下垫面数据与网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网格匹配;步骤3,计算单个网格的产流量;步骤4,重复步骤3,计算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产流量;步骤5,计算汇流水量;步骤6,计算径流量;步骤7,重复步骤6,计算出汇流后所有网格的径流量;步骤8,统计进入管网的水量和剩余的地表径流量,步骤9,统计未被控制的水量,步骤10,计算径流控制率。解决了由于三维点云数据扫描质量不好导致立面重复结构识别不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雨洪效果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气候剧变,极端降雨频发,加上我国城镇快速发展,大面积建筑、道路等人工设施的铺设使下垫面过度硬化,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致使地表径流流速加快,大大加重了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而城市管网及排涝设施更新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进程,导致城市内涝频发,据相关统计,每年雨季,全国有超过60%的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借鉴国外城市雨洪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将LID理念融入城市雨水系统规划和建设,着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到2018年底,第一批海绵试点城市进入验收考核阶段,根据2014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径流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的核心评价指标,也是城市排涝体系设计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径流总量控制作为城市排涝体系建设的重要控制目标之一,场次降雨的径流控制率指的是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水量占全部降雨量的比例。径流控制率能反映出城市建设对降雨致涝的承载能力。径流控制效果的计算包含区域产、汇流以及管网排水等水文及水动力过程。城市下垫面和降雨是影响城市径流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数据对径流控制率的计算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城市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城市设计阶段对城市排涝能力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三维点云数据扫描质量不好导致立面重复结构识别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准确获取结合区域图像或规划图原始资料得到区域的数字高程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下垫面数据,LID设施布设以及管网节点布置情况;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数字高程及其土地利用类型栅格化,并将下垫面数据与网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网格匹配;
步骤3,计算单个网格的产流量;
步骤4,重复步骤3,计算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产流量;
步骤5,根据步骤4得到的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产流量计算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
步骤6,根据步骤5得到的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计算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
步骤7,重复步骤6,直到汇流过程完成,计算出汇流后所有网格的径流量;
步骤8,根据步骤1中记录的区域内管网节点布置情况和步骤5得到的汇流水量,统计进入管网的水量Qip,若等效管网值Qpp>Qr,则Qip=Qr;若等效管网值Qpp<Qr,则Qip=Qpp;并统计剩余的地表径流量Qre,若该网格为管网节点,则Qre=Qr-Qip,否则,Qre=Qr
步骤9,统计未被控制的水量,包括进入管网的水量和剩余的地表径流量;
步骤10,根据步骤9得到的未被控制的水量计算径流控制率Rc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3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3.1,计算降雨总量,降雨总量的计算公式为:
Q=q×qt×A (1),
式(1)中,Q为降雨总量,q为降雨雨强,单位为: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2,依据步骤2中识别出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判断各个网格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
步骤3.3,在步骤3.2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下渗率,洼蓄率以及曼宁值的原始参数,计算各个网格的下渗量、洼蓄量以及曼宁值,其中,下渗量计算公式为:
In=I×qt×A (2);
式(2)中,In为下渗量,单位为mm;I为下渗率,单位为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洼蓄量计算公式为:
W=w×A (3);
式(3)中,W为洼蓄量,单位为m3;w为洼蓄深度,单位为m,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4,在步骤3.2的基础上,依据步骤2中识别出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判断管网节点,采用等效管网的方式计算进入管网的水量,等效管网即将管网可承载水量等效为下渗量计入计算:
Qpp=Ieq×qt×A (4);
式(4)中,Qpp为等效管网值,单位为mm;Ieq为等效下渗率,单位为 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5,根据步骤3.1、步骤3.2和步骤3.3的结果计算产流量,产流量计算公式为:
Qc=Q-In-W-QPP (5);
式(5)中,Qc为产流量,Q为降雨总量,In为下渗量,W为洼蓄量,Qpp为等效管网值;
步骤3.6,判断Qc的值,如果Qc≥0,则产流量Qc=Qc,否则,产流量为 0。
步骤5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5.1,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单个网格的产流量,计算汇流水深,汇流水深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041
式(6)中,h0为汇流水深,Qc为产流量,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5.2,根据步骤2格栅化的数字高程,判断水流方向,具体操作方法为:数字高程若为非边界区域,选择该网格周围下,右,右下中最小值为水流方向;数字高程若为边界区域,则判断其周围有效网格最小值为水流方向;
步骤5.3,根据步骤5.2得到的水流方向计算水力坡度J,水力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051
式(7)中,J为水力坡度;B为步骤2中网格的栅格化数字高程,单位为m;M0为步骤3.5中周围有效网格的最小值,单位为m;x、y为网格的边长,单位为m;
步骤5.4,基于步骤5.3得到的水力坡度及步骤3.3中选取的曼宁值计算汇流流速u,汇流流速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052
式(8)中,u为汇流流速,单位为m3/s;h0为汇流水深,单位为m;Mi为与网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曼宁值;
步骤5.5,根据步骤5.4得到的汇流流速,计算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Qs=u·x·y·qt (9);
式(9)中,Qs为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u为汇流流速,单位为 m3/s,x、y为网格的边长,单位为m,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
步骤6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6.1,将步骤5.5得到的汇流水量作为汇入网格的水量,与步骤3.1 中的降雨总量作为初始流量计入计算,根据其下渗率,洼蓄量,计算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r,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计算公式为:
Qr=(Qs+Q)-In-W (10);
式(10)中,Qr为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s为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Q为降雨总量,In为下渗量,W为洼蓄量;
步骤6.2,根据步骤6.1得到的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判断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如果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r≥0,则Qr=Qr,否则径流量Qr=0。
步骤9中未被控制的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Qcc=Qre+Qip (11);
式(11)中,Qcc为未被控制的水量,Qre为剩余的地表径流量,Qip为进入管网的水量。
步骤10中径流控制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061
式(12)中,Q为降雨总量,qt为降雨时长,Qcc为未被控制的水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参数简洁,物理过程明确,数据获取方便,并可对区域内场次径流控制率进行快速的计算评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的实施例的径流控制率计算结果的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的降雨量为19.2mm的不同时长降雨径流控制率计算效果的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的降雨量为38.79mm的不同时长降雨径流控制率计算效果的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的降雨量为87.22mm的不同时长降雨径流控制率计算效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识别方法为模糊识别法,准确获取结合区域图像或规划图等原始资料得到区域的数字高程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下垫面数据,LID设施布设以及管网节点布置情况;
步骤2,将识别出的数字高程及其土地利用类型栅格化,并将下垫面数据与网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网格匹配;
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计算单个网格的产流量;
步骤3.1,计算降雨总量,降雨总量的计算公式为:
Q=q×qt×A (1),
式(1)中,Q为降雨总量,q为降雨雨强,单位为: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2,依据步骤2中识别出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判断各个网格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
步骤3.3,在步骤3.2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下渗率,洼蓄率以及曼宁值的原始参数,计算各个网格的下渗量、洼蓄量以及曼宁值,其中,
下渗量计算公式为:
In=I×qt×A (2);
式(2)中,In为下渗量,单位为mm;I为下渗率,单位为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洼蓄量计算公式为:
W=w×A (3);
式(3)中,W为洼蓄量,单位为m3;w为洼蓄深度,单位为m,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曼宁值根据相关规范及现场实际测量值选取:主要选取依据为《雨水管理模型SWMMH(5.1版)用户手册》(原著:Lewis A.Rossman翻译:李树平(129-131页)),以及相关文献(高二鹏.不同植被边坡糙率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郭雨华,赵廷宁,孙保平,等.草地坡面水动力学特性及其阻延地表径流机制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264-267),当地若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曼宁值选取标准,则以当地标准为主。
步骤3.4,在步骤3.2的基础上,依据步骤2中识别出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判断管网节点,采用等效管网的方式计算进入管网的水量,等效管网即将管网可承载水量等效为下渗量计入计算:
Qpp=Ieq×qt×A (4);
式(4)中,Qpp为等效管网值,单位为mm;Ieq为等效下渗率,单位为 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5,根据步骤3.1、步骤3.2和步骤3.3的结果计算产流量,产流量计算公式为:
Qc=Q-In-W-QPP (5);
式(5)中,Qc为产流量,Q为降雨总量,In为下渗量,W为洼蓄量,Qpp为等效管网值;
步骤3.6,判断Qc的值,如果Qc≥0,则产流量Qc=Qc,否则,产流量为0;
步骤4,重复步骤3,计算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产流量;
步骤5,根据步骤4得到的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产流量计算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
步骤5.1,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单个网格的产流量,计算汇流水深,汇流水深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091
式(6)中,h0为汇流水深,Qc为产流量,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5.2,根据步骤2格栅化的数字高程,判断水流方向,具体操作方法为:数字高程若为非边界区域,选择该网格周围下,右,右下中最小值为水流方向;数字高程若为边界区域,则判断其周围有效网格最小值为水流方向;
步骤5.3,根据步骤5.2得到的水流方向计算水力坡度J,水力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092
式(7)中,J为水力坡度;B为步骤2中网格的栅格化数字高程,单位为m;M0为步骤3.5中周围有效网格的最小值,单位为m;x、y为网格的边长,单位为m;
步骤5.4,基于步骤5.3得到的水力坡度及步骤3.3中选取的曼宁值计算汇流流速u,汇流流速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093
式(8)中,u为汇流流速,单位为m3/s;h0为汇流水深,单位为m;Mi为与网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曼宁值;
步骤5.5,根据步骤5.4得到的汇流流速,计算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Qs=u·x·y·qt (9);
式(9)中,Qs为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u为汇流流速,单位为 m3/s,x、y为网格的边长,单位为m,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
步骤6,根据步骤5得到的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计算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
步骤6.1,将步骤5.5得到的汇流水量作为汇入网格的水量,与步骤3.1 中的降雨总量作为初始流量计入计算,根据其下渗率,洼蓄量,计算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r,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计算公式为:
Qr=(Qs+Q)-In-W (10);
式(10)中,Qr为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s为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Q为降雨总量,In为下渗量,W为洼蓄量;
步骤6.2,根据步骤6.1得到的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判断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如果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r≥0,则Qr=Qr,否则径流量Qr=0;
步骤7,重复步骤6,直到汇流过程完成,计算出汇流后所有网格的径流量;
步骤8,根据步骤1中记录的区域内管网节点布置情况和步骤5得到的汇流水量,统计进入管网的水量Qip,若等效管网值Qpp>Qr,则Qip=Qr;若等效管网值Qpp<Qr,则Qip=Qpp;并统计剩余的地表径流量Qre,若该网格为管网节点,则Qre=Qr-Qip,否则,Qre=Qr
步骤9,统计未被控制的水量,包括进入管网的水量和剩余的地表径流量,未被控制的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Qcc=Qre+Qip (11);
式(11)中,Qcc为未被控制的水量,Qre为剩余的地表径流量,Qip为进入管网的水量;
步骤10,根据步骤9得到的未被控制的水量计算径流控制率Rc,径流控制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111
式(12)中,Q为降雨总量,qt为降雨时长,Qcc为未被控制的水量。
实施例
选取西安沣西新城某典型海绵建设小区为样本,在计算单个网格的产流量时,以网格为计算单元,各参数的选取分别以网格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根据实际情况,所取参数如表1所示:
表1计算单个网格的产流量所选取的参数
Figure RE-GDA0002587815980000112
通过识别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数字高程,结合实际参数,计算结果如表1及图1所示,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结果比较,纳什效率系数为0.998,可知本发明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较高。由结果可知,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区域内径流控制率逐渐减小,1年一遇重现期对应83.56%的径流控制率,到20年一遇时,径流控制率为64.02%。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降雨雨强逐渐增大,降雨总量增大,而在下垫面一致时,洼蓄量及下渗量一定,故径流控制率逐渐降低。
利用本发明计算不同时长降雨的径流控制率,计算结果如图2至图4所示,计算结果显示在降雨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降雨时长的增大,径流控制率逐渐增加。降雨量一定,降雨时长越大,降雨雨强越小,故径流控制率逐渐增加;而在降雨时长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径流控制率逐渐减小,但降雨时长一定时,随着降雨量增加,降雨雨强增大,故径流控制率逐渐增大。与实际情况相比,纳什效率系数为0.993,计算结果较为可靠。且单个计算时间约为2s,计算效率高。

Claims (6)

1.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获取结合区域图像或规划图原始资料得到区域的数字高程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下垫面数据,LID设施布设以及管网节点布置情况;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数字高程及其土地利用类型栅格化,并将下垫面数据与网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网格匹配;
步骤3,计算单个网格的产流量;
步骤4,重复步骤3,计算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产流量;
步骤5,根据步骤4得到的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产流量计算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
步骤6,根据步骤5得到的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计算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
步骤7,重复步骤6,直到汇流过程完成,计算出汇流后所有网格的径流量;
步骤8,根据步骤1中记录的区域内管网节点布置情况和步骤5得到的汇流水量,统计进入管网的水量Qip,若等效管网值Qpp>Qr,则Qip=Qr;若等效管网值Qpp<Qr,则Qip=Qpp;并统计剩余的地表径流量Qre,若该网格为管网节点,则Qre=Qr-Qip,否则,Qre=Qr
步骤9,统计未被控制的水量,包括进入管网的水量和剩余的地表径流量;
步骤10,根据步骤9得到的未被控制的水量计算径流控制率R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3.1,计算降雨总量,降雨总量的计算公式为:
Q=q×qt×A (1),
式(1)中,Q为降雨总量,q为降雨雨强,单位为: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2,依据步骤2中识别出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判断各个网格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
步骤3.3,在步骤3.2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下渗率,洼蓄率以及曼宁值的原始参数,计算各个网格的下渗量、洼蓄量以及曼宁值,其中,
下渗量计算公式为:
In=I×qt×A (2);
式(2)中,In为下渗量,单位为mm;I为下渗率,单位为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洼蓄量计算公式为:
W=w×A (3);
式(3)中,W为洼蓄量,单位为m3;w为洼蓄深度,单位为m,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4,在步骤3.2的基础上,依据步骤2中识别出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判断管网节点,采用等效管网的方式计算进入管网的水量,等效管网即将管网可承载水量等效为下渗量计入计算:
Qpp=Ieq×qt×A (4);
式(4)中,Qpp为等效管网值,单位为mm;Ieq为等效下渗率,单位为mm/h,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3.5,根据步骤3.1、步骤3.2和步骤3.3的结果计算产流量,产流量计算公式为:
Qc=Q-In-W-QPP (5);
式(5)中,Qc为产流量,Q为降雨总量,In为下渗量,W为洼蓄量,Qpp为等效管网值;
步骤3.6,判断Qc的值,如果Qc≥0,则产流量Qc=Qc,否则,产流量为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5.1,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单个网格的产流量,计算汇流水深,汇流水深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36854170000031
式(6)中,h0为汇流水深,Qc为产流量,A为网格面积,单位为m2
步骤5.2,根据步骤2格栅化的数字高程,判断水流方向,具体操作方法为:数字高程若为非边界区域,选择该网格周围下,右,右下中最小值为水流方向;数字高程若为边界区域,则判断其周围有效网格最小值为水流方向;
步骤5.3,根据步骤5.2得到的水流方向计算水力坡度J,水力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36854170000032
式(7)中,J为水力坡度;B为步骤2中网格的栅格化数字高程,单位为m;M0为步骤3.5中周围有效网格的最小值,单位为m;x、y为网格的边长,单位为m;
步骤5.4,基于步骤5.3得到的水力坡度及步骤3.3中选取的曼宁值计算汇流流速u,汇流流速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36854170000041
式(8)中,u为汇流流速,单位为m3/s;h0为汇流水深,单位为m;Mi为与网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的曼宁值;
步骤5.5,根据步骤5.4得到的汇流流速,计算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Qs=u·x·y·qt (9);
式(9)中,Qs为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u为汇流流速,单位为m3/s,x、y为网格的边长,单位为m,qt为降雨时长,单位为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6.1,将步骤5.5得到的汇流水量作为汇入网格的水量,与步骤3.1中的降雨总量作为初始流量计入计算,根据其下渗率,洼蓄量,计算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r,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计算公式为:
Qr=(Qs+Q)-In-W (10);
式(10)中,Qr为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s为区域内网格之间的汇流水量,Q为降雨总量,In为下渗量,W为洼蓄量;
步骤6.2,根据步骤6.1得到的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判断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如果汇流后每个网格的径流量Qr≥0,则Qr=Qr,否则径流量Qr=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未被控制的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Qcc=Qre+Qip (11);
式(11)中,Qcc为未被控制的水量,Qre为剩余的地表径流量,Qip为进入管网的水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中径流控制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36854170000051
式(12)中,Q为降雨总量,qt为降雨时长,Qcc为未被控制的水量。
CN202010535501.5A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Active CN111639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501.5A CN111639627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501.5A CN111639627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9627A true CN111639627A (zh) 2020-09-08
CN111639627B CN111639627B (zh) 2021-12-14

Family

ID=7233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5501.5A Active CN111639627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9627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001A (zh) * 2010-12-16 2011-04-27 南京大学 一种以栅格为模拟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设计方法
KR101342986B1 (ko) * 2012-09-25 2013-12-18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홍수범람 대응 연장 월류 격벽을 갖는 수로
CN104750936A (zh) * 2015-04-09 2015-07-01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gis的城市水文径流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929457A (zh) * 2016-04-18 2016-09-07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CN106295859A (zh) * 2016-08-01 2017-01-04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 一种无径流资料地区汇流计算方法
US20170233969A1 (en) * 2013-08-05 2017-08-17 R & J East, Inc. Roof Runoff Water Control System
CN107704592A (zh) * 2017-10-12 2018-02-16 滁州学院 一种基于WebGIS的洪水预报服务构建方法
CN108985528A (zh) * 2018-08-28 2018-12-11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雨水总量控制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9086500A (zh) * 2018-07-19 2018-12-25 武汉大学 基于空间分布式径流系数的未控区径流计算方法
CN109657841A (zh) * 2018-11-27 2019-04-19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城市暴雨内涝积水深度提取方法
CN109740562A (zh) * 2019-01-14 2019-05-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生态海绵型城市建设适宜区目标精准识别和功效测算系统及方法
CN109871621A (zh) * 2019-02-25 2019-06-1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城市暴雨内涝汇水区分析方法
CN110119529A (zh) * 2019-04-01 2019-08-13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气载放射性污染物湿沉积后在地表水体源项形成计算方法
CN110147591A (zh) * 2019-05-05 2019-08-20 东南大学 基于水绿耦合原理的绿地海绵系统容量确定方法
CN111047072A (zh) * 2019-11-13 2020-04-21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规划方法
CN111191905A (zh) * 2019-12-24 2020-05-2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级管控体系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001A (zh) * 2010-12-16 2011-04-27 南京大学 一种以栅格为模拟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设计方法
KR101342986B1 (ko) * 2012-09-25 2013-12-18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홍수범람 대응 연장 월류 격벽을 갖는 수로
US20170233969A1 (en) * 2013-08-05 2017-08-17 R & J East, Inc. Roof Runoff Water Control System
CN104750936A (zh) * 2015-04-09 2015-07-01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gis的城市水文径流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929457A (zh) * 2016-04-18 2016-09-07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CN106295859A (zh) * 2016-08-01 2017-01-04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 一种无径流资料地区汇流计算方法
CN107704592A (zh) * 2017-10-12 2018-02-16 滁州学院 一种基于WebGIS的洪水预报服务构建方法
CN109086500A (zh) * 2018-07-19 2018-12-25 武汉大学 基于空间分布式径流系数的未控区径流计算方法
CN108985528A (zh) * 2018-08-28 2018-12-11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雨水总量控制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9657841A (zh) * 2018-11-27 2019-04-19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城市暴雨内涝积水深度提取方法
CN109740562A (zh) * 2019-01-14 2019-05-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生态海绵型城市建设适宜区目标精准识别和功效测算系统及方法
CN109871621A (zh) * 2019-02-25 2019-06-1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城市暴雨内涝汇水区分析方法
CN110119529A (zh) * 2019-04-01 2019-08-13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气载放射性污染物湿沉积后在地表水体源项形成计算方法
CN110147591A (zh) * 2019-05-05 2019-08-20 东南大学 基于水绿耦合原理的绿地海绵系统容量确定方法
CN111047072A (zh) * 2019-11-13 2020-04-21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规划方法
CN111191905A (zh) * 2019-12-24 2020-05-2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级管控体系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IFENG JIA 等: "LID-BMPs planning for urban runoff control and the case study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S. ORAEI ZARE 等: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combined quality–quantity urban runoff control",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
侯精明 等: "建筑小区尺度下LID 措施前期条件对径流调控效果影响模拟", 《水科学进展》 *
郭慧慧: "海绵化改造后住宅小区径流控制", 《城市住宅》 *
郭效琛 等: "基于监测与模拟的海绵城市典型项目效果评估", 《中国给水排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9627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2299B (zh) 基于swmm与modflow耦合的水资源模拟方法
CN110298076B (zh) 一种基于gis和swmm的城市内涝智能建模及分析方法
CN109492259B (zh) 一种城市水文模拟系统
CN107220496B (zh) 一种城市暴雨内涝评估建模方法
CN107239657B (zh) 一种面向对象的水动力学建模要素管理方法
CN111695305B (zh) 一种无实测水文资料情况下雨源型河流的水面线计算方法
CN108984823B (zh) 一种合流制溢流调蓄池规模的确定方法
CN110543984A (zh) 一种基于水安全的城市水面率规划方法
CN114647881B (zh) 顾及建筑物微观水文过程的城市内涝建模方法
CN110472887B (zh) 流域管网-河道模型耦合的降雨对河流水质影响解析方法
CN111475950B (zh) 一种下凹式立交桥下雨洪的模拟方法
CN111062125B (zh) 海绵型综合管廊水文效应评估方法
CN111460742A (zh) 一种城市河湖水网防洪及雨洪资源利用模型构建方法
CN108009753A (zh) 城市内涝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1767B (zh) 一种管网-河流耦合模型校核特征参数率定方法
CN112904458B (zh) 一种超渗-蓄满混合产流模式的水文预报方法及系统
CN114676473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CN112926216A (zh) 结合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水文效应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方法
CN111639627B (zh)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径流控制效果快速评估方法
CN113240260A (zh) 一种公共建筑海绵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方法
CN116776508A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后城市排水管网韧性获取方法
CN112507635B (zh) 一种流域湿地洪水调蓄功能量化评估方法
Huo et 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LIDs through SWMM: A case study of typical urban unit in Handan, China
CN113536444A (zh) 一种面向水灾害防控的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
CN110135717B (zh) 基于水绿耦合的城市汇水区管控单元划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