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8654A -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8654A
CN111638654A CN202010398023.8A CN202010398023A CN111638654A CN 111638654 A CN111638654 A CN 111638654A CN 202010398023 A CN202010398023 A CN 202010398023A CN 111638654 A CN111638654 A CN 111638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engine
fault
rocket
physical s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80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8654B (zh
Inventor
谢立
蔡益飞
毛承元
顾寒烈
张青青
应群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3980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8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8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8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8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8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7/00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 G05B17/02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elect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sting Of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属于运载火箭半实物仿真技术领域;步骤一、建立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包括动力学模型、质量模型、地球引力模型、气动力模型、发动机模型和传感器模型;步骤二、建立运载火箭的GNC模型;其中,GNC模型包括导航模型、制导模型和控制模型;步骤三、建立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根据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对发动机是否故障进行判断;步骤四、规划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本发明实现了对火箭故障的自适应性,搭建了以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计算机和高度集成的箭载综合电子为基础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解决了故障状态下火箭智能控制的半实物仿真验证。

Description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载火箭半实物仿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运载火箭发生失利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发动机推力异常等非致命性故障导致,如果当时的火箭具备一定的在线智能处理能力,就能避免失利。因此,对火箭智能控制的需求日益渐增,需要加快推进智能化技术的验证和工程化应用。
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是指在数字仿真的基础上,把部分数学模型用真实硬件代替的一种实时仿真方法,是地面验证运载火箭GNC算法的基础。传统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未考虑发动机故障状态下的工况,无法对故障状态下的智能算法进行考核,限制了运载火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文献(刘曌,周春华,邱伟.基于Matlab/Simulink的新型火箭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J].系统仿真技术,2018,14(04):285-291.)中采用Matlab/Simulink对运载火箭进行动力学建模,搭建了基于Veristand/LabView_RT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能更加真实地模拟运载火箭飞行的全过程,对箭体的六自由度模型以及控制系统进行了有效的考核。虽然该文献中对箭体的主推力进行了建模,但未考虑发动机发生故障的工况,未对箭体推力异常状态进行建模。
文献(余薛浩,陈海朋,王迪,于亚男,胡存明,周静.一种运载火箭六自由度分布式半物理仿真方法及系统[P].CN107065594A,2017-08-18.)中建立了运载火箭六自由度分布式仿真模型,配合箭上各类单机模块,完成半实物仿真。每个单机模块具备故障功能,可以根据试验要求进行离线配置,从而对系统诊断方案进行考核。虽然该文献中的半实物仿真方法考虑到了故障状态,但针对的是箭上单机,且只能离线配置,考虑发动机发生故障的工况,故障模拟也未做到在线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实现了对火箭故障的自适应性,搭建了以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计算机和高度集成的箭载综合电子为基础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解决了故障状态下火箭智能控制的半实物仿真验证。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模拟火箭真实飞行状态;其中,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包括动力学模型、质量模型、地球引力模型、气动力模型、发动机模型和传感器模型;
步骤二、建立运载火箭的GNC模型;其中,GNC模型包括导航模型、制导模型和控制模型;
步骤三、建立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根据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对发动机是否故障进行判断;当判断该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关闭该台故障发动机,并关闭与此台发动机对称的发动机,实现故障发动机的隔离;当判断该台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不动作;
步骤四、规划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动力学模型包括质心动力学方程和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其中,质心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21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22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31
式中,r为质点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
m为运载火箭质量;
g为运载火箭的引力加速度;
R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气动力矢量;
P为发动机推力矢量;
Fc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控制力矢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34
δψ和δγ为沿惯性坐标系三个方向的等效摆角;
Fxc、Fyc、Fzc为控制力矢量在惯性坐标系中三个方向的分量;
δ1为第一切向摆角;
δ2为第二切向摆角;
δ3为第三切向摆角;
δ4为第四切向摆角;
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32
式中,wb为角速度矢量;
J为惯量张量;
Mst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气动力矩;
Mc为控制力矩;
Md为火箭相对大气有转动时引起的阻尼力矩。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质量模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33
式中,m0为火箭离开发射台瞬间的质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41
为火箭发动机额定秒耗量;
m为运载火箭质量;
t为火箭离开发射台瞬间t=0起的计时。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一中,地球引力模型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42
式中,ra为箭体位置的地心距坐标;
gr为沿地心坐标系的引力加速度;
gwe为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的引力加速度;
we为由地球引力引起的引力加速度偏转;
g为运载火箭的引力加速度;
r为为质点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气动力模型包括气动力方程和气动力矩方程,其中,气动力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43
式中,Rx、Ry、Rz为气动力在惯性坐标系三个方向的分量;
q为动压;
SM为箭体等效气动面积;
Cx为火箭的阻力系数;
Cy为火箭的升力系数
Cz为火箭的侧力系数;
气动力矩方程为:
Mst=LR×R
式中,Mst为气动力矩;
LR为气动力力臂;
R为气动力。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发动机模型采用任意一级发动机稳定段推力方程: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51
式中,Pj为第j级发动机稳定段推力;
Pdmj为第j级发动机地面推力;
Ipj为第j级发动机真空比冲;
ΔIpj为第j级发动机真空比冲偏差;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52
为第j级发动机额定秒耗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53
为第j级发动机额定秒耗量偏差;
Saj为第j级发动机喷口面积;
p0为标准大气压力;
p为当前高度下对应的大气压力;
C为推力系数。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传感器模型包括惯组模型和速率陀螺模型,其中,传感器模型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54
式中,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55
为箭体坐标系下的测量视加速度,作为导航模型输入;
K为三个方向的误差系数;
P为发动机推力矢量;
R为气动力矢量;
速率陀螺模型方程为:
wm=wb+K
式中,wm为测量角速度,作为导航模型输入;
wb为箭体坐标系下的角速度矢量;
K为三个方向的误差系数。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二中,导航模型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1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2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3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4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5
式中,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6
为箭体的俯仰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7
为对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8
求导
ψ为箭体的偏航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9
为对ψ求导;
γ为箭体的滚动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10
为对γ求导;
wmx、wmy和wmz分别为三个方向的测量角速度;
A为转换矩阵;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11
为惯性坐标系下的视加速度;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612
为箭体坐标系下的测量视加速度,由传感器模型可得;
Va为惯性坐标系下的速度;
ra为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二中,制导模型采用发动机关机信号方程:
Wj=k11Vax+k12Vay+k13Vaz+k14rax+k15ray+k16raz+fj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71
式中,Wj为j级关机特征量;
Vax、Vay、Vaz为惯性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速度,由导航模型可得;
rax、ray、raz为惯性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位置,由导航模型可得;
fj为j级关机系数;
ΔWj为j级关机余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72
为j级标准关机余量;
当ΔWj≤0时发出发动机关机指令。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二中,控制模型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73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74
式中,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75
δψ和δγ为三个方向的等效摆角,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76
为俯仰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aψ为偏航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aγ为滚动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77
为俯仰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bψ为偏航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bγ为滚动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wbz、wby、wbx为角速度在箭体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分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81
为箭体的俯仰角;
ψ为箭体的偏航角;
γ为箭体的滚动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82
为俯仰程序角;
ψcx为偏航程序角。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三中,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的建立方法为:
S1、建立发动机的推力与喷前压力关系方程:
P=pigc×k1-p×k2
式中,P为发动机任意高度下的推力;
pigc为喷前压力;
p为当前高度下对应的大气压力;
k1为第一系数;k2为第二系数;通过发动机热试车得到;
S2、箭载计算机通过采集发动机的喷前压力实时判断发动机是否故障,根据步骤一中的发动机推力P得到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对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进行判断: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不在正常喷前压力值的正负10%时,认为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不在正常范围内;否则认为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在正常范围内;
S3、当箭载计算机连续三次判断某台发动机喷前压力值不在正常范围,判断该台发动机出现故障。
在上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所述步骤四中,规划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的方法为,建立离散的状态量方程: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091
式中,Xk为第k步时被控系统的状态量;
Uk为第k步时被控系统的控制量;
Xk+1为计算出的预测状态量,即为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
Yk为系统输出,与目标输出一致,且消耗最小能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运载火箭传统导航制导、姿控等半实物闭环仿真的基础上,引入实时故障注入与模拟、在线故障检测与隔离、在线轨迹规划等智能技术,搭建以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计算机、高度集成的箭载综合电子为基础的半实物仿真平台,能够实现在真实运载火箭电气系统实物环境中对故障状态下火箭智能飞行技术的有效仿真验证和视景展示;
(2)本发明通过实时故障注入与模拟、在线故障检测与隔离、在线轨迹规划模型,实现了故障状态下通过智能算法进行考核;同时考虑了发动机发生故障的工况,对箭体推力异常状态进行了建模;
(3)本发明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箭上多机,且适用于在线和离线两种情况的配置,故障模拟实现了在线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半实物仿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半实物仿真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通过实时故障注入与模拟、在线故障检测与隔离、在线轨迹规划模型,实现了对火箭故障的自适应性,搭建了以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计算机和高度集成的箭载综合电子为基础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解决了故障状态下火箭智能控制的半实物仿真验证,推动了火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模拟火箭真实飞行状态;其中,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包括动力学模型、质量模型、地球引力模型、气动力模型、发动机模型和传感器模型;用于半实物仿真。下面给出各模型的数学公式。其中,动力学模型包括质心动力学方程和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其中,质心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01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02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03
式中,r为质点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
m为运载火箭质量;
g为运载火箭的引力加速度;
R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气动力矢量;
P为发动机推力矢量;
Fc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控制力矢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04
δψ和δγ为沿惯性坐标系三个方向的等效摆角;
Fxc、Fyc、Fzc为控制力矢量在惯性坐标系中三个方向的分量;
δ1为第一切向摆角;
δ2为第二切向摆角;
δ3为第三切向摆角;
δ4为第四切向摆角;
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11
式中,wb为角速度矢量;
J为惯量张量;
Mst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气动力矩;
Mc为控制力矩;
Md为火箭相对大气有转动时引起的阻尼力矩。
质量模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12
式中,m0为火箭离开发射台瞬间的质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13
为火箭发动机额定秒耗量;
m为运载火箭质量;
t为火箭离开发射台瞬间t=0起的计时。
运载火箭在整个飞行阶段除了受到发动机推力、控制力以及空气动力和相应的力矩的作用外,还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地球引力模型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14
式中,ra为箭体位置的地心距坐标;
gr为沿地心坐标系的引力加速度;
gwe为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的引力加速度;
we为由地球引力引起的引力加速度偏转;
g为运载火箭的引力加速度;
r为为质点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
气动力模型包括气动力方程和气动力矩方程,其中,气动力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21
式中,Rx、Ry、Rz为气动力在惯性坐标系三个方向的分量;
q为动压;
SM为箭体等效气动面积;
Cx为火箭的阻力系数;
Cy为火箭的升力系数
Cz为火箭的侧力系数;
气动力矩方程为:
Mst=LR×R
式中,Mst为气动力矩;
LR为气动力力臂;
R为气动力。
发动机模型可以根据用户配置分别输出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的推力,故障状态可以为任意一台发动机推力系数从100%到0的损失,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发动机模型采用任意一级发动机稳定段推力方程: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22
式中,Pj为第j级发动机稳定段推力;
Pdmj为第j级发动机地面推力;
Ipj为第j级发动机真空比冲;
ΔIpj为第j级发动机真空比冲偏差;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23
为第j级发动机额定秒耗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24
为第j级发动机额定秒耗量偏差;
Saj为第j级发动机喷口面积;
p0为标准大气压力;
p为当前高度下对应的大气压力;
C为推力系数。
传感器模型包括惯组模型和速率陀螺模型,其中,传感器模型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31
式中,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32
为箭体坐标系下的测量视加速度,作为导航模型输入;
K为三个方向的误差系数;
P为发动机推力矢量;
R为气动力矢量;
速率陀螺模型方程为:
wm=wb+K
式中,wm为测量角速度,作为导航模型输入;
wb为箭体坐标系下的角速度矢量;
K为三个方向的误差系数。
步骤二、建立运载火箭的GNC模型;其中,GNC模型包括导航模型、制导模型和控制模型;其中,导航模型根据惯组、速率陀螺数据计算出当前火箭的速度、位置,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33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34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35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36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1
式中,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2
为箭体的俯仰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3
为对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4
求导
ψ为箭体的偏航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5
为对ψ求导;
γ为箭体的滚动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6
为对γ求导;
wmx、wmy和wmz分别为三个方向的测量角速度;
A为转换矩阵;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7
为惯性坐标系下的视加速度;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8
为箭体坐标系下的测量视加速度,由传感器模型可得;
Va为惯性坐标系下的速度;
ra为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
制导模型根据导航模型输出的速度、位置计算出程序角、发动机关机信号。程序角由离线的表通过线性插值方式获得。制导模型采用发动机关机信号方程:
Wj=k11Vax+k12Vay+k13Vaz+k14rax+k15ray+k16raz+fj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9
式中,Wj为j级关机特征量;
Vax、Vay、Vaz为惯性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速度,由导航模型可得;
rax、ray、raz为惯性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位置,由导航模型可得;
fj为j级关机系数;
ΔWj为j级关机余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410
为j级标准关机余量;
当ΔWj≤0时发出发动机关机指令。
控制模型根据制导模型输出的程序角计算出伺服机构的摆角,控制模型的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51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52
式中,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53
δψ和δγ为三个方向的等效摆角,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54
为俯仰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aψ为偏航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aγ为滚动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55
为俯仰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bψ为偏航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bγ为滚动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wbz、wby、wbx为角速度在箭体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分量;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56
为箭体的俯仰角;
ψ为箭体的偏航角;
γ为箭体的滚动角;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57
为俯仰程序角;
ψcx为偏航程序角。
步骤三、建立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根据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对发动机是否故障进行判断;当判断该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关闭该台故障发动机,并关闭与此台发动机对称的发动机,实现故障发动机的隔离;当判断该台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不动作;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的建立方法为:
S1、建立发动机的推力与喷前压力关系方程:
P=pigc×k1-p×k2
式中,P为发动机任意高度下的推力;
pigc为喷前压力;
p为当前高度下对应的大气压力;
k1为第一系数;k2为第二系数;通过发动机热试车得到;
S2、箭载计算机通过采集发动机的喷前压力实时判断发动机是否故障,根据步骤一中的发动机推力P得到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对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进行判断: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不在正常喷前压力值的正负10%时,认为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不在正常范围内;否则认为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在正常范围内;
S3、当箭载计算机连续三次判断到某台发动机喷前压力值不在正常范围,即可认为该台发动机出现故障,需要立马关闭该台故障发动机,同时为了保持力矩平衡,稳定火箭的姿控,需要关闭与此台发动机对称的发动机,实现故障发动机的隔离。然后上调剩余正常发动机的推力百分比系数,保持故障前的推力,保证火箭能在故障状态下消耗足够的燃料,达到预定入轨目标。。
步骤四、规划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故障后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发生改变,不能按照原有的弹道飞行,需要建立在线轨迹规划模型来重新规划弹道,保证火箭能达到预定轨道。在线轨迹规划是一种以当前时刻状态作为初始状态,在一段固定预测时域内求解最优控制问题来求取对应时刻控制量的方法。规划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的方法为,建立离散的状态量方程:
Figure BDA0002488389700000161
式中,Xk为第k步时被控系统的状态量;
Uk为第k步时被控系统的控制量;
Xk+1为计算出的预测状态量,即为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
Yk为系统输出,与目标输出一致,且消耗最小能量。
根据各个模块的连接关系,搭建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如图2所示,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包括:
(1)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计算机(以下简称仿真计算机),安装Labview_RT实时操作系统,集成步骤1中的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用于对火箭飞行状态进行实时解算,模拟火箭的真实飞行;
(2)分布式信息交互设备,作为仿真计算机与综合计算管理中心的桥梁,用于对相关数字量信号进行转换;
(3)综合计算管理中心,采用异构型集成模块化综合电子架构,作为箭载计算机,集成步骤2、3、4中的模型,通过1553B总线与仿真计算机相连,接收惯组、速率陀螺、GPS和发动机状态数据,完成捷联惯组解算、导航、制导和控制功能,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并通过喷前压力实时判断发动机是否异常,一旦有发动机异常,执行相应的故障隔离和在线轨迹规划功能,完成火箭的智能控制;
(4)故障注入上位机,方便用户对故障状态及模式进行任意配置。故障状态可以选择任意一台发动机在任意时间发生故障;故障模式可以选择离线或者在线模式,离线模式指在系统运行前设定好故障状态,等系统运行到指定时间即会触发故障,在线模式指在系统运行中的任意时刻注入故障。通过以太网将配置好的故障状态数据输出给仿真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会根据用户设置的故障状态在指定时间触发相应发动机发生故障;
(5)总线监控设备,用于对1553B总线数据进行监控分析;
(6)服务器,对每次试验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回放,便于用户追溯以往试验;二维数据展示和三位视景展示设备,通过以太网与仿真计算机连接,接收火箭飞行状态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实时显示。
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试验操作步骤为:
(1)上电,启动各单机设备,完成初始化工作。
(2)完成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的配置工作,具体包括,选择此次仿真试验的运载火箭型号;配置此次仿真试验的发动机故障状态;选择在线故障模式或者离线故障模式。
(3)完成参数装订、惯组初始对准、g系导航等起飞前流程,等待点火信号。
(4)点火后,双机闭环仿真,模拟火箭真实飞行状态。仿真计算机根据发动机摆角信号、时序控制信号,实时解算火箭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当前时刻火箭的加速度、速度、位置等飞行状态,将陀螺角度、加表视加速度作为惯组模拟器的输入,将速度、位置作为GNSS模拟器的输入。箭载计算机接收惯组、速率陀螺和GPS数据,完成导航、制导、和控制运算,输出摆角和时序控制指令,改变火箭飞行状态,从而形成闭环控制。同时,仿真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将试验数据发送给视景演示设备和服务器,便于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回放,可进行事后的数据分析处理工作。
(5)根据(2)中用户设置的任意故障状态和故障模式,仿真计算机在指定时间将相应发动机设置为故障,当发动机故障后,其喷前压力发生异常;箭载计算机实时采集各个发动机喷前压力值,对各个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当判断有发动机发生故障时,箭载计算机输出故障发动机及其对称发动机关闭信号,保持力矩平衡,同时调节剩余正常发动机推力百分比,发送给仿真计算机,保证火箭有足够推力完成入轨。若用户在(2)中设置的是非故障,则本次试验火箭正常飞行,直至入轨。
(6)箭载计算机根据火箭当前飞行状态数据,重新规划故障后的最优飞行轨迹弹道,保证故障后的火箭仍能成功入轨。
(7)箭载计算机根据(6)中计算出的弹道进行制导控制,火箭按照新的弹道进行飞行,直至入轨。
(8)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完成数据事后处理工作。
(9)各单机设备下电,试验结束。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模拟火箭真实飞行状态;其中,运载火箭六自由度仿真模型包括动力学模型、质量模型、地球引力模型、气动力模型、发动机模型和传感器模型;
步骤二、建立运载火箭的GNC模型;其中,GNC模型包括导航模型、制导模型和控制模型;
步骤三、建立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根据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对发动机是否故障进行判断;当判断该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关闭该台故障发动机,并关闭与此台发动机对称的发动机,实现故障发动机的隔离;当判断该台发动机未出现故障时,不动作;
步骤四、规划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动力学模型包括质心动力学方程和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其中,质心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11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12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13
式中,r为质点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
m为运载火箭质量;
g为运载火箭的引力加速度;
R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气动力矢量;
P为发动机推力矢量;
Fc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控制力矢量;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21
δψ和δγ为沿惯性坐标系三个方向的等效摆角;
Fxc、Fyc、Fzc为控制力矢量在惯性坐标系中三个方向的分量;
δ1为第一切向摆角;
δ2为第二切向摆角;
δ3为第三切向摆角;
δ4为第四切向摆角;
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22
式中,wb为角速度矢量;
J为惯量张量;
Mst为作用在火箭上的气动力矩;
Mc为控制力矩;
Md为火箭相对大气有转动时引起的阻尼力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质量模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23
式中,m0为火箭离开发射台瞬间的质量;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24
为火箭发动机额定秒耗量;
m为运载火箭质量;
t为火箭离开发射台瞬间t=0起的计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地球引力模型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31
式中,ra为箭体位置的地心距坐标;
gr为沿地心坐标系的引力加速度;
gwe为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的引力加速度;
we为由地球引力引起的引力加速度偏转;
g为运载火箭的引力加速度;
r为为质点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气动力模型包括气动力方程和气动力矩方程,其中,气动力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32
式中,Rx、Ry、Rz为气动力在惯性坐标系三个方向的分量;
q为动压;
SM为箭体等效气动面积;
Cx为火箭的阻力系数;
Cy为火箭的升力系数
Cz为火箭的侧力系数;
气动力矩方程为:
Mst=LR×R
式中,Mst为气动力矩;
LR为气动力力臂;
R为气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发动机模型采用任意一级发动机稳定段推力方程: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41
式中,Pj为第j级发动机稳定段推力;
Pdmj为第j级发动机地面推力;
Ipj为第j级发动机真空比冲;
ΔIpj为第j级发动机真空比冲偏差;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42
为第j级发动机额定秒耗量;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43
为第j级发动机额定秒耗量偏差;
Saj为第j级发动机喷口面积;
p0为标准大气压力;
p为当前高度下对应的大气压力;
C为推力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传感器模型包括惯组模型和速率陀螺模型,其中,传感器模型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44
式中,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45
为箭体坐标系下的测量视加速度,作为导航模型输入;
K为三个方向的误差系数;
P为发动机推力矢量;
R为气动力矢量;
速率陀螺模型方程为:
wm=wb+K
式中,wm为测量角速度,作为导航模型输入;
wb为箭体坐标系下的角速度矢量;
K为三个方向的误差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导航模型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1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2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3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4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5
式中,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6
为箭体的俯仰角;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7
为对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8
求导
ψ为箭体的偏航角;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9
为对ψ求导;
γ为箭体的滚动角;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10
为对γ求导;
wmx、wmy和wmz分别为三个方向的测量角速度;
A为转换矩阵;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11
为惯性坐标系下的视加速度;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512
为箭体坐标系下的测量视加速度,由传感器模型可得;
Va为惯性坐标系下的速度;
ra为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制导模型采用发动机关机信号方程:
Wj=k11Vax+k12Vay+k13Vaz+k14rax+k15ray+k16raz+fj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1
式中,Wj为j级关机特征量;
Vax、Vay、Vaz为惯性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速度,由导航模型可得;
rax、ray、raz为惯性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位置,由导航模型可得;
fj为j级关机系数;
ΔWj为j级关机余量;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2
为j级标准关机余量;
当ΔWj≤0时发出发动机关机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控制模型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3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4
式中,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5
δψ和δγ为三个方向的等效摆角,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6
为俯仰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aψ为偏航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aγ为滚动角的第一增益系数;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7
为俯仰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bψ为偏航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bγ为滚动角的第二增益系数;
wbz、wby、wbx为角速度在箭体坐标系下3个方向的分量;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68
为箭体的俯仰角;
ψ为箭体的偏航角;
γ为箭体的滚动角;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71
为俯仰程序角;
ψcx为偏航程序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实时故障检测与隔离模型的建立方法为:
S1、建立发动机的推力与喷前压力关系方程:
P=pigc×k1-p×k2
式中,P为发动机任意高度下的推力;
pigc为喷前压力;
p为当前高度下对应的大气压力;
k1为第一系数;k2为第二系数;通过发动机热试车得到;
S2、箭载计算机通过采集发动机的喷前压力实时判断发动机是否故障,根据步骤一中的发动机推力P得到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对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进行判断: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不在正常喷前压力值的正负10%时,认为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不在正常范围内;否则认为当前喷前压力值pigc在正常范围内;
S3、当箭载计算机连续三次判断某台发动机喷前压力值不在正常范围,判断该台发动机出现故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规划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的方法为,建立离散的状态量方程:
Figure FDA0002488389690000072
式中,Xk为第k步时被控系统的状态量;
Uk为第k步时被控系统的控制量;
Xk+1为计算出的预测状态量,即为火箭任意故障后的最优轨迹曲线;
Yk为系统输出,与目标输出一致,且消耗最小能量。
CN202010398023.8A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Active CN111638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8023.8A CN111638654B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8023.8A CN111638654B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8654A true CN111638654A (zh) 2020-09-08
CN111638654B CN111638654B (zh) 2023-11-10

Family

ID=7232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8023.8A Active CN111638654B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865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7915A (zh) * 2020-09-12 2020-12-29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飞行器控制器动态特性验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55467A (zh) * 2021-01-19 2021-07-23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基于液体火箭子级发动机提前关机的在线健康管理方法
CN113504723A (zh) * 2021-07-05 2021-10-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逆强化学习的运载火箭减载控制方法
CN113591202A (zh) * 2021-06-22 2021-11-02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确定发动机关机错开时间的方法
CN116362052A (zh) * 2023-04-17 2023-06-30 北京誉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nity3D弹道导弹动力学三维仿真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594A (zh) * 2017-01-12 2017-08-1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运载火箭六自由度分布式半物理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07562999A (zh) * 2017-07-31 2018-01-09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制导偏差仿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594A (zh) * 2017-01-12 2017-08-1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运载火箭六自由度分布式半物理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07562999A (zh) * 2017-07-31 2018-01-09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制导偏差仿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建;冯雷星;: "某型航空发动机容错控制仿真研究", no. 05 *
吴建军,张育林,陈启智: "液体火箭发动机实时故障仿真系统实现", no. 01 *
杨蔚华,盛雯,孙健国: "数控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隔离及适应技术", no. 02 *
程龙;蔡远文;穆利军;任江涛;: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火箭飞行故障仿真", no. 09 *
郑龙席: "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机平均推力特性计算与实验研究", 实验流体力学, pages 61 - 66 *
黄强: "基于云-神经网络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 pages 11 - 15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7915A (zh) * 2020-09-12 2020-12-29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飞行器控制器动态特性验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47915B (zh) * 2020-09-12 2022-11-0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飞行器控制器动态特性验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55467A (zh) * 2021-01-19 2021-07-23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基于液体火箭子级发动机提前关机的在线健康管理方法
CN113591202A (zh) * 2021-06-22 2021-11-02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确定发动机关机错开时间的方法
CN113504723A (zh) * 2021-07-05 2021-10-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逆强化学习的运载火箭减载控制方法
CN113504723B (zh) * 2021-07-05 2023-11-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逆强化学习的运载火箭减载控制方法
CN116362052A (zh) * 2023-04-17 2023-06-30 北京誉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nity3D弹道导弹动力学三维仿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8654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8654A (zh) 一种故障自适应的运载火箭智能控制半实物仿真方法
Bisheban et al. Geometric adaptive control with neural networks for a quadrotor in wind fields
Madani et al. Sliding mode observer and backstepping control for a 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N106527137B (zh) 基于观测器的四旋翼无人机容错控制方法
Lu et al. Real-time simulation system for UAV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CN104898642B (zh) 一种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算法的集成测试仿真系统
CN105182770A (zh) 一种基于旋翼飞行器的航天器半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7065594A (zh) 一种运载火箭六自由度分布式半物理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05404744B (zh) 一种空间机械臂全状态动力学半物理仿真系统
CN108445895A (zh) 用于倾转式三旋翼无人机位置控制的鲁棒控制方法
CN107505846B (zh) 一种空间机械臂系统抗干扰姿态协调验证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853157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的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
CN110471313B (zh) 一种模拟飞行器的飞行仿真分系统
CN105242679A (zh) 一种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CN111258302B (zh) 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飞行器推力故障在线辨识方法
CN111459188B (zh)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多旋翼非线性飞行控制方法
CN108638068A (zh) 一种携带冗余度机械臂的飞行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Prabowo et al. Hardware in-the-loop simulation for visual servoing of fixed wing UAV
CN111176263A (zh)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飞行器推力故障在线辨识方法
CN112558621A (zh) 一种基于解耦控制的飞行机械臂系统
Wang et al. Hybrid modeling based double-granularity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for quadrotor helicopter
Xian et al. A low-cost hardware-in-the-loop-simulation testbed of quadrotor UAV and implementation of nonlinear control schemes
CN110275542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有限时间控制的四旋翼飞行器控制方法
CN114355959A (zh) 空中机器人的姿态输出反馈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Mana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UAV and design of a hardware-in-the-loop system for nonlinear control purpo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