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8320A -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8320A
CN111628320A CN202010590477.5A CN202010590477A CN111628320A CN 111628320 A CN111628320 A CN 111628320A CN 202010590477 A CN202010590477 A CN 202010590477A CN 111628320 A CN111628320 A CN 111628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terminal
end portion
terminal structure
tap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04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8320B (zh
Inventor
黄斌
郭荣哲
陈宏基
申欢欢
王开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04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8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8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8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多个第一穿槽和多个第二穿槽,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三表面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延伸方向正交,多个第一穿槽和多个第二穿槽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每个第一穿槽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缺口,每个第二穿槽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穿槽连通,每个第二穿槽沿着第三方向延伸并且贯穿第三表面,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正交;多个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穿槽和第二穿槽。本申请的端子结构可通过双层模具制造,简化制造工序及提升制造品质。

Description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通常具有端子结构,端子结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端子和绝缘本体,端子结构的制造通常制作多个端子,然后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绝缘本体于多个端子上,但是端子具有多处弯折,于注塑成型的工序中需要使用具有滑块的模具等结构复杂的模具,如此造成端子结构的整个工序繁杂,同时端子结构的制造品质也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解决目前的端子结构的制造工序复杂及制造品质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端子结构,其包括:绝缘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多个第一穿槽和多个第二穿槽,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三表面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延伸方向正交,多个第一穿槽和多个第二穿槽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每个第一穿槽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缺口,每个第二穿槽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穿槽连通,每个第二穿槽沿着第三方向延伸并且贯穿第三表面,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正交;多个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穿槽和第二穿槽。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端子料件,端子料件包括多个端子与连料部,连料部与多个端子连接;放置端子料件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中;注入塑料至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并且形成绝缘本体于多个端子上;移除连料部;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缺口,移除连料部的步骤之前,连料部位于多个缺口中。
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两个如上述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多条线缆,分别与端子结构的多个端子连接;绝缘壳体,容置两个端子结构,多条线缆从绝缘壳体的一侧穿出;金属盖体,设置于绝缘壳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简单的双层模具即可制造出本申请的端子结构,如此有效简化端子结构的制造工序,提升端子结构的制造品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后视图;
图6是图5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料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2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13是图11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结构与线缆连接的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结构与线缆连接的分解图;
图16是图15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1中沿着C-C’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1中沿着D-D’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以及
图20是图19中沿着E-E’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和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包括绝缘本体10和多个端子11。绝缘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10a、第二表面10b、第三表面10c、多个第一穿槽101和多个第二穿槽102,第一表面10a与第二表面10b相对,第三表面10c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的延伸方向正交,于本实施例中,第三表面10c位于第二表面10b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表面10a位于第三表面10c的延伸方向上。多个第一穿槽101和多个第二穿槽102均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每个第一穿槽101从第一表面10a沿着第二方向Y往第二表面10b延伸,每个第一穿槽101贯穿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并且于第二表面10b上形成缺口103,缺口103位于第一穿槽101和第二穿槽102之间并且相连通。于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穿槽101于第二表面10b上所形成的缺口10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穿槽10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穿槽101连通,并且沿着第三方向Z往第三表面10c延伸,每个第二穿槽102贯穿第三表面10c。上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
请一并参阅图4,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每个端子11具有接触端部111、线缆连接端部112和连接部113,连接部113位于接触端部111与线缆连接端部112之间,接触端部111与线缆连接端部112位于连接部113的同一侧。接触端部111的延伸方向和线缆连接端部11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113的延伸方向交错,本实施例的接触端部111与连接部113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线缆连接端部112与连接部113之间的夹角角度等于90度,也表示线缆连接端部11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113的延伸方向正交,如此每个端子11呈倒U型。本实施例的接触端部111还具有接触凸部1111,接触凸部1111往远离绝缘本体10的方向凸出。
多个端子11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穿槽101和第二穿槽102,连接部113位于第一穿槽101中,接触端部111位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a的一侧,线缆连接端部112位于第二穿槽102中,线缆连接端部112远离连接部113的一端从第三表面10c穿出。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后视图和图5中A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端子11还具有第一渐缩部114(如图4所示),第一渐缩部114位于连接部113与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的一端上,第一渐缩部114位于线缆连接端部112的一侧,第一渐缩部114从对应的缺口103露出。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渐缩部114的数量为两个,线缆连接端部112位于两个第一渐缩部114之间。当每个端子11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穿槽101和第二穿槽102时,两个第一渐缩部114与两个缺口103对应,以从对应的缺口103露出。本实施例的第一渐缩部114是自连接部113往远离接触端部111的方向渐缩延伸。
请一并参阅图7、图8和图9,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端子料件的立体图和步骤S1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是先执行步骤S10,提供端子料件11’,端子料件11’包括多个端子11和连料部110’,连料部110’与多个端子11连接,具体的,连料部110’与每个端子11的连接部113连接。其中端子料件11’为一体件,多个端子11和连料部110’是通过对金属板体冲压而形成,是先对金属板体进行冲压,每个端子11的接触端部111、线缆连接端部112和连接部113与连料部110’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先把每个端子11的接触端部111、线缆连接端部112和连接部113与连料部110’的形状冲压出来。连料部110’具有多个镂空区1101’,每个端子11的线缆连接端部112位于对应的镂空区1101’中。然后弯折多个接触端部111和多个线缆连接端部112,每个线缆连接端部112从对应的镂空区1101’移出,使接触端部111、线缆连接端部112和连接部113呈倒U型的端子11,连料部110’具有多个连料件1102’,每个镂空区1101’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料件1102’之间,位于镂空区1101’的两侧的两个连料件1102’与对应的端子11的连接部113连接。接着执行步骤S11,放置端子料件11’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中,其中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具有型腔,型腔的形状与欲成型的绝缘本体10的形状相符。端子料件11’的多个端子11放置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型腔中,连料部110’固定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即连料部110’位于型腔的外侧,具体的,端子料件11’的连料部110’具有多个定位孔1103’和多个定位片1104’,通过多个定位孔1103’和多个定位片1104’固定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
然后执行步骤S12,注入塑料至上模具和下模具中,并且形成绝缘本体10于多个端子11上。其中塑料是注入至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型腔中,使塑料包覆多个端子11,待塑料凝固成形后,形成绝缘本体10于多个端子11上。最后执行步骤S13,移除端子料件11’的连料部110’,以完成端子结构1(如图1和图2所示)的制造。由上述可知,绝缘本体10的多个第一穿槽101和多个第二穿槽102是依照端子料件11’形成,所以在连料部110’与每个端子11的连接部113的连接处会于绝缘本体10上形成多个缺口103,也表示执行步骤S13之前连料部110’位于多个缺口103中。执行步骤S13之后,连料部110’会从多个缺口103中移除。
请一并参阅图10,其是图8中B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端子料件11’的每个连料件1102’靠近多个端子11的一端具有第二渐缩部1105’,第二渐缩部1105’与第一渐缩部114在执行步骤S13之前是相连接在一起,第二渐缩部1105’是自连料件1102’往靠近端子11的方向渐缩延伸,以使第一渐缩部114与第二渐缩部1105’之间具有分离缺口,本实施例的分离缺口为V字型,通过分离缺口于执行步骤S13时较容易使连料部110’与多个端子11分离,使每个端子11的第一渐缩部114从缺口103露出。本实施例的每个连料件1102’具有两个第二渐缩部1105’,两个第一渐缩部114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端子11的第一渐缩部114连接。当然也可省略第二渐缩部1105’的设置,连料件1102’直接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端子11的第一渐缩部114连接,或者省略第一渐缩部114的设置,连料件1102’的第二渐缩部1105’直接分别与对应的端子11的连接部113连接,如此让连料件1102’与第一渐缩部114之间或第二渐缩部1105’与连接部113之间具有分离缺口,一样能达到上述作用。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仅需使用双层模具即可制造出来,主要通过连料部110’与多个端子11连接,连料部110’固定于双层模具之间,以固定多个端子11于型腔中。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使用双层模具制造,现有的端子结构需要使用具有滑块的模具或较复杂的模具制造,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的制造工序相较于现有的端子结构的制造工序简单。于制造过程中,上模具和下模具能支撑每个端子11的接触端部111与连接部113的连接处,如此能保证多个端子11的一致性,有效提升端子结构1的制造品质。
请参阅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1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端子结构与线缆连接的立体图、端子结构与线缆连接的分解图和图15中C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包括两个端子结构1、多条线缆20、绝缘壳体21和金属盖体22,多条线缆20分别与每个端子结构1的每个端子11的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并且往远离第三表面10c的方向延伸,多条线缆20位于每个端子结构1的绝缘本体10远离第一表面10a的表面上,每条线缆20具有至少一条信号线201和接地线202,于本实施例中,每条线缆20具有两条信号线201。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端子11包括多个接地端子11a和多个信号端子11b,多个接地端子11a和多个信号端子11b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穿槽101和第二穿槽102(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1a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1b,于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1a之间具有两个第一信号端子11b。每条线缆20的两条信号线201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1a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11b的两个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每条线缆20的接地线202可与邻近的接地端子11a的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
再一并参阅图2和图3,于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还具有第四表面10d,第四表面10d与第二表面10b平行,第二表面10b位于第一表面10a与第四表面10d之间。第四表面10d上具有第一缺口104,第一缺口104与多个第二穿槽102连通。每个端子11的线缆连接端部112从第一缺口104露出,如此增加线缆连接端部112与线缆20连接的面积,以便于每条线缆20的每条信号线201与对应的信号端子11b的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和每条线缆20的每条接地线202与对应的接地端子11a的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关于每条线缆20的每条接地线202与对应的接地端子11a的线缆连接端部112的连接说明,后续会再进行详细说明。
复参阅图12和图13,两个端子结构1设置于绝缘壳体21中,多条线缆20从绝缘壳体21的一侧穿出,每个端子结构1的每个端子11的接触端部111的接触凸部1111从绝缘壳体21露出。具体的,绝缘壳体21具有上表面211、下表面212和容置空间213,上表面211与下表面212相对,容置空间213位于上表面211与下表面212之间。绝缘壳体21的下表面212具有多个穿孔2121,多个穿孔2121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成两行,并且与容置空间213连通。当两个端子结构1设置于绝缘壳体21时,两个端子结构1位于容置空间213中,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端子11的多个接触端部111的多个接触凸部1111与同一行的多个穿孔2121对应,每个接触端部111的接触凸部1111从对应的穿孔2121伸出。多条线缆20从绝缘壳体21的上表面211和下表面212之间的侧表面穿出。金属盖体22设置于绝缘壳体21的上表面211上,并且包覆绝缘壳体21的侧表面。
复参阅图14和图15,在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2还包括两个第一电磁屏蔽件24,每个第一电磁屏蔽件24设置于每个端子结构1的绝缘本体10与绝缘壳体21之间,并且位于每个端子结构1的绝缘本体10的第一缺口104中,每个第一电磁屏蔽件24与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端子11a的线缆连接端部112接触连接,每条线缆20的接地线202与对应的第一电磁屏蔽件24连接。请一并参阅图17,其是图11中沿着C-C’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每个第一电磁屏蔽件24具有多个第一凸部241和多个第一凹部242,多个第一凸部241与多个第一凹部242交错设置,多个第一凸部241分别与对应的接地端子11a的线缆连接端部112接触连接,多个第一凹部242分别与多个信号端子11b的多个线缆连接端部112对应,于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凹部242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1a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11b的两个线缆连接端部112对应,每个第一凹部242的底面与对应的两个线缆连接端部112之间具有间距。每条线缆20位于每个第一凹部242与对应的两个线缆连接端部112之间,每条线缆20的两条信号线201分别与对应的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每条线缆20的接地线202与对应的第一凹部242连接,以与邻近的接地端子11a的线缆连接端部112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凹部242具有走线穿孔2421,每条线缆20的接地线202从走线穿孔2421穿出并且与第一凹部242的外表面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电磁屏蔽件24为波浪状。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电磁屏蔽件24具有多个定位凸片243,每个定位凸片243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凸部241连接,每个定位凸片243往远离金属盖体22的方向延伸,每个定位凸片243穿过绝缘壳体21的上表面211,以与金属盖体22连接,实现定位的作用。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盖体22具有多个定位穿孔221,每个定位凸片243穿过绝缘壳体21的上表面211而进入定位穿孔231中。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8,其是图11中沿着D-D’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电连接器2还包括两个第二电磁屏蔽件25,每个第二电磁屏蔽件25设置于每个端子结构1的绝缘本体10与绝缘壳体21之间,并且与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端子11a的多个连接部113接触连接。具体的,复参阅图1和图15,每个端子结构1的绝缘本体10还具有第五表面10e,第五表面10e与第三表面10c相对,并且位于第一表面10a与第二表面10b之间,第五表面10e上具有多个第二缺口105,多个第二缺口10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穿槽101连通。
每个第二电磁屏蔽件25设置于每个端子结构1的绝缘本体10的第五表面10e上,第二电磁屏蔽件25通过多个第二缺口105与位于多个第二缺口105中的多个接地端子11a的多个连接部113接触连接。第二电磁屏蔽件25具有多个第二凸部251和多个第二凹部252,多个第二凸部251与多个第二凹部252交错设置,多个第二凸部251分别进入具有接地端子11a的第二缺口105中,多个第二凸部251分别与对应的接地端子11a的连接部113接触连接,多个第二凹部252的底面抵接于绝缘本体10的第五表面10e上,并不与位于多个第二缺口105中的多个信号端子11b接触,即多个第二凹部252分别与多个信号端子11b的多个连接部113对应。本实施例的第二电磁屏蔽件25为波浪状。
上述第一电磁屏蔽件24和第二电磁屏蔽件25都能遮蔽位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1a之间的信号端子11b所发出的电磁波,以避免干扰其他信号端子11b,同时第一电磁屏蔽件24和第二电磁屏蔽件25也能防止其他信号端子11b所发出的电磁波干扰位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1a之间的信号端子11b,使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请一併参阅图19和图20,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和图19中沿着E-E’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于使用时,电连接器2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此电路板3可为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3或对接连接器的电路板3。电连接器2设置于电路板3上,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触端部111的多个接触凸部1111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具体的,电路板3具有多个接触垫31,当电连接器2设置于电路板3时,绝缘壳体21的多个穿孔2121与多个接触垫31对应,如此多个接触端部111的多个接触凸部1111分别与对应的接触垫31接触连接,实现信号传输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通过简单的双层模具即可制造出本申请的端子结构,如此有效简化端子结构的制造工序,提升端子结构的制造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1)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多个第一穿槽和多个第二穿槽,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延伸方向正交,多个所述第一穿槽和多个所述第二穿槽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第一穿槽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缺口,每个所述第二穿槽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穿槽连通,每个所述第二穿槽沿着第三方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第三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正交;多个端子,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穿槽和所述第二穿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具有接触端部、线缆连接端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接触端部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之间,所述接触端部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穿槽中,所述接触端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穿槽中,所述线缆连接端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从所述第三表面穿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还具有第一渐缩部,所述第一渐缩部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连接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渐缩部位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渐缩部从对应的所述缺口露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渐缩部是自所述连接部往远离所述接触端部的方向渐缩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渐缩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渐缩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部和所述线缆连接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交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角度等于90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部具有接触凸部,所述接触凸部往远离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凸出。
10.一种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端子料件,所述端子料件包括多个端子与连料部,所述连料部与多个所述端子连接;
放置所述端子料件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中;
注入塑料至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并且形成绝缘本体于多个所述端子上;
移除所述连料部;
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缺口,移除所述连料部的步骤之前,所述连料部位于多个所述缺口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所述端子料件的步骤包括:
通过金属板体冲压而成,每个所述端子具有接触端部、线缆连接端部和位于所述接触端部和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料部与多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具有多个镂空区,多个所述线缆连接端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镂空区中;
弯折多个所述接触端部和多个所述线缆连接端部,多个所述线缆连接端部分别从对应的所述镂空区移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多个连料件,每个所述镂空区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料件之间,位于每个所述镂空区的两侧的两个所述连料件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还具有第一渐缩部,所述第一渐缩部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连接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渐缩部位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渐缩部与对应的所述连料件连接,所述连料件与所述第一渐缩部之间具有分离缺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渐缩部是自所述连接部往远离所述接触端部的方向渐缩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料件与靠近多个所述端子的一端具有第二渐缩部,所述第二渐缩部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渐缩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分离缺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渐缩部是自所述连料件往靠近所述端子的方向渐缩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还具有第一渐缩部,所述第一渐缩部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连接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渐缩部位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的一侧;每个所述连料件与靠近多个所述端子的一端具有第二渐缩部,所述第二渐缩部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渐缩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渐缩部连接,所述第二渐缩部与所述第一渐缩部之间具有分离缺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渐缩部是自所述连接部往远离所述接触端部的方向渐缩延伸;所述第二渐缩部是自所述连料件往靠近所述端子的方向渐缩延伸。
19.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
多条线缆,分别与所述端子结构的多个所述端子连接;
绝缘壳体,容置两个所述端子结构,多条所述线缆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侧穿出;
金属盖体,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具有接触端部、线缆连接端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接触端部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之间,所述接触端部与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穿槽中,所述接触端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穿槽中,所述线缆连接端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从所述第三表面穿出。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端部具有接触凸部,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多个穿孔,每个所述接触凸部从对应的所述穿孔伸出。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每条所述线缆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线和接地线,每个所述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线缆连接端部连接,每个所述接地线与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线缆连接端部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所述第四表面上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多个所述第二穿槽连通,每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线缆连接端部从所述第一缺口露出。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屏蔽件,所述第一电磁屏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中,并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绝缘壳体之间,并且与多个所述接触端子的多个所述线缆连接部接触连接,每条所述线缆的所述接地线与所述第一电磁屏蔽件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屏蔽件具有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一凹部,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交错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线缆连接端部接触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分别与多个所述信号端子的多个所述线缆连接端部对应。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线缆的所述接地线与所述第一凹部连接。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凹部具有走线穿孔,每条所述线缆的所述接地线从所述走线穿孔穿出并且与所述第一凹部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磁屏蔽件具有多个定位凸片,每个所述定位凸片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凸部连接,每个所述定位凸片往远离所述金属盖体的方向延伸,每个定位凸片穿过所述绝缘壳体并且与所述金属盖体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盖体具有多个定位穿孔,每个所述定位凸片位于对应的所述定位穿孔中。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五表面上具有多个第二缺口,多个所述第二缺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穿槽连通,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第二电磁屏蔽件,每个所述第二电磁屏蔽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端子结构的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五表面上,所述第二电磁屏蔽件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缺口与位于多个所述第二缺口中的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多个所述连接部接触连接。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屏蔽件具有多个第二凸部和多个第二凹部,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交错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分别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二缺口中,并且与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接触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凹部分别与多个所述信号端子的多个所述连接部对应。
CN202010590477.5A 2020-06-24 2020-06-24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Active CN111628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477.5A CN111628320B (zh) 2020-06-24 2020-06-24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477.5A CN111628320B (zh) 2020-06-24 2020-06-24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320A true CN111628320A (zh) 2020-09-04
CN111628320B CN111628320B (zh) 2022-02-01

Family

ID=72261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0477.5A Active CN111628320B (zh) 2020-06-24 2020-06-24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832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439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113193406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US20220166168A1 (en) * 2020-11-24 2022-05-26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Connect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1215A (zh) * 1999-01-15 2000-07-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模块化端子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206332215U (zh) * 2016-12-16 2017-07-14 东莞宇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口连接器端子结构
CN109742606A (zh) * 2019-01-28 2019-05-1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9766696U (zh) * 2019-05-10 2019-12-10 深圳市华联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110970776A (zh) * 2019-12-16 2020-04-07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插头
CN110994300A (zh) * 2019-12-16 2020-04-10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插头
US20200176923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Cabl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1215A (zh) * 1999-01-15 2000-07-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模块化端子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206332215U (zh) * 2016-12-16 2017-07-14 东莞宇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口连接器端子结构
US20200176923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Cable assembly
CN109742606A (zh) * 2019-01-28 2019-05-1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9766696U (zh) * 2019-05-10 2019-12-10 深圳市华联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110970776A (zh) * 2019-12-16 2020-04-07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插头
CN110994300A (zh) * 2019-12-16 2020-04-10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插头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66168A1 (en) * 2020-11-24 2022-05-26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Connector
US11605921B2 (en) * 2020-11-24 2023-03-14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193439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113193406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113193439B (zh) * 2021-04-28 2023-01-13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113193406B (zh) * 2021-04-28 2023-03-21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320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8320B (zh) 端子结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CN112072401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KR101168093B1 (ko) 커넥터 및 케이블 리테이너
CN112103723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US970524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KR100968327B1 (ko) 다극동축커넥터
CN112117604B (zh) 电连接器
US20220173550A1 (en) Integrally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CN110838635A (zh) 电连接器
US116828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878850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device
CN108418022B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座
EP095109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JPH0629020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411921B (zh) 高频大电流usb插座
JP4102295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ピアシング端子
CN11341067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08493A (zh) 电连接器
CN21560067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8123796U (zh) 电连接器
US20230110836A1 (en) Connector Shield With Integrated Ground Piercing Contact
CN109411922B (zh) 高频大电流usb插座
JP3728424B2 (ja) 電線接続型コネクタ
US68932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725669A (zh) 基板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