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2722B -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2722B
CN111622722B CN202010452729.8A CN202010452729A CN111622722B CN 111622722 B CN111622722 B CN 111622722B CN 202010452729 A CN202010452729 A CN 202010452729A CN 111622722 B CN111622722 B CN 111622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supercritical
nano
coal sample
silic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27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2722A (zh
Inventor
李治刚
吴玉程
梁卫国
邓存宝
王倩倩
郭红光
陈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4527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2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2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2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2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2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4Injecting CO2 or carbonate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6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包括:Ⅰ、煤样的采集与制备:选取目标煤层的煤样进行粉碎;Ⅱ、添加溶蚀剂Nano‑Silica:将实验煤样与粒径为15±5nm级的SiO2混合均匀,并放入反应釜内;Ⅲ、控制反应釜内的气体环境,进行超临界CO2处理;Ⅳ、对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有机物分子结构进行分析。本发明利用超临界CO2对煤样进行浸泡,改变了煤体的结构,并通过在煤样中添加溶蚀剂Nano‑Silica,进一步提高了煤体孔裂隙的发育程度,不仅有利于煤体渗透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煤层气的增产。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质改性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属于煤层气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来改变煤体结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是煤在变质和演化过程中的伴生生物,也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煤层气的开采不仅能够改善能源供给结构,有效缓解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的能源危机,而且能够促进煤矿的安全开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然而,煤层气抽采率和利用率低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如何实现煤层气的增产成为当今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煤层气在整体上渗透性都比较差,普遍属于低渗透性煤储层,具有“微孔隙、低渗透、高吸附”的特性,且随着地球浅部煤炭资源的逐步开采殆尽,煤炭资源开发不断走向地球深部,相伴而生的高温、高压和高地应力的复杂地质环境形成新的连续演化的采动应力场、裂隙场和渗流场,从而导致煤储层孔裂隙减少、闭合,煤层气抽采通道受阻,因此如何提高深部低渗透性煤层中甲烷的采收率是解决当前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利用CO2驱替CH4来提高煤层抽采率的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注入的CO2被封存在煤层中,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同时还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的目的。已有研究证明,当煤层埋藏深度超过800m时,原岩的温度和压力很容易使CO2达到超临界状态。而超临界CO2的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能够有效萃取复杂化合物中的有机物,注入煤体后不仅可以溶解煤基质中的部分有机质,如酯、醚、内酯类、环氧化合物等,而且可以促进吸附状态的瓦斯解吸,有效扩增煤体的孔裂隙,提高煤层的渗透性,使得孔隙和裂隙结构得到改善,更利于瓦斯的析出。因此,超临界CO2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增产煤层气的方法。
此外,近年来,纳米技术由于具有高效、环保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在能源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且在石油工程的几个分支领域,纳米粒子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给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纳米粒子也开始应用在提高采收率的过程中,其中Nano-Silica(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表面活性剂抑制了原油蜡沉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
尽管Nano-Silica在原油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在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方面研究较少,因此将Nano-Silica应用于煤体中,研究其对煤体的改性作用,从而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本发明将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同时作用于煤体,以对煤质进行改性,在超临界CO2增产煤层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利用超临界CO2的高溶解能力以及Nano-Silica的溶蚀作用,来改变煤体结构,增加孔隙率,从而达到增产煤层气的目的,为解决当前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深部低渗透性煤层中甲烷的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建议。由于Nano-Silica独特的化学性质及活性催化作用,既类似于表面活性剂,又类似于聚合物,会使超临界CO2与煤基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活性提高,有机物转化效率增强,激发煤基质中孔裂隙的连通性,进而强化煤层渗透率,达到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煤样的采集与制备
收集目标煤层气田的地质资料,选取目标煤层的煤样进行采集,并将煤样进行干燥、粉碎,以供实验需要;
Ⅱ、Nano-Silica处理
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将粒径为15±5nm级的SiO2与实验煤样混合均匀,然后煤样放入反应釜内,以对煤样进行处理,探究在超临界CO2溶浸过程中,Nano-Silica对煤体结构的影响;
Ⅲ、控制反应釜内的气体环境,进行超临界CO2处理
利用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在反应釜内构筑超临界CO2实验环境,并通过调节CO2的流量大小来控制反应釜内的压力,通过设置等温吸附装置恒温箱的温度来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并在这种实验条件下,对煤样进行溶浸,以探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对煤样的孔裂隙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煤样的溶解、溶蚀作用;
Ⅳ、对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有机物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实验完成后,将反应釜内的气体通过管线连接到分离釜内,通过水浴加热控制分离釜的温度,并通过分离釜进口处的阀门和气压表来控制分离釜内的压力,使分离釜内的气体环境脱离超临界状态,从而对实验中所溶解的部分有机物进行分离,4个小时后,利用CH2Cl2对分离釜内的有机物进行提取,并对这些有机物进行分子结构分析,同时对反应后的煤样进行孔隙结构分析。
所述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增产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目标煤层气田的地质资料,选取目标煤层的煤样进行采集,并将煤样进行干燥、粉碎、制成所需的不同煤样,进行编号,并进行元素与工业分析;
(2)将煤样与Nano-Silica充分混合,并放入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的反应釜内,以对煤样进行超临界CO2环境下的溶浸实验;
(3)通过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以及气泵,设置反应釜内的压力及温度,以达到超临界的实验条件,并在该条件下对煤样进行浸泡,以溶解煤中部分有机物,改善煤层孔隙、裂隙结构;
(4)在浸泡完成后,将反应釜的出气口连接到分离釜的进气口上,使浸泡后携带有机物的CO2气流进入到分离釜中,以提取经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处理后煤中所溶解的部分有机物,并进行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且对反应后的煤样进行孔隙结构分析。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Nano-Silica纯度为99.8%,分子量为60.08,粒径为15±5nm,性状为无色透明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且与煤样的混合比例为1:40。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是通过设置恒温箱的温度来控制反应釜内的实验温度,且通过气泵以及气罐的作用,通过调节CO2的流量来控制反应釜内的压力。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反应釜内的压力设置为12MPa,且温度设置为45℃。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溶浸时间设置为1周。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分离装置是一种通过水浴加热来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从而使超临界CO2气流脱离超临界状态,并有效分离提取有机物的装置。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来实现的。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孔隙结构分析是通过对煤样进行低压液氮吸附测试(LPNA)以及压汞测试(MIP)来实现的。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低压液氮吸附主要是对煤样中1.7-50nm的孔隙进行分析,以获得孔体积和孔径分布。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压汞测试主要是对煤样中孔径>50nm的孔隙进行分析。
本发明将超临界CO2与Nano-Silica有机结合起来,对煤样进行溶浸,以分析煤样孔隙的变化规律以及煤中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变化。
首先将煤样与Nano-Silica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煤样放入反应釜内,通过设置反应釜内的压力和温度来使其达到实验条件,使煤样在超临界CO2环境下充分作用。该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煤的孔隙结构变化以及煤中有机物分子的溶解,从而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推动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发展。超临界CO2可以溶解煤中的部分有机物,从而增大Nano-Silica与煤样的接触面积,提高Nano-Silica与煤样的反应速率,导致煤层气采收率的增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经过超临界CO2浸泡后,煤样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分离出的有机物种类增多,煤样的总孔体积、平均孔径以及孔隙率均提高,因此煤样的孔裂隙发育程度提高;
(2)在超临界CO2浸泡环境下,在煤样中加入Nano-Silica后发现,煤样分离出的有机物种类更多,煤样的孔裂隙发育程度进一步提高,溶蚀效果更好,相较于未加Nano-Silica的煤样来说,Nano-Silica提高了煤样的萃取能力,改变了煤样的孔裂隙结构,增大了煤体的渗透率,更有利于增强煤层气的采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1号煤样的总离子流图。
图2为2号煤样的总离子流图。
图3为3号煤样的总离子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Ⅰ、煤样的采集与制备
收集目标煤层气田地质资料,选取目标煤层的煤样进行采集,首先将采集的煤样粉碎成10-20目的煤颗粒,其次考虑到Nano-Silica对煤结构的影响,选择了三种不同的煤样,1号煤样为150g的原煤颗粒,不经过任何处理,2号煤样为150g的经过超临界CO2处理后的煤颗粒,3号煤样则是将150g的煤与3.75g的Nano-Silica充分混合后,再经过超临界CO2处理的煤颗粒;
Ⅱ、Nano-Silica处理
制备好煤样,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将150g煤样放入反应釜内,然后将3.75g粒径为15±5nm级的SiO2与实验煤样混合均匀。
Ⅲ、控制反应釜内的气体环境,进行超临界CO2处理
利用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在反应釜内构筑超临界CO2实验环境,并通过调节CO2的流量大小来控制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2MPa,通过设置等温吸附装置恒温箱的温度来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为45℃,并在这种实验条件下,对煤样进行溶浸,溶浸时间为1周,以分析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对煤样的孔裂隙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煤样的溶解、剥蚀作用。
Ⅳ、对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有机物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实验完成后,利用分离装置对所溶解的部分有机物进行提取,将反应釜的出气口连接到分离釜的进气口上,使浸泡后携带有有机物的CO2气流进入到分离釜中,并通过水浴加热来控制分离釜内的温度为24℃,且分离时间为4h。在该温度下,CO2气流脱离超临界态,经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处理后煤中所溶解的部分有机物被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此外对反应后的煤体进行孔隙结构分析,其中利用低压液氮吸附仪对煤样中1.7-50nm的孔隙进行分析,以获得孔体积和孔径分布,利用压汞仪是对煤样中孔径>50nm之间的孔隙进行分析。
表1:各煤样的压汞测试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图1-3表示出了各煤样的总离子流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1号煤样分离出的有机物有4种,从图2中可以看出2号煤样分离出的有机物有6种,因此相较于未经过浸泡的原煤来说,浸泡后分离出的有机物种类增多,且从表1中可以看出煤样的总孔体积、平均孔径以及孔隙率均提高,因此煤样的孔裂隙发育程度提高,进一步验证了超临界CO2对煤的有效萃取能力。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超临界CO2浸泡环境下,在煤样中加入Nano-Silica后发现,3号煤样分离出的有机物有9种,其分离出的有机物种类更多,且从表1中可以看出,3号煤样的孔裂隙发育程度进一步提高,溶蚀效果更好,相较于未加Nano-Silica的煤样来说,Nano-Silica提高了煤样的萃取能力,改变了煤样的孔裂隙结构,增大了煤体的渗透率,更有利于增强煤层气的采收率。

Claims (9)

1.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煤样与Nano-Silica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煤样放入反应釜内,将超临界CO2与Nano-Silica有机结合起来,对煤样进行溶浸,以分析煤样孔隙的变化规律以及煤中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设置反应釜内的压力和温度来使其达到实验条件,使煤样在超临界CO2环境下充分作用;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煤样的采集与制备
收集目标煤层气田的地质资料,选取目标煤层的煤样进行采集,并将煤样进行干燥、粉碎,以供实验需要;
Ⅱ、Nano-Silica处理
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将粒径为15±5nm级的SiO2与实验煤样混合均匀,然后煤样放入反应釜内,以对煤样进行处理,探究在超临界CO2溶浸过程中,Nano-Silica对煤体结构的影响;
Ⅲ、控制反应釜内的气体环境,进行超临界CO2处理
利用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在反应釜内构筑超临界CO2实验环境,并通过调节CO2的流量大小来控制反应釜内的压力,通过设置等温吸附装置恒温箱的温度来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并在这种实验条件下,对煤样进行溶浸,研究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对煤样的孔裂隙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煤样的溶解、溶蚀作用;
Ⅳ、对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有机物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实验完成后,将反应釜内的气体通过管线连接到分离釜内,通过水浴加热控制分离釜的温度,并通过分离釜进口处的阀门和气压表来控制分离釜内的压力,使分离釜内的气体环境脱离超临界状态,从而对实验中所溶解的部分有机物进行分离,4个小时后,利用CH2Cl2对分离釜内的有机物进行提取,并对这些有机物进行分子结构分析,同时对反应后的煤样进行孔隙结构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目标煤层气田的地质资料,选取目标煤层的煤样进行采集,并将煤样进行干燥、粉碎、制成所需的不同煤样,进行编号,并进行元素与工业分析;
(2)将煤样与Nano-Silica充分混合,并放入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的反应釜内,以对煤样进行超临界CO2环境下的溶浸实验;
(3)通过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以及气泵,设置反应釜内的压力及温度,以达到超临界的实验条件,并在该条件下对煤样进行浸泡,以溶解煤中部分有机物,改善煤层孔隙、裂隙结构;
(4)在浸泡完成后,将反应釜的出气口连接到分离釜的进气口上,使浸泡后携带有机物的CO2气流进入到分离釜中,以提取经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处理后煤中所溶解的部分有机物,并进行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且对反应后的煤样进行孔隙结构分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no-Silica纯度为99.8%,分子量为60.08,粒径为15±5nm,性状为无色透明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且与煤样的混合比例为1: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临界CO2等温吸附装置是通过设置恒温箱的温度来控制反应釜内的实验温度,且通过气泵以及气罐的作用,通过调节CO2的流量来控制反应釜内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内的压力设置为12MPa,且温度设置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浸时间设置为1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水浴加热来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从而使超临界CO2气流脱离超临界状态,并有效分离提取有机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所述的孔隙结构分析是对煤样进行低压液氮吸附测试以及压汞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液氮吸附主要是对煤样中1.7-50nm的孔隙进行分析,以获得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所述的压汞测试主要是对煤样中孔径>50nm的孔隙进行分析。
CN202010452729.8A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Active CN111622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2729.8A CN111622722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2729.8A CN111622722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2722A CN111622722A (zh) 2020-09-04
CN111622722B true CN111622722B (zh) 2022-03-15

Family

ID=72259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2729.8A Active CN111622722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272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6316B2 (en) * 2012-11-12 2017-01-1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Densifying carbon dioxide with a dispersion of carbon dioxide-philic water capsules
CN105647503B (zh) * 2016-01-04 2018-06-29 钦州学院 页岩气开采用纳米颗粒静态爆破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23839B (zh) * 2016-09-09 2019-10-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测量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内吸附量的实验方法和装置
CN106896044B (zh) * 2017-01-17 2019-09-10 中国矿业大学 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甲烷的多功能实验装置及方法
US10351763B2 (en) * 2017-02-27 2019-07-1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Interfacial tension reduction and wettability alteration using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to reduce condensate banking
CN108009670B (zh) * 2017-11-21 2020-11-20 东方宝麟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法压裂效果的优化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2722A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vis et al. Transition of biogenic coal-to-methane conversion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field: A review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and studies
CN105347519B (zh) 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其应用
CN102031390A (zh) 一种含砷、含碳低品位难处理金矿提金工艺
Hao et al. Microbial removal of vanadium (V) from groundwater by sawdust used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CN107857674B (zh) 牡蛎壳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Fa-Hu et al. Calcareous sodic soil reclamation as affected by corn stalk application and incubation: a laboratory study
CN102002588B (zh) 一种生物浸矿方法——真菌浸铀
Howie Pyrite and marcasite
CN109967519B (zh) 一种尾矿库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CN103819233A (zh) 改性纳米碳联合草坪草及螯合剂阻隔富集堆肥重金属方法
CN103969418A (zh) 一种砂岩型铀矿床中腐殖质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方法
CN104801246A (zh) 一种核壳结构菌丝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
CN106967892A (zh) 一种用于沉淀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液中稀土离子的沉淀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Shen et al. Role of bacterial carbonic anhydrase during CO2 capture in the CO2-H2O-carbonate system
CN111101005A (zh) 一种超临界co2流体协同生物原地浸出采铀方法
Chen et al. Mobility of water-soluble aerosol organic matters (WSAOMs) and their effects on soil colloid-mediated transport of heavy metal ions in saturated porous media
CN111622722B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和Nano-Silica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CN107400542B (zh) 一种用于强化煤层气提纯的纳米石墨流体
CN110436728B (zh) 一种铁基材料协同微生物原位稳定化修复铅污染底泥的方法
Dong et al. Enhanced bioleaching efficiency of vanadium from stone coal vanadium ore by adding biochar and plasma treatment
Bai et al. Exploration of Fe speciation preference for 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by using isotopic Fe-modified zeolites
Saha et 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organic dyes: Recovery of dye adsorbed on starch-based materials through conversion of adsorbent into alcohol
CN109946134B (zh) 一种黑色页岩中有机黏土复合体的分离提取方法
Liu et al. Biosorption of Pb (II) by the resistant Enterobacter sp.: Investigated by kinetics, equilibriumand thermodynamics
CN107988083B (zh) 拟盾壳霉属微生物、生物质炭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