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2505A -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2505A
CN111622505A CN202010372594.4A CN202010372594A CN111622505A CN 111622505 A CN111622505 A CN 111622505A CN 202010372594 A CN202010372594 A CN 202010372594A CN 111622505 A CN111622505 A CN 111622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uring
constructional column
column
side plate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25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坤
王干
魏书豪
张伟
陈豪
陈鹏
雷远芳
尹砚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25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25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2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2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02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built-up from layers of build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一、墙体砌筑:墙体砌筑时,在构造柱设计位置采用模具砖与墙体一起砌筑,二、浇筑组件安装:在步骤一的墙体砌筑到顶时,构造柱设计位置的顶部位置留置用于浇筑构造柱混凝土的空缺,并在空缺处的墙体上设置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组件;三、构造柱浇筑:通过浇筑组件向构造柱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封板封闭构造柱顶部位置的空缺,拆除浇筑组件的浇筑斗,并将浇筑斗内的混凝土回收利用;四、养护。本申请的构造柱免剔凿方法,首先是简化了施工,大幅缩短了工期,大幅提高了构造柱表面平整度。

Description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对于房屋建筑砌筑施工,常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采用木枋、木胶合板支设构造柱浇筑模板,并在浇筑模板顶部设置用于浇筑混凝土缺口。混凝土浇筑完毕,硬化后形成构造柱。
在实际混凝土浇筑中,为了浇筑方便和提高浇筑效率,通常要在模板顶部的混凝土浇筑缺口处设置浇筑斗,该浇筑斗为簸箕状,混凝土落入浇筑斗后,由模板的缺口落入模板内,如此,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也减少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的材料浪费。
在实际施工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的模板结构还存在有不足,原因在于:
为了确保构造柱的浇筑质量,在构造柱浇筑完毕后,簸箕口内填充满有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再拆除模板和簸箕口,然后将填充在簸箕口内的混凝土剔除。剔凿过程不仅劳动强度极大,而且施工环境危险,并且剔凿除的混凝土不能再次利用,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特别的,剔凿过程实质为冲击和撞击的过程,所以在进行浇筑口混凝土剔凿时,还会对构造柱造成冲击,给构造柱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在剔凿过程中,还容易在剔凿处的构造柱上形成裂纹等缺陷,如此,也进一步的影响了构造柱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为此,申请人在先提交了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免剔凿的构造柱浇筑模板组件,专利号为CN201810686897.6,在该方案中,在模板本体上还滑动设置有封板,封板与所述模板本体之间为滑动配合,使进行构造柱浇筑施工时,先将模板本体安装到位,然后通过浇筑口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滑动封板封闭浇筑口,如此确保构造柱顶部位置也灌注满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拆除模板组件即可,采用该种模板组件,由于封板的设置,使得在浇筑完毕后,在模板本体外部并不会形成有混凝土,所以,直接免除了传统浇筑方式中的剔凿步骤,如此,不仅简化了施工,而且还节约了建筑成本,降低了施工风险,以及大幅减小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在实际施工和进一步研发工作中,发明人发现,虽然上述方案能够免除剔凿,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述:
在申请人的在先方案中,在构造柱施工时,是先砌筑墙体,在构造柱设计位置预留出构造柱施工位置,在墙体砌筑完成后,在构造柱设计位置搭设浇筑模板,在浇筑模板内形成浇筑腔,然后由浇筑口朝浇筑腔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由浇筑空腔的底部逐渐填满整个浇筑腔,硬化后再拆除浇筑模板,得到构造柱,这样的方式,由于浇筑口通常设置较小,而且浇筑腔内设置有钢筋骨架,所以难以采用振捣装置进行振捣,难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所以,在模板与混凝土之间容易存在空隙,特别是底部位置,在模板拆除后,构造柱表面粗糙甚至出现大面积空隙的问题,而且在浇筑过程中,常常还出现漏浆等问题,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构造柱的施工。
所以,目前亟需设计一种适用于构造柱浇筑,能够简化施工工序,并且提高构造柱平整度以及构造柱浇筑质量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构造柱浇筑施工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构造柱浇筑,能够简化施工工序,并且提高构造柱平整度以及构造柱浇筑质量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一、墙体砌筑:墙体砌筑时,在构造柱设计位置采用模具砖与墙体一起砌筑,所述模具砖包括相对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外壁与所述墙体的其中一侧壁平齐,所述第二侧板的外壁与所述墙体的另一侧壁平齐,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相隔开,在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构造柱浇筑腔;
二、浇筑组件安装:在步骤一的墙体砌筑到顶时,构造柱设计位置的顶部位置留置用于浇筑构造柱混凝土的空缺,并在空缺处的墙体上设置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组件;
三、构造柱浇筑:通过浇筑组件向构造柱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封板封闭构造柱顶部位置的空缺,拆除浇筑组件的浇筑斗,并将浇筑斗内的混凝土回收利用;
四、养护:对构造柱进行养护,待封板处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封板。
本申请的构造柱免剔凿方法,采用模具砖与墙体一起砌筑,通过模具砖的内部空间形成构造柱浇筑腔,这样的方式,直接免除了传统构造柱浇筑模板的使用,免除了模板搭设和拆除的工序,首先是简化了施工,大幅缩短了工期;而且,由于混凝土浇筑在模具砖内,模具砖外侧壁平整,直接避免了采用模板浇筑时出现构造柱表面平整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的,采用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形成的实质是构造柱组件,及包括外围的模具砖以及内部采用混凝土浇筑硬化的浇筑构造柱,这样的结构中,模具砖实质还起到加强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构造柱的力学性能。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竖向上的高度等于墙体砌筑砖的高度。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墙体的砌筑砖上下层的接缝,与所述构造柱位置的模具砖上下层接缝相错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还连接有纵向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相对的其中一侧,使所述模具砖为一侧开口的凹字形状,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模具砖砌筑中,相邻层的模具砖开口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具砖分为长模具砖和短模具状,所述长模具砖的长度大于所述短模具砖的长度,在所述步骤一种,进行墙体砌筑时,所述长模具砖与短模具砖间隔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长模具砖与短模具砖同中线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和/或所述纵向板内还设置有钢筋网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壁,和/或所述纵向板内壁设置有若干凹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壁上的凹槽为竖向设置的竖向凹槽,所述纵向板上位水平设置的水平凹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壁上同时设置上有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设置有步骤A1、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在确定模具砖结构和尺寸后,重新验算构造柱的力学性能,若构造柱的力学性能低于设计要求,则增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和/或减小所述纵向板厚度,以此增大浇筑腔的横截面,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A1、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中,当增大浇筑腔的横截面,依然不能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浇筑混凝土的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A中,当A1步骤实施后,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构造柱部分依然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在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A2、构造柱组件力学性能效验:在确定模具砖结构和尺寸后,重新验算混凝浇筑形成的构造柱与模具砖形成的组合件的整体力学性能,以使该组合件的力学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A2中,若混凝浇筑形成的构造柱与模具砖形成的组合件的力学性能低于传统构造柱的力学性能设计要求,则增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和/或减小所述纵向板厚度,和/或调整浇筑混凝土的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本方案中,所涉及的传统构造柱为传统施工方式采用搭设模板浇筑形成的构造柱。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A、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中,还可以通过调整浇筑混凝土的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浇筑组件包括座板,在所述座板上设置有用于混凝土进入构造柱浇筑腔的浇筑口,在所述座板上还滑动设置有浇筑斗,所述浇筑斗朝向所述座板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浇筑口相对应,使所述浇筑斗位于浇筑位置时,混凝土能够由浇筑斗流入到构造柱浇筑腔内,所述浇筑斗上还设置封板,在所述浇筑斗的滑动路径上,至少存在一个封闭位置和至少一个浇筑位置,在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封板封闭所述座板的浇筑口,在所述步骤二中是将座板设置在空缺处的墙体上。
本申请的免剔凿混凝土浇筑组件,在使用时将座板设置在构造柱浇筑腔的顶部位置,通过设置浇筑斗,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然落下至浇筑腔内,浇筑斗内填充满混凝土,此时,再滑动封板封闭浇筑口,位于浇筑口外的混凝土,由于尚未凝结,所以可以再次回收利用,较传统剔凿方式而言,也避免了剔凿过程中,进而避免了剔凿工序对构造产生的冲击,所以,也减小了浇筑口处的构造柱出现裂纹的风险,避免因剔凿工序而对构造柱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的方案中,封板设置在浇筑斗上,在浇筑完毕后,工人手握浇筑斗,通过移动浇筑斗来带动封板移动,由浇筑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相较于单独推动封板而言,施力部位更大,封板的滑移更加方便,更易克服阻力将封板推动到位,而且,工人能够准确把握封板所在位置,进而将封板移动到位,进一步确保浇筑口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浇筑平整度;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中,在封板移动过程中,浇筑斗及其内部的混凝土也随之移动,当封板朝向构造柱一侧混凝土因有石块等划过而产生缝隙或者凹槽时,由于浇筑斗内的混凝土也处于向上移动的状态,所以更容易流入填补到这些风险或者凹槽内,如此,进一步的确保构造柱浇筑口出混凝土的浇筑平整。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浇筑斗与封板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座板上设置有滑座,在所述滑座上形成后滑槽,所述浇筑斗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翼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座设置在所述浇筑口竖向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板的竖向边缘与所述滑座的滑槽相配合,在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封板的边缘全部或者其中部分位于所述滑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板的竖向边缘与翼板的竖向边缘相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板设置所述浇筑斗的下方。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板设置所述浇筑斗的上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板与所述翼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座板上还设置有若干根用于支撑所述座板的穿墙杆,所述穿墙杆穿过所述座板处的墙体,将所述座板支撑在所述墙体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穿墙杆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浇筑斗和/或封板压紧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件为与所述穿墙杆螺纹配合的山型卡,所述山型卡转动至竖向时,所述山型卡与所述翼板或者封板脱离,所述山型卡转动至横向时,所述山型卡压紧所述翼板或者封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施工方法,采用模具砖与墙体一起砌筑,通过模具砖的内部空间形成构造柱浇筑腔,这样的方式,直接免除了传统构造柱浇筑模板的使用,免除了模板搭设和拆除的工序,首先是简化了施工,大幅缩短了工期;而且,由于混凝土浇筑在模具砖内,模具砖外侧壁平整,直接避免了采用模板浇筑时出现构造柱表面平整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的,采用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形成的实质是构造柱组件,及包括外围的模具砖以及内部采用混凝土浇筑硬化的浇筑构造柱,这样的结构中,模具砖实质还起到加强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构造柱的力学性能;
在本申请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将构造柱位置上下层模具砖的接缝与墙体其余位置砌筑砖上下层的接缝相错开,如此,大幅提高模具砖组成结构的抗剪能力,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构造柱的力学性能;
相邻层的模具砖开口方向相反。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方便模具砖砌筑时将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布置在模具砖内部,另一方面,相邻层的模具砖开口方向相反,使得各层模具砖对应的浇筑混凝土,其两侧与墙体之间的接触交错进行,使浇筑混凝土及模具砖与墙体之间的作用力更加平衡,进一步的提高本构造柱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模具砖内壁设置有若干凹槽,一方面是利于增加浇筑混凝土与模具砖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加浇筑混凝土与模具砖形成的构造柱组件的整体性,具有更为一致的力学特性,在进一步提高结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同时,也方便设计时精确的设计验算工作;而且陷入这些凹槽的混凝土在硬化后还形成模具砖侧板的加强件,进一步的提高了模具砖的结构强度;
相较于传统采用模板浇筑的构造柱结构而言,由于外部设置有模具砖,所以本申请方案的混凝土浇筑得到构造柱在垂直于墙体方向上的厚度有所减小,所以,通过设置有步骤A以此确保构造柱的可靠性,通过该种方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便能够满足构造柱的设计要求,模具砖作为进一步的加强构件,进一步的提高构造柱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也降低了对模具砖强度、刚度以及抗剪能力等力学性能的要求,进而也大幅的降低了模具砖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还采用了本申请的免剔凿混凝土浇筑组件,在使用时将座板设置在构造柱浇筑腔的顶部位置,通过设置浇筑斗,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然落下至浇筑腔内,浇筑斗内填充满混凝土,此时,再滑动封板封闭浇筑口,位于浇筑口外的混凝土,由于尚未凝结,所以可以再次回收利用,较传统剔凿方式而言,也避免了剔凿过程中,进而避免了剔凿工序对构造产生的冲击,所以,也减小了浇筑口处的构造柱出现裂纹的风险,避免因剔凿工序而对构造柱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的方案中,封板设置在浇筑斗上,在浇筑完毕后,工人手握浇筑斗,通过移动浇筑斗来带动封板移动,由浇筑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相较于单独推动封板而言,施力部位更大,封板的滑移更加方便,更易克服阻力将封板推动到位,而且,工人能够准确把握封板所在位置,进而将封板移动到位,进一步确保浇筑口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浇筑平整度;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中,在封板移动过程中,浇筑斗及其内部的混凝土也随之移动,当封板朝向构造柱一侧混凝土因有石块等划过而产生缝隙或者凹槽时,由于浇筑斗内的混凝土也处于向上移动的状态,所以更容易流入填补到这些风险或者凹槽内,如此,进一步的确保构造柱浇筑口出混凝土的浇筑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免剔凿混凝土浇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长模具砖与短模具砖的对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免剔凿混凝土浇筑组件设置在墙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座板,2-浇筑口,3-封板,4-滑座,5-浇筑斗,6-缺口,7-翼板,8-穿墙杆,9-压紧件,10-墙体,11-模具砖,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纵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一、墙体10砌筑:墙体10砌筑时,在构造柱设计位置采用模具砖11与墙体10一起砌筑,所述模具砖11包括相对设置在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所述第一侧板12外壁与所述墙体10的其中一侧壁平齐,所述第二侧板13的外壁与所述墙体10的另一侧壁平齐,所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之间相隔开,在所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之间形成构造柱浇筑腔;
二、浇筑组件安装:在步骤一的墙体10砌筑到顶时,构造柱设计位置的顶部位置留置用于浇筑构造柱混凝土的空缺,并在空缺处的墙体10上设置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组件;
三、构造柱浇筑:通过浇筑组件向构造柱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封板3封闭构造柱顶部位置的空缺,拆除浇筑组件的浇筑斗5,并将浇筑斗5内的混凝土回收利用;
四、养护:对构造柱进行养护,待封板3处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封板3。
本实施方式的构造柱免剔凿方法,采用模具砖11与墙体10一起砌筑,通过模具砖11的内部空间形成构造柱浇筑腔,这样的方式,直接免除了传统构造柱浇筑模板的使用,免除了模板搭设和拆除的工序,首先是简化了施工,大幅缩短了工期;而且,由于混凝土浇筑在模具砖11内,模具砖11外侧壁平整,直接避免了采用模板浇筑时出现构造柱表面平整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的,采用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形成的实质是构造柱组件,及包括外围的模具砖11以及内部采用混凝土浇筑硬化的浇筑构造柱,这样的结构中,模具砖11实质还起到加强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构造柱的力学性能。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在竖向上的高度等于墙体10砌筑砖的高度。方便逐层砌筑墙体10的时候逐层砌筑模具砖11,方便工人砌筑施工。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墙体10的砌筑砖上下层的接缝,与所述构造柱位置的模具砖11上下层接缝相错开。作为构造柱结构而言,其是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主要用于抗击建筑结构受到的剪力等横向荷载,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构造柱位置上下层模具砖11的接缝与墙体10其余位置砌筑砖上下层的接缝相错开,如此,大幅提高模具砖11组成结构的抗剪能力,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构造柱的力学性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之间还连接有纵向板14。提高模具砖11的整体性,进一步的方便砌筑施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之间相对的其中一侧,使所述模具砖11为一侧开口的凹字形状,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模具砖11砌筑中,相邻层的模具砖11开口方向相反。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方便模具砖11砌筑时将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布置在模具砖11内部,另一方面,相邻层的模具砖11开口方向相反,使得各层模具砖11对应的浇筑混凝土,其两侧与墙体10之间的接触交错进行,使浇筑混凝土及模具砖11与墙体10之间的作用力更加平衡,进一步的提高本构造柱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砖11分为长模具砖11和短模具状,所述长模具砖11的长度大于所述短模具砖11的长度,在所述步骤一种,进行墙体10砌筑时,所述长模具砖11与短模具砖11间隔布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长模具砖11与短模具砖11同中线布置。
在上述的方式中,采用长模具砖11与短模具砖11的间隔布置,在竖向上,浇筑混凝土的其中部分填充在长模具砖11与短模具砖11之间的凹陷腔内,如此,在竖向上形成相互约束和作用,进一步的确保构造柱及墙体10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内,和/或所述纵向板14内还设置有钢筋网片。通过设置钢筋网片,进一步提高模具砖1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如此,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构造柱结构组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内壁,和/或所述纵向板14内壁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的设置,一方面是利于增加浇筑混凝土与模具砖11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加浇筑混凝土与模具砖11形成的构造柱组件的整体性,具有更为一致的力学特性,在进一步提高结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同时,也方便设计时精确的设计验算工作;而且陷入这些凹槽的混凝土在硬化后还形成模具砖11侧板的加强件,进一步的提高了模具砖11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内壁上的凹槽为竖向设置的竖向凹槽,所述纵向板14上位水平设置的水平凹槽。构造柱结构主要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主要用于抗击建筑结构受到的剪力等横向荷载,在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工作中,发明人发现,例如在地震时,墙体10在竖向上依然会受到竖向上的冲击,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和第二侧板13上设置竖向凹槽来提高横向方向上模具砖11与浇筑混凝土在横向上的结合强度,如此确保可靠的承载剪力等横向荷载;而通过纵向板14上的水平凹槽,提高模具砖11与浇筑混凝土在竖向上的结合强度,以此确保可靠的承载竖向荷载,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构造柱组件的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内壁上同时设置上有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在构造柱收到竖向上的剪切力时,该方式的方案,使得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能够协同纵向板14同时承载这些竖向的剪切力,进一步提高本构造结构竖向抗剪能力和承载能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设置有步骤A1、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在确定模具砖11结构和尺寸后,重新验算构造柱的力学性能,若构造柱的力学性能低于设计要求,则增大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长度,和/或减小所述纵向板14厚度,以此增大浇筑腔的横截面,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相较于传统采用模板浇筑的构造柱结构而言,由于外部设置有模具砖11,所以本申请方案的混凝土浇筑得到构造柱在垂直于墙体10方向上的厚度有所减小,所以,通过设置有步骤A以此确保构造柱的可靠性,通过该种方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便能够满足构造柱的设计要求,模具砖11作为进一步的加强构件,进一步的提高构造柱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也降低了对模具砖11强度、刚度以及抗剪能力等力学性能的要求,进而也大幅的降低了模具砖11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A1、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中,当增大浇筑腔的横截面,依然不能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浇筑混凝土的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当浇筑得到的构造柱部分在垂直于墙体10方向的厚度较薄时,其横向抗剪能力可能会达不到设计要求,此时通过调整混凝土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以此确保构造柱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A中,当A1步骤实施后,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构造柱部分依然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在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A2、构造柱组件力学性能效验:在确定模具砖11结构和尺寸后,重新验算混凝浇筑形成的构造柱与模具砖11形成的组合件的整体力学性能,以使该组合件的力学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在该方式中,当单独的混凝土浇筑构造柱部分,其力学性能难以通过步骤A1来调整达到设计要求时,此时,可以通过验算混凝土浇筑部分的构造柱与模具砖11形成的组合件来等同于传统结构形式的构造柱,这样的方式,在满足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还使设计和施工工作更为灵活多样。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步骤A2中,若混凝浇筑形成的构造柱与模具砖11形成的组合件的力学性能低于传统构造柱的力学性能设计要求,则增大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长度,和/或减小所述纵向板14厚度,和/或调整浇筑混凝土的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上述的方式,进行各个参数的协调,这些协调设计和计算工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其自身掌握公知技术能够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的方案通过上述步骤以确保在采用模具砖11之后形成的构造柱组合结构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方案中,所涉及的传统构造柱为传统施工方式采用搭设模板浇筑形成的构造柱。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A、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中,还可以通过调整浇筑混凝土的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浇筑组件包括座板1,在所述座板1上设置有用于混凝土进入构造柱浇筑腔的浇筑口2,在所述座板1上还滑动设置有浇筑斗5,所述浇筑斗5朝向所述座板1的一侧设置有缺口6,所述缺口6与所述浇筑口2相对应,使所述浇筑斗5位于浇筑位置时,混凝土能够由浇筑斗5流入到构造柱浇筑腔内,所述浇筑斗5上还设置封板3,在所述浇筑斗5的滑动路径上,至少存在一个封闭位置和至少一个浇筑位置,在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封板3封闭所述座板1的浇筑口2,在所述步骤二中是将座板1设置在空缺处的墙体10上。
本申请的免剔凿混凝土浇筑组件,在使用时将座板1设置在构造柱浇筑腔的顶部位置,通过设置浇筑斗5,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然落下至浇筑腔内,浇筑斗5内填充满混凝土,此时,再滑动封板3封闭浇筑口2,位于浇筑口2外的混凝土,由于尚未凝结,所以可以再次回收利用,较传统剔凿方式而言,也避免了剔凿过程中,进而避免了剔凿工序对构造产生的冲击,所以,也减小了浇筑口2处的构造柱出现裂纹的风险,避免因剔凿工序而对构造柱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的方案中,封板3设置在浇筑斗5上,在浇筑完毕后,工人手握浇筑斗5,通过移动浇筑斗5来带动封板3移动,由浇筑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相较于单独推动封板3而言,施力部位更大,封板3的滑移更加方便,更易克服阻力将封板3推动到位,而且,工人能够准确把握封板3所在位置,进而将封板3移动到位,进一步确保浇筑口2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浇筑平整度;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中,在封板3移动过程中,浇筑斗5及其内部的混凝土也随之移动,当封板3朝向构造柱一侧混凝土因有石块等划过而产生缝隙或者凹槽时,由于浇筑斗5内的混凝土也处于向上移动的状态,所以更容易流入填补到这些风险或者凹槽内,如此,进一步的确保构造柱浇筑口2出混凝土的浇筑平整。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浇筑斗5与封板3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座板1上设置有滑座4,在所述滑座4上形成后滑槽,所述浇筑斗5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翼板7。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滑座4设置在所述浇筑口2竖向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封板3的竖向边缘与所述滑座4的滑槽相配合,在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封板3的边缘全部或者其中部分位于所述滑槽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封板3的竖向边缘与翼板7的竖向边缘相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板3设置所述浇筑斗5的下方。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板3设置所述浇筑斗5的上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封板3与所述翼板7位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座板1上还设置有若干根用于支撑所述座板1的穿墙杆8,所述穿墙杆8穿过所述座板1处的墙体10,将所述座板1支撑在所述墙体10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穿墙杆8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浇筑斗5和/或封板3压紧件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压紧件9为与所述穿墙杆8螺纹配合的山型卡,所述山型卡转动至竖向时,所述山型卡与所述翼板7或者封板3脱离,所述山型卡转动至横向时,所述山型卡压紧所述翼板7或者封板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一、墙体砌筑:墙体砌筑时,在构造柱设计位置采用模具砖与墙体一起砌筑,所述模具砖包括相对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外壁与所述墙体的其中一侧壁平齐,所述第二侧板的外壁与所述墙体的另一侧壁平齐,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相隔开,在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构造柱浇筑腔;
二、浇筑组件安装:在步骤一的墙体砌筑到顶时,构造柱设计位置的顶部位置留置用于浇筑构造柱混凝土的空缺,并在空缺处的墙体上设置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组件;
三、构造柱浇筑:通过浇筑组件向构造柱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封板封闭构造柱顶部位置的空缺,拆除浇筑组件的浇筑斗,并将浇筑斗内的混凝土回收利用;
四、养护:对构造柱进行养护,待封板处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竖向上的高度等于墙体砌筑砖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砌筑砖上下层的接缝,与所述构造柱位置的模具砖上下层接缝相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还连接有纵向板,所述纵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相对的其中一侧,使所述模具砖为一侧开口的凹字形状,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模具砖砌筑中,相邻层的模具砖开口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砖分为长模具砖和短模具状,所述长模具砖的长度大于所述短模具砖的长度,在所述步骤一种,进行墙体砌筑时,所述长模具砖与短模具砖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和/或所述纵向板内还设置有钢筋网片。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壁,和/或所述纵向板内壁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壁上的凹槽为竖向设置的竖向凹槽,所述纵向板上位水平设置的水平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设置有步骤A1、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在确定模具砖结构和尺寸后,重新验算构造柱的力学性能,若构造柱的力学性能低于设计要求,则增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和/或减小所述纵向板厚度,以此增大浇筑腔的横截面,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1、构造柱力学性能效验中,当增大浇筑腔的横截面,依然不能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浇筑混凝土的配比和/或增加钢筋数量,使浇筑得到的构造柱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当A1步骤实施后,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构造柱部分依然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在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A2、构造柱组件力学性能效验:在确定模具砖结构和尺寸后,重新验算混凝浇筑形成的构造柱与模具砖形成的组合件的整体力学性能,以使该组合件的力学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CN202010372594.4A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622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2594.4A CN111622505A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2594.4A CN111622505A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2505A true CN111622505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57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2594.4A Pending CN111622505A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25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2988A (zh) * 2022-05-06 2022-08-12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浇筑口模板
CN115012650A (zh) * 2022-06-08 2022-09-06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振捣型构造柱施工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2606A (zh) * 2013-08-14 2013-12-04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构造柱免支模砌块及施工方法
CN104975716A (zh) * 2014-04-02 2015-10-14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浇筑构造柱及圈梁混凝土免拆模壳的施工方法
CN105064543A (zh) * 2015-09-09 2015-11-18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免支模构造柱及施工方法
CN107419904A (zh) * 2017-09-18 2017-12-01 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斜槽安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47305U (zh) * 2018-06-28 2019-01-08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构造柱浇筑的模板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2606A (zh) * 2013-08-14 2013-12-04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构造柱免支模砌块及施工方法
CN104975716A (zh) * 2014-04-02 2015-10-14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浇筑构造柱及圈梁混凝土免拆模壳的施工方法
CN105064543A (zh) * 2015-09-09 2015-11-18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免支模构造柱及施工方法
CN107419904A (zh) * 2017-09-18 2017-12-01 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斜槽安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47305U (zh) * 2018-06-28 2019-01-08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构造柱浇筑的模板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2988A (zh) * 2022-05-06 2022-08-12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浇筑口模板
CN115012650A (zh) * 2022-06-08 2022-09-06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振捣型构造柱施工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73116U (zh) 一种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腹板开洞梁
CN108005387B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与短肢剪力墙现浇主体同步施工方法
CN102116061A (zh)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芯柱、芯梁、砌块砌筑施工方法
CN108589986B (zh) 一种基于螺栓连接的装配式复合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22505A (zh) 一种利于控制构造柱顶部封口质量的构造柱免剔凿施工方法
CN208934190U (zh)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
CN103590486B (zh) 抗震节能三维榫卯网固整体浇筑房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748077A (zh) 一种预应力桁架墙板、使用该墙板制作的墙体及墙体的制作方法
CN206015953U (zh) 蜂巢结构砌块墙体
CN212154120U (zh) 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铝合金模板组
CN111663794A (zh) 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用墙体调平机构及施工方法
CN111663682A (zh) 一种基于加肋盒的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67578B (zh) 一种斜面素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364434U (zh) 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预制墙板的装配式构造柱
CN112720837B (zh) 一种快装免抹灰加气混凝土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4884632U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复合墙
CN212866939U (zh) 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用墙体调平机构
CN21320498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免剔凿混凝土浇筑组件
CN211622088U (zh) 一种保护建筑的防火复合墙体
CN111851804A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结构体模壳及现浇筑免拆模结构体
CN201198612Y (zh) 轻质节能大模块组合式外墙体
CN110847479A (zh) 用于制作建筑墙体的预应力桁架板及其制作的建筑墙体
NL2031073B1 (en)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embedded vertical hidden joint wallboard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N212957182U (zh) 装配式防开裂免拆模板、楼承板及现浇筑免拆模楼板
CN216476916U (zh) 一种复合墙体门窗洞口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